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推荐13篇)

2023-02-28 13:26: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推荐13篇)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景,寻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

2、复习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ai iu an un ing er zhi si chi yi wu jia zuohua

(城门一) (城门二) (城门三)——图表示

(汉语拼音朋友能帮我们识字、读书,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听读童谣、学习汉字。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给学生的大脑进行强烈刺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

2、这首儿童歌谣很想 跟小朋友们见面。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

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4、反馈:指名读(一句、两句都可以)随机教学“去、里”

(举例了解“一里”的路程。用“去”说句话。在生活体验中识字。)

5、离开拼音朋友读。

6、质疑:仔细看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语文数字娃娃。拼读。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重点指导:“八”“四”,激发学生想像:见到“八”字;会想到什么。编个故事记住“四”)

8、游戏:“数学数字宝宝”和“语文数字娃娃”找朋友。

(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出数学数字宝宝,指名把语文数字娃娃的卡片贴在对应处。)

9、再读练读儿歌(再一次让学生与汉字见面。)

10、出示挂图,看图说话,了解“亭台、烟村”

(带领学生感受图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

1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2、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三、实际运用,巩固汉字。

1、(创设情景:小朋友真能干!看,谁来了?原来是邮递员阿姨给大家送信来了。)要求:

① 把语文数字小卡片贴在图下方。

② 看哪一组贴得又对又快。并读好图下方的一句话:(小组合作,评比冠军)

2、交流

3、编儿歌。

四、课外拓展,感受汉字的妙用。

1、玩拍手游戏。

2、听含有数字的成语和古诗。

3、小结:小朋友,别看简单的几个数字,可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它们。课后,可以在书上,教室里,超市,自己家……去寻找“语文数字娃娃”

4、在《数鸭去》歌曲中结束教学。

第二教时

一、 召开汉字数字娃娃聚集会(联欢会)

摆出学生找的资料,玩逛“超市”游戏。

二、 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a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放大的田字格)

b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指导书写“一”

a认识笔画“一”(较长叫长横)

b观察所在位置。

c书写要领:起笔重,向右行笔,略向上斜,收笔稍顿。

d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4、同上指导二、三。

特别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七、链接资料

1、我知道,我会连

一月一日 国庆节

三月八日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教师节

六月一日 元 旦

五月四日 妇女节

九月十日 儿童节

十月一日 青年节

2、玩拍手游戏(根据教学时间定)

你拍一,我拍一,妈妈在家织毛衣。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后山斗敌人。

你拍三,我拍三,三毛流浪记。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青蛙蹦蹦跳。

你拍五,我拍五,参见五娘娘。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包子六个角。

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下凡到人间。

你拍八,我拍八,阿里爸爸真有趣。

你拍九,我拍九,欢欢喜喜喝喜酒。

你拍十,我拍十,蒋介石,我知道。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2

【导读】

1、内容分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将识字与读书的任务蕴含在作品之中。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意境优美,画面形象。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2、教学思路:

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前期准备:

学生收集日历、门牌、报纸、课程表中带有表示数字的汉字的相关资料。

班级标牌、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寓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之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1、从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出示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汉字表示的数字等,不仅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也向学生渗透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思想。

2、教学安排了4次读课文,突出了目的性和层次性。第一次: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第二次: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三次:去掉拼音再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第四次是感情朗读。这样避免了学生朗读时的盲目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3、在教学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识字教学中的同桌互读,初读课文中小组互读,互相评议、比赛读等。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读者”。本课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童谣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感悟、体会童谣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读书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用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引导学生认读,并观察其特点。

生:都是数字。

师:引出课题,板题。

出示挂图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都有哪些景物,你感觉怎么样?

