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推荐17篇)

2023-03-08 09:42: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推荐17篇)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认识人名。

1、上课前,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维体操好吗?

如果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水肯定会洒出来,因为杯子一倒过来,水就会把水冲开。)

(水有可能不会洒出来,也许纸会粘住杯子的口。)

2、你们是猜想的,没有动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许”这样的词,显得很谨慎。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

3、今天我们要继续13课,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课件显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名字和画像)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学习课文。

1有位叫朗志万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呢?指名读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填空“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

4、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相信了朗志万的话,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找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5、伊琳娜相信科学家的话吗?她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样的品质?(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妈妈告诉她什么?

出示:你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6、把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7、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5节,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说说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惊讶、生气奇怪、吃惊)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自由读,可以加动作。

8、看图,水怎么样了?漫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9、此时此刻,伊琳娜会想些什么呢?对呀,伊琳娜地二天一早就跑去问朗志万,出示: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学生自由读体会不同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10、哄骗是什么意思?可以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11、朗志万真的是哄骗他们吗?说说自己的理由。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他想让大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为什么他会笑?(他很高兴伊琳娜勇于挑战自己,用事实辩驳大科学家)

12、出示:伊琳娜为什么也高兴地笑了?(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科学家的一片苦心。)她会说什么?(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以后要多动手做做看。)

13、其实生活中的那些科学家都是动手做做,亲自实践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

14、齐读最后一节。

15、小结:老师希望大家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动手做做看。

三、课后延伸。

1、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2、伊琳娜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全班的同学都要向她学习动脑、动手做做看,朗志万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那我们看看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出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大家可以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三、学写生字。

教学生字:提-题 哄-喝

四、作业超市。

a: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b: 1、课外收集并阅读科学家的名言。

2、推荐阅读故事《两个铁球同落地》。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1、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4、落实字、词、句理解,注重读、说、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

附:板书设计

13 动手做做看

遇到问题 满——漫

质疑解答 光:只

得到启发 提——题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3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能够一边默读一边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在小黑板上写需要认识的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最敬仰的人最谁?学生交流

老师谈出自己小时候最敬佩的人是科学家,因为觉得他们有学问,有知识,什么都知识,所以也觉得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例如:在我心目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说的许多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深,例如:“人无毅力将一事无成。”“荣誉奖章只能做为孩子们的玩具。”等等,大家有没有自己了解的科学家?谁能为同学们介绍一番?

请小组交流,老师下去巡回。指两名同学当众交流。(8分)

2、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谁了解他的故事?(如果沉默,可布置同学课后继续去查找他的资料。)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朗志万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思考这两个问题,并找到与老师的问题有关系的两个段落进行详细认真地阅读。

4、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反复读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指名读妈妈的话,集体妈妈的话,说说你认为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光”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以后遇到问题也要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例如《小马过河》一文。

(妈妈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这说明妈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二遍,思考朗志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朗志万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设下陷井,其实不是在哄骗孩子,而是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获得真理,这是对孩子们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这种引领对孩子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体会伊琳娜在与朗志万交流前后态度的变化,由越想越生气到高兴地笑了,体会伊琳娜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

整朗读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检查认字的情况

给课后要认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认真批,如果被老师发现有批错的现象,要扣批的同学的分。

小组长记下各位同学的扣分和得分的情况。

6、学习书写生字:

考:注意引导学生写准横的位置。组词:考试 考验 考查

获:引导观察上下结构,注意草字头写大一点,下边左边和右边的都与狗有关,思考这个字的内涵。 组词:获得 获取

志:注意引导学生写准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谜:士兵的心。志气,志向 志愿 同志

智慧:注意指导学生在写时注意智字上宽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题字注意提醒学生把是字的捺写得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页字。与提字进行一下区别。

课堂板书:

15 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肯动脑筋,不盲从,不懂就问。

妈妈 :善于教育孩子,不直接告诉答案,让孩子亲自实践。

朗志万:风趣幽默,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实践能力。

布置作业:

回家做实验,看一看装满了水的杯子里究竟能否装进不其他物体?

