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推荐15篇)

2023-03-12 21:18: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推荐15篇)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听《花瓣飘香》有感

王丽华

本周四听了王松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听了这节课,我觉得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 三读课题,升华主题

上课伊始,王老师就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然后问学生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答道:“是从月季花的花瓣上发出来的。”随后引入教学。这是第一次读课题,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课题的意思。而第二次读题是在学习了课文的3-10自然段以后,此时学生已理解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而是对妈妈的一片关爱,一片孝心,在此基础上再读课题,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完全文以后,王老师娓娓道来:“虽然我们手中无花,但我们每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两遍课题。”每位学生都满含深情地念道:花瓣飘香。至此,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起初的“片片月季花瓣的香味”到感悟到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孝心,再从小女孩的行动中受到心灵的启迪——自己也要向小女孩一样对父母怀有一片孝心,使课文的主题得到了提炼与升华。

二、 注重写作训练

在学完课文以后,教师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第二天“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花,一盆送给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当“我”把花交给小女孩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而当“我”把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远远强于书面表达能力,而王老师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说到写,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但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就这节课有一点我想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在学习3-10自然段时,我们是否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我相信学生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会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会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会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在此基础上再来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摘花小姑娘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品读感悟

(一)读讲第二自然段。

1、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吗?在课文第几段?请你找出来。

2、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

3、指读第二段。

4、投影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5、交流: 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6、小女孩很爱花,很珍惜这片花瓣。(板书:爱花)

7、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从“小心地”、“双手捧着”)

8、她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9、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10、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11、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2、过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13、是啊,课文中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所有读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读悟3-10自然段。

1、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要求:轻轻地读读,3-5自然段,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3、投影句子: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现在请小朋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

(4)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5)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6)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板书:爱花)

(7)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8)“惶恐”是什么意思?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评。)

(9)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这是哪一个词的意思?读好词语:不知所措

(10)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板书:善良

(11)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12)看看小女孩的话后面为什么有6个小点?(省略号)她还想说什么?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呢!

4、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自由读读6-9自然段,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1)出示句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1)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可见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2)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

(3)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

(4)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你能加上“——地说”来读一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 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b(1)小女孩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板书:听话)“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

她这样做了,想想她在回信中会怎样对爸爸说呢?

(2)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5、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6、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7、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8、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你会读懂更多!

再次投影第三段:

(1)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2)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3)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4)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

#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9、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可课文还有一段,写的是什么呢?

(三)读悟最后一段。

1、指名读11小节。

2、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3、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4、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6、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对妈妈的多少真情,

7、认识这么一位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是多么幸运,多么令人感动,老师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诗,

8、这样吧,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先默默地在心里读一边,然后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9、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飘香!!”

10、学了这篇课文,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聪明的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谁先来说?

11、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个妈妈的心头!

板书: 花瓣飘香

爱花

小女孩 摘花瓣 善良

懂事 孝顺

听话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3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读懂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

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谁愿意再为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花瓣飘香。

师:读得真好听。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真美。

生:这么多的花,开得真热闹。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一束花,你会特别想读课文的哪一节呢?

生:我想读读第一节。

师:那就读读吧!

生:(读第一节)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师:你眼中的花红得真鲜艳,是红艳艳的。还有谁想读?

生:(另一位学生读)

师:你看到的花真多,都开满了。今天老师带来是一束花,而我家门前可是一丛花,比这更多更美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丛美丽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在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了。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浓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简短的情节折射出的亲情、友情使人掩卷难忘。这堂课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开门即见景。教师精心地创设故事的氛围,通过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联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正因为有这直观的一束月季花带来的美,让学生的学习显得更积极、更主动。而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对“红艳艳”、“一丛”

“开满”等词的理解、朗读也显得更到位。]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再带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生:(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师:在上节课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学生处于这种“愤”与“悱”的阶段对其进行启发与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朦朦胧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爱,但对于她摘花瓣的行为始终有些耿耿于怀,因为依照平常行为习惯的标准,摘花是不文明。在他们看来,一个有这一不良行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课时一个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问题,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就顺水推舟以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辩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魅力,得到心灵的陶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课文。

生: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觉得是应该先自己读书、思考还是应该先讨论。

生:应该先读书、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对,这样的讨论会更有效果。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9节,你觉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从课文中画出关键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生:(认真地阅读、勾画。)

师:(巡视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我们就分小组讨论讨论。讨论时,先把你勾画地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试着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好听。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号同学主说,其他同学再他说完后帮他补充、纠正。

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教师时时地引导与培养。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非常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要先静下心来读书亲近语言文字,静下心来思考,然后再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导致讨论的肤浅,达不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再如: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仅进一步明确讨论内容,还就讨论步骤、人员安排等细节进行了具体要求,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组讨论有序、高效的进行。]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小女孩很懂事。我们是从这句话中读懂的: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选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闻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我刚才闻了闻这朵月季花,觉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凑近了才能闻到。

生:月季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月季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你读的这“香味”似乎太浓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试试看好吗?

