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秋天》教学设计(推荐15篇)

2023-02-03 06:15: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秋天》教学设计(推荐15篇)

《秋天》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秋天》教学设计 篇2

无锡市安镇中学 林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4.请几位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互助研讨,感悟诗歌深层意韵。

1.媒体出示: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答案:形象地描绘出丰收之景。)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答案:采用了拟人手法,意味隽永。)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案:既写渔船上的实景,又写了秋天的来无影去无踪。)

2.学生在小组中研讨。

3.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研讨。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三个词的运用,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词的妙处,就能真正感悟到诗的精妙之处了。这也正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和探究,能解决超出他们现有能力的一些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出示,但千万不要作标准答案,只可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五.概括提升。

1.全诗由三小节构成,三小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请给这三幅图命名。

2.学生回答后,命名:“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点击相应文字,媒体出示:相应的美丽的秋景图。

(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本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些画面再抽象为三个短语又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六.比较阅读

媒体出示:

秋景

[美国]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粟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齐读《秋景》一诗。

2.小组中讨论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3.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该环节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意象上升到思想和内涵上,让学生意识到:同一题材的景色,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表现。)

七.赏读课文,领悟美感。

再次由媒体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再次去感受诗中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韵。

八.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资料链接]

[配套课件]

《秋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秋天》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上林中学101班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来上林中学和大家一起学习四十五分钟。美丽的上林校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唐诗:辇( )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真是羡慕大家能在这么一个有诗意的校园里学习。

这是我在上林的校园拾取到的一片叶子(展示落叶),是啊!唐诗有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充满诗意的秋天不知不觉的走近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有关秋天的诗(出课件)

二、整体把握(寻秋)

(课件内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秋天是丰收在望的喜悦

竹喧归浣(huan)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 秋天是淡远清纯的悠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秋天是若有若无的思念

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诗读一遍。

(略加讲解)

第一句,表面上写是是夏天,实际却写出的对秋天丰收在望的喜悦

第二句,浣女是洗衣的少女,竹林里传来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穿过摇动的莲花,渔舟满载归航了。诗中有画的王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淡远清纯的悠闲水墨山水。

第三句,小桥流水,中秋月色迷人,可吹箫的玉人却不知何处去了,浪漫之中又带点感伤,秋天是若有若无的思念。

秋天是喜悦,是悠闲,,是思念。那么作家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了?让我们做一个好读者,一起走进他笔下的世界,请打开课本64页。

听课文录音,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正音。

大家小声的随意朗读这篇《秋天》,注意把字音读准。

(请一位同学朗读,并请同学给他正音)

(评价:不错,字音读得很准)

评:大家字音是读准了,但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富有情感。

听录音,注意快慢和高低。

请一位朗读高手配音读。

大家思考一下,这三节诗描绘了三幅画面(出三幅画面,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这三幅画面与我们刚才读的三句诗的意境是相对应的,你觉得那一句画面对应那一句了。(用划斜线的方式连接)

(抓住诗歌重在意境一点给予评价)

所有这些画面,这些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秋天)

三、问题研究(品秋)

先让我们来学习这诗的第一节。

(学生齐读)

大家读得很不错了,但要想读得再好一些,就需要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 里 ,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而我们这首诗的第五句说秋在农家,那我们从前四句可以看得出来吗?(稻香、镰刀、背篓、竹篱、瓜果) 大家都找得很准,这些确实是极具农家特色的物品。 这是一个平原地区的农家,还是一个什么地方的农家了?为什么了?(山区 露珠,伐木声)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把把大家找出来的农家物品分成了三类,大家能看出来我的分类标准吗?(视觉、听觉、嗅觉) “露珠好不好看,丁丁的伐木声好不听,稻香好不好闻? 有了这些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这诗所描绘的画面就丰富而绚丽了。大家找出的这些词对于诗是很重要的,用诗歌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诗歌的意象,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情画意”中的“画意”,要写诗,就要立于善于找到这些好看、好听、好闻的意象。 光有画意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充满诗意的词语,大家来看看这个。放下 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 瓜果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一首大家熟悉的儿歌,它的歌词说“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为什么 我们这节诗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简洁的说“秋天在农家里”?“从鸟类的角度分析,合乎山村农家特色”(视学生回答情况而评)

四、合作探究(探秋)

