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推荐16篇)

2023-03-12 20:18: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推荐16篇)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

我会填

( ù) ( ì) ( ǎn)

著名 地质学家 躲 闪

( áng) (l ) (q )

捉迷藏 旅行 秦 岭

我会写

tuī dòng yán jiū qiāo qiāo

kǎo chá yí jì zhèn jīng

火眼金睛 和同桌共同探讨各组生字的异同,然后再组词。

旅( )暑( ) 秦( )推( )

族( )著( ) 奏( )唯( )

秦( ) 震( ) 闪( )悄( )

泰( )需( ) 间( )消( )

模仿秀

孤零零( )( )( )

严严实实( )( )( )

转来转去( )( )( )

我能选

闻名 著名

李四光是( )世界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是我国非常( )的地质学家。

平整 平坦

大石头的四周都是( )的土地。

经过乡亲们的努力,一条( )的大道从村子中间横穿而过。

震惊 震动

李四光的研究成果( )了全世界。

一声春雷( )着整个山谷。

课文回放

1.把括号填完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 ),力量( )。它应该( ),可它( )。

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自评:

积累窗

1.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

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外面的世界的。

3.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李四光

你还知道其他的名言吗?

阅读窗

“小博 士”

黄炜是北京翠微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他知道的东西可多了 同学们都叫他 小博士。

“小博士”有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他看到闹钟一上弦就走,就想找出它的奥秘啊。于是,他把家里的闹钟悄悄地拆开,观察内部结构;他又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能发出声响,就把它打开,仔细研究。现在,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还能修理哩!

黄炜喜欢阅读自然科学读物。他常常把学到的知识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听:从宇宙,地球,讲到古猿进化到人;从人们最出用手指计数,讲到现在的大型计算机;从古人梦想的空中驾云,讲到宇宙飞船,外星人,飞碟和星际旅行……他还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天空中的风云变幻,到地上的蚂蚁筑窝…正是因为黄炜有勤学好问的精神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使他成为了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1、把第一自然段所缺的标点补上。

2、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绘( )绘( ) 风云( )( ) ( )学( )问

3、黄炜为什么能成为同学们当中的“小博士”?

4、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吧!

九.写一写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你还能说说或写写吗?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

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考、秦、究、震”6个上下结构的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给李四光带来的疑问。初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考、秦、究、震”6个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藏”,了解大石头的怪。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画:大草坪上有一块大石头。

看到这块石头,你有疑问吗?

有一个和大家年龄相仿的男孩,叫李四光,经常围着这块大石头和小朋友捉迷藏,产生了很多疑问。他称这块石头为“奇怪的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1、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检查:

陨石、大坑、秦岭、流域、遗迹、卧进、考察、研究、震惊、藏在、突兀、著名、悄悄、孤零零。

⑴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⑵仔细观察词语有什么特点?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⑶仔细观察加粗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藏”的笔顺:第六笔为“┖”。

学生临摹。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学生初步回答。

三、再读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

1、这石头真有这么奇吗?请再读细细去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让我们也来学学李四光的样儿,来找找这石头奇怪在哪儿?

⑴学生细读。

⑵反馈交流: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立理解“孤零零”)

②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大理解“严严实实”)

⑶看到这么怪的石头,你有疑问吗?有了能疑问,你会怎么做?

2、让我们来看看李四光是怎么做的?读三到八自然段:

⑴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⑵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⑶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⑷续演和爸爸之间的对话。再问:“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3、齐读二至八自然段。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六个生字。

2、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悄、闪、坑、卧、推、旅、纪、遗”8个字。能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九、十自然段。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第一至八自然段,李四光有了哪些疑问?他的疑问解决了吗?

