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父 母 心(推荐7篇)

2023-03-16 12:48: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父 母 心(推荐7篇)

父 母 心 篇1

父母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难舍女儿,要回女儿时,决意不送

父 母 心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3、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三次送人孩子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从中感受到 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人世间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情吗?(父母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动笔标出小节号。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故事叙述的是为生活所迫的一对穷夫妻把孩子送给贵夫人领养后三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舍得送走的故事)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穷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贵夫人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

①边读边动笔找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贵夫人呢?

②学生交流反馈:穷夫妻:家里穷 孩子多 去北海道找工作 贵夫人:家里富 没孩子 想抱养孩子

2、贵夫人想领养穷夫妻的孩子,他们同意了吗?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7——17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他们送孩子时的表情动作,用波浪线画出他们要回孩子的理由。请同学们交流后完成下面表格;

3、刚刚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夫妻俩的心里,深切地体会一下他们当时送孩子的心情。当贵夫人提出要抱养穷夫妻的孩子,父亲答应贵夫人回家和妻子商量送孩子的事,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父亲回家是怎样和母亲商量的?

时间 人物 被领养的孩子 表情动作 调换的理由指名请学生读读他们第一次送大儿子时的语言和表情动作的句子。

(1)从“流着眼泪”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夫妻俩送出孩子的那份无奈和伤心)

(2)再次读读这句话,指导同学们读出无奈、伤心的语气。

4、请一男同学读读父亲换大儿子所说的话。

(1)当他们把大儿子送出去后,回家后会是怎么想,又会有些什么表现呢?他们实在无法舍弃孩子,于是他们想换回大儿子。

(2)他们想换回大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3)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有什么家业呢,他这个理由充分吗?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理由来换回自己的孩子呢?(他们觉得孩子送给了别人不好意思再要回来,但又实在舍不得)

(4)指导学生读,读出父亲复杂矛盾的心情。

5、当他们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时,他们的心会平静吗?那么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1)请一女同学读读母亲用女儿换回二儿子的那段话。

(2)“难为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母亲的态度“难为情”这个词同学们想像一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母亲想要回自己的孩子面对贵夫人又难以开口)

(3)她换回二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4)指导学生再读这段话,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

6、第三天上午,当轮船快接近北海道时,夫妻俩出现在夫人的卧舱时,为什么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了呢?(指名说说)(因为当轮船一靠岸,他们将失去自己的孩子了,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骨肉分离的痛苦)

7、请男同学们读读父亲要回女儿的那段话。

(1)“抽泣”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2)他们要回女儿的理由是什么?

(3)“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从这句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虽然把孩子送给别人,会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也会减轻家庭压力,但在两者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实在爱自己的孩子,无法舍弃任何一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再苦点也是快乐的)

(4)再次读读,休会父母当时的心情。

8、夫妻俩送了三次孩子,但三次又反悔了,同学们,对这俩夫妻你们是怎么想的?(他们送孩子那是生活迫于无奈,他们反悔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结合板书:送 ——--悔 无奈———爱

9、师总结:是呀,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10、评价贵夫人。

① 两夫妻三番五次的要回儿子,那么贵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每次夫妻俩换孩子的不同态度。(愉快地答应—— 只好同意——流下同情的泪水)

②本来贵夫人很想要一个孩子,可夫妻俩一次又一次的反悔,贵夫人为什么不但没责怪没有怨恨夫妻俩,而且还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并帮助了他们呢?我们齐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名回答。 是呀,尽管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渴望能收养他们的孩子,可她被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感动了,她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承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从这件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贵夫人有颗怎样的心呢?(善良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请你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

2、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细心的呵护中成长,我们也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那份无私而伟大的爱,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学会感恩父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几句话吧!

六、总结。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不但要能体会父母的这份心,还要学会感恩父母,哪怕是你们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温馨的问候对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这一堂课吧!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它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爸爸的手粗了,他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面对爸爸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爸爸妈妈殷切的心愿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我拿什么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只能铭记于心。

板书设计:

父母心

送-————悔

无奈————爱

父 母 心 篇3

父 母 心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父 母 心 篇4

《一袋父母心》讲述了父母拉着板车徒步200多里来看服刑的儿子,并为儿子带来了一袋讨要来并用心晾晒好的馒头,震动了儿子并使他决心悔改的故事。下面是文秘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袋父母心》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一袋父母心》阅读原文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一个灶河的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差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了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有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 “绝交信”。

