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推荐14篇)

2023-02-04 16:06: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推荐14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0xx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xx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

分组及提示:

一组: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

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层次分明

引论→论有业的必要→论敬业→论乐业→总结

3.首尾呼应

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结论:结构严谨

二组:论证方法

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例子1: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1:儒家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粪的及军人各本份去工作。

结论2:职业无分高下,只要克己尽责,替社会做事,对社会有价值,都是可敬。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凡正当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当大总统是正当职业,拉黄包车是正当职业。

结论:当大总统及拉黄包车都是神圣的职业,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下之分。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

论述敬业时,正面引用孔子和庄子的语例,再加上作者的设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语例及英法国民的事例。

好处:正反两面同时出现,内容充实,使论点突,出减少反驳机会,增强说服力。

4.引用例证

引证法(包括语例、名言、谚语)

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

好处:言之有据,加强说服力,帮助说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语后,加以解释,这可令听众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组: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从质疑到释疑,加深对主题的影响。

2.多用反问句

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活动与探究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1.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请课外收集有关这次历史运动的史料,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习了课文《敬业与乐业》,你有哪些心得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

③骈进pián

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骛wù)

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

(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课时总结

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业布置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4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 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 ----------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 ¬¬¬¬-----¬¬¬¬¬¬¬¬¬¬¬¬¬¬¬¬¬¬¬¬-----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 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

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 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

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 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 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 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 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 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 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 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 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 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5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 ②亵渎( )( ):

③征引: 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 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 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 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6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 朱子的话;

(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

↓↓

(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 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7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有业、敬业、乐业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

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

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

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2、仿写练习:

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9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

③骈进pián

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骛wù)

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

↓↓

(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课时总结

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业布置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0

(一) 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 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 综合全文

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 课时总结

1. 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 写作特点:

(1)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 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1)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作者做到这一点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

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文章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文章中作者做到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做到了。作者列举的事实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很具典型性、代表性。)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观点:要敬业。第一层:“第一要……便是敬”。什么是敬。第二层:“业有什么……没有什么分别拣择。”什么是敬业。第三层:“总之,……第一等人。”敬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文中指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从儒家礼仪方面来诠释“敬”字,而造成的“冗杂、琐碎、深奥、繁琐”。

③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④不矛盾。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

一、走近作者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

【通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ōu偻lóu骈pián进亵xiè渎dú

心无旁骛wù强聒(guō)不舍禅chán师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三、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1.作者围绕“敬业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作者把“敬业与乐业”归纳为“责任心”和“趣味”,并且说到“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3.“敬业与乐业”中的“业”指的是那些职业?

4.你认同文中所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观点吗?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5.梁启超先生的“敬业”说,有什么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谈一谈。

明确答案: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4.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5.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文章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可以体会到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课后习题

在作业本上整理文章的生字和解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3.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

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 征引:引用。

② 佝偻gōulóu

③ 骈进pián

④ 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骛wù)

⑥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聒guō)

(四) 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 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 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初中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范文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情感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第二课时

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

分组及提示:

一组: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

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层次分明

引论→论有业的必要→论敬业→论乐业→总结

3.首尾呼应

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结论:结构严谨

二组:论证方法

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例子1: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1:儒家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例子2:木匠、政治、挑粪的及军人各本份去工作。

结论2:职业无分高下,只要克己尽责,替社会做事,对社会有价值,都是可敬。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根据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凡正当职业都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当大总统是正当职业,拉黄包车是正当职业。

结论:当大总统及拉黄包车都是神圣的职业,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下之分。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

论述敬业时,正面引用孔子和庄子的语例,再加上作者的设例;反面引用曾文正的语例及英法国民的事例。

好处:正反两面同时出现,内容充实,使论点突,出减少反驳机会,增强说服力。

4.引用例证

引证法(包括语例、名言、谚语)

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

好处:言之有据,加强说服力,帮助说明道理。(作者于引用古语后,加以解释,这可令听众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组: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从质疑到释疑,加深对主题的影响。

2.多用反问句

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活动与探究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1.梁启超作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的“戊戌变法”。请课外收集有关这次历史运动的史料,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习了课文《敬业与乐业》,你有哪些心得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