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推荐12篇)

2023-03-03 15:50: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1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形成树荫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时,一个叫刘宗文的学生大声喊:“老师,请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抓着它了!”大家静静地等着他,过了一会儿,刘宗文睁开眼睛兴奋地说:“终于抓住了,嗯,真难逮呢!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正说着,他还做着手捏蝴蝶翅膀的姿势呢,再看表情更是一脸的喜悦……

这个动人的教学片段发生在窦桂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当时,师生一起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窦老师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在闭着眼睛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灵魂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个人的审美体验与教材文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享受着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幸福。

这种“过电影”的方法是窦桂梅经常使用的,它能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正是这种快乐有可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窦桂梅认为,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

窦桂梅还在每次的寒暑假要求学生给自己喜爱的诗人写信。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达2000多人,自村夫到皇帝,从稚童到老叟,可谓群星灿烂。她让学生寻找诗人的足迹,了解诗人的生平、代表作、成才的经过或悲凉的人生,写出对诗人的认识或者鉴赏评价。有的学生写到:“李清照奶奶,你的心情还好吗?”“谭嗣同,您够男子汉!”“李白,你的铁杵磨针的故事是真的吗?”“虞世南先生,你的那首《蝉》难道仅仅是写的不停叫着的‘知了’吗?不,你同时也在表明自己的心迹,也在描写着自己。‘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感悟到其中蕴含着一个真理:自身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在这种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孩子们关心古人的喜怒哀乐、质疑其生活细节的真实性、品味出诗句中的弦外之音,与历代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平等交流。这正是阅读的魅力──让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让人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提升境界。而教师在这里却“消失”了,学生直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这就是窦桂梅追求的阅读教学的“一见钟情”:学生不需要教师这个“媒婆”就能直接爱上文字、爱上阅读。

窦桂梅在阅读教学领域内的建树是与她的深层思考分不开的。她始终在想: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通过怎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阅读?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应该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阅读课应该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

此外,窦桂梅还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与“读”的割裂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先辈的强烈呼吁下,小学语文教师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书声朗朗,这实在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的读!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更是难得!不过,静静想来,很多人对“课标”表述的“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没有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把“阅”和“读”割裂开来,只注重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一句话,强调的是学生的嘴巴,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内心,把“阅”字几乎是扔掉了。“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

其实,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很少看到一个人读书后放声而有语气地朗读。现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知道哪是重音,晓得在哪里停顿,听起来很动人,但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2

教学目标: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的意思后。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

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3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付雪娟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对自己在教学中满意的有如下几点: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上第一首古诗《游园不值》时,我就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知大意;读诗境;熟读成诵,勤积累。这节课初始,我就把这四步法归纳板书出来,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课学生自学古诗作了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自己找资料、工具书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古诗。

二、合作学习,品位意境。

这首古诗采用白描的方法,语言自然无华,个别字词突破了,诗意就容易弄懂了。在小组合作中,我让他们利用工具书和小组成员的帮助,共同理解诗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在反馈时说得很生动。但要他们品位其中的意境,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再加上我班学生有个坏习惯,在集体学习中,他们很腼腆,回答问题很被动,在合作学习中,我旨在让每位同学有发言、有质疑、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他们能说出诗中描写了美丽的春光,悠闲的农村生活,儿童天真可爱,诗人喜爱大自然或喜爱孩子等等有关诗句感悟的内容,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才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是个教学难点,准备利用插图、绘画来解决,但在其他班教学中都说学生一点就通,我就不再作为难题了,然而在本班教学中,情况却出人意料,学生理解为"篱笆里一条小路","深"字在这里分明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想如果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我能让学生利用插图或画示意图"篱笆里一条短短的小路"比较一下,诗意就不会误解了。由于对新教材不熟悉,备课不充分,课外延伸,积累这一环节选了《洞庭湖》一诗,原来学生已经学过,在这尴尬的局势下,只好选第6单元中杨万里的诗。其实在学习《游园不值》后,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我可以选学生课外收集的诗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