二、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⑴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⑵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⑶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初步了解“秦岭”的地理位置。)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简介“第四纪冰川”)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同学之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李四光生平事迹。

4、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学写八个生字

出示:悄、闪、坑、卧、推、旅、纪、遗。

1、给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悄、坑、旅、纪(左窄右宽)、卧(左右相等)。

半包围结构:闪、遗。

左中右结构:推。

2、指导书写:

“卧”的笔顺;左“臣”,右“卜”,第三笔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书写词语。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问老师

问爸爸勤于思考不断探求

学习

考察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qiāo qiāo duǒ shǎn xìng qù lì shǐ lǚ xíng

( ) ( ) ( ) ( ) ( ) ( )

kǎo chá qín lǐng yi jì zhèn jīng zhuō mí cáng

( ) ( ) ( ) ( ) ( )

píng zhěng zhuān mén yán jiū chéng guǒ qí guài

( ) ( ) ( ) ( ) ( )

二、组 词。

悄( ) 怕( ) 陨( ) 推( ) 清( )

捎( ) 伯( ) 损( ) 难( ) 晴( )

三、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白____( ) 者____( ) 央____( ) 韦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隹____( ) 土____( ) 是____( ) 艮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四、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 孤零零 转来转去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观察 考察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 )了这块大石头。

清晨,老师带领我们在花坛前( )万年红的生长过程。

2.发现 发明

李四光( )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 )之一。

六、改病句。

1.李四光是我国闻名的地质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四光回到家乡,考验了这块大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晨,坐在院子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我作业中的错别字进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造 句。

1.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到……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原文填空,体会意思。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

可它_____________?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_________被_________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_________有大量的_________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6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这种品质写具体的。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其中,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此外,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在识字写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精神,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新课标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因此,我打算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以读代教,在解疑过程中,引导他们回归课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来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深入研读了教材,了解了学情,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课前交流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播放相关课件。课前交流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二是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接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质疑导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在这里我预设了几个问题: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它从哪来的?点拨孩子,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善于思考,大家的问题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每一次读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本次朗读的要求是: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对本课的字词加以检查。这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有一些是容易读错的生词,有的是本课的关键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既是要求会认,又是要求会写的字加以整合,指导书写,如“著”、“秦”。读完后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讲一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里设计的意图有三点。一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是教给学生一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那就是重点词语连缀法。刚升三年级的孩子,一上来就直接让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连缀关键词语的方式也相应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课前质疑的问题,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个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概括出石头的怪:一是石头是独立的;二是体积大;三是时间长;四是说它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却没有卧进土里。概括出来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现石头怪的关键词句。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体会这块大石头是独立的;引导学生思考,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了解这块石头的巨大。从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即说明了石头的时间久远。老师说它是陨石,李四光却不明白它为什么没因为重量而卧进土里的矛盾,也是怪的表现。

而正是这块石头的怪,引起了李四光的疑问。(板书:怪)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个疑问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孩子仔细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写一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优化了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指导对话的朗读。李四光跑去问老师,他会怎么问?让学生想象对话,引导他们问的有礼貌,问的清楚明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从老师的回答中,抓住出“恐怕”这个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回答的不肯定。李四光又产生了“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疑问,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老师推测是陨石,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砸出一个大坑来?这里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李四光的推理过程,我将借助课后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思考过程。(出示课件)从而感受李四光那种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板书:勤于思考,善于发问)而这个疑问,连老师和爸爸都无法解释,引导学生思考李四光有没有就此放弃,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李四光那种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板书:执着求索)。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在读中感悟,反复引导孩子诵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受李四光的思考过程。

接下来的环节是走进人物,深化体验。同学们李四光从小就是这么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什么问题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正是由于他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然后合理引进相关教学资源,李四光小时候造铁船,和李四光找石油的故事,以丰满人物形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谓全面?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小练笔,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课下让学生阅读爱发问的名人故事。这个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二年级的学段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我们总是发愁该让孩子读写什么?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副好的药引子,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我们要善于利用教育资源,让我们的语文课程课内课外同样精彩!

7、奇怪的大石头

勤于思考

怪 善于发问

执著求索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7

第二课时

一、直接点题,指导朗读

1、这是什么?石头随处可见,谁会感到奇怪?是谁?(李四光)

2、李四光是什么人?叫生读句子:课件: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3、著名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课件:著名闻名

4、请把“著名”重点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把重音放到“地质学家”上面,它突出了什么?

