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教案(推荐5篇)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能联系语境理解和运用;掌握本单元的重要作家和议论文有关的知识。
2.对隽永、智慧的语句反复品味,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学习在与别人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从前辈学者的论述中学习治学的经验,借鉴他们的人才观和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教学重点
1.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2.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法点拨:
1.在学习中重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要主动参与,深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发展思维能力。
2.文中有一些精彩的论述,把它们作为名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与同学交流,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深读精思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品味感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
4.在前辈治学读书经验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进一步反思,是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目标。
二、了解单元内容特点:
快速跳读本单元课文,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本单元课文和以前课文有何不同。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学牛吃草”,即要求我们掌握“深读精思”的读书方法,对一些经典之作像牛吃草一样反复品味,“反刍”式咀嚼,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因此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内容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品味。特别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并能就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自己新的感悟。要注意“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据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巴金就一遍遍的“反刍”,共达十四遍。
三、识记基本知识
(一)字音字形:
浩劫 日晷 饶舌 阑珊 言简意赅 羡慕 憔悴 嬉笑 俨然 显赫
焙烧 一筹莫展 犀锐 陶冶 寸积铢累摄取 吝啬
(二)重点词语
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言简意赅 家喻户晓 压制 声誉卓著 融会贯通 浮光掠影 吝啬 滑稽
四、掌握文学知识
(一)季羡林:( )家,著有《 》、《 》等,成为XX年度( )十大人物之一。
弗兰西斯·培根:( )和( )上划时代的人物,( )国杰出的( )家,马克思曾誉之为( )。
(二)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分为( )和( )两种。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和( )。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 )、( )、( )、( )。
议论文的最基本结构识( )——( )——( )。
五、品味名言名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我的发现
名言名句:
赏析:
六、赏析文章,提升能力:
甲文:成功(节选)
季羡林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xiàn 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yù 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ráo 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略。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qī 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乙文:世界名人成功之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节选)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fù 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jí 梁”。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zào 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季羡林没有这种好读书的“癖”,如果他像一些留学生那样,终日忙于旅游,购物,跳舞,搓麻,谈情说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学业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又怎么会有今日fēi 声中外的学界泰斗季羡林呢?
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基础平台
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在字词演练中夯实你的基础)
xiàn 慕 ráo 舌 不qī 而来 家yù 户晓
jí 梁 枯zào 名fù 其实 fēi 声中外
2. 文学放飞。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请将下列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
a. 囊萤 b. 映雪 c. 悬梁 d. 刺股
⑴ 战国时苏秦( )
⑵晋代的孙康( )
⑶晋代的车胤( )
⑷汉代的孙敬( )
阅读冲浪(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课内文阅读链接:(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3.甲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甲文中“天资”和“天才”各解释为什么?作者为什么用“天资”,而不用“天才”?
5.甲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引用他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
6.请写出两条关于“成功”的名言。
课外文阅读连线:(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7. 乙文 “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中的“此”在文中指代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试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9.乙文中,季羡林是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在甲文中关于“成功的条件”的观点的?
10.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你认为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试举一例,谈谈你自己成功的体验。
参考答案
1. 羡、饶、期、喻、脊、燥、副、蜚
2. ⑴d ⑵b ⑶a ⑷c
3. 作者强调的是“勤奋”,因为“天资”和