2、品读欠到位

(1)、朗读机会少

诗歌语言简洁,但跳跃性大,要感悟意境,当场背诵下,必须有大量多次的朗读作为铺垫。教学中,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学生的初读,一句一句理解诗意时又没有及时回到诗句子中,仅是最后熟读成诵时,学生才有机会读诗,因此影响感悟与背诵效果。如果我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吟中入境,在诵中生情。这样一次一次地朗读,不仅能使悟情水到渠成,而且诵读全诗也不在话下了。

(2)、品味太抽象,

品味诗歌表达诗人喜爱悠闲的农村生活,描写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的意境时太抽象,课堂只成为优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很难领悟。如果教学时我能联系课文插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并设计--的篱笆,--的小路,--的儿童,--的树头,--的黄蝶,--的菜花,或蝴蝶--,儿童--等启发思考与想象,把抽象的诗歌转化为感性的画面,学生理解感悟就会更加深刻了。

如果第二次再上这节课,我会这么上: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学法迁移,提出任务

1、检查课外积累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2、检查《游园不值》背诵情况,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教师归纳板书学习古诗四步法:①知诗人,解题意;②初读诗,知大意;③抓字眼,悟诗镜;④诵诗歌,勤积累。

3、提出本课任务,用四步法理解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光的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知诗人,解题意

1、学生读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教师适机补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2、读诗题,了解题意。宿:住宿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题意: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里店过夜

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合作,自学古诗

首先,学生独自初读,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再理解古诗大意,领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已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

四、检查自学,赏析古诗

1、指名读,检查初读,纠正字音。

2、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

3、指名读一、二句,其他同学想象,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⑴检查重点字词的理解

篱落:篱笆 疏疏:稀稀疏疏 径:小路

深:深远 阴:树阴

⑵指名说看到了什么?

板书:篱笆 一径 树头

有什么特点?补充板书:

的篱笆 的小径 的树头

⑶结合插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⑷男生指图,女生读一二 句,然后交换读。

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构成一幅新清、质朴的农村景色图,这叫静态描写。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生动活泼的画面,那就是后两句,齐读三、四句。

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引导板书:

的儿童 的黄蝶 的菜花

的儿童 的 蝴蝶

⑵理解重点字词:走:跑 急走:奔跑

⑶看板书说三、四句的意思。

5、小结:这两句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写出动感,这叫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齐读全诗。四组接读四句。

6、读到此,让学生体会诗人什么心情?板书:喜爱

五、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积累古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课外写春光的古诗一两首,结合课前学生收集的古诗,自选一首按“四步法”自学古诗。如有时间剩余,要求在小组里交流。

板书(略)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你能猜到这首诗写什么?(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那么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快点读一读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2、齐读一、二句:

3、读三、四句,抓住哪些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寻找为什么无处寻?原来,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儿童奔跑、扑蝶……真有情趣,谁来读。

四、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5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游 园 不 值》

2、指名说说《游 园 不 值》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用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反思

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早已会背诵这两手诗,且课前两天就布置了预习,要求借助字典、《唐诗三百首》的等工具书,结合插图,开展自主学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学中,一是凸显学生主题地位,引导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说说诗句的意思,共享预习的成果,进一步巩固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注重学法交流和渗透,如理解“屐齿”,有写生说查阅了字典知道这是古人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即点明“查字典理解法”;也有写生说看图上古人穿的木鞋自,点明“看图理解法”等等,诸如此类,教师适时总结推广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是引导联系前三篇课文,尤其是《拣儿童多处行》中“海棠树”导及《早》一文中“梅树”描述,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感受春天的蓬勃生机,以及感悟字里行间作者喜爱儿童的感情。

但是不足的是,由于两课时的教学中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习字,完成练习,在培养想象力方面还不够,例如:诗人“小扣柴扉”为什么会“久不开”?园们紧闭,他会怎么办呢?诗人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园内美景。结合看图,想象:园内会四怎样的景色呢?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6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两首诗的意思。

3、能说出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和 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名句。

学习过程:

一 、 自主预习:

1、搜集描写春天和田园风光的古诗或名句。(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搜集有关叶绍翁和杨万里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诗。

二、自主读悟,合作探究(8分钟自学,5分钟合作交流)

同学们,自学古诗时可以借助资料、也可以问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品味诗句的意思。

