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800字

2023-04-22 07:29:01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800字

月明风清的夜晚,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了比皓月还要耀眼的光芒,辽阔的沙滩,那一亮点格外得抢眼。今天文秘帮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伟人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文秘帮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1

我的家在很远很远的高山上,那里乱石成堆,每一粒小石子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每一块大石头都是我的祖宗长辈,“乱石岗”便是我们的乐园。时光如飞梭般流逝,天变地变,事事皆变。

那一天的凌晨,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突然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我的家园在下陷,海平面随之上升。我的家被淹没了。大水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蔚蓝的天空,深绿的海水,高悬于空中的太阳,好美好美。可它终归不是我的家呀!于是,我哭了。

潮起潮落,不知过了多久,耳畔突然响起一个陌生却又温柔的声音:“孩子,不要哭了,阿姨能够理解你的痛,来阿姨的怀里吧,睡上一觉,好好休息休息,用你新的面孔去迎接明天的朝阳吧!”

于是,借着风的吹拂,水的推拥,我走进了蚌姨的怀里。躺在那里,我舒服了许多,于是,我不再啜泣。只是从此以后,蚌姨不再同其他的蚌姨们嬉笑,不再同孩子们游戏,不再……好多好多次,我看到蚌姨偷偷地擦掉眼角的泪痕,于是,我问她怎么了,她却只是笑而不答。但我觉得出,她那弱小而坚强的躯体在颤抖,只是不言放弃。

日月轮换,春秋交替,又不知过了多久,蚌姨失去了青春的容颜。她不再焕发光彩,不再艳光四射,不再楚楚动人,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苍老而萎缩的面皮,是不堪入目的脸色,是……只是她依旧不言放弃。

终于有一天,蚌姨要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她说“孩子,你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用你新的面孔去迎接明天的朝阳吧!孩子啊,加油吧……”

蚌姨慢慢张开了她那毫无光泽的双臂,“怎么?我怎么会全身闪着耀眼的光芒?”我看看蚌姨干涩的躯体,再瞅瞅自己那浑身的珠光宝气。这时,蚌姨正满含着泪花,带着笑容沉向水底。噢,我终于醒悟。

蚌姨啊,蚌姨,我今日的璀璨是您昨日的奉献啊,我要向您致敬,我要永远永远向您致敬!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2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春节。没有往年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人们都躲在了家里,让原本热闹非凡的大街一下子空荡起来。

“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像皇冠,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危害性大,病毒的严重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就是因为它的闯入,让我们整个春节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新闻里每时每刻都在播报着疫情防控情况。我不能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地玩耍了,家人们也不能去探亲访友了。有时候我还会跟妈妈抱怨我都快憋疯了,而就在我们抱怨在家无聊的时候,却有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在前线为我们保驾护航。

我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他是一位84岁的老爷爷,这个年龄应该是在家安享晚年的,但他去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走进了魔鬼藏匿的重灾区——武汉。妈妈给我看了他的一张照片,是钟爷爷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对着电脑睡着了,他看起来是那么的疲惫,我留下了心疼的泪水。我想对钟爷爷说:“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向您致敬!”

还有那些奋战在病毒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舍弃了和家人一起团聚的时光,与病毒争分夺秒对抗比赛,他们竭尽全力把病毒拦截在医院里,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当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位阿姨摘下口罩,她的脸上、鼻子上都勒出了深深的血印,面部也变了形,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心酸,我想对白衣天使说:“谢谢你们,你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在疫情发源地武汉,国家临时搭建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数万名建筑工人叔叔们正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在建设医院,就是为了让病毒感染者们都能住进病房,得到医治。看到他们熬红的双眼,看到他们如此辛劳,我又心疼、又感动,我想对工人叔叔说:“你们辛苦了!”

世界各地的友人们也向我们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们送来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俄罗斯和我们一起研发疫苗,支援我们……社会各界人士捐钱捐物、出人出力共抗疫情,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而我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家里不出门、勤洗手、常通风、强身体,不染病、不传病,保护好自己,不让家人操心,不给社会添乱,让我们也为抗战疫情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我相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战胜病毒。让我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致敬!让我们一起静待春暖花开!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3

今天,妈妈告诉我,我小学时的校长去世了。我首先感到的就是惊讶,然后陷入了深深的思念,好久才回过神来。我向妈妈询问原因,妈妈说好像是在为学校擦玻璃时掉下来的。我再没有追问,只是感到一种凄凉。

