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6测试(推荐14篇)
练习6测试 篇1
一、把城市与别称进行连线: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拉萨 南京 鞍山 大庆 景德镇
纸鸢 泉城 羊城 春城 山城 日光城 冰城 钢都 油 城 石头城 瓷都
二、填空练习
1、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 )。
2、因为广州( ),所以我们称它为( )。
3、我们称济南为( ),是因为( )。
4、我们称重庆为( ),是因为( )。
5、我们称( )为( ),是因为( )。
三、填成语:
大( )小( ) 人头( )( )华灯( )( ) ( )光( )彩
风( )电( ) 车( )马( ) 美( )美( ) ( )( )天工
四、补充句子:
以下是( )写的两条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练习6测试 篇2
一、给画线字注音:刨刀( ) 塑料( ) 削笔( )旋转( )坚劲 ( )
二、填空并给填入的字注音:
毫无( )言 ( ) 发人深( ) ( ) 丢三( )四 ( )亲密无( )( ) ( )霸一方 ( ) ( )风作浪 ( )( )( )不齐 ( )( )
三、多音字注音组词:
刨 省 兴 间 行
盛 差 称 落 参
四、“风、雨”成语填空,并写出4个:
( )( )细雨 暴风( )雨 ( )风沐雨 ( )风是雨
( )( )( )( )
五、“千磨万击还坚劲,————————————————。”这句诗出自( )诗人画家( )的《 》一诗。赞美了它的( )( )的品质。
六、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这篇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多。
3、根据短文连线。
山坡上 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 )比作( )。
练习6测试 篇3
一、语段分析:
几只小蚂蚁在草叶上兴奋地跑着。跑着跑着,两只大一些的家伙离开了叶子,向蚂蚁洞的方向奔去,好像突然接到了什么命令,必须放下一切,马上完成似的……
这段话共( )句,第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在第二句中用横线画出作者联想的内容。
二、自然界中种子传播的方式是不同的,请连线。
风 苍耳
野兔等 蒲公英
自身弹射 豆荚
飞鸟等 椰子
水 葡萄
三、填空:
1、雏鹰( )( ) 老马( )( ) ( )( )而入 倾巢( )( )
2、请你写出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 ) ( )( )
3晨雾( ),似( )。谁家的孩子,( )一声唿哨,( )几竿响鞭,( )一群鸭子往河沿。( ) ( )晨雾中,人鸭( ) 。只闻鸭欢( ) ,伴一支( ) ,( ) ,传天边。
四、口语交际:家里着火了,你怎样自救或求救?( )
练习6测试 篇4
一、填表格:
诗句
诗句
作者
朝代
作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唐代
《山行》
但愿人长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
欲穷千里目
非是藉秋风。
二、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在杭州( )墓前的一副对联。其中“忠骨”指的是( ),“佞臣”指的是( ),他们包括( )夫妻,( )和万俟禼。
三、成语填空:
学海无( ) 书山( )( ) ( )( )一毛 ( )海一( )
( )( )以求 全力( )( ) 百尺( )( ) ( )( )一步
四、遥知不是雪, 。出自( )代诗人( )的《 》一诗,诗的前两行是 , 。 赞美了( )的( )品格。
五、写一份请假条:
小明今天早上起来发烧了,上午妈妈要带他去医院看病。他给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应该这样写:
附加:形容人多的成语(请自己整理到笔记本中):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穿梭不停 来来往往 蜂拥而至 人流如潮 座无虚席
挨肩擦背 万人空巷 门庭若市 熙熙攘攘 宾客如云 挥汗成雨 络绎不绝
练习6测试 篇5
一、成语填空:
食( )不( ) 气喘( )( ) ( )马一生 身经( )( ) 刮骨( )( )
传为( )( )( )( )三章 ( )( )无犯 运筹( )( )好( )善( )
二、脸谱连线:
三、填空:1、身怕不动,( )。
关羽 奸诈 白脸
2、师傅领进门,( )
包公 正直 黑脸
3、( ),脑越用越灵。
秦桧 忠勇 红脸
4、三天打鱼,( )。
5、( )能生巧,( )。
三、展销会中,要想让自己的闹钟卖个好价,该怎样说?要想从别人手买到闹钟,该怎样说?