1、自己试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和使得韵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理解诗意。

方法指导:

(1)解题: 不值: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抓词语,明诗意。

读古诗,从重点词语入手,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重点词语可记在书上)

应: 怜: 屐齿: 苍苔: 小扣: 柴扉: 篱落:

疏疏: 一径: 深: 急走:

(3)看画面,想诗境

结合课文的插图,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一幅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悟诗情,巧诵读

《游园不值》一诗表现了作者

《宿新市徐公店》表现了作者对 的赞美和

对的喜爱之情。

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诵读,比比谁背得既快又有韵味。

三、交流展示(7分钟)

四、做一做,看看哪个小组正确率最高!(7分钟)

1、默写古诗。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2、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 怜: 小扣: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

4、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3到5句)

五、快乐积累:(8分钟)

描写春天的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描写田园风光的: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7

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两首诗的意思。

3、能说出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和 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名句。

学习过程:

一 、 自主预习:

1、搜集描写春天和田园风光的古诗或名句。(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搜集有关叶绍翁和杨万里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诗。

二、自主读悟,合作探究(8分钟自学,5分钟合作交流)

同学们,自学古诗时可以借助资料、也可以问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品味诗句的意思。

1、自己试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和使得韵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理解诗意。

方法指导:

(1)解题: 不值: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抓词语,明诗意。

读古诗,从重点词语入手,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重点词语可记在书上)

应: 怜: 屐齿: 苍苔: 小扣: 柴扉: 篱落:

疏疏: 一径: 深: 急走:

(3)看画面,想诗境

结合课文的插图,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一幅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悟诗情,巧诵读

《游园不值》一诗表现了作者

《宿新市徐公店》表现了作者对 的赞美和

对的喜爱之情。

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诵读,比比谁背得既快又有韵味。

三、交流展示(7分钟)

四、做一做,看看哪个小组正确率最高!(7分钟)

1、默写古诗。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2、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 怜: 小扣: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

4、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3到5句)

五、快乐积累:(8分钟)

描写春天的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描写田园风光的: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9

《游园不值》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晓诗意。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 (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意与“大”相对,这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10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重在诵读感悟。但仅有感性的认识会使古诗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古诗教学中,让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语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学习理趣并存,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初夏荷塘》画面;课文放大插图;适合配古诗朗诵的相关乐曲。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解诗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理解难度。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读后交流,把生字“篱、疏、未”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了解景物。自由读,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交流。(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儿童”“蝴蝶”;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联系《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3.再读诗句,读通顺。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

()的小径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的树

2.读诗句,诗句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在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也有“无”指“没有”的意思?(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悟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摒弃教师的独白,让学生联系前几学期所学的诗句,并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四、吟吟诵诵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交流说诗句的大意,不求统一: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艳,景色美丽;儿童天真,蝴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清幽。)

3.配乐读诗。(播放古筝曲)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抒诗情环环相扣的步骤。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你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同时,课内的指导使得课外作业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真正落实。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导书写“未、追、店、菜、宿”。

2.摘写“诗画卡”(诗一首,画一幅,制作成随身可携带的“诗画卡”)。

【设计意图】制作“诗画卡”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这一过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特别建议】

本设计强调古诗学习的理趣结合,在教学中要讲求“自然”。学习中的“自然”形态从何来?从教师尊重学习规律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中来。

1.读得“自然”。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悟得“自然”。联系旧知讲求自然,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想起学过的诗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11

