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菩萨兵》课堂实录(推荐17篇)

2023-03-13 12:44: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菩萨兵》课堂实录(推荐17篇)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

师:你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请再读一读书,准备3分钟后的交流。

生读,师走下去了解情况。

交流。

生;反动军队很坏。

生: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生:朱总司令很着急。

生:……(略)

师:谁能将这件事情连起来说一遍。

生:(略)

■二、

师:就是这样一件事,藏胞们就在心目中就觉得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就像——?(学生不是很明确,师指题目)

生:菩萨兵。

师:你知道菩萨是什么吗?你见过什么菩萨?

生:见过观音菩萨。

生:送子观音。

师:也是观音菩萨。

生;财神菩萨。

……

师:虽然菩萨长得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都被人们称做菩萨,他们肯定有一些共同点,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都是神仙。(众笑)

师:既然是神仙,本事怎样?

生:神通广大

生:是好人。

师:是好神仙。(众笑)他们好在哪里呢?

生:他们都帮老百姓,心肠很好。

生:他们是——?

生:(插话)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神仙。

师:说得太好了。但是,大家知道,红军战士经常打仗,冲锋陷阵,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可是怎么和以慈悲为怀的菩萨联系起来了呢?

生:一时语塞。

■三、

师:到底为什么呢?请读读课文,哪里地方让你感动了?

生:自读课文。

交流

生:我读出了感激之情,我从最后一段读出的。你读读看(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生:读得一般。

师: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

生:(读课文最后两节)。出示课文最后两段。

生:我从“悄悄”一词中我体会到藏胞回来是因为不相信,但是又有些相信,想探个究竟。

生:我从“尽心尽力”中感觉到红军比菩萨的心肠还要好。

师:哦,比菩萨的心肠还要慈悲?

生:因为第一段写到红军来藏民居住地区是准备休整的,但是现在不但没有休整,还要帮助藏民春耕,尽心尽力地做,就是用尽力气地干活,这难道不是比菩萨的心肠还要好吗?

生:是的,菩萨帮助人,只是用他们的神通广大帮助人们,他们有神仙的本事,帮助人们不要用尽力气。

生:他们本来就很疲劳,没有休息好,还要那样用尽干活。

师:他们帮助人们似乎没有红军他们这样吃力,毕竟是神仙么。但是红军不同,他们本来就很累,是的,这个事情发生在长征途中。要知道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是什么吗?

生:是什么?老师。

师:请看《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专门写红军长征的歌曲。

师:请看下面两首歌的歌词,你看到红军遇到什么困难了?(出示)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

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

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

生:我看到红军遇到过草地时没有粮食,天气寒冷,只能吃野菜。

师:这样艰苦的事情很多很多,甚至有红军饿死,冻死。

生:我看到红军飞越大渡河时非常危险,遇到“豺狼”。

师:这里的“豺狼”是专门杀害红军的国民党。

生;我觉得红军遇到了很多敌人,最后战胜了。

师:是的,红军经常会遇到敌人的“围剿”,有时候突然会遇到敌人在地面上的袭击,至于空中,时常会有敌人的轰炸机,被害的红军非常的多。

师:同学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危险、困难绝对不止这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看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我会再班级图书角准备一些。

师:现在我们还是来回到课文。通过这些歌词的描写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危险和困难,还有死亡。现在到了藏族地区,本想——(休整),但是现在却——?

生:尽心尽力地帮助藏胞们春耕。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红军不容易,他们很了不起。

生:我觉得朱总司令和他手下的战士心肠真的很好。他们真是很辛苦。

生:我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说明红军很好,。

师:哦?

生:翻译去找藏族同胞的时候,他们见到翻译就跑,可是翻译说他们糊涂的时候,朱总司令还说怨不得他们。

师:藏胞们虽然不知道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苦,但是,他们却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所有的红军为他们春耕。藏胞们看到红军把院子——(生:打扫地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藏胞中的一员。你可以做藏胞里面的爷爷、奶奶、小孩子,请来说说你心里的想法?

生:他们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生:我相信红军是好人。

生:他们感到红军与反动军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军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生:没想到,天地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这样好的菩萨。

生: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还真不敢相信红军会帮我们春耕。

……

师:正因为红军的行动让藏胞们感动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所以藏胞们才会说——

生:(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现在请你读读这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呀!’读完你想说——?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因为司令大,排在前面好!

