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推荐17篇)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0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陈毅探母》。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说“不”?
2.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文秘帮上该体现“现实主义”还是“人文主义”?
案例描述
左右为难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撞上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文秘帮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等等。这一切都让我对教书育人充满了思索。如何让只有六岁的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左右为难的一件事。
“我知道陈毅”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校领导要来听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常规课《陈毅探母》,光那一叠的字卡和奖品就让我昨天忙到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
刚走进教室,就听见班长祝莹月带着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就绪,我心中一阵暗喜。再看看学生们,一个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经意识到这堂课绝不能胡来,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对陈毅了解多少?”这问题仿佛一滴水掉进了滚烫的油锅,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这势头让我感觉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误了主要任务,于是开始用眼神、手势来提醒他们:“就此算了吧!”可学生哪里顾得了我的想法。而我呢,为了贯彻“服务学生”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了一段段陈毅的简介。
“小大人”张紫贻说:“陈毅是四川人,是共产党员,当过副总理、外交官和上海市市长!”那口气得意得好像在说他爹。“大喇叭”李子晗说:“陈毅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是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文武全才’!”“小灵通”田萌甚至说:“我还知道他的一个小故事,想讲给大家听!”接着娓娓道来。我心中焦急万分,后悔不该布置收集陈毅资料的作业,看这情景,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小朋友们说的都是陈毅驰骋沙场的丰功伟绩,可你们知道吗?在家中,在年迈的母亲眼里,他又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我们来一起读课文吧!”我暗自叹了一口气——终于完成导入了。
“我有不同意见”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孝顺”一词,“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谈谈你从哪里看出陈毅很孝顺?”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陈毅元帅非常担心母亲的健康,非常关心母亲的病情!”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小炮筒”田杨嚷开了:“我不同意!我有不同意见!”这叫我如何是好!“这冷水泼不得”,我这样告诉自己。只见田杨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陈毅一点也不担心母亲,图上画着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非常开心,他希望母亲生病。”在我想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竟成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绊脚石,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张诗琪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陈毅元帅难得回家一次,见到母亲能不高兴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
接着,特有人情味的杨天硕也站起来为陈毅元帅打抱不平:“病人生病本来就很痛苦了,如果你多对她笑,就能让她忘掉痛苦,这样,病会好得快些。”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夸他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学生,他满意地笑了。
我再看看田杨,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没有刚才那么咄咄逼人了。谁知他眼前一亮,又站起来发问了:“陈毅的母亲是装病!”这话把全班给怔住了。也许是田杨的再三刺激给了我灵感,我突然意识到这将是引导学生体会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追问道:“为什么?”“她也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有病!”只见“评论家”张玄奥站起来反驳道:“母亲在病中没人照顾,看到儿子从老远赶回来看她,她能不开心地笑吗?”“插嘴王”胡成蹊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喊道:“妈妈想念儿子是人之常情,陈毅的母亲看到儿子,病就好了一半了,他就是妈妈的灵丹妙药!”我万万没想到这回胡成蹊插嘴插出了彩,“你真能理解妈妈的心情!”我微笑着表扬他,大家也都默默地点点头,田杨被说服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可我认为他更充实了。
“书上错了!”
