当前位置:文秘帮工作报告内容页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推荐3篇

2023-02-19 00:27:01工作报告访问手机版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1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人均强县”的基本保证。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经科委从11月下旬12月上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教师队伍管理的视察。视察组先后视察了4所中小学;分别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政协委员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初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合理,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人员或是不称职人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分流困难,一旦遇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成本投入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入、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峻,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管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佣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管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2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高度重视,得益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县广大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我们教育部门目前的紧迫任务。

一、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教育局紧紧围绕省市县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开展“县管校聘”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我县教育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专业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段,整体办学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却存在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

2.学校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但是目前我县校长和学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都有所欠缺。因此,必须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并团结向上的学校管理队伍,带领我县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3.教师骨干队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骨干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直接引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但是目前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机制不够健全,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层次不高;骨干教师所占比重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以我县高中为例,高中段现有教师969人,其中市骨干教师76人,占7.8%;县骨干教师129人,占13.3%;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xx市名校长1人,无齐鲁名师或齐鲁名校长。

4.教师激励机制亟待制定。

近年来,我县教师凭借其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朴实作风,带领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屡创佳绩。但是,一方面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八项规定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取消了奖金的发放,无法发挥绩效奖励在树立先进和调动教师积极性等方面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职称历来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但是受“按岗定编”等政策的影响,出现了部分教师有任职更高一级的资格却无法聘任的情况。而奖励机制的不健全,极易造成优秀教师流失现象。

二、对策及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行政及财政政策的支持,科学有效的措施支撑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力落实。只有如此,才能打造一支素养深厚、专业水平高、具有较强活力的教师队伍。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创新补充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按照有编即补的原则,足额安排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在核定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学校教师编制。对满编的学校,根据解决大班额等实际,设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需要补充。对超编学校,利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政策,促进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二是招募编外教师。积极借鉴周边区县经验,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教师制度,在不增加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每年从财政上专门拨付一定数量的资金,按照“同县同待遇”“同岗同待遇”的办法,用于招聘部分紧缺教师,明确教师服务期限。这部分教师除了没有“事业编制”以外,一切待遇和“有编老师”完全一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保护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解决师资紧张问题。三是争取xx籍免费师范生回xx工作。20XX年我省共招收免费师范生3000人,面向市就业的有95人,我县考生有37人成为免费师范生,其中面向xx市就业的只有4人。建议提前协调沟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上汇报争取,加大免费师范生数量向山区倾斜力度,并争取xx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xx安置工作。四是定向招聘部分本土教师。针对我县山庄、槎河、于里沟等农村较偏远地区教师想调动甚至辞职等“留不住”的问题,建议采用面向本乡本土的大学毕业生招聘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教师,由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学生签订合同,大学毕业生必须在这几处偏远地区小学任教一定年限,期满后可以通过考选等方式到其他学校任教。通过这种方式,让偏远地区的学校能“进的来”、“留的住”教师,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五是加大高中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人社等部门要根据高中学校对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主动应对因高考招生改革、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女教师产假式缺员带来的教师缺额问题。扶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允许高中学校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自主招聘教师,协议工资报酬,编制部门予以认可,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县内有关政策。

2.完善管理队伍梯队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一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在我县大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组阁制” 、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制度保障的背景下,应坚持跳出xx看xx、站在全国看xx,让校长们通过外出培训、互助合作、专家引领、挂职学习等方式,在教育科研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努力的成为一名教育家,实现教育家办学。二是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广开选拔渠道,建立后备管理队伍的“梯级队”,通过社会招聘和教师公开选拔两种方式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打破年龄等限制,加强培训和培养力度,根据实际需要择优上岗;另一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惟年龄看本领,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资历看能力,打破校际界限和一些框框制约,让优秀的管理人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3.构建长效培养机制,保障骨干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一是形成科学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我县各学段、区域、学科、教师年龄情况,制定出骨干教师五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及措施,明确各科室、各学校的工作及分工,推进骨干教师自我发展的评价办法和奖惩措施等。二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形成明确选育制度,制定出各发展阶段从推选、培育、认定考核到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办法和标准,让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措施,成长有扶持,培育有保证,让每一个层次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目标,保证教师成长序列化。三是打造全方位培养格局。相关科室和学校要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发现可造就之才,全面掌握教师发展情况,根据教师特点共同制定培育措施并开展培育工作,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4.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内部活力。

一是设立教育基金会。借鉴周边区县经验,设立民办非企业类社会团体“xx县教育基金会”,财政局注入注册资金,民政局予以登记注册,教育局为该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专门用于对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效果的教育教学创新行为进行奖励。二是破解教师评聘难题。适当调整高级和中级岗位设置比例,逐步消化有任职资格却无法聘任的教师,同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追加评聘名额,或实行低职高聘。确保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教师量化积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常规、教学成绩、教研教改、工作量、出勤等内容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得分情况,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进行淘汰。四是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县财政按照一定标准,转款拨付教师绩效奖金补助。县教育部门进一步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分配绩效工资,让教师直观的感受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发起广大教师认真工作、勇于干事的激情。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

为落实“知实情、转作风、找差距、谋发展”大调研活动,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现就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内容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教职工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工10人。

2.专任教师结构情况

年龄结构:36-40岁专任教师1人;46-50岁专任教师3人;51-55岁专任教师6人。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3人,专科7人。

职称结构: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校立足于“科教兴校”发展战略,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强化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教育阵地建设,通过开展师德理论学习、师德论文撰写、师德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在全县掀起一个“学师德文章、练师德修养、写师德风采、做师德模范”的师德教育新高潮;扎实开展“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主题师德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思想受教育、师德上水平,形成教育为本、依法执教、关爱学生的优良师德风范。

2.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强师德宣传,将评选出的师德典型事迹录制成专辑,组织全县教师观看,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二)注重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优秀教师培养。培养骨干名师1个、学科带头人2个;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打造一支后备力量充足、层次结构合理、适应学科发展的教师人才队伍。

2.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利用“国培”计划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研组长共参加培训3人次,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利用课堂观摩等方式提高新任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教学效率,目前岗位胜任率达到100%。

3.搭建教研活动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收集、积累、共享教师资源,拓宽教学研究渠道;强化校本教研,组织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评比活动,促进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够均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好的教师资源向县城流动;造成了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大量农村一线骨干教师涌入城内,在缓解城内各校缺教师矛盾的同时,也使农村学校师资配备缺乏。

2.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够配套。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等教学勉强维持,没有专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由班主任一人包教。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许多中小学的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课程基本上流于形式。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形同虚设,既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加大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难度。

3.社会正面效应影响不够。社会对教育很关注,教师待遇也不断提高,表面社会地位很高,但也因为社会关注度高,一旦教师出现个别违规或工作失误就会被社会无限放大,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家庭对孩子过度偏爱,期望值过高,给教师工作增添了无穷的压力,造成学校管理者、知识传授者很困苦,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亟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四、意见和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 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知识层面。使教师个体素质达到优良,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校教师老中青比例不协调,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中老教师占比率较大,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症”。部分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学技能,计算机等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缺少名教师。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3. 制定并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教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周进行常规通报,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成效,逐步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个人的建设,只有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共同携手,才能整体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将我校教育送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