师:你说的是什么大?

生:权大,是司令。

师:哦?

生:我也觉得不行,但是不是说他权力大,而是他在藏族同胞心目中他很好。因为司令也帮他们种地。放在前面是尊敬他。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战士们尽心尽力地春耕,首先要感谢司令,因为如果朱总司令没有开那个动员会,战士们不会拖着疲劳的身体那么卖出力地干。

师:是的,论觉悟,朱司令确实比普通战士高,论职位,朱总司令也是高的,放在前面还是有用意的,你们说得很好,有一点提醒,最主要是因为朱总司令在春耕这件事情上让藏胞们很感激。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读完这段,在读课题。

生:菩萨兵。

师:刚才我们说藏胞要首先感谢的是朱总司令,那么我们的课题为何不改为菩萨司令就行了呀!

生;不好吧?

师:为什么?

生;说不出来。

生:我觉得帮助藏胞春耕的人,主要是红军战士。

生:是的,是的,我觉得藏胞要谢谢所有的红军。

……

师:看来,课文题目还是应该起——

生:菩萨兵

师:下课!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2

3月10日,聆听了谭洪伟老师执教的《菩萨兵》一课,谭老师的教学设计能重组教材,由藏胞对红军情不自禁地赞颂“几时见国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一句话入手,提问学生藏胞一开始是不是这么说呢?藏胞一开始是怎样对待红军的?抓住点题的中心句展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设计也很合理,课件也做得不错(谭老师的教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只是整堂课从始至终学生都没能深入地走进文本。(这当然与学生课文没读透有很大关系,谭老师上午刚教了这课的第一课时,学生课文还没能读流利)我个人觉得:有这样几个教学环节还有待商榷:

其一:在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藏胞时,有学生回答说抢粮食呀;把地里的种子都挖出来带走啦,教师补充说烧杀抢掠,不少学生嬉笑一片。的确,课文讲述的内容离学生所处的时代太远,学生很难感同身受,但教师在这儿如果能很好地创设氛围(如播放一段烧杀抢掠的视频或出示几张图片的话),那就能比较轻松地把学生领进文本,也为后来教学“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以及与红军尽心尽力地帮助藏民作了很好的铺垫。

其二:在教学朱总司令说的“这也怨不得他们……”这句时,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感悟出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而是还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其三:在学习“……像种自己的地一样……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时,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想象红军是怎样尽心尽力地帮藏民种地的,进行说话训练,而是要求学生用“尽心尽力”造句(学生造出的句子内容肯定离文本远啦),结果把学生引出了文本。另外,在引导学生理解“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含义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而不是一带而过(这句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红军是怎样帮助藏民的?藏民看到红军这样帮助他们又会怎么想?让学生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最后,从解读文本考虑,一定要告诉学生藏民都笃信佛教,而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谭老师最后的拓展设计相当好,把“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这段文字出示出来,如果能配上一首歌颂党的藏族民歌,那学生的情感就会被充分调动出来了。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4、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1、糊涂 翻译 菩萨 糟蹋 怨不得 藏民 感激

春耕 播种 同胞 热火朝天 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2、读准下面的多音字,给它们注上音。

挨饿 藏民

3、把课文读通、读顺,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菩萨兵》主要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 )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 ),以实际行动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 )。

2、找出描写朱德司令说的话,在书上用“——”划出。

认真地边读边划,思考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三、我不解

不理解的词语有( )

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 )

四、搜集有关朱德、长征、藏族等方面的资料。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探究:

1.《菩萨兵》全文按照( )的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具体体现在哪几个词语?

2.读文章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这里的“种子”表面上指( )

实际上指红军( )

3..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二、深入探究:

请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菩萨兵》的感受。

三、积累提高:编写故事提纲,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堂检测]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菩(pú pó )萨 怨(yuān yuàn)不得 糟(zāozhāo )蹋

饶(ráo láo)恕 挨(āi ái)饿 结(jié jiē)果子

二、看拼音, 写词语。

zànɡ mín chūn ɡēnɡ dònɡ yuán tónɡ bāo

( ) ( ) ( ) ( )

hú tú ɡǎn jī bō zhònɡ xiàn duàn

( ) ( )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译( )糊( )涂( )段( )

泽( )湖( )途( )断( )