生:(再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生:也许我会紧紧搂着她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太感动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创设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跳出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饱满高昂的情绪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想象妈妈看到花瓣的情景,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更让学生体会到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到小女孩的“爱”给妈妈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站在普通读者——与学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动,入情入境的与学生真诚的对话。而实际的课堂效果也再次验证: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qing四射时,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南沙在祖国的最南面离家很远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当解放军的爸爸在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你感到怎样?

生:我会感到很光荣。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生:在小组内小声地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咦,这种想法挺特别。

生:刚才杨若甜同学说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觉得小女孩还是尽力的去照顾她的妈妈了。你看,妈妈生病了,她还为妈妈送花瓣,想方设法让妈妈高兴呢。

生:一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的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说明她很懂事呀。

师:你们两位说得真好。所以,作者才会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谁来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即调控,抛出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开辩论了。而在这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小女孩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纯洁的心灵。]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小女孩说的这两段话中读懂她关心父母、懂事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无人举手,很多同学在犹豫。)

师:似乎没有了。但我们在看看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个问题,(再次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吗?

生:不是,是花瓣。

师:从课文的第几节知道的?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的过程,读一读这一节,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非常小心。

师: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样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齐声答)想。

师:要想演得像,必须要读懂剧本,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节,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

生(指名读后质疑)“俯“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犹豫,不能确定。)

师:其实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字,在课外书中,我们经常看见它和“视“在一起合成一个词——俯视。俯视的反义词是——

生:(齐答)仰视。

师:仰视就是——

生:(齐答)抬头向上看。

师:那么俯视就是——

生:(齐答)低下头向下看。

师:俯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头。

[对于“俯”字的理解,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巧妙点拨,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字义。]

师:对。“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时的一个动作,这节中还有哪些词也是描写摘花瓣的动作的?

生:(读书、勾画、汇报)还有“摘了、捧着、穿过、跑远了。”

师:表演时,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能漏掉。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演得逼真。请一位同学读读,看谁读得像,等一会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试着有感情的读)。

师:你们评评看她读得像吗?

生:我觉得她读得像。特别是“小心地摘”和“双手捧着”这些地方读得让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师:你听的真仔细,请你也来读一读,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生:她刚才“跑远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飞快,跑远了让人看不到一样。

师:你真用心,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现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师:读得这样好,相信一定会演得很好。请你演一演,老师来帮你配音。

(师生合作表演,结束时赢得同学的掌声)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以演代讲,符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盲目的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表演前积极地内化语言:先引导学生质疑,理解难懂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找出摘花瓣的动作以及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最后引导学生评读这一段文字。正因为语言内化得到位,所以当学生将语言再外化为动作表演出来时才显得准确自然。学生点评的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是训练有素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渗透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匠心独具。]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会,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把它献给生病的妈妈。

师:为什么一定是要带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为这样的花瓣是最美的。

师:谢谢你的表演,也谢谢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问题想问她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花瓣很美,由花瓣组成的花应该更美,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

生:我同意这种说法。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让远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于是,她选择了只摘花瓣。

师:哦!原来如此!正是摘花瓣这一细小的举动,更让人觉得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动了,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生:(深情地读课题)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通过过渡语巧妙地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渗透了渗透其中。]

师: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祝你的妈妈早日康复。”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谢谢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我爱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师:这句诗用在这里太恰当了。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诗的呢?