课前反思:

在单元导读中,我让同学们通读了整个单元的课文,结果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找到课文中最关键的一句话“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是学生体会不深,因此,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和朗志万为什么要让伊琳娜动手做做看,由此将课文内容进行升化,使学生知道妈妈和科学家的良苦用心,他们一个善于引导,一个善于诱导,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让伊琳娜由奇怪到生气再到高兴地笑了,而且在此过程中,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所以第一课时我重视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明白课文深刻的内涵,但是能否做到,我心中还是没有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力求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动手意识,让他们在课堂内外亲自动手试一试,看看一杯装满水的杯子中究竟还能不能装进别的东西?

3、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一杯大米还有两个接水盒

教学过程:

1、同位一人一个自然段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例如:为什么鱼的身上长着鳞,为什么鱼能够在水里生活人不能?

为什么伊琳娜能够经常看到科学家朗志万?

为什么其实同学不能像伊琳娜一样回家做做实验?

2、分自然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并适当进行指导点评。

3、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较谁的问题更有科学价值。

4、重点学习一到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一到三自然段。

指导读好“奇怪的问题”“漫出来”——溢出来,猜想这两个抢着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我们班上有没有,可能是哪些同学?他们身上缺少一种什么精神?

交流自己回家实验的结果:

在一杯满满的杯子里加入盐,木头、塑料、铁块等你发现了什么?

在满满的一杯米杯里加入水,你又发现了什么?

5、重新指名读一至三自然段,体会朗志万对这两个小朋友的态度会是什么?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朗志万对他们的评价,这是否是作者在写作的疏忽呢?

6、指导学习生字:

提:注意左边小右边大,注意是的捺不能太长。

漫:注意与慢进行组词区别 漫长 漫出来 慢慢 慢性 快慢

朗:字的右边不是良,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准确。

锯:注意左窄右宽,注意与剧区别一下。

哄骗:注意将哄与洪烘供进行区别,骗注意与篇,遍进行区别

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学习的六个字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

7、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对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8、布置作业:

1、搜集科学家的故事,互相交流一下。

2、搜集科学讲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课前反思:

本节课由于我提前布置了实验作业,所以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我们要勇于给学生创造发现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要让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当然不能引导学生做危险的事情。在作业的布置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不再只是让学生一味地去读故事,而是让学生去有选择地读故事,有选择地读名言,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联系在了一起。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5

师生问好

生:(坐下)

师:同学们多有精神哪!还记得吗?昨天我们预习了第四单元和13课,请小朋友们看看导读,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给了我们些什么学习提示呢?打开书,自己读读导读吧

生:自由读

生:这个单元的导读给我们的提示是动手和动脑

师:哦,这些课文的内容都和动手、动脑有关。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3、动手做做看》。下面,请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3、动手做做看》。

(师生书写课题)

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做”字是左中右结构,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横”缩短,把“竖”拉长;还有“反文旁”写的时候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撇”一定要分开,要不然就写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着老师写一遍“做”。

师:谁愿意教大家读课题?

生:(领读)

生:(齐读)

师:昨天,你在预习13课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读课文读了5遍,才把课文读熟。

生:我预习的时候,给要认识的生字都组了词语

师: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一字开花”游戏。

生:我预习时,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还查了资料,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到

师:没有关系,不一定每课都能查到资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预习时,还看了爱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预习时,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喜欢科学家的故事吗?

生:(齐)是

生:我还标了小节序号

生:我在课文中做了批注

师:你们真会预习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啊?

生:齐说想

(课件:生字)这写生字你都会读吗?都会组词吗?

生纷纷举手

师:那我找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字并组词,每人教一个生字)

朗:朗读、朗诵、晴朗

志:同志、志气、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画、漫长、漫山遍野

鳞:鱼鳞、鳞片、遍体鳞伤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琅满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哟

哄:哄骗、乱哄哄

骗:骗子、骗人

师:你想夸夸他们吗?

