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推荐七篇

2023-04-16 12:23:01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怎么写吧!廖俊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下面是文秘帮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希望大家喜欢!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1

他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一直奔波忙碌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当过乡镇一把手、县委书记、设区市副市长。他工作过的地方,无不掀起发展旋风,老百姓年年有惊喜。他确信爱拼才会赢,双休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

他,是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3月18日,周六。廖俊波像往常一样,忙了一天的工作。匆匆吃过晚饭,上了车,冒着大雨,从南平市里赶往武夷新区开会。雨天路滑,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廖俊波因公殉职,年仅48岁。

新区干部还在等着他来指挥,又有几个大项目要落地了。村里人盼他抽空来坐坐,总是下车就工作,办完事就走,什么时候来村里喝一杯新下的白茶?家里爱人期待着,五一假期一定找一天去外地看女儿,女儿今年大学毕业,一家人短暂地聚一聚……

没想到,他在周末当工作日的风雨路上,意外地走了。

当地人说,这个3月雨水格外地多。这是南平最悲伤的春天,这是南平儿女不舍的泪水……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

无论是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与廖俊波共事过的人都领略过“俊波速度”:快人快语,快步如飞,快干快上,自己干得快不说,还拉上别人一起跑。

地处山区、产业基础薄弱,2011年,廖俊波刚刚走马上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政和县经济发展排全省倒数,县城看起来像个集镇。

“一届五年一晃就过去,做完一个再来一个,做不了多少事,城建项目要集中上!”廖俊波到任后,政和每年都有至少30个城建项目在建。仅仅过了一年,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乡贤惊讶:“变化太大,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县里年长者念叨着,“多活几年,每年都有新的看。”

此前的政和,工业发展零敲碎打,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省级工业园区的县。廖俊波提出建设2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大手笔。2012年7月破土动工,3个月完成征地3600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如今68家企业在此落户。

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廖俊波做成了。短短四年多,政和县财政收入实现2倍增长,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甩掉了“省尾”的帽子。

廖俊波的“快”,并非盲目简单的“快”,而是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

“他速度快,建立在不断调研思考、花很多精力的基础上。”政和县委书记、时任政和县长的黄爱华,太熟悉廖俊波“快”的诀窍了:他太拼了!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廖俊波的口头禅。即使开会,廖俊波召集的都是现场会、解决问题的会。刚来政和,廖俊波马不停蹄地下乡、进企、入户调研,足足调研了两个多月。

“他没有确定的休息时间,周末休息不休息,要看有没有工作;他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宿舍、工地、车上、饭桌上,随时随地办公。”跟廖俊波共事过的干部,随便找一位问,都会提到他的这个特点。

“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干部群众都说。从规划选址、产业定位到征迁、招商,他全程组织实施。他常说:“县委班子成员,要做真抓实干的表率,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件、听汇报、作指示,更不能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2012年8月26日晚上,廖俊波来到石屯村林子荣家,与十几户村民代表围在一块谈心。

“我们为什么穷,为什么没改造好”“如果不改变做法,还是贫穷”“我们为什么要搞工业园区”……分析入情入理,打开了老百姓的心结。

第二天,82岁老农林子荣戴着老花镜,拿着家谱到山上,一一核对祖坟,几天时间,就把家族的12个祖坟迁走。

开工建设后,廖俊波几乎每天都去园区看看,不管多晚,有问题了随时解决。大桥没建起来的时候,就走小路进去。山区雨水多,有时长筒雨鞋踩进烂泥田,拔都拔不出来。

在廖俊波看来,政和等不起,要边征地边建设边招商。没有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企业如何肯来?“要靠服务,靠软环境。”

“不能这家批完那家批,取消前置,联合审批”——他设计了“并审联批”;实行“两个不见面”——客商不与部门官员见面、不与老百姓见面,一切由开发区管委会代办,24小时服务,说到做到。这一来,许多在外地需要一年半载的手续,在政和一两个月就能走完。

许多企业家说,廖俊波这个人就是重要的软环境:“我们认准这个干事创业的人,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时候,他跟客商联系,客商说明天要外出,他马上问“这下有没有空”,然后立马赶过去。

“有事就直接来我办公室,或者给我打电话,24小时都可以。”廖俊波对客商承诺。福建一捷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义说,廖俊波给企业解决问题的现场会,自己参加了不下20次,“从没感受过这么好的环境,我是奔着服务来的。”

“很多事情我们村里做不来,廖书记经常带着部门的人到村里现场办公。他很细心,村和部门的对接,交待得清清楚楚。”铁山镇东涧村主任胡光生回忆。

“他不仅宏观领导,细节上也非常懂,工业也懂,农业、电商也懂。”时任政和县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局长卓陈庆说,廖俊波常常和大家一起研究问题,知识面之广让人佩服,还嘱咐自己“什么时间都可以找我”。

他哪来这么多时间?

只有牺牲自己的时间!

有人说,实干家为什么叫“家”,正是因为他们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自家的事来干。干部群众都说,廖俊波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完完全全的公家人,除了睡觉都在工作,没时间处理私事。”

这些年,他几乎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2015年任南平市副市长,2016年又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后,廖俊波更忙了。这两年,妻子林莉形成了一个习惯:夜里11点半之前绝不联系他。等到11点半,林莉就给他发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会给林莉打电话,如果没忙完,他就回个字——忙。

有时,林莉心疼地问:“你会不会累啊?”

“不会,学到东西,做成事情就会很高兴。”

廖俊波说,作为一个埋头干活的人被组织发现,是很感恩的。“我从一名中学教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岗位,可以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组织的培养关心,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想尽可能多做一些工作,多办一些实事。”

他把工作当成乐趣,当成爱好,当成回报。

“救火队长”屡啃“硬骨头”

“机会来了!”几年前,一条消息“点燃”了建阳区童游街道南林村墩头组。“武夷新区要建设,我们‘村里人’要变成‘市里人’喽。”大家心里别提多爽。

没多久,沸腾的心又凉了下来:规划一直变化,许诺给村民的58亩回拨地迟迟未定,大家心里不踏实。年轻村民觉得,政府的规划,老百姓应该配合,但是承诺没落实,大家不敢信。老村民铁了心:拿到回拨地才能拆,要不然就把我抬走!政府也委屈:给一块土地按部就班走手续,没个一年半载下不来,办下来再拆,黄花菜都凉了!

迫在眉睫的新区建设与村民的合理诉求,似乎打了死结,这个村的拆迁,成了“烫手山芋”。

“要先给老百姓一个‘定心丸’。”去年来武夷新区党工委任职后,廖俊波提出建立“容缺预审”,并主动找各部门协调:合规的事情,一边补手续,一边审批,加快进度!

“你们先做,作为领导我来负责。”面对征迁干部的顾虑,廖俊波也给他们吃上了“定心丸”。

“回拨地有动静了,这个一把手,办事快!”村民很快从各方得到了消息,抵触心理渐渐扭转。“硬骨头”啃下了,区下派征迁干部郑成福感叹:“敢于担当不推诿,时代需要这样能解决问题的领导干部。”

“新官得理旧账!”廖俊波这样说。武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建阳区委常委郑立新回忆,武夷新区从2005年就陆续开始征迁,由于功能定位不断变化,积累了不少矛盾。他记得今年2月里的一天,廖俊波召集开会专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夜里9点,解决问题29个,“征迁工作开始大踏步前进”。

“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像‘救火队长’”,跟随廖俊波十多年的驾驶员林军说:“急难险重的工作,领导爱安排他做。”

看看廖俊波最近十年的履历:

2007年到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的时候,那里一片光秃秃,他在一张白纸上,愣是开拓出产值数十亿元的工业园;

2011年到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政和排全省倒数,如今成功从谷底突围;

2016年担起武夷新区建设重任,武夷新区作为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地,不仅搞基建,还要引产业,相当于建一个新城,难度可想而知!

