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范文推荐10篇

2023-02-23 16:51:01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设若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个词形容一个人,这个人当属白求恩。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满腔热忱。他为了救死扶伤,宵食旰衣,付出自己的全部。可以说,哪里有战争,有伤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接下来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求恩英雄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1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国,为抗日的伤员治病,自己却因为伤口感染而牺牲在异乡。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抗日战争中救死扶伤的加拿大大夫。

1938年初,加拿大大夫白求恩到中国来了。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的伤员治病。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的身影。有一次,他在一座小庙里给一位伤员动手术。就在这时,小日本的炮弹即将打到门前。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转移,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就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们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白求恩细心治疗每一位伤员,最后自己却因伤口感染而牺牲在了中国······

白求恩的精神多么高尚啊!为了中国人民,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来形容白求恩,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白求恩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抗日的伤员治病,这在外国人甚至中国人中,都是十分难得可贵的。他加入了共产党后,全心全意为共产党服务。我们也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长大以后也要一心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2

成就:白求恩是一名医士,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加拿大共产党党员,1936年德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自到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服务,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帅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三月底到达延安,他具有牺牲精神,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均称模范。

学历:1916年获舵轮多伦多大学七学位。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参加西班牙革命,为助反法西斯的共产军作战。共和军令败后返回加拿大。1938年春,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担任军医,接助共产党领导中国人的战争。

事迹:1938年初,白求恩来到中国,选择去环境更为艰苦的延安,他更要求接近战争的最前线。在晋察翼,白求恩便慢慢与中国人民建起了深厚的情谊,在他的主持下,解放区办起了模范医院,很多中国医生在白求恩身上学到了救治病人的技术,白求恩渐渐成为前方战士的精神支柱。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突然,一场战争爆发了,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中和怀念中光荣牺牲,这一年他49岁。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3

读完《白求恩的故事》,我深受感动,不仅仅是他的医德,还有他的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是正真的共产主义者。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医生的评价: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的故事》里面简单的描写了几则小故事,白求恩同志在知道自己的津贴很高时,主动要求不要特殊待遇,要以普通战士对待他,还要求将手术台阵地前沿,任由敌人的轰炸连续几十个小时的手术,最后因为伤口感染不幸牺牲。他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不是为钱,也不是为名,他本可以在加拿大享受优越的生活,就因为听说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就义无反顾的奉献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的医德同样高尚,他救死扶伤的同时,还能尽其所能的帮战士们做其他事情,比如设计靠背架让受伤的战士能够更好的休息,还会手工制造医疗器械,还学会了缝纫和理发,他时刻为伤员着想,全心全意为战士服务的精神让所有人为之感动。

白求恩大夫是中国人民的恩人,中国人民是最感恩的,我们永远都会怀念他。他病重时躺在病床上留下的话也一直就我心中萦绕,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4

白求恩是一个加拿大的医生,本来他和妻子弗兰西丝有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帮助受苦多难、报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他放弃了这一切,走进了当时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国,以国外援助人士的身份担当八路军的军医。来到中国后,白求恩大夫全情投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

为了培养更多的战地医护人员,他夜以续日地编写教材,给学员上课,利用仅有的、极少的闲暇时间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员。他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给华北战地服务团的小沈治病,白求恩把毛泽东主席给他的3个月津贴全部捐给小沈。当时白求恩每月的津贴才300多元。小沈由于常年在战地上生活,艰苦的条件使她得到了脊椎结核病,身体经常不定期地作痛。由于医疗条件差,加上乱战,小沈得不到及时治疗,也只好把病情一拖再拖。白求恩建议小沈到华北治疗,费用由白求恩全部支付。但是,小沈坚决地摇了摇头。因为她怕到了华北,就不能和家人、部队里的战友联系。无奈之下,白求恩决定由自己来照顾她。治疗期间,白求恩非常关心小沈。在行军时候,白求恩常常把战马让出来给小沈坐;因为个子小,小沈不能自己上马,白求恩就蹲低身体,让小沈踩着他宽大的肩背,爬上马去;当小沈发病的时候,白求恩又小心翼翼、并全神贯注地为她治病。对她倾注了慈父般的爱。

