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心得体会内容页

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推荐5篇

2023-03-18 09:40:02心得体会访问手机版

第1篇: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

85年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今天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是为了不忘过去屈辱,铭记抗战先辈,升华爱国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记“卢沟桥”,铸就与国共生桥,架起与民同心桥,筑牢便民服务桥,爱国爱民,国强民富。

不忘过去荣辱,历史底蕴铸就“共生桥”。国破家亡,无国何以为家?十九世纪外国列强的入侵使我国濒临破灭的边缘,承受百年屈辱,多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中国狂澜于既倒、扶中国大厦之将倾。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不会遗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铭记在心,我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外族入侵,都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面前不值一说,文明古国屹立至今。如今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在警醒世人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无论荣辱,中国人民与国同祸福、共生死。

不忘与民同心,同心同德架起“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这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这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图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更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民同心,民之所向,党员干部所望,架起连心桥,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

不忘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筑牢“便民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党成立之初到如今,都没有变过,人民利益始终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名言,更是当今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雷锋把人生献给了为人民服务,黄文秀把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一代代党员干部接力,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英雄先辈为榜样,牢记为民富国之心,付诸奋发图强之行,筑牢便民,给人民便利服务,建祖国繁荣富强。

第2篇: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

20xx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纪念日。7月6日,美国南加州华侨华人在洛杉矶举行座谈会,纪念七七事变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85周年。

这场座谈会由美国南加州促统论坛主办,主题为“牢记抗日历史、促进祖国统一”。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李春林,南加州促统论坛总召集人周德昭、副总召集人巫锦辉和关健荣、鹿强等论坛成员,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的女儿、知名侨领张素久等多位抗日英雄的后代,以及来自美中论坛、美国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等团体的两岸各界人士出席。

李春林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海内外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团结,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李春林表示,南加州促统论坛成立以来,秉持“坚持一个中国、促进两岸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及一切分裂中国国土的分裂势力”宗旨,坚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主动就两岸热点问题发声,在侨界产生积极影响。希望南加州促统论坛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挥积极作用。

张素久在发言时回顾了父亲的人生故事和抗战事迹。她表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的民族血脉传承着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近代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和平要靠实力。今天,我们应不忘父辈教诲,不忘历史教训,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弘扬中华文化,宣传中华精神,架设中外友谊桥梁。海内外中华儿女要在心里构筑自强不息的精神长城,为民族复兴大业作出无愧于父辈的贡献。

85年前的今天,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一大批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无前、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生命铸就民族复兴的丰碑。

85年过去,今日的中国已不再是从前的中国。我们铭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第3篇: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

今天是七七事变85周年。“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尽管现在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85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一声枪响,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自此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这一天是中华民族永远难以磨灭的屈辱和血泪史。

但不屈中国人喊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壮烈口号。佟麟阁、赵登禹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全民族抗战开始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85年沧海桑田,血染历史莫不敢忘。

时至今日,抗日胜利已过多年,但曾经的抗争不应该被遗忘。让我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今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铭记过往,开创未来。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奋发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新篇章。

第4篇: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

昏暗的光线伴着少许雪花,荧光屏犹如一面历史之镜,他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炮火连天的年代。1937年7月7日,在宛平城外的卢沟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从此,日本法西斯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被拉开了,一段发生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的残酷战争开始了,一段中华人民英勇抗战保卫祖国的战争开始了。

我们都知道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就对我们的华北窥觑已久。只是他们找不到足以对华北进行侵略的借口,于是他们就变着法儿的诱惑这里的军政府,想在这里建立第二“伪满洲国”。然而,他们却没料到,我们的中国人却是那么的忠于自己国家。在电影中,每当看到那些血性的中国军人对着那些可恶的卖国求荣的汉奸和鬼子破口大骂时都感觉无比的爽快,同时对那些军人们充满敬意,想必大家也是一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血管里面都是留着一样的血,我们容不得任何欺骗人民出卖祖国的人和事,我们有着同样的爱国心。

中华民族始终是热爱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从电影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军队,不到最后一丝和平的希望破灭了就决不放弃追求和平的努力。电影向我们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日本人张牙舞爪地在宛平城外大肆进行各种军事演习,暗地里谋划着侵吞宛平的诡计,即使就是在这种让无数国人愤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忍辱负

重祈求和平。“不丧权不割土,与其周旋”,就像29军军长宋哲元提出的。也许吧,狂妄的日本侵略者,以为我们是在暂图苟活,软弱不敢予以抵抗,于是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毅然杀害我们的守城将士,还栽赃到中国人的头上。然而在这时候,我们依然还抱着和平解决冲突的希望。也许把,我们的军队此时远远不如日侵略者强大,但们是这是在我们的土地上,他们的飞机坦克可以摧毁城墙,摧毁工事,甚至我们奋勇的军队,但是却不能摧毁我们国人坚强的爱国心。老子为抗日倒下了,儿子可以接过老子手中的大刀继续砍向侵略者。但是,我们不是那些穷凶极恶日本侵略者,我们的大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鞘,因为大刀一旦出鞘那便意味着血,意味着战争,而战争是无比残酷的,战争的背后是无数鲜活的生命的逝去,是妻离子散,是生灵凋敝。

然而我们也绝不是任人宰割,叫人欺负的。我们的人民善良友好,同时又嫉恶如仇。电影中,当赵登禹为老母亲喂药时,得知有战事,她却催儿子不要管自己,让儿子赶快去前线;当她为儿子戴上勋章的时候,那一刻虽然无比痛苦,但是可以看得出是那么的坚定。也许吧,她知道这一战,儿子凶多吉少,但是家恨始终比不上国仇——一位多么深明大义的母亲!当看到佟军长举起“佟麟阁与大炮同在”的大旗杀向战场,我们耳边不禁又想起他常念叨的那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一股浩然正气涌向心头,视死如归的气势震撼着我的心。

