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推荐7篇

2023-03-03 14:58:01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1

师德大爱,初心如磐

英语教师张__

“作为班主任、年级组长,我不仅加强了对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指导、与家长们的联系,还协调了与老师们的沟通,让孩子们的居家生活不孤单、家长们的居家生活更踏实、老师们的居家教学更通畅。希望在所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努力下,共同度过一段充实、有趣、积极向上的居家生活!”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孩子们与其他同学见面、接触的时间少了。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你们不是在孤军奋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张__老师在班里实行了班干部负责制,班干部做组长,自愿形成三人到四人的行动小组,语音或视频交流各自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老师根据每组的反馈,及时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张老师还举办《平安——我很好,你呢?》的线上主题班会课,学生通过拍摄的创意小视频,向每个人叙说:“我在家里很好,你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班级的力量,把他们的“心”始终凝聚在一起。

在“停课不停学”开始前,张__老师和乌吉丹老师通过线上家长会和班级会议,提前与家长沟通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安排,并给出一些建议。在教学期间,为了更加了解孩子们居家学习的情况,张__老师和乌吉丹老师就上课形式、学生课堂听讲情况、学生眼保健操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开始了第一次的家长调研,根据居家自主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在得知家长们对孩子视力和运动量方面的担忧后,便及时与空中课堂张嘉宇老师联系,开启了提醒眼保健操功能。共克时艰,大家一起努力!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2

“疫”路坚守,静待花开满校园

总务主任魏__

守卫附中,期待疫情过后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校园。

他说我只是后勤众多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之一,战疫防控,附中的后勤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都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舍身为校,识大体,顾大局,每日做好校园全面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返校人员的隔离服务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自大年初三,学校总务办公室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学校就成为了魏主任的家,自己在办公室撑起了一张床,因为他总是放心不下返校隔离的老师们,生怕晚上有突发情况,这一坚持,就是一个多月。接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他就立刻开始积极应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了解学校需求,主动多方联系,采购口罩、酒精消毒液、测温枪等。学校华北楼是学校返校人员的隔离区,也是魏主任负责的重点内容,他每日往返于此,和值班在那里的老师一起值班,落实隔离宿舍的点滴细节,既要保证返校教师的生活需求,又要提供好必要的消毒物品。“为学校老师提供服务,后勤空气文化,一直是在解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的追求目标,所以小到为每位老师不定时打水,按时送饭,更换被褥,以及叮嘱他们定时测量体温并上报,这些琐事虽小,却是每位老师疫情期间的健康大事。”

每一位总务人员都在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这是魏__最感动却也是最担心的事情。办公室的每位老师克服家庭困难,疫情期间坚持在校工作,这其中孙绫绫老师家中孩子刚满7个月,李宝霞老师家住较远,疫情期间往返十分困难,但他们依然每天奔波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魏主任说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大家都为校舍家,奋战一线,而他们的健康防护,成为他长期以来心头最大的牵挂。

作为总务主任,校园服务永远是他最大的责任。疫情期间,在领导安排下,他更是带领6名职工对全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和区域进行消毒和保洁。他依然在带领大家清理着校园的所有卫生,依然对那些爱在心里的树木、花草进行剪枝、维护,每天走过校园,看着平静的一切,他相信这些坚守终将等来春天的绚烂。他想守着这个最美的校园,期待满园的春色和那一张张纯净的笑脸。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3

疫情不退,坚守不止,以情服务

总务职工邢__

“他们回附中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我要为我们自己的老师做好服务,疫情期间,更要感到家的温暖,学校的关怀。”邢__老师同样是学校总务工作中一名平凡的老师,但他已经将近两个月的夜晚都住宿在学校的华北楼。从大年初三接到学校任务的那一刻起,他驻守在华北楼近两个月,负责学校隔离老师服务的夜班工作,为每一位返校隔离的老师提供服务,让他们有一个安睡的夜晚。

邢__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傍晚的五点到第二天早晨的八点,因为负责返校老师的隔离,他的夜晚也没有了整眠,晚上的睡眠时刻保持警醒,生怕哪位老师有紧急情况和他联系。按照要求,每位返校隔离的老师,要在华北楼隔离14天。这期间,有许多深夜从外地回来的老师,有的老师飞机晚点,他就在华北楼大厅一直等着,一等就是四五个小时,有的老师凌晨一两点才到校。入住前按照要求,需要量体温,填写详细的旅途表、健康表,再给回来的老师发放一系列健康、消毒用品,这样下来,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又是一个没有休息的夜晚。

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北京格外寒冷,公共交通也受到疫情的影响,家住西二旗的邢老师就下午四点出发,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中,口罩也并不能抵御凛冽的寒风,一个小时的路程早已全身冻透。但他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各位老师的门前是否有暖壶。按照规定,老师隔离是不能出门的,所以由学校值班老师统一为其进行生活服务,他生怕哪位老师缺了热水,服务到位,才能让老师安心。到了晚上,他例行进行每天的紫外线消毒工作,保证隔离区域的消毒和卫生。第二天早晨,他七点就去给各位老师打饭,送到每位老师的门口,敲门嘱咐尽快出门取饭后离开。总是把一切都交接妥当,他才安心离开回家,这一回家,就快到中午时间了。

