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习作7》教学设计(推荐17篇)

2023-03-11 16:15: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习作7》教学设计(推荐17篇)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重点难点】从例文中学习方法,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程序】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

六、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习作7》教学设计 篇2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习作后的两个问题是让大家对例文进行讲座,实际上也是对编写童话故事提出了两点要求。然后教材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依照例文,发挥想像力,也拿自己的玩具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 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像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交流感受: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们知道吗,有不少童话故事,都是人们凭借一些具体事物想象出来的。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过把瘾,编一编童话故事。

二、 范文引路:

1、请学生轻声读例文《找“饿”》并思考:

(1) 这个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

(2) 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3) 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要求再读例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是根据哪些玩具编出来的?

3、 小朋友,同样是两只熊玩具,作者是怎样想象出故事中的角色的呢?

4、 请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具做你故事的主人公。注意了,你的主人公可都是人哦!他们会说话,会思考,有表情,能动作,有喜怒哀乐。

5、 编故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 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三、 摆弄玩具,自编童话

1、 活动: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桌上摆好了,做你故事的主人公。

2、 这几位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讲个故事给自己听听。

3、 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讲得特别认真,故事说得特别具体,讲给你的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四、 分组交流,推选最佳

1、分小组,把学生准备的故事说给小组同学听听,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推选出编得最好的童话。

五、 指名编讲,动笔写作

1、下面请每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上台来讲讲你编写的童话故事。

2、请学生认真倾听以后集体评价、修改。

3、拿起你的笔,将你精彩的故事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点评作文。

教学后记:

《习作7》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习作7》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氛围。

1、讲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

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爱的共鸣。

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作者: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谈看法。

三、唤起爱的记忆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想一想: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回忆一下

(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

四、倡导爱的表白

教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

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老师就来问一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写下爱的诗篇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提示学生注意:

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1) 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

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谁来说说?(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具体)

2) 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

板书习作2

父母爱(感动)我

-------→

爱(表达)

《习作7》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图和一篇看图作文《穿棉衣》。根据图意短文共写了四段话。第二部分是对例文的评析。编者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凭借例文,向学生提示了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注意点。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紧扣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提出习作要求和注意点。

学情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练习。它和观察一幅图习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多幅图形成整体印象,并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写出的习作语意要连贯。

教学要求:

1. 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 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 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 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 阅读全文。

6. 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 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 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 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 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习作7》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对话。

2、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难点: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学生可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qing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要和周围的人说话、交谈。(出示图)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小姑娘,你会对你的妈妈说什么?

二、听范文,学习写对话

1、看一看:看图说话。小姑娘在对她的妈妈说什么?乌鸦在干什么?

2、听一听:朗读范文。

3、议一议。看了图,听了范文,讨论:陆孝娟同学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写人物的话话要注意什么?组合小组,交流讨论。

4、看一看,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用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清楚。写对话时,要正确使用提示语。

5、评一评。你觉得陆孝娟同学写的这段对话好在哪儿?

三、练说,想象对话

1、谈一谈。请各小组任选一幅插图,展开想象,说一说图上的内容。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现场交流。

2、演一演。大家都说得不错,各小组可上台表演图上人物的对话。

(虚拟情境:扮演角色,表演图上内容。)

3、写一写。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都写下来吧。别忘了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四、动笔,练写对话

1、明确要求: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会根据人物的对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习作7》教学设计 篇7

佚名

《我的自画像》习作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教学想法:

(1)让学生懂得行动。《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习作激情。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其中。

(2)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还有图。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画画自己,让图走进习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在这次作文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可以有图的加入,使得自己的作文更生动。

(3)重视交流与合作。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4)这也是一次幽默习作训练。让幽默走进教材,让幽默走进习作。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学生自己写自己,是很好玩的,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课堂内会笑声不断。

通过这次习作。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学设计: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样向外校的老师介绍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

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法法: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4. 教师指导: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

6.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

(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不够合适,读给同桌听,两人共同修改。

《习作7》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具体文章结尾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六、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简洁

我的建议主要景点具体

文章结尾点题

《习作7》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果断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根据提供的简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序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画简笔画,简述事情,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辆车。

2、教师描述情境:一天,这辆公共汽车载着一车人在行驶中,突然,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