卖家说:——————————————————————————————————————
买家说:——————————————————————————————————————
练习6测试 篇6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寻根究底
[ ]
a.到底 b.结果
c.推求 d.毕竟
②自以为是
[ ]
a.这 b.对的
c.判断 d.答应
③平淡无奇
[ ]
a.特殊 b.奇迹
c.奇异 d.惊奇
④不足介意
[ ]
a.足以 b.足迹
c.足够 d.脚
2.选词填空。
①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a.就 b.偏 c.总 d.却)会想出惊人的见解。
②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a.决 b.就 c.便d.万)不可忘记带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精神。
②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③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
④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
[ ]
a.暗喻 反问 对比 夸张
b.借喻 设问 排比 夸张
c.暗喻 反问 排比 比喻
d.借喻 设问 对比 比喻
4.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寻根究底 拨乱反正 步调一致 不计其数
b.偃旗熄鼓 不足介意 兵贵神速 失之交臂
c.闭门造车 敝帚自珍 鼠目寸光 墨守成规
d.平淡无奇 所见所闻 耳闻目睹 光明磊落
5.本文是写给谁看的,阅读后判断是
[ ]
a.中学生 b.所有读者
c.研究学问的人 d.少年儿童
二 阅读理解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②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③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④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⑤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句。
2.对中心句的具体含义作阐述的是第________句。
3.对中心句展开论述的句子是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句。
4.既联系这段文字,又引出下文举例的句子是第________句。
5.文中加粗词“动机”的含义是
[ ]
a.起始环节
b.动态出现的契机
c.人做某种事情的主观愿望
d.发动研究兴趣的机会
6.下面对文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一) 1.①c ②b ③a ④a 2.①b ②d 3.c 4.b 5.c
(二) 1.① 2.② 3.③ ④ 4.⑤ 5.a 6.c
练习6测试 篇7
练习测试一 基础知识1.袁枚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字________,号简斋,又号________。2.加粗字注音正确的是[ ]a.屡(l()战屡败 起伏迭宕(d4ng)皆暴(p))日中 回环纡(y&)曲b.踞(j])危崖 古松张覆(f))磴(d8ng)级 骄阳不炙(zh@)c.明窗净几(j9) 品茗(m0ng)山中万籁(l4i)俱寂 云树蓊(w7ng)郁d.一诺(nu^)千金 以逸(y@)待劳摇曳(zhu4i)多姿 偃(y3n)旗息鼓3.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意难诀舍 赏心悦目 倾盖之交 匡扶正义b.蹬级纡曲 骄阳不灸 纵横开合 箕踞c.天籁 居安思危 贪图安逸 揠仰d.揠苗助长 簌簌飘落 山水娱情 对枰4.无通假字的一组是[ ]a.而游者皆暴日中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甚矣,汝之不惠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5.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情(心情) 势不能久留(势必)b.踞危崖(蹲坐) 纵横丈余(长宽)c.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蓊郁(树木茂盛)d.来索余序(作序) 一至于斯(这种程度)6.下列“许”字与例句中“许”字含义相同的是[ ]例句:高不过里许a.时人莫之许也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弗听,许晋使e.高可二黍许7.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c.寺何能飞!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不记之?a.作亭者谁?b.何苦而不平?c.明月几时有?d.寺何能飞!9.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是[ ]a.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不得/从容/以观。c.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d.惟他日/余之魂梦。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b.明代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兄弟三人,因文学主张相似,籍贯相同,后世称为“公安三袁”。c.袁枚主张诗文贵在创新,应独抒性灵。d.袁枚与明代“公安三派”的文学主张完全一致。11.下列文句不能体现作者情趣的是[ ]a.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b.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c.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走者。</pgn0216.txt/pgn>d.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2.下列“其”字与例句“其”字相同的是[ ]例句: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a.其目悦,其体不适。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始作俑者,其无后乎?d.欲加之罪,其无辞乎!e.其皆出于此乎?1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d.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14.下列文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情:平常人的心情。b.鼎足立:象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c.虽欢易别:虽然高兴但容易别离。d.合同而化:融合在一起二 阅读理解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痒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pgn0217.txt/pgn>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2.