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推荐12篇)

2023-02-14 12:15: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推荐12篇)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1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同时较好的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山尖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探究写字

师:学习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生充分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多,老师也有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可以吗?(可以)

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这首名诗,更让我领略到同学们不凡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学们课外知识的丰富,我得好好向你们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峰,老师有个想法,课下同学们再收集几首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我们来开个“唐诗交流会”,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2

教材分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谁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欣赏古诗。

师:“今天,徐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教师完整朗诵古诗)请你们听仔细了哦!

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

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今天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

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完整朗诵,注意节奏)

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教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

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听的很仔细。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出示猿,小舟的图片。(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先听老师来念一遍。(边打节奏,边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念古诗

1.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注意节奏)

2.幼儿集体朗读。(教师声音放轻)

3.请个别幼儿表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束: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可棒了。现在,我们一起在来念一遍,好不好?(用好听的声音,注意节奏,语气。)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3

早发白帝城(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要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最近,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没事就背古诗呢,真好!燕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这么喜欢古诗,能说出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诗歌最有名吗?(唐朝)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唐朝,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你们能知道哪些唐朝诗人的名字?

你们刚才所说的诗人中有一位被称为“诗仙”,他是谁?(板书:李白)

(出示李白画像)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请用一句话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生根据资料自由谈)

李白一生经历很曲折。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经深受皇帝青睐,经常出入宫廷。但是,由于受权贵们的排挤,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只好离开京城长安。后来,因为受到牵连,他蒙冤获罪,要从湖北江陵被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声音低沉)江陵地势险要,只有沿着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逆流而上。(点击课件,展示小船慢慢移动的画面)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声音激动)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动画显示小船迅速返回)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我们班同学一起学习这首——(齐读)《早发白帝城》。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李白清早从白帝城出发。)

二、读通诗歌

1、请大家看着大屏幕,静静地听老师来读这首古诗。(课件播放古诗,范读。)

2、想自己读读这首诗歌吗?请看着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指名读诗歌后评价: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诗中有好几个多音字,你们看见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先后点击“发”“朝”“还”“重”“间”几个字,引导学生用多音字的不同音组词。重点理解“朝”在读“zhāo”时的意思,理解“发”在题目中的意思。)

谁愿意再来读?

5、一起来读吧!(齐读)

三、感悟诗意

1、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47页,一行一行认真读,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里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充分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同时给予指导。)

3、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同学来跟大家说说你读懂的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你刚好有不懂的词语,你可以向他请教;如果你跟他意见不同,就赶紧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学生汇报学习相应诗句并出示相应资料,学生先回答哪一行诗句,便先学习那一行,但是应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并根据“离开时”和“沿途中”来体会,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行。)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诗人辞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你读懂了什么?(该生回答后,问其他学生:这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吗?可以向他请教。重点理解“辞”的意思,以及白帝城的高好美)这一行写的是李白离开白帝城时看到的景象。能不能用手中的笔将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呢?(生在纸上画,指名上黑板画)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么画?(学生介绍,与诗句对比,抓住“彩云间”来感受白帝城的高和美)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照片(课件展示白帝城图片1)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山顶,山的最高处)请你读出城的高来!(指名读,比赛读)(图片2)红日初升,苍翠的群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彩色的云霞环绕着这个位于高山之巅的小城,那么迷人又那么壮丽!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朝辞/白帝/彩云间↗↗)

②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乘着船一天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一生说完自己的理解并与有疑问的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介绍)白帝城在重庆奉节县东,江陵在湖北,两地相距 1200里,因此诗中说“千里江陵”(板书:千里)“还”是指什么——“回来”,“一日还”(板书:一日还)是说——(一天就回来了),千里之遥一日就返回,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船行得很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回江陵的急切心情。)试着把船行之快和诗人的急切心情读出来(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③两岸猿声啼不住 (三峡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交流之后投影出示“啼”字)这个字念什么?在哪里见过它?怎么记住它?“啼”就是——叫。“两岸猿声啼不住”,你从这不住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猿猴很多;船行很快,来不及看清楚两岸的景物,只听到猿猴的叫声……)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建议你把这行诗和下一行联系起来读,你应该会有新的感悟。(自由读三、四行诗)

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说?(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有落,小船已经飞快地驶过万重青山)可见诗人的小船是多么的快!