他的爹娘就他这一个娃儿,其实早就想看他,只因家中实在太穷—几十元的路费都借不来。当接到娃儿的“绝交信”时,老两口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和准备,准备去看儿子。

他们把自家的板车弄了出来,仔细检查轮胎有没有漏气。感到没啥大问题了,就把家里仅有的一条稍新点的被子铺到车上,然后向劳改农场出发了。

在路上,老两口始终保持着一个拉车、另一个在车上休息,谁累了谁歇,但板车不能停。他爹不忍心让他娘累着,就埋着头拉车,被催的急了,才换班歇一歇。因为走的路远,他爹的鞋子很快磨破了。出现这种意外,他们当初可都没想到。当他娘给他爹挑扎在脚里的刺儿时,气得直摇头嘴里不住的哀叹。可是路还得赶,从清早到晚上,一直走到天黑得看不清东西,才找根木棍把车一支,两人在大野地睡上一会儿。等天刚蒙蒙亮,又开始赶路。就这样,200多里路程,他们走了三天三夜才到达。

劳改农场跟监狱不一样,在那里,一个犯人的家属来看望,一圈人围着看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所以灶河犯人的家属来看望时,我和很多犯人也在场。

那天,当我们得知老两口徒步从200多里外的家乡来看儿子,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了!尤其看到从那双磨破的鞋中探出的黑色脚趾,围观的犯人们都掉泪了,连管教干部都转过头去,用手擦拭着眼睛。这时,只听“扑通”一声,灶河犯人重重的在爹娘面前跪了下去!

见此情景,我们赶忙上前去拉他,可无论如何,他就是跪地不起。管教干部发话了:“谁也别拉他,就让它跪着,他也该跪跪了!”说完,撇下灶河犯人,硬拉着两个老人进了干部食堂,并吩咐做饭的师傅赶快做些汤面。片刻功夫,满满两大碗汤面就端上来了。看样子,老两口真是饿坏了,也没过多推让,也不往椅子上坐,原地一蹲,便大口大口吃起来。三下五除二就把面条吞个精光,连汤都没剩一点,直吃得满头大汗。

吃完后,管教干部又过来了,手里握了一把零钱:“大爷大娘,这是我们几个干部凑的120元钱。钱不多,算我们的一点心意。”然而,不管怎么说,他们就是不收,嘴上还念叨:“这就够麻烦你的了,咋能要你们的钱呢?你们也拖家带口的,不容易不容易。”他娘转过身对仍跪着的儿子说:“娃啊,你在这里一定要好好改造,等明年麦收了,我和你爹还来看你……”

本来,一般家属看望只有半个小时,管教干部觉得老两口来一次不易,就尽量放宽时间。最终,他们无声的端详了娃儿好久,才依依不舍的上路了。临走前,又费力的从板车上拖下一只大麻袋。说是娃儿在这里干活改造,怕他吃不饱,给留点吃的,等儿子饿了时慢吃……

看着老人一步三回头渐渐远去的背影,灶河犯人还在地上跪着,满脸泪痕。我心里一阵发酸,同时也纳闷,这么一大麻袋都是什么吃的?既然他们带了食物,怎么饿成那样?正好有两个同是灶河的犯人,上前帮忙抬起那个麻袋。其中一个不小心,手没抓住麻袋的扎口,“砰”地麻袋摔在了地上。一下子,一对圆圆的东西乱跳地滚了一地[!我走近一瞧,满地骨碌滚动的都是馒头,足足有几百个!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竟没有一个重样的——显然,他们并非出自一笼,而且这些馒头已被晾的半干了。看到这些,我的脸上好像被人扇了一记耳光,火辣生疼。在“道上”曾以“铁血石心”著称的我,刹那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就在灶河犯人的身边,我也“扑通”一声跪下了。这一举动仿佛具有感染力,只听“扑通、扑通、扑通”,在场所有的犯人,也都齐齐地跪了下去!

我不敢想象,老两口徒步百里看儿子的情景;更不敢想象,老两口是怎样挨家挨户地讨要了这么多馒头!最让我心痛的是,怕儿子一时吃不完再坏了,他们一人拉车,一人在车上晾晒馒头……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老改农场的饭菜过量,这儿的“杠子膜”,一个就有一斤重……

这麻袋里装的不是馒头啊,分明是一袋鲜活的心,一袋父母心!他刺痛着我的眼睛,更刺痛着我的灵魂!这时,我的耳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嘶喊:“爹、娘我改!”