第一段写登山所见古松奇树,奇树奇在何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景中观瀑之趣,实际是描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下文中有与此句类似的句子呢?请你找一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试译下列句子①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征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词语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心情的是[ ]a.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b.以人之逸,待水之劳。c.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e.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f.纵横丈余,八窗明净。参考答案(一)1.清;子才;随园主人2.c 3.d 4.d 5.a6.b、e(表约数)7.d 8.d(反问句) 9.c10.d(袁枚有所发展)11.d(作者自谦,非情趣)12.e(a、b代词;cd表示反问语气;e表推测,大概)13.d(举例) 14.a(大凡人之常情)(二)1.《小仓山房诗文集》2.此独根分而枝合3.实则写亭之趣4.感建亭者的奇妙构思,表达了对飞泉亭的无比热爱5.依依不舍之情;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6.见《导学》之释词、释句7.f(无明显抒情,是记实句)
练习6测试 篇8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2.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________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在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的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是装的是什么________?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文中有三处句子没加标点,请给加上。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个词语空缺,请给加上。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归纳本部分的段意。
习题答案提示
(一)1.禁:受得住,忍住。琼:泛指精美的东西。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2.宗璞。
(二)1.!“!”。“!”。
2.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其他的也可)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
5.写紫藤花盛开的情景。
练习6测试 篇9
一、结构及写作特点探讨
1.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它能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想一想本文的情节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2.本文以“项链”为题,但一开始却用近千字的篇幅,写主人公的出身,她的婚姻和她的梦想、苦恼。这样写有必要吗?若有必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若无必要,说说为什么。
3.文章写到玛蒂尔德赔偿了项链,还清了债务,故事似乎可以完结了,为什么又要在结尾处交代项链是假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对文章的结尾,有的同学不满意,尝试着做了几种不同的续写,你认为下面列出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续写较好。若认为这几种都不好,请说明理由。
①玛蒂尔德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
②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还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开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
③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
④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而未得结果。
5.关于本文的情节高潮,下面列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试联系文章的主题,选择符合作者安排情节意图的理解。
①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②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主要情节的高潮;而小说结尾由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那串丢失的项链是假的,是另一个高潮,是一个情绪高潮。
③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是情节的开端和发展,至结尾处是情节的高潮,全文在高潮处结束,没有交代结局。
二、思想内容分析
1.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这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阅读下面的句、段,结合加黑的词语,说说这些句、段分别表现了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性格特征?
①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②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③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④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⑤但是有时候,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⑥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3.玛蒂尔德“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佛来思节夫人)”,但平时玛蒂尔德“不想去看望她”;后来,为了借首饰参加舞会,“她到她的朋友家里”;十年后,当玛蒂尔德“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时,她在公园里主动“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请简要分析,玛蒂尔德的这些作法,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4.作者对玛蒂尔德是批判,是同情,还是兼而有之呢?