终于进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巡视过程中,“个性派”胡睿佶突然拉住我衣袖说:“刘老师,书上错了!”我好奇地追问,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这里用‘你’太不尊重母亲了,应该用‘您’。”我望着书上陈毅说的那句“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有道理,我还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自读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蒙心田的话最有说服力:“‘您’是对长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大伙的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马又把这个“你”字提出来给大家讨论,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你’,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吗?那会闹笑话的。”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轻松自然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这节课上,我最担心的插嘴和唱反调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焦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文秘帮既要成为学生传承文化的接力赛场,又要能让学生在驰骋中逐渐激发自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张一弛中牢牢把握住文秘帮的性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老师的生生直接交流,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
转载自好题网
【感谢您浏览文秘帮!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网址是www.wenmibang.com】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2
《陈毅探母》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
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因为明天有事情要请假,今天下午我就上了《陈毅探母》的第二教时,上午的读书课上,我逐个检查了读书,应当说学生读得还是比较熟的,所以我才敢一天上两个课时。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此问一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都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都能体会出主人翁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巧妙,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
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然后再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
只要用心,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哪个年级都可以出彩,我相信了!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3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同时要像陈毅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一……就……”来体会当时陈毅知道母亲生病后是多么着急。“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的询问病情。”接着我抓住“细心的询问病情”让学生猜测想象陈毅当时会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如开了闸的洪水一般向我涌来,有的说陈毅可能会问到:“母亲,您是什么时候生病的,现在好点了吗?”“母亲,您怎么不听话呢,我不是不让您干那么多活嘛,您一定是累病的吧?”“母亲,要不我去请大夫来给您瞧病吧!”还有的说:“这次回来我要多陪您住几天,等您病好了我再走。”“……”看到大家回答的这么积极,我顺势问道:“奶奶生病后,你的爸爸也会这么做吗?”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但没有陈毅问的这么细心。只听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到:“我知道陈毅很关心、孝顺他的母亲。”“对,陈毅是一个有孝心的儿子,我要像他学习。”这不正是这节课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嘛。
第二天,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她女儿昨天晚上要帮她洗脚,她说不用。没想到女儿却说:“妈妈,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脚。今天,我给你洗脚,是应该的呀!”听到孩子的妈妈这么说,我很欣慰,学生能真正的理解课文用课文中的话去说服妈妈并付诸于行动,真不简单!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我又让学生比较“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和“回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这两句话的不同,有了前一小节的比较,很显然这一环节并不能难倒学生。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学生说“一……就……”表现出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我又顺势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接着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4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陈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4、过度: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加家。他对带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 )。一进家门,就( ),还替母( ),他是一位( )。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 母亲 多少 应该 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 )进家门,陈毅( )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 )地( )。
(2)陈毅元帅( )多岁了,还替母亲( )。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 ) 小( )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 故 乡 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
言字旁( )
人字头( )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11、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应该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5
语文 授课年级:一年设计人:裴昕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陈毅探母》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陈毅探母》写了身居高位的陈毅元帅赶回故乡看望生病的母亲并替母洗衣的故事,陈毅元帅孝敬老人的令人感动。《好学的爸爸》写了爸爸学习电脑,不断“充电”给孩子树立了无声的榜样。五篇课文全部配有插图,尽可能的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并使课文的重点得到凸显,课文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领悟教材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唤醒孩子沉睡的情感,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学习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读7个字,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练说、语言实践中学习字词,培养能力,感悟理解课 文,受到情感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伟人的敬仰,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学会9个生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解决措施: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2、解决措施: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交流自主学习的收获,。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结合人物的介绍相机认识和指导书写生字“陈”和“元”。
认识生字
5
通过讲陈毅的故事,让学生对陈毅有个初步的了解,产生对伟人的敬仰,同时又把认识和学习生字“陈”和“元”融入其中。
学习新课
1、揭题。(结合读题认识和书写生字“母”和“亲”)
学生自读课文。
2、提出自读要求:
认真读一读课文,把要求认识的字和学会的字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并多读几遍。
读得快的同学可读第二、第三遍。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或者小老师带读等。)
读儿歌复习巩固生字。
4、练习读课文。
5、学习第一自然段。
提出问题:课文题目中的“探”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吗?陈毅为什么要去看望母亲?去哪儿看望母亲?引出生字“故乡”指导练习写“故”。这都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齐读课文。
6、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再看看课本的两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课本里有两幅插图,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话,分别写得就是这两幅插图。)
1、指名读第一句。
师范读句子,引导比较体会。
句子a 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b 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结合学生的感受指导朗读体会。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师生或生生进行交际“陈毅仔细询问病情”。
2、学习第二句。
指读第二句话,思考:陈毅做了几件事?
出示句子读读:“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洗衣服和谈家常这两件事是同时做的,还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
练习用“一边……一边……”句子练习说话。
学习生字
练习朗读
了解课文内容
30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这首儿歌都是根据本课的生字编成的,同时也渗透了孝敬父母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在句子比较与朗读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中进行情感的渗透。
理解“一边……一边……”词语的意思,并能练习说话。进行句子的训练。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他们都谈了哪些家常呢?
展开想象
5
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说说你听明白了他们在谈什么?
