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推荐5篇

2023-02-27 07:09:02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下面是文秘帮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5篇,以供大家参考!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篇1

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通讯员。1951年参军,作战勇敢,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10月9日,记者走进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诵读黄继光给母亲邓芳芝的最后一封来信,又一次被“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深深震撼。

黄继光,一个把英雄事迹印刻在课本里的人物,他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向学生介绍的最可爱的人。黄继光于1931年生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他在朝鲜上甘岭597.9高地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几十年来,黄继光一直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伟大英雄。

漫步在中江县城,记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对英雄的追思与怀念。在中江县,以黄继光名字命名的地方多达10余处,包括继光大道、继光水库、继光桥、继光实验学校等。多年来,黄继光英雄事迹已在中江县家喻户晓,成为中江县一张名片。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精神标杆,将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融入城市文化,让崇尚英雄根植于群众血脉,让人人都来争当英雄传人。”中江县人武部部长杨勇感慨地说。

“从三爸黄继光开始,我们家里就有了崇军尚武、争当英雄的传统。”采访中,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向记者介绍,黄继光牺牲后,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又送小儿子黄继恕(即黄拥军的父亲)参军去了朝鲜。1958年,黄继恕所在的部队最后一批撤离朝鲜,随后,邓芳芝又相继送3个孙子、1个孙女参军入伍。

“这是我的奶奶邓芳芝在三爸牺牲后定下的家规:凡黄氏子孙,不论男女只要符合条件都必须参军!从三爸算起,加上去年新入伍的唐凯,我们家里已有16个人参军了!”黄拥军显得十分激动和自豪。

“我的名字是奶奶取的,按照传统,我们都应该以‘照’字辈取名,但我们家族都喜欢取蕴含军旅元素的名字,所以我叫‘拥军’。”黄拥军说,受三爸精神鼓舞,自己于1989年参军。退伍回乡后,黄拥军放弃县里安排的工作,主动要求到黄继光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宣扬黄继光事迹。“作为黄继光后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这座精神高地。”黄拥军说。

“在上甘岭战役的紧急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暗堡的机枪口,壮烈牺牲。”听着黄继光纪念馆中讲解员的娓娓讲述,前来参观的人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时而驻足观看实物展出,时而认真聆听,不少人眼里泛起泪光。

“馆内219件文物藏品,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黄继光纪念馆馆长涂琳表示,虽然黄继光已经离世68年,但他的故事依然被铭记,每年到此参观的游客接近70万人次。

“不能忘记牺牲的英烈,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年烈士公祭日、清明节,我们都会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特别是我部每年都将专武干部集训、主题教育活动、欢送新兵仪式定在黄继光纪念馆前举行,目的就是要营造爱英雄、学英雄、做英雄的浓厚氛围。”中江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彭根表示。

在每年的黄继光诞辰、牺牲纪念日,人武部干部和职工早早地来到馆内,将馆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义务充当起讲解员和宣传员,为前来缅怀英雄的群众讲解英雄事迹。

“我没给老班长丢脸,我又立功了!”得知记者正在中江县采访,第38任黄继光班班长程强打来电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感动无数国人。如今,程强如愿以偿地进入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并担任第38任黄继光班班长,在考核中屡获佳绩,成为一名精武标兵。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程强还被表彰为徒步方队先进典型。

“黄继光烈士的英雄事迹鼓舞了140万中江县儿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英雄故里英雄多,我们的民兵个个都是英雄传人。”中江县委书记苏刚自豪地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江县“民兵突击队”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当得知邻近的绵竹市灾情十分严重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赶赴绵竹灾区救援受灾群众;当建兴水库大坝出现重大险情时,他们又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守护大堤。

今年7月,中江境内连降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山体滑坡,稻田被淹,房屋倒塌,城区部分路段和个别城镇出现内涝。危急时刻,县人武部迅速集结民兵350余人,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救出被困群众440余人,转移群众2000余人,加固河堤1500余米,抢修道路3800余米,有力地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篇2

在朝鲜金化以西的391高地,耸立着一座石壁,上面的红色大字鲜艳夺目:“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队伍里,他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在训练之余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训练十分刻苦,无论是投弹还是射击,成绩都在连队里名列前茅。

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他曾在入党志愿书中表明了自己立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坚定决心。他写道:“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1年3月,邱少云随队伍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进攻“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391高地位于西方山方向,这里有一条近乎大走廊的平康谷地,地势平缓,易于美军擅长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志愿军若是直接冲过这片毫无掩体的开阔地带,势必遭遇敌军的猛烈袭击。为了顺利拿下391高地,部队只能选择先用一晚上时间隐蔽接近敌人,等到第二天晚上再发起猛攻。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名战士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就是其中一员。