他的手机里加了每一位隔离老师的微信,备注上了他们的房间号码。他说没别的,就是老师有需求的时候他能第一时间到达,有的老师偶有快递和外卖的时候,他能给老师提供更好的帮助。

这期间,妻子眼睛结膜炎,他也未能陪其去医院。虽有愧疚,但他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负责着诸多隔离的老师,学校领导每天都会来关心这些老师,并陪我在这里坚守着,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重托!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4

__,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农家女孩,多年来,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招待所服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业的道路上拼搏,成为曲靖著名企业家。__现为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靖状元楼美食府总经理,成为当地巾帼创业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她的事迹成为当地青年创业的典范。

矢志不渝,辛勤编织创业梦

__1976年12月出生在马龙县一个偏远小山村,从小就做惯粗活、累活、脏活的她,亲身感受了家乡的群众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到头来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那时的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中专毕业后,她应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当服务员,1998年被分配到云南衬衫厂工作,后因效益不好于2000年成为下岗职工。其间,她耳闻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多方调查思考,最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比较熟悉的服装行业上。说干就干,经多方筹集,她凑齐了经营服装店所需资金,租店、进货、销售,服装店正式开业运营,由于她熟悉业务、肯于吃苦、诚信经营,她经营的服装店开始红火起来。经过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聪明能干,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奋发图强,创业路上铸辉煌

有了一定的积蓄后,__首先想到的是家乡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69%,居全市乡镇之首。她想在家乡创办一家集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企业。于是,经多次实地考察论证,于2007年2月筹资436万元,选址该乡国营林场,注册创办了马龙县红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养殖场房和旅游山庄,招聘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名,经过严格的培训,办起了野猪养殖厂和梅花鹿养殖厂,共养殖野猪1000余头,梅头鹿1350余只。事实证明她的眼光是独到的,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养殖使该公司一鸣惊人,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但她并没因此满足,曲靖每年一届的美食文化节触发了她又一次创业灵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产的野猪和梅花鹿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野猪、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让顾客一饱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她亲自到曲靖考察,选址、策划、招聘。2008年4月6日,她创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正式挂牌经营,由于经营有方,美食府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经过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__决定以基地为源头,开发配套产品,2009年以梅花鹿为原料研发系列保健产品并推向市场。

为扩大产业规模,她决定加大投资,于2012年建成750头种猪场,并投入运营,她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成为了企业的一项发展宗旨。她结合当地老百姓实际,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瓦窑村委会400余户农户进行合作养殖,把种猪场繁育的仔猪无偿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对农户进行科学养殖技术指导,最后以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肥猪。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农户养殖的风险,促进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在为公司发展考虑的同时,也为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她决定再建设一个万头肥猪养殖场,万头肥猪场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现已全面竣工,计划于2014年2月投产。该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地方养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解决当地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能更为广泛的带动农民进行养殖,从而带动农民真正脱贫致富。

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乡人

__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用她的话说:“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辈人的纯朴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共吸纳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0名,为农民群众每年创收务工经济800余万元,当一个普通商人的感恩转化为企业家的感恩时,我们看到的就是__的真诚与爱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闪光举动,面对老幼病弱、自然灾害,__的捐款总是及时送到受灾地区和人群;面对贫困群众,__总是积极捐钱捐物,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长期以来,__时常到马龙县马鸣乡麻风病院、养老院慰问老人,并且到一些贫困员工家里,慰问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钱物。2008年3月她向“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公益活动捐款10万余元,并被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评为“慈善爱心企业”。4月慰问马龙县马鸣乡瓦窑小学,贫困学生50余人,慰问金5万元。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数万同胞不幸罹难,数百万人房屋塌陷无家可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大劫难面前,__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万余元,解灾区人民之所难。2010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团委、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曲靖妇女儿童中心三家联合举办的“状元楼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艺大赛捐资5万元。2010年8月向马龙县马鸣中学捐款5万元。2011年,连年的干旱严重,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年10月,她向马龙县马鸣乡政府捐赠抗旱救灾款10万元,11月又向马龙县马鸣乡瓦窑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3万元,同时,她筹集资金300余万元,修建全长8000余米的饮水工程,将龙潭水引至瓦窑村委会,打破了瓦窑小学百余名师生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1000余头大牲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她的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做到了惠民利民。2012年2月,她再次向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委会捐赠抗旱救灾款2万元。

她的爱心行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巾帼十佳”、“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农业部和团中央“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国家、省、市及县级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商海搏击任驰骋

公司拥有马龙县马鸣乡中塘林场和大柳树林区(总面积7236亩)50年得经营使用权,拟将养殖基地建成一个大型养殖小区,并综合开发科学养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农家乐、拓展探险野战、野生动物产品深加工等生态综合项目。项目以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为宗旨,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线,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6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妇女典型先进事迹简介篇7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传说。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