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事迹材料内容页

敬老好人事迹材料800字

2023-05-02 09:07:02事迹材料访问手机版

在我国,养老敬老传统在原始社会便已经形成。千百年来,尊老爱老,作为中华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每一个人,都有年幼和年老的时候。在年幼时,我们得到的是父母的疼爱;在年老时,所有的老人,都在渴望着得到儿女的照顾。接下来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敬老好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敬老好人事迹篇1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我们人类呢?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迈开步子时,第一次讲出一个语无伦次的故事时……是谁在细心地教导我们?是谁在耐心地引导我们?是父母。当我们遇到困难,是父母给予我们鼓励;当我们受到委屈,是父母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是父母为我们庆祝。如果说母爱是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容有对子女的关爱!因此,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过年了,老人孤苦伶仃的过了一个黑暗而又寂寞的年。看完这个广告,我不禁感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忙了,变得自私了,也不回来看看养育自己的父母了。这时,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是啊,父母不图有什么回报,只要儿女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也好。儿女忙了,老人一个人在家,因此,也有了更多的“空巢老人”。我们尽量不要给父母物质上的亲情,因为花再多的钱,也没有陪父母聊聊天,吃顿饭的好啊!

古代人身上的中华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晋朝的吴猛,他8岁就懂得孝敬父亲。没到夏夜,她总是赤身坐在父亲身旁,任蚊虫叮咬也不驱逐,怕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吴猛8岁就那么懂事,为了让父亲睡个好觉,宁肯自己被蚊虫叮咬。然而,现在的孩子也许都十几岁了,还不知道体谅父母。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关心过父母吗?父母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他们头上的白发有多少是因我们而长的?我们长大了,工作忙了,不再回去陪父母了。可是,还有什么比亲情还重要?

这时,我不禁又唱起了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敬老好人事迹篇2

人,是一天天走向衰老的,看着妈妈平时总把爷爷奶奶当孩子似的照顾着,我心里很感动。我想:这大概就是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吧。但更难得的是妈妈对邻里的老人,也很关爱。

那是一个寒冬的深夜,我们一家人都进入梦乡,我突然感到身边有动静,原来是妈妈起身了,她好像在聆听着什么……我问:“妈妈,你怎么不睡啊?”“哦,别吵,我好像听到隔壁有呻吟声……”妈妈说着,就披衣起床,推开门走到隔壁王奶奶门前,把耳朵贴在门缝里问:“王奶奶,你怎么啦?”屋里传来了虚弱的回应声:“哎哟,哎哟……我肚子疼……”,待王奶奶挣扎着爬向门前打开门后,妈妈看见王奶奶已倒在地上了,脸色苍白,头上冒汗。妈妈见了十分焦急:“怎么办?得赶紧送医院,可这么晚了,哪里去找车呀?”妈妈扶起王奶奶的一刹那,猛然想起了邻居的蹬三轮车的工人李叔叔,立即舒展了眉头:“哦,对了,不是有李柱吗?”她连夜又敲开了三轮车工人李柱的门,李柱一听,二话没说,就把车牵了出来,冒着寒风和妈妈一道把王奶奶送到了医院。

在住院期间,妈妈和李叔叔轮流照顾着王奶奶,买药、喂药、擦身……忙得团团转,两人像王奶奶的媳妇孙子一样孝敬着她。终于,在妈妈和李叔叔的悉心照料下,王奶奶出院了,但妈妈还是天天往王奶奶屋里跑,为她洗衣、做饭、晒被子……妈妈又忙又累,但她心里是快乐的。

这样的尊老敬老故事不仅发生在邻里之间,尤其是养老院的墙内的敬老故事可多着呢。

有这样一位姓王的年轻医生,他是养老院的常客。每天一下班就往养老院跑,随身带着听诊器,给这个老人号号脉,给那个老人听听诊,有时为他们解答所咨询的有关健康问题,有时给他们讲故事笑话,碰到哪个老人伤风感冒了,他就往医院带来了药帮他服下,碰到哪个老人风湿腿痛,就从包里掏出针为他针灸,但从不收老人一分钱。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王干儿子”。另一位女教师也总用双休日休息的时间去养老院义务为老人们洗衣服、晒被子,送莆仙戏录音带播放给他们听……当记者问:“你们为什么要如此义务地帮助老人呢?”他们说:“给予老人一份爱,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啊,生活中的尊老敬老故事真是随处可见。一桩桩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在社会中不断演绎着,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心之歌时常萦绕着蔚蓝的天空之中……