三、句子与词语的推敲、辨析
1.课文中下面的两句话,都有“觉得”一词,请分别找出它们的宾语:
①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象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②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表达作用,它与后面括号里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①她不象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懊悔)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②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感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3.下面两句话里有词语“象”或“好象”,试分别判断它们是不是比喻修辞手法的比喻词语。
①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象自惭形秽,不出来。
②她穿得象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4.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①肴 ②赁 ③券 ④誊 ⑤倾
答案:
一、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以及得知所失项链是假的这样一条线索而展开的。
2.如果说后面的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是集中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点”,则开始的一段文字是用叙述的语言从“面”上介绍了主人公。这样就是点面结合,概括和具体相结合,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作了必要铺垫。
3.这样写深化了主题。它把主人公本来不幸的,但总算熬过来了的生活推到一个更加不幸的境地。而这一切不幸正是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4.这几种续写都不好,都有狗尾续貂之虞。原来的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余地。它不但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5.②的理解更符合作者意图。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过,高潮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节,而且和人物、作者与读者在情绪、感情、兴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关。人物情绪的高潮,不见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的关系往往有所谓焦点的错位。
二、1.不是。这句话只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当时社会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不稳定,而造成玛蒂尔德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虚荣心。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毒化,使得玛蒂尔德渴望向上爬,渴望过豪华奢侈的生活。“只得”表达了她的不平、不满和无可奈何、不尽的哀怨。
②“梦想”的多次出现,写尽了玛蒂尔德追求豪华生活的心理;而“没有”的三次出现,是现实生活对“梦想”的回答。这里运用了对照的写法。
③“沉迷”。“陶醉”充分显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
④主人公这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她诚实、讲信用的品德,不轻易地被厄运压倒。
⑤经过十年的艰辛,玛蒂尔德没有对过去的追求感到羞耻,说明了她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导致她生活悲剧的真正原因,也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思想腐蚀的严重性。
⑥这种“得意”是劳动换来的,是迎着厄运走过来的“得意”,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得意和自豪,艰难的生活改变了人的气质。
3.玛蒂尔德对有钱的女友十分妒羡,每去看望她一次,回来便忍不住哭几天,后来就干脆不去看她了,这是她的虚荣心的表现,为了借首饰去找有钱的女友,也正是虚荣心的驱使。十年后的主动打招呼,则表明了玛蒂尔德丢掉了虚荣心,劳动使得她变得实在了。4.作者在作品前半部讽刺批判了玛蒂尔德性格中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一面,对主人公讲信誉,真实不欺,恪守小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还项链这一面,作者是倾注了同情的。
三、①“觉得”的宾语是:很不幸,好象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②“觉得”的宾语是: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①都包含有“不高兴、不顺心,后悔、恼恨”的意思。“懊恼”侧重在“烦恼”,而“懊悔”侧重在“后悔”。这里用“懊恼”较妥。②都指思想感情的激动与变化。“感动”重在感情的共鸣、同情与敬佩;“感慨”重在有所感触而慨叹,一般后面紧跟着慨叹之语。这里用“感动”为妥。
3.不是所有的有“象”、“好象”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两句话都未用比喻修辞方法。
4.①yáo佳肴 ②lìn租赁 ③quàn债券 ④téng誊写 ⑤qīng倾倒
上一篇:《项链》练习测试题(一)
下一篇:《项链》综合能力测试题
练习6测试 篇10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虔信 颤抖 镶嵌 露水
2.解释下列词语。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
晨曦____________________
3.莱蒙托夫是_______国诗人,休斯是______国诗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比喻: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诗(课内外均可),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qián chàn qiàn lù 2.深远;太阳初升时的微光。 3.俄 美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二、阅读理解
1.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2.承上启下。
3.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
4.黑人的历史。
5.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
三、写作训练
略
练习6测试 篇11
一、字音字形
1 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为黑体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得而腊之以为饵( ) a xīb là
(2)当其租入( ) a dāng b dàng
(3)几死者数矣( ) a jī b jǐ
(4)往往而死者相藉( ) a jí b jiè
(5)鸡狗不得宁焉( ) a níng b nìng
(6)谨食之( ) a shí b sì
(7)更若役( ) a gēng b gèng
3 选出黑体字音、形全对的一项( )
a 腊之以饵ěr 募有能捕之者mù
貌若甚戚者qì 熙熙而乐xī
b 孰知赋敛之毒shú 以俟夫观人风者sì
呼嘘毒疠,xū 号呼而转徒xǐ
c 吾恂恂而起xún 视其缶fǒu
则弛然而卧chí 悍吏之来吾乡hàn
d 叫嚣乎东西xiāo 哗然而骇者hài
无御之者yù 岂若吾乡邻qǐ
二、词语
1 选出下列黑体词解释有误 的两项( )
2 为句中黑体词选择正确释义
(1)向吾不为斯役( )
a 从来 b 目标 c 过去 d 接近
(2)久已病矣( )
a 生病 b 困苦不堪 c 缺点 d 损害
(3)犯寒暑( )
a 违反 b 发生 c 冒 d 侵害
(4)竭其庐之入( )
a 收入 b 参加 c 合乎 d 由外进内
(5)故为之说( )
a 原因 b 故意 c 熟悉的 d 所以
(6)以尽吾齿( )
a 牙齿 b 说到 c 年龄 d 口齿
(7)专其利三世矣( )
a 集中在一个方面 b 享有 c 专门
(8)殚其地之出( )
a 超出 b 拿出 c 出现 d 出产
3 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而腊之(晾干的肉) 死者相藉(枕垫)
b.当其租入(抵) 几死者数矣(差点儿)
c.吾祖死于是(这件事) 争奔走焉(行走)
d.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 饥渴而顿踣(顿足捶胸)
三、朗读、背诵
1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 与原文词序不同的一项是( )
a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b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 余将告于莅事者。复若赋,更若役,则何如?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 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 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c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4 按原文排列句序。( )
a 号呼而转徙 b 触风雨 c 呼嘘毒疠
d 竭其庐之入 e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f 犯寒暑
g 殚其地之出 h 饥渴而顿踣
四、句子
1 选择对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a 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 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
c 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
d 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a 你要哀求他们而生存吗?
