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推荐17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葫芦的藤、叶子、小葫芦。
生: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葫芦开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师:(板书: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样白。
师:我们学过的《欢庆》里也有带“白”的词语。
生:洁白。
师:(板书:——洁白)雪白和洁白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交换,说洁白的小花也可以。
师:请同位两人带着自己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互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谁画出来啦!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喜欢,所以一天要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生:(齐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读的真不错。同学们听到她读得声音高还是低?
生:低,因为是自言自语。
生: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读,女生读。···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教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1观察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范读法。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更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2
我要的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性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不在乎叶子是否生虫子,也不听别人劝告最后没有得到小葫芦的故事。教育人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可以只片面地看待问题。
课堂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开始的时候小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挂图)
生:见到漂亮的小葫芦图画作惊叹装,纷纷称赞小葫芦漂亮。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能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随机引导: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怎么样?(板书:开始的时候——长得好)你喜欢这些小葫芦吗?你能读出喜欢的语气吗?
指读2、3人。生评价语气是否到位。
师:看到小葫芦长得这么好,种葫芦的人也很喜欢它,从哪能看出来?
生: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它。
师:具体从哪个词能体会出?(每天)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生1: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
生2:我每天都去上学。
生3:妈妈每天都去上班。
……
师:后来小葫芦是什么样子?(出示挂图)
生看后作惋惜状。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书:后来——一个一个都落了)
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出这难过的语气吗?
点评:
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呼唤自主性学习,强调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应起着引导、扶助的作用。于是,一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由在课堂上的大讲特讲的独角戏演变为放手学生随意讲,不敢轻易开口,生怕一不小心被定教学理念落后 。如何摆正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成了一些教师课堂家学的难题。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放手不等于教师不讲,我们要讲,而且有些地方非讲不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可以说一节课上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评是极端失败的。我们要讲,但不是处处讲,在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处我们要引导学生精雕细琢。我们要引导,但不是强拉硬拽,应循循善诱,做到润物无声。如在《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中,教者首先以图入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把孩子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教师处心积虑的引导学生一遍遍读文,感悟,学生却并不感觉枯燥,只因为大家都觉得是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现了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了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⑴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⑴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⑵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⑴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⑵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⑶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4
1、看图,说话,激趣。
师:(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另一个是张着嘴,瞪着眼。
师:满脸惊讶。
生:葫芦的叶子不一样:第一幅图上是绿绿的叶子,第二幅图上是枯黄的叶子,叶面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
生:葫芦不一样:第一幅图上葫芦挂在藤上,第二幅图上葫芦却掉在地上。
2、读文,质疑: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师:看看文 中哪几段写了教学挂图的内容?
生:第一段与第四段。
(1)师:我们先来读第一段,看看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
(生自由朗读)
生:葫芦长得不错,从“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生:小葫芦长得很可爱,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就可以知道。
师:回答得真不错!那么你说怎样才能读好这两句话呢?
生: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因为小葫芦太可爱了,人人见了都 会喜欢它的,都会很高兴的。
生表演完有葫芦的叶子 和花也很漂亮,我觉得也该读出喜欢它的语气。
师:好!就让我们愉快地朗读第一段吧。
(生读)
点评:以读激发情感,注重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伊始,我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交流汇报观察到的情况,由图入文,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主动探究交流的氛围。
(2)师:这么可爱 的小葫芦后来收获了吗?(没有)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蚜虫是什么?生: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
师:带着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三段
3、学习第2、3段,解疑。
(1)初读,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想说点什么?
生:他看见了蚜虫不去治。
生:他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生:邻居劝他治虫,可他说:“叶子 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分角色读,分级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现在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在文中找找:他看见了什么?说什么?想什么?邻居看见了什么?说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读、听、想、划)
(3)汇报,全班交流:
生: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我不怕!”
师:有几个虫子 他不怕,还真是满不在乎的。
生: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语”就是小声对自己说话。
师:他为什么会自言自语呢?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他心里老想着一件事,就是希望他的小葫芦快点长大。
生:那几天,我家老是停电,奶奶就会自言自语地说:“快来电呀,快来电呀,要不然今儿晚上又要摸 瞎子了。”所以,我发现人很急的时候常常会自言自语。
点评:抓住关键词语“自言自语”的教学,让学生感悟、理解,从而体会到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葫芦长大的心情。“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本节教学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巧设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为下一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你们说得很对,我们课文中的那个人就很急,他急切希望小葫芦长大。
师: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
生:邻居劝他“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 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 吧!”
师:他怎么说?
