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案(推荐16篇)
《小池》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一、激趣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也都喜欢古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新的古诗《小池》
二、解题、释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过渡:在这小小的池塘里,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境吧!
三、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师配乐朗读
2、出示生字
同学们听得很入神,那你想不想象老师这样读呢?要想把这首古诗读好,你们得先认识几位朋友,请看大屏幕(出示生字)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请把书打到60页,让拼音助手帮帮忙,把要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4、指生认读生字
①昔 (请看第一位朋友,它是谁呢?那老师在它的前面加个“忄”,又是谁呢?组个词说句话)
②廷 (同上)
③多音字 “露”。
5、齐读生字。让我们一起和这些朋友打招呼吧!
四、逐句理解诗意
我们和这些朋友已经很熟悉了,那就让我们把它们放回诗句中,自由的读一读古诗吧!
1、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的什么景物呢?(指生答)
板书(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2、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诗句来看一看
3、自由读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每句诗的意思。
4、逐句诗进行汇报。
(1)前两句诗中的重点词语有: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2)那这两句诗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色?你能把诗句连起来说一说吗?(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指导朗读。
作者把泉眼和树荫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你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喜爱)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声音轻柔,甜美,速度慢,动词“惜”、 “爱”读重些,无声读轻些)你能试一下吗?(指名)
过渡:多么美的句子,多么好的境界,不经意间,池塘里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不信,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4)后两句诗中的重点词语有:
尖尖角:嫩荷叶的尖端
立 :停
露 :露出
(5)你能把这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吗?(嫩荷叶才在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
(6)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荷叶才露出小角,还有蜻蜓飞来)
(7)指导朗读。
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片段,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这两句呢?(欣喜、高兴、喜爱)小小的池塘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池塘的喜爱也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师生做画,理解诗意
学完这四句诗,在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老师也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不知和你脑海中的画一样吗?你能帮老师把它补充完整吗?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小池图终于完成了。结合画面,你能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吗?
过渡:小小的池塘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也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么美好的画面,这么美好的境界,使我有一种想要读这首诗的冲动,你们有吗?)想要读好古诗,只理解诗意还不行,还要注意停顿、重音。
六:读诗,体会情感:
过渡:小小的池塘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也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么美好的画面,这么美好的境界,使我有一种想要读这首诗的冲动,你们有吗?)想要读好古诗,只理解诗意还不行,还要注意停顿、重音。
1、齐读。
2.女生读。
3、男生读。
七总结全文:是啊,清清的泉水,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小池优美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板书
泉眼
树荫
小 池 热爱大自然
蜻蜓
小荷
《小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录像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小池》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3.学生自由读诗。
4.区别字:昔( )惜( )腊( )
廷( )蜓( )延( )
晴( )情( )蜻( )
河( )何( )荷( )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
(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男女比赛读。
(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
(7)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8)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9)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10)全班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满池的荷花的画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夏天的一首诗,老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关于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七、诵读下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养成随时诵读的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边背着《小池》,来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34《小池》一课的反思
2009年4月2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语文,选了《小池》一课。课后教研领导与同事对我的课进行了指导,感受到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知识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还希望能与老师们多交流,多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
《小池》教案 篇4
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课时
两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 (七)书写生字 (八)评价、指导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并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创造性识字,如:柔(把矛放在树上。) 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学生说诗意,并背诵。 指导书写,并展评。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课后反思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小池》教案 篇5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以读为本,读通读熟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个别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后,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插图,明白大意即可。在学生提出疑问的地方,如“尖尖角”、“泉眼”、“晴柔”等字词,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指点迷津。在节奏轻快的古筝乐曲中,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色,让学生领略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
三、多认少写,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与生字直接对话,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让学生进行扩词、说话练习,增加词汇量,拓宽思路。留出5~8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教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小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3、观察字形:
廷:半包围结构,先写“壬”,再写建之。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6、描红,练写。
六、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呀!大诗人看见了,把它写成了诗。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下来呢!
