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推荐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 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本文典型文言实词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
1. 七嘴八舌话作者。
2. 指名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明确蒲松龄及其作品。
二、 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三、 两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人对他们复述进行评价。
四、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 投影出示,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窘 (jiǒng) 苫(shàn) 奔(bēn) 眈(dān) 暝(míng) 遂(suì) 尻(kāo) 寐(mâi) 黠(xiá)
六、 研读探究
1.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 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教师明确: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
攻其后也”。
2. “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
“断其骨”。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比比看谁说的好。(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七、 学生重读课文感受人的智慧战胜一切。 八、 拓深学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 止 缀 故 窘 苫 暝 遂 尻 寐 黠
3.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其一犬 一狼洞.坐于前 .其中
4.再读课文,达到背诵。
八、 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3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理解句意、文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请列举带”狼”字的成语
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
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
三、预习交流
1、预习稿一、二题
2大家都预习了吗?谁愿意试读下列字词?
四、整体感知
1、我来范读这篇文章,大家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有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有,就派代表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决。没有的话,老师有一些字词和句子,请同学们解释翻译一下4、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展示图片)
五、探究分析
(一)遇狼(二)惧狼
1、面对狼的跟随,屠户有何举动?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投以骨,复投之;惧怕
2、狼又有何行动?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贪婪狡猾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屠户为何不一次将骨头投尽,使两狼同时停止,可见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迁就退让
4、当骨头已吃光时,屠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狼此时有何行动?可见狼的心态是怎样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不善罢甘休
6、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惧狼这部分?
(三)御狼
1、骨头已经被狼吃尽,此时屠户采取怎样的行动?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2、屠户此时心态发生了怎样变化?
由惧怕到果断抉择(或说勇敢反抗、做好战斗准备都行)
3、狼的表现呢?不敢前,耽耽相向
4、狼此时在想什么?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思考屠户会怎么做,用什么办法吃掉(战胜)屠户;狡诈阴险5、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四)杀狼
1、在狼与屠户目光对视的时候,狼想出了什么计谋来对付屠户?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前狼假寐,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由此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狡诈(狡猾)阴险3、此时屠户有何举动?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4、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勇敢,果断,机智,细心,谨慎5、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杀狼这部分?
(五)议狼
1、面对这个故事,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和联想,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5
《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里有《狼三则》,都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这一主题,本文是其中一篇,蒲松龄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机智的屠夫战胜两只狡猾奸诈的狼的故事,表明了面对以狼为代表的恶势力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
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阴谋,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食其果,因为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势力。面对这样的恶势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画蛇添足?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相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整。
3.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
(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思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比,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五板书设计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自学成果展示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
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
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
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实中的狼还有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智慧等。那么人类对狼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文章阅读,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你对狼的认识。
推荐学生网上阅读以下文章:
1、姜戎《狼图腾》
2、贾平凹《怀念狼》3、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 狼的表现呢?
9 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 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 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8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
3.复述文章内容,疏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
(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
(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只是)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
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学生试译短文,弄清内容大意,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述一述:分组合作,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先叫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得顺畅;第三遍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教学提示‖
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问难,说描课文,既可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教学提示‖
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目标导学二: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
遇狼狼:缀行--------狡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9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0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驰: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语言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2)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和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2.理解中心意思。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理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2.抄一遍课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2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 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本文典型文言实词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
1. 七嘴八舌话作者。
2. 指名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明确蒲松龄及其作品。
二、 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三、 两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人对他们复述进行评价。
四、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 投影出示,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窘 (jiǒng) 苫(shàn) 奔(bēn) 眈(dān) 暝(míng) 遂(suì) 尻(kāo) 寐(mâi) 黠(xiá)
六、 研读探究
1.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 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教师明确: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
攻其后也”。
2. “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
“断其骨”。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比比看谁说的好。(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七、 学生重读课文感受人的智慧战胜一切。 八、 拓深学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 止 缀 故 窘 苫 暝 遂 尻 寐 黠
3.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其一犬 一狼洞.坐于前 .其中
4.再读课文,达到背诵。
八、 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
目标3 5
【教学难点】
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2.预习短文两则
B3.默写课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篇15
预习要求:
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
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
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
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
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
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结尾:卒章显其志。
……
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黠一一笑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声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在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高潮。
上述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板块式”思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表现出极为清晰的呈板块层进式的教学思路,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无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教师,都有实实在在的运用价值。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老师们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简洁明了的“板块”组合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这就能有效地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也就落实了教学大纲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