敬老好人事迹篇3

老人们最大的心愿其实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子女们的关心和爱护。有一位独居老人,她生平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总数16万元左右,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希望工程捐款凭据,一本两本……叠的一层又一层,让我不禁佩服那位老人的品质。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上海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的总数达到73万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独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弱,病,残,孕的乘客让个座。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敬老爱老的风尚正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原因在于人们敬老爱老的意识薄弱了,所以我们要提高敬老认识,统一爱老思想。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有许多尊老敬老的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岳飞敬师孝母”,“邓小平赡养继母,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小,我们就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是不求回报,是无私的,他们的默默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给予一丝尊敬和爱护吗?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到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情,不过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社会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事迹,每逢节假日慰问老人,生活中关心照顾老人,居委会组织老人健康活动,这些都是给老人们的精神享受,然而子女的关心终究是最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老、敬老的主题也在进一步升华,让我们伸出双手,送出真心,让敬老爱老成为一种风尚。

敬老好人事迹篇4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爸妈的离婚而变得支离破碎,妈妈改嫁,爸爸离家出走,我像飘零的树叶飘忽不定,我只得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妈艰难度日。爷爷奶奶没有工作,也没有退休金,只靠几亩田地维持生活,我的到来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看着爷爷奶奶的满头白发,弓箭似的腰板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决定想办法减少家庭的负担,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争着帮奶奶择菜、洗菜、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等。周末我会自己去洗我的衣服,奶奶看到我的举动,总是偷偷地抹眼泪,我知道是我连累了他们。爸爸外出打工,已经好几年没有音讯了,连一分钱都不给奶妈寄啊,“爸爸,你在哪里,你知不知道儿子想你啊,你不养我,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世上来啊?”

每当秋收季节,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还要下地干活,为了节省些钱,地里的活再累,他们也不舍得包出去。为了我的学习,奶奶从来就不舍得耽误我上学,每次放学后,奶奶不在家,我都会做好饭等着他们,吃饭后我会给爷爷奶妈捶捶背,揉揉肩,尽量让爷爷奶奶减轻些疲劳。

为了报答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我发奋读书,当别人出去玩的时候,我要抽出时间写作业,为的是能在家替爷爷奶奶多做些家务;课堂上我积极回答问题,热心帮助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下,我的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考初中的时候,我是班级第一名,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是第五名。每当我把奖状送到爷爷奶奶的手里的时候,他们总会高兴得奖赏我一顿“大餐”,而他们总是偷偷地吃咸菜,我会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把好吃的放进爷爷奶奶的碗里。每当这时,奶奶总会激动地说:“俺的猛子真是个好孩子,好好学习,让奶奶也光荣光荣。”我看着奶奶枯树皮似的的手,满含热泪地回应奶奶:“我的好奶奶,你放心吧,我会给您争气的。”

奶奶知道我爱吃大米,每周末回家都会给我蒸米吃,而他们只是吃一些馒头,喝一些水,我不忍心独吞“美餐”,就威胁奶奶说:“你们不吃,我也不吃,否则,我就把米倒掉。”奶奶知道我的心思,就会顺从我的意思,看着他们吃得那么香,我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去感恩我们身边的一切,那就让“孝”在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让“孝”在中行华大地遍地开花吧。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敬老好人事迹篇5

当我看到电视上播的一个广告,是一位老人,正在做饭,虽然疲劳,但还是充满喜悦,因为她的儿女要回来吃饭,今天她伤心的是,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她儿女,总是回答不回家吃饭了,老妈妈只能可怜的看着无彩的`电视。这个广告大家应该看过吧,我们别让自己母亲伤心。

尊老爱幼?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去爱护他们,没有他们,我们的未来还怎么办?怎么建设新社会,因此我们人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老人自似是累托,拖后腿的,我们该好好想想,这可是老人们把我们养大,如果你长大后一点不管老人,那他们该多伤心,他们想的只是“恨铁不成钢”啊。如果对他们好,他们肯定很开心,甚至连去世都很幸福,因为他们已经知足了。

一名抗日解放军将领,名叫陈毅,他官这么高,任务这么忙,陈毅也抽抽时间回家探母。有一次,陈毅回家探母,要给母亲洗脚,母亲说:“儿啊,你也快五十岁的人了,还给娘洗脚”。陈毅却说:“娘,别这么说,您在我小时候时,帮我洗过多少次脚,现在帮您洗洗脚是应该的。”尊老爱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