七、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1、多种方法识字。 2、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交代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正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2、用铅笔画出古诗的节奏,把古诗读正确、通顺。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有学生举手求助,教师马上给予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发言汇报识字情况,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1)学生口头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生字。
昔——惜 廷——蜓 路——露
(2)区别 “延——廷”指导书写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3)对照古诗的节奏划分,检查自己标记节奏情况。
(4)按节奏多种方式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5 )统一“露”的读音“lù”。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二):
继续读古诗,利用工具书或者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先理解字词,再解释行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句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
五、汇报交流,适时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重点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教学“立“字用的巧妙。如此精彩的瞬间让诗人捕捉到了,如果你是诗人,你的心情怎样?(欣喜、惊奇)指导朗读。
六、当堂练习。
1、认读词语
泉眼 树阴 蜻蜓 尖尖角 细流
晴柔 今非昔比
2、古诗填空,解释字意,句意。
3、读一读,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尝试有感情朗读。
4、想一想: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有( )立上头。
4、写一写,写本课5个生字。
七、课堂小结。
《小池》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 写的情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导学: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今天,老师也要背古诗。可是不是用朗诵的形式,而是要把它唱出来,想听吗?你们知道我唱的古诗的诗题吗?揭示课题。
三,自学:
(一)读诗:1,生自读古诗。2,师配乐朗读。
3,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说一说朗读时注意了什么?4,再读古诗。5,生配乐朗读。
(二)出示自学内容:通过我们的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划一划,写一写。自学三分钟。
四,点学:汇报自学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读懂了“惜”是爱惜的意思,学生读第一句诗。谁爱惜?爱惜什么?一个“惜”字将无声的泉水细细地流了出来,因爱惜流水不愿多流一点,化无情的水为有情。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样来读?“无声”一词要读得轻柔。突出“静”
学生b:“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情境想像: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是怎样的?还有谁和他学的是一句诗。让学生补充,说诗句意思:树影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这句诗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小池的幽静美丽。
学生c: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来。指导朗读:“才露”重读,想像情境: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荷。读出小荷的美来。
学生d: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找动词“立”让学生演示“立”解释是落的意思。指导书写“蜓”想像情境:你们想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把这两句诗一起来读一下。
五,拓展:
我找同学把这首诗再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了,请你闭上眼睛想画面,看你能想到哪些美景?出示大屏幕:早晨,当我漫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教案 篇9
作者:李白艳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
出示:4、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七、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八、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习。
《小池》教案 篇10
佚名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案 篇11
一、设计意图和背景古诗诵读教学是我园课改课题"德育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研究。也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倡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和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古诗诵读教学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重复朗读,不仅不能使幼儿爱上古诗的活动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设计本次古诗《小池》的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从多方面调动幼儿的感观,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入手,配上音乐,肢体动作,游戏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更便于幼儿识记诗句内容,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乐趣,达到培养幼儿古诗学习兴趣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 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 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 (逐字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6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来检查下通过刚才的游戏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背这首始了呢?
三、拓展现在,我们在来做个游戏,老师呢给小朋友每人发一张画,但是它没画完,一会小朋友根据这首诗我们再在画上添上我们还认为要有的东西好不好?
小朋友们,觉得这副画把夏天画完了吗,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去外边看看,还有什么,然后回来把他添在我们的画上好吗?
《小池》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看,这六个生字宝宝要归队了,上下结构的字宝宝是谁?
剩下的都是什么结构?
现在快速认读,有把握吗?
5、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6、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这会儿划分了节奏线,谁还会读?
三、创设意境,品读感悟。
1、指名朗读。(个别——全班)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跟着朗读的节奏,我们来到了小池边,看——(课件播放)这是个怎样的小池呀?
(干净、清澈——池水清澈。这可是小池的特点呀,真会说。)
(再看看周围,这个小池还有什么特点?——安静、宁静、美丽)
3、孩子们,杨万里的诗里每一行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里都给咱们展示了不同的景物。
(1)我们先看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
①诗中写了什么景物呢?(板书:泉眼、细流)
②看,这冒着泉水的小洞就叫——(泉眼)
泉水就从里边流出来了,你觉得这里的泉水怎么样?
③哦,诗中把这细细的泉水叫——(板书更改:细流),细细的泉水总是这样慢慢地流着,谁能读出细水慢流的感觉?这细水慢流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呢?(无声)嗯,泉水悄悄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步子很轻,全班读——
这轻悄悄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会——诗中哪个词写到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还会读出这份不舍?