生:因为,我觉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动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像小女孩那样去关心妈妈,孝顺妈妈,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忽然也想起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我们刚刚在练习4中学过的孟子说的两句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意思是说——

生: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生:(齐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意思是说——

生: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师: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很多,如果你身边有一朵美丽的月季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呢?说得好的,老师就真的花给你一枝月季花,让你送给想送的人。

生:送给亲爱的妈妈,因为生我、养我非常辛苦。

生:送给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我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生:送给敬爱的老师,因为老师很关心我们。

……

师:一会功夫,老师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应求。看来,想表达心意的同学还真不少呢!那么没有拿到花的同学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生:妈妈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生:天越来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帮妈妈捂被子,妈妈会高兴的。]

生:下个礼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我想送给奶奶一个甜甜的吻,并对她说:奶奶,我永远爱你,祝你永远健康。

生:我想为老师泡一杯清香的茶,让老师的声音更动听。

生:我想把我的压岁钱寄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重返课堂。

……

师:同学们这么有创意。老师发现你们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善良、可爱,这些想法真让人感动。其实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当的方式,给人以惊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以及你关心的人表达一份心意,并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这样具体的写下来。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课题。

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人文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猜猜花盆下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这一训练环节让学生将此时内心的感受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实践机会,教师更是在利用这一环节悄悄地拨动孩子们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从关爱亲人到关爱身边所有值得关爱的人,从用“花”来表达心意到用“心”来表达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渐滋生起来、壮大起来、挺立起来。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教师始终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独有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回家实践的过程中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样具体的写下来。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当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时,心中一定满怀美好,此时请他们将这份心灵的感悟诉诸于笔端,会有一吐为快之感,也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本堂课中课题一共读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况下朗读,感悟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在上课伊始,通过教师评价暗示学生课题要读得好听;第二次,在学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二次读课题,加深对花瓣美与香的感性认识;第三次,在学生读懂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基础上,三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小女孩对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发出的芬芳,悄悄飘进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第四次,读在全课结束时,代表着让同学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这四次课题的朗读一咏三叹,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4

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描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她生病的妈妈的事,赞扬了小女孩体贴母亲、爱惜花草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从她身上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3﹑理解课文中的新词,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训练,积淀语感。

教学难点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亲情。

设计理念

全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朗读,在读中感悟,并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月季花,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摸一摸,说说感觉怎样。

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瓣,还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析: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

二、媒体渲染,营造氛围

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析: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自读感悟

1、当作者了解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后,第二天早晨,就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到了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让我们道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交流朗读。

(1)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边听边在书上做一些记号,读得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在课文中打个“*”,不足之处,打个“?”,评价的时候就提醒他们,让他们有所改进。

(评析:评价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和表达意见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

(2)(学生评到哪儿就学到哪儿,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次深化感情朗读,在读中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指导:“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指名一学生上台摘花瓣,老师叫住她。

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样的?

a、小女孩非常害怕。出示词卡:惶恐,谁来读?

b、小女孩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出示词卡:不知所措,谁来读?

练读这一自然段。

(评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中理解词语。)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评析: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5、读到这儿,同学们的心中一定和作者一样,都在默默地称赞小女孩,那就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花盆底下的那张纸条上。

6、交流

(评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代作者在送给小女孩的花盆下写张纸条,学生带着这一目标,充分、自主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倒小女孩美好的品质。)

四、范例引路,情感流淌

1、教师讲述母亲把鸡蛋省给自己吃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

3、交流

4、(多媒体演示花瓣飘落的动画)伴着月季花的清香,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一片大花瓣定格,上面出示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给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5、学生在花瓣形纸上写对妈妈问候的话或小诗。

6、交流

(评析:母子间的爱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感情呀!教师以自己的事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说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自己选择写的内容,使他们的思维既不脱离教材诱导与课堂教学,又有超越创新的一面,使学生我心想我感,我笔抒我心,让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相互沟通,把说和写的训练与情感的熏陶有机融合,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5

看拼音,写词语。

zhāi huā huánɡ kǒnɡ rě shì fǔ shēn

pěnɡ qǐ qīnɡ chēn shě derónɡ bù

二、 比一比,再组词。

请( ) 错( ) 若( ) 旅( )

清( ) 措( ) 惹( ) 旋( )

三、 填一填。

一( )月季 一( )花瓣 一( )露水

一( )田野 一( )绒布 一( )香味

一( )眼泪 一( )电话 一( ) 清晨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不( )所措 ( )相开放 清( )无比 一( )如洗

连( )起伏 放( )远眺 热闹( )凡 星罗棋( )

五、选字填空。

瓣 辩 辨 辫

1、她的小( )子真好看!

2、这朵花的花( )多美啊!

3、你一定要分( )清楚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4、因为评选班长的事,大家争( )个不停。

六、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完成练习。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我为什么要买两盆花?

2、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对这个小女孩说些什么呢?

3、妈妈身体不好时,你会为她做些什么呢?