同桌分角色读读。
比较句子读读:a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b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指名分角色读。(可以自己选择伙伴读)
二、想像练说。
1、陈毅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我洗了多少次衣服。除了洗衣服,从小到大,陈毅的娘还为他做了些什么?
过渡:是啊,陈毅知道母亲为了自己健康成长,为自己做了很多很多,所以他特别感谢母亲,也特别孝敬母亲,你能从课文里找出词语来说明吗?
2、结合交流板书:
赶回
陈毅 { 一……就…… }孝 敬
一边……一边……
你想对陈毅说些什么?
过渡:是啊,哪一位母亲不是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的一切,现在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了,做子女的怎么能不孝敬呢!
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浓浓的亲情
20
听录音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也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提供了范例。在对句子的比较朗读中让学生加深体会,为母亲做这些事,是每个子女应该做的,更加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浓浓的亲情。
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敬,也激起学生对陈毅的敬仰之情。
联系实际练说。
说说你的母亲每天都为你做了些什么?
除了母亲,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长辈们也都为你做些什么呢?
那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练习说话:a我替奶奶------b我为爷爷-------c我给爸爸-----
d我帮妈妈------e我为大家---------
练习说话
8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到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而付出的艰辛,作为子女也应该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阅读拓展
出示陈毅诗《青松》指导阅读和欣赏
读一读,背一背
练习写字。
读 背 写字
2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陈毅不仅是元帅,孝敬母亲的人,还是一个很爱读书,一个有名的诗人,这只是他写的其中一首。引进这些课外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同时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课外作业
找一找关于陈毅的故事或诗词,读读背背,建议开个故事会或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12.陈毅探母
母亲 生病
陈毅 洗衣服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6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深厚的感情,懂得在生活中要想陈毅那样尊敬和孝敬长辈。
2、句式练习:一……就…… 一边……一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陈毅)
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去了解一下有关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谁来给大伙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补充介绍,陈毅1901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2年1月16日病逝。
陈毅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陈毅探母
1、师:揭示课题,这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探是什么意思?(探:探望,看望的意思)
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渎情况: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赶”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赶”字?
课文中这里用“赶”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在这里说明陈毅听说母亲病了,很着急,很想早些见到母亲。)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句式训练:“一……就”,表现了陈毅很着急,你平时急着干某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谁来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师:对了,两减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了“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下面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学习最后一段
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
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
母 元 故 乡 少 今 应 该
母亲 元帅 赶 故乡 看望 细心 询问 病情 洗衣服 谈家常 从小到大 今天 应该
2、复习课文:
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背诵课文
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3、学习生字
母:独体字,共5画,母亲,母校,母爱,父母
元:上下结构,“二”+“儿”,共4画,单元,元年,元旦,元帅
故:左右结构,“古”+“反文旁”,共9画,故事,典故,故乡,故土
乡:独体字,共3画,故乡,同乡,乡村,乡土。注意和绞丝旁的区别
少:上下结构,共4画,多少,减少,少许,少有
今:上下结构,共4画,如今,今后,今天,今年
应:半包围结构,共7画,应当,应该,应有尽有
该:左右结构,共8画,应该,该地,该校
课后拓展:找一找,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你知道的有关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
附:事例一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二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第一自然段。
3、初步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光盘、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是谁吗?
