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推荐16篇)

2023-03-11 19:27: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推荐16篇)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一、自主预习

(一)猛扫拦路虎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他们的意思。

2、你遇到的拦路虎啊多吗?扫除拦路虎的方法很简单:一读二写。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出售驮着构思新奇五官端正宾馆牙齿

(二)勇趟句子河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b.说说描写大瀑布的词语。

(三)智爬问号山

1)夫人,你为什么那么“犹豫”、那么“语无伦次”呢?哦,原来你对这个象墩木雕如此爱不释手,但想到回国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正犹豫不决呢!

(2)卖木雕的少年,你为什么那么“诚恳”呢?

二、交流展示

三、点拨拓展

1、学习(第3、4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4段。------读书习惯真好,有的同学已经读了好几遍了

(2)、现在谁来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木雕。请你来读第3段,---你介绍的非常清楚。

你有什么感受?你来-----这么美的这么多的木雕,你都眼花缭乱,这就是琳琅满目,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你也想说,你来,----不但多,而且各有各的姿态,你在赞叹,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你还想读,你来-----感谢你把这大摊点的木雕搬到了我们的眼前。

过渡:这么多木雕,个个都如此精美,那——我该挑哪一件好呢?

(3、)“我”挑了一个卷鼻大耳象。为什么?从哪写词感受到的?

理解“栩栩如生”

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就像真的一样,你真会读书

理解“构思新奇”

你为什么觉得它“构思新奇”呢?(卷鼻大耳象既有雕刻的艺术价值,又有坐凳的实用价值)

(4)、谁也能读出它的“栩栩如生”、“构思新奇”?你来,―――你来,―――

学习第5——9段“买卖场面”

1、让我们赶紧走进5――9段,看看这场买卖场面吧,自由读第5——9段。

2、反馈:看到那场面了吗?(明确朗读要求)

3、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4、指名分角色读。

(1)夫人,你为什么那么“犹豫”、那么“语无伦次”呢?哦,原来你对这个象墩木雕如此爱不释手,但想到回国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正犹豫不决呢!

(2)卖木雕的少年,你为什么那么“诚恳”呢?板书呢?

5、我们四大组再来分角色读一次

四、巩固提升

1、课文在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很多是直接表现,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课后可以积累下来,相信对你的阅读和写作也会有所帮助。那么,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里,我们走进了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凉风轻拂的夜晚,黑人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份美好,这份友谊永在我们心间

2、阅读相关文章:

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圈画,可以是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是优美的语句;评点课文内容,在课文空白处写出一句或几句赏析、感悟的话;提出自己的疑问;背诵积累,丰富语言;情感诵读,升华主题。

五、检测反馈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队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组,这是学习的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这是学习的难点。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课 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 )做纪念,又担心( ) ,( ),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 )。

(二)读课文至少3遍,认会“尼、栩、释、掏、豫、恳、憾、宾、标”,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卖、售、驮、构、端、掏、馆、饭、辨、堆、模、付、标、齿”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并理解其意思。

第二课时使用:

(一)熟读课文,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非洲的木雕在当地很常见,并且很美。请你用几个四字词来形容非洲木雕的多和美。

自学提示2: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自学提示3:非洲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学提示4:从文中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课 中(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 )做纪念,又担心( ) ,( ),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 )。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尼、栩、释、掏、豫、恳、憾、宾、标”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卖、售、驮、构、端、掏、馆、饭、辨、堆、模、付、标、齿”,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4、组长把本文的四字词语领读2遍,小组同学轮流说词语意思。

5、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掏、齿、辨

2展示读课文

3说出以下词语意思:爱不释手、游人如织、名不虚传、栩栩如生

4质疑探究

5自悟自得

四、达标测评

完成达标测评中的一至三题。

课 中(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交流以下问题

1、非洲的木雕在当地很常见,并且很美。请你用几个四字词来形容非洲木雕的多和美。

2、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3、非洲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文中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二、班级展示

1、非洲的木雕在当地很常见,并且很美。请你用几个四字词来形容非洲木雕的多和美。

2、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3、非洲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文中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一至三题供第一课时使用,四至五题供第二课时使用。)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驮着 遗憾 掏钱 犹 豫 恳求 宾馆