生: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他感到奇怪,心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虫又不是长在葫芦上,我要的是葫芦。
师:学了课文,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刚才的问题了。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叶子对植物来说很重要。
师: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因为要想得到好葫芦,就得缌保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
师:植物的生长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生:不听邻居的劝告。我爸爸就常对我妈妈说:“听人劝,吃饱饭。”
师: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懂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所以犯了错。我们可不能犯这样的错哟。
总评: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先是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然后质疑问难,接着进行句子比较,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学文解疑,最后感情朗读,显得很有章法。教学活动中我着眼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总结学习的基本规律,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老师真正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重视了读书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明理。读方式方法多样;自由读初步感知语言;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解疑明理;分角色读,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思路更加明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读书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也是学习这一课的主要手段。
三、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就必须抓住对“自言自语”这个词的理解,这是本段的关健所在。老师以细微处着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四、重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教师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想说、敢说,有助于引导学生表达,让学生能说、会说。当然评价还要本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对课文的理解才会多层面,才会更透彻,课堂才会有创造的火花,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如教学完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后,让学生回答“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一问题时,有的从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方面回答,有的说“小病不治,会得大病”,有的从“他不听劝告”方面回答,甚至连“听人劝,吃饱饭”这样的谚语都能用上,真可为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些回答,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引导。这样相互交流,大家对文章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及深刻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5
在本周的星期三我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赛讲,这是我带语文学科以来第一次参加的比赛活动。从选课到备课,再到讲课我们组的全体老师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中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在本次的赛讲活动中我所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得到葫芦的故事。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 “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他们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须条件。这样的认知比较适合低段学生。
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预设成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尤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是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去有效的引导。这就要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我要弥补的。就拿这次公开课来讲吧,没想到学生们在理解难点: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和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时理解的非常到位。其实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但经验的缺乏及对自己的不自信是我根本不敢抛开自己的预设去讲课,所以整节课下来稍显的有些凌乱。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上也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虽然,这次的公开课有许多的遗憾,但在这些遗憾中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俗语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这次的经验教训将会不断的鞭策我继续前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 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 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 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词义解释】
1.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2.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3.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
4.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看图
1.故事中的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7、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大家认识这种物品吗?是什么?,板书:葫芦。葫芦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做容器,可以做乐器,还可以入菜,真是宝贝呢!你们喜欢它吗?有一个人也和你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一、学习生字
课文的生字你学会了吗?老师要来检查了。把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
过渡:那么这小葫芦是怎么长的呢,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4页,读一读吧!
三、学习课文
任务一:5分钟个体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手指字,读完给课文划分自然段。
2、这棵葫芦它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描写葫芦藤、叶子和小花的?用——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3、听出来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小葫芦,是吧!有一个人比我们更喜爱葫芦呢,他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任务二对子学习五分钟
对子合作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用~~~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句子。
学生汇报。
孩子们,找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一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每天几次
师:“每天”就是“天天”。看一次吗?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一生再读)(读得真不错!)
师:男孩子喜欢小葫芦的吗?(男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生读)
师: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师: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说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师:孩子们,你们也来当一当那个人,对小葫芦说说话吧!(生接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生: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
越长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可是,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请看看吧!(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生:小葫芦都落了。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
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
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
虫吧!”)
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
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
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他怎么说?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任务三小组学习8分钟
葫芦和葫芦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讨论后交流。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交流:
(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
(2)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
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
送营养。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三、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课后作业:编故事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8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没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 “ 童话 ” ,孩子没有了自己的 “ 童话 ” ,孩子就失去了创造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 片断一 ]
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唯恐老师不点他回答。)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
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生:(一脸的迷惑)我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
师:是呀,你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小朋友们能告诉他吗?
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呀,你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呗。
生: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师:(对刚才迷惑的同学说)你现在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师接着说)发挥你的想象接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还会想些什么?
生:(长叹一口气)唉!我真后悔。原来蚜虫有那么厉害呀!
生:我喷了药就好了。唉!
生:还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来,邻居说的话一点也没错。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早问一问邻居怎么治蚜虫就得了。
生:哦……原来叶子与葫芦之间有这么大的联系。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象真丰富呀!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想象,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 反思 ]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从中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同学们的想象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又对课文有深一层的认识。那稚气的充满了想象的话语足以让老师感到欣喜若狂。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 片断二 ]
师:(启发引导)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用药打死虫子。
生:还不能随便买药,要不然会伤害叶子和葫芦。
生:我使用杀虫剂。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可真多呀。把我们的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一夸。(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会听邻居的意见或去问别人。
生:让爸爸妈妈帮忙。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可真不小哇。
生:我用开水把虫子烫死。
(教室哗然一片,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烫熟了吗?葫芦与叶子可是有很大联系的。)
生:我会网很多的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
生:我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说捉虫的学生发言)我天天去捉,总有一天会捉完的。
生:我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生:我用烂菜叶去引走蚜虫。
师:蚜虫也想美味一吨,吃到新鲜可口的嫩叶,你的烂菜叶它感兴趣吗?