二、三两节,大家合作学习吧,大家按四人小组坐好。我给大家按排了一些学习任务。 (1)“游戏”、“梦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来写。 还有那些词你比较喜欢了? 提示:“栖息”是从“鱼”的角度写的,扣住了山村农家这一画面 (2)列出这两节诗中的意象,并给它们分类。 提示:“丁丁的伐木声”是听觉,“肥硕”是视觉……视情况点评(点评用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汉代民歌)再看一个合作任务(3)设计一个可供大家讨论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能提出你对此诗的疑问吗?五、能力展示(写秋) 今天大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真让我吃惊,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光做读者不够过瘾了,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诗人吧,我们以春、夏、秋、冬任一季节写一段诗吧! 请选春、夏、秋、冬任一季节仿写一段诗。 提示:第一步 写第五句(中心句)(春)天 在 里(秋天在文中像栖息的鸟,像游戏的鱼……你所选的季节像什么了?)第二步 选出意象来组成你心灵中那幅美丽画面。(要好听、好闻、好看哟!) 第三步 提炼传神的修饰词语(作者把“饱食”、“肥硕”这些词用的多好呀!相信你也能提炼出好词的)第四步 边诵读边修改(我们一定能把我们自己的诗读得充满韵味,充满感情)请各小组推建组员配乐诵读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简明点评。五、布置练习(1)配音朗诵何其芳的《秋天》,录进磁带,上交给语文老师评奖(2)自己独自创作一首完整的小诗。

《秋天》教学设计 篇5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秋天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天》教学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水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树叶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秋天教学设计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学设计 篇6

《秋天》一课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秋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秋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 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秋天》教学设计 篇9

一、课题:秋天

二、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三、教学重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

1.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五、课时:1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 ,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 (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开拓视野

1.老师出示有关秋天的古诗词,学生齐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

——刘禹锡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如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2.让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少关于秋天的佳词妙句,下面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人何其芳所写的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三)简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9年他与卞芝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

诗歌是何其芳喜爱和最先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四)老师讲解全诗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五)课堂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 )②鳊鱼( )③寥阔( )④梦寐( )

2.解释词语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 。

4.诗人何其芳,现代 、 家。本诗选自《 》

二、阅读

(一)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

(六)教师讲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丁丁(zhēng zhēng)②鳊鱼(biān)③寥阔(liáo)④梦寐(mèi)

2.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填空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4.诗人何其芳,现代 诗人 、 评论 家。本诗选自《 预言 》

二、阅读

(一)

5.作者写到“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怎样的图景?

答: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6.文章的语言优美,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谈谈你读完此诗的感受。

答: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7.诗中洋溢着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答:喜爱和赞美之情。

8.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能写出秋天的特点即可)

9.请仿照例子,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例: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品析:“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品析: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十、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十一、课后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秋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把黄叶当作()。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秋天》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

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

(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

2.写作技法

(1)语言生动、形象、凝练

(2)构思新奇、虚实结合

(六)、学生展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八、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1)何其芳 诗人,评论家《预言》

(2)热爱与赞美

3.“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共同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形、声兼具的画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参考答案: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对秋天的喜爱的赞美。

7.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学生不仅得到了文学的熏陶,对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在学习这节课时,突出了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之下有了更积极的表现,学习的也更主动。理解和宽容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学生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彩。

教师的感情应该更饱满,语言应富有激情,在这堂课上,还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以后在教学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秋天》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内容《秋天》(苏教版第七册)

二、文本简析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有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二至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欢留恋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动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文片断(第4、5自然段)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四、教学过程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挂满了哪些水果呢?

生:有苹果、柿子、梨、石榴、桔子……

师:成熟的这些水果呈现出哪些颜色呢?

生:金黄、火红、紫色、绿色……

师:“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谁愿意做苹果娃娃来嚷一嚷?(相机指导学生动作、语气)

生:(缩头、抖)哎哟哎哟,好冷啊,我要穿红袄。

师:多可爱的苹果啊!嗯,苹果喜欢穿红色的衣服,那葡萄呢?谁来扮演葡萄?

生(扮葡萄,也缩起了头,搓着双手,跳跃)哎呀哎呀,好冷啊!我最爱紫色,我要披上紫袍。

师:其他水果也嚷着冷了,他们要穿什么衣服呢?