为了抢救更多的伤员,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搬到了前沿阵地。在硝烟弥的战火中完成了一例又一例,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个又一的八路军战士。当手术用血不够时,他不顾身体的疲倦,挽起袖子,让医务人员抽自己的血——“我是‘o’型血,抽我的”。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他人,医术高超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一台手术时因为不小心使用手术刀,把手指割破了。为了抢救战士们的生命,没有顾及自己的伤痛,继续做下一个手术。在抢救一位生命垂危的战士的时候,由于当时战士头部受伤严重,红肿得厉害,因为白求恩急救心切,没有佩带手术用手套,在手指没有愈合的情况下,进行救治,不幸感染了细菌,不久因为当时医疗技术有限,不幸以身殉职。

白求恩大夫呀!您默默无闻地来到我们,来到自己陌生的国度。只为了一个信念,无私地为伟大而神圣的医疗事业奉献,发扬共产主义国际精神,拯救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此,您把自己的一切力量投入到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您是多么的伟大呀!您是多么的无私呀!不幸的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您那救死扶伤,不分国界,伟大神圣的精神却永永远远地铭刻在我们心中!中国人民永远感谢您!感谢您!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5

我很早就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今天再次翻阅相关白求恩的事迹让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白求恩是我最早熟悉和了解的第一个外国人大夫,我的父母还不时哼着《纪念白求恩歌》,琅琅上口,倒背如流。每次经过人民医院住院部,都能看见白求恩的雕像,我的脑海不禁浮现教科书里白求恩给八路军动手术的照片,那是在战火纷飞的晋察冀抗日战场上拍摄的。生动的画面不因为年代久远而模糊,我们看到:一个清瘦、坚毅、沉着的背影在简易的茅棚战地医院给八路军伤员动手术。手术台的棚顶被炮火的气浪震得乱动,大家都劝白求恩去隐蔽。他坚决说:“前线的战士能不能因为空袭而停止作战?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一定要坚守阵地!”白求恩还说过:“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我们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是不分民族也没有国界的。”这些朴实、真挚的话语,今天读起来仍令人感动,肃然起敬。

现在中国已取得抗战胜利,战火已停止,和平已到来,我们是幸福的。但是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仍深深影响着我们,无国界医生、战地记者,都在传承这种精神、这种理念。“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清晨,当你在品味营养早餐时,医生和护士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做晨间护理,查阅病人的化验结果,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当你和家人相聚的时候,护士们还在细心地照顾病人。夜晚我们已经进入梦乡时,住院部的医生和护士们正在进行查房;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正在紧张地抢救病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急诊手术。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情,都是医生和护士应该做的。可就在这些小细节,小事情上,才真正凸显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信守了医德。

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不断鼓舞,才使得医护人员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把最平凡的事业做到了不平凡。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6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他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他的事迹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赞扬。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7

我们中国有很多革命烈士,但我喜欢的是一位从加拿大来的阵地医生,他就是——白求恩大夫,接下来就让我给你讲讲他的伟大事迹。1939年下半年,,白求恩准备回国,可是,就在这时,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暂时放下了回国的计划,开始工作。在工作期间,他顾不上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一天治疗200多人,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在一次手术中,他用刀刺破了自己的左手中指。第二天,它在治疗一位头部严重感染的患者实施排脓手术的时候,他也被感染了,并得了脓毒败血症,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工作,当手术室外炸药、枪声横飞,白求恩却想着如何保护好伤员的身体,当敌人离手术室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却想着如何更好的做完最后一例手术。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这一颗拯救过无数人的巨星坠落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一个不属于他的家乡的地方,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9岁。

我觉得白求恩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可以为了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牺牲精神、国际精神、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心,他死后还不忘他的妻子、儿子和部队,他要求把他所有的财产全部送给他们,这也是一个优点,白求恩有一颗感恩的心。

白求恩烈士虽然是70多年前的人物,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今天的我还是有很大的榜样作用。他的精湛医术让我觉得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的本领,这样才能以后服务人民和社会。他努力工作的态度激励我不要害怕学习中的一切困难。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白求恩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工作,完成那么多任务,我面对的困难就显得很渺小。最后,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是永恒的人类价值观,值得我永远学习。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8

