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推荐11篇)

2023-04-03 23:00: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推荐11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难点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 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浊 混沌 孕育 霹雳 冉冉上升 巍峨 雷霆 骨髓 甘霖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讲解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混沌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沌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制作成剪报,进行评比交流。

2.讲神话故事

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充分小组讲,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在讲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

3.改写神话

指导: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难点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 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 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教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注音。

浊 混沌 孕育 霹雳 冉冉上升 巍峨 雷霆 骨髓 甘霖

2.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讲解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混沌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沌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制作成剪报,进行评比交流。

2.讲神话故事

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充分小组讲,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在讲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枝加叶。比一比,看谁讲得生动。

3.改写神话

指导: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3

始见于《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清人马?《绎史》所引《五运历年纪》。

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去地九千里。”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盘古神话虽未见于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后来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盘瓠(hù)传说的某些因素,才创造出这样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物。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被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4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原始神话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就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一定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素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重点:理解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通过读,把课文内容弄懂、弄熟。

难点

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二、教师点拨: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写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劳动人民看见一些大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这些现象,就创作了许多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可以看到他们怎样进行劳动和斗争。神话里英雄形象的无比强大,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今天我们阅读神话,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它围绕了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夸大的表现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想一想,幻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

(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并根据所填内容写一个阅读提要。

第一至第五段总写

第六至第九段写

第十段详写

第十一段写

(2)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褒义词,做词语卡片:每个词一张,写出词的用法,有几种写几种,并分别造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6

一 阅读课文,就混沌初开、天地成形和宇宙万物的起源,看看文章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这一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想象来解释宇宙的起源的,了解想象在神话创作中所起的作用。

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用一把大板斧劈开了天和地;关于天地的成形,想象是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不断增长,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成形的;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作者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雷霆、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和道路等等,都是盘古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变化而成的。

二 △下边是几则古代神话,本课就是依据前两则改写的。阅读这几则神话,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发挥想象,进行改写。

1.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

2.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méng,黎民百姓)。(《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

3.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gēng,粗绳索)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4.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在织布机前辛勤地劳动),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没有时间修饰容貌)。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荒废了织布劳动)。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

本文是训练学生的改写能力。改写不是原文的照直的翻译,还可以在原神话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作适当的补充。这里提供的四则神话,前两则就是本课改写的基础,学生可以先读懂这两则,看看课文在改写过程中增加了哪些合理的想象,对自己有哪些启发。此外,改写时还要注意结构的条理性和语言的生动性,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尽量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些。下边提供这四则神话的白话文翻译,供学生理解时参考。

1.上古时候,天地浑浑沌沌地合成一团,像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就分开了,那属于“阳”的轻而清的气体就上升为天,属于“阴”的重而浊的东西就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长得比天还聪明,比地还有才能。其后天每日高一丈,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的高度增到极高极高,地的厚度也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材当然也长极了。然后,世界上才有天皇、地皇、人皇的出现。

2.在开天辟地时首先诞生的盘古,临死时他的身体忽然发生巨大变化:他吐出的气成了天上的风和云,发出的声音成了震耳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山脉和道路,肌肉皮肤变成了田土,头发髭须化为天上的星星,身上的皮毛变成了草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和宝玉,他流下来的汗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就连他身上长的小虫子,由于受到风的催化,也纷纷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3.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条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4.天河的东岸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孙女。织女年复一年地在织机前劳苦操作,织成了美丽的云锦天衣,忙得容貌都无暇修饰。天帝怜惜她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答应把她嫁给天河西岸的牵牛郎。哪知织女嫁后竟然荒废了织作,天帝大为恼怒,责令她立即回到河东去住,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相会一次。

(译文选自《中国神话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建议

一、预习课文,弄清一些词语的含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上先请同学朗读,然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三、本文主要是根据练习二提供的前两则神话改写的,可让学生对照一下,看看作者在原神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想象,这些想象对于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有哪些好处。

四、结合练习四,让学生自己试着改写一二则神话,然后在班上交流,看看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说说他们是怎样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原文的基础上合理地补充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浑饨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饨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饨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h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桥和五方②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1.“这时候”的“这”是指___

2.作者凭什么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凭什么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凭什么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

3.这段文字表现了盘古的、的精神。

4.这段文字运用了一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8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赵怀兵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浑饨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饨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饨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H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桥和五方②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1.“这时候”的“这”是指___

2.作者凭什么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凭什么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凭什么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

3.这段文字表现了盘古的、的精神。

4.这段文字运用了一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9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段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0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②说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

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智力贫弱,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由来无法理解,只能根据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推测,于是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这里介绍一些巨人化生神话,除汉族的盘古神话之外,还有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这两位男女神,两只乳房变成太阳山、太阴山,摘下喉头当梭子,拔下毛发织大地,脸上流下的鲜血变成大海,女神又用她的肉托起了大地。这种化生神话,有的还描述天下万物为神人所生,如彝族《创造万物的巨人尼支呷金》,说世上万物,诸如树叶、蒿枝、野葡萄、牵牛花、野草、蕨草、猿猴、人、骆驼、熊、狗、青蛙、鸟类都是尼支呷金所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1

上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看见一些自然现象,像日月出没、电闪雷鸣等,得不到解释,以为有“神”在支配,就创作出了神话。神话最初是口头流传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观念;神话里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类对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成形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收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按照盘古开创世界的过程改写成了这篇通俗生动的神话故事。

改写后的神话,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情节丰富而生动。

神话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从混沌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条理分明。

先写混沌初开。巨人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孕育、成长,醒来时,眼前模糊一片。他顺手抓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天和地就在这挥动之间被分开了。

再写天地成形。天和地虽然分开,但盘古怕它们再合上,就“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和地的变化不断变化,直到天地基本成形,他也倒下了。在这里,作者极写盘古的高大:或用数字,“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或用比喻,“这巍峨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向读者展示了盘古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

最后写天地万物的产生。作者一连用了12个“变成”,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想象夸张而奇特。

文章在叙述宇宙起源时,时间的推移交代得很明确,如“很多很多年以前”“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这样又经过了十万八千年”“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等,不仅显示了宇宙产生的漫长过程,而且使得全文条理清楚,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在改写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神话本身的样子,而是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比如关于宇宙起源,古书上只是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作者并不是单纯地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关于混沌初开,作者想象是盘古用一把大板斧劈开了世界;关于天地的成形,想象是盘古“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不断增长,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成形;关于自然界的一切,作者竟想象是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的:雷霆、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和道路等等,无一不和盘古的身体发生了联系,无一不是盘古的化身。真是想象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

想象本身也使盘古这个英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在万八千岁的漫长岁月中,盘古怎样“生其中”呢?作者想象他“呼呼地睡着觉”,在睡觉中孕育、成长。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天地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呢?作者想象盘古醒来后,“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很“生气”,这种心理描写不仅赋予盘古人的感情,使这个形象有血有肉,而且也说明了开辟天地的原因。于是,盘古“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这么一“挥”,这几个动作,把这个英雄形象写活了,就好像站在读者面前一样。下边写盘古“头顶天,脚踏地”,写他“直挺挺地”撑在天地当中,写他“孤独地”站在那里,都赋予了盘古以普通人的感情,使得这一形象丰富生动,具有感染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