四、照样子,写词语。

尽心尽力 百发百中

平平整整 干干净净

五、下面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a、无可奈何的语气 b、关切的语气 c、发自内心的赞美

1、“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

2、“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啊!”( )

3、“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

六、想一想,再找几个小伙伴演一演。

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呢?请你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一说。

[课后作业]

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板书设计]:

13、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 返回 流泪

[主题学习丛书]

1.阅读《主题丛书》125-173页文章。进行读书汇报交流。

2.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就像天上的繁星,在历史的银河中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是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离学生的距离很远。如何能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是一个难点。尽管课前学生搜集了一大罗资料,但机械的文字无法吸引学生。所以倒是用了点心思让学生找寻一些长征途中的小故事,这个时候再去研读文本我想相对容易了许多。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有意识地抓关键句,找关键词进行分析感悟,收效不错。比如在品读“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句时,学生找到了一个“尽”字,通过联想,他们仿佛看到了反动军是如何对老百姓进行烧杀掠夺,进行惨无人道的压迫的。课文中的“吃尽”不就是包含着老百姓对军队的惧怕和憎恨程度之深吗?这个时候,学生再去朗读这句时就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在里面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在课文里,朱德的三句话也是关键,学习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藏胞当时的处境和季节环境进行多方位品读,并引进了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学生也有颇多的感受,对“朱德”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有的学生也对朱德的其中一句话作了质疑,平时总是说种子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里朱德为什么会把它说成是“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个问题是我意料之中的,课前也作了一番查阅,发现原来朱德所说的这句话就是摘自“毛泽东语录”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每教一篇文章,自己也增长了不少见识,真可谓“教学相长”也!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4

一、扣课题,知大意

1、“菩萨”是什么意思?

2、“菩萨兵”是什么样的部队?

3、“菩萨兵”指的是谁?

4、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点评: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概了解。)

二、抓句子,提认识

1、读课文,在认为含有深意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并思考句子包含着什么意思。

2、交流。

句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句2:“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句3:“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点评:文章中有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深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个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找句子,看看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

三、代写信,悟感情

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

(点评: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能够自主交流,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朱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带的红军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以回忆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更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组检查

1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请打开学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检查。

2.小组活动。

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小组位置,组长迅速明确第一个被检查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组织。

3.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习惯于小组合作,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向同学展示自己,注重一些小组合作时学生积极参与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小组,组长不是指挥者,而是领队员,进行有序检查。例如在小组检查读书情况是,遇到对于读错课文的,要等一句话读完,再有其他组员有序发表意见。】

三、交流展示

1.词语关

师:请同学们,把书合上。离开书本,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胞 地区 一段时间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同胞 怨恨 糟蹋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①开火车读

②放到句子中读

③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大家读得很正确,但没有读出词语的特有味道,想读出味道,让我们放到课文中读读。

2.句子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 )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 )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 )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3.课文关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展示,不能够只是关注优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朗读,也就是针对后进生的课堂策略的尝试,应该量体裁衣,在建立一个进步的阶梯同时,又给后今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最大范围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生字关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学习多音字“挨” 。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门面,要树立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在范写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钩要出锋快,撇要有尖脚,捺要有平脚。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半包围要把中心稳。上下结构要紧凑。】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跟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读课文,感受菩萨兵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景自现。提出多多读课文,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让学生自己在脑中放着有关菩萨兵的电影。】

五、作业

完成过关窗口。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6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设计理念

首先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中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其次,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第三,围绕主线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复习词句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糊涂 怨不得 糟蹋挨饿 露面不饶人

热火朝天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是复习词、句的朗读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5.生提问。

6.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他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①“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②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③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①了解“节气”。

②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①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设计意图: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①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②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③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④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⑤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课件播放“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⑥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⑦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⑧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⑨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⑩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①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②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设计意图: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③歌词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④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⑤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

⑥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四、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板书:

菩萨兵

朱德担心 体谅

藏民害怕 感激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7

第三单元作业设计总目标1、掌握本单元3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2、会背诵《塞下曲》和《滕王阁序》诗句,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其意思。3、初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4、初步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5、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描写。6、积累并尝试运用象声词,将事物景象写具体生动。7、结合课文《少年王勃》掌握8个表现少年王勃才气横溢、风华正茂、出类拔萃的成语。8、初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9、背诵小诗《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10、通过诵读《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和《大作家的小老师》,了解古今中外名人的优秀品质和非凡才能。第7课《菩萨兵》作业设计目标1、掌握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学会用“尽心尽力”造句。2、初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3、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描写。4、通过诵读《菩萨兵》,感悟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的优秀品德和作风,感悟军民鱼水情。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理解“热火朝天”、“尽心尽力”的意思,并学会运用。(建议第一课时使用)☆☆☆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1、早上,妈妈打扮得( )地出了门。2、周末了,我多想( )地玩呀!3、我每天都把床铺收拾得( )。帮助学生积累aabb形式的叠词,同时运用叠词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建议第一课时使用)☆☆☆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动员藏族同胞返回家园,战士们如何劝说、藏胞如何回答,可以用对话的形式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演一演。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理解藏民是被糟蹋怕了,“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建议第二课时使用)☆☆☆☆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怎样做,会说出怎样的话,红军会怎么说,可结合插图说一段话。学生发挥想象,使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初步培养学生写对话的能力。(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8

《菩萨兵》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感激。在还没有上这课前,我真有带内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有了这些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对上好这一课有了信心。

在教学时,我竟然发现学生的上课情况与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在可开始,我放弃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因为我想,孩子们已经预习了的,就会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问题都较浅显。因此,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子们提出了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我又补充了相当的背景资料,也让学生开讲讲当时的一些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同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1、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没有粮食;生病没有办法治;有野兽;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2、耕地没人种。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在这样的对话中完成了,我真没想到效果很好,完全出乎我的预设。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对话。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读题。

2、学生读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充分质疑。

3、学生相互介绍,使学生了解“菩萨”和“兵”的意思,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课题叫‘菩萨兵’”这个疑问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藏民春耕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同胞糊涂尽心尽力平平展展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你怎么读这句话。

3、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朱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4、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抽读)

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3、重点指导书写“藏、段、耕、播”。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师提问:藏胞们为什么离开家园躲红军?

2. 生读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3.体会藏族同胞对反动军队的恐惧和对红军的误解。

(藏族同胞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说也不敢露面)

(1)藏胞们其实躲得是谁?(反动军队)

(2)藏胞们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一听说……早就……)

(3)一起读这句话

4. 师提问:看到这一切,朱德司令可着急了,他急道什么程度呢?(急坏)

5. 齐读

6.过渡:朱德司令为什么这么着急,他在急些什么?读第2-5小节,找一找司令着急的事情,用笔画一画。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小黑板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怎么受得了是什么意思?(受不了)

(2)为什么藏胞在山里会受不了呢?(想一想藏胞们在山里会有哪些困难?)(生活环境不好,不好吃,不好睡……)

(3)从朱德司令说的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他这时的心情如何?

(4)感情读(指名读)

(5)把原句换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表达效果一样嘛,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6)再指名读这句话

(7)“动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句话后面要用上感叹号?(十分着急)

(8)指名读再齐读

2. 师过渡:于是朱德派人去找藏胞们,想动员他们回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3. 生回答:翻译回来了,没能把他们动员回来。

4. 小黑板出示: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1) 师:这是哪位翻译回来后对朱总司令说的话,想一想他为什么叹着气,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 为什么说藏胞们真糊涂哇?(他们把谁糊涂的当作了谁?)

(3) 所以他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指什么呢?

(4) 指名读翻译的话

(5) 再齐读

5. 过渡:听到这样的话,朱德司令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着急起来,他又再着急什么?

三、精读五-七小节

1. 小黑板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呐,得赶紧帮助藏胞们把地抢种上。

2. 指名读

3. 提问:从朱总司令这句话中你能听出什么?(朱总司令担心藏胞们的春耕节气不饶人哪)

4. 师:什么是节气不饶人?

5. 师:于是朱总司令作出了一个决定:抓紧时间,帮助藏胞们把地抢种上。

6. 指名读齐读

7. 师总结,情升华

(1)师:面对糊涂的藏胞,朱德司令没有生气,没有埋怨,有的只是着急,担心他们的食宿,春耕。我们的小朋友可不是糊涂的藏民,朱总司令的所说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遇到这样的司令,你们一定有话对他说,大胆的说出来吧!

(2)举手说一说

过渡:为了搞好春耕,朱总司令还开了一个春耕动员会,对战士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是怎么要求的呢?

