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推荐14篇)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帮助起—个名字?(出示《江雪图》)
(学生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招聘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招聘启示》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
【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1)初读古诗
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项招聘工作,首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自由练读古诗。
(生自由朗读)
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读错字、漏字);第二层为流利(朗读流畅);第三层为有感情(能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感情)。请同学们对照标准,自我感觉你达到了哪一层水平,并且用你的读来证明。
(教师随机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扫除生词障碍
师:同学们想不想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生:“想!”)不要着急,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诗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障碍,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江雪》,边读边想哪些词意思你懂了,哪些还不理解?
(生自由汇报掌握的生词含义和不理解的生词)
师:那么不理解的生词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呢?
生:查词典、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师:好!下面你先查一下词典或资料,查不着就问同学或者老师。
(3)理解诗句内容(评选讲解员)
师:词语的障碍被我们扫除了,那我们如何解决诗句含义的难题呢?
生:我们可以采用词语连句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棒!现在听说电视上流行一个栏目叫《超级女生》,他们的“pk对决”十分有意思,我们今天拍卖会的“讲解员”招聘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好不好?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开始了准备)“我是01号选手,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这幅美丽的图画……,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点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
(4)感悟渔翁
师:听了我们“超级解说员”的介绍,很多买画的客人都被此画吸引了,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你觉得他们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觉得渔翁十分孤独,你看漫漫雪天只有他一人垂钓……
生2:渔翁十分勇敢,天这么冷,连鸟都没有,而他却依然在垂钓……
(有的认为是倔强,有的认为是悠闲,有的认为是凄凉,有的认为是……)
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在诗人柳宗元的眼里,渔翁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事迹)
生: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凄凉,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倔强、勇敢,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孤独无助……
【点评】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元解读。
(5)感悟朗读(评选配音员)
师:每个人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渔翁,请把你独特的感受带进古诗,认真读一读,朗读时试着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然后开始我们香港拍卖会的诗画配音员的评选。
生1:(绘声绘色地朗读)我觉得我此刻脸上的表情是坚毅,因为我是一个勇敢的渔翁。
生2:我想做一个孤独的渔翁,我此时的表情寂寞、冷清……
【点评】“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地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于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情境,开拓练习
(1)对比学习《题秋江独钓图》(评选推销员)
师:请问推销员,你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景或情与《江雪》有什么异、同之处?推销员们可以同桌讨论,但是要注意倾听同桌的观点!回答时不但要回答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回答同桌的观点。
(生积极与同桌交流、分析、探究)
(2)拓展知识
师:其实,在我们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点评】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2
一、领悟教材,确立目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学习唐诗,研究唐诗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的风气,从未衰落。因此,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江雪》就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立足于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是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只要学生明白老渔翁不畏严寒的精神即可。至于诗人借彼喻己,不必多讲,点到为止。今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对该伤口背景的深入了解,自然而然就能体会了。
二、注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法。
在课堂上,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四、训练学生思维,优化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采用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简介柳宗元。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头脑中接受到“开始上课了的”讯息。开课谈雪不仅激趣,而且点题。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通过自读自学、范读感知意境、朗读想像等读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诗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以个人的不同经验对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认识。加之美妙的音乐的帮助使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就古诗学习而言,我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大体分为三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诗的意境;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意境。
1、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2、抽生朗读。
3、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阅读本来就是阅读主体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阅读主体固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记忆贮存中能够找到与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匹配与识别。这种匹配与识别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的相似组块和课文中的信息通过相似运动而相互激活、相互联系、相互调制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头脑里存储的相似模块(即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与经验)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说
⑴播放音乐,抽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坐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⑵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⑶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根据学生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架设了从直观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
⑴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⑵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⑶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读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中。如: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
⑴抽生读。
⑵集体评议。师相机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⑶练读。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⑷抽生背诵。
(四)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后作业,“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再找自己喜欢的一两首他的作品,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促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要达到预设目标,还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五)浓缩诗文,展现画面
板书本着诗文的浓缩与画面再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呈现画面。具体设计如下: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4
之六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 岳彩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 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吗?就再练习一遍,自学《静夜思》,并且检查自学效果,整个教学步骤扎实而有序。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5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一)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7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错了一个音)
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老师:整个词呢?