5、《弟子规》曾经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李四光怎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让我们寻找名人成功的足迹,回到他小时候的事情吧!

二、学习语言,体会词意

1、课件录音: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2、他是怎样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请翻开书25面,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

3、能读好这些词吗?课件:玩捉迷藏的游戏 孤零零地立在地上 围着大石头躲闪 遮得严严实实的 转来转去 发生了兴趣

4、读好了这些词,你一定能读好这些句子。课件:蓝、紫红、绿色的句子。

5、谁来读读蓝色的句子?(评价:孤零零读得真好!abb式的重叠词后面发生了变调,读第一声)

6、“一听到伙伴的…就…”你体会到了什么?(很聪明)能用“一…就”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课件:掌声

7、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读紫色的句子,遮得严严实实,你是怎么体会的?掌声我们来看图,用“严严实实”说话。课件:图片与说话 掌声

8、李四光不光捉迷藏聪明,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间久了,他对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课件: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你读,你心里有个问号,谁的心里有个更大的问号?大家一起读,问号就更大了。

三、重点段落,巧妙朗读

1、《弟子规》说过: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李四光也是这样,问了老师和爸爸,默读38自然段 课件:第3?7是问 ,第8是问 。写文章要有详有略。(齐读)

2、李四光和老师就石头的来历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想读吗?同桌一个当李四光,一个当老师,一问一答,开始!

3、杨老师是谁的老师?今天我想当名人的老师,我是李四光的老师。谁是李四光?你来问老师,动作快一点!(没礼貌,没说清楚,故意不答)

4、李四光,你小小年纪,善于思考,伶牙利齿的,把我这个老师都给问倒了。厉害,厉害!掌声送给你。

5、别走,别走,你把我问倒了,老师可不服气,我们倒过来,我是李四光,你是我的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6、故意 哦!是陨石啊,我知道了,谢谢老师,伙伴们!快过来,它是一块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呢!同学们,你们说我扮演得好吗?我这叫课件:人云亦云 以讹穿讹 李四光才不是这样的呢,他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追本穷源,谢谢!你下去。

7、同学们,我们来假设一下,要是小伙伴去问老师,老师说这可能是块陨石,伙伴们会相信吗?

8、别说是伙伴,就算是老师这么大年纪了,说句心里话,我去问别人,别人说这是块陨石,我也会相信不怀疑的。李四光的伟大就在这里,他不盲目相信老师的话,而是仔细在思考,他是怎样思考的?课件:句子 自由读吧。想怎样读呢?编上动作,请个同学上来,做自己编的动作读吧。掌声送给你们。

9、老师答不上来,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文章只有一句话,我们来想象李四光问爸爸的情景,同桌一个做李四光,一个是爸爸,对对话吧!谁来?老师想你们当爸爸。好不好?开始吧。

四、了解答案,体会精神

1、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放弃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齐读。把许多重点读。

2、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得有丰富的知识,就像《弟子规》里所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李四光是个既力行又学文的人,他在哪里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指名读)

3、冰川是什么的,我们来欣赏吧。

4咦?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莫非这块(指题目),谁来猜一猜?你猜的对还是错?看课文

5我们一起来读最后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的地方你们不读,老师不读的地方你们读,开始。

6、读是读得好,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

7、石头来历之谜终于揭开了,原来它来自遥远的秦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最后来到了李四光的家乡湖北黄冈,孤零零地立在一块草地上。很多很多年后,一群孩子围着它捉迷藏,其中有个不平凡的孩子,他就是李四光。

8、在考察的路上,李四光发现了长江流域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一起来读。

9、有什么问题吗?

五、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1、是啊,这一研究成果,怎么会震惊全世界呢?请拿出我们的阅读材料,静静地阅读。

2、设计讨论题,然后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亚洲不可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没有古老的文明。他们根本瞧不起中国!李四光这一研究成果,为祖国取得了荣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它告诉世界:中国是很棒的!中国人也是很棒的!)所以老师想在课文的最后加上一句话,读读吧,课件:鼓舞了全中国!再鼓舞一点,读。

4、李四光从英国回到祖国,有段不平常的经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他的故事,胡亦杨收集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5、李四光还是个怎样的人?