④小结:“细”、“无声”都给我们展示了泉水细流的画面,可只有读懂了“惜”字,才能明白诗人的情感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感受,读——(齐读)
过渡:泉水慢慢地流着,流到哪呢?(出示图片)猜猜看,哪一行诗写了这个画面?
(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2)这行诗里写了哪些景物呀?(树阴、池水)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上的树阴在哪儿?
哦,树阴就是树的影子。影子都这么清晰了,可见小池里的水非常——(清澈)看,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照射在清清的池水里,美不美!美得连绿树也投进它的怀抱了,这就叫“________爱_________。”(板书:爱)
学到这,咱们发现,小池就像刚才咱们说的那样清澈、宁静。难怪诗人如此“惜”,如此“爱”。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指导朗读:池水在夏日的阳光下,静静地躺着,爱它就别把它吵醒。点评:你这样轻声细语,就不会破坏小池的宁静了。看来你跟树阴一样爱小池。(指名1-2个)
过渡:小池都是这样安静吗?我们一块儿读一读后两行诗歌。
(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你觉得这时的小池跟刚才一样吗?多了什么景物呢?(板书:小荷、蜻蜓)
小荷是什么?(对,没展开的荷叶)
【小荷——夏天刚来,她就从池里探出头了,尖尖的、卷卷的,多娇嫩的小荷呀。】
小蜻蜓就停在上头。池塘里就这一只蜻蜓吗?看——
(出示句式:小蜻蜓飞来了,有的_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
小结: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蜻蜓,池塘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过渡:娇嫩的小荷姐姐碰上这群活泼的小蜻蜓,你会怎么读这两行诗句?
①读出对比的:(安静害羞的小荷是你,调皮的蜻蜓也是你,能读出对比,真了不起!)
②读的平平的:
a小荷姐姐正紧闭着叶片呢,多害羞呀!读——
b有点像害羞娇嫩的小荷姐姐,蜻蜓也这么害羞吗?再读读!(有点调皮了,再读——)
小结:一个害羞、一个调皮,读出对比了!(全班)
(4)拓展谈话:
这会儿,小蜻蜓立在上头,跟小荷姐姐在干什么呢?
①说悄悄话:说什么呢?悄悄告诉我——他多信任小荷姐姐,正说着贴心话儿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近呀!
②打招呼:来,跟小荷姐姐我打打招呼——不够热情,我不理你了。
真够热情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他俩多亲热呀!
③唱歌:一早就给姐姐带来好听的歌,多友好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④休息:飞累了吧,在我这休息舒服吗?,那就多歇一会儿!他俩多亲密!
孩子们,你眼中的小蜻蜓有调皮的,有热情的,有粘人的,可以有自己的读法。来一块儿再读读这两行吧——(自由读诗句)
小结:孩子们,泉眼惜细流,树阴爱水,那小蜻蜓和小荷姐姐那么亲密。这是为什么呢?的关系呢?(板书:喜欢)
过渡:他们亲密地说着聊着,给宁静的小池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生机。
带上感情,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
小结:小池虽小,却处处充满生机,充满乐趣——(齐读全诗)
(5)诗歌带上旋律更美,更动听,和着乐曲声,咱们再读——
(6)现在闭上眼睛,你能想起诗中美丽的画面吗?来,看着板书的提示,咱们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齐——
四、余味延伸,积累巩固。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才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上网好好找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补充在课文里!
[板书设计:]
小 池
泉眼 (惜)细流
树阴 (爱) 水
小荷(喜欢)蜻蜓
《小池》教案 篇13
《小池》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池》的时候,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用拨动孩子心弦的话语激发情感,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诗歌,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发言及反复的诵读中,能够感受到学生对小诗以及诗歌所描绘的初夏景色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想象之后头脑中所出现的美丽景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及语感均能通过诵读诗文尽情地表达。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这样的设计给“读读背背”这一貌似单调的训练形式赋予了新的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积累、感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小池》教学反思
活动1
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说说看到的画面。
生1:蜻蜓飞来飞去,很开心。
生2:荷叶刚刚从水中发出芽来。
师:你看见刚露出水面的荷叶是什么样子?