生:(摇摇头)那我就用新鲜的嫩叶去引走蚜虫。
生:我重新种葫芦。
部分学生笑着说:你重新种葫芦,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说要重新种葫芦的学生耷拉着脑袋。)
师: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肯定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
生:我找专门消灭蚜虫的书帮忙。
师:(称赞)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呀!
[ 反思 ]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应该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断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去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
语文是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世界,教与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让语文成为我们一个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家园;让语文 课堂 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益人心智的天地;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更多的想象,创造更多的惊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9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1、不用治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1、有虫不治。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0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出示与感知:
⑴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⑵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⑶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生字的识记:
⑴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⑴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⑵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是,每。
二、朗读感悟
1、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标出段的序号,找出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2、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⑵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⑶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3、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4、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⑶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⑷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资料袋
〖葫芦〗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作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蚜虫〗
昆虫,身体卵圆形。喜欢聚集在植物嫩芽上吸取植物的汁液,对植物危害极大。蚜虫种类很多,有麦蚜、高粱蚜、棉蚜、菜蚜、桃蚜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会写“挂、哇、怪、慢”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葫芦,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画一棵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导入绘画接力:小朋友,你们刚刚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这么多,真会读。那么,那个人种的这棵葫芦是怎么慢慢长大的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绘画接力,看谁先读懂课文:
1)、老师边画边说:小朋友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请小朋友来接着往下画。
学生接力画图边画边说: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指名接着往下画图,边画边说:葫芦(几个、可爱)——叶(黄)——葫芦(落)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6)、齐读这一段课文。
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过度:是啊,小朋友,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找找答案。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2、朗读儿歌。
3、指导抄写生字:怪、慢、哇、挂
1)、导入:课文要我们会写好多生字,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看这几个生字。它们都有相同的地方,看课件一起说。
2)、课件出示:请你仔细看这四个生字,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慢”,请你提醒大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结合范写。学生跟写。
3)、那我们再看“怪”。你觉得应该提醒什么?老师范写。
4)、哇、挂,同上指导。先指导一个,另一个请小朋友自己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卡片读生字。
2、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邻居、慢慢地变黄、盯住
3、读一读1、4两段课文。
4、导入: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找找答案。
二、看图说话: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课文前面为什么说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4、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3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 后 反 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平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5
一、复习旧知,重温成语。
全体背诵《识字4》。
二、趣猜谜语,导入新课。
说我是丝瓜,我比它圆。说我是梨子,我比它大。我中间小两头大,年幼时我可以做成美味,年老时可以做成工艺品,还可以吹出美妙的乐曲,猜猜我是谁?(葫芦)
出示一张葫芦图 。
师:我们和它打个招呼。
生: hú lú 师:它不高兴了,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连起来读hú lu)
葫 芦
生再读词(葫芦)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师:小声再读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吗?
生1:谁要葫芦?
生2:葫芦长得怎样,结果呢?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师:答案就在文中,请自读课文。要求:找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1、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读生字,每个读两遍,再读卡片后的词语。
哇(wa)(指导读“好哇”) 盯(ding) 着(zhe)(“着”读轻点) 邻居(ju)(“居”读轻声)
师:摘掉拼音帽子会读吗?生读字
2、小老师来提醒:
生1:我要提醒大家“盯,藤”要读后鼻音,“邻”是前鼻音
生2:“哇”读轻声,
3、开火车(小小火车快快开,一开开到我这来!)(请修理师来帮忙。)
四、图文结合,感知课文
出示图1
1、师:来到葫芦园,你看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人在看葫芦。
生2:我看到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和小葫芦。 (好,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2、师:老师特别想把第一自然段送给你们:
师范读,你们想不想读,边读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学生情不自禁发出掌声)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你喜欢。。。。。。
4、指导全班学生读这句。
指导读“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读书要读标点)
5、师:葫芦生得怎样
板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6师:谁最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哪句话可以看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会对葫芦说什么呢?
指导学生想象说话。
再读第1自然段
出示图2
1、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一个个掉了,你们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带着这种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落了?(请带着问题默读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种葫芦的人仍然喜欢小葫芦的句子。
指导学生画出第二自然段种葫芦人说的话。
指名读,生评议。
“自言自语”是指自己对自己说,声音小。
3、全班练读
4、男女生竞赛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呢?”