二、词语填空

名不()()如织琳琅()

()如生()不释()语无()

五官()构思()()可辨

三、形近字组词

辨( ) 管( ) 掏( ) 堆( ) 模( )驮( )

辫( ) 馆( )淘( ) 推( ) 摸( ) 驼( )

四、选择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五、请你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课 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3

导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导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导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导学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能正确读出下列字词。

游览 工艺品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壮观 出售 摊点 陈列 构思 五官端正 观赏 掏钱 即将 晚饭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付钱 标准 牙齿

二、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展示导学案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找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画出课文的四字词语,并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

2.个人自主学习按上面的学案自学,并做好不明白的问题的记录。

3.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生生合作

交流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并做好记录。

(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

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小黑板)

(1)认读生字 (2)说一说难写字的笔顺

(3)扩展词语 (4)读词语

(5)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下列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 驮着 构思 爱不释手 栩栩如生

掏钱 犹豫 诚恳 遗憾 宾馆 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卖() 辨() 辩() 购() 钩()

买() 辫() 瓣() 构()沟()

堆() 准() 摸() 漠() 掏()

推() 难() 模() 寞() 陶()

三、我会补足下列成语。

名不( )( ) 游人( )( ) 琳琅( )( )

各( )各( ) 构思( )( ) 栩栩( )( )

( )不释( ) ( )无( )次 一( )一( )

三、我找出了描写买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主题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爱在人间》中的《友谊赞歌》中的文章。

2.交流阅读收获。

读了文章后我的体会是:

我积累的好词是:

我积累的好句子:

课外拓展:

一、小练笔。

以“买木雕的少年,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写自己的心里话。

二、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雕一丝遗憾——送木雕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4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徐老师想讲件事。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习是享受的过程。既然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请同学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需要太多的拘束,好吗?

生:好

师:机会摆在大家面前,只要一伸手努力一下就能拿到,抢到机会的,表现好的,就能得到精美的非洲木雕图;如果有高水平的发挥,奖品也是高水平的,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奖品就在面前,想不想争取?

生:想

师:好,呆会徐老师就看大家的表现了。同学们,语文课快乐!

生:老师,语文课快乐!

师: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人们常常通过音乐来赞美,歌颂一些美好的事物。静下心来听听这首歌,哪两个字在你耳中久久回荡?

生:听臧天朔的《朋友》

师: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直听下去。谁来说,哪两个字?

生:朋友

师:同学们,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一笔一划用心写这两个字。

师:一起读

生:朋友

师:词语也有它的情感。轻轻地再读一遍

生:朋友(稍好一些)

师:多么深情啊,再来

生:朋友

师:朋友一词勾起了我们无数的回忆。谁来说说你的朋友

生:我要来介绍我的好朋友,她姓张,她的爱好是打羽毛球,特别喜欢和我打……

师:你的朋友在班上吗?在哪?你想对她说什么?面对你的朋友说

生:朋友你好,我喜欢你这样对我。

师:对她们的情谊掌声鼓励。看的出来她们是对

生:好朋友

师:谁再来聊聊?勇敢者可以得到我的奖品

生:我的朋友姓徐,名一鹏

师:在哪?过来说。你和你的朋友是天天见面

生:我的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帮我

师:就是互相

生:互相帮助

生:比如说,今天早上老师叫我们先预习一下《卖木雕的少年》,我忘记带自学本了,是我的好朋友借给我看的,真的很感谢他。

师:对他握握手吧

生:握手说谢谢

师:我们可以看出这对朋友是天天都能

生:见面

师: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谁再来说说你的朋友

生:我有好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星期六的时候大家约出来到公园。在学习上我们也是互相帮助的。

师:和朋友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是吧?

生:恩

师:有句古诗说的好:海内存知己,

生:天涯若比邻

师:是啊,朋友像一片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我们可以划船不用桨,我们可以扬帆没有方向,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没有

生:朋友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再读

生:朋友

师:课文中也有一句关于朋友的句子。谁来读读。(出示小黑板)举手的都是勇敢者。勇敢者来读读。

生:(齐读)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师:对自己精彩的朗读掌声鼓励。

师:这里的“我们”指哪两位主人公?