邱少云所在的九连是主攻连,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脚处。直到12日上午10时,整个潜伏计划都进行得极为顺利,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距敌碉堡约500米处。这时,两个敌人忽然走出工事,向着山脚走来。为防止潜伏计划暴露,指挥所下令用火炮消灭敌人。炮弹很快引发了敌方的反击,一排排烟幕弹、燃烧弹飞了过来,其中一发直接落在了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吞噬着他的身体。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就势一翻,便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胜利完成,他没有做任何滚翻、扑打的自救动作,而是一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紧贴着地面。极度的疼痛,使他满脸抽搐,双手深深插进身旁的泥土中。无情的烈火,足足烧了半个多钟头,年仅26岁的邱少云壮烈牺牲。

当天傍晚,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苦苦潜伏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一跃而起,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冲向391高地,摧枯拉朽般将敌人全部歼灭。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一片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焦黑的遗体蜷缩着,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唯一完好的,只剩那双深深插进泥土里的手……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1951年邱少云写给家里的信,也是他的最后一封家书。虽然邱少云未能如愿戴着光荣花与家人团聚,但他的一腔热血、他的伟大精神早已在熊熊烈火中化作最鲜艳的光荣花,一朵一朵盛开在那片山坡,一朵一朵绽放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他便和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割草。父亲去世后,10岁出头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参军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二营六连当通信员,同年7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黄继光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于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部队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中旬,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营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前。此时,营参谋长心急如焚:天亮前若攻不下敌方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部队将遭受重大伤亡。要夺取高地,就必须拿下零号阵地这个火力点!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承担爆破任务。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参谋长沉思片刻,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受领任务后,黄继光等3人马上呈扇形状分开,分3路向敌方阵地匍匐前进。他们机智勇敢地摧毁了敌人的数个火力点,但在交战中也伤亡惨重:黄继光的两名战友一死一伤,他自己的左臂也被打穿。在此情况下,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他忍着伤痛,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并接连投下几枚手雷。当后续部队趁势发起冲锋时,残存地堡内的敌人机枪又开始疯狂扫射,此时的黄继光弹药已用尽,身体也多处负伤。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艰难地爬到敌火力点侧面,在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一扑,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但黄继光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为了胜利而英勇慷慨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教育了全国人民,表现了他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对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壮举和英雄故事将代代传承、永留史册。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篇3

万福来和黄继光,一位生于河南,一位长在四川。两人相识时,万福来25岁,黄继光20岁。抗美援朝的硝烟,让这两位“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命运交会,谱写出各自的英雄赞歌。

1926年11月,万福来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临淇镇南园村一个贫农家庭,不到16岁就参加革命,开始在林县县委做交通员,随后来到临淇第四区工委,部队进入林县临淇镇,又为部队首长送信、做向导。1946年3月,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侦察兵,此后在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云贵川剿匪、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中接连立功。

“在一次执行安全保卫和通讯联络任务时,父亲被任命为六连连长,从而入朝作战。”万爱军告诉记者。

1951年4月中旬,万福来随部队抵达朝鲜北部,在新溪与伊川之间集结。也就是这个时候,黄继光来到六连。万福来对黄继光的第一印象是个头不高,很机灵,小伙子挺适合当通信员。

1951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万福来带领全连完成了多次阻击任务,荣立三等功。随后,部队开往谷山地区整训。整训期间,万福来与指导员冯玉庆商量,从6名新兵中挑选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3人,进入连部做通信员。此后,黄继光与万福来的接触多起来。

万福来告诉万爱军,黄继光是一个非常本分、工作热情高、积极向上的人,对工作和战斗总是抢着上,总是说“连长,我去”,主动、勇敢、不畏缩。

他的奋不顾身,他的舍生忘死,早有端倪。最初,黄继光被安排在连部从事后勤工作,他想到排里,想出去打仗。见他参战愿望强烈,万福来也带他出去打了几次。有一次战斗中,黄继光见敌军扔来一颗手榴弹,他一下扑到万福来身上,护住连长。万福来教他保护好自己:“这时候只要趴着不动,就啥事没有。”万福来感到,这小伙子很英勇,遇险敢上。