5、邻居看不下去来劝他,谁来当当这位邻居。
指名读邻居说的话,生评。
读出了邻居的焦急,劝告“不要光看”。“光”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只)
全体再读 ( 师:真是一群热心的邻居。)
6、师:这位种葫芦人是怎样回答呢?
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7、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怕不怕呢?)
生:怕,因为蚜虫。。。。。。。
指导比较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五、深入课文,揭示寓意。
老师还是不明白,葫芦为什么会掉呀!生:。。。。。。
我可是个糊涂的种葫芦人,谁再来劝劝我。生:。。。。。。
六、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读要写的字。
2、指导书写“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要注意什么?“四”里面是两竖。
师示范,生书空。
2、 指导书写“怪”
记忆字形:右边是齐天大圣的“圣”
3、 指导组词。
“快慢”(是一组反义词) 怪石,怪物,奇形怪状(送给大家一个成语)
七、拓展训练,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种葫芦人又开始种葫芦,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长虫 ——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到叹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事物之间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弄清葫芦也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励导入
师:今天当许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个个精神饱满,我就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一定响亮无比!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注意把轻声音节读准了。跟我读:“葫芦”,加上课题,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新词。通过注音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相机提醒、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师:同学能读准字音,如果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你会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好的!请大家打开课文63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呢?
3、指名学生回答。(生:课文讲了从前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师: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得真棒!读完课文能够说出课文是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种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
3、学生回答。板书:绿叶 开花 葫芦
4、指导朗读。
(1)、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课件显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指名读、评议,范读,再齐读。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哪位同学能用“可爱”造句?板书:可爱
指名回答、评价。
(3)、师:多么可爱的葫芦啊,所以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引读: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每天”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用“每天”造一个句子的?
指名回答,评价。
5、师:可爱的小葫芦怎样才能健康地长大成大葫芦呢?
6、师小结,使学生大致了解葫芦生长的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叶子给葫芦输送足够的营养,葫芦才能长得好。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1、师:这些葫芦多可爱啊!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
2、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以后,马上指导学生看图,课件显示课文得后一幅插图,指名学生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是什么样子?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师: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伤心,后悔……
师: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再指导全班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动手画一画课文的句子,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三分钟后向老师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好吗?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讨论第二段。
(1)、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对比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用怕。”使学生理解尽管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而感叹句却能读出种葫芦的那个人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出那语气。配合适当的表情。
(2)、老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长大。
(3)、小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又是怎么说的呢?
显示:“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指导朗读,配合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
(4)、拓展: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你着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1)、师:其实啊,当时他的一个邻居也看见了,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听了有什么感觉?
(2)、理解“奇怪”。
(3)、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
(4)、出示句子:“什么?叶子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5)、“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反映了种葫芦的那个人什么样的心理?(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6)、他这样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绿叶可以为小葫芦制造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结出葫芦,葫芦才能长得大,长得可爱。)板书:输送养料
五、小结与拓展
1、师: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猜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2、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了?
3、教师总结: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不治蚜虫,导致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叶子不能为小葫芦提供充分的养料,小葫芦到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葫芦滕上能结出葫芦,跟绿叶有密切的关系。板书:生虫(虫多) 不能造养料 黄落
六、作业
1、画一幅可爱的小葫芦长大后的画,送给种葫芦的人,满足他的心愿。
2、续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绿叶 (虫多)不能造养料 葫芦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案例 篇17
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会写“挂、哇、怪、慢”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葫芦,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画一棵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导入绘画接力:小朋友,你们刚刚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这么多,真会读。那么,那个人种的这棵葫芦是怎么慢慢长大的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绘画接力,看谁先读懂课文:
1)、老师边画边说:小朋友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请小朋友来接着往下画。
学生接力画图边画边说: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指名接着往下画图,边画边说:葫芦(几个、可爱)——叶(黄)——葫芦(落)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6)、齐读这一段课文。
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过度:是啊,小朋友,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找找答案。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2、朗读儿歌。
3、指导抄写生字:怪、慢、哇、挂
1)、导入:课文要我们会写好多生字,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看这几个生字。它们都有相同的地方,看课件一起说。
2)、课件出示:请你仔细看这四个生字,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慢”,请你提醒大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结合范写。学生跟写。
3)、那我们再看“怪”。你觉得应该提醒什么?老师范写。
4)、哇、挂,同上指导。先指导一个,另一个请小朋友自己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卡片读生字。
2、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邻居、慢慢地变黄、盯住
3、读一读1、4两段课文。
4、导入: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找找答案。
二、看图说话:(5)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2自然段(10)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课文前面为什么说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4、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10)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