师:引入童谣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强调读准生字。

1、学生自已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师:去掉生字的拼音,利用字卡指读,齐读。

师:指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4、小组内轮读,互评,指出优点和建议。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6、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自由练读,指读。

三、再读感知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师:如果你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别人你看到的美景呢?(教师启发读书,相机指导。)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努力读出小山村的小和景色的美。

3、小组内比赛读,推选出最优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

你平时还读过哪些带有数字的汉字的歌谣?相机向学生介绍郑板桥的《咏雪诗》和儿歌《香山红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和汉语的美感。

五、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笔画名称,并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这笔方法后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二”、“三”,书写指导略。)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读互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由,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一去二三里》这个教学设计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1、精彩的导入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教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习综合化,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活泼有趣的形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4、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评议对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写字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对写字的信心会越来越坚实。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3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大体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2、学会汉字一、二、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表、田字格

一. 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拼音学习一首古诗.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你能说得更好吗?]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下面这些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 出示ting san cun )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你读时怎样区分?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帮助读一读.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哪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① 这一次难度很大让我们仔细听电脑老师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

② 你能读得和她一样好吗?我要求小小组一起合作,要求: 先说说你们喜欢图中的哪些景象?

③ 然后一组同学可以以各种形式朗读,一定要读出你对美丽景色喜欢的感情.

7小朋友表演

8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吗?现在请小朋友眯起眼睛,把课文轻轻背一边,一边背,一边想象,好象你走进了这个小村庄里.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开火车)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得准,看谁找得快?

3.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呀?

4.在平时的笔画训练中小朋友们已经熟悉四线格了,下面我们就轻松一下,一起来做田字格课间操.

5.今天我们就先帮一 二 三安个家好吗?

先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哪一个细心的孩子告诉我写笔画 横 要注意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要求我来写横.(起笔要稍重行笔要果断,稍微向上斜,收笔要稍顿.

.一起书空

6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二三 ,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 一 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7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8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有什么不同,分别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9请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再请同桌互相合作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二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而三里》反思

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和能够有感情得朗读这篇古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从前,有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感情朗读课文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充分体会图片中小朋友的心情。我在本课时的朗读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一味请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先分析了诗句,然后马上就请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未很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亲身体会诗句中的美景,切实感受到诗句的美丽,也没有很好起到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所以本课时学生朗读还不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一、二、三”的音、形、意。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果,燕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完了拼音,对吧?从这堂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咱们祖国的文字了,谁知道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名字呢?他们到底说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电脑娃娃告诉我们。

2、一起告诉老师,咱们祖国的文字叫什么呀?

3、哎哟,一听说小朋友要学汉字呀,一群小燕子早早的就飞到黑板上等着咱们了,原来呀,它们是来摘苹果的。

4、 你瞧,老师这儿有十个苹果,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苹果分给小燕子,使果子上的汉字和燕子身上的数字相符合。(小朋友真能干,使每只燕子都得到了自己应该得的苹果)

二、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1、小燕子衔着果子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小燕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第二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小燕子就会把生字果送给他。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4、如果你认为哪一个生字你可以读得又准确又响亮,你就可以来摘下它。(你想读哪一个)这次老师要多请几个小朋友来摘,把你摘到的生字果来读给大家听。(读对了,小朋友就跟他读,读的不对,咱们就给他提建议)

5、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摘四和十的小朋友上前一步,你能区分吗?

⑴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三)

⑵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挺厉害,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果全摘走了,其他小朋友还想要吗?老师出两个难点的。“烟、亭”谁来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谁能两个一起读,(读对了就送给他)

⑶看来,还是难不倒大家,那我再加点难度,怕不怕?谁能把全首诗读准确?一起读给老师听一听。

6、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⑴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⑵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⑶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⑷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说明你们已经学会了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了,以后读书都这样,好吗?

⑸李老师看见小朋友学得那么认真,突然想起个事儿,我在重庆教的班里呀,有个小姐姐也喜欢这首诗,听说我要到云阳来,她特地朗诵了这首诗,想让我带给你们听一听,想听吗?

⑹你最喜欢小姐姐朗诵的哪一行诗?你想读一读吗?

⑺很多孩子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跟小姐姐赛一赛,好吗?(放课件)

⑻会背吗?会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7、写字:

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书写三个生字,出示三个字一、二、三,一起读。

⑴仔细看看,这三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由横组成,一就是一横,二就是……

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三个字吗?

⑶认识这三个字容易,写起来可不容易,(放课件)仔细观察“一”,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好呢?

⑷观察“二”,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⑸观察“三”字,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吗?