那是灶和犯人在爹娘来看望他期间说的惟一一句话,那简短的四个字响彻天际,也重重砸在我的心上!

《一袋父母心》阅读题目

1、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 文中写了一对什么样的父母,一个怎样的儿子?请用简练的话概括。(2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段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

“看到这些,我的脸上好像被人扇了一记耳光,火辣生疼。在“道上”曾以“铁血石心”著称的我,刹那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就在灶河犯人的身边,我也“扑通”一声跪下了。

4、灶河犯人最后虽然只说出了四个字,但是他的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请你结合故事情节,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灶河犯人心理想要说的话。50字左右(2分)

《一袋父母心》阅读答案

1、 父母拉着板车徒步200多里来看服刑的儿子,并为儿子带来了一袋讨要来并用心晾晒好的馒头,震动了儿子并使他决心悔改的故事。

2、吃苦耐劳、宽厚爱子、执著、通情达理的父母。

虽然顽劣犯过错误,但是知道感恩、知道悔改的儿子。

3、我被灶河犯人父母朴实的爱子行为强烈震撼,以致我这个在“道上”以“铁血石心”著称的人都忍不住跪下,从侧面反衬出了这一对老夫妇的执著、无私、宽厚的爱子之心。

4、例:爹娘,孩儿不孝,让您二老受累了,孩儿一定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孝顺您老人家。以前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让您老人家伤心了,孩儿知道错了。孩儿一定把您带来的馒头一口一口的吃到心理,把您的话记到心上。

父 母 心 篇5

主备:周咏梅 个备:

课题:第四课第二框 天下父母心

课型:新授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交流中经历未知知识点的发现,感悟探究合作的方法,从而建构天下父母心相关的知识体系,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知识

技能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真切无私的付出,情深似海,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而且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

过程

方法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产生感恩之心,形成孝敬父母的内心情感冲动,为体贴、关心父母等实际行动提供情感基础。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产生感恩之心

难点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产生感恩之心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

播放音乐《吉祥三宝》并展示课题,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关注

教师: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你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存的快乐与幸福,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享受世界万物的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天下父母心》,来感受这父母之爱的伟大。投影: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活动一:爱的感悟(1)——爱的奉献

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作出了很多的牺牲。也许我们平时从没想过,也没注意到父母点点滴滴的关爱竟是如此巨大!那今天我们就来算算我的成长岁月里有着父母多少的奉献!

我的成长历程

父母的奉献

婴幼儿时期

儿童时期

小学阶段

中学阶段

教师: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些都说明了父母亲为了养育我们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罪,怎能忘记,呱呱落地时,我们就成了妈妈的心肝,精心喂养,日夜呵护。怎能忘记,睁开双眼时,我们就成了爸爸的宝贝,怀抱是摇篮,无微不至。活动二:爱的诉说——我的成长岁月

教师:我想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从前,回想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爸爸妈妈有多少次的让我们感动!现在同学讲述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学生活动:回忆父母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

(请3-4个同学发言,分享他们感动的故事。)

师:这些感动将永恒的写进我们的记忆中。看了同学们的成长历程,听同同学们的心情故事,老师想提个问题:

提问:父母对子女的爱,伟大在何处?学生回答(略)

教师:不曾忘记,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这一神圣的称呼便融入了儿女的心田,从此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怎能忘记,蹒跚学步时,是爸爸的大手有力地牵引,从此便有了坚定的步伐迈向人生大道。他们扶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说话,耐心地帮助我们解答难题,谆谆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描绘人生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点燃理想的明灯。他们不辞辛劳,关心我们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性格养成,他们不仅仅养育了我们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投影:父母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观点)

教师:同学们都能发自内心的领会这份感情,父母对子女的这份爱,这份关心,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日日夜夜,岁岁年年付出了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甚至于不惜任何的牺牲。这种养育之恩是人世间最无私、最真挚的。投影:父母之爱的伟大在于她是最真挚、最无私的。(观点)活动三:爱的感悟(2)——《真情到永远》教师:其实父母之爱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她是最真挚、最无私的,而且她还有更为广博的内涵,让我们继续用心去聆听,下面掌声欢迎两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真情到永远》活动四:爱的碰撞——情感剧场教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有衣食住行的物质条件、无微不至的爱、家庭的温馨、做人的道理、遇到挫折时的鼓励、很多的知识……等等。总之,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千言万语都很难儿女们的感激之情。可是,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也会遇见这样的事……

情感剧场:小明放学疲惫地回到了家中,爸爸、妈妈急忙……可是,小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发现自己的书桌抽屉被打开了,而且自己的日记也被翻动了,便与爸妈大吵起来并摔门而出……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发言交流:分别谈谈对父母、小明做法的理解)

教师:其实,父母的一句叮咛、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一次打骂,都隐藏着爱的信息!其实我们在座同学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起了多少早,贪了多少黑…… 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也诉说不完。也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方式各异,但起本意都一样,都渴望自己的儿女健康、成才、快乐、幸福!常言道:天下父母心!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真正理解父母的那份爱,那颗心!