(不直接揭示习作内容,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小组讨论,大胆猜测,概述情景。

1、小组讨论。

在这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小孩的鼻子出血了,在车上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你怎么来评价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全班交流。

(1)大家都关心他,帮他止住血。我们应该赞颂这种新风尚。

(2)车上部分人积极帮助他,部分人感觉寒心、脏。对这种情形我们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

(3)所有乘客都若无其事。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是想象性的作文,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接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怎样的,就耐心地进行引导,是对的。)

三、引导选择,启发想象,编列提纲。

1、引导选择。

小孩的鼻子出血,这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你选择一种情景表明自己的观点。

2、编列提纲。

事情会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呢?我们先大体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列提纲:(1)孩子的鼻子出血了;(2)车上的人怎么做了;(3)孩子鼻子里的血止住了。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列提纲很好,可以培养他们的构思能力。)

四、学生笔述,全班交流,重点评议。

1、学生笔述第二部分。

2、指名交流,适当评点。(重点指导写好人物的言行,启发学生思维,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小结。

五、阅读例文,引导比较,总结提高。

1、阅读例文,引导比较。

2、总结提高。

(1)续写时要正确理解提供的开头。

(2)从生活实际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顺序、有条理地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不管是哪一堂课,教学后都要注意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六、布置作业。

从课本中提供的三个开头中任选一个进行续写。

(简评:徐伟健)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周月芳转贴自: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点击数:117

《习作3》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第3篇习作。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4、 除习作3的例文外,教师下水习作一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设计理念

1、范文引路法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2、生活连接法

叶老曾在《文章例话》中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两者相得益彰。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在习作教学前,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寻找“发现”;习作指导时,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 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 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熟练背诵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

教学难点:

既要忠实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记得我们在五年级下学期曾经练习了《给奶奶送阳光》这首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读一读例文,就可以明白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生自学例文,要求认真地读,细细地想,并把例文与古诗进行比较,领悟写法。

2、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以进一步领悟写法。

3、指名说。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作方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

1、指名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背《村居》。

3、想一想,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早春的美丽景色的?我们如何通过想象来把由这些景物所构成的景象描绘具体呢?

4、想象一下,怎样把孩子们放学早归放飞风筝的欢快情景写具体呢?

5、想一想,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诗人所见到的早春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6、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7、指名口述。

四、小结: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行具体描绘。改写成的习作要与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感情相一致,不得随意大改、大动,更不能违背诗的原意。

五、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六、推敲打磨,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引导学生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2、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习作。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2

内蒙古 丛智芳设计

设计理念

从生活入手,鼓励自由表达;用活动激趣,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活动激趣

教师根据学生即将毕业这一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会,提起话题:“同学们,母校陪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年,她看着我们从一个六七岁的孩童,长成可爱的少年,该多么欣慰啊!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为她送上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表达我们的爱意呢?”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提出倡议:“表达对母校的爱,有许多种方式,而关注她今后的发展,企盼她变得越来越好,则是最深沉的爱。留下对母校工作的建议,这是最好的礼物。”这时,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开放时空,自主表达

这次习作,要给学生较充裕的观察、调查、思索的时间,开放习作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10天内把信写好,投到班级信箱,再转交校长或老师。

三、信息反馈,多元评价

请相关收信人来班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评价(没有条件的可由语文教师代评),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知道习作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教师可就学生对学校的关注程度、习作态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修改习作,结集成册

作为礼物,把一封封信结集成册,永久留在学校,更有意义。教师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字斟句酌,进行修改、誊抄(或打印),然后结集成册,派代表亲自交给校长,做到把活动与习作、生活与习作结合起来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乐于编童话.,提高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编写通话故事,做到语句要通顺,内容连贯。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一 激趣导入

1、(点幻灯片)小朋友们,猜猜看,图片中的人物出自哪篇童话故事?

2、说到童话故事,同学们还想到什么了啊?(3分钟)板书:童话

3、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只大熊猫,一只熊猫妈妈.一只熊猫宝宝,和他们打个招呼啊,想不想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呀?

4、有趣吗?这个童话故事啊,是一个小朋友编的,故事就在书上,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也捧起书自己读读好吗?(6分钟)

二、学习例文,学生习作

1、读完了?感觉怎么样?