七、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一双勤劳又灵巧的手。就是妈妈的这双手,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每天,从妈妈的手中变出各种香喷喷的饭菜,真让我大饱口福。就连我的小辫子也能在妈妈的手中编出各种各样的花式,漂亮极了!我脏兮兮的衣服,经过妈妈的手一清洗,就变得干干净净。一团不起眼的毛线,经过妈妈的巧手,能变成一件美丽的毛衣。

妈妈的手是温暖的手,真像魔术师的手!

妈妈有一双怎样的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手 ( )的手 ( )的手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0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体会到小女还在摘花的时候 很小心,我从“小心地摘了一片”和“双手捧着”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因为只有小心翼翼,才会用上这两个词语描写。【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生:我也体会到了她是小心翼翼摘花瓣的,因为花瓣上还带露水,她这么小心,一定是不想让露水滚落到地上。

生:我感觉她一定很珍惜这片花瓣,所以才小心地摘。而且她摘时是“俯在”花前的,也可以说明她很小心。

师:谁可以在做做这个女孩的动作?

生表演,体会小心呵护的感觉。

生:我还觉得这个小女孩在摘花瓣的时候很紧张。从“飞快地穿过田野”可以看出。

师:你能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这么紧张吗?

生:因为这月季花不是她自己家里种的,是去别人家摘的,总有点像偷的感觉,所以会很紧张。

生:我也感觉到了,从“俯在花前”也可以看出,她一定不想被别人看到,所以才这样的。

师:是呀,去摘别人家的花瓣,自然很紧张,同时又对花瓣存在着爱护珍惜的感觉,小女孩摘的是那么小心。谁能来试着将小女孩此刻摘花的复杂心情读出来?

(生练习朗读。)

教后反思: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触,从细致地品词中,他们能阅读到文本以下蕴涵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静静阅读,让他们动动笔圈圈画画,然后仔细思考,从词语语句上能体会到什么。(当然在此之前的第四课课文指导上已经教给他们品读课文的方法)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惊讶,这是一次真正的放手阅读,当然,刚开始会品读的学生很少,但是好学生的回答能激发别的孩子的思考,所以答案越来越丰富,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在彼此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我想我将继续改进自己的备课与上课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7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1

《花瓣飘香》实录片段

涵溆

献丑了,下面是我上完《花瓣飘香》后整理的一小段,请各位多多指教。

(我们班的生物角养了好几盆花)开始上课:

师:华夏,请你帮老师到生物角摘朵花来,谢谢!(学生都非常好奇,一直目不转睛的看着华夏,直至他把花交到我手中。)同学们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华夏,谁能告诉我,刚才他是如何摘这朵花的?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生:他走到生物角,随意折了一朵,就拿在手里伸直手臂,走过来递给了老师。

师:从学生说话中选择板书: 随意 折 伸直 走过来递给

真不错,观察到了华夏摘花的动作和细节。(投影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请看这个小女孩,又是如何摘花的呢?把能体现小女孩摘花时的心情的词画出来,并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你画出了哪些词。

生:她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听学生朗读,随机板书: 俯 小心的 一片 捧 飞快地

找得真准,读得也很清楚,那么,从你画出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生:小女孩很舍不得摘那朵花,你看她只摘了一片花瓣,而且摘得那么小心,还用双手捧着,似乎生怕一个不小心摔疼了那片花瓣。她很爱护那朵花。

师:你真会读书,说的真好。既然小女孩那么爱花,为什么还要去摘掉一片花瓣呢?

几天后的又一个早晨,我解开了这个谜底。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看看作者找到的是什么样的答案。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9

《花瓣飘香》课本剧

地点:门前小花园

时间:清晨

人物:小女孩,中年男子

第一场门前小花园

[环境]: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小女孩上.

小女孩:啊!多么漂亮的月季花呀!我要摘下一朵......不,摘一片花瓣......(演:小女孩俯在花前,从

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女孩下

[一个中年男子上.