④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能从哪个词语看出船很快?(点击“轻舟”)怎么读出船的轻快?请大家想象着飞快的小船再读一读这行诗,看能不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诗人很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轻舟”一词)可以把这个词换成“小舟”吗?(不行,因为小舟只能说明船很小,不能说明船轻快,更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轻松、高兴、欢快……)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行诗。(指名读、范读、齐读)

真有一万座山吗?(这里是指山很多,数不清,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你真了不起,都懂得夸张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用到这样的写法,谁能举例子说说?(学生说)同学们的诗词积累可真丰富!(课件出示并齐读以下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意把事物说得比实际大很多很多或者小很多很多,这就是夸张。这里诗人用“万重山”来突出地表现三峡两岸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绵延不断的壮观景象。(板画:山)能读出山的多吗?

(播放三峡录像)看,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两岸重峦叠嶂,危峰兀立;山上林青木秀,郁郁葱葱;林间猿猴攀援长啸,叫声在空谷中回荡,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孩子们,想象着你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前重获自由的诗人李白,正乘一叶扁舟,从这幅美景中飞快地驶过,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轻松、愉快)

那就带着你的高兴,带着你的轻松,再读读这两行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小结:这两行诗歌写出了诗人返回江陵途中看到的景象,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三峡的美景,又体会到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板书:轻松愉快)

好心情给诗人带来了灵感,也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带着高兴和愉快的心情把这首诗再完整地读一遍!(齐读)

四、质疑解疑

刚才你们做记号的地方现在都清楚了吗?谁还有不懂的?(师生再次交流)

五、想象意境

1、带着我们交流的感受一边轻声吟诵,一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景象。

2、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大家听听吧。(指名几个学生自由描述诗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话说完整。)

闭上眼睛想象!

(配乐描绘)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彩色的云霞如同群山的美丽花衣,眼前的景象是那样的迷人,却留不住诗人那颗似箭的归心。他挥手向云间的白帝城说一声“再见”,任奔腾而下的江水推动着小船朝着千里之外的江陵飞去。三峡两岸青山连绵不断,景色是那么优美,诗人竟无暇顾及。当猿猴的叫声尚在耳边回响时,轻快的小船已越过万重青山。

你感受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配乐齐读)

这么美的诗,能背诵出来吗?像古时候的小学童那样摇头晃脑地背一背。(自由背)

谁想自告奋勇地背这首诗歌?老师为你配上乐曲。

一起背吧!

六、拓展延伸

1、总结学法:今天,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谁想把自己的收获对大家说说?(学生简单谈)学习诗歌一方面要把诗句读懂,一方面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的美。

2、“走近李白”: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歌,是李白回到江陵之后和他的朋友夏十二向南游览岳阳楼所做的。想看看吗?(指导学生利用拼音和查字典识字,自由读诗歌,指名读,体会诗人情感后齐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喜欢李白的诗吗?谁还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学生自由背诵)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李白啊!李白的诗歌很多很多,课下我们要继续走近李白,多背李白的其他诗歌,组织一个“李白诗歌朗诵会”怎么样?

上一节扎实的语文课——《早发白帝城》教学谈

《早发白帝城》是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遇赦,返回江陵途中所作的一首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全诗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具有特色的回荡在耳边的猿声,以及飞越过万重山的轻舟,形象地描述了长江三峡水流之湍急,两岸景色之奇美,小船之轻快,诗人心情之愉悦。诗歌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愉,意蕴畅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这首诗原是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文,现编排在北师大版二年级课本中。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编者的意图可以看出来,本首诗歌的学习重在积累,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内容则退居其次。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从谈李白切入、讲述背景、导入新课;又以鼓励学生“走近李白”、积累李白的诗歌收尾结束本课。教学中,牢牢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这一原则,学生喜欢哪一行,就从哪一行学起,抓住重点词句,以学定教,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读中想象,感受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所有学生能够熟读成诵,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散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科特点。