⑹自己认认真真的把这三个字写两遍,谁写得好,老师就给她贴上五星。(播放音乐)

五、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个汉字娃娃,并且还学会了写一、二、三,学习汉字有趣吗?以后啊,小朋友每一天都能认识一些新的汉字娃娃,把咱们祖国的汉字全都装进聪明的小脑袋里,好吗?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多发现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开发一些新课题。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6

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听着他奶声奶气的话,好像自己也被一种童真童趣所感染,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也变得更美了,我表扬了他“嗯,虽然今天天阴沉沉的,可听你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蓝天白云一样,真美,你说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细。”其它小朋友见我表扬他,也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她把前面学过的“一片树林”给用了起来,我就忍不住又表扬了她,没想到她听到我的表扬,歪着脑袋笑了一下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再说一次啊!”我点点头,她就开始说了,“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有很多绿油油的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

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说到了他们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

因为这个环节的时间的延长,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未完成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灵感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学习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7

【连一连】

把下面的汉字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再读一读,要认真哟!

【写一写】

看图读音节,在()里写汉字。

【读一读】

读读下面的短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香山红叶红满天。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8

前两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识字教学规范研讨活动,并上了一堂识字课。因为教学进度的问题,我上的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据查,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读来又是那么琅琅上口。可以说,这首诗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四、十。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到十的数字学生在生活中一定已经见过了,而且不排除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可能。那么,如果我还把他们当成白纸在那儿教,部分学生势必失去兴趣。要考虑已经学会的学生,让他们有新的挑战,又要照顾资质稍差的学生,让他们学会并掌握这些生字。于是,我将我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设计为:故事导入,展示生活中已经认识的语文数字,并请他们当小老师教一教,学习生字一致十,然后游戏巩固,拓展数字成语。第二板块设计为:用数字看图说话引出古诗,初读感悟诗的意境,并在读诗中进一步巩固生字。第三板块设计是写字指导,任务有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姿势和学写“一、二”。课后要求读数字诗《咏雪诗》和《香山红叶红满天》。

上完本课,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开拓识字途径,让生活成为学生的识字课本。

导入的故事是讲一个姓万的人去读书,只认了一二三就觉得什么都会了。别人让他写个万,他一个上午都没写好。我想通过故事教育孩子们,做事学习都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学到一点就骄傲了。同时也自然地过渡到展示识字。在识字展示中,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不亦乐乎。作为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我认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非常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识字也是如此。在展示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课外识字的乐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想他们就会更加留心地去识字,去学习。当小老师更是对那些识字大王们的极力肯定和赞扬。

新课程的理念;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要让世界都成为学生的教材。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时间、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破课堂的束缚,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相信“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游玩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小脑筋识字,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积累生字;在路上,看标语读店名,积累生字……充分利用生活这一识字大课堂,营造氛围,组织开展了各种识字活动,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识字途径。

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展示方式还有:开设识字乐园

:让学生把认识的字或词制成小标签贴在“识字乐园”上,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的乐趣。自制“识字课本”: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上认识的字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积累“识字袋”:

让学生随时将课内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把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裁剪或记录下来放入识字袋。并定期评比“识字大王”,以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二、教给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生字。

小老师们教读过生字后,我请学生学生自由记字音和字形。下面是教学的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

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

生2:我也看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就会了。

师:请你看看这个字。(指十)你觉得它跟什么很像?

生:像加号。

师:是啊,十就像一个加号。那用这样的想象的方法,你能记住谁呢?

生1:二像一个等号。

师:是的。只不过二的两横不样长,等号的两横是一样长的。还有吗?

生2:一像一个减号。

生3:七像是t。

师:王老师还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一个字。请你听故事,猜猜是哪个字。有个儿子很不听话,他的爸爸很生气,就把儿子关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让儿子把脚伸得直直的。猜猜是今天学的哪个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四

师:为什么是四呢?

生1:四的外面就像是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儿。

师:是啊!看,竖,横折勾,(师板书)这就是四四方方的房子,儿子关在房子里(书写撇,竖弯),但儿子的脚是直直的,所以没有勾,爸爸把他关在房子里,当然要关上门。(书写横)齐读四

师:记住了四。王老师还有个谜语。听:入字分开!

生1:是八。

师:为什么是八呢?

生:因为入字的撇和捺分开就是八。

师:真聪明!看,入的撇和捺是并牢的,八的撇和捺是分开的。(板书入-八)

师:再猜一个,几字出头!