学生1:许多路。
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
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
老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学生:“千山”。
老师:那么意思就是
学生:许许多多的山。
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学生齐读。
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
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多读几遍。
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学生1:查字典。
学生2:找资料。
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老师:谁来试着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
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老师: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
学生1:“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准确。
学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
学生3:“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
老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一学生犹豫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讲老翁独自钓雪吧?
众学生笑,老师却竖起大拇指:他说了一句大实话。你看,诗中不就是讲“独钓寒江雪”吗?
学生沉思。
学生1:可能是结冰了。
学生2:要不就是钓不到鱼。
老师:还是让老师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底吧。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 “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
老师:所以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学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老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一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老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
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老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
继续请学生读。
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3、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老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学生1:加一筐鱼。
学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壶酒。
学生3:在江边添上一些落叶。
学生4:再画上几笔火红火红的枫叶。
老师: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老师: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老师: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学生代表2: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老师: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样。
学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老师:你的发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祯是怡然自得的?
学生: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能不高兴吗?
学生:从诗人的简介中也可以了解。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
老师: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
学生:我感受到虽然都是独钓,但是他们表达的却不一样,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老师:你体会得更深了。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老师: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沈大安老师课后评价:(部分)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他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那么多的答案,有高下之分,教师不能简单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8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课前预热】
师:今天同学们非常有精神,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上语文课之前,咱们先做几道特别的数学题目,有信心吗?
生:有!
师:老师先提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只能心算,不能笔算,能做到吗?
生:能!
师:第二个要求: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你不能马上随口开河,先把手举好,我叫到你 ,你再回答,好吗?
生:好!
师:第一道题,三只小猫,吃三条小鱼,需要三分钟,那么三百只小猫吃三百条小鱼需要多少时间?
生:需要三百分钟
生:三分钟。(一连五人都说是三分钟。)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是同时吃的,每只小猫只吃了一条鱼。
师:这道题太简单了。第二道题:有一条毛毛虫,一天长一倍,第十天的时候,长到了十厘米,这条毛毛虫长到二十厘米的时候,一共需要多少天?
生:十一天(三人都说十一天。)
师:为什么是十一天呢,而不是二十天呢?
生:因为一天长一倍,毛毛虫十厘米的时侯,再过一天就是二十厘米了。
师:咱们听得都非常仔细,前面有个条件,一天就能够——长一倍(学生接)
师:看来这两道题目对同学们来说不是太难,说明同学们非常聪明,非常的机灵!下一道题,我先不说题目,谁来回答?很简单的。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尹永超。
师:你有一个苹果,我呢,也有一个苹果,咱俩的苹果大小一样,口味也一样,咱俩把苹果交换一下,你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交换以后,你有几个苹果,我有几个苹果?你几个?
生:两个。
师:我呢?
生:两个。
师:再想想看,你的苹果和我的苹果交换一下,你有几个,我有几个?
生:我一个,你也是一个。
师:为什么没有增多啊?
生:因为是交换了一下。
师:不管怎么样交换,手上的苹果还是一个,是吗?
生:嗯,是的。
师:再请一个同学,那一边的,谁愿意来?我还没说题目,你们就吓坏了,你来!(学生站起来。)
师:你现在有一种独特的思想,我呢,也有一种独特的思想,咱俩都是思想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咱们也把思想交换一下,你的说给我听,我的说给你听,行吗?交换之后,你有几个思想?我有几个思想?
生:我有两个思想,你也有两个思想。
师:(惊讶的样子)怎么有两个思想了?
生:因为我和你的思想都不一样,都很独特。你原来那个思想再加上我的思想就有两个思想了。
师:很好!同学们,这一种思想上的交换,咱们把它叫做“交流”,咱们的课堂就需要这样的交流。现在咱们这个教室有四十个同学,加上俞老师的话,一共是——四十一人(学生齐说),如果咱们都在今天的课堂上交流一次的话,每一人就能获得多少思想?
生:四十一个
师:就能够获得四十一个思想,何乐而不为啊!愿意在这课堂上交流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
师:都很愿意,愿咱们每一个同学都将成为思想家!上课!
生:起立!
师:祝同学们成功!