他,一个平凡的小学校长,却在他平凡的事业中勾画出了一张不平凡的人生宏图。记得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被调到我们学校当校长,他很年轻,大概只有三十多岁。在工作时,总是很负责。从他成为我们学校校长之后,学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校围墙周围有绿化带,还栽了好多的松柏树;绿化带的花儿都是学生从自己家中带来的,然后移栽到了学校,还有很多学生,拿了花籽,洒在学校的花园中,一到春天开出美丽的花儿。每当放学后,我们都站着长长的队伍回家,他就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公路旁边拦住过往的车辆,等同学们都安全走过马路后,他才回家。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我还是记得很清楚。

此刻,我心中也有一丝的抱怨,不是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吗?但为什么对于他来说,人生却显得如此短暂!他一生那么敬业,那么善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同学们尽心服务着。而他每天都为学生们的安全着想,为什么不替自己想想呢!

如今,又是春天,他和学生们栽的那些花儿也在慢慢地长大,松柏树依旧挺立在校园中,而它们的主人却永远地离它们而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吗?杏花开满了树枝,白茫茫的一片,我仿佛又在这白色中感受到了他那纯洁、美丽的心灵所绽放出的永恒光芒。

毕业已经三年多,却不能回到母校去看望我的启蒙老师,而现在,他却悄悄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感到遗憾。拿出毕业照片,他是那样精神,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看到他那信心十足的微笑,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从他的微笑中,我仿佛又读懂了些什么。

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对他的尊敬永远不会变。有时候文字真是苍白无力,但愿可以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4

你是否记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出自谁之口?你又可否记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在写谁?没错!正是鲁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他,却又给人无穷的力量。

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社戏》则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国文学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文学的巨人!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人性的真善美、读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鲁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他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爱憎分明,脚踏实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勤奋者,会努力去追赶,去挣、去挤;懒汉终不愿去挤、去挣,他始终不会有。鲁迅先生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废寝忘食。

他一直以父亲般的胸怀宽容我们,等待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后辈学人的身份带着一颗不然世俗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吧!

中国伟人名人事迹5

一提及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人们不禁会联想到他的伟人光环,他伟人的高大,光辉的形象,以及他傲人的成就,相对论的提出,真正的原子弹之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可谁又会想到这个万人瞩目的伟人背后暗淡地隐藏着一个悲凄的女子。

大学时期的爱因斯坦,疯狂地爱慕着和他同在苏黎大学数学系求学的米列娃,可以说他们都是智商超群的天才,在我看来,如果米列娃能够投身科研,而不是与爱因斯坦组成家庭,她完全可以取得和爱因斯坦同等惊人的成就。

米列娃在大学毕业后与爱因斯坦成婚。很快,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但孩子有先天缺陷,生下来不久便夭折了,不久之后,米列娃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她辞去科研所的工作,做起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白天好承担一切家务,晚上她帮爱因斯坦收集资料,帮他解决研究上的难题。

在米列娃的帮助下,爱因斯坦的研究进展很大。在爱因斯坦攻读高等数学之后,他很快便发表了一些重要报告。这些报告很快使爱因斯坦在科学界名声大噪。

正当爱因斯坦因科研成果而受人追捧之际,他和米列娃的婚姻却走向末日。爱因斯坦写信给米列娃,说自己爱上了自己的表妹,要和米列娃离婚,米列娃自然不情愿,所以拒绝离婚,这使爱因斯坦很生气,他与米列娃定下了许多无理的规定,不许干扰他的私生活,却要悉心照顾他的个人起居,不许在孩子们面前说有损他形象的话等等。

米列娃撑了三年,但最终还是与爱因斯坦离婚了。

米列娃带着孩子重回她与爱因斯坦相爱相识的地方,而此时爱因斯坦已经有了第三个,第四个女人。

想必大家都记得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在世人眼里,伟人的形象都是完美,即便有瑕疵,世人也会选择自动忽略。

大多数人都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幽默、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就连玛丽莲·梦露都希望能和他生一对智美双全的子女。

就在世人给爱因斯坦构造自己趋向完美的形象里,像米列娃这样的女人被无情地淹没了。没有人愿意去提及她,因为她的出现会无比尖锐地冲击人们心目中的完美伟人形象。于是,她凝聚成一颗凄婉的泪滴,永远隐藏在了伟人光环背后,盈盈地在那里发光。总有一天,会有细心的人会发掘她的光芒,将她从阴暗中拉出,让她重现于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