组织的安排,廖俊波从来不讲条件。工作中,不管对上对下,廖俊波遇事总是主动担当。

武夷新区发展快,矛盾问题也集中。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遇到矛盾,廖俊波总是迎难而上:“书记,我先来处理。”新区管委会的同事也说:“最困难的都是他先克服,后续的我们再来。”

不光做好分内的事,廖俊波还经常给自己揽事:能解决的自己马上解决,不分管的出面协调解决。

去年国庆节前夕,南平市建设集团引水工程正处于关键节骨眼上。但是,根据公安部门的要求,国庆期间不能使用炸药,停工7天,将损失惨重。廖俊波得知后,拿起电话就跟南平市委政法委领导沟通协调。市公安局来了一位副局长,排除风险后,允许施工队继续爆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边工作,都是新区的干部,不能分,你是延平的,我是建阳的,他又是建瓯的。”廖俊波始终认为,大家都是党的干部,奔的都是一个目标,不能计较。

廖俊波从不满足于一点点进步的取得,“只是尽责,其实对干部要求来说是不够的,还要创新、进取、开拓。”

政和县外屯乡洋屯村洪水频发,十年九灾。村民发现莲子喜水,适合在这里种植,引入后从来不愁卖。发展了700亩后,遇到瓶颈:有市场,但贷款难。“没有城关的房子做抵押,找不来公务员担保,5千元都贷不出来。”

廖俊波是合作社的常客,2014年底,他带着邮储银行、农业局等部门负责人又来了,现场办公,拿出一个大胆的方案:以200万元的政府保证金,推出三农小额担保贷款。莲子合作社贷了110万,一年内就拓展到1800亩,贷款当年就还上了。

“你们大胆干事,只要不是为私,错了我顶着。”廖俊波常给干事的干部撑腰。

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他的忠诚、无私,心底坦荡。不为名,不为利,眼里自然没有困难,只有披荆斩棘的快乐。

2015年,廖俊波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表彰大会后,他立马交待了两件事:政和媒体不再播转各类媒体关于他个人事迹的宣传;把集体合影交档案局保管,“荣誉属于政和,不属于我个人,我还是要以归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工作”。

每年给老百姓一个惊喜

现在,黄爱华最开心的事,是坐在县人民广场上,看人来人往。以前,她想不通:这么好的地段,卖个1亿5没问题,干嘛拿来建公共广场?一天,她坐在那里看着人群,感觉特别好,忽然理解了廖俊波,发了个短信给他。

“嗯,不错,你现在境界提高了。”廖俊波不忘回信打趣他的搭档。

“把最好的留给老百姓”,“打造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每年给老百姓一个惊喜”,廖俊波常说。他像抓经济建设项目一样抓民生——“祖宗留下的钱,变卖林业土地矿产留下的钱,不能拿来发工资,要拿来发展。”

政和群众长期以来有两个心病:教育,医疗。

刚到政和不久,廖俊波就听说:政和已经二十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有条件的都把孩子送到建瓯或南平就学。

没过多久,廖俊波夜访政和一中。“书记一间间教室走过去,看得很仔细,一直待到9点半。”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回忆。

学校的基础设施让廖俊波揪心:住宿生有一千多人,学生宿舍仅能容纳100人,上千名学生只能散居在周边住户家里。后来,宿舍楼开工建设,“资金是书记去跑的”。2015年9月,两栋宿舍楼竣工,6人一间,独立卫浴,住宿费也比在外头住省下很多。

廖俊波在政和还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年4月9日,是福建省高考生的摸底考试,每年4月中旬,他都来到学校,跟毕业班老师一起开会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廖书记事先有了解研究,提的建议都实实在在。”

2013年,政和一中考出了这些年来的第一个北大生,2014年,通过了福建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现在很少有学生外出就学了。

彼时的县医院,情况也不容乐观:1991年后再没招聘到一名综合性医学类本科生,老百姓生大病都去外面看。技术弱、人才少,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短时间提升,怎么办?

廖俊波力排众议:将县医院管理权决策权交出去,由南平市第一医院托管,这在南平还是第一家。

自从三甲医院“大手”拉起了二乙医院“小手”,ICU、NICU科室建起来了,核磁共振仪器有了,三甲医院医生来坐镇了……医疗水平长足进步,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更好的医疗待遇了。

为方便群众办事,廖俊波把行政服务中心选在了县城最好的人民广场附近,足有4000多平方米,入驻单位30多家,软硬件在闽北均数一数二,引得省内外单位参观学习120余次。有在上海广东做生意的政和人回来办事,惊讶道:“县委办公楼旧旧的,群众办事的地方这么好!”

县城里大刀阔斧搞起建设,农村的老百姓,廖俊波同样牵挂。

古老的石圳村背靠青山,三面环水,明清时期曾是繁华的中转码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大量村民外出谋生,村里只剩100来人,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集体收入常年为零,村民贫困,30多年的垃圾运不出去,堵塞了河道,恶臭阵阵,触目惊心。

已外嫁的袁云机不忍家乡逐渐凋敝,回到村里,发动几位妇女一起,一点一点地清理垃圾。廖俊波知道了,特地跑来鼓励她们。

那是2013年10月底,袁云机在村口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廖俊波,“这个官一点没架子,像我们家人一样”。打那以后,廖俊波有空了就来村里看看,帮忙出点子,解决问题,很多村民都认识他。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思路?”

“村里的人要组织起来,一起干。”

“云机,小事你决定,大事再请示,快快带大家做起来。”

“大姐,白茶这样采更赚钱,采了茶,我们帮你卖。”

……

短短三四年时间,当年的“垃圾村”恢复了山清水秀的模样,成了中国白茶小镇、3A景区,一到周末,游客就有两三千人。

2016年7月19日“紫薇节”那天,村里一下子涌进3万多人,3个卖土特产的店铺,当天赚了1万多元,“想都不敢想!”去年,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今年目标200万。“活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多人进村。党的政策真好,我们像掉进了蜜罐!”坐在家门口,84岁的老党员赵守和哈哈大笑。

廖俊波在政和县期间,大力落实精准脱贫,许多农村因地制宜搞起了产业,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7%。

一次,省市领导到石圳村考察,成为带头人的袁云机忍不住跟领导说起廖俊波的辛苦,没说两句就被廖俊波打住:“我们是应该为你们做事情的。”

在他看来,“能够当一个领头羊,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十几年前,在他担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的时候,一次,年幼的女儿问他: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

“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孩子问得天真,廖俊波回答得却很认真。

既铁面无私,也柔情似水

这么多年,廖俊波一直抓城市建设、工业开发,经常面对金钱的考验。

廖俊波怎会不知其中的利害,对自己、家人、身边人,他一直“看得很紧”。

有时,客商会提一些东西过来。“我办了、收了,我们就不是朋友,就是金钱利益关系。这样看轻了你自己,也看轻了我。”这样的话,廖俊波一遍遍地说。

“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开发区的干部不时听到他这样叮嘱。多年来,廖俊波家里没有人插手工程建设,没有找他办一件事。