生:祝俞老师成功!(笑声)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咱们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课件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师: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先不要急着写,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开始。(师在黑板上书写,写好后巡视。)
师:写字时注意姿势。
师:嗯,你的字写得很不错!
师:你的字还要好,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你的字跟字帖上的简直一模一样!
师:你的字也不错,给大家看看。
师:好,已经写好了同学,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过了,也读过了,谁第一个在今天的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朗读?
(生读古诗)
师:好,你的普通话非常标准。
(生读古诗)
师:读得好,声音真好。请一个女同学,你来。
(生读古诗)
师:嗯,已经有一点感情了!
师: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感受、体会这一首诗。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板书:环境)
生:所有的山上的鸟已经消失了,所有的小路上人已经没了,一条孤孤单单的小船里,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望着江雪……
师:冒着风雪——
生:冒着风雪在钓鱼。
师:就是这个意思,谁还想来说一说?
生:很多山上的鸟已经飞走了,很多条小路上的人已经没有了踪影,一条孤孤单单的小船里,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江面上冒着风雪钓鱼。
师:基本上很流利,你真会欣赏!
师: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悲哀。
生:凄凉。
师:很凄凉,你体会到了诗中的凄凉,你把“凄凉”写在“环境”的下面。
生:天寒地冻。
师:天寒地冻这个词语好,会写吗?
生:“冻”字不会写。
生:两点水一个“东”。
师:俞东江的“东”,知道了吧。(笑声)
生:平静。
师:你这个“平静”,我觉得应该换另外一个静。
生:寂静。
师:“寂静”这个词就更适合,请你把这个词写在“环境”的下面。
生:冰天雪地。
师:冰天雪地,听到你这个成语,我心都寒了!写到黑板上。
生:大雪纷飞。
师:大雪纷飞啊,这可不是一般的雪。写到黑板上去。
生:雪上加霜。
师:雪上加霜,也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觉得很冷清。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9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肃穆感人的江山雪景图。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山的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更是诗人想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古诗语言极度简练,但是意味深远,内涵极其丰富。一首诗,包含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所以要理解古诗,除了文字的意思外,还涉及许多背景资料,还要带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解读。因此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解的表面是不够的。
对于古诗的学习,我分三步教学:诗中画,诗中意,诗中情。“读”中感悟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努力体现几点:1、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朗读的训练点,让琅琅的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熟读成诵。2、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先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读出韵味;再通过重点字词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读出体会;最后深挖教材,体会诗人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实现激情朗读。3、采用多种方法完成朗读的训练,范读、自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激情引读 ,体现了课堂变化的艺术。4、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尽量挖掘朗读的闪光点,对本人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朗读方法的暗示,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时,“想一想,画面上该画什么?不该画什么?”一个问题不但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自主读书,探究阅读。
又如在学生进行了浅层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质疑:“这么寒冷的冬天,老人为什么还在江上垂钓?”这个问题富有穿透力,引导学生穿过诗句的表面,深入到其独特的创作背景中去,了解了柳宗元特别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凄清孤寂而又冷傲不屈的精神。
“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给与孩子的,应是一个自然、简约、真实的语文课堂。
好一个“无处话凄凉”
今天给孩子们上了《江雪》这首诗,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太激动了。
一看到这首诗,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兴趣不大,是啊,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会背这首诗了。这时我不紧不慢地说:“是啊,这首诗我们很熟悉,你们知道吗?这首柳宗元的《江雪》被后人誉为‘唐诗五绝之冠’,也有人说这20个字字字珠玉。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研究研究。”
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挑战,听到这句话孩子们来了劲。
读完全诗后,问学生你们读完有怎样的感受?从哪儿读出来的?