8.小黑板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师:朱总司令要求战士们如何种藏胞们的地?(尽心尽力像种自己的地一样)

(2)“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3)“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可比可以把这句话去掉?

(4)默读朱德说的第二句话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师:朱德司令让战士们如此认真地帮助藏胞们春耕,目的是什么?(解除误会,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们心中留下)这一颗种子是谁种下的?(红军)所以朱总司令的这句话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6)为什么这句话后面要用省略号?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到了第二年呢?第三年呢……)

(7)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过渡:开完会后,朱德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四、精读八-九小节

1. 读第八小节,想象朱德同志带领大家热火朝天春耕的情景,想一想他们都帮藏胞们做了那些事?(打扫院子整治土地)

2. 当那些悄悄返回家乡的藏胞们一进家园,他们会看到什么?(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

3. 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表情吧!他们的脸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感激惊讶惭愧……)

4. 但最后都汇作一句话,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呀!”

5. 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比作菩萨呢?回顾全文。(b)

板书

担心食宿

藏胞误解派人劝回误会终解

担心春耕称作菩萨

全力春耕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0

《菩萨兵》综合学案

(第一课时)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我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丢字、不漏字、不加字、不读错字和不读破句,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还标出了小节号,圈出了生字。课文共有 自然段。

2.查词典了解词义:

菩萨: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3、在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我准备查工具书或者请教老师理解这些词语,我还有更好的办法: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1.读了课题《菩萨兵》,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2.我最想解决的问题是: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读了课文,我发现课文中的多音字很多,联系上下文,我能够正确选择读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 )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 )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 )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 )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2.我发现本文长句很多,最难读的句子是:

我会给这些长句划出停顿线,经过练习,我已经能读好它们了!

【收获集合】——我来归纳

1.识记课文的生字, 我有许多金点子呢:

【课外链接】——我知道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造句: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2.比一比再组词:

消( ) 胞( ) 休( ) 涂( )

悄( ) 抱( ) 体( ) 途( )

3.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知道课题中的“菩萨兵”是指 ,他们

帮助藏胞 ,以实际行动使藏胞返回家园,深受藏族同胞的 。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1

佚名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扣字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其中“藏”这个字特别难写,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联系课文,由“藏” 字你能想到哪些词语?“藏民”就是藏族的人民,为什么还会称藏民为“藏胞”呢?课文中谁把藏民称为“藏胞”?

3.藏胞又把朱总司令带领的红军称为——(生再齐读课题)《菩萨兵》。藏胞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出示第9自然段,生齐读)

【设计意图:先复习“藏”的字形,再组词,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什么把藏民称为“藏胞”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民的浓浓情意;读藏胞们说的话,让学生体验到藏民对红军的感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课堂上弥漫开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一)合作探究

1.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朱德司令和红军是菩萨兵的词语和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用心体会,可以写下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点拨。

(二)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点拨引导: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把原句换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从朱总司令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担心和关爱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⑴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⑶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学生回答后指名朗读。

⑷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⑸教师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师引读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谁再来读读翻译对朱总司令说的话?(指名读)

①如果你是藏胞,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跑吗?

②你们能结合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设想一下,藏胞都吃了反动军队哪些苦头?

③同学们,这里的“乌云”是指谁呀?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⑹听了翻译说的话,朱总司令这样说说——(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乌云”的内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又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想象藏胞们吃的苦头,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能有效地化解难点。】

出示:“不能让藏胞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⑴指名读。

⑵“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

⑶“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⑷“种子”表面上是指什么?实质上指什么?“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也就是说什么呢?红军在这里播下了种子,红军还想让藏胞们知道什么呢?

⑸师引读:

因为藏胞躲进了深山,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女生接读)

为了不让藏胞来年挨饿,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男生接读)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和亲人,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全班接读)

出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⑴“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他们帮助藏胞干了些什么呀?你觉得朱德和红军怎么样?

⑵写话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春耕的?(出示:朱德带领红军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⑶指导读出红军的干劲来。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3

课题

7、菩萨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掌握10个生字,认识3个汉字,了解多音字“挨”,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条理性。

2、了解、感悟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前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查词典理解:

菩萨(1)佛教名词。(2)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3)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

3、查资料了解“长征”。

一、导入新课

1、简述长征。本文的“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到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转战11个省,占领62座城市。有些地方是以前军队从来没有到过的。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兵才是“菩萨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是指谁?(简介朱德:我们曾学过《朱德的扁担》,1928年井冈山会师的时候朱德的一个故事。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参加革命70年,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一类字)藏族地区一段同胞翻译糊涂怨不得春耕播种

(二类字)菩萨糟蹋不饶人挨饿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根据这些词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1)(2-5)(6-7)(8-9)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从这一段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指导写“藏”)

(1)理解“休整一段时间”(部队进行休息、整顿和训练,目的是恢复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便接下来再次战斗。)

(2)藏族同胞为什么要躲红军?

