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推荐16篇)

2023-01-29 17:33: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推荐16篇)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

5、翠鸟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你们了解翠鸟吗?生介绍资料,师播放图片。

(翠鸟,广东人称之为钓鱼郎 . 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 . 翠鸟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 . 然后,随即张开双翼,龟缩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 . 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捶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开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 . 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 . 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所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 )

2、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翠鸟。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语。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抓住特点 , 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 )

3 、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 、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指导朗读课文。

6、背诵第一段。

四、指导书写。

学生挑选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学生读出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 .

( 1 )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 , 理解“贴”的意思 , 进而体会翠鸟飞行的低 , 动作轻盈 . “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 2 )“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 3 )“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

a 、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 , 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

b 、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 , 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 , 意在突出翠鸟更机灵 , 目光特别税利 .

3、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外形之间的关系 . )

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4、按“ 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6、指导朗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 思考: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 ②在渔翁告诉我们翠鸟飞很远来这里 , 是想和我们做朋友 . 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 )

2 .教师小结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 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 , 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 , 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 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

3 .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

四、课堂练习

近义词: 锐利 —— 尖锐 失望 —— 灰心 灵活 —— 灵敏

愿望 —— 心愿 陡峭 —— 陡立 清脆 —— 响亮

反义词: 失望 —— 希望 喜欢 —— 厌恶 陡峭 —— 平坦

课后反思:对翠鸟外形特点的描写很值得学习,所以进行了着重的指导朗读及理解。从后来的作文中可以发现,有不少孩子能模仿写作。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指导。仍然重视朗读指导,有一些孩子还是有进步的。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2

《翠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下面是文秘帮小编为你带来《翠鸟》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翠鸟》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咱们班做客,大家高兴吗?其实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同学们想不想快一点认识它?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鸟。

看老师板书,一起手空。(提示: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2.齐读课题——《翠鸟》

二、检查预习

1.翠鸟给大家带了很多小礼物,不过要有个要求:谁把它的名字读正确就送给谁。(出示本课词语)

2.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非常好,老师相信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让我们把优美的朗读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当礼物吧

指名分段朗读。适当点拨、正音。

三、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1.同学们读的真美,谁能说一说读完后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颜色鲜艳或美丽 、小巧玲珑会捕鱼

2.看,老师这儿也有只翠鸟,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

师:说的真不错,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翠鸟写的这么美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出了翠鸟哪些美丽的特点呢?

3.哦,老师看到翠鸟想这样来写:翠鸟的头是橄榄色的,背是浅绿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喜欢老师写的还是作者写的呢?

生: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翠鸟的美丽。

4.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同桌读、全班一起来读

5.大家刚才读得精彩极了,老师认为你们一定记住翠鸟的美丽了,让我们一起来闯下面这关“我会填”。能填上的同学举手。你来试一试。

6.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不知道各位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生:捕鱼

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画下来,可以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快、很快…

那老师写个敏捷来概括可以吗?

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这句话描写的小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灵

可是这么机灵的小鱼都逃不过翠鸟——(锐利)的眼睛。

(3)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三、感受喜爱之情,启发保护意识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饲养一只)

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文中老渔翁的一番话我认为很有内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不过没关系。这里有一个沟通你们交流的渠道:那就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者,今天他们的部分成员也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需要这些绿色使者转告给翠鸟吗?

2.教师小结:多么善良而又真诚的孩子啊,翠鸟们收到你们的话语特别开心,看:他们正在桅杆上看着大家呢!

3.现在请同学们去智慧树挑选自己适合的作业吧。

《翠鸟》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跑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的同学提到了倡议大家关爱小鸟,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3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4

师: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生自由读全文。

师:我认真看了同学们的表情,听了同学们的声音,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我看出来了,你们把这篇文章读熟了,而且还很喜欢读。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来叫一个不举手,不敢看我的。

(指着一位没举手的说)你来,你为什么不举手啊?

生:我怕读不好。

师:哦,怕读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师:来,看我一眼,睁大眼睛,使劲地看!(全班学生大笑,该生抬头看了一眼于老师)还怕不怕?

生:怕。

师:还怕?噢,我明白了,不是怕我,也不是怕同学,而是怕读不好。真读不好没关系啊,大家都会帮助你的,敢不敢试试?

生:敢。

师:大声点。

生:敢!(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好!自发地鼓掌了,真好!请你读。

生读,但是读不好。

师:噢,还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读,好吗?你坐下来读,应该能读好一点的!