(出示词语:陈毅,读准字音)
2、陈毅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长、中共副主席等职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陈毅爷爷的一个小故事《陈毅探母》。(读题)
二、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1、题目中的“探”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仔细听故事,边听边思考。(播放动画)
2、讨论。(出示词卡:探望)
三、初读指导。
1、陈毅爷爷探望母亲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拼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陈毅爷爷探望母亲时的情况。
2、讨论(是2、3自然段)
3、指名读,随机正音。
4、出示生字词。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去掉拼音读、打乱顺序读)
5、出示长句,指导读通读顺。
(1)“一进家门,陈毅……询问病情”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话所写的就是书上第一幅图的内容,请大家看看图,再读读这句话,边想象一下陈毅细心询问母亲的病情会问些什么?(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情况及效果,目前状况等)
③齐读。
(2)“他看见……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①范读。
②看书上的插图,母子俩很久没见,真有说不完的话呀!他们会谈些什么家常呢?读读句子,想象一下。
③讨论交流(乡亲、乡邻的日常生活,健康及来往等)
④齐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陈毅爷爷要回家探望母亲,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了。(出示)指名读。
2、这一段虽然短,生字新词却很多。(出示)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老师的嗓子也痒了,让我先来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好吗?(师读,故意漏掉“赶”字)
4、学生质疑。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读读,体会一下。
5、讨论后小结:不是一般的“回去”,而是“赶回故乡”。陈毅爷爷知道自己母亲病了,心里多么着急呀!他希望自己能尽早到达故乡,看到母亲,了解母亲的病情。(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好词语:赶回故乡。)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陈毅是国家领导人,平时工作非常忙,也非常累。但当他知道母亲身患重病时,马上不顾自己劳累,赶回故乡去探望,这一份孝心多令人感动呀!而他们母子间那浓浓的亲情,我们到下一堂课再来进一步体会。
五、学习生字。
1、今天我们来认识3个生字宝宝。(出示生字卡片:母、元、亲)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1)自学笔顺。
(2)范写。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8
求索杯课堂时路——《陈毅探母》
执教人:董维娜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二册12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9个生字,只认不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9个生字,只认不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完整的话。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是谁吗?
(出示词语:陈毅,读准字音)
2、陈毅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长、中共副主席等职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陈毅爷爷的一个小故事《陈毅探母》。(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题目中的“探”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小生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讨论。(出示词卡:探望)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渎情况:
母元故乡少今应该
母亲元帅赶故乡看望细心询问病情
洗衣服谈家常从小到大 今天应该
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陈毅爷爷要回家探望母亲,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了。(出示)指名读。
2、这一段虽然短,生字新词却很多。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老师的嗓子也痒了,让我先来读一读这一个自然段好吗?(师读,故意漏掉“赶”字)
4、学生质疑。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读读,体会一下。
5、讨论后小结:不是一般的“回去”,而是“赶回故乡”。陈毅爷爷知道自己母亲病了,心里多么着急呀!他希望自己能尽早到达故乡,看到母亲,了解母亲的病情。(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好词语:赶回故乡。)
6、齐读第一自然段。
【感谢您浏览文秘帮!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网址是www.wenmibang.com】
7、陈毅是国家领导人,平时工作非常忙,也非常累。但当他知道母亲身患重病时,马上不顾自己劳累,赶回故乡去探望,这一份孝心多令人感动呀!而他们母子间那浓浓的亲情,我们到下一堂课再来进一步体会。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陈毅好不容易赶到家,进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一……就”、“拉着……”、“细心的询问”)
课件出示句子:
3、句式训练:“一……就”,表现了陈毅很着急,你平时急着干某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谁来用这个词说个句子?
4、询问完母亲的病情后,他又干了什么事?齐读第二句话。(洗衣服,谈家常)
这两件事是做完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不,同时做的)
师:对了,两减事可以同时进行,我们就用了“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谁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三)、学习最后一段
1、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现了他的孝心。母亲可感动了,听听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谁来读一读?(分角色)
评:你认为这个同学扮演的这个母亲(陈毅)象不象?为什么?从母亲(陈毅)的形象,语气及心情来引导读出角色说的话。抓重点词: 也……还……快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的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陈毅爷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还是一个懂得尊敬孝顺长辈的人。我们呢,我们是否在生活中也孝顺我们的父母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家长听,并且帮自己的家长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设计:
赶回
细心询问
陈毅探母 孝顺
洗衣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9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 元帅 故乡 多少 今天 应该
陈毅探母 询问 一盆 五十岁 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 )小( )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 )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 )的。
2、教师:陈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请画出课文中写策划难以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 ) ( ) 故( )( )
乡( ) ( ) 今( )( )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 )( )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0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
师: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呢,还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如果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为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很多。
生: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还会会影响我们的视力。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保护好我们的眼睛。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你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评析】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走路和看书”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是不好做的。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陈毅探母》的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设计说课。
一、教材简析
《陈毅探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全文共分3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连忙赶回故乡探望。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给母亲洗衣服。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母子之间的对话。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9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阅读全文,感悟情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母子之情,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会用“一…就…”﹑“一边…一边…”造句。