从哪个词看出反动军队十分可恶,给藏胞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吃尽)联系资料,和电视里看到的情景,说说反动军队进村后会做些什么?

藏民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藏族同胞对红军存在着深深的——误会!(指导朗读)

(3)面对这个情景,朱德怎样?怎么叫做“急坏了”?

想想,朱德会急得怎么样?动作?表情?(指导朗读)

从朱德这么着急的情形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朱德对藏族同胞十分关心。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板书设计

菩萨兵

一(1)

二(2-5)有一天

三(6-7)第二天

四(8-9)几天以后

教后记

课题

7、菩萨兵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句子引入。

1、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两句话都是讲谁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生提问。

3、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默读2~5自然段,画出朱德总司令着急的原因。

2、交流:

原因一:“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担心藏民的身体。看出朱德司令是一位爱民的好司令。)

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是一个比喻,“乌云”指的是藏胞对红军的误解,误把红军当作反动军队,说明误解之深,要使他们理解之难。(课后第4题第1句)

原因二:“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板书:急藏胞所急

4、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过渡:光急是没有用的,朱德带领着红军又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红军和反动军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开动员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3、指名读“不能让……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看一段歌词: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1)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2)“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课后第4题第2句)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尽心尽力就是竭尽全力,尽最大的努力。

4、发挥想象,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帮藏民春耕的场面,把第7自然段作为中心句展开。

5、齐读。

过渡:红军的春耕行动有没有让藏胞解除误解呢?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课后第4题第3句)

3、感情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出示对联,上联:军情民情鱼水情深。下联:军心民心心心相印。横批:藏汉一家亲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情深。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尽心尽力”。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

(1)早上,妈妈打扮得()地出了门。

(2)周末了,我多想()地玩呀!

(3)我每天都把床铺收拾得()。

4、口语表达:

(1)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动员藏族同胞返回家园,战士们如何劝说、藏胞如何回答,可以用对话的形式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演一演。

(2)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怎样做,会说出怎样的话,红军会怎么说,结合插图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1、菩萨兵

藏民:躲进——返回

像菩萨一样仁慈无私的红军官兵

急藏胞所急

教后记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4

《菩萨兵》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一:

(过渡)师:这时候,翻译提出去找他们。可结果呢?

学生齐读翻译的话。

理解“乌云”。师: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前后联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乌云,是指反动军队。

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说话。师:你在电视里、电影里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糟蹋老百姓的吗?

生1:他们对百姓想杀就杀,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

生2:反动军队把老百姓的家都烧了,使百姓无家可归。

生3:他们看到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抢,甚至连一只老母鸡都不放过。

师:是呀,反动军队不把百姓当人看,对他们实施了“杀、烧、抢、掠”(板书),藏胞见了他们,能不闻风丧胆吗?

教学片断二:

教学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师:看图上,这群悄悄回来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你看到这干干净净的院子,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会对身边的家人说些什么?或对朱德、红军说些什么?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交流。教师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

师:请问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当时看到红军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你说了什么?

生1:红军同志,你看我长得还算结实吧,求你们让我也参加你们的队伍,让我也能为百姓做点事吧!

师: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说了什么?

生2:红军叔叔,你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像是我的亲人,我谢谢你们。

师:藏胞的老爷爷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3: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

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在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教学时,把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力得到发展。那么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在哪?我觉得可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在以上的第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电视、电影中的所见所闻,再谈反动军队是如何糟蹋老百姓的,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切都源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建立,因为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语言表达,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21世纪需要各种各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个人。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生活化教学既然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那么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如在以上的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的写话教学环节,让“语言天才”和“表演天才”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落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说话的”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藏胞的小孩子、姑娘、老爷爷等等,说话的语气,表演的神态,活灵活现。特别是那位藏胞的老爷爷,“红军同志,我老汉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看见过像菩萨一样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汉向您跪下了!谢谢你们哪!”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在这样 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7《菩萨兵》课后反思