生:卖木雕的少年和去旅行的夫人

师:就是作者“我”。他是哪国人呢?生:中国人

师:那卖木雕的少年呢?

生:非洲

师:中国和非洲距离如此之远,他们以前见过面吗?

生:没有

师:这是他们第几次见面?

生:第一次

师:一面之缘就称之为

生:朋友

师:一面之缘怎么能谈得上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呢?看来,这里的朋友和我们所说的朋友的含义是完全不相同的。在游人如织的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想去解决吗?

生:想

师:别着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读读少年言行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开始!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好好瞧瞧第9自然段,哪个词语出现了两次?

生:遗憾

师: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9自然段。

生:(齐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此遗憾非彼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而我遗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夫人遗憾的原因是不能把礼物带回国。

师:找出课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我也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怎么就不能带回国了?生:因为中国人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

师:读出文中的句子

生:……

师:哪位朋友来帮他?

生: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同学们,文中的象墩子呀高度相当于同学们坐的凳子的高度,而木雕显得更重一些。飞机上有个规定,如果你的行李超重就谢绝登机。那我就不买这木雕了,说明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木雕呀?是不是?

生:不是

师:从哪看出我非常喜欢这木雕了?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我捧着象墩子,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很注意翘舌后鼻音。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一件你特别喜欢的东西?谁来说说?

生:在方岩一个玩具店一个玩具让我爱不释手

师:最后买了吗?

生:买了

师:心情如何?

生:开心的很

师:有没有一件喜欢的东西但是爸爸妈妈不同意给我买的呢?

生:我喜欢溜冰鞋,可爸爸说没钱不肯给我买

师:假如爸爸妈妈有一天,拿着一双崭新的溜冰鞋出现在你面前,你会

生:突然大喊起来,会爱不释手

师:舍得穿吗?

生:舍不得

师:舍得用吗?

生:舍不得。我会先放起来等回老家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

师: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子.

生:我捧着象墩子,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这件喜欢的东西,得不到这件在心理面自认为是宝贝的象墩。.这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生:失望

生:惋惜

生:有点伤心

师:怎么伤心了?

生:因为我很喜欢,但不能带回去,想到有点伤心难过。

师:难得一次来到非洲,有可能一生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就因为这件事而让我终身遗憾。所以她语无伦次的说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那黑人少年又为了什么而遗憾呢?

生:他为自己不能把这精美的木雕送给夫人而感到遗憾

生:是不是因为那中国人很难得来一次,却不能把这木雕送给她而感到失望

师:别着急,我们按顺序来读读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

生:“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生:“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语气如此诚恳,他刚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沉默)

师:黑人少年是个生意人,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是想把木雕送给夫人。

师:刚开始是送给夫人吗?

生:是不是想让夫人买个他的木雕好多做点生意。

生:有点象我们现在有些人在推销产品,卖给别人。

师: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

生:夫人

师:难得来次非洲,带回去做个

生:纪念。

生:或者做个收藏品。

师:原来是这个回事。一起再来读读

生:齐读前两句少年言行的句子。

师:读夫人的句子。

生:“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是肯定她是中国人吗?

生:不是的。

师:不肯定还读那么大声?再来一遍。

生:重新轻读句子。

师:谁在来猜猜?

生:读句子。

师:不敢肯定,只能猜测,语气稍微的轻一点。

生:再读。

师:一起来

生:“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师生接下去读第9自然段。

师:夫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这件宝贝带回国,感到很遗憾,少年也为她遗憾。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我没买木雕,少年也没卖出木雕。但是同学们,徐老师在这里不得不讲这么一个故事。(中国人支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勘测准备了两年,修建花费了六年,当中支援100万吨材料,6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这个故事在非洲人心目中深入人心。在回家路上,少年想了很多很多,你能替他说说吗?