生:王冉,你的声音响亮多了

生:你们这两组同学吐字清晰

师:你的“吐字清晰”这个词用的真好,那我们在读书、读词、句子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两组同学学习,吐字清晰,读音准确。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吧!

(课件:词语)

生:(齐读词语两遍)晴朗 、哄骗 、哎呀、朗读 、 鱼鳞 、志向、

浪漫、欺骗、漫画

师:大家预习得可真认真哪!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想看看课文吗?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读课文)

生: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夸奖。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师:谁给大家说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朗志万提了应该奇怪的问题,伊琳娜做了实验,她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伊琳娜通过实验,知道了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伊琳娜还知道了朗志万为什么要提这个错误的问题。

师:你们真会概括。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万、伊琳娜的妈妈

师:(贴出三人头像图片)

师:(指伊琳娜生气的图片)咦~大家看,这个小女孩挺可爱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这么不高兴啊?是谁惹她生气了?

生:是朗志万,因为朗志万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师:原来是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是什么问题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再读一下

生:画、读

师:朗志万是谁?

生:朗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

师:你想见见他的样子吗?

(课件)

师:这就是朗志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他还来过中国呢,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名名誉会员呢!

师:谁来学学朗志万,问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模仿老师的语气,你的模仿力真强!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

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

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

(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

生:啊~

师:什么现象?

生:(齐说)水漫出来了

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

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

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

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

师:“漫”和“流”、“洒”一样吗?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

生:做洒水动作

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

师:谁还想当当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生:(评)左笑阳,我请你坐下,因为你的语气没有读好

师:什么语气?

生:句子后面有个问号

师:疑问的语气,还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奇怪的语气,我来挑战你,柳长青(读)

生:赵子棋,我请你坐下,你的声音不响亮

生:我有不同意见,柳长青,请你坐下,因为赵子棋的“漫”读的比你好

师:你听得真认真,请赵子棋同学领着大家一起来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赵子棋刚教大家“漫”读重一些,大家就学会了

师:你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

生:这么有名的科学家,怎么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呢?

生:我预习时,做了实验

师:你很会学习,有问题时,会自己动手找答案。

生:这个科学家是不是假的呀?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我也做实验了,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师:(指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放进金鱼,水却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会漫,更何况金鱼比石子大多了,金鱼放进去,水一定会漫出来。

师:你拿金鱼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较,真爱动脑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见,我看过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个东西放进水里,水会漫,漫出来的水和东西的大小是一样的,科学家朗志万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呀!

师:濮恒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书虫啊,你读的书真多。刚才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听不懂,没有关系的,下课以后,我们请濮恒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生:(齐)好

师:书上的小朋友听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间读读

一组同位读

另一组挑战读

生:刘延君,我请你们俩坐下,因为殷孟良读错一个字――“为”

师:板书 “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师:板书“因为”

生:(齐读)“因为”两遍

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

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爱动脑筋

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

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

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

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生:问家长

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

生:字典

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

生:没有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句子

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数码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

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

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

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

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带领大家齐读

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哎呀,我受骗了吧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评并挑战读

又一生:我请王芙蓉坐下,你读得没有连文静读的生气。我来挑战你,连文静。“哼!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她读的和书上不一样,谁听出来了?

生:她加了一个“哼!”

师:还有吗?

生:丁子涵,你读错了,你把“您”读成了“你”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丁子涵:(低头)我太生气了,就读成了“你”

师:哦!所以就不尊重别人了,但作为一个老师,又是个科学家,我们应该尊重他,对不对?你还是应该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礼貌啊。但是老师很欣赏你,你敢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非常好!我们给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你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朋友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自由读第七段

师:你什么时候听别人说过“哄骗”这个词?