(追问——哪儿有意思呢?)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想象出了语言,想象出了动作,

老师把板书写出来:想象、特点

2、多有意思的故事呀!两个毛绒玩具,通过想象,居然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也想 像这样编一个故事吗?板书:编

赶紧拿出你们的玩具,编一编,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来编。(老师巡视,参与点拨)

3、谁来把你编的故事简单地说说? (教师可引导: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友情、快乐)15分钟

4、你们说得真棒,(还有小朋友想说呢!没关系,赶紧拿出笔来,把你们编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生动,最有趣。)(出示10)老师巡视,用红笔圈划

三、交流评价

1、(哎呀,看同学们写得这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扰大家,但是老师真想听听同学们编了什么样的童话故事。)30分钟

自己先读读,在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小段旁边加上一颗五角星。3(自评)

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1) 请你读一读

(2) 你能夸夸自己吗?这段哪儿写得特别棒?

(3) 你们的意见呢?谁还能来夸夸他?

(4) 交流2—3个片段

(5) 教师提升——

2、 [小朋友编变得多棒呀!老师也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这里呀,老师也只给大家说一小段最精彩的。——拿起玩具讲故事](放背景音乐)

“妈妈妈妈,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嘛”熊猫娃娃拉着妈妈的手说。

熊猫妈妈慈爱地摸着熊猫娃娃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吧,乖孩子。”

“这个故事是外婆告诉我的,很多年前,我们熊猫家族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生活的竹林里,竹子接二连三地开花了。”“那吃什么呀?”熊猫娃娃忍不住问,不由得搂住了妈妈。

“感觉就像一夜间发生的事。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此时已经有年老的熊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说到这,妈妈的眼圈已经红了。熊猫娃娃出神地看着妈妈,把妈妈搂得更紧了。妈妈擦了擦眼泪,“这件事很快被人类知道了,他们立刻商量对策,用最快的速度帮我们熊猫准备了充足的食物……”

熊猫娃娃还想继续听下去,你们想听吗?老师课后再告诉你们吧。

(生很失望)别着急,拿起稿纸,读一读、改一改我们手中的童话,我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会一样精彩。2分钟。教师巡视。

3、谁愿意把你的故事整个儿读给大家听一遍?(注意勾画和修改)

评价,你真是我们班上的小“安徒生”了。(放在投影上)师用红笔圈划。

四、作业

将自己的作文回去再修改修改,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我们开一个童话故事会,好吗?

板书设计:

编童话

想象

特点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夏静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点击数:166

第六册《习作7》《我喜欢的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夏静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小乌龟,知道作者是抓住小乌龟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写好小乌龟。

2、能根据书上的对例文的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写好动物,要从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抓住最有特点的地方写。

3、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积累,学习例文的写法,先说说,再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二、教学重点:

写出动物的动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准确地表现动物的动作特点。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乌龟的图片。

五、教学程序:

(一)作前指导

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求先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的动作,并记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地方。

(二)作中指导

1、学习例文,悟法

课件展示:小乌龟

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能告诉老师你刚才说的是小乌龟的什么特点吗?

趁势引导学生读文悟法:

(1)有一位同学写的小乌龟很有意思,同学们愿意读吗?

(2)出示例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3)学生朗读思考,分学习小组交流阅读的收获。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2、展开讨论,明法

请同学们再次读例文,想想:为什么他写的小乌龟样子非常像,而且又像活的一样呢?

同桌讨论讨论。

指名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写好动物的方法:

a、从动物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写;

b、要抓住最有特点的地方写;

c、写动物特点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

学生再次读例文,体会写好动物的方法,尤其是体会例文中表现小乌龟的动词,动词运用的准确。

3、指导从说到写

课前,老师布置过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请你们按要求去观察一种动物,完成这个作业的同学请举手。

谁愿意把自己观察的动物讲给大家听听的?

这样吧,同学们先把自己准备的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小组长推选出说得最好的,准备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特别要提示点拨,让学生使用一系列动词,从而较好地表现出动物的动作特点。

教师予以热情鼓励,激励学生写出合乎要求的习作。

(三)作中评改

1、指名读习作,其他同学做好点评工作。

2、点评:

a、刚才这位同学写得真好,抓住了老山羊的外形特点,但怎样才能写出它的动作特点呢?

b、我们再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小乌龟在水中游动时的情景的,好不好?

c、(引导学生说出)例文抓住了小乌龟游动时,四只脚、尾巴、嘴巴的动作。

d、说的真好!谁能讲得具体些?