五、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出示陈毅画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绍,拉近了教材人物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对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铺垫作用。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2)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3)小结:什么叫探母?陈毅为什么要探母?怎样探母?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评析2:学贵有疑,有疑才能产生阅读欲望,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
评析3:读通读顺读正确,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本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反复认读,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中读好课文。在其基础上及时检查反馈,对学生在先期的自主矫正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救作用。
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
评析4: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第一回路的首要环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和理清课文围绕大意所作的段落安排,对后期的深入精读理解课文具有统率和铺垫作用。
(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结合学生汇报,出示文中重点语句,并学会用下面的关联词造句。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整体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交流。
4、自主选择,小组合作,表演陈毅探母。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课本剧表演,既理解升华了课文的情感,也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实现文情向学生的有效迁移。最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六、板书设计:
12.陈 毅 探 母
赶回
一……就……
一边……一边……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顺长辈。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
3、简介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外交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4、过渡。
二、初读指导。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写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
2、再次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
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和后鼻音的字。
(3)有哪些生字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座相互交流。
(4)教者抽查。
3、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加上序号。
三、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多()小()
3、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2、教师:陈元帅是很孝顺母亲的,请画出课文中写策划难以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学生发言,肯定如下答案:
“赶回;一……就……;一边……一边……;你也五十多岁了,还……。”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亲,他是一位。
三、作业
1、练写生字。
元少今母乡应该故
2、用下列生字组词。
母()()故()()
乡()()今()()
3、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流利、有个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方法。
(1)猜谜法:
少:“步”字去掉“止”,加上一点、不多。猜一个字:少。
应:“兴”字去掉“八”字底,走进“广”字里。
(2)部件法:
元:二和儿,合成“元”。
故:十、口、反文旁,“故乡”“故事”长。
乡:绞丝去一提,加撇变成乡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特别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特别提醒。
3、学生描红。
三、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部首的字。
人()()()
2、把生字和音节连起来。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3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2、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陈毅探母
2、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课题,用课文中的词语讲“探母”的意思。
3、简介: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务。
4、过度:陈毅,是一位元帅,国内外知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外加家。他对带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轻轻读课文,读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是图上内容的,把他们画出来读读。
(1)写第一幅图的句子是: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的床前,拉着她的手,仔细地询问病情。
学生发言后,指名朗读。
(2)写第二幅图的句子是:他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指名朗读。
2、再次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并想一想他们的意思。
(1)揭示生字词。
母亲元帅故乡多少今天应该陈毅探母询问一盆五十岁替
(2)指名拼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出前鼻音的字:元今盆陈探
后鼻音:乡应
(3)有哪些生字词的意思已经懂了?同做交流。
(4)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讲读课文
1、出示练习题,要求口头填空。
(1)第一自然段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
(2)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的病情,替母亲()。
(3)第三自然段写陈毅说,替母亲洗衣服是()的。
自由读课文,试填试答,同座互相交流。当众填空。
师生评议。
2、师:陈毅元帅是很孝顺的,请画出课文中写陈毅元帅孝顺母亲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要画他们。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3、继续自由读课文,读后口头填空。
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了,立即()。一进家门,就(),还替母(),他是一位()。
(板书:孝顺)
(四)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新词,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故乡母亲多少应该今天
2、小黑板揭示,口头填空:
(1)()进家门,陈毅()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地()。
(2)陈毅元帅()多岁了,还替母亲()。
3、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多()小()
4、指名读课文。
5、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二)写字指导
1、记忆字形。
揭示本课生字,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想到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记忆字形的方法。
(1)猜字谜:少
(2)部件法:元故乡今
(3)换一换:该
(4)减一减:母
2、指导写字。
(1)自主学习,看看写这些字的注意点是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后,提醒:
“元、少、今、母、乡”都是独体字。
“应”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描红。
(三)布置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单人旁()
言字旁()
人字头()
2、抄写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赶回
细心询问
11、陈毅探母孝顺
洗衣
应该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9
个性解读,品读悟情——《陈毅探母》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二册11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8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2)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3)小结:什么叫探母?陈毅为什么要探母?怎样探母?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评析2:学贵有疑,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评析3)
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评析4)
评析3:读通读顺读正确,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评析4: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第一回路的首要环节。(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指文大组交流。
4、自主选择,小组合作,表演陈毅探母。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id=705
提供:双鱼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篇15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陈毅探母》。
教学内容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陈毅探母》。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说“不”?