父亲来政和,他跟父亲“约法三章”:只能住在父亲的一位朋友家,不能住宾馆,不能接受任何人任何单位请吃饭。父亲懂儿子,前后6次来政和,都按他说的办。

2006年,廖俊波在南平市买了房子,找两个妹妹分别借了10万和25万元。在大妹妹廖俊芳眼里,“他没有一点钱”。

原则问题,廖俊波铁面无私。其他时候,廖俊波阳光、直率,总是带着标志性的笑容,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接触他的人都会被感染和打动。

廖俊波常说班子成员之间要“对表”。“有时候我忙着,他就主动跑我办公室,我们来‘对表’。他是书记,比我过去还多。”黄爱华很佩服廖俊波的胸襟气魄:“他会去领导面前说同事的亮点,跟他在一起干活很值得”。市领导来政和,廖俊波常常中途“开溜”,让一线干部有机会和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

因为天天加班,常常是最后一个走人,路过市政府大楼门口的时候,廖俊波会对门卫道声歉,“耽误您锁门了”。

“他总是设身处地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跟他一起共事尽管压力很大,但很快活。”武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时任政和县委常委、副县长洪少锋跟廖俊波长时间一起工作,“我们由衷地服他!”

知道自己忙,亏欠家人太多,所以,但凡回家,廖俊波决不当“甩手掌柜”。林莉说,只要在家,他就不闲着,带孩子,教育孩子,与女儿关系特别好,一家人感情特别深。

“嗨,我回家了!”虽然回来得晚,但是他会笑着跟妻子打招呼。“你辛苦了,我去忙了啊!”有时,也会留个字条,温暖妻子的心。

只是,一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太少,最后的记忆,只能在他繁忙工作的夹缝中去寻找——

3月4日,是他最后一次跟女儿视频聊天。女儿上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他关心女儿感冒好了没有,“聊了三分多钟,爸爸就去开会了。”

3月15日,他最后一次跟大妹妹打电话。身在福州的大妹妹廖俊芳跟廖俊波感情最好,廖俊波没时间买衣服,都是她给哥哥买。“那天晚上9∶28,我们通的电话,不到三分钟,没说完他就挂了,又忙去了。”

3月18日这天,廖俊波开了一天的会,傍晚回家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妻子整理好的西装和公文包,赶往武夷新区继续研究工作。武夷新区离南平市百余公里,这条路,廖俊波不知已往返多少遍。

“雨下得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就不能推一推?”妻子问。

“会议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啊。”说着,廖俊波与妻子道别,下楼上了车。

这一别,竟是永别。

19日一早,许多人从手机上看到了廖俊波因公殉职的消息。“我想,那天政和人的心情都不太好。”外屯乡洋屯莲子合作社负责人许仁寿说。

微信悼念的页面,42万人为他点燃了蜡烛。

闽江呜咽,武夷默哀。

今夜,不再有解决不完的难题,不再有开不完的会,和去不完的工地。今夜,就请好好睡去,在您最爱的城市。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2

闽北春雨泣英魂。3月18日,一个周末的雨夜,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在从南平赶往武夷新区的路上发生车祸,不幸逝世。原本当晚八点钟廖俊波还要主持一场会议,而这未竟的会议竟成了无声的诀别。

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一身干劲似乎永远用不完的俊波走了;那个走路带风、总有忙不完的事的俊波走了;那个把为人民服务当成美妙事业的俊波走了……他的“大爱无疆”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为民情怀”彰显出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俊波速度

雷厉风行,这是廖俊波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今年2月份召开的南平市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廖俊波的那句开场白——“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依旧在干部们耳边回荡。

无论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政和县,还是在武夷新区,与廖俊波共事过的人都见识过明显带有个人色彩的“俊波速度”:快人快语,快干快上,常常工作到深夜。

在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一辆“00613”号越野车也见证了“俊波速度”。给廖俊波开了10多年车的司机林军说,从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这部车行车里程达到36万公里,相当于每天行驶260多公里。

在武夷新区,他推动项目提速提效,共落实了39个项目,其中,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建成投产只用了69天,创造了堪称奇迹的“新区速度”。

廖俊波在政和县工作时投入心血最多,他的“俊波速度”也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2011年,廖俊波走马上任政和县委书记,就感受到了这个职位面临的艰巨挑战。而比交通落后、产业落后更可怕的是,多年的“省尾”让当地干部和群众信心不振。许多村民宁可到隔壁县,也不愿意在政和县发展。廖俊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个长期处于“省尾”的经济薄弱县,如何探索出一条后发赶超的路子?一名肩负组织和人民重托的县委书记,怎样才能带领老区苏区群众摆脱贫困?廖俊波陷入了沉思。

甫一上任,廖俊波就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沉到基层调研两个多月。之后,廖俊波召开了一场务虚会:全县200多名“头头脑脑”,围绕政和发展热烈讨论了3天。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思路统一,以凝聚人心。会议决定,紧抓省里扶贫、高速公路通车等机遇,做好传统农业工作的同时,致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想在政和县发展工业,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廖俊波偏要迎难而上。他全力推动的政和同心工业园区,3个月,征收土地3000亩;10个月,平整土地3600亩;1年,16个项目落地,7个开工建设;3年,开发区首期3600亩供用地全面完成,入驻企业86家、开工40家、投产20家,总投资78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90亿元……

谈到政和同心工业园区,现任政和县经济开发区主任何宋林对当年的“俊波速度”记忆犹新。2014年9月一天,时任政和县副县长的他和廖俊波处理完工业园的任务,已是上午10点,历经3个小时抵达福州,几个人在街边的一个小餐馆匆匆点了份水饺填饱肚子,立刻开始走访省农业厅等部门。

“廖书记经常强调,大家要在一起‘对对表’,不能他的表走到下午4点了,你的表还停在上午10点。”时任政和县县长黄爱华说。为此,政和县每周一都要开一次碰头会。班子成员深入沟通,凝聚共识,行动起来就是全县的速度!

“快”的背后是勤。攻坚战中,廖俊波的口头禅是“多去现场,少在会场”。他每周都到园区检查督促、现场办公、协调征迁。短短五年,苏区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5亿元,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均实现翻番。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2013-2015年政和蝉联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勇于担当

实干拼闯敢担当,这是廖俊波的另一个代名词。在荣华山,创业伊始,他仅有市里借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最终开拓出产值数十亿元的工业园区;在武夷新区,面对在一张白纸上建一座新城的巨大挑战,他大胆创新,推动新区加快发展……一二十年的基层履历,映射出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担当。

“要发展,就不能惧怕突破条条框框。你们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当。”廖俊波的一番表态,给干部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013年,政和县外屯乡洋屯村的一片片莲田面积不断扩大,当地农民种莲的热情高涨,可是后续发展资金却出了问题。

“我们毕竟是农民身份。公务员担保也好,资产担保也好,我们都非常缺乏。”资金上的短缺,没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对接,让政和县洋屯村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仁寿非常着急。

当时,针对贫困农户,省里每年都会给县扶贫机构下拨100万元左右的贴息资金,但贫困农户因为没有抵押物,于是这笔资金只能躺在床上睡大觉。廖俊波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和银行的实际情况,多次研究协调后,终于有了办法:当地政府专门成立扶贫小额贷款助推协会为农民担保,农民只要反向抵押流转土地经营权,就能拿到贷款。有了这项新政策,许仁寿等10户农民通过抵押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方式,很快获得了由邮政储蓄银行发放的110万元“三农”小额担保贷款。