生2:尖尖的,还像大白菜一样包起来了。
师:你真会观察,还会打比方形容呢,真棒!(为下文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埋下伏笔。)
生3:我还看见大树长得棵茂盛了。
生5:还有水从远处流来,形成了河。
其他孩子争论起来:是湖吧,是池塘。
师:(板书 河 湖 池)谁最能干,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得出:河是长长的,湖是宽宽的,池塘最小。
师:(出示画面进一步丰富孩子的感知后)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池?
生:洗衣池、鱼池、粪池、游泳池等。
师小节:今天我们就要去欣赏小池的风光。(板书课题《小池》)
反思:利用丰富的画面吸引孩子,引导孩子把静止的画面变成自己灵动的语言。利用孩子生成的问题:是河?是湖?是池?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为了巩固对文字的理解,延伸到生活中看到的池,把文本渗透到生活中,使课堂学习和生活零距离,降低一年级孩子学习古诗的情感上、认知上的难度。同时用恰当的激励语言肯定他们的成就,把孩子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向高潮。
活动2
出示整首诗,孩子自渎,说说图画中的景物在哪句诗中。
生1:我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在写荷叶。
师:你真会发现。诗中为什么说“小荷”,不说荷叶?
生1:小荷是荷叶宝宝,它还没长大。
生2:它的叶子没有展开,像大白菜一样包起来的。(用到了上个环节的知识)
生3:包得像个尖尖的牛角。
师:原来你就是诗人啊,尖尖角是你想到的,真厉害!你能读读吗?
生读后,师评价:你把“尖尖的”读得真轻,读出了小荷嫩嫩的样子,谁也和她比比?激发孩子感情诵读。
师:小荷有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1:我从“早有蜻蜓立上头”知道小荷的朋友是蜻蜓。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它们是朋友?
生2:我从“早”看出来的,说明蜻蜓一直在等小荷出来。
生3:蜻蜓早早的等着,终于见到小荷了,它很开心。
生4:蜻蜓一看到小荷露出来,就马上站在上面。
生5:我不同意“站”在上面。因为“站”太重了,会压痛小荷。
生6:对,是轻轻地停在上面。
生7:还可以说是歇在上面。
生8:我还从图中看出它们很亲热,在说很开心的事。
……
师:你能读出它们的友情来吗?
生读,互相评价:立还要读轻一点……
反思:借助画面引出文字,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引导孩子寻找“小荷”、“荷叶”和“站”“立”两对词语的不同,主动的理解文眼,发表自己的感悟,培养了孩子主动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有感情的诵读,使孩子有感而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
《小池》教案 篇14
佚名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荷花图。)
2、想想荷花开在哪里?看看小池是怎样的?
(出示课文插图。)
3、古人把这么美丽的小池写成了一首《小池》。
齐读课题,教学“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那么美的古诗,现在就来听一听!
(听录音。)
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2、下面请你自己带着美美的感觉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师:带着你的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好吗?
指名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
(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
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
(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
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
(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师生共同祝贺他。)
4、很多小朋友读得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把要停顿的地方划了出来,听老师读一读。
5、下面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相信会读的更好!
6、揭示作者:
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
生(齐):杨万里!
板书:
宋杨万里
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
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
生2:美丽的小池。
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
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是春天。
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
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
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
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
板书:
初夏
三、再读,读通读顺诗句
1、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
先来听听课文录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叫一些学生来读或者背:
师:她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谁愿意将它指出来?
4、小组互相朗读:
还没有读的在小组里读,读给同学听听,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同桌两人互相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同桌把每句诗读通顺。
5、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四、交流,简单了解诗意
1、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
2、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
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
生5:“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
3、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泉眼”是什么意思?
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
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珍惜,爱惜。
生2: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
4、“晴柔”说明了天气怎样?所以是初夏。
5、小荷是荷叶还是荷花?
六、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画一画吗?
师: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
生1:荷叶,泉水,大树,蜻蜓。
生2:还有太阳!
师:为什么要画太阳?
生2:因为这是个晴天。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谁愿意来黑板前跟老师一起画一画?
最后大家一起画一画,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和老师一起画,师生一起画,其余画在纸上。将诗与画,情与景融为一体。
七、巩固生字
八、指导书写
《小池》教案 篇16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