生1: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生2:桔子嚷着冷了,要穿绿袄;

生3:梨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生4:石榴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

师:(赞美地)小水果娃娃们,小诗人们,你们真可爱啊!农田里也大丰收了,玉米、高粱什么样子呢?

生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一段。

师问:读了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可爱的玉米娃娃举着红缨正冲我们笑呢!

生2:我仿佛看到高粱红着脸对我们笑,像喝醉了酒一样。

师:想象力真丰富!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呢?

生:玉米缨子红了,代表玉米成熟了!

高粱红了,也代表成熟了,高粱可以酿酒,所以诗人说:“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师: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写得生动,你能学着诗人抓住秋天农田里各种农作物的特点来想想说说吗?

生1:老师,玉米还可以这样写:玉米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生2:老师,也可以这样写:大豆笑破了肚皮,投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生3:老师,我想写棉花:棉花躲在壳里笑了,一曲赞歌在心灵营造。

生4:我也有:石榴咧开嘴儿笑了,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

师:一派美好的丰收景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丰收的喜悦你能说出来吗?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五、课后反思

翻开教材,几乎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选1—2首现代诗,如《长城和运河》,《走,我们去植树》、《老师,您好!》等等。与古诗相比,现代诗通俗易懂,更富现代节奏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一般课文相比,现代诗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更加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更加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常常是我还没教,学生已经背熟了,好可爱的学生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里,我把阅读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从而有自己的思想(“我是这样想的……”“我想写棉花……”“老师,玉米也可以这样写……”“我认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更加美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地、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诗,进入诗歌的意境,让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跃,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让学习过程成为一次放飞想象的审美体验,一次彰显个性的审美旅程。

我常常在心中勾画着这样的好课堂,也努力让这样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学生间演绎:课堂是有序的,但又是无序的,一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彼此心意相通,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妙语连珠的品说,时而独辟蹊径地发问,时而精辟机智地点拨,时而幽默诙谐地旁逸,时而开合自如地迁移,时而笑,时而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时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满了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

《秋天》教学设计 篇13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4 秋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图画描绘: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研读赏析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以海盐的秋天为生活舞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写海盐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③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秋天》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的文字,并做点评。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秋天》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把握全诗韵律。

2、 听读课文,感受诗歌图画美。

3、 细读课文,品味诗歌词句,体会诗人情感。

总结:

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

牧女思恋图——寥阔空远

4、 再读课文,总结鉴赏现代诗歌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4.迁移训练。

一、导入

播放动画,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的动画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我们看到的动画只是表现了秋天一小部分魅力,而何其芳先生却通过他生动形象的诗句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他带来我们的秋天的世界。(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

这首诗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我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声的读一下全诗。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全诗。这位同学音读得很准,但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才会富有情感,而刚才这位同学并没有读出节奏感来,我把这首诗的节奏划了出来,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来表现它的内容,同样诗歌要读得好,也需要突出一些重音,你们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不说理由)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我已经把它们标出来了。现在大家看着投影再齐读一遍。

现在大家的朗读已经大有进步了,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可能有些同学觉得重读只是单纯地加强语调,但事实上重读只是在朗读中把相关的词突出出来,既可以加强语调,也可以使语调变轻,关键是要和其它的读音有对比。如何判断读法呢?关键是在读的时候投入你们的情感。这就需要大家在朗读时把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画面展现在你的头脑中。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就好像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的世界,正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三、细读课文,品味字句

我想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我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请你们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给它起一个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学生首先读出相应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诗句让他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第一节,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聆听一首优美的乐曲,要用心灵去感受它,走进乐曲的世界。在这些画面中,诗人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个农夫,那个渔民,那个牧羊女,秋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在朗读中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小声跟着他读。

总结:三幅画面我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农家丰收图,渔夫晨归图,牧女思恋图,每幅画面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同的,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牧女思恋图(辽阔空远),而诗人用什么贯穿起了三幅画面?(喜悦的情感)

四、再读课文,归纳方法

如何才能朗读好诗歌:一、情感投入;(在朗读中通过语调的仰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对比展现诗歌情感的起伏)二、视觉再现。(在朗读时要在眼前出现一幅幅相关的画面)。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读这首诗歌,再请另一个同学进行点评。最后全班在一个学生的领读下朗读全诗。

鉴赏诗歌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朗读全诗

五、迁移训练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再来欣赏一下其它的诗歌。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读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

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动?模仿两首诗的写法,写一两句现代诗,写一写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