与那些整日炫耀中南海保健专家并以此为荣的医生们有着天壤之别,白求恩宁可冒着炮火前进,而未留在延安吃小灶,专门给中央首长保健。当八路军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医生热情地陪同白求恩视察了延安的医院和卫生学校,真诚地对白求恩表示他们需要他,为了他的安全,期望他能留在延安。白求恩发火了,他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愤怒地从窑洞中掷出了一把椅子,提出了他的不同意见。在马海德的劝说下,他渐渐平静下来,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热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个性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我为我的鲁莽向你们道歉,但你们也要向拄着拐杖的伤员道歉。”

应对倔强的白求恩,卫生部的同志只好报请中央批准,同意他去晋察冀前线。毛泽东与白求恩的谈话进行了三个小时。白求恩从贴胸的衣袋里掏出党证,郑重地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双手接过党证,亲切地点点头。他意识到,这不仅仅仅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证明书,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一颗火热的心!

白求恩兴奋地说:根据我在西班牙的经验,如果能在战场上立即给伤员们治疗,我敢说,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必须能得到抢救。这就是说,医疗队务必到前线去,到战壕附近去。毛泽东一面听,一面点头

像白求恩这样的医学人才,在国民党方面,并不奇缺,而对共产党来说,无异神医天降。八路军派专人护送他去延安。大家高高兴兴去往“革命圣地”。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在等船渡黄河的时候,他跑掉了。

白求恩真的跑掉了,但不是开小差。因为他若想留在加拿大行医赚钱,有他完全的自由,何必前来自讨苦吃?他的不见,源于两项“中国特产”的吸引:一是高粱米酒,二是乡村娼寮。

大家苦苦寻找,没有结果,便求助于一位正在农村行医的加拿大牧师,他的名字叫罗明远。罗明远不负重托,很快就从一家娼寮中把白大医生架了回来。原先白求恩已经喝了好几天酒,醉倒女人身边。此时情景,恰如唐代诗仙李白的“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不论白求恩,还是李白,他们有着相同的境界,心有灵犀一点通,好一对“二白”!

白求恩在八路军中待了一年零八个月,他又成了工作狂。他在乡村办起野战医院,在破庙里塔起手术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同木匠合作,创制了毛驴背上的医药、器械箱,还为这种装置起了个幽默名称:“芦沟桥”。从这件小事上,也能够见到他焕发的才情,未泯的童心,思想的深邃。他说过:“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应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来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

因一次为伤员施行手术时,不慎割破手指,感染病毒离世。这期间,伤员的感恩,山民的憨厚,警卫的舍身,同事的尊重,不远处的炮声,如此环境,酒色自然断绝。他的死,是不幸的。但也可设想,若给他一个能够无休止酗酒纵欲的条件,又会如何?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在西方青年人眼里,这是一场善恶之战,拔刀相助,义不容辞。美国作家海明威去了,白求恩也去了。但战场的要求是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和白求恩的狂放不羁不能兼容。医院不予收留。但狂徒自有狂才。他见很多失血过多的伤员,在抬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便创立“流动输血站”,变“伤员找血源”为“血源找伤员”,此一改革,救了不少人的命。只是他的酒色毛病不改,常常酩酊大醉,人们看在他“医才难得”上,加以宽待。但当发现他与一个瑞典女记者拍拖,而这个女记者又有间谍嫌疑的时候,就事关重大了。他被西班牙共产党要求立即离开战场。

1942年,当伊巴露丽代替何塞·迪亚的西共_位置不久,她几次托人寻找过白求恩,一向想道一声歉凭什么贪杯好色就不能成为一名好党员?