这首诗生字不多,学生基本都认识,所以除了“啼”和“帝”随文对比教学以外,主要把识字部分的重点放在认识多音字上。本课多音字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和课堂学习需要,对五个多音字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重”“间”“还”只用不同读音组词,“发”和“朝”不仅组词,还引导学生通过所组词语感受这两个字读不同音时的意思,尤其是在诗中的意思。学生通过读字组词,懂得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和含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积累。

虽然《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就这一点具体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涉及到相关的语法知识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夸张”是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之一,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怎样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万重山”?教学时我问学生:“真有一万座山吗?”在学生无法准确答出时,引导学生朗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其他诗句,初步认识到“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个特点而有意夸大或缩小;体会到诗中正是以“万重山”来突出长江三峡两岸重峦叠嶂、绵延不断的壮丽景象,结合上下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船行驶之快、诗人心情之愉悦。从这点来看,“万重山”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二、重视培养基本技能。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如:在学生交流对第一行诗的感受之后,我及时借助多媒体,出示白帝城的两幅图片,让学生从远景图中感受白帝城的高,从近景图中感受白帝城被彩云缭绕的美,边看边想象,自然而然地将“彩云间”读得婉转而响亮;学生将“千里江陵”读得比较快,我笑着提醒他们:“这哪儿有千里,最多也不过一里嘛!”随即,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两地距离,板书“千里”“一日还”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千里之远,一日之快,诗人心情之急切,读的时候有意识将“千里江陵”读得较慢,将“一日还”读得欢快而急促。

学生对“两岸猿声啼不住”最感兴趣。当我问“你读懂了哪一行诗”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已经明白这行诗的意思,他们简单地认为这只是在写三峡两岸猿猴非常多。我没有否定学生的个人感受,但是提醒他们把这一行与下一行连起来读可能会有新的感悟。在他们对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却无法准确将其中的兴奋、喜悦读出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三峡风光片,并将“危峰兀立、林木苍翠、高猿长啸”的景象用语言加以渲染,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一千多年前重获自由的诗人李白,正从三峡上游飞舟而下……学生入情入境,重新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很快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鼓励学生用自己本节课获得的经验自学有关诗歌,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增加诗歌积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在课外学习古诗。

所以,学完诗歌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根据学生的发言简单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尝试学习。接着出示了李白所写的与这首诗歌背景、风格极为接近五言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让学生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诗句中,进一步感知诗人遇到赦免后的高兴心情。然后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走近李白,搜集李白的其他诗歌背诵,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遗憾和不足。

一是缺乏有高度的引领和总结。比如,二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知到的画面,肯定不会很美、很完整。几个同学说过之后,作为老师有必要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意描绘出来,将学生头脑中断断续续的画面,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样自然会在课堂上掀起一个朗读的高潮。

二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更加丰富。古诗是前人语言高度凝炼的典范,因此古诗教学应该给学生以美的启迪,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语言美。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幽默、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我觉得自己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总之,本课的教学力图体现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认知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热爱古诗,热爱语文。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4

一、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

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1、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强调的是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际的操作。我想: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于反馈性等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三、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的交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2、指导方法——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实行随机分组学习。

①识字教学,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②通过主动学习,理解整首诗的重点字词,初步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③通过欣赏古诗诵读,了解诗作背景,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2)课堂演练,反复诵读,体会诗意,升华情感。

①各组把本组成员所得到的体会都择要发表,可以是字词使用,情感的激荡等等。展开竞赛,看看哪一组的说法最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②表演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情感。

3、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5

一,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儿童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识字,注重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中以学生积累的知识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同时边读边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围绕《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朝""重""还"的读音;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其中,教学重点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教学难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上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 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

五,说课前准备:

1,收集李白资料,诗歌.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社会等资源查找有关李白生平简介,诗歌等资料,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情感的投入;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网络课件.