b 你要可怜我的生活吗?
c 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d 你要哀怜我让我生活得更好吗?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a 然而捉到它把它的肉晾干可以作药饵。
b 然后捉到它用它的肉作药饵。
c 然后捕到它把它的肉晾干,当作鱼饵。
d 然而捕到它以后,把它的干肉作药饵。
(4)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a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尸往往来不及运走,而互相压着。
b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往往死的人很多。
c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出的是毒气,到处是死尸。
d 顶着风雨,冒着寒暑,呼吸着毒气,死者遍野,尸骨成堆。
2 判断对下列句子理解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去做这件事。( )
(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
在东西大声吵嚷,在南北任意骚扰。
(3)余闻而愈悲。( )
听了他的诉说,蒋氏更加悲伤难过。
(4)非死则徙尔。( )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5)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哪里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
(6)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现在我继承着捕蛇,好几次差点把蛇打死。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
2.本文是通过蒋氏的自述阐明了“苛政猛于虎也”这一中心论点。( )
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
4.“我”提出“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大戚,是因为“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5 本文主要通过蒋氏自述,采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捕蛇前后的不同,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阅读
一、永放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 文中括号,表示句子省略的内容,依次填写省略内容恰当的是( )
a 异蛇 异蛇 草木 人
b 异蛇 草木 异蛇 人
c 异蛇 人 草木 异蛇
d 异蛇 人 异蛇 草木
2 异蛇的外形是
3 异蛇剧毒表现在
4 异蛇有什么功用?
5 “异蛇”有剧毒,但永州的人却争着去捕捉它,其原因是( )
a 这种蛇对人和草木极有害。
b 异蛇虽有毒,但可以用来治病。
c 捉到这种蛇可以抵他的税收。
d 用这种蛇可以养家糊口。
6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 )
a 异蛇之剧毒。
b 异蛇特殊的医疗功效。
c 太医以王命征集异蛇。
d 永州人交异蛇可以抵税。
e 永州人争捕毒蛇。
f 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
二、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 “吾”指谁?