中年男子:这个小丫头,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随便摘别人家门前的花呢真不懂事!唉......[一个中

年男子下

第二场门前小花园

[环境]: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小女孩上

小女孩:这花多香啊!趁没人的时候再摘一片花瓣.(演: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

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

[中年男子上小女孩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轻轻地)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中年男子: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

中年男子:你爸爸呢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中年男子点点头,感动地)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后记:第二天早晨,中年男子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

他妈妈的阳台上.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0

6花瓣飘香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穿过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额头。)

板书:

小女孩摘花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我”买花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1

情满课堂爱满人间——《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作者: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尹玉转贴自:张家港市万红小学点击数:111

情满课堂 爱满人间——《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尹 玉【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一、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文本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以情感为线索,不仅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

能力目标:

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时较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有关语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课件、一束月季花

四、教学过程:

第一乐章:酿 情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围绕“你们喜欢月季花吗?”这一话题谈话。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说说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摘花瓣 送给妈妈

[环节解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课堂中出现了一束红艳艳的月季花时,学生与文本之间也出现了沟通情感的桥梁,鲜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也是贯穿整堂课的情感线索的维系点。]

第二乐章:入 情

二、精读词句品味情: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学生质疑,写在黑板上。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展讨论。

3、学生交流:

(一)品读“摘花瓣”(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课件显示词句)

2、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评价。

3、采访小演员: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4、再读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二)品读“只摘花瓣”的内容(学习第3-5小节)

1、课件显示,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2、再读小女孩的话。

3、“我”理解她吗?显示句子,比较:

(1)“为什么摘花瓣?”我问。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4、分角色读好3-5小节

(三)品读“摘花瓣做什么”(学习6-9小节)

1、默读6-9小节,指名回答:摘花瓣做什么?(板书)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月季花,谈心里的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想一想:小女孩在给爸爸的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3、说话训练(课件显示):这是一位( )的小女孩。

4、分角色读好6-9段。

5、显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小结。

[环节解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而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比一比,读一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蕴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这些综合性活动,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主动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次探索。]

第三乐章:动 情

三、以美传情突出情:

1、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小的花瓣,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轻轻放在枕边。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表一份心愿, 小小的女孩,

道一声祝福, 像露珠一样透亮,

脸上漾起了微笑。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你喜欢老师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2、那片片花瓣飘出的淡淡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四段。

3、说一说:“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4、演一演:“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共演,再读课文。

5、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随机送出月季花。

6、分送花瓣 :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怀着敬爱父母的一片深情,飘向各自的家。

[环节解析: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姐妹。”本环节中以美传情:老师的配乐诗朗诵使课堂的集体情感由淡而浓,生生、师生的互动表演使爱的旋律不断奏响,学生美好的心灵使爱的情感溢满课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已飘进了学生的心田,也定会撒向整个人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心中之情,本环节正体现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新课程理念。]

转载

一叶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2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3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感受花瓣香美

1.齐读课题后出示:这是一片 的花瓣。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看谁填的答案多。

2.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交流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绒布,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体会花瓣像绒布一样细腻、柔软、舒服的感觉。

(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以及课文题目“花瓣飘香”。

【用“这是一片

的花瓣”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既是紧扣文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花瓣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懂事”做好了铺垫。】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 的花瓣”,用语言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

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描述: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红的、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柔柔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将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上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学生通过填空题理解了花瓣的特点,但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此环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结合在了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也接受了美的熏陶。】

二、研读课文,品悟女孩心理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问:那小女孩跑远了,跑到哪儿去了呢?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交流回答:小女孩跑回家,将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第七自然段);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引导学生结合“小心”、“捧着”、“飞快”理解:“小心”是说明小女孩生怕摘坏了花瓣;“捧”是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飞快”是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总的目的是让妈妈高兴。

小结: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它代表着小女孩一颗孝敬心。再次补充填空:这是一片 的花瓣。(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敬心的花瓣)。

(3)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与运用。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敬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

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2.读第三自然段。师问: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她为什么不知所措,为什么惶恐?出示填空题: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心里在想:“

。”

组织交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说话。①月季花不是自家的,怕别人责怪。②生怕别人不允许将花瓣带回家。③别人要是将这件事告诉妈妈,那就坏了。(联系第十自然段:爸爸在南沙当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如果妈妈知道了花瓣是“偷”的人家的,不但不高兴,反而会生气。那样,小女孩心里一定会非常难过。)

3.读第四、五自然段。师问:小女孩为什么不摘整朵花给妈妈呢?怎样理解“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组织交流。①花儿太美了,应该由大家欣赏,自己每次都摘一朵,摘光了,别人就欣赏不到了。②每次摘一片,妈妈欣赏花儿的次数就会增多,妈妈高兴的次数就多。

【语言文字训练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要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揣摩女孩心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验小女孩的“懂事”。】

三、赏读课文,领悟“懂事”内涵

1.师:课文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懂事在什么地方?