2.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文秘帮上该体现“现实主义”还是“人文主义”?
案例描述
左右为难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撞上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文秘帮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等等。这一切都让我对教书育人充满了思索。如何让只有六岁的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左右为难的一件事。
“我知道陈毅”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校领导要来听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常规课《陈毅探母》,光那一叠的字卡和奖品就让我昨天忙到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
刚走进教室,就听见班长祝莹月带着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就绪,我心中一阵暗喜。再看看学生们,一个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经意识到这堂课绝不能胡来,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对陈毅了解多少?”这问题仿佛一滴水掉进了滚烫的油锅,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这势头让我感觉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误了主要任务,于是开始用眼神、手势来提醒他们:“就此算了吧!”可学生哪里顾得了我的想法。而我呢,为了贯彻“服务学生”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了一段段陈毅的简介。
“小大人”张紫贻说:“陈毅是四川人,是共产党员,当过副总理、外交官和上海市市长!”那口气得意得好像在说他爹。“大喇叭”李子晗说:“陈毅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是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文武全才’!”“小灵通”田萌甚至说:“我还知道他的一个小故事,想讲给大家听!”接着娓娓道来。我心中焦急万分,后悔不该布置收集陈毅资料的作业,看这情景,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小朋友们说的都是陈毅驰骋沙场的丰功伟绩,可你们知道吗?在家中,在年迈的母亲眼里,他又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我们来一起读课文吧!”我暗自叹了一口气——终于完成导入了。
“我有不同意见”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孝顺”一词,“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谈谈你从哪里看出陈毅很孝顺?”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陈毅元帅非常担心母亲的健康,非常关心母亲的病情!”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小炮筒”田杨嚷开了:“我不同意!我有不同意见!”这叫我如何是好!“这冷水泼不得”,我这样告诉自己。只见田杨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陈毅一点也不担心母亲,图上画着他的表情是笑眯眯的,非常开心,他希望母亲生病。”在我想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竟成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绊脚石,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张诗琪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陈毅元帅难得回家一次,见到母亲能不高兴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
接着,特有人情味的杨天硕也站起来为陈毅元帅打抱不平:“病人生病本来就很痛苦了,如果你多对她笑,就能让她忘掉痛苦,这样,病会好得快些。”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夸他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学生,他满意地笑了。
我再看看田杨,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没有刚才那么咄咄逼人了。谁知他眼前一亮,又站起来发问了:“陈毅的母亲是装病!”这话把全班给怔住了。也许是田杨的再三刺激给了我灵感,我突然意识到这将是引导学生体会母子情深的切入口,于是追问道:“为什么?”“她也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有病!”只见“评论家”张玄奥站起来反驳道:“母亲在病中没人照顾,看到儿子从老远赶回来看她,她能不开心地笑吗?”“插嘴王”胡成蹊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喊道:“妈妈想念儿子是人之常情,陈毅的母亲看到儿子,病就好了一半了,他就是妈妈的灵丹妙药!”我万万没想到这回胡成蹊插嘴插出了彩,“你真能理解妈妈的心情!”我微笑着表扬他,大家也都默默地点点头,田杨被说服了,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可我认为他更充实了。
“书上错了!”
终于进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巡视过程中,“个性派”胡睿佶突然拉住我衣袖说:“刘老师,书上错了!”我好奇地追问,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这里用‘你’太不尊重母亲了,应该用‘您’。”我望着书上陈毅说的那句“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有道理,我还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自读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蒙心田的话最有说服力:“‘您’是对长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大伙的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马又把这个“你”字提出来给大家讨论,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你’,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吗?那会闹笑话的。”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轻松自然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这节课上,我最担心的插嘴和唱反调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焦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文秘帮既要成为学生传承文化的接力赛场,又要能让学生在驰骋中逐渐激发自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张一弛中牢牢把握住文秘帮的性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途径。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老师的生生直接交流,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