学生坐下读了一句。

师:坐下读,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掌声),好,继续读。

生读毕。

师: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学生再次鼓掌)

师:谁还想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回请个举手的。

一女生读。

师:嗯!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她的读中,可以看出她喜欢这一节。

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

一男生读。

师:啊,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我都不敢读了。(生发出惊讶地感叹)真不敢读了,谁还敢来读?(全班学生纷纷举手)

一男生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翠鸟的喜爱都放在脸上了,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翠鸟的喜爱放在脸上,读!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就有办法了。

生自由读。

教后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理解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创设和营造自我感悟的条件和空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以朗读贯穿全课,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充分注意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谁还能超过他?”“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他读得还好?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得想像,在读中赏美。同时在积累运用中发展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二、虚拟情境,理解重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的素材,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现场采访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风见解,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让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把认识与创造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5

《翠鸟》教学分析和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陈秋月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 ‘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教学分析和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朱雪琴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四、重、难点解析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 ,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翠鸟和芦苇的标本、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的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特别要注意,发言、讨论不可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直观性的教具可以结合使用。

3、指导朗读、背诵:

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4、关于“思考、练习”:

第二题是为了帮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疾”字,第二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句多了“像箭一样”,都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知道多读和摘抄好词佳句是积累语言的常用的方法。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画,可以把画得好的画办一期墙报,作为“我喜欢的鸟”语文活动课的一项内容。

5、关于识字写字:

“衬衫”二字的左边均是“衤”旁,注意与“礻”相区别。

“脱”与“锐”左边不相同,注意加以比较。“衬”,读翘舌音,“饲”,读平舌音。

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较多,书写时,应注意结构的匀称。

6、课后拓展:

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在语文活动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鸟类的常识。

六、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1、分析翠鸟捕鱼的3、4两段时讲不清楚,特别在字词上,学生找不出来,好象是又好象不是。比如“蹬”的近义词。

2、3、4段的朗读指导效果不大。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七、反思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7

一、教材说明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写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难点是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片段

师:谁能最自信地说我书读的最好,请他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翠鸟叫声清脆……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师: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还好?(一生举手读)

师:读得可真好!谁还能超过他?谁想读就站起来,大家一齐读吧?(许多生站起一齐读课文)

师:这堂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你认为全课中最重要的一段,把它练习读好,有感情朗读。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大家觉得要读几分钟?

生:五分钟。

师:好,就五分钟。(五分钟后)哪个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读这儿?)

师:谁愿意当这可爱的翠鸟?生举手

师:剩下的同学就当小记者吧。请你们采访一下这只翠鸟,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注意:采访别人时应该要有礼貌。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想想要提一些什么问题?(生到讲台前采访)

生:请问翠鸟听说你捉鱼本领很强,你是怎样捉鱼的?(生回答)

生:你为什么要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生回答,但不完整)

师:有谁能帮帮这翠鸟?

……

师:大家的问题可真多,有些翠鸟还回答不上呢?我想应当可以写一篇很好的文章,其实这就有一篇现成的关于翠鸟的文章,大家能一起读读吗?

师:这篇文章写得可真好,能否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然后抄下来。

五、教后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理解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创设和营造自我感悟的条件和空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以朗读贯穿全课,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充分注意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谁还能超过他?”“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他读得还好?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得想像,在读中赏美。同时在积累运用中发展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二、虚拟情境,理解重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的素材,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现场采访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风见解,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让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把认识与创造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8

篇一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一、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二、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三、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四、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篇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9

前段时间我给孩子们上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五课《翠鸟》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复习前三段,继续完成4,5两段。

师:从最后两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生:从第四段的第一句:“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正是因为作者喜欢翠鸟,所以想捉来饲养。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捉来饲养呢?

生(齐):不可以。

师:为什么?

于是,孩子们讲了好多的理由,从翠鸟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做了回答,当然也运用了课文中老渔翁的话。

但就在这是,一位学生站起来了,说:“老师,我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而是到这里来捉鱼的。”

师:看来,你和老渔翁的想法不同了。你的想法是很实际,但光实际还不够,还得看看它是否有创意。允许你保留自己的意见。”

生:老师,翠鸟也是来捉鱼的,老渔翁也是来捉鱼的,如果大家把翠鸟捉走了,那对于老渔翁来说是件好事啊,他就没有其他人和他竞争了,但是为什么老渔翁还要保护翠鸟,叫大家不要去捉呢?

生:我知道。这样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老渔翁也很喜欢翠鸟,而且体现了老渔翁的心灵很美。所以我们要保护翠鸟,和它做朋友,要向老渔翁学习。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你现在还认为翠鸟不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吗?