“连长,你不能上”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篇4

1992年12月,黄拥军光荣退役。退役后,黄拥军当过建材工人、银行保安。2001年初,中江县政府组织慰问军烈属,当地领导了解到黄拥军的情况后,立即指派相关部门为他协调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给出3个单位供黄拥军选择,分别是德阳市电力局、中江县公安局和黄继光纪念馆。黄拥军毫不犹豫选择了黄继光纪念馆。他说:“能有工作机会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黄继光后人,应该为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出力。”当年4月,黄拥军成为黄继光纪念馆的一名普通讲解员。

到纪念馆工作后,黄拥军发现,自己对三爸的认识其实是很零散、浅显的,离合格讲解员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他查阅资料,撰写笔记,反复背记、试讲。经过半年努力,黄拥军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黄拥军并不满足于简单完成讲解任务,而是追求最佳讲解效果。于是,他又梳理讲解重点,努力实现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版本讲解。一场讲解需要一个小时,黄拥军始终精神饱满、情感充沛,力求把参观者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一名志愿军战士的光荣与伟大。如果参观者是当地人,有时还会有一个“额外”要求,就是请黄拥军用家乡话讲解,他们说那样听起来更亲切。当时,每年的参观人次有四五十万,黄拥军常常一天讲8场,从上班到下班,除了中午扒几口饭外,基本没空休息。黄拥军当了3年讲解员后,转岗负责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邀请他讲解。黄拥军从不拒绝,戴上耳麦就开讲。

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连队官兵称黄继光为“老班长”,每年春节、中秋节,连队都会派人或打电话慰问黄继光亲属。连队还结合新兵下连和重大节日等时机,邀请黄拥军去部队作报告。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激励着一茬茬英雄传人建功军营。每次去连队作报告,黄拥军都要看一看三爸的床铺,看看那棱角分明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床单,还有那条棕色的老式腰带,这些仿佛都是三爸的谆谆教诲。

生活中的黄拥军,总是有意识地寻找三爸的影子,对一切与黄继光有关的事物都会格外注意。

2015年4月21日,黄拥军在网上看到一篇采访黄继光同班战友李继德的文章,非常激动。第二天,他便给李继德写了一封信,向李伯伯问好,并简要介绍了家庭情况,期盼早日相见。4月27日,81岁的李继德专程从山东赶到中江,参观黄继光纪念馆。见到黄拥军后,李继德说他长得像黄继光。临别前,黄拥军握着老人的手说:“李伯伯,以后常走动。”5月29日,黄拥军带着一尊黄继光铜像,去山东看望李继德。见面后,李继德捧着铜像泣不成声。那次,黄拥军在当地小学作了两场报告,孩子们被黄继光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报以热烈掌声。

讲述的是故事,传承的是精神。对黄拥军来说,每次讲述三爸的故事,都是一次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他说:“我是黄继光的侄子,有责任和义务讲好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黄继光精神传人。”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篇5

1972年出生的黄拥军,称呼黄继光“三爸”。黄继光兄弟4人,黄拥军的父亲黄继恕排行老四,黄继光排行老三。黄拥军是听着三爸的故事长大的。上小学时,一篇题目为《黄继光》的课文让黄拥军满是好奇:“这不是三爸吗?”回到家,黄拥军拿着课本给父亲看。父亲说:“是三爸,三爸就是黄继光。三爸从小很坚强,特别能吃苦。”他叮嘱黄拥军要好好学习,像三爸那样英勇无畏。

1989年10月,黄拥军报名参军。出发的前一晚,黄拥军穿着新军装与家人话别。父亲沏了一大壶茶,说:“今晚用茶为你送行。到了部队,要以你三爸为榜样,做一名真正的军人!”接着,黄继恕又讲起了一件往事:黄继光当兵走的那天,母亲邓芳芝送到村口,叮嘱他“_”,还送给他一块手帕,上面绣着“可爱祖国”。黄继光牺牲后,挎包里还留着这块手帕……说着说着,黄继恕泪流满面。

黄拥军入伍到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新训开始不久,黄拥军就写信向父母诉说训练的苦累。父亲回信:“不要忘记,你是黄继光的侄子!一定要坚持下去!”那封信,黄拥军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1990年,黄拥军因多次出色完成执勤任务,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还当了副班长。当得知支队农场缺人时,黄拥军主动请缨。调到农场后,不管是养禽种菜,还是烧火做饭,黄拥军什么都抢着干。1991年11月,黄拥军回到战斗班,并被任命为班长。当时,临近支队队列大比武,黄拥军加班加点组织训练,最终带领全班取得支队第二名的好成绩,他们班也荣立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