作为教师,我除了在课前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根据教学情况预设教学流程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 ip地址下载《早发白帝城》课件,以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领悟诗人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便引导孩子直奔主题: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就是李白,随即出示cai课件——李白的画像.(意在让孩子知诗人.)紧接着让孩子汇报通过课外收集的资料,说说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交流之后课件出示李白简介,学生阅读整体感知.顺势我又说: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 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于是利用cai课件配上优美的古筝曲,学生自由背诵李白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内外联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是有一句话"读生活的书也叫学习".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李白写这诗的背景故事,一边讲一边出示cai课件,展示江陵和白帝城地理位置的地图,山峡风光.最后齐读课题,初步解读课题.

这个环节主要利用cai课件创设情景,点燃学生的情感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解读文本,了解诗人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突破难点.

(二):出示课文,读准字音.

在学生有一个情感储备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静静的欣赏这首诗(cai课件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听清字音,自由读认清字形,而后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通过抢读,开火车等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

这样,在反复阅读中学生了解了生字的字音,字形,并在其后的随文教学中反复巩固,达到掌握的程度.注重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为课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深读课文,感悟意境.

这一流程分为五步完成:

1, 在学生已经克服了生字难关,也能流利地诵读古诗以后,我这样说:同学们,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应该走进诗句,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能理解的字词标示出来,尝试自己解决.于是引导学生边读边议,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师巡视,随机点拨)

在课堂上,当学生对一些字词不理解时,老师的引导解决办法是很多的,这个环节,我结合农村状况,结合我班学生情况,让学生和附近几个同学讨论,通过查字典解决.因为,字典是学生的终生伴侣,二年级学生刚学完查字典,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我们的课堂在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最为淳朴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学生.

2,师生释疑,扫除字词障碍:

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的下游,距离白帝城有上千里路.边介绍边点击地图课件,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

这个环节是我没有事先预设的,因为在巡视中我发现虽然在导入时我提过,但仍然还有几个学生不知道这是地名,于是我结合课件再次点击地图,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在解决这一没有预设的生成问题时,也奠定了情感基础.

3,学生汇报,引导图文结合自主说诗意,顺序由学生汇报顺序变动.

(1)"朝辞白帝彩云间":了解 "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高耸入云的白帝城.cai课件出示白帝城图,感悟诗人心情.

感情读.

(2)"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cai课件出示山峡风景,猿猴图,听猿猴凄惨的叫声,感悟诗人高兴,欣喜,愉悦的心情,无暇欣赏美景,耳边只听到猿猴叫声,连听到猿猴凄惨的叫声也没能受影响他的心情.

(3)紧接上句出示 "轻舟已过万重山":

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感悟夸张的手法.学生列举诗例,知道这里的"万重山""千里"都不是实指.了解李白诗歌特色.

③谈体会.感悟诗人高兴,急切的心情.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抽读,赛读这两句诗,师生互动评价.

(4)"千里江陵一日还":cai 课件出示白帝城到江陵的地势图.引导学生比较"千里江陵"和"一日还"的意思,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但用的时间却很短,让学生体会小船顺流直下,速度飞快,作者遇赦返乡的高兴心情,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

(抽生读,小组读)

(5)你们已经走进课文,和诗人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是学习古诗,读好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对于古诗的感悟,我没有按照传统串讲串问教法,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哪怕只是选择一句.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互动评价.同时,在感悟中有效利用cai课件,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发挥想象,感知诗人.

