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策划方案内容页

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2023-11-05 23:30:02策划方案访问手机版

篇一: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篇二: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__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__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本金 利息 利息税 利国利民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探究活动

购物方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渗透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能够辩证、发展、全面地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0.0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0.00元

学生讨论:如果你买,你选哪一套?

2.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2.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78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3.5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2.24元

学生讨论:现在买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师出示价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周:每套16.20元;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二周:降价20%;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三周:买5套以上打七折;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学生讨论:

(1)你准备在哪一周买

(2)你打算怎么买?

(3)你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什么?

篇三: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总结全课

活动八: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篇四:初中数学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

1

2

4

6

9

总价(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三)教学例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四)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一定)

(五)教学例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二)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五、课后作业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7.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例5.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一定)

例6.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