生:中国人帮助我们建坦赞铁路,献出了这么多宝贵的生命,我还是把这精美的木雕送给她吧。

师:中国人无私的援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是的

生:中国人为我们非洲付出了那么多,100万吨的材料,64条宝贵的生命,我就这么一点点东西,也要送给她,作为回报中国人的礼物。

师:这位同学的话,让徐老师想起了我们中国一句俗语:礼轻情谊重

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生:我只不过就是一个木雕,送给这位对我们有恩的中国人,是值得的。

师:别看这木雕,可能了却了夫人一个心愿呀。

生:这次先送一个小的,下次再送一个大木雕。

生:……

师:少年想了很多,在一个晚风吹拂的晚上,在响声清晰可辨的大瀑布前,等来了夫人。

生:(齐读)“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生: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动作的词

生:连连摆手

师:我觉得不好意思,应该给你钱

生:不要

师:你是生意人,我可不能白白拿你的东西呀

生:不要

师:我就是要给你

生:坚决不要

师:为什么

生:你们帮我们这么多,我一个木雕没什么大不了的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子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我们在课文走了个来回,而且走进了少年的心。同学们读文章都读到心理去了,拿起书本,就把自己当成黑人少年,老师是夫人,一起合作读读。

生:课文稍作整合,按顺序读黑人少年和“我”言行的句子。

师:黑人少年的善良,少年的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少年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写话。(音乐想起)

生:少年,看到木雕就会想起你的可爱,我会好好保存的。

生:小象墩虽然不珍贵,值不了几个钱,但这份情却是无价之宝。

生:少年,你这样做是对的。中国人为非洲花了六年时间帮助建造铁路,真的不简单。应该送给这位夫人,你非常的善良,淳朴。

生:我想对少年说,你非常懂事,知道中国人为了修建这铁路献出了很多。

师:少年很重情谊。

生:少年,本来你开始是想多做点生意的,可后来想到中国人为非洲付出太多了,因为你的木雕,我们两国有更好的关系。

师:从你话中,我们也听出了你的情感,你的所得。

师:文章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

师:徐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确实是沉甸甸的,可后来少年送给我的木雕小象墩却只有拳头大小,为何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沉甸甸包含的是什么呢?

生:是不是沉甸甸的情谊啊?

师:掌声。

生:感情

师:什么情?

生:朋友之情

师:知恩图报,情谊重。

生:还含着那64条生命。

生:里面还含着100万吨的材料

师: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是

生: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

师:非洲木雕是

生: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让人

生:爱不释手

师:景美,物美,人更

生:美

师:伸出右手,再写朋友这个词

生:呵呵,一个小朋友,一个大朋友。

师:同学们,世界上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作者一定会把这份情这份爱带回自己的

生:祖国

师:这份不是朋友胜似朋友的情谊,一定会长出翅膀飞向世界各地。(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是朋友吗?

生:是

师:朋友们,再见!

生:再见!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到三年级的学生学情有如下特点: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过的字能认会写,但不注重识字方法的习得;还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欠工整,坐姿不规范。

2、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由于粤方言的干扰导致一部分学生发音欠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和前后鼻云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读和默读理解简单的文段内容,本文是一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让孩子们领会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从人物动作和语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让积累四字词语。

2.由于感受国际友谊这样的话题,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友情。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从读中感悟。

三、总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设计思路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叙事文章,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朗读、积累、发展语言的很好教材,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以课标精神为准绳,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词句的积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栩栩如生这个词我先让学生看木雕图片,让后找出句子中的位置,说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最后在结合具体语言让学生读、体会、理解,并运用到说话中。

3.读中悟情,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这么美的木雕作者没有买成我和少年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抓住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读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读、感情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抓扩展促写话。三年级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尤为重要,我创设了让学生写话活动,当学生情感达到时,在他们抑制不住想表达时我抛出话题:“朋友作为朋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或做点什么呢?”请写在童心留言板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总之,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感悟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和积累运用语言是我设计这篇课文的初衷。

六、课时安排以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一些四字成语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学习1-6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6

【课业设计】

一、选择正确读音

栩(yǔxǔ)宾(bīnbīng)甸(diāndiàn)

二、组词

构()端()辨()堆()模()掏()