生1:是儿。

师:有点像,但我说的是几字长出头来了。看这是几,他会怎么长出头呢?(板书几)

生2:是九。

师: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九字的一撇长到上面了,就像那个几字长出头了。

师:会观察还会思考!很好!我们又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最难的两个字。读读(指板书齐读入-八,几-九)

师: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记字的方法,看(指着板书)用想象的办法记住了一二十七,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四,还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八和九。以后,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

片段二:

师:课题中又有两个生字。(标上拼音)请拼音宝宝帮忙读一读。

师:看到这个去字,你觉得跟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很像?

生:云

师:是啊。那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生:去比云字多了一竖。

师:很好!王老师可以给这个去字写一道加法算式。看(板书:云+1=去)齐读:云加竖就是去。

师:有趣吧?语文中也有数学的加一加。用加一加的方法,谁能给里写一道加法算式呢?

生1:田加土就是里。

师:表面上看是这样。有不一样的吗?(学生们都没有表示)

师:看我写的。(板书:日+土=里)知道为什么吗?观察一下这个竖。

生(突然醒悟的样子):这一竖是从土字长上去的。

师:是的。里的这一竖是从上到下贯穿的,是一笔。(用彩笔描红)

从这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出,我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识字第一课,我想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识字学习中事半功倍。识字写字教学规范第六条要求:“要善于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吸取传统的识字经验进行识字教学,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善于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识字。”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是很强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眼里都是美丽的图画,曾经有学生为“大”字做了一个表演:大就是一个人伸着双手叉开两腿站在地上。那么本课中,一二十七,跟我们的数学符号、拼音符号非常像,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联想想象的方法记忆。听故事,猜谜语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方式,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在编字谜的过程中学生记住了生字,在活动中高涨起了对识字的热情,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则更是学习中常用的识字方法,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特点所决定的。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在第一册书和第二册书中就能体会到除了有看图识字外,还有听读猜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读拼音识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等多种方法。同时,我们师生在课堂上还创造了很多识字方法。尤其游戏识字特别受学生欢迎。比较普通的如摘苹果,夺红旗,找朋友就不必说了。如:“记忆力大考验”老师在黑板写4个部首,每个大组选4个代表上台,一个人写一个字,写完后马上下台和自己同桌商量,最后看哪个组写的字最多。每个孩子在玩这个游戏时积极性很高,而且也尝到了团结的力量。如“找伙伴”: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自编字谜。“变部首小魔法”:鸡-又+我=鹅

睛-

日+目=睛。……一年级的孩子好动,爱玩,这样既顾了学生的天性玩,又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到识字不会但不是负担,而且是很有意思,很愉快的事情。

三、设置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识字。

现在的识字不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识字过程中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识字。我们往往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初读课文时找出生字,诵读课文时把这些字的字音读准,在课文结束之前把字,词再次提出来强化记忆,最后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去记忆。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识字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数字已经在之前学习了,我就让学生先观察图画,用上刚学的数字看图说话。这样,生字就有了一个实践运用的机会。要认的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都比较简单,而这首古代童谣又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就可以用注音多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认字。多次反复的读,学生自然将生字熟记于心,而且字词的理解也在文本的诵读中其意子现。读后再读几首有趣的数字诗,比如郑板桥的《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香山红叶红满天》“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些生字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记得以前曾在论文中写道:识字教学要开放,识字教学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开放识字教学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开放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象世界的过程;开放识字教学的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识字教学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作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我想,我们在探讨识字教学规范时,也应该将这个开放作为前提。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在田字格里写好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把“四”“六”“八”3个字写漂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二、四、六、八、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八”字

①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

③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3遍,教师巡视辅导。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读读图上音节,把汉字写在里。

(3)同桌互查,比比谁书写正确、漂亮。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⑴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⑵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⑶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⑴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⑵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在田字格里写好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把“四”“六”“八”3个字写漂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二、四、六、八、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二、四、六、八、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观察位置;观察写法;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八、六、四”:

⑴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⑵书写“八”字:

①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

③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

⑶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1、每个生字在生字本上写3遍,教师巡视辅导。

2、完成课后练习2看图读拼音写字:

⑴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⑵读读图上音节,把汉字写在()里。

⑶同桌互查,比比谁书写正确、漂亮。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1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2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一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一名。

3、 读《咏雪诗》。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3

《一去二三里》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