生:不是了,翠鸟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也更加喜欢翠鸟了。

师:是啊,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反思]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且说实话,非常的好,这两个问题,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已经把课文内容升华了。他们走进了文本,同时又从文本中跳了出来,提出了疑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最后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实际。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要求实现的,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说,这堂课我自己的收获也是不少的,所以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0

《翠鸟》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凤起校区马忱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翠鸟》教学反思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李小建

一、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二、同中求异,注重积累

刚开始上课,我就问学生:“刚才听老师讲课时,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翠鸟,你最喜欢它什么呀?”当学生说道羽毛鲜艳时,我又问“谁还喜欢它羽毛颜色?你还能换个词形容形容吗?”学生有的说“好看”、有的说“漂亮”、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色彩斑斓”、有的说“五光十色”、有的说“光彩夺目”…… 我又说:“你们的词汇真丰富。那书中用的是哪个词?(板书:羽毛鲜艳)这么多词,作者为什么要用鲜艳呢?”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翠鸟羽毛颜色的漂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词语,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发散中,注重比较,寻求最佳。这也就在求同中求异,求异中求佳。

三、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四、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说,让学生到各位老师那里介绍自己的本领时,学生因为胆小、没有见过世面,出现了扭捏、扎堆、只到自己认识的老师那里介绍的现象。而我又没有及时改为组内介绍,只顾一味的鼓励学生大胆去介绍。这影响了学生内化课文的效果。今后在教学时应注意因势利导、见风驶舵,提高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翠鸟》教学反思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风小学李宏

【教学设计方面】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如《翠鸟》一课中,让学生交流、讨论: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从而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描写的生动形象。但从效果看,学生找出了文中精彩的描写,但由于忽略了对“课文有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的探究,因而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层面较浅。由于感受不深,朗读时情感表达显得不够充分。

【学生活动方面】

摆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翠鸟》一课中,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朗读更生动、表达更准确、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旨在生生互动中多元收集信息,但如何使小组学习不流于形式,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内均有表达机会,并挖掘学生差异资源,在优差生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教师技能方面】

善于运用表扬、鼓励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进程。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在教学中形成一个个不小的高潮,使课堂充满了活力。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有时未能及时回授,例如《翠鸟》一课中学生质疑:作者描写翠鸟的外形为什么先写爪子?问得精彩!可惜老师始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放弃了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学习写作技巧的好时机。开放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具备灵活机智的教学应变能力,开放性的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具有进取心的教育者都会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培养良好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翠鸟》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于玫华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 “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跑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 “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同学提到了直播威海中倡议大家关爱白天鹅,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我无须多言了。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1

篇一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一、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二、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三、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四、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篇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2

——谈谈“导”的艺术

创新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的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茫然无措。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一则,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其三,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地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学生当然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何为“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入也”,既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自读自悟,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师的“导”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3

《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文字上的一个亮点,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大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利用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的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段落,然后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鸟或者其他动物,学生在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叙述的顺序,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再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读与写关系与魅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读出翠鸟的机灵、敏捷”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内评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男女生、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读好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鸟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会自觉地爱上这些小生灵,并时时处处保护他们,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让人和动物能友好、和谐地生活在美丽的地球村里。

《翠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

关于《翠鸟》的教学反思

一、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翠鸟的课文有着其特殊性,结构很清楚,每个段落的层次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抓住了对于翠鸟外形描写和行动敏捷这两部分。围绕着这两部分来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将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首先自己要确定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落实。同时结合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同时落实到其中,这样使学习和培养能力双管齐下,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适当的教法学法。

课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对翠鸟的外形特点的理解,通过对颜色的描写来感受翠鸟颜色鲜艳,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体现对翠鸟小巧玲珑的描写,学会抓住个别词语来体会感悟,发现表达时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清楚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这些特点,并结合板书将其进行整理和概括,渗透对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导。对于难点的第二自然段翠鸟行动敏捷的理解,采取了学生围绕“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很快?”这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展开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体会最深的词汇和语句来结合生活实际谈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知道和点拨,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书,自然就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语气了。学生也在模仿中学习着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换词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三、体现整体把握和建立联系的特点渗透写法。

课文的学习最后要回归到整体上,毕竟这是一篇完整的课文,不能割裂开来独立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断节的。所以,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围绕“写翠鸟的外形和它的行动敏捷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这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使得课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渗透的课文在构段上的特点,也在有意识地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的说话训练也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学生用“喜欢…喜欢…还喜欢…”的句式进而来再次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概括。

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理解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时,没有结合插图来具体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对于“橄榄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课件的作用。课文结尾处应该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上把握还需要在紧凑一些。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4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查字典。(生查字典)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 总起 后 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

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文质兼美。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本课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由结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喜欢翠鸟外形美的学生为外形组,分为几个小组;喜欢翠鸟动作敏捷的学生为动作组;还有两方面都喜欢的为综合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全文,体现本组学习内容,并未其他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本课合作学习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讨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互相置疑,小组间合作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进一步理解翠鸟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翠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根据自己对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的不同喜好分好了小组,这节课我们按小组深入研究课文。

二、指导学习

师:要想在小组里有出色的发言,自己先要有准备,我们先干什么?