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在教学《菩萨兵》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意背景的补充

上课前,为学生补充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军队”的概念,也不能理解“鱼水深情”的含义。在课堂上,我简述红军长征背景,补充这段资料,让学生知道红军为什么会到藏族地区,也能体会历程的艰辛,对理解“休整”一词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意重点语句的教学

师:为了抓紧春耕的时间,第二天,在帮助藏胞春耕的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我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地种好,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自由读一读朱总司令的话,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说:“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是课文的重点理解内容,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对于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教学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红军为藏族同胞春耕,自然要播种,种子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说的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另一层意思是说红军在藏民居住区的所作所为,红军爱民的形象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藏族同胞的心里,从而会得到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的。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没有费力,但在理解更深一层意思的时候有点卡壳的现象。一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着急,课文讲到这里,学生对文本应该是很熟悉了,理解出深一层的意思应该很自然啊。我又一想,这些还都是些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先将这个“难点”暂时“丢在一边”。在孩子们体会到藏胞的态度转变,通过表演走进了藏胞心里之后,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造句的处理要灵活

“尽心尽力”是要造句的,我在之前进行了铺垫,问学生:“你们在做什么事会尽心尽力或者什么情况下应该尽心尽力”,用谈心的方法教学,如果学生能够答上来,那么造句也会水到渠成了。

《菩萨兵》教学反思

“菩萨兵”这篇长征小故事,在上之前,我思考:这个故事想教给什么?以什么为主线?从哪入手?深研教材后,我决定以朱德领导的红军对藏民的爱为主线,以藏胞的误解——解除误会——感激为侧线,从而得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一家亲的真挚情感。并决定从朱德的“两急”为突破口而展开教学。

朱德的“两急”为: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抓住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 “赶紧、尽心尽力” 等关键词语,体会朱德总司令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充分体现了朱总司令对藏民的关爱,并把藏胞当成亲人看待。

本篇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体会军民鱼水情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先是红军“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然后让学生回头去思考“红军到藏区来干什么的?”,从文中内容得出:他们是准备修整一段时间的。为什么要修整呢?从这里引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危难和艰辛,体会红军在这样艰苦劳累的情况下没顾上片刻的喘息就投入到繁重的劳动当中,并把藏民的“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面对这样的情竟,面对这样的军队,藏民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那句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落脚点只放在朱总司令上,从这句话的理解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不是单单歌颂朱总司令的,而是歌颂朱总司令这支队伍的。

这篇文章以《菩萨兵》为题,此时,因为有了以上环节的铺垫,师再来解释“菩萨”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菩萨”一词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信仰,“菩萨”是佛教用语,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这也是菩萨一词的本义。而在这一课中其意思还有着“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而藏民们称朱德为菩萨一样的司令,称红军为菩萨一样的军队,那是藏民对红军最高的赞誉啊!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体会藏民的心情,这时抓住“几时见过”这句话,追问学生:“那他们原来见过的是怎样的军队呢?”,孩子们从平日的电影电视中获得的经验,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烧杀抢掠、强盗一样的军队”的画面,真正理解藏民们真是“吃尽了反动派军的苦头”,这样的对比,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引导,也让学生理解了军民鱼水情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这篇文章传递的信息非常多,仅仅靠课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里的未知数太多了,因此,用这一课引领学生读读长征方面的书,还是可行的。学生如果能主动去读了,长征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省略号,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虽然有个别同学说出了我心中的答案(红军在藏族同胞心目中的影响,就想植物的生长,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永远长存,不会消失。),但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同学都理解了。怎样要让学生自然地理解这样的句子,我想,还应该自然引导,随机点拨,切不可生拉硬拽。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热火朝天”、“尽心尽力”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爱护、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材配套光盘

第 一 课 时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

1、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查词典了解词义:

菩萨: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3、查资料,了解朱德。

4、给加点字注音: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 )自己的地一样,尽( )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拨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 )芽、开花、结( )果……”

5、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课题中的“菩萨兵”是指( ),他们帮助藏胞( ),以实际行动使藏胞返回家园,深受臧民同胞的( )。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菩萨兵”是指谁?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民 地区 一段时间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同胞 怨恨 糟蹋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2)齐读词语。

2、读课文。

(1)听读课文,跟着默读。

(2)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3、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