潘东说:“我从诗的前两句感受到了寒冷。没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用了‘灭’和‘绝’这两个字用得很到位”
杨芮琪说:“我感觉到了孤独。因为一个孤独的蓑笠翁,独自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的‘孤’和‘独’这两字读出来的。”
姜晨晨说:“我品出了第一句中为什么作者写鸟都没了呢?因为鸟是非常常见的事物,连鸟都绝了,可见当时画面的冷清。”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是太兴奋了,这就是作者选材和写法的精妙之处呀。有的孩子说:“第三和第四行开头的字连起来就是孤独。”这时又有孩子发现了,每一行开头的字练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孩子们真是太厉害了!这时我适时补充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资料。你们觉得这个老翁为什么在这冰天雪地要出来垂钓吗?孩子们联系柳宗元的经历,说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和苦闷。这时我趁热打铁,那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李文蕙说:“冷清。”沈佳莹幽幽的说:“凄凉。”王恒之的答案真的让我太开心了,他说“无处话凄凉。”说的太好了!柳宗元此时的心态不就是“无处话凄凉”吗?被贬永州,没有朋友,就连亲朋好友也疏远他。
那你们觉得这个老翁真的是在钓鱼吗?有的说排遣心中的烦恼,有的说锻炼坚毅的品质和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也补充了可能这是在钓一个春天,柳宗元对政治上的春天的一种渴望。
课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和我说:“老师,书上插图上的芦苇也说明此时的作者是心灰意冷。”有的孩子还对我说:“老师,应该把《江雪》和《元日》这两首诗调换一个顺序,那样的话就在爆竹声中把一切烦恼都除去了。”多有想法的孩子!
上完这节课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的智慧令我吃惊。但也给我启示: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课堂上的问题应能给孩子以足够思维的空间、发展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是高效的课堂。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0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
最新文章: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小珊迪》教学设计
《五彩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穿越昨日与明天的思考
《她是我的朋友》说课设计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1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带多篇,课外延伸,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以题目为钥匙,让学生读完题目后,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对于这首的感悟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江雪》课堂教学反思
这次我参加“市活力课堂教学比赛”,执教的是四年级教材《古诗两首》中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全诗的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诗人正是要借这位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明自己的坚贞立场。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久远,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古诗文常用的 “初读指导,读出‘诗味’——反复吟诵,想象画面——结合背景,感悟诗情——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读指导。古诗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蕴含无尽之义,同时它又追求声律,具有节奏感与音律美。俗话说,三分诗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见诵读在古诗学习中的独特效用。课开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通过有效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的音律美;接着,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边读边想画面,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感情朗读等方法,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课堂中我努力通过指导学生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朗读,将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成为一次审美的过程。
2、想象画面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3、结合背景悟情。《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教学时,我还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以达到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4、同一题材拓展。学完《江雪》,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进一步内化、吸收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我想,孩子们课外去读《渔歌子》《小儿垂钓》等诗时,一定能体会另一种心情。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不善于随机调整教学程序,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学生事前知道要上这个内容,在课前已经对诗句进行了充分的朗读,但课堂中我没有适可而止,仍然一遍遍齐读、指读,学生烦了,腻了,于是,该有的趣味不见了,该有的美感消失了,该有的灵感堵塞了;在想象画面时,没有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而且我在引导学生质疑时要求不明确,学生还是没有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知道了但不会表达,造成教师将柳宗元不愿与人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情强加于学生……
尽管有很多失误,但通过这样一次教学比武,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起码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以后自己的努力方向,谢谢“活力课堂”活动!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先有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好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
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
因此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从自身出发谈体会,不追求唯一的结论,也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三、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前,我让学生说描绘冬天的词语;课中引导学生说“千万”的成语;教完教材中的古诗,再补充《标准》要求背诵的诗文。这样的课堂容量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2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3
摘要: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关键词: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
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笔者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尝试换一种教法,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
诗中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再抓住诗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个情节“寒江独钓”,引发学生的思考,走进诗文背后,触摸诗人心境。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必然会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课堂上“钓”出精彩。
一首好诗,经岁月的洗涤,文化的积淀,如同浓缩的精华,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讲讲意思,背背诗文,这“三步曲”以不变应万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称千古绝唱,入选多种版本的教材。笔者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收获颇多。
实录片断一:品“雪”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 读了全诗,你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语句说明当时在下雪。
师:找得不错! 还能再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吗?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
师:你能读读吗?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读得较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请几人读。
师: 是啊,没有人愿意出门,连鸟儿也要藏起来,所以诗里写道——(生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着屏幕中画面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
师:是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是诗中哪一句话?还是哪个词,哪个字,或是这幅插图?再读,用心去读,画一画。
生自学后汇报。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读出这儿的冷清,飞鸟和行人都没有了。
师: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
生:绝、灭。
师:咱们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师提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这有“千山”, 有“万径”,你想啊,那会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两两发言,思维相互启发,发言者逐渐多起来。
生:那会是鸟语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葱葱,鸟儿们叽叽喳喳,小路上会有行人经过,比诗里要热闹得多。
生:那会是幸福的景象,虽然大家日子过得很穷,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饭(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很有生活气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风筝、抓蝴蝶……(师:玩得不亦乐乎!)
