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读书心得(推荐14篇)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追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4.美术教学借助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的出现,使美术教学如鱼得水,从图片,音乐,视频等各方面入手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提升学生的情感升华。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求意识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上学期上漫画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画和流行的经典动画,先通过欣赏分析,入手到如何绘制漫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欣赏课里,则利用媒体技术,点画成景,有某一幅画扩展到同一系列的,还可以点人出文字介绍,在学生讨论后,老师在总结时,点一下相关的画家或某名画的图片时,其相关的介绍就出来了。比老师单一总结要更形象。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出你想象的场景,例如把某画色调变一下,或把画中某物或人去掉后的效果等等,这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能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更好的去熏陶感染学生。
5.审美视野要拓宽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的学习逐渐提高对美作品的审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及艺术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6. 美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那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只是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创造教学的新境界,使美术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3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4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追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4.美术教学借助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的出现,使美术教学如鱼得水,从图片,音乐,视频等各方面入手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提升学生的情感升华。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求意识和创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八年级上学期上漫画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画和流行的经典动画,先通过欣赏分析,入手到如何绘制漫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在欣赏课里,则利用媒体技术,点画成景,有某一幅画扩展到同一系列的,还可以点人出文字介绍,在学生讨论后,老师在总结时,点一下相关的画家或某名画的图片时,其相关的介绍就出来了。比老师单一总结要更形象。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出你想象的场景,例如把某画色调变一下,或把画中某物或人去掉后的效果等等,这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能全面丰富学生的视觉,更好的去熏陶感染学生。
5.审美视野要拓宽
中学美术教学是一种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的学习逐渐提高对美作品的审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及艺术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使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描绘。
6. 美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那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只是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创造教学的新境界,使美术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6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7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8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9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美术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