沟()喘()辫()推()摸()淘()

三、填空

名()虚()()人()织 琳琅()()

栩栩()()()()释手()()伦次

四、写出近义词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能力迁移】

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挑战奥赛】

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7

一、说教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课时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采用课件演示法教学。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此外,在教学中还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

四、说学法指导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两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2、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练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视频片断,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文本中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让学生提问,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二、初读课文。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抽读生字卡片、词语,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课文,借此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学生自读、互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倾听能力。】

三、再读课文,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在读读标一标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四、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加深体会。

指名说瀑布是怎样的,边出示: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有了自读和全班齐读做基础,配以图片欣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播放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再进行感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联系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又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摘录4字词语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有一个学生造句:“升旗时,天an门广场上游人如织。”我没有及时点拨判断正误。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朗读时没有质的提高。俗化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还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使之变得完美一些。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8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的文章都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卖木雕的少年》是体现了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讲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课文中那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地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等词语。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教学重难点: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大致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细品文本,抓住文中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读熟课文,感受少年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如: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播放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小猴摘桃识字游戏,角色朗读课文。

2、朗读体会法: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揭题:

⑴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⑵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

2、初读感知,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3、再读课文,初步感悟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4、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⑴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生:⑵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⑴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⑵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⑶分角色朗读。

(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⑷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

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

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通过细细地品味有关黑人少年的言语、行为以及神情的句子,体会黑人少年的内心活动,来感受这位少年的美好心灵。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补充,让学生了解到非洲和我国之间是互帮互助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真诚地赞美黑人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 二 课 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0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买一件木雕带回国做纪念,但因为太重,只有放弃,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遗憾”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板书:遗憾)

生:第9自然段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出示第9自然段,生读)

师:同学们,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2人)、齐读。

师:“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谁遗憾?

生:少年遗憾。(板书:少年)

师:第二次是——?

生:“我”遗憾。(板书:我)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遗憾”?

生:遗憾就是……(1—2人)

师:解释的真好,那谁来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

生:(1—2人谈遗憾的经历)

师: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划一划,找找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

生: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师:什么叫爱不释手啊?

生:喜欢的舍不得放手。

师: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让作者爱不释手的木雕吧。(播放课件: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师:欣赏完精美的木雕,谁来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哟!(课件出示填空题)

师:这些词语用的很准确,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来造造句呢?

生:(造句,师点评)

师: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课文的5—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现在大家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生:5—9自然段。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并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阅读提示)

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师:我们来看一看少年和我之间的对话。(出示句子,指名3—4人朗读:读出非洲少年:诚恳、猜测的语气,我语无伦次的感觉。体会“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问学生:怎么看出他很迫切的希望夫人买下?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词语可以表情达意,标点符号也可以。)

师:加上提示语,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师读提示语,男生读少年的话,女生读我的话。)

师:明白了“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第9自然段,一起体会一下他们遗憾的心情。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师: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做不成了,但他仅仅因为自己的木雕卖不出去而感到遗憾吗?

生:他不仅是因为这桩生意没做成,更主要的是为作者不能将木雕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

师: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师:那么故事就在遗憾中结束了吗?(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请大家小声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交流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段话。(出示句子)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少年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

师:什么叫朋友?

生:互相帮助的叫朋友。

师: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情况?谁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交流中国援助非洲资料)

师:(出示:中国援助非洲资料)周总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问,50年来,中国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对中国人充满感激之情。谁来读读他说的话,表达出非洲少年的情感。(出示句子:指名读,男生齐读)

师:“我”是如何回答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不)那现在我是什么感觉?(板书:感动)

师:这两个问题都清楚了,刚才还有同学问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沉甸甸”还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地方?

生:(读句子)

师:大象墩是坐凳,难怪作者说是“沉甸甸”的。可现在这个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里“沉甸甸”的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吗?