生:还会是悠闲的景象,有老人在树下下棋。
……
师:是的,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本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个“绝”字、一个“灭”字,又成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凉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连声音都听不见,有点可怕。
师:正如诗中所写——(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鸟也没有,这么多条小路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老渔翁在独自垂钓,太孤独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万径”都覆盖住了我觉得特别的寒冷,寂静。
师:是啊,冰天雪地,谁愿意出门呢?连鸟都躲起来了。真是——(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小结: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飞鸟,没有行人,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部从视线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一个独自垂钓的老渔翁!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学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冰天雪地……)
师:你能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吗?读出你的这些感受来。(很入情入味)
设计与反思:
找“雪”、品“雪”的过程,实则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诗意、入诗境的过程,为后面的悟诗情奠定基础。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通过向字里行间“找雪”,通过删去“绝、灭”两字和加上“绝、灭”两字的诗境对比,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学生一遍一遍读,一层一层悟,读得投入,读得深情,读得入境,将“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独钓的形象了然于胸,对诗人的心境有了初步体验。
实录片断二:悟“钓”
师:四周围一片寂静,大雪漫天,寒气逼人,老翁为何独自一人在江边垂钓呢?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就是在钓鱼。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么冷的天,河面上结着冰呢,是钓不到鱼的,再说诗中写道“万径人踪灭”,人们都怕冷不出来,这个老人应该不会在这么冷的天出来钓鱼。
师:理由很充分。那你说他在干什么?诗中和图中老翁的确是在“独钓”啊?
生又说是在钓雪,遭到大家反驳,一时间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观点,都陷入沉思。
师:的确有点难,让我来帮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折射着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有没有同学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来是个当官的,后来被贬了才来到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师投影出示柳宗元创作本诗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岁考取进士,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腐败的政治,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永州。那是个偏远荒凉的地方,人烟稀少,极度贫困,和他一同去的67 岁的老母亲,由于生活艰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母亲,而他无职无权,报国的崇高理想无法实现,无人理解, 昔日的好友也沦落天涯……《江雪》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
师:读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对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仅仅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他很难过,他被贬到永州,他的理想实现不了,他虽然人在钓鱼,其实心里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师:满腔的热情屡遭打击,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哦,他是在钓“理想”呢。
生:他这么孤独,就他一个人,没有朋友,他在钓——师提示:钓友情。
师:他只有在垂钓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受到启发)他失去了他的亲人老母亲,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是在钓亲情。
师:丧母之痛无人述说,他只有——(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猜想这位老人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他在钓快乐。
师:报国的理想无人理解,或许只有江中的鱼儿愿意听他述说,他只好——(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也许是在钓春天,冬天那么冷,( 师:冷得都——学生齐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他希望春天能早点儿来。
师: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话“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他一定能钓到春天!所以他坚持——(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有个新发现,诗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师:有价值的发现!诗人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是写诗常用的方法。
生:我还有个发现,这首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这是笔者在黑板上的板书,竖着排列的),他太孤独了,他就是在钓孤独!
师:精彩的发现,独到的见解!请你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深情朗诵赢得了全场掌声)
设计与反思:
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 革新失败,报国无门,有多少情感尽在一“钓”之中,于此之处设疑讨论,无疑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时,再及时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储备,为学生的进一步感悟铺路搭桥。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思维相互启发,掀起课堂的高潮。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钓得苦闷,钓得清高,钓得希望;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随着感悟去诵读,于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孤傲的心,对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钓”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古诗,必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必然会对诗情有着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诗是值得细细咀嚼的,因为营养丰富,如《江雪》。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 篇14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 板书——江雪 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巩固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板书设计:
江钓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