6、所以老师又有了一个想法,在课文的第一句话加一个词,什么?(说“爱国”),让我们怀着对李四光的敬意齐读

六、总结升华,交流收获

1、今天我们寻找了名人成长的足迹,板书:心?问,学行!昔日爱提问题的小男孩已是白发苍苍、名扬四海的大地质学家。他硕果累累:

2、李四光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而我们呢?《弟子规》说

3、让我们站起来,读今天的作业名人说的话吧!(齐声读)

4、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李四光曾说……(名言)让我们共勉吧!下课!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8

7 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放多媒体课件,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读课文思考

1、小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五、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六、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默写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二)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

(三)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7、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读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 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好问 执着

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 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全班朗读,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反复朗读,读通读顺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作业

1.家听本课文后生词。

2.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为什么能引起李四光的兴趣。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指出石头的四个特点:大、时间久、卧进土地、独立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 、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小时候 发现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 震惊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9

【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⑴“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⑵“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⑶“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是怎样的?

生:我想知道它奇怪在哪?

生:我想知道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怎么来的?

生:奇怪的大石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师: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勤问问题的好习惯。其实,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李四光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也能向李四光一样多问问题,多思考,所以不如从平时的一些小事做起,养成学生思考提问的习惯。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欣赏课文。对于文章中不懂的词句做简要交流。

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刻苦钻研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于刚刚踏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再概括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做一些简短的提示,提示主要内容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有助于学生去概括课文,循序渐进!

三、感受巨石

1、师: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请同学好好读读课文,找找这块石头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块大石头!

师:怎么说?

生:它比这些小孩都要高出很多。

师:你很会观察,能找出句子说明石头的大吗?

生: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得,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师:这么大该怎么读。

指名读。

3、师:这块巨石还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一块,它是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得历史了。

师:时间很久了。

生:谁都说不清楚它是怎么来得。

师:这块石头来历不明,就连……

生:爸爸和老师都不知道。

师小结:是呀,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四、研读问题

1、师: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⑴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⑵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⑶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⑷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⑸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师: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李四光很喜欢问问题,就一块石头,他就问了5个问题。

生:他很想知道这块石头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就问了两次。

师:你很会思考,这两次问语气一样吗?

生:不一样,他越来越想知道,语气要更强烈。

师: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1、3个问题。

师: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谁愿意当小李四光,谁来当老师?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6小节。

师:从老师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生: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从这个问题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生:他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师: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李四光提出的5个问题是文章很好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对5个问题的研读,一个爱思考,对问题执着追求,刨根问底的李四光已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3、师: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

生:这块大石头师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

4、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 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她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

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全面的多方位的理解,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这样设计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石头→?????→,→……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这么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巧设提问,擦亮思维火花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不多,但却精练。文章主要就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2、“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3、“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每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研读,让学生从5个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求问题答案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巧的提问,才会使学生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照亮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标点串联,激起多元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过对板书标点的选用,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在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中,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这些标点点出了石头的启示,点出了学生的智慧,点出了课堂的精彩!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0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还有就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

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但一次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语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有感情地读。3。因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石头》这节课教的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大石头了由来的故事,在让学生们读课文时我反思了自己在3.2上这节课的失误。采用了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方式,总结主要内容时运用了提示语“李四光小时候______,后来,______,终于明白了_______。”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变得积极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后有个学生找到我问我为什么这节课这么好玩。这句话能看出这节课的成功。

第二节分析课文,在讲对李四光印象时,同学们却沉默了,一下子课堂陷入了僵局,现在想来可能是没有总结上节课内容的缘故,以至于同学们李四光谈不上什么印象了。看到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问题一步步分析,从爱提问同学们总结出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从在老师的回答中发现问题总结出他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从长大后他不放弃研究能看出他是一个执著追求的孩子。从而总结出中心思想。这节课自己认为不是很好,课堂气氛很低沉。同学们都不积极,以至于心思都不在课本上问题也很少同学能想出来,以后要加强调动兴趣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引入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石头”了吗?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的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最后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