“七七事变”无疑是给中华人民带来无尽痛苦的,可也正是在面对这种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才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的团结一致。大家都知道,正是在“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才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我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那是我们这一代无比的幸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是我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卢沟桥,宛平城,那片曾经牵动无数国人的心的热土,战争的硝烟随早已散去,但是历史却叫人永远铭记,七月七日这一天是我们每一个华人刻骨撕心的日子,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惨遭涂炭,每到七七这一天,我们的心都会因此而流血。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们。作为学生,我们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继续发扬我们民族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伟大精神,以满腔热情和满心热血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5篇:七七事变85周年心得体会

师之责就是开蒙、启迪、释惑、解疑或警醒他人。如果我们在7月7日这一天能够站在卢沟桥上,也许就能听到它无言的低吟与教诲。

是的,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一定能听到卢沟桥诉说的故事,也一定理解卢沟桥倾诉的人生真谛,就像听一位长者讲课。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一课大概是重归浩翰的岁月长河。是的,以眼看世界,世界很小;以心“看”世界,世界很大。眼随心阔,懂得历史,就能晓得卢沟桥上那早已斑驳的青石路曾经响起来自西域的商队驼铃。我们甚至依稀可辨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的流风余唱。八百年前的马可·波罗就赞叹这桥“精美绝伦”“坚固无比”。于是,西方人甚至把这座具有极为地道的中国特色的联拱石桥称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二课是它的典雅之美。502头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神情生动的石狮是一大奇观。它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双目凝神;有的两两相对;有的似在呼唤……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独标风韵的雕刻艺术,堪称古今奇观。至于可与中南海风物媲美、被誉为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那只有披着薄雾饮着朝露、在清蓝色的欲晓天际中才能欣赏到。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三课是它的保卫者的大忠大勇。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但街巷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却只有3处,即西城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东城的张自忠路。佟麟阁、赵登禹和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1952年6月1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为这3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毛泽东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卢沟桥就是这“壮烈”与“崇高”的见证。他们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抗战的第一批牺牲者,也是第一批让侵略者“领教”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精神的践行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并不仅仅是歌词,更不是什么渲染与夸张。有一个事实是,与佟麟阁、赵登禹所率第29军的大刀队交过手的日本军队,竟然要在作战时戴上了“铁围脖”,这奇怪的打扮仅仅是为了不被大刀队砍头、不被身首异处!

卢沟桥记得佟麟阁的一句话“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它更记得赵登禹的话“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而他俩也在同一天殉难。卢沟桥也记得,将军张自忠为洗刷七七事变中的污名和公众的误解,曾多次率军冲杀于敌阵。1940年当他的腰、腹、肩、胸、腿多处受伤血流如注时,仍会坦然地说,对民族、对国家,良心很平安……朋友,我们只要拨开飞渡的战云,只要能抛开所有不应有的歧见,就一定能体会到为什么毛泽东会为张自忠郑重题词--“尽忠报国”。

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四课,就是要永远记住和珍爱我们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敬重英雄,恐怕以抗日为最。原因是这场战争给予中国人的苦难为近代以来最深最痛最广也为时最长。张自忠死后,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亦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认为他“将其最后一滴血献给了抗战,既成功又成仁,的确堪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模范的民族革命军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这并不是什么溢美之词,而是当时中国民众之心声。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忠骸被收藏的真实故事就是这种民众心声创造的奇迹。龙泉寺老方丈,崇敬抗日英烈。卢沟桥畔战事稍停,他便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赵登禹遗体,并抬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寺内僧众冒死将灵柩隐藏在寺中达8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当赵将军女儿去龙泉寺祭奠时,老方丈说:“将军没有走,我常在夜间听到将军喊口令操练士兵!”佟麟阁将军的忠骸也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经历。柏林寺的方丈僧人也将其秘密保存了整整8个年头。为什么会有这种“拷贝”式的相似?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那时的中国民众有一个基本共识:敬重英雄就是敬重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敬重这个民族不可凌辱的自尊!

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五课,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过去与现在都应该遵从的忠、孝与仁爱。忠,自不必说。在卢沟桥事变中哪一位铁血官兵不是忠之义士、义之猛士。但他们恰恰是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忠勇无畏的源泉。激战前,佟麟阁父亲病重,他挥泪写信给夫人曰:“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赵登禹临终时,对卫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然而,人们是否想过,能对祖国如此忠勇对爹娘如此尽孝的将军,必有一颗大仁大爱之心。在北京市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封赵将军亲笔书写的信笺。信竟然是写给动物园(解放前称“万牲园”)管理人员的。信中说:“敝师驻防塞北……偶在该山得获火狐狸两只。恐日久伤其生命,殊为可惜……兹特派副官携往送上……师长赵登禹拜启。”看到这里,凡有体感的人恐怕只能是感慨无言了。

其实,所有上述的五课都可以凝聚为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六课。那就是当物质主义在一些国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今天,在金钱钞票可以成为一个横跨所有领域的主题甚至可以主导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时候,卢沟桥会如阵阵清凛之风,驱赶我们内心发烫的欲望。卢沟桥用它如歌如泣的历史、它承载过的辉煌以及它永远无声的狮吼在告诉我们:一个伟大民族的品格绝不能靠金币的堆砌,一种刚毅有为的民族性格必须经过牺牲与奋斗的淬火。卢沟桥,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