生:我妈妈在买东西的时候,妈妈说“你的这个东西真的这么好吗?可别哄骗我啊。”

生:妈妈对我说“别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他们光哄骗你。”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

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哨声响,下课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分角色读课文,下面看看老师设计的作业吧

(课件:作业套餐)

师读作业套餐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

下课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伊琳娜通过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漫出来了。科学家朗志万设法通过此例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怪题激趣,引入新课

1、做数学题:船上有9只羊,34头牛,问:船长的年龄多大?

2、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3、组内反思:此题为错题,可有的小朋友却用加、减法做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没动脑筋)

4、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动脑对我们很重要,但动手也同样重要。不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动手做做看》。

5、听老师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读通课文,读中认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自己认认。

2、组内交流:有认不下的字吗?提出来问问组内的小朋友。

3、汇报认字情况:读卡片上的字,并组词。

4、汇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三、读懂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本着互教互学的宗旨,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请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课文内容,全班评议。

3、伊琳娜小朋友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1、说说: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2、写写: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五、写字

先自己写,哪儿写不好,提出来,让老师或同学帮帮你。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法国有一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郎志万,有一天,他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有的小朋友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郎志万都摇摇头说:"不对!"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 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 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

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8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题”、“提”两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奇怪”、“惊讶”、“愤怒”的语气。

3、唤起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题”、“提”两个字。

教学难点:能够以伊琳娜的身份转述内容;能够看图仔细观察伊琳娜的表情动作。

【教学工具】课件、词语卡片、水杯、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猜谜语,今天我给大家带了几个谜语,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个谜语。

(由老师读)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猜一人体器官)(是眼睛)

2、第二个谜语

(请你自己读一读。)

东一片,西一片, 隔座山头不见面。假如你要猜不着, 你再听我说一遍。(猜一人体器官)

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3、第三个谜语

老师读,你来听,注意哦,我只读一遍。

十个小伙伴, 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劳动, 创造发明多。(猜一人体器官)

是手。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动手有关,题目是——(出示课题)

先请一位同学读(“做”发音)我们一起读——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课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词语检测

词语宝宝排着队出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含拼音)

哎呀 鱼鳞

哄骗 漫出来

(1)哎呀

这个词语怎么读?(指名读1人)轻声呀,读得真好听。

谁还想读(指名2人)

一起读

(2)鱼鳞

这个词语怎么读?(指名读1人)鳞是前鼻音呀,读对了。

谁还能读?(指名2人)

一起读

(3)哄骗

这个词语谁来读?(指名2人)

哄可是个多音字朋友(板书)第一声可以组词 (乱哄哄 哄堂大笑)第四声可以组词 (起哄)

课文里读第几声?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再读(齐读2遍)

(4)漫出来

第四个词语,请你读?(注意漫的发音)

漫出来是什么意思呢?(指名1人)

老师这里有一些工具,你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请一生用水杯,水,水槽解释“漫出来”)

漫出来和水有关系,所以漫是三点水旁。(出示漫出来词卡)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5)去拼音读

现在毛老师把拼音小帽子摘掉了,你还会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一起读

3、默读课文

生字和大家认识了,下面老师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哪些人?“动手做做看”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用——划下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伊琳娜 朗志万 两个小朋友 妈妈

(1)伊琳娜

这个小姑娘她叫?你读(指名2人)

这个伊字你在哪里见过?(王伊楠、伊利牛奶、伊拉克)

琳和哪个字很像?(林、淋)板书他们是同音字,都是前鼻音

(2)朗志万

他的名字叫——朗志万(词卡)(指名2人)

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朗志万(指名1-2人)

朗能给他组词吗?(晴朗、朗读、朗诵、开朗、书声朗朗)

(3)谁能把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自己先试一试。

第一句你来。 对吗?

第二句?你来。 同意吗?