2 “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3 本段运用对比的写法,证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论点。请写出对比的语句。
三、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 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
2 作者由疑又到信,其中原因是( )
a 作者亲眼见到的事实
b 作者亲耳听到了许多事实
c 蒋氏的血泪控诉
d 孔子的观点十分正确
3 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
4 “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练习测试(之二)参考答案
一、1 b 2 (1)a (2)b (3)a (4)b (5)a (6)b (7)a 3 d
二、1 be 2 (1)c (2)b (3)c (4)a (5)d (6)c (7)b (8)d 3 b
三、1 c 2 c 3 c 4 g d a h b f c e
四、1 (1)d (2)c (3)a (4)d 2 (1)√(2)×(3)×(4)√(5)√(6)×
五、1 √2 ×3 √4 √5 ×
阅读
一、1 b 2 黑质而白章 3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4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5 c 6 f
二、1 蒋氏 2 时而献焉 3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三、1 苛政猛于虎 2 c 3 余闻而愈悲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4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练习6测试 篇12
a组 基础知识
一、 我会读(给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涂上红色)。(6分)
陨石( sǔn yǔn ) 地质学( zhi zhi )
终于( zōnɡ zhōnɡ) 突兀( wù è )
捉迷藏( zhuō zuō ) 恐怕(ɡǒnɡ kǒnɡ )
二、 我能读准确,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2分)
zhù mínɡ duǒ shǎn dà kēnɡ
( ) ( ) ( )
lǚ xínɡ kǎo chá qín lǐnɡ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消( ) 堆( )
悄( ) 推( )
旅( ) 孤( )
旋( ) 狐( )
四、小小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9分)
孤零零
很深很深
严严实实
五、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12分)
坑:a.洼下去的地方 b.把人活埋 c.坑害,
设计使人受到损失 d.地洞,地道
1.战斗开始,战士们挖坑道,筑工事。( )
2.他的做法坑害了不少群众。( )
3.石头把地面砸了一个很深的大坑。( )
遗:a.丢失 b.漏掉 c.余、留 d.不自
觉地排泄
4.李四光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
5.在放学路上,他遗失了一只手套。( )
6.由于心里紧张,他遗忘了一个步骤。( )
六、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12分)
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 ,力量一定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 大坑。可它为什么没 土里 去呢?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小伙伴围着石头 ,也找不到他。
b组 综合能力
七、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加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李四光是 地质学家。
2.这块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的。 (改为“把”字句)
3.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国找到了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修改病句)
八、开心阅读。(18分)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5岁开始读书识字,9岁考入中学。列宁喜爱文学、历史和外语,能够熟练地掌握几国语言,在学校学习期间一直是优等生,中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
列宁能获得优秀成绩,除了努力之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壳郎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壳郎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列宁也被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把答案告诉大家。列宁回家后,先是向哥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阅。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壳郎把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1.辨字组词。(4分)
候( ) 努( )
侯( ) 怒( )
练( ) 奖( )
炼( ) 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聪颖——
开始——
答应——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分)
4. 是列宁获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3分)
5.读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4分)
c 组 智力发散
九、读一读,看下面的意思可用哪个成语说明。(9分)
最劣质的彩电——( )
最大型的手术——( )
最省事的厨师——( )
最大的差别—— ( )
最大的地方—— ( )
最失望的女情——( )
最长的寿命—— ( )
最谦虚的求教——( )
最遥远的地方——( )
十、请把下面的谜面和谜底用线连起来。(5分)
a.人永不凋谢的花 a.反腐败
b.不能让猪肉烂掉 b.多功能
c.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c.长期开放
d.金鸡报晓第一声 d.敬业精神
e.撞碑报国后人赞 e.透明新闻
练习6测试 篇13
一、给加黑的字注音:
二、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____(屹立、矗立、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
2.____(愤激、愤慨、愤怒、愤懑)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3.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_____(峻险、峻峭、陡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____(茂密、茂盛、浓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4.国民党认为不能_____(逾越、跨越、穿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
5.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____(坚硬、坚固、坚实)的花岗石和____(银白、雪白、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6.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____(会集、齐集、集中、集结)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7.浮雕上_____(呈现、显现、显示、展示)出抗日战争的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
三、熟读课文后填空。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在天安门____和____遥遥相对。它的兴建时间是____。
2.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____,是用____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方向朝____、__,碑心石重_____,高____,毛主席题字是_____。
4.人民英雄纪念碑共有_____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浮雕高______,合在一起共长____。每幅浮雕里有_____英雄人物。
四、判断下列句子正误,错误的予以改正。
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鸦片战争。
2.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3.“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斗争。
4.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
5.纪念碑的碑文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
五、作者写此文时,带有浓重的感情,阅读下面各段,做练习。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锹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1)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无前。(2)
(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段中哪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并解释这些词语。
六、阅读下列各段文章,按要求答题。
(一)这件工艺品,高达一尺,宽约五寸。一只昂首仰视的雄狮横卧在一块峥嵘嶙峋的岩石上。狮的后腿略微蜷曲,前腿向前伸着,张开大口,怒目圆睁,一根钢鞭似的尾巴,曲蜷在臀部。狮子的整个身子都是白色的,眼里发出微微的光;下面的岩石是青绿色的,和白色的卧狮形成鲜明清晰的对照。
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嶙峋②蜷曲③清晰
2.这段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写卧狮的____,再写狮的各个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狮及岩石的_____。
3.下列词素分别属于哪种组合方式?