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5)认真地想想“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什么启示?在小纸片每人动笔写一名自己感悟最深的话,然后在小组里念读,相互评价修改后把它张贴在教室一角的“凡人名言”栏里。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即加强对词语的品味和语段的朗读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回观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最后双通过说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把语文的学习与人文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2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3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 “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施红梅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

《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通读全文,印象深刻,课前我认真做了备课,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把“意义”两字放得很关键。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妈,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脑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时的坦然无知与他们进行比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这十几年时光里,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崇高向往,看到孩子们每天带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为他们的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但令我们为之愉悦的更是看到当今孩子的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以及多才多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老师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长大后工作做准备,而学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事实。首先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我们能继续学习。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总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不管他何时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都会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做,因此,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语言、数学、地理等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4

一、听写词语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二、形近字组词

坑(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

抗( )堆( )泰( )城( )记( )贵( )振(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密密( )、( )、( )

很深很深的大坑:很滑很滑的( )、( )、( )

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 )、( )、( )

四、按要求做一做

1、一听到脚步声,他就悄悄地围着大石头躲闪。(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2、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说说突兀是什么意思)

3、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把这句话换成“把”字句)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中的3个:藏、卧、旅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

3、体会李四光的好学好问、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揭题、谈话

1、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

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觉得文章仅仅是在写大石头吗?

3、你了解李四光吗?出示资料简介

4、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对于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

老师把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你找对了吗?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大坑、卧进土里、推动、旅行、考擦、遗迹、研究、震惊、长江流域 地质学家、陨石、冰川、秦岭、第四纪

先自由朗读

指名小老师带读,要求读音标准

齐读。

2、老师把最后一行词语变成了红色,因为它们是地质学上的专有名词,比较特殊。让我们一起读好它们。

3、指明分意义段读课文,思考: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过渡:原来,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是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的,这部分内容在课文的第几小节?请你仔细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2 小节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玩的时候,李四光发现这快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让学生体会有关句子。抓住“巨石、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

3、是啊,每次捉迷藏这块大石头都和他们一起玩,像朋友一样。在这里玩的时间久了,李四光就对这个朋友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和李四光一起玩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李四光觉得这块石头奇怪呢?

(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

过渡:那么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把问题找出来读一读。用~~~~

四、学习3-9小节

1、学生交流李四光的问题,教师归纳: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问题,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

指名读,齐读。

3、李四光提的这些问题有没有依据呢?(会思考、会观察、会提问)

2、读了刚才这些问题,你觉得把他们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4、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他会想什么办法解决呢?请你继续读课文。

5、交流:

请教老师:在老师那里得到答案了吗?请你读读老师和他的对话。可以同桌互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老师,老师也说不上来,那怎么办呢?

请教爸爸:说不清楚

有关这块巨石的疑惑,老师和父亲都没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那怎么办?

看来就只有自己想了。可谁又知道,童年时无意中的一个疑问一想就想了好多年啊!最后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生字书写

藏、卧、旅

三、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设计的思路比较清楚:围绕“玩中产生疑问——请教老师、爸爸解决——自己想——去国外学习后猜测——回家乡专门考察,终于得出结果”这一线索展开。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时候,我常常只考虑这堂课该怎么上,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说对全文的解读比较片面。所以往往造成课堂上总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够放开。对三年级的本体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年段特色不够明显。

2、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我过多地关注的是教材本身的内容。其实不仅要关注这些,更多地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提的问题要集中,抛出去的问题一定要有把手,能让学生获取“信息”,考虑要提升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力。

通过专家的指点,和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不仅对这堂课、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相信在三年级其他课文的教学中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同步练习题 篇16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聂在富】

〖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提示语”的设想〗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名言。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曾彩雁】

〖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聂在富】

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