许仁寿的问题解决了,但廖俊波的思考却没有停歇。林业、畜牧业等也有和农业相似的问题,如果能够进一步探索合作社、农户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在其他产业领域等开拓新路,那将会惠及更多农民。

摆脱贫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廖俊波对此有着清醒认识:“滴水穿石”,持续发力,方能久久为功。衢宁快速铁路建设,将让政和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为了火车站选址,他前后数十次深入现场调研,他对干部说:“要穷尽我们的智慧,莫给子孙留下遗憾。”

招商引资也是一道难题。许多人不知道廖俊波创业“奇迹”背后的故事。当时,有好多客商是他一路追来的。得知福建省电信的一位老总来建阳区开会,廖俊波一路追到建阳向其推介正在开发的软件园,老总为之感动,才最终决定来建阳建设大数据中心。

“项目是他的‘心头肉’。毫不夸张地说,廖市长来工地的次数,比集团董事长来的次数还要多。”福建海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加志感慨道。

“廖市长的思维比较具有系统性。他经常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并且着力解决。”南平市政府办工作人员吴慧强说。

有一次,谈到发展文化特色街区,廖俊波的“慢”让大家诧异:“工程队都进场了,我说不急,你要出去做好调研。旅游这样的长线产业,不是一届班子能做完的,前期基础要打好。把女儿扮靓了再嫁出去也不迟嘛。”

一心为民

当问到廖俊波留给政和人民最多的是什么,黄爱华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自信。

临近午夜,走在政和县城的街道上,这个深居闽北山区腹地的偏远县区,却比想象中要更加生机勃勃:路边的汽车来来回回,道路两旁的快餐店完全没有要打烊的意思。夜色已深,但县政府大楼里,有几间办公室还亮着灯。

“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这也是当年廖俊波对政和百姓的庄重承诺。他到任的第一年,就带领政和县启动了31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6.3亿元。一时间,小县城成了大工地。一场城市建设“大会战”紧锣密鼓地进行。人们惊讶地发现,政和这座老城,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主街改造,桥梁建设,让人们出行更方便;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项目的竣工,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有了去处。第一个红绿灯、第一个停车场、第一条绿道、第一个市民广场……“每年都要给政和人民一个惊喜。”廖俊波做到了。

百姓的关切,就是廖俊波的关切。刚来政和不久,廖俊波就听说,政和已经25年没有出过一个清华、北大生,稍微有点门路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往外地求学。这件事廖俊波一直放在心上。

每年4月上旬,政和县都会如期举行“高三毕业班省质量检查考试”。在政和工作期间,每年这场考试过后的质检分析会,廖俊波是一定要参加的。“书记一定要我找三份材料,学生的排名表、单科成绩的排名以及政和一中在全市所处的情况。”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说。

魏明彦对廖俊波一次夜访学校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一间间教室、一个个办公室走过来,他主要就是抓老师在不在岗。从学生的作业到老师近期阅读的书刊,他都不错过。”那天晚上,廖俊波在学校一直待到晚自习结束。临走前,还跟魏明彦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聊了半个多小时。

那时候,学校甚至都没有一间正规宿舍。许多学生需要在外面租房子。这样既不安全,也不便于管理。于是廖俊波帮忙协调,在增加经费的同时,他还亲自协调师资力量,推进与福州名校开展结对子工作,如今学校有了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的宿舍和食堂,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2013年,政和又一次出了北大生;2014年,政和一中被评为省一级达标校;2016年,政和县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让百姓惊喜的,还有医院的变化,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签约揭牌。政和县医院成为闽北首个实现托管的县级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廖俊波常念叨着这样一句话:“赚钱的留给农民来,不赚钱的基础配套由我们来做。”

柔情“樵夫”

廖俊波的微信名叫做“樵夫”,也就是农民的儿子,微信头像则是一张由蓝天白云组成的笑脸。正如政和人写的一首打油诗:“政和人民好福气,来了一个廖书记。清正廉洁好气质,带领我们出政绩……”

听闻廖俊波殉职的噩耗,南平实业集团总经理、武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董事长陈智强第一时间赶到南平为他守夜。“每次产业园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都是廖市长。以前每次见他,最怕他问到产业园的事情把我问住。现在我多想再向他汇报一次产业园的最新进展,让他再考考我啊!”

“不管什么时间给廖书记打电话,他都会接,再忙也会回个短信。”石圳村“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会长袁云机这样说。为了保护村民清洁家园,发展美丽乡村经济,廖俊波几年来无数次到村里考察,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给我们的承诺,一项都没食言。可他答应过来尝尝我们村里新摘的葡萄,却一直也没实现……”说到这里,袁云机已是满眼含泪。

作为班子“领头人”,他把“肝胆(对党忠诚)、干事(爱拼敢闯)、干净(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行动无声地感染着大家:深夜,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周末,他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一线。大家都说,他是“铁人”“工作狂”,他却说,每天都工作让他很有成就感,很快乐。

可是,在不少人眼里,工作中的廖俊波也有不太近人情的地方。无论是在荣华山、在政和,还是在武夷新区,他都在大会上强调:“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必须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

廖俊波的工作节奏就是连轴转,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有时候一连两个月不回家,好容易回趟家,带上换洗的衣服马上又走了。舍小家,为大家。他多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承诺过带父母旅游从未兑现过。他的妻子说,“有时候几个月都见不上一次面,好容易见一次,哪还有心情跟他吵架啊”。

其实,廖俊波只是把对家的爱深深埋在心底。难得与父母在一起时,他会在厨房给老母亲添添柴,陪父亲下下棋。每年他都会坚持给父母买套衣服,添双鞋子。他对妻子说:“我工作忙,家里你费心了。等我老了,退休了,家里的活都由我来干。”

2017年3月18日下午,在市里开完会回到家里,廖俊波匆匆扒了几口饭,拎起妻子整理好的西装和公文包,就要回武夷新区继续工作。临别前,妻子说“雨下这么大,这个会又是你召集的,你就不能推一推?”

但廖俊波还是走了,没想到,这一走,竟成永别。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年仅48岁的廖俊波就这样离开我们,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把脚印留在热土,把口碑留在民心。

追忆生平,鞠躬尽瘁,务实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这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于世。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3

时间定格在3月18日深夜。这一夜,大雨如注、山河呜咽、草木含悲——有着跑不完的工地、忙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干劲的廖俊波同志,永远地歇息在加班的路途上。

青山为证,这些年来,荣华山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政和山乡的巨变、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廖俊波的速度与激情,以刻骨铭心的方式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青山为证,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走路都带着风的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永远留下了。不忘初心,廖俊波以自己的一生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用事业和执着铸就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廖俊波有一句口头禅始终不变——“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在政和县,廖俊波创造了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在武夷新区,他创造了南平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的“新区速度”。

他笑谈自己“什么都快”——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我总感觉到,俊波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政和县委书记、曾任政和县长的黄爱华说:“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来好像是1958年的。”

“快”,折射出的是廖俊波频繁出现在工作现场的身影。

2007年至2011年,他担任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常年奔波在争取政策、协调工作、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的路上。四年下来,他的公务用车行驶了36万公里。