(四只脚划动,短尾巴摇着,嘴巴张开、吞吃)

e、这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写好动物的动作特点,应该写好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3、阅读自己的习作。

你准备怎样修改自己的习作?先自己修改,然后分学习小组互读互改。

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四)作后评讲:

1、复习习作要求。

2、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展示写得好的习作,共同学习。

3、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反复读读老师的评语。

4、自己订正,修改习作。

六、教后反思:

写出动物的动作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表现出动物的动作特点,则是本次习作教学重点之中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时做了以下的尝试,先引导学生体会例文的写法,知道作者是抓住小乌龟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写好小乌龟;接着,启发学生准确地运用动词,先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最后鼓励大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特点。这样紧扣重点,巧破难点,又举一反三,让学生触类旁通。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说,也很愿意说。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9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根据自己的玩具编出一个童话故事,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组合玩具展开想象,编出很有趣的确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1两个玩具指偶。

2学生准备两样以上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手上套着两个指偶(比卡丘和机器猫),配音:

(比卡丘):哎呀!老兄,你看,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朋友哦!你兄弟大脸猫也来了,还有大力水手、米老鼠等等。

(机器猫):真热闹,今天是什么日子呀?他们都跑到这儿来了?

(比卡丘):这你都不知道?今天他们全是跟着他们的主人来的,要表演节目的,看谁表演的好,今天可有好戏看了,要大饱眼福了。

(机器猫):那太好了,我都等不及了。(兴奋地大叫)

(比卡丘):嘘,小声点,他们老师来了。咱们还是躲到旁边去看吧!

2、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习作要领。

二、分组准备

1、组,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一组。

2、先给自己的玩具取个可爱的名字。

3、给自己的故事取个有趣的题目。

4、分组准备。

三、学生准备过程中,师在旁配音。

(比卡丘):老兄,你看他们编的还不错呢!

(机器猫):嗯,是不错,今天他们的小脑袋转的挺快的,也挺会说话的,那个史奴比说话还挺幽默呢!

(比卡丘):你看,你兄弟大脸猫的表情可真丰富,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头,可真有趣。

(机器猫):这样会动脑筋,会说话,有表情才好呀!你看他们老师嘴都合不拢了。

(板书:动脑筋会说话有表情)

(比卡丘):老师走上讲台了,正式演出就要开始了。

四、请同学上台表演

1、一组学生表演完后,老师配音:

(比卡丘):这个故事还不错,就是我没听清楚发生在什么地方。

(机器猫):不是你没听清楚,而是他压根儿就没说,不交代一下时间、地点可不行。

(比卡丘):对,还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行。

(机器猫):你别急,后面的故事肯定越来越好的,张老师经常表扬他们三(1)班同学聪明呢!咱们继续往下听吧!

(板书: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继续表演

请学生根据板书评讲这些故事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

五、学生试写,师巡视。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文秘帮)地址 www.wenmibang.com)

本文转载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

2、能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样编出来的。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难点:根据自己摆放的玩具,动脑筋编一则玩具的童话故事。

课前准备:

⒈搜集一些玩具。

⒉准备一些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具是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的好伙伴,尤其是动物玩具。动物王国里的玩具可多啦,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2、(出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熊猫?

3、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只熊猫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

二、出示范文。

1、指名读《找饿》的故事,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小作者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

3、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事?展开你的想象,开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他们路上遇到了小猴(大象……),会发生什么事呢?

4、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教师适当点评: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确定故事的主人公。

三、编写练写。

1、各小组分别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确定故事的主人公。

2、指名一生讲玩具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适当补充。

3、小组成员扮演故事角色,参加全班表演。集体评议:想象是否合情合理,事情是否说清楚了。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1)把故事说清楚;(2)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习作指导。

(1)习作顺序: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写。

(2)习作方法: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童话。

3、练习写稿。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摆玩具编故事

要求:把故事说清楚

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习作7》教学设计 篇17

本课目标:

一、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写出这次习作的初稿。

二、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正。

三、习作讲评

习作指要:

1、认真读一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

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揭示: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说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3、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

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

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作文内容。

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

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

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

1、自读自改。

2、同座互读互改。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