请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一起读第二句。妈妈,女孩子起。

妈妈对伊琳娜说:“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对伊琳娜说:“我是想让你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1-3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和朗志万究竟让伊琳娜动手做什么呢?让我们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谁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一人读)

2、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请一位同学读。

3、你也找到的同学请举手。一起读。

4、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在哪里?(指名2-3人)

5、你能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2人:我感觉到你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老师好像看到你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6、(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二)第2-3自然段

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1、两生读:请两位同学读,第一句你来,第二句请你。

2、另一个小朋友说话时的语气。说说你的理由?(从一定这个词语知道肯定的语气)

谁能把肯定的语气读出来(指名2人)

3、老师也想和大家合作一下。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可以吗?朗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4-6自然段

(一)第4四自然段

1、伊琳娜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让生找课文里的句子,自己读。和他找得一样的同学还有吗?我们一起读。

出示: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问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伊琳娜,毛老师是妈妈,你会对对妈妈说些什么?(指名2-3人,纠正)

孩子,你急急忙忙地回到家,有什么事吗?(听完孩子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孩子有什么事找妈妈呢?(听完孩子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还有哪些同学想演演孩子和妈妈,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巡回倾听指导)

(1)再请一对同桌来演一演妈妈和孩子。

2、听了伊琳娜的话,妈妈说

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1)齐读

(2)这里的光也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二)第5自然段

1、接下去,伊琳娜动手做了什么呢?(伊琳娜找来一条鱼,把它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让生找课文里的句子,自己读。

2、看图说话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图和句式“伊琳娜看到_________________

(1)请生观察图,说说伊琳娜看到了什么?(水杯、桌上,地上)

(2)伊琳娜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3)她可能说什么?(出示 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哎呀,这个表示惊讶的语气词,多生动啊,谁能把惊讶的语气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2人,齐读)

(4)她会想什么?

(三)第6自然段

出示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师读或者和小朋友一起读)

1、这里的哄骗就是?(骗人)

2、你被别人哄骗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

3、你能把伊琳娜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2人)

4、我们一起来。

朗志万听了伊琳娜的责问,有什么表现?(让生找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吧。

五、写字

(一)重点:“提”、“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现在让我们来动动手,动动脑吧!

1、 比较字音、字形

你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2、 区别字义,选词填空

你能把它们放到正确的位置吗?

“提”、“题”

1 2

你有什么问( )吗?

老师( )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请你用手势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吗?选(出手势2)

3、 师示范

现在老师把他们送回家了,请你帮我看看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题 一捺写得长一些,页一捺变一点

4、生练写

请你把每个字也认认真真地写两个

师提醒写字姿势,巡回指导,给写得好的小朋友打星鼓励

(二)另 志

请你观察这两个生字宝宝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地各写两个。(师巡回,提醒位置,容易错的地方)

2下语文13《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评课反思

领雁的老师们和叶老师4月6日(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来203班听了我的课。体艺课的时候,我在专家室认真倾听了几位老师给我的中肯评价和建议,让我收获颇丰。现整理如下:。

首先一位男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建议,在最后观察老师书写“提、题”的环节,还有许多同学想说,可是因为下课时间已到,我限制了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这里,叶子和几位老师建议,让孩子们说说“老师写的字哪里不对”,无形中给孩子们一种暗示,一定存在什么错误,一定要找出来。不妨换一种说法,比如“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么写可以更漂亮一点”…

第二位戴眼镜的女老师在评价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痼疾——语调平直,缺乏起伏。我平时说话,语调比较平直,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可是语文课有它的特殊性,要有一种激荡人心、震撼心灵的感觉,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让人会产生淡然无味的感觉,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所以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其二,在评价语方面,需要更丰富一些,针对性更强一些,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一些大众化的、通用的“你真棒”等,就没有什么效果。其三,让学生读出“惊讶”、“愤怒”的语气,教师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好情境、渲染气氛,不然,让孩子们凭空想象,是比较困难的,也很难把语气读到位。