时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副主任刘晖明说,那四年是充满激情的创业时光。廖俊波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时借用村部的办公室,有时在车里、饭桌上、宿舍里、工地上,有事马上就办,从不推辞。

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每次从南平市区开完会回到政和,下了高速之后就直奔经济开发区,哪怕是夜晚,也要借着车灯查看建设进展。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这是在一个月前武夷新区“百日攻坚”动员会上,廖俊波的开场白。

廖俊波对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十分关心,每天去工地两趟,上午一趟,晚上11点一趟,就为了确保项目开工69天后投产。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因为没来得及买飞机票,只能坐高铁回来。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他一到武夷新区,并不休息,马上到各个工地上看一遍。工地看完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吃完晚饭,他先是听取了一些建设单位的汇报,然后从晚上7点半开会,直到次日凌晨1点。

在武夷新区管委会的_上,同事们对他提意见:“别总是在周末加班。”他却说:“这不是批评,是变相表扬。”

“忙”,是廖俊波从政以来的常态,以至于跟家人交流的时间都不能保障。

妻子林莉知道他晚上要工作,虽长期两地分居,却养成了晚上11点半前不“吵”他的习惯。等到晚上11点半,林莉就给他发条微信,如果他忙完了,就会给林莉打个电话;如果没忙完,就回一个字——忙。

女儿廖质琪在上海做毕业设计,3月4日,她与父亲微信视频聊天。突然,廖俊波说了句“我要开会去了”,就断线了。这是父女俩最后的一次通话。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廖俊波上午在南平市区参加一个协调会,下午开会研究武夷新区综合片区地价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关工作,下班前抽空听取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钟珏等人的工作汇报。傍晚5点59分,他离开市政府。当晚8点至10点,一场包含4个议题的项目建设专题会在百余公里外的武夷新区等着他。

傍晚6点半左右,廖俊波从家里出发。当晚,一路上下着雨,车窗外一片朦胧。因担心不能按时赶到,他通知武夷新区管委会的同事们,会议推迟到8点半。

“我们都要练就一上车就睡的本事,一天下来,也只有在车里这段时间能休息了。”坐在副驾驶位的南平市政府办干部吴慧强转过身来说道,却发现他已睡着……

“工作是快乐的”

“工作是快乐的。”廖俊波常常跟同事们谈“享受工作”的心得。

吴慧强说,就在廖俊波殉职的前一天晚上,廖俊波和同事们开会研究工作到凌晨2点,大家不仅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被他描绘的武夷新区美好前景所鼓舞,越开越兴奋,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次,南平市长许维泽跟廖俊波在办公室研究创建武夷新区科技创业园的事情。两人一直研究到凌晨1点,终于把建设武夷智谷软件园的计划给定了下来。

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对事业的信心,是廖俊波快乐工作的秘诀。

“在产业谋划、项目建设上,他是个专家、高手,是一位连水泥标号都看得懂、连土方量都算得出的领导。”他的同事说。

2012年,时任政和副县长的苏久勤向廖俊波汇报电商产业发展思路,当时政和懂电商的干部不多,但廖俊波十分专业。原来,廖俊波早已为发展电商产业做好了知识储备。他委托电商从业者帮自己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去淘宝卖家的工作室学习网店经营;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国际事务部人士虚心请教……因此,他主持制定的电商产业发展政策,在行业专家看来,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2014年、2015年,政和连续两年进入阿里巴巴“电商百强县”。

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是国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延伸项目。

一天,廖俊波问负责对接该项目的武夷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张颖:“这个项目的建设,你有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张颖答道:“有啊,我一直在现场帮施工方协调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每天都按照进度表完成建设任务。”廖俊波说:“你再看看进度表,有没有发现问题?这么大体量的钢结构预制吊装,以他们现有的能力,不可能完成进度。”张颖找到施工方一问,果然如廖俊波所言。在廖俊波的协调下,南平市经信委在全市范围内找来一批优秀焊工,火速支援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的施工,解决了问题。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廖质琪记得父亲说过的这句话。她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个阅读广泛的人,家中书房摆满了各种书籍,文学、经济、旅游、环保……种类繁多。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她发现,父亲最近在看的书,竟然是她放在家里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科书。

同事们常说:“廖俊波思路清晰,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经过他的分析,事情马上就变得简单起来。”他跟央企高管谈笑风生、打成一片,跟客商深入交流、直击重点,从荣华山、政和县到武夷新区,这么多好项目,大多是廖俊波凭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过人的专业能力和对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带回来的。

廖俊波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每换一个工作岗位,就当作换一个战场。“不打没准备的仗。”他说,保持不停止学习的态度,是对事业的尊重,是快乐工作的源泉。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从镇到县再到市,组织给廖俊波的平台越来越高、舞台越来越大,他心怀感恩、不负信任,始终做一个热爱挑战的创业家、敢想敢干的改革家。

1998年至2003年,廖俊波在曾经遭遇特大洪灾、百废待兴的邵武市拿口镇先后担任镇长、书记,规划建设了千亩工业园区,打造出一个工业重镇。

2007年,他到位于浦城县的闽浙交界处拓荒。刚去时的创业团队包括驾驶员在内仅有3人。经过4年打拼,完成征地7000多亩,建造出荣华山产业组团,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1个,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28.03亿元。

2011年,他到政和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政和是全省GDP排名倒数的县,没有高速公路、铁路,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经前期调研,到任3个月后,他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省委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建设政和自己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为什么要建开发区?“政和的落后,主要是产业落后。我们这里资源不少,问题是怎么利用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工业园区来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他的分析一针见血。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廖俊波给全县干部加油鼓劲,大家充满了干劲。

“要发展就要敢担当、敢担责,勇于改革创新。”他对时任政和县副县长的何宋林说,要以改革创新来提升服务,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商,还要将高质量的服务形成制度,给客商吃下定心丸。

为提升项目落地的效率,首先要解决审批环节互为前置、手续繁琐的问题。他为开发区创新推出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亲自过问每一项审批中的难点,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福建忠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忠说,以前办理土地证,仅国土局就要跑9趟,而在政和经济开发区,从立项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

“一个项目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当年邓少忠等几位企业老总差点因为一个误会而集体撤离政和,廖俊波要求干部牢记这个教训。

那是2013年6月28日,邓少忠等5名机电企业老总去交土地款。他们特地询问,在政和购买的土地,能否去外地抵押,窗口工作人员的.答复是“不能”。由于这些老总是从外地过来的,想回老家办理土地抵押贷款,不能抵押让邓少忠等人萌生撤离的想法。

撤离前,邓少忠决定给廖俊波打个电话。听了讲述,廖俊波立即把这5名老总请到办公室,召集分管县领导、各有关部门,当场研究问题。国土局局长解释说,可以办理异地抵押贷款,合法合规,是窗口人员对政策理解不足导致的误会。第二天,邓少忠等人马上交了购地款,并开始建设厂房。

如今,政和经济开发区是南平市离海最近的开发区,已签约入驻企业68家,总投资76.1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52亿元。

2015年11月,廖俊波任南平市副市长并分管武夷新区,于2016年10月起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武夷新区是南平市政府即将迁往之地,是南平人民的新家园。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当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为把派单机制落实到位,武夷新区效能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在提高管理效率上,廖俊波充分授权,实行片区指挥长负责制,推动项目提速提效。

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外地引进产业项目是一条路,在本地孵化新产业也是一条路。为引进好项目,他四处招商,与央企、上市企业人员洽谈,引进了万达文旅、鲁能胜地、海峡联合医养小镇等12个投资2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在他策划下,注重于服务本地新兴产业的武夷智谷软件园应运而生,它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办公、会展、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软件园也体现了“俊波速度”,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招商,目前已有40家企业入驻。

2016年,武夷新区在廖俊波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89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6.8%。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4

4月12日,政和七星溪畔的宋代古村——石圳村开始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满地、冷冷清清的小山村。

现在的石圳,已是国家3A级景区,最多的一天迎来近万名游客。而当年带领姐妹们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袁云机,如今已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担任了村支书。她忘不了在创业之初廖俊波的鼓励:“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为!”