生:先把课文读熟,

师:光读不行,还要有读书方法,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方法?

生说学过的读书方法。

师:那是不是不是本组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读了呢?

生:不是。

师:对,还要学,要给对方提出问题,想办法难倒他们。

三、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分工:

1、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员记录大家的发言。

2、选一名发言员代表大家发言

3、还要有一名同学集中大家的问题向对方组提问。

4、其他同学补充。

四、汇报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翠鸟外形美与动作敏捷?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五、互相置疑(第二次合作学习)

1、每小组置疑员向对方组置疑。

2、各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

3、组际间交流解答问题。

六、自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自选一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把你知道的有关翠鸟的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

3、以“我最喜欢的鸟”或“保护鸟类”为题写一篇作文。

专家点评:

1、注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2、三维目标的结合非常好。

3、在小组合作时,目标再细化一些效果会更好。

《翠鸟》教学反思

在本次合作式教学的教学策略研讨活动之中,我有幸作为一名作公开课教师,在感到荣幸之余,心中有无数的感慨和激动。

从没想过我的课会在全区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进行研讨,也从没想过能和北京的专家一起面对面对的一起交流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策略。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朝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前进,我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机会下得到了展示,在作课之后,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一个提升。

我所作的课是第六册语文第十三课《翠鸟》,应用合作式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翠鸟不同角度的喜爱,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自独自悟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现翠鸟的外形美与机灵。教学思路是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融入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理念,还有我乡教研员的思考和指导,虽然不算太成熟,但却大致有了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思路。

在讲完课之后,当我还沉浸在整堂课的得与失的思考中时,北京来的沙莉老师上了《鲸》一课,同样是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一节课过后,之前我一直困扰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时效性,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生真正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看法并有了对课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更加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如果我能在学生合作之前,更加细化分工,也许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会效果更好。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能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2)我能说,说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我能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4)我会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这样定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发言点,小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时机要善于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更大的效果,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的时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辩论或讨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三、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提出:“翠鸟像箭一样飞出去。”能否改成“翠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去”时,我如果激起学生的二次讨论就是最佳的小组合作时机。

三、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

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而我在这节公开课中,对这一点做的还甚少。

总之,这节课给我了不少的收获,而北京专家的指导更给了我质的帮助,如果没听沙莉老师的一节课,没聆听徐玲主任的一番话,我想这些经验也许我会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但那可能是很长时间之后,毕竟没有这么鲜活与生动,这么深刻与及时。感谢进校,感谢专家,希望这样专家引领的机会多一些,使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有更大的进步。

《翠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篇16

教《翠鸟》一课应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为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探究状态,可先播放一组翠鸟空中飞翔、静立苇秆枝头、疾飞俯冲捉弄鱼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直指中心,提示出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将个人搜集的有关翠鸟的资料及从课件中观察到的内容相互学习交流,教师适时加以评价。这既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龙活虎探究兴趣。

二、围绕教学重点,启发指导探究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翠鸟》一课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外形特点和翠鸟捉鱼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贴切生动。

在学生交流完搜集的信息后,直接转入课文第1——3自然段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让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有重点地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指导学生用读的方式,体会描写翠鸟用词的贴切生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点拨领悟,情感熏陶。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事物外观的表象,而忽视了其内在的底蕴。这就需要教师看准时机,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问题的实质。

《翠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翠鸟的描写,二是作者的感想。因此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情感教育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直白的、单纯的说孝是不起作用的。怎能样才能完成这一思想教育目标呢?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先让学生精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由开始的想捉弄翠鸟到打消念头、不捉翠鸟),然后启发提问,指导学生朗读:作者不抓翠鸟的原因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能用读的方式体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吗?读得怎么样?这……既培养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对学生进行了喜爱动物、爱护鸟类的思想教育,体现了“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的探究精神。

四、拓展提高,学以致用。

“学贵在用。”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又设计了以下内容:出示“蓝天、白云、绿草、倒映鲜花绿树的小池塘,以及正在与蝴蝶嬉戏的小花猫”的多媒体课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如休用贴切生动的语言对小花猫进行描写的方法。在教师提供的新情境、新空间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究,深入思考,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化,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五、及时评价,增强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以肯定、表扬、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自主探究的成绩。本课在学生完成对小花猫的描写小练笔之后,或生生互评、或教师点评、或优秀作品展评,通过不同的评价形式使学生明确成绩与不足,这样,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促使学生客观地面对差距,激发再次探究的兴趣。探究不止,收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