最后,叶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让我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今天我感觉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在听,但是学习状态不够全神贯注。叶老师指出要加强平时读书姿势、大胆发言、倾听习惯、表达仪态方面的训练,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降低听课的效果。第二,在让学生组词环节中,有些孩子说出“豁然开朗”等一些好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请孩子说说意思,读读词,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也可以顺势问问这个孩子获得词语的渠道,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第三,在让孩子们扮演伊琳娜,老师扮演伊琳娜妈妈,进行口语交际的环节,大多数孩子只想到复述第一段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请小朋友读一读1-4自然段,再请孩子们来演演伊琳娜,或者教师扮演的妈妈可以说:“其他的孩子是怎么回答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复述2-4自然段。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教师还可以以“词语超市”的形式,出示一些词语,如“漫出来”、“有鳞”、“喝下去了”、“都没说对”、“但”,给孩子一些提示,让孩子们有信心、有把握地来完成任务。第四,由于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默读,在要求学生默读时,教师最好能够再提及下要求,将要求细化,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生2-3人提问汇报后,那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视情况请学生标自然段及圈生字),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汇报,师点评

三、品读课文,重点分析

1、师:课文中主要有两个人物,都是谁呢?

生汇报,师引导并板书朗志万、伊琳娜(出示每个名字后都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2、师: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的什么问题?请在书中找出相应句子划出来。

生汇报,师指导读流利完整。

3、师: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各抒已见,师回归课文,是呀,这几个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差不多,可是有个小朋友不是这样想的,让我们继续读课文4-5自然段。

生汇报,师点评,指导朗读。

4、大家看课文6-7自然段,我们分角色读伊琳娜与朗志万的对话,谁愿意读伊琳娜?好,由女生读伊琳娜,男生读朗志万,老师读旁白,引导有感情朗读,可读2-3遍,或男女生交换角色读。

5、第7自然段“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一下。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生汇报,师点评。

6、大家理解得很对,发言也很精彩,这篇课文除了朗志万和伊琳娜之外,还有哪几个人物?

好,让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请一小组汇报,师可读“妈妈”,其余众生读旁白。

四、认字识字,巩固记忆

课文读得这样好,生字一定都认识了。谁愿意接受老师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请大家读卡片上的生字,看谁读的快又准。师出示字卡识字,分别为:1、双列火车读;2、小老师领读;3、指名读字并组词。

五、拓展延伸

1.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我们如何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呢?

生汇报。

2、今天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大家把想到的话写在61页下角。

指名2-3人汇报

师总结:知道伊琳娜的妈妈是谁吗?她就是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伊琳娜在妈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最终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做起,勤思考,多动脑,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作业

七、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一把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一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的外面看,尺子和尺子上的数字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

二、读课文,小组讨论: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想法。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1、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3、他们都相信了,那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妈妈怎样说、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换词理解“光”。

⑵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

5、 师生合作读。

6、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3、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4、找到伊琳娜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5、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1、想想当伊琳娜去质问朗志万的时候,他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4、看课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大家再来看我们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样做了吗?

6、 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7、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本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 (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3

师:请同学们静心细读第7小节,想想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思考。

生:科学家明明提了一个错误问题为什么还哈哈大笑?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急,答案都在课文里。伊琳娜很奇怪也很不服气,可科学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包含着什么?大家可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要逼真,“奇怪、哈哈大笑”都要表演出来,科学家的话中能否把他笑的原因也说出来。

生十分投入对演,教室笑声不断,充溢快乐。

生生、师生表演,举例如下:

表演一:

生:科学家老爷爷,您知识渊博,怎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生(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爱思考,肯动手的好孩子,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表演二:

生(很不服气):您这么有水平,为什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生(哈哈大笑):真不简单,只有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爱实验的好习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表演三:

生:老爷爷,如果我不去试一试还不知道您竟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哈哈大笑):你敢于怀疑权威,善于认真思考,真是好样的。请记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才能得出真知。”

表演四:

生(很气愤):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算是个科学家吗?