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这份友情让作者感到沉甸甸的。

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板书:中非友谊)。我想,作者回国后每当看到这美观的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是——

生:非洲少年

师: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感情,那就是——

生:感动

师:不唯独是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天动地,在这同一个世界里,我们还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出示图片:南非发生瘟疫时,中国人民义不容辞奔赴危险第一线;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灾难时,外国友人的慷慨相助;东南亚海啸时,全世界人民众志成城;金融危机时,全世界人民共克难关)因为我们真诚的友谊,我们才拥有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 非洲少年

遗憾 ——感动

中非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1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先去欣赏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景物。

1、介绍大瀑布和木雕

生观看图片,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它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在欧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又被称为维多利亚瀑布,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重点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介绍木雕:

师:在这里游客除了欣赏世界上最宽大最壮观的瀑布外,还能欣赏到琳琅满目的非洲木雕工艺品。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刀法娴熟,构思新奇,形象栩栩如生。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出示重点词: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2、过渡:

师:在这个风景优美又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3、板书课题:

师:请注意看我写“卖”;请你给“卖”找个反义词?(买)

一起读--“卖木雕的少年”。

过渡:

师:这是怎样一个非洲少年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把生字字音读准:(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琳琅满目、驮着、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象墩、五官端正、爱不释手、掏钱、犹豫、沉甸甸、诚恳、语无伦次、

遗憾、宾馆、清晰可辨、吹拂、标准

3、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

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过渡: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都很遗憾。可他们又为什么感到惋惜呢?

(三)、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

1、师:“我”为什么遗憾?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

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2、师:结合课文前面部分的内容,能不能把这个原因说得具体一些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

3、交流原因:

可以提示:“我”为什么要买个木雕带回国?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自然段:朋友 “一定要” (叮嘱)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木雕没买到,成了遗憾。

(2)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在交流过程中朗读相关句子。

4、填空完整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指名回答,齐读)

朋友( 叮嘱 )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那里( 游人如织 ),景色十分( 壮观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颖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1、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3、分角色朗读。

师: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交流原因:

(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

如果学生这一点回答不出,做这样的引导:

师:除了因木雕没卖出去而感到惋惜外,还有其他原因使少年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吗?请大家再来看课文的10-15小节,想想使少年遗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你们知道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该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卡翁达总统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第三部分:弥补遗憾

1、师: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指名回答:送“我”一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却只有拳头大小。)

我与这位买木雕的少年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却因中非人民长久以来积淀的深情厚谊而成为了朋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2、师生分角色朗读10-15小节:

师:请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赠送木雕的这一幕。男生来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女生来读“我”的话,感动感动!我来读作者的话。

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四、拓展练习,情境写话(作业)

师: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卖————————送

我们是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

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3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杂谈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周穗敏】

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 “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4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3、使学生之间有交流,加大生省之间的相互学习。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

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大瀑布的图片、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投影大瀑布图片

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板题,读题。

4.生根据提示自学。

5.汇报、交流。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可自己汇报)

字旁: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

诚恳(kěn)宾(bīn)馆

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

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讨论交流。

3.汇报。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发前,朋友告诉“我”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对几个大象坐爱不释手,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没买,卖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遗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饭后,少年送来一个小象墩,坚决不肯要钱,因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这让“我”很感动。

四.小结

卖木雕的少年真的可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他的喜爱。

五、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

(2)画出生字,拼读。

(3)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探究导入

1、教师一边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图片,一边娓娓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这就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作者来到这个美丽的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送她礼物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已经板书好)

2、学习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个词,梳理一下课文的顺序吗?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的部分。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我爱不释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1)从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什么?(1、作者被美丽的瀑布吸引。2、作者很喜欢木雕,作者想购买木雕 。你是从那些词语体会到的?体会作者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

2、指名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作者强大的购买欲望,“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个人朗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因为我考虑行李超重,不能带这么重的象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从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象墩自己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面对作者不同的心态,黑人少年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一画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下面的练习。

(3)当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当时,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 买一个吧!”

当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当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指名学生完成上面的语言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说准、说好。

点拨:通过对男孩的言行的描写,你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1这个男孩很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3、从您字可以看出男孩很有礼貌。)(这里学生可能产生疑问:那个男孩为什么能猜出作者是中国人呢?为什么知道我是中国人眼里就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如果学生读不出为什么遗憾,也读不出尊重?老师可这样引导,从课文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下面在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然后和课文联系起来再想一想,看我们会有什么新收获。

老师边展示图片,边讲述。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一百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有关资料,能交流一下吗?