(6)读背古诗.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而后在学生自由诵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过程中达到能背下来的程度.其实,反复朗诵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巩固,也是学生感悟的再创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生:,背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到此,学生已掌握诗歌,也了解了意境.但语文学习不仅要走进文本去感悟,体会,还应该走出文本去审视,运用.这才是有效学语文.因此,课毕,我还让学生课内外联系课后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准备开个"唐诗交流会".让他们带着要求走出课堂,扩大阅读视野,培养学习古诗兴趣,感悟我国唐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6

24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绝句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忙?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含!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评: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 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7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8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我昨天从远隔1900公里以外的北京来到重庆。有幸跟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人生的缘分啊!我很高兴。但是上什么呢?大家手里还没有教材,教材在我这里呢,一会咱们发。我估计大家都会。因为我们要搞一个唐诗鉴赏。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有没有不会的,请举手?(学生笑)。

师:一起来背一遍吧!预备——起。

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尽管是第一次面对这些学生,赵老师没有冗长的开场白,而是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既节省了时间,又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因为赵老师估计学生都会背诵这首《早发白帝城》的。下面展示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

师:啊!没问题。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不好说。我们今天就来搞这首诗的鉴赏。我提几个问题,大家笔答。我准备了一个纸条叫“一言心得”(出示投影片:一言心得——精诚、精炼、精彩)。

赵老师在鼓励了学生“啊!没问题”的同时,没有忘了给学生直接指出能够熟读成诵,并不代表就会鉴赏诗歌的事实。体现了一个有素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宽严有度,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看赵老师的“一言心得”的具体要求。

师:它有三个要求。第一,精诚,所谓精诚就是要写真诚的话,不要虚假。第二,精炼。所谓精炼就是要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说多了有时侯跑调。第三,精彩。所谓精彩就是你的话不但要说明白,而且要说生动。因为我们的一言心得同时是对你鉴赏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检测。不要小看一言心得,它的作用很大。虽然大家今天是头一次做这个练习,但这太简单了,没问题的。我现在提出几个具体问题,请大家思考,想好了就写一言心得。

师:(边讲边板书:一、情)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概括的说是怎样的情感?你用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概括就足以说完。第二,有几个关键的词请你把它的妙处说好。(边讲边板书:二、彩云、啼不住、轻舟)比如说第一句里的“彩云间”;还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个“啼不住”怎样理解?最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这三个词语有很浓厚的意味。你谈谈你的体会。我的问题提完了,现在你们思考,我这边发这个纸(学生思考,老师发写一言心得的纸)。

师:谁写完了举手示意,我就收(学生开始书写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小声讨论,老师来回走动巡视。5分钟后有1人交卷,老师提醒别忘了写名字)。

提醒学生别忘了写名字,从小处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这是老师训练有素的表现。

师:(提示学生)不要太思考,也不要太犹豫,现在是跟着感觉走的时候(7分钟后陆续有人交卷,老师来回收卷,并加以分类)。

师:(10分钟后提示学生交卷)没写完的同学也交,白卷也交(老师开始集中收卷)。

赵老师用足够的耐心等学生花10分钟书写一言心得。在近5000人的会场上课到这个份上,实属难得。因为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容易使公开课失败,会砸“名师”招牌的。看赵老师继续上课。

师:现在咱们开始讲评。有一句鉴赏的名言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说过吗?

生:(小声齐答)没听说过。

师:那我告诉大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剧中的主角。这句话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见解不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自己心目中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这句话揭示了文学鉴赏,包括艺术鉴赏的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都是有主观性的、有个性的。虽然看同一部作品,却都有理解上的差异。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鉴赏也都是有客观性的。如果你看《哈姆雷特》,你脑袋里反映出的是《奥塞罗》或者是中国的“贾宝玉”,主观性就脱离了原来的作品本身,那你的鉴赏就完了。所以刚才我看了部分同学写的这首诗的感情,有2个同学答对了。其他同学说出了种种的感情。我念一下。

从一句通俗的与鉴赏有关名言讲述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听得明白,容易接受

师:(念学生的一言心得)周思琪(音)同学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的生活高兴。”这就说到位了。请这位同学(周思琪,女)起来回答,standup!,把话筒给她。非常精彩啊!(周思琪同学起立,老师提问)你的答案是说“李白当时兴奋,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为什么这么说?

生:(周思琪,显得害羞)因为他当时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很美好,比平时别人看这些东西感觉要美好一些。

师:就这些啊?

生:(周思琪)嗯。

师:哎呀!那可不对劲了。你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这话从哪儿来的?