师(哈哈大笑):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谢谢你的批评。我不故意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们就一直迷信我,迷信书本,我想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生(不好意思):是的,谢谢您老爷爷。

【评析】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4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

我把整个教学分成四步走;

一、了解“哄骗”故事,同步进行生字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被“哄骗”的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朗志万”和“伊琳娜”,并且同步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生字,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达到轻松识记本课生字的教学目的。然后再结合课文插图,观察伊琳娜当时的表情,引出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水漫出来了。”相机理解“漫出”的意思,教学“漫”字,将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视觉性强,“漫”字的意思一目了然。

二、对比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的反应。

在这一环节,我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三、动手操作、做中体会。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明白“动手做做看” 的实际意义,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课上,我先准备了两条金鱼和一个杯子。在读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带领学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说说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四、感悟“哄骗”真相,突破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思考。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悟中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学生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基本上达成了

我的三个教学目标。第一,学生比较轻松地认识了本课的10个生字;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有感情,能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第三,读懂了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了启发,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第一、二个目标,我在第二课时便进行了检测,我比较满意。至于第三个目标,我是根据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日记,得到了反馈信息。孩子们回家动手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有的孩子把冰和糖放进同样多的热水里,得出“冰比糖融化得更快”的结论;有的孩子发现了把一张纸盖住一个装了水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倒着拿,水不会流出来”的秘密;有的孩子在四百毫升的水里取出一百毫升水,让它结成冰后,再放回原来的杯子里,发现了“水的体积并没有发生变化”;有的孩子用磁铁做了试验;还有的孩子用牙膏做了试验……批改着学生们的日记,让我收获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孩子们课后愿意动手去做一做,是对我莫大的鼓励。由此,我更加明白了“教材只是一个引子”,通过教学,教给孩子什么知识,提高孩子什么意识,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和关注的。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以及留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当想象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时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时,指名四五孩子想象说话后,我原定是要结合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进行小结,可是却忘了,临时要孩子们当场写话,结果时间又很仓促,感觉是草草收兵;其次是关于实验环节的设置,我把这一环节安排在课中,一是要孩子们明白“动手做做看”的实际意义;二是考虑用实验调节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因为小学生在每节课的前二十分钟是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因此我想在课中插入一个实验的环节,即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故事意义的领会,又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和注意力有一个调整,以便以更好地状态进入下半节课的学习。但这个实验的环节到底是放在课前,还是课中,亦或是放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去做,这一个问题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机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八、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评析:课文学到这儿,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评:

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倾注热情,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3、但是,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

反思:

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结合,否定“教材中心论”是对的,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应避免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体现。

附板书:

7、

动看科学家

手读哲学家

做想其他人

做问不一定都是对的

看查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6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吗?(课件出示)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读)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奇怪)它奇怪在什么地方,你能说说吗?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那好,让我们来找一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教师引读: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4、从这两个小朋友的回答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当时怎么样?

(没有动脑筋,想都没想就说出了这样的话。)

师引导:是的,这两个小朋友的话我们应该读出想都不想的感觉来,想都不想就冲口而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语代替呢?

5、下面我们来分组比赛读一读,看哪两个组能够把这种感觉读得更好。

6、这时,小女孩伊琳娜她和其他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她是怎么想的呢?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7、同学们,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是的,查资料、向别人请教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伊琳娜和你们一样,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启发她的?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8、“光”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9、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亲自动手做做,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发生什么事了?你能用书上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内容吗?请你再仔细观察,这时的伊琳娜是什么样的表情呢?(惊讶)你能读出这种惊讶来吗?谁来试一试?

10、当伊琳娜发现实验结果与大科学家说的不一样时,她会是什么心情?(生气、气愤)谁来做这个生气时的伊琳娜?(女生读)

1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12、那么朗志万真的是说谎哄骗孩子们吗?请你带者这个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朗志万的话,并想一想。(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13、假设你是伊琳娜,你听了朗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14、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15、看来同学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善于动脑,还会亲自动手做做看的伊琳娜,那你们想不想看看长大后的伊琳娜?

16、课外延伸:介绍伊琳娜和她的母亲居里夫人。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希望你们能牢记,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奇怪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