①昂首②雄狮③微微④鲜明⑤张开⑥身子
(二)这个地下印刷所是一九○三年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建立的。先由罗斯托玛乞维列出面买下这块地皮,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了营造住宅的执照,就雇工开一个地穴(一般的住宅都有地下室,盖房子先开地穴,没有什么叫人怀疑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穴,宽五步,长十步。快开好的时候,罗斯托玛乞维列说钱不凑手,把工人辞退了,告诉他们等筹足了钱再来盖房子。这当儿,同志们就把印刷机拆开了,零零碎地运进地穴。又在地穴的一边凿一条横的隧道,凿了三米,又往下凿一条垂直隧道。隧道凿好了,就用厚木板把地穴的下半截封住,木板上铺上两米厚的泥土。这一切都做好了,罗斯托玛乞维列就另外招一批工人,在地穴上面盖地下室和两间正屋。又按着那条秘密隧道的位置,在旁边盖一间小屋,屋里开一口井。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工人们也走了,再由同志们自己动手,在离井口十七米的井壁上开一条隧道,离水面三米,跟原来凿的那条垂直的隧道沟通。──这个地下印刷所就是这么修成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2.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出表示顺序线索的重点词句,并指出地下印刷所营造过程中的关键活动是什么?
(三)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比如太阳光或灯光,看起来似乎是白的,其实它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还包含我们看不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
激光的亮度非常高。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有人形容它“比一千个太阳还亮”,而强的激光,竟比太阳亮一百亿倍以上。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2.这段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写作
题目: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雄伟的万里长城
(任选其一)
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将所描写景观、场面介绍清楚,注意情景交融。
字数:800字左右。
【例文】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共和国四十二周岁 生日,是举国上下欢庆的日子。我早早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终于,我再也按捺不住我那激动的心情,在这天凌晨四时,便和妈妈顶着星星和月亮,一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来到广场,天色灰蒙蒙的,还未放亮。但是我一眼看见旗杆旁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不少人为了观看这国庆之日的升旗仪式,特地从外地赶来,有的已在天安门广场静候一夜了。
六点钟左右,从天安门那边传来了嘹亮的军乐声,国旗班的战士们在军乐的伴奏下,分四路纵队精神抖擞地走出天安门城洞,战士们身着绿色军装,队伍整齐划一走到旗杆下。六点十分,鲜红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人们都肃立着瞻仰这五星红旗。有的行军礼;有的行队礼;还有的行注目礼。从人们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升旗仪式完毕,初升的太阳完全露出了它欢乐的笑容。这一天,它要把大地照得比往常更加亮堂,给花儿比往常还要多的温暖!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潮,花似海,鲜花组成的一个个大花坛,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断映入眼帘,使我目不暇接,陶醉其中,妈妈说它象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广场中央是一个巨型花坛,一颗由几百盆一串红组成的闪闪的红星在花坛上光芒四射,五十六个彩色花环与它紧紧相连。我问妈妈这里面又有什么含义,妈妈笑着对我说:“这颗红星象征着党,五十六个花环代表各个民族,整体造型的含义是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听了连连点头。
在主花坛的周围有各具特色的百花园、月季园、菊花园……,它们独特的风韵和馨香扑鼻的气味给人以清新的美。另外,还有几组组字花坛,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社会主义好”等等,一个个明朗耀眼,振奋人心。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花的海洋之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望着这一派美景,我也望到了祖国的锦绣前程!