不以“小”而无作为,不因“难”而不作为。其实,这也正是廖俊波自己的真实写照。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推动闽北加快发展的每一个战场,不甘人后的廖俊波都是一员善于攻坚的“猛将”。

“初战”荣华山——当时,这里还是福建北大门、闽浙交界的一片荒山。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在此建设工业园区,以更好对接“长三角”尤其是浙江产业转移。廖俊波成了荣华山的第一个“拓荒者”,带着向市里借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和四处抽调的七八个人,在临时租用的南浦街道里塘村旧村部里,历时四年多,描绘出了一幅和投资者“共享荣华”的发展图景。

“再战”政和——面对这里发展长期处于福建“省尾”的尴尬,廖俊波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省委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带领班子积极谋划,提出突破城市、工业、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实现“弱鸟先飞”的跨越发展思路,喊出“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的响亮口号。2012年,政和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年,政和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转战”武夷新区——2018年,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将启动,万众瞩目的新区建设须全力推进。“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廖俊波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在一线“解剖麻雀”,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他曾经3天跑了4个城市、会见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一年多都没拿下的项目。在他不知疲倦的奔走中,有1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或在谈,总投资达340亿元……

在经济欠发达的政和建设省级工业园,不少干部对招商没信心。廖俊波鼓励大家:“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他在园区建立了“两不见面”服务机制,即企业不必与审批部门见面、不必与征地农民见面,只要提交完整资料,其余事情由园区管委会提供全程服务。“一个企业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廖俊波推行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感动了一个个前来探路的客商,来自浙江和邻县的一批企业相继落地,博田机电公司董事长谢招贵在园区建厂后,又动员哥哥把工厂也搬到了政和。就连远在江苏的客人,也慕名到园区来考察取经。

“要发展,就不惧怕突破条条框框”

2015年7月,政和县又启动同心电商产业园的建设,廖俊波力邀厦门一家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参与运营。对这个边远小城,这家公司颇为犹豫。7月17日,廖俊波果断带上几位县委常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直奔厦门现场办公。第一天,廖俊波一行与该公司高层开展无缝隙交流,梳理问题;第二天,廖俊波一行闭门谢客,在宾馆里现场办公,拟出了个性化的招商政策;第三天,双方再次座谈,当这些方案高效呈现的时候,公司董事长被折服了,当场拍板,决定北上政和。

“要发展,就不惧怕突破条条框框”,这是廖俊波常说的一句话。他鼓励身边的干部:出于公心开展的创新,只要不违反原则,你们可以大胆干,出了差错我担着!

在担任邵武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期间,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专业化产业平台,任职期间规模工业产值三年翻了近一番。在处理国企改制、化解历史遗留不良债务上,他通过艰苦谈判,成功化解了原国有企业不良债务1.3亿元,盘活工业用地近200亩,为13家担保企业解除了债务链;面对邵武灯芯绒厂、车辆厂、印刷厂等几家“老大难”国企,他采取多种渠道融资的方法,彻底完成了改制工作。

主政政和时,为了解决项目审批的“公章旅行”问题,廖俊波在全省首创 “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过问每一审批中的难点。2013年5月13日,11家机电企业通过并审联批集体入驻同心工业园,当年底又有11家企业入驻,两批企业从签约到入驻,均不到半个月。

在担任南平市副市长期间,廖俊波分管规划工作,他将邵武市“多规合一”的全省试点经验在闽北各地推行;针对武夷新区用地规划问题,在全省首创 “弹性规划用地”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得到省直相关部门的肯定。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还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当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为了把“派单机制”落实,武夷新区效能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

在廖俊波从政生涯里,每一次履新都是一次创新的起点,也注释着他敢于突破的“作为观”。

“思想领先一步,动作快人一步”

3月底,在整理廖俊波遗物时,女儿廖质琪意外发现他在读《清洁化生产概论》一书。清洁化生产是目前较为前沿的环保生产理念,从书中的圈点批注可见廖俊波对武夷新区产业发展的前沿构想。

廖俊波常说:“思想领先一步,动作快人一步。”在现任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时任政和县县长)看来,追求速度的廖俊波是有准备的快,他的创新带着理性,他的梦想基于现实。

廖俊波思想领先的“法宝” 是不断汲取新知识。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廖俊波都要买来大量相关书籍学习,多年的读书笔记累积起来接近一米高。在政和期间,廖俊波曾六赴杭州招商,由于工作行程紧张,廖俊波总是婉拒游西湖赏美景的邀约,可是有一回他却挤出时间到书店买回一大摞书。当年司机林军还成了廖俊波的“学习助手”,在参加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时,廖俊波常将各种问题和答案抄在本子上,在工作间隙两人相处时,就让林军和他开展一问一答。

说到廖俊波的好学,返乡创业的政和小伙张斌感触极深。2014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从事电商的他认识了廖俊波。没想到第三天,就意外地接到廖俊波的电话,约他到办公室谈谈。到了办公室,张斌感到意外,原来廖俊波想向他学习如何开一个成功的网店。一番深谈后,第二天,张斌又登门给廖俊波送去了三本关于如何开好网店的书。2015年春节,大年初一,廖俊波将政和县在上海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青年邀请到一起,启动了政和县的“电子商务元年”。4个月后,政和县电商创业孵化园正式开张,张斌和近30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如今,仅张斌的卡斯顿公司每年销售额就近9000万元,政和县也被评为“中国电商百佳县”。

思路决定出路。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成功引入鲁能集团、中国人寿等近十家“国字号”大型企业开展项目洽谈。他清晰地梳理出一系列前瞻性的理念指导招商工作:“我们在招商中不要妄自菲薄,要发挥青山绿水的比较优势,做强我们的卖点;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这其中产业是支撑的关键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培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月6日,廖俊波带队第六次到中国人寿总部,和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杨华良副总裁就“国寿家园”项目第三稿设计方案交换意见,未来中国人寿将在全国设立多个养老养生基地,武夷新区位列其一。

在杨华良案头上,廖俊波看到了一本经济类的新书,回到新区后,他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3月20日,新书邮到,斯人已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5

“壮志未酬英魂散,音容宛在断人肠”。一个月前,当廖俊波不幸因公殉职的消息传开时,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与惋惜,人们纷纷在网站和微信上留言、哀悼,南平一个微信公众号自发制作了悼念廖俊波的链接,七天时间点击量超过41万次。不少群众专程从外地赶到南平为他守灵、给他送行。

一个月过去了,人们依然怀念着廖俊波,提起他,许多人仍然眼眶湿润、声音哽咽。

一位领导这样评价廖俊波:“他是一个像阳光一样的干部,通体透亮,没有杂质,时刻散发着公仆情怀、党员本色、党性光辉。”或许,这也正是人们如此怀念廖俊波的缘由。

一个再也不能兑现的承诺

与廖俊波接触过的人都说,廖俊波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人。

在政和,每年大年初二,他都要到石屯几个征地村的村民家中拜年,感谢大家一年的辛劳。回到南平工作后,春节他还给政和的几位老同志一一打电话,送去新年祝福。

“他对人对事,总是这样无微不至。”政和县政协主席魏万进介绍,一次,省委统战系统支持政和一辆新轿车,廖俊波把新车安排给了他。

“你经常要往外地跑长途,新车还是留在县委办吧。”魏万进推辞。

“早就想给你们换一部车,可是县里财政紧张,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下有了新车,你就不要再推让了。”最终,魏万进还是拗不过廖俊波的坚持。

去年夏天,廖俊波到武夷新区天圆地方项目察看施工进度,发现工人们挥汗如雨。他把项目负责人轻轻拉到一旁:“你看,你们企业的文化宣传做得这么好,能不能也宣传宣传防暑降温知识?”