三、

拓展

延伸活动五:爱的心声——一封家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写一封信,把我们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进信中,把我们的感激装进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自己的父母。

四、

课堂

小结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懂得了“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这句话;让我们深深理解了什么是“父爱如山,母亲爱似海”让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收获了一种永远的感激,所以我们应每天怀着一份感恩之心,接受父母的关爱,并用我们的懂事换取父母的宽心!下面老师想把一首《天下父母心》敬献你们敬爱的爸爸妈妈。

(播放视频mtv《天下父母心》,结束本课。)

五、

布置

作业

1.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在信中表达对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付出辛劳的感恩。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能表达自己孝心的事。

板书

设计

第四课第二框 天下父母心

一、伟大的父母之爱

二、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后感

父 母 心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与创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极其高尚的情操,这种情操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是被贫穷逼得迫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中最牵挂我们的人是父母。俗语云:“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文章《父母心》,来感受父母对儿女的那颗挚爱的心。(板书课题。)

评析: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一听而惊,不忍弃去”。导语简洁明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分为3部分。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师出示挂图,结合文本,提出问题。)

A.谁能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师交待出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B.你能理解“搭讪、后嗣”的意思吗?

C.文章开头对于贵夫人和穷夫妻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D.贵夫人看到穷夫妻领的孩子是怎样想的?

(生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交流,师生评价。)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汇报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探究研读,体会情感

(生对话朗读故事发展这部分,感悟文本内容。)

思考:A.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他们冷酷吗?

(生通过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受父母送走孩子时肝肠寸断的心情。师指导朗读,通过读来体会情与血的交融。)

B.穷夫妻一共几次反悔?每次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充分吗?几次反悔能说明什么?

C.穷夫妻说:“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说明了什么?

D.贵夫人面对穷夫妻的几次反悔分别是什么态度?能看出她是怎样的人?

(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班上汇报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所以最后选择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话朗读,从情感角度去解读文本,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穷夫妻3次反悔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父母对儿女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五、总结学情,拓展延伸

师:穷夫妻的3次反悔,深深地感动了贵夫人,她理解并谅解了他们,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你如何评价贵夫人?到此本文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交流感受。)

师:平时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心疼爱你的?(生谈自己的亲身体验。)

(师适时播放歌曲《母亲》。)

师: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全部的爱,你现在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母说,那就把它写在心语卡片上送给他们吧!

教师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尚知回报,我们更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我们要把父母的爱转化为动力好好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评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放飞学生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灵正在被感动之时,思想是自由飞翔的,情感是炽热的。此时需要有一种方式来宣泄他们内心的情感。教者设计在卡片上写出心里话,满足了学生要表达自己心声的要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内心情感。

父 母 心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父母对子女崇高无私的爱心,懂得要孝敬父母。

3、内容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揣摩人物心理。

学习重点:

一波三折的情节,浓浓的爱

学习难点:

体会理解作品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

一、有关诺贝尔导入:考考你 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什么奖项?

20xx年,中国的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亚洲获得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目的;

1、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两天的热点;

2、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

3、作者川端康成就是这一奖项获得者。

4、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欲望。也是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课文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任务的呈现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就能完成。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计划用时15分钟)

1、想一想: 穷夫妇每次“送”和“换”孩子的时候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刻画了他们的表情?

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填充表格,并加以品味和揣摩。

2、辩论解疑 话题 :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见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明白送和不送都是爱,天下母亲都有爱。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探究

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于其他题的设置用以学过的刻画人物方法的旧知识完全能解决,也可以看出学生应对得心应手。 结尾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文章中我们对贫穷夫妇内心煎熬的揣摩,这些是留白的艺术。并做为“续写文章”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

四、拓展延伸 触摸爱心

1、小练习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来,体现了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描写练笔;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请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一家人团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