生:(周思琪)因为他当时被皇帝冤枉了,然后又被“反平”了。

师:“反平”了不对,是“平反”了(众生大笑)。哎呀!这个词可用得精彩。请坐。

尽管时间被耽误了,也没有忘记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没有作秀,只有真实、有效的课堂,真不愧是名师。

师:这个同学不简单!她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夜郎。李白在赶赴夜郎的途中——白帝城接到了皇帝平反的通知,可以免罪了,特赦,不用去夜郎了,可以回家了。所以李白从白帝城坐船一天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这么一件事,大家知道吗?由于有这个背景,所以周思琪同学说李白为获得自由生活而高兴非常准确。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没有回答对。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简明扼要,与一言心得的要求吻合,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师:诗歌鉴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知人论诗”(板书:知人论诗)你不知道李白的这件事,不知道这个背景,你论什么诗呀?

师:另外一个同学张月(音,女)答得也不错,她说体现了作者急切回乡的喜悦心情。张月,请你回答。(张月起立)

师:你知道这个背景不?

生:(张月)听说过。(其他同学笑)

师:好,听说过,就是知道。请坐。我估计,其他答错的同学首先是不知道这个背景,所以答错了。如果有人说,我知道,那更糟糕。因为你知道这个背景,还不联系具体背景来分析诗,那更不好。如果你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没办法,那还好一点。(众生大笑)

时间虽然很紧,但仍然把训练学生放在第一位,难能可贵啊!语言幽默,让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顿生畅快!

师:看来今后咱们鉴赏诗歌首先要知道作者,了解作者性格,写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否则就不要乱发言。

师:下面我们再读几个。比如这个同学说:“这首《朝发白帝城》代表作者很想回家看看”。(生笑)

师:流行歌曲呀?常回家看看。“是一种想家的感觉”,这就跟刚才差多了。后边还有一句,“也是为了了解白帝城的风光,白帝城的情感所写”。这是一个病句,也是多余的。

师:另外一个同学说:“表现了诗人心里悲伤、寂寞的思想情感。”同学们,他特赦了,还悲伤,送到夜郎去,他就不悲伤了?(众生笑)你说这四句诗,哪一句能看出悲伤呢?但是他下边说了:“彩云、啼不住、轻舟三个词搁在一起衬托出了作者忧伤这一特点。”(众生大笑)

指出学生的错误,决不含糊,让学生印象深刻;语言生动、诙谐,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到刺耳。体现了赵老师娴熟的教学艺术。

师:显然我们的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养成一个基本的好习惯(板书:含英咀华),“含英咀华”这个“英”“华”是指花朵。“含”指含在嘴里,“咀”指反复咀嚼。这个词是古文运动领袖——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有生小声答:韩愈)对,韩愈发明的。他要求我们要对文章含英咀华,反复的琢磨和体会,这才叫文学鉴赏。可是我们这个同学把三个词搁在一起“忧伤”,这“啼不住”兴许跟忧伤还有点联系。可是我这里不想联系。(老师分析指出若干同学错误的原因,众生笑,气氛活跃)

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宝库。

师:我手上拿的一把单子,就2个同学把这首诗的感情鉴赏出来了,其余全跑调了。看来对一首诗歌,熟读也好,成诵也好,会默写也好,会填空也好,能得分也好,但不一定会鉴赏。对不起,那就失去了我们对诗歌鉴赏的本来意义。我们学一首诗的目的,是想通过它音乐般美妙的语言,去领会作者内在的、深沉的、细腻的、真切的情感。然后这个情感就潜移默化的陶冶了你,使你具有了诗情画意,你的做人的层次就不一样了。你就是诗意地踽踽在大地上。

指出诗歌鉴赏的要诣,陶冶学生的文学艺术情操,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师:你为了得分去学诗,不考我才懒得学。抱着这样的目的,中考能得分,但不能得满分,因为中考主要是客观题。高考兴许1分也得不上,因为诗词鉴赏全是主观题,你得答出道理来。那好,回头我们再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三个词是怎样体现刚才我们2个同学所说的获得自由生活的兴奋、欢快。