古诗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后留下来的辉煌的艺术宝库,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人民的思想与感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古诗,虽然写于一千多年前,可是它完全超越了时空,它象一颗璀灿多姿的明珠。不论在一千多年前,还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成为千古绝唱。而每一首古诗又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抒发、志向的抒写。因此,我在这堂课中始终抓住诗人喜爱乡村田园春光的情感基调来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从一开始的简介作者及背景到品词析句直至想象意境,无不注意把握着诗人的情感脉搏。同时,还注重诗歌朗读的层次性。在研读古诗前只要求读通全诗,在品词析句中要求品读诗句,在想象意境中就要求放声感情朗读。在这堂课上,有一个想象意境的写话训练,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上下功夫。因为只有读懂诗句才能想象出意境。因此,我把引导学生读懂诗句作为教学重点。我是这样做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及工具书,初步了解诗意。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这两方面来品词析句。这样既让学生读懂诗意,又为想象写话打基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古诗无穷的语言魅力,我特意摘抄了扬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梅子留酸软齿牙》朗诵给同学们听,并告诉他们诗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捉”字非常生动形象,功在此字上。然后让学生从刚学习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找出相应的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追”字。这样,既让学生在体会诗情美中进一步理解了“追”的含义和作用,又培养了阅读古诗的兴趣。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这堂课的简要回顾,由于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差导致这堂课上得事与愿违,没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这堂课少了许多“春天的活力”。在此,我表示向各位同行学习!请多多指教!

为了“阅读”的阅读教学──窦桂梅《宿新市徐公店》课堂教学片断 篇12

(一)创设意境,理解诗意

1、在优美的乐曲中,课件展示:稀疏的篱笆墙,弯曲的小路,“未成阴”的树木,金黄色的菜花丛……

生(伸长脖子、瞪圆的眼睛):哇,好美的地方!

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呀?真美!

师:这是秘密,老师先不说。你们觉得这地方美在哪呀?快告诉小组的伙伴吧。

2、学生在小组中描述着自己所看到的美丽画面。

3、指派代表上台按一定的顺序声情并茂地讲述图境(学生有说的兴趣,有表达的欲望,很自然地口述画面的同时,理解了诗歌的前两句,结合指导朗读。)

4、播放有声课件:(响起了儿童的脚步声、喘息声……),一只黄蝴蝶从篱笆墙外翩然飞了过来,在金黄色的菜花丛边飞舞着,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古装打扮的小孩子……

师:小朋友,这时你听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先是听到“砰砰”的脚步声,一会儿,“呼呼”的喘气声也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里。我想,肯定有人闯进菜花园子里啦,果真如此。

生2:我还听到了小孩子奔跑时,鞋子勾到路边的小草儿发出的"刷刷"的声响。这小男孩跑得可急呀!

生3:看我的动作,(挥舞着双手)大家应该能听到菜花丛中会发出什么声音了?

生4:我知道了,是风儿正在跟菜花儿捉迷藏时发出的"沙沙"的美妙的乐曲呢。

生5:一朵朵金黄色的菜花儿随风飘舞,真像一只只飞舞着的黄蝴蝶呀!怪不得那小男孩紧追它不放呢。

生6:其实,我觉得这位小孩子不像是在追赶着蝴蝶呢,倒像是在跟蝴蝶玩耍呢。看,他笑得多甜啊!

生7:我知道最后一个诗句的意思了:聪明的黄蝴蝶为了躲避儿童的追赶,藏入了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儿童怎么找也找不到。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

生8:刚才xx同学已经说了,一朵朵的菜花儿就像一只只黄蝴蝶,那么多的"黄蝴蝶"当然让画上的儿童看花了眼,我们也都看糊涂了。(全班发出会心的微笑。)

5、指导美读全诗。

(二)创编古诗,寓趣于画

1、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想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呀?到底在哪呢?

生(齐答):新市徐公店呀。

师(板书课题):诗人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就写下了这首古诗。写得可真美呀!其实,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诗句的,真的!

生9:陈老师,我们不是诗人,写作文还行,写诗还真的不行。(边说边摆着双手,可爱极了!)

师:行,咱们不写诗。但是,来试着创编这首古诗的后两句总行吧?小朋友,想一想,假如你就在菜花园中,你可能还会遇上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和它们玩耍呢?

(生歪着小脑袋做沉思状)

生10:我找小蚂蚱玩呀。

生11:我逗小鸟玩。

生12:蜻蜓会是我的玩伴。

2、让学生请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小组中试着创编后两个诗句。

3、汇报交流所编的诗句。

生13:儿童急走追小鸟,飞上树梢无处寻。

生14:儿童急扑捉蚂蚱,跳入草丛无处觅。

生15:儿童急走追青蛙,跃入池中起波纹。

……

4、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桌合作作画:给创编的诗句配上插图。

5、展示创编的诗句和插图,师生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