2006年,又一秘密曝光,曝光者是一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革命沈容的作品《红色记忆》。她在书中披露了,令人难以理解的“临时夫人”现象。有两位在延安工作的苏联人,要求组织给他们找两位“临时夫人”,只限他们在延安期间有效。他们竟然如愿以偿的办到了!每人得到了一位夫人。他们回国时,就给每位夫人发了“复员费”。而这“复员费”竟然成了沈容同伴们打秋风的对象。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记》就写到毛泽东以前问他是否需要一个“伴侣”。连日本共产党鼎鼎大名的野板参三先生在延安时也找了一位“临时夫人”。对这些“临时夫人”来说,这也许能够算是她们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吧。

据电影《白求恩大夫》导演张骏祥的采访本上记录:白求恩脾气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消毒不到位、手术器械没摆好、晚上护理值班打瞌睡、做手术时聊天抽烟、不肯为伤员洗澡洗脚、嫌伤口臭戴口罩等等,他都要发火骂人。白求恩亲自给伤员洗澡洗脚刷牙。领导给的马自己不骑给服侍他的小战士骑。批评了人,骂了人,过后又亲如一家。

领导曾想给他介绍一个中国妻子,被他拒绝,理由很简单,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在一齐也不会幸福,所以,坚决不娶。一个是日共主席,一个是普通的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妻子”的诱惑面前,显然,白求恩远胜过野板参三。

白求恩为什么如此伟大,本博秦全耀以为他从不依附特权更不愿让自己成为只给头头脑脑看病的“御医”,他不是“__”、“__”,他也不是“301”的“高干楼”和专为领导人诊断的“特权医院”。一次在外正好遇见所谓中南海的保健局长,人们都去握手。老秦不为所动,瞧那操性,比起白求恩,他跟本不配是个共产党员。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76年买下白求恩故居并改建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故居前洒满了红枫,像是中国的全红杨,用不着唱红歌种红树。让加拿大人去悼念一位共产党员很难,但对白求恩是个例外。因为,人们认为他已经用行动完成了从共产党员到普世价值的升华和转变。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9

1923年,白求恩同法兰希丝在伦敦结婚。婚后不久,白求恩染上了肺结核病。他对爱人说:“我完了,而你还有整整一生。我决不能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愿意跟我离婚,否则,我不去治疗。”就这样,他们结婚才3年就离婚了。

白求恩在疗养院里,大胆地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前所未有的“人工气胸法”,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于是,他打电话给法兰希丝。1929年,他们复婚了。

康复后的白求恩,充满了献身事业的热情,法兰希丝开始觉得自己对白求恩来说“不合适”。一天,她回家问正在工作的白求恩,晚饭用的肉在哪里。白求恩心不在焉地回答在冰箱里。法兰希丝打开冰箱,看到的是做研究用的人肠子,吓得透不过气来。她提出离婚,白求恩难过地同意了。

1935年,白求恩来到中国,途中写信祝贺她幸福。他殉职前,在遗书中写道:“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拨一笔生活的款子,并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白求恩的人物轶事

白求恩年轻时喜欢艺术,曾和瑞恩一起到英国学习艺术,并将中国瓷器运到加拿大贩卖,赚了不少钱。此后他才去学习医学,最后来到中国。他去世后,他家的车库里放了四百多件瓷器,其中还有少见的郎窑绿梅瓶。

白求恩与“群众血库”

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高举地称之为“群众血库”。

马背上的“卢沟桥”

1939年夏,白求恩在晋察冀卫生学校学习,讲授《野战外科示范课》。刚一上课,白求恩先对护士赵冲说,把"卢沟桥"打开。“卢沟桥”是白求恩为野战手术而设计的一种桥型木架,搭在马背上,一头装药品,一头装器械。护士把“卢沟桥”搬下来,拿出东西,不一会,手术台、换药台、器械筒、药瓶车、洗手盆等一一就绪,医生、护士、司药、担架员、记录员各就各位,简易手术室就布置好了。下一步是示范伤员进入手术的过程,伤员从门外抬入、搬动、解绷带、检查伤情、换药、包扎或手术都井然有序。第三步是手术室的撤收,全部用品有条不紊地归位,最后把“卢沟桥”驮到马背上。白求恩大夫说,当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还要时刻准备上前线。

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滥成灾的洪水着河北完县神北村。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让他冒险。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要求参加了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英雄事迹素材篇10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

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

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

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