让学生了解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是仅仅为了考分。联系现实,入木三分。展示了一位名师率真的品格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师:“彩云”,你可以设想,假如不写彩云呢?比如用“白云”,“朝辞白帝白云间”,首先两个“白”不好,然后与生活不符,因为早晨朝霞出来,云彩是彩色的,没有白云。(老师举例说明古诗中的白云多喻指飘逸、潇洒、隐居的生活情感,略)

师:五彩缤纷的“彩云”可以衬托出作者欢快的感情,可见这里的“彩云”是贴切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早晨;二是反映出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因为白帝城在高高的彩云之间(老师还联系了物理学的上游水流下流形成势能的知识迁移,略)。这就为作者乘船从高处往低处急流而下,一日到达江陵的下一句诗作了铺垫。“啼不住”不是表示三峡两岸猿猴不停地鸣叫(老师在此联系了现在猿猴锐减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略),而是衬托出船速飞快,第一只猴的叫声未绝于耳,第二只猴的叫声又穿透了耳膜,感觉就是一路猿声不住鸣啼,反映作者“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快心情。“轻舟”指轻快的小船(老师例举同学们对该词的一些曲解。略),由小船的轻快写出了人心的愉快、欢快、畅快。(给学生发教材,请学生齐声朗读)

紧贴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本诗的妙处进行合理、细致的分析;同时进行知识的自然迁移,结合社会热点,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教学的效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生:(齐读)唐肃宗乾元二年……

师:好。课堂上就读到这里。教材发给大家,回家好好的玩味它。另外这个鉴赏里提到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下去好好体会,这是我带给大家的一份礼物。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9

之一

执教:八达小学 李蓉晖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10

一、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远行》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古今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七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1、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说教法 我会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三、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即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认识生字,自由朗读诗句,自觉探索诗意。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获取更多知识的主渠道。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自学环节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背诵课外古诗,激趣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背诵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的吟诵,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的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并在温故中为学生明确本课的新目标。

2、点明学习方法,指导自主识字,读通诗句,了解大意。

我为学生提供了四步学习方法:

①、轻声读古诗,利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学生已掌握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等多种识字方法,此处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②、放声读诗,为古诗划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学生便可以大胆、放声地朗读古诗了。七言绝句学生们已积累很多,基本掌握了停顿方法,此处让学生自己为古诗划节奏,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既激发学习兴趣,又锻炼动手能力。)

③、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结合插图想诗意,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课本上的插图形象清晰地反映了古诗所讲述的内容,相信学生通过看图,发挥想象,能够感知古诗大意。)

④、质疑解疑

(古诗中许多词的意思与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自学中定会产生许多疑问,设计这一环节,为有疑问的同学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

其次是量学部分

在自学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互相解疑,已经对古诗意思有了初步了解,在量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感受诗人的感情,达到熟练朗读、背诵课文的目标。

我设计的问题是:

1、和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意见不同之处,讨论解决。

2、说说诗人当时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

3、小组内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接着是导学部分

在学生进行汇报展示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重点词,如辞、啼、万重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结合插图弄清作者的出发点、目的地、所想所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

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时,我计划适时为学生们讲述古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的情感了解得更清晰,朗读时自然更有感情。

最后,我计划用配乐集体表演+朗诵的形式结束导学,进入用学和测学。

在用学部分,我计划出两道基础型的习题:

1、为文中的多音字“朝”、“还”、“发”、“重”选择正确读音(目的是指导学生读准诗句)

2、补充诗句。

测学部分也出两道题进行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主要是检测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2、提供李白另外一首诗《望天门山》,供学生们朗读,积累。

习题设计由浅入深,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适于各个层面的学生。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11

《早发白帝城》是二年级第四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因而,设计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第二课时巩固所学生字,并指导书写。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指导方法——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读——识字教学。设计多样形式,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2、讲——理解诗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图画,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读——体会情感。简介诗作背景,体会思想感情,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三、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早发白帝城》课堂实录 篇12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