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十分害怕,躲进了深山。

朱德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怕耽误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胞抢种。

总司令召开春耕动员会,与战士们一起参加春耕。

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的红军是“菩萨兵”。

4、谈谈对词语的理解情况:

翻译:做翻译工作的人。

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三、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扩词:藏 胞 播。

3、学习多音字“挨” 。

四、作业。

1、用钢笔将习字册上的字描红、仿影和临写。

2、 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看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句:理解“休整一段时间”(部队进行休息、整顿和训练,目的是恢复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便接下来再次战斗。)

第二句:藏胞为什么要躲进深山不敢露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到藏胞十分害怕?(吃尽 一……就…… 早就)

第三句告诉我们朱德司令对于藏胞的这一举动十分着急。

读讲第2~5自然段

3、 抓关键词指导读好。

过渡:朱德总司令为什么这么急?

三、品读2~5自然段。

1、默读2~5自然段,画出朱德总司令着急的原因。

2、交流:

原因一:“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担心藏民的身体。看出朱德司令是一位爱民的好司令。)

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是一个比喻,“乌云”指的是藏胞对红军的误解,误把红军当作反动军队,说明误解之深,要使他们理解之难。

原因二:“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板书:急藏胞所急

4、 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过渡:光急是没有用的,朱德带领着红军又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三、品读6~7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红军和反动军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开动员会 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1、 指名读“不能让……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尽心尽力就是竭尽全力,尽最大的努力。

2、 发挥想象,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帮藏民春耕的场面,把第7自然段作为中心句展开。

3、 齐读。

过渡:红军的春耕行动有没有让藏胞解除误解呢?

四、品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哪里看出藏胞解除了误解。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几时见过”就是什么时候见过,从来没见过的意思。只有天上的菩萨才会这样仁慈、这样无私。)

3、板书:像菩萨一样仁慈无私的红军官兵。

4、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吗?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完成同步探究。

1、 造句: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课外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消 胞( ) 休( ) 涂( )

悄( ) 抱( ) 体( ) 途(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消息——(信息) 悄悄——(偷偷)

感激——(感动) 得知——(知道)(知晓)(晓得)

3、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设计:

7 菩 萨 兵

像菩萨一样仁慈无私的红军官兵

急藏胞所急

开动员会 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6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1、紧扣课题,导入新课;2、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3、前后对比,升华情感;4、总结课文,延伸内化;第三教时,完成造句,练习复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菩萨兵》课堂实录 篇17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胞、耕、藏、段、区、播”,理解新词“同胞、糊涂、动员、尽心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长征吗?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与大家说一说。

2、(补充红军长征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的战士们空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后有国民党追兵,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但他们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到处是沼泽的茫茫大草地,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苦,一直受地主,国民党的军队的剥削,欺压,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3、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4、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5、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提出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出示:藏族同胞糊涂

a指名读准字音

b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个民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所以说藏族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胞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同胞?住在中国台湾的——台湾同胞,海外的的——海外侨胞,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心在何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c本课指藏族同胞糊涂,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他们糊涂呢?

这一段中还有两个生字:段(一段……)区(半包围结构)

(2)出示:朱德春耕动员

a先说一说你了解的朱德。看图,再看文字介绍,你看到了怎样的朱德?(他是一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建立赫赫战功的大元帅,还是一位平易近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司令。)

b耕这个字的左边是耒字部,用这样的农具在井字形的农田里劳作。

c“动员”本周一升旗仪式上,周老师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你还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进行动员?找一找在春耕前朱德总司令的动员,读一读。(出示第6自然段)

(3)出示: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a听了朱德同志有力的号召,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

b读词,“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c找一找“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在哪一句中?

d完成填空的院子

的土地

听同学读,发现用上“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这样的叠词效果更好。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e这一切又是谁干的?读:红军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看词语)

(四)写字

最难写的是藏——横长高高写上面,撇点略短分两边,横平撇长要摆正,里面藏有一个“臣”,斜勾主笔拉拉长,撇尖点短相呼应。

(五)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内容】菩萨兵第一课时(三年级语文)

【教材简解】

接触这个标题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我们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菩萨和兵是怎么联系到一块的?菩萨兵是指什么样的兵?为什么叫菩萨兵?同学们看到课题一定会提出许多问题。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这个题目是有些古怪,但它讲述的故事却很感人。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