答案:
一、1.bá buō 2.sù shù 3.xìn pàn 4.suō jùn 5.kǎi gài 6.xiào xiāo 7.yán zhān shàn 8.tú dǒu xǐ
二、1.矗立 2.愤激 3.峻峭 茂密 4.逾越 5.坚硬 洁白 6.齐集 7.显现
三、1.广场南部 天安门 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 2.三十七点九四米 一千七百块 3.北 六十吨 十四点七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4.十块 二米 四十点六八米 二十个左右
四、1.误 应将“鸦片战争”改为“太平天国运动”。2.正 3.正4.误 应将“抗日敌后游击战”改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5.误 应将“毛主席亲自起草和书写的”改为“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
五、(1)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通过这段介绍,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爱戴之情。
(2)极大愤慨:极大地气愤难平。
坚强不屈:坚定,不动摇,不妥协。
成千上万:比喻数量很多。
冲 破:向前闯,打碎障碍物。
英勇前进:非常勇敢地向前迈进。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进。
六、(一)1.①lín xún 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 ②quán 弯曲身体。 ③xī 清楚。 2.形态 后腿 前腿 口 目 尾 臀部 颜色 3.①支配式 ②偏正式 ③重叠式 ④偏正式 ⑤补充式 ⑥附加式 (二)1.说明了地下印刷所的营造过程。这样写既能使文章眉目清楚,简明易懂,又能显示地下印刷所营造计划的周详缜密,从而深刻地反映了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重点词句是:先→快开好的时候→在一切都做好了……就→屋子盖好了,井也开好了……再……。关键活动是:雇工→自己动手→另外雇工→再自己动手。凡属一般的正常建筑都雇工进行;凡是涉及地下印刷所秘密的建筑和设施,都由革命者自己动手。(三)1.引用。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举实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们平常看见的太阳光和电灯光是各种颜色混合起来的光,而激光则是单纯光。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的亮度很高,比原子弹爆炸时的光和太阳光都亮。
七、见例文。
练习6测试 篇14
练习测试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逶迤 w7i y0 鸦片 y1
b.岿然 ku9 峥嵘 zh5ng l$ng
c.澎湃 p6ng 旗帜 zh@
d.砥柱 d! 同舟共济 j!
2.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
②顺应时机而产生。 ( )
③气势盛大的样子。 ( )
④凭借自己的强大欺凌弱小。 ( )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4.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使之成为一段逻辑严密的文字。
①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②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
③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④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gn0007.txt/pgn>
⑥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⑦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证明的论点是: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我们党执政以后才成为事实,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 ]
a.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
b.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d.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二 阅读理解
(ⅰ)
①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②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⑥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⑦□□□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pgn0008.txt/pgn>导,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⑧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⑨全党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⑩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1.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挫折( ) 崭新( )
2.第⑦句“□”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⑥句中加粗“这”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论证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⑩句中三个加粗“不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7.用“‖”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ⅱ)
①解放思想,要有丰富的知识。有的同志思想僵化,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条,是懒于学习,孤陋寡闻。
②宋朝朱熹写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潭死水,没有新流注入,便会发臭;一个人闭目塞听,不学习新知识,思想就会僵化。要使我们的头脑“清如许”,使思想新鲜活跃,就应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一个对四化建设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要勤奋学习革命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③如果口喊解放思想,而懒于学习,思想决不能真正解放。古人云:“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学习,必然因无知而迟钝,因少见而多怪。这种人就如井底之蛙,任你怎样海阔天空,他总是不相信的。
④有些人解放思想的勇气是有的,只是勤奋学习的劲头不足。这种人满足于“浅尝”,热衷于形式,是非莫辨,良莠不分,当陈腐为新奇,视糟粕为精华,甚至将这些破烂货当作伟大的发现和治世良方。因此,必须把功夫用到刻苦学习上去,变无知为有知,变浅知为深知,解放思想,才能迈出坚实的步子。
1.解释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孤陋寡闻:
破烂货: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出自晋代诗人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朱熹的诗是为了论述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 ”的“这种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参考答案
(一)
1.c
2.①崭露头角 ②应运而生 ③气势磅薄 ④以强凌弱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4.③②⑦④⑤①⑥ 5.d
(二)
(ⅰ)
1.cu# zh3n 2.正因为 才能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第①句
5.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6.“不断”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停”的意思,三个“不断”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同时构成排比,增强了气势。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ⅱ)
1.孤陋寡闻: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破烂货”:在文中指“陈腐、糟粕”的思想
2.陶渊明 《桃花源记》
3.解放思想,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勤奋学习。
4.“一个对四化建设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5.“因无知而迟钝,因少见而多怪”的人。
6.引用论证,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