交流开始。然后谈谈新收获。1、这个男孩不仅善良,开始“买一个吧!”表现出不仅是推销,还有一层是把纪念品带回欣赏,到后来男孩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吧?”能看出男孩对中国人的尊敬。2、这个男孩有些遗憾是希望我能带走这件纪念品,不要带着遗憾回国。表现出非洲男孩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

4、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

5、那么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又会想些什么?

三、品读“送木雕”部分,想象买木雕少年是怎么做的

1、“我”带着遗憾离开买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又相遇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轻读读课文10~15段,看看那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

(1)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作者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好感。

(2) 我从“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和后来送给我的那个小象墩。我很感动。我觉得少年为送给我这个一模一样的象墩,白天一定费了很长时间才雕好的。我被少年的善良和他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3)我读了“我”要给他钱时,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我很感动,因为男孩把中国人看成自己的朋友,更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美好心灵。

(4)读第13段 我体会到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使得非洲儿童和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对中国人有好感,把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看成朋友。

(5)我读了这一段,我想中国人民的援助,一定使得非洲的人民非常喜欢和感谢中国人民,所以他们喜欢学中国话。

(6)我想中国的建筑工人,中国的医疗队,中国的老师为非洲孩子上课的事实,一定使非洲少年非常熟悉中国人,所以他们学会了说中国话。

小结: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大家。他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友好情谊。

板书:友好情谊,美好心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每位非洲人民内心深处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的援助。课文学到这里,你想不想夸夸那个非洲少年?(用三、五句话写一写。写完后指名念一念)

五、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老师描述: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读10~15自然段。

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或指名读)

老师: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 篇16

一、找切入点,进行有效教学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第六册课文,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行李超重,无法带上心仪的象墩木雕,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这是歌颂中非人民友谊的一篇文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命题离学生有点远,怎么样让学生更快地走近文本呢?

这次选了这篇课文,好久都感觉无从下手,找哪个点呢?长长的一篇课文,哪一个点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呢?后来,发现“我’没买木雕象墩,“我”和少年都有“遗憾”,少年有遗憾,遗憾于精美的木雕不能卖出,遗憾于非洲的工艺品不能被带到他所喜爱的中国。“我”也有遗憾,遗憾于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由遗憾到感动,是“我”的内心变化,而这一变化,源自少年的举动——“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文本末尾,“遗憾”已经被“感动”填满。这样的一个情感点,即是文章的“节骨点”。于是,学习就从 “遗憾”切入,围绕着为何“遗憾”展开,整节课就从一个问题入手:“没有买象墩,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防止了长篇累读,使得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句子上,聚焦到人物的特殊感受上,然后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补充资料,帮助理解感悟

对于中非珍贵友谊的准确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那么,资料中仅有文字恐怕是不够的,图文结合才会给学生很强的冲击,补充资料呈现图文结合。图片有二组,一组是中国人民全身心投入修筑坦赞铁路的照片,文字里介绍了一些有力的数据;另一组是中国医疗队无私奉献,为当地人民医治的情形。这两组图片的出示,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极具震憾力的。我想处理得当,学生就会被当时的情形,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感动,对于少年的那份热爱中国之心理解了。学生就会走近少年的心里,从少年的角度展开想象。

三、生活与文本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唤醒学生的感受,就要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个人物,移位入境,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的感受立体丰满起来。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位“少年”,那位“我”,面对景色壮观的瀑布,面对栩栩如生的木雕,一定会有话要说。于是,小练笔形式:

①假如少年就是乘着中国人民修建的铁路来到大瀑布边的,假如少年亲身接受过中国医疗队的治疗,现在,他手捧木雕,面对“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②当“我”手捧着少年送来的木雕,我会想些什么?想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能力感悟,也不是学生无话可说,而是,作为老师能否很好地找准文本情感的生发点,适时地将学生“请”至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中,教学应当目标明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将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应当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以读写结合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色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真实扎实朴实做到了才会有厚实。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