2.组织交流。①摘花瓣给妈妈,让妈妈高兴,热爱母亲,很有孝敬心。②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心灵很美。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被小女孩的“懂事”深深打动了,所以送她一盆月季花,也在母亲的阳台上放了一盆月季花。

4.点拨:热爱母亲要落实在具体的上,要体现在日常平凡的生活小事中。

5.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小女孩当时的语气,读出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一环节的教学水到渠成。在学生理解了“懂事”的内涵后,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就完成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螺旋上升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一定会用心地朗读、动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女孩的“懂事”,思想、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感染与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不少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在分析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弱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悟小女孩的心理变化,理解“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丰富内涵。

3.激发学生热爱母亲,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总评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从何而来?首先要紧扣课文内容,使教学不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教学中就不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说“学了文章后,用哪些实际表达自己热爱母亲”;其次,要将语言文字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品悟文章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将语文课上成纯粹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可取,这样的课堂显得繁琐而支离破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缺少了整体观照而流畅不够。

本节课的教学就注意到了上述两点。两道语言训练题:这是一片 的花瓣;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心里在想:“

。”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统领着全文的学习。第一道题的训练,实现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敬心的花瓣”是理性的升华,是带着情感的。第二道题的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小女孩的“内心感受”,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在上述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朗读就会投入“真情”,读出“真情”,课堂也就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5

朗读、赏析、理解、感悟——花瓣飘香教学侧记

(一)

师:谁来说一说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是俯下身子,小心地采了一片带露珠的花瓣。

生:小女孩摘了以后是双手捧着的……【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师:大家已经注意到小女孩摘花瓣时候的动作了,请大家来找一找,把小女孩摘花瓣动作的词儿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俯下身子、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师:大家找得真准,现在请你把这些词儿放到课文里,再用心地读一读,要读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小女孩。

学生试读。

师:现在你能上来学着小女孩的样子摘一摘吗?

生:用形体动作表演(俯下身子、小心地采摘、双手捧着……)

(二)

师:摸着这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小女孩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会说:“ 孩子,这花瓣摸着像绒布一样,真舒服啊!”

生:妈妈可能会说:“闻着这淡淡的花香,我的病仿佛好多啦!真是我的乖女儿!”

生: 妈妈还可能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妈妈有你这样的女儿知足啦!”

………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意象,这是语文课教学目标途中的重要环节。

在“一”中,学生通过阅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景“过电影”,再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让学生直观生动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再现和理解。为什么这样小心?双手捧着?

在“二”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进行“再次理解”,想象出了妈妈摸到花瓣,闻到花香以后的情景,也体会女儿对妈妈的深情厚意。

转载自妙桥小学博客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5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摘花瓣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感受她、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1.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画出摘花时的动作。

3.指名汇报。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着 (双手捧着)

穿过 (飞快地穿过

4.自由认真读第二段,体会动词

5.指名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她的朗读看到这位小女孩。

6.指名汇报。

7.学生摘花,注意动作

8. 你为什么这么小心呀,轻轻地摘呀

9. 谁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轻轻地摘。

10. 为什么不拿着这一片花瓣呢

11. 谁再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这样双手捧着

12.联系生活谈什么时候用捧着

13. 小朋友来双手捧一捧。

13.指名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瓣的珍爱。评价:感受到珍爱了

14.指名读,再小心一点。评价:能不能再珍爱一些

15.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飞快地跑?

摘了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这个花瓣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深入的读一读课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可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学习三---五自然段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读,

生汇报

我知道她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呢?(板书:舍不得)

这段有没有告诉我们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们从课文的其他的内容,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读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觉?闻一闻

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花很美的。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指名读,读得美一点

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还有什么地方也有(带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灯片,带露水的月季花

瞧红艳艳的花朵,上面蘸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爱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谁能把小女孩的这句话再读一读呢?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说这话话的时候还有一个什么词呢?指名读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觉得自己怎么样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觉到既爱花,又有点内疚。自己练习读一读好不好

13.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读,指名2人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第三段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细心地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字都跟心有关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为心里边害怕,所以当我叫住她的时候,大家看她会怎样做?

此时此刻她多么的尴尬啊,课文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不知所措)

齐读。

同学们就因为她摘了别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觉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诚实)

是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诚实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读

分角色读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我问的话。师评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扰这位小女孩,引读女生。评你们读得真好。

过渡:小朋友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为什么还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请大家读下面几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