当天,他就叫人送来防暑降温药品。不久,他把医务人员请到现场,给工人们培训防暑降温技能。

“廖书记守承诺、重情义。”2013年,福建忠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少忠和其他四家企业被廖俊波的招商诚意打动,抱团到政和“闯一闯”。

这一闯,他们更是被廖俊波的认真折服:“企业遇到贷款难题,廖书记帮忙协调;生产急需用电,他与电力部门沟通;企业用工短缺,他带着教育等部门的同志来研究如何培训员工;为了给企业争取优惠电价,他连夜组织召开协调会,数次带队到省上争取……”

“还在建设厂房时,廖书记顶着烈日来,工地条件简陋,有时他连矿泉水都没喝上一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邓少忠哽咽了:“他给我们企业的承诺,一项项都做到了,只有一件事,他答应到我公司里喝杯茶,现在再也不能兑现了……”

“我们要懂得感恩,心中有戒”

在一些人看来,廖俊波又是个不近人情的人。

爱人从教27年,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坛,他反而说:“孩子们喜欢你,你就多辛苦一些,可不能误人子弟呀。”

妻舅在基层中学当了十年教务处副主任,也没因他是领导而“挪窝”。

妹妹至今仍然是企业职工,他对妹妹说:“职工也一样能干得出彩。”

廖俊波的一位中学同学经常去看望廖俊波的父亲:老爷子喜欢下棋,他就陪着下棋;老爷子喜欢兰花,他就陪老爷子上山找……他想通过廖俊波得到关照提拔,老爷子过意不去,替他开了口。可是廖俊波却找来这位同学说:“我们是多年的好兄弟,你经济上有困难,我一定全力支持你,可是政治上要讲规矩、要凭真本事。”

廖俊波常跟家人说:“我们要懂得感恩,心中有戒,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已经够多了,我们可不能再贪图什么。”

不管是在荣华山、政和还是武夷新区,廖俊波总要在大会上强调:“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

荣华山产业组团刚开始建设时,有4000亩的土地要进行三通一平,涉土方、管网、道路、绿化等诸多工程。然而,让园区建设方、南平合成革产业协会会长郑建华钦佩的是,廖俊波没有介绍一个熟人或亲戚来承包工程。“三年的时间里,他只找我帮忙一件事。那是2010年端午节前,他请我帮忙代购两箱粽子。为此,还特地交待驾驶员给了我200元钱。”

在政和工作期间,父亲要到政和看他,他与父亲约法三章:自己坐车,吃、住都要在父亲的朋友家。妻子林莉到政和,从来没吃过食堂一餐饭,县里的同志几乎都不认识林莉……

廖俊波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对待下属亦是如此。“事业要上去,队伍不出事。”不管在哪里,这是廖俊波在大小会议上强调最多的一句话。他时常语重心长地对下属们说:“组织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千万不要去触碰红线和底线。”

“退休了,我就好好照顾你们”

女儿廖质琪喜欢管爸爸叫“小老头”。确实,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廖俊波常年透支身体,脸上已刻下一条条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符的皱纹。而聪颖的女儿也一直是廖俊波的骄傲,偶有空闲,他喜欢和同事们聊“我的丫头”,喜欢和女儿用微信视频聊上一会。“从我记事起,爸爸就没骂过我,从来都是跟我讲道理。爸爸眉心留下的那道疤,就是因为急着给我买礼物,在商店的卷帘门上撞的。”

可廖质琪在高考前的一天,却因为爸爸而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填写一份家庭报告,了解留守学生情况。当天放学回家,女儿在妈妈面前哭了:“妈妈,我今天才知道,我原来是个留守儿童!”由于工作繁忙,直到女儿完成高考,廖俊波已近三个月没回过一趟家。

没有节假日,工作连轴转的廖俊波和父母妹妹们有12年没在一起吃过年夜饭了。今年春节前,妹妹们和他约定:在福州一起陪父母过个团圆年。大家都放假过年了,筹备了一番的妹妹却接到了哥哥的电话:“我又来不了啦。”

一次次让家人“失望”,可父母妻儿知道,廖俊波对家人爱得深沉。

难得与父母在老家相聚,一有机会,廖俊波会帮母亲添柴烧火,陪父亲下棋聊天。每年,他都不忘给老人买一套衣服、添一双鞋子。他常跟妻子说:“我工作忙,家里你费心了,过年过节,别忘了给咱爸妈买东西、发信息。”

2009年暑假的一天,林莉陪女儿到桂林旅游。返程时是周末,到达南平已经是凌晨三点多。母女俩刚从车上下来,女儿一眼就看到了爸爸的身影。原来,这天廖俊波恰巧从浦城回到南平,他为妻女煮好稀饭、炒好小菜后就来“接驾”了。

有一年“七夕”,林莉母女想给廖俊波一个惊喜,悄悄赶到了政和,没曾想,廖俊波到南平开会了。当晚回到政和时,他给妻子女儿一人带上了一盒巧克力,给林莉的礼物上写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其实,他是一个温情而又浪漫的人。每次回来,他都会在门口亲昵地说:‘嗨,亲爱的,我回来啦。’每一次出差,他都会发短信报平安,让我放心。我买的每一件衣服、每一个包,几乎都有他的参与。”回忆起昔日的幸福点滴,林莉脸上泛出了一丝笑容。

但这样美好的时光总是太少,偶尔,家人也会抱怨。可是廖俊波却安慰说:“你们再辛苦辛苦,等我干完这十几年,退休了,我就好好照顾你们,洗衣拖地煮饭,我都包了,你们看行么?”

“他每次都是这样,乐呵呵的。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哪舍得真的跟他生气。”林莉的话里透着无尽的柔情与哀伤。

俊波走了。

那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身干劲似乎永远使不完的廖俊波走了;那个总不见停歇、走路都带着风的廖俊波走了;那个把改变落后、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当做美妙事业的廖俊波走了。

俊波走了。

他以满腔的忠诚与热血,写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光荣。而他未竟的事业与梦想,将有更多的人为之奋斗,似那滔滔闽江,百折千绕,奔流向前!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6

廖俊波,福建省的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3月18日晚,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全方位多角度集中报道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让廖俊波走进了更多百姓心里。

追忆性格风骨,

凸显家国情怀

关于廖俊波的报道,既见性格风骨,也见家国情怀,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和点击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民日报》在4月15日和4月16日的头版先后刊发两篇通讯《“樵夫”的魔力――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人者,人恒爱之――廖俊波的大爱人生》,《“樵夫”的魔力》重点追忆廖俊波就像他的微信昵称“樵夫”一样苦干实干,该文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后,在短短12个小时内点击量突破100万,目前浏览量已突破223万,扫描报纸上配发的二维码可以看到由《人民日报》制作的微视频《一生好官廖俊波》,点击量也已突破56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廖俊波:政声人去后 百姓记心头》和《廖俊波: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详细报道了廖俊波先进事迹,让观众感受他的忠诚与担当。

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更多详尽报道纷纷出炉。新华社的报道《“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廖俊波的扶贫故事》《“跟老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廖俊波的群众观》,《福建日报》的整版报道《以廖俊波为镜――探寻一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辩证观》等,从扶贫、群众观、辩证观等不同的角度,将廖俊波这个人物形象还原得生动感人、丰满立体。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镜头扫过廖俊波曾经担任县委书记的政和县,可以看到人们在街头立起了一块石头,“爱在政和”,这是廖俊波曾经写在日历本上的4个字。短短4个字,都能看到廖俊波对自己为之奋斗的地方的情感。

讲好平常故事,

呈现“思想”“温度”

在关于廖俊波的大量报道中,记者运用一个个故事片断串联起主人公的轨迹――出钱为灾民代建房、推进产业化专业平台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收了政和街头一位卖小吃的老人的一篮“东平小”后回赠一双雨鞋……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汇集成廖俊波的立体形象。

先进典型人物因为被采写多次,就更需要记者在大量素材中挖掘淘金。《光明日报》6月14日刊发的《铺路石》一文中,从廖俊波出差忙得脱不开身依然惦记着给妻子捡路边一块漂亮的石头这么一个微观镜头,把廖俊波在家里的“暖男”形象呈现出来。《经济日报》6月12日的报道《吴江平的改变》,则是从另一个侧面来描写廖俊波。吴江平是福建政和县石屯镇镇长,他在廖俊波的影响下,买了一套建造师二级(市政类)的书,花了半年时间,啃下3大本书。这些描写,让读者看到廖俊波对干部不仅在工作上提出严格要求,而且关心他们的学习。

除了利用不同的微观片段来立体呈现之外,各媒体还注重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来展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东南网、新福建、海博TV等网端开设“好公仆廖俊波”等专题,开展在线访谈,创作VR、H5等一批融媒体产品来追忆廖俊波。反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的微电影《樵夫廖俊波》在政和开拍,预计今年“七一”前完成制作。

“樵夫”魅力长存,

记者动情文章动人

关于廖俊波的报道在网上网下都获得了较大的反响,多篇长篇通讯在新媒体传播时,都有上千条的网友留言来追忆廖俊波。

河北省唐山市网友“玲人”在看了廖俊波的报道后说:“立身有责,勤勉为公!廖俊波实为年轻人所应追逐的精神偶像。”邵阳市网友“莫忘初心”说,自己本来是当作申论论据的参考才点开了廖俊波的报道,读完后自己却已眼含热泪,廖俊波的温暖逗趣、温情乐天也颠覆了其对“领导”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既定印象。

廖俊波的报道不仅感动了大量的读者、观众,更感动着采写报道的记者们。6月9日,采写《“樵夫”的魔力》的记者姜洁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廖俊波为何令人念念不忘――再探“樵夫”魅力》一文,将她第一篇稿子因时间仓促篇幅有限而留下的遗憾给弥补了,并不断去探究“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才会在他去世两个多月后,几乎所有受访者提起他仍旧忍不住流下热泪?”姜洁在回忆时写道:“只有在采访中让典型人物的事迹真正感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在和廖俊波的妹妹电话交谈一个多小时后,在火车上闭上眼睛脑海里闪回短短5天多时间内采访的内容时,我禁不住流泪了……”

新华社记者廖翊、姜潇和涂洪长在采访手记的最后也写着:“‘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往远方看,就能看到更大的风景。’廖俊波的话音犹在耳畔。让我们追寻他的脚步,向着远方。”

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汇编篇7

“廖俊波不仅工作能力、方法比较好,而且是一个有担当的干部。”南平市委书记袁毅感受深切的是,“武夷新区建设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比较多,廖俊波总是敢于迎难而上、承担责任,他常对我说‘书记,这问题我先去处理,处理不下去,我再找你研究’。”

熟悉的人都知道,在廖俊波的工作经历中,每当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从来都是冲锋在前。2007年10月,廖俊波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在荣华山,创业伊始,仅有市里借的2000万元启动资金,他带着四处抽调的几个人,筚路蓝缕,最终开拓出一片产值数十亿元的工业园区。2011年6月,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面对经济全省倒数的发展窘境,他知难而上,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引进大项目,大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任职期间将政和县城的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46%,迎宾大道建起来了,主街改造好了,政和广场、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了,9座市政桥梁竣工了,宁武、松建高速公路通车了,25年高考没有人考上北大清华的历史结束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工业园区已经开发完毕3600亩了!在创业的过程中,廖俊波最常对干部们说的是:“只要是为百姓谋利,你们就大胆去做,出了问题我担着。”“要发展就要不惧怕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敢担当的信心,来自工作思路的创新。在政和县开发同心工业园区时,为了解决项目审批的“公章旅行”问题,他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在全省首创“并审联批”制度,将所有与项目落地相关的审批部门联合组成“并审联批工作组”,自己任组长,亲自过问审批过程中的每一个难点,审批效率大大提升。

针对政和县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廖俊波走访了县里每一家银行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和邮储银行达成共识,以200万元为政府保证金,推出“三农小额担保贷款”这一定制型信贷产品。短短3年,当地邮储银行发放支农信贷6000余万元,惠及农民700多户,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

在武夷新区,廖俊波推出了“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将企业当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列成明细表,派单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则给出解决问题时限。为了把“派单”机制落实到位,武夷新区效能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督查;在提高管理效率上,廖俊波充分授权,实行片区指挥长负责制,推动项目提速提效。

三、一心为民的情怀

廖俊波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讲,“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落实精准扶贫,他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制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土地流转4.8万亩,政和的乡村面貌,很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白茶小圳,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很难想象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出了名的“垃圾村”,村里的河沟淤积了近三十年的垃圾无人清理。廖俊波当县委书记后,听说石圳村的十个妇女成立了村巾帼理事会义务清理垃圾,专程到村里走访。他鼓励她们不仅要整理卫生,还要恢复村容村貌,申报美丽乡村,想办法搞旅游项目。巾帼理事会会长袁云机记得,那时每个月廖俊波都要到村里来三四趟,问她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他帮助解决的。“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廖俊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在他的帮助下,水、电、桥、路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石圳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100多名村民回到本村从事旅游等相关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日子好得“像是掉进了蜜罐里”。

在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位71岁的老人家门口是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廖俊波,他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终于修通了,老人写下了这副对联,贴上就再也没揭下。

四、廉洁奉公的品行

敢担当的基础,源于对党规党纪的遵守。廖俊波常说:“党纪国法是领导干部的红线,任何人都不能碰触。”工作中,他恪守原则,带头正风肃纪,下乡出差轻车简从,决不允许超标准接待。一到武夷新区,他就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办私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严格管好其他干部,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他在政和县主政的4年时间里,该县没有发生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法犯罪案件。

“廖俊波从不哗众取宠,从不邀功请赏,组织安排他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尽心尽责、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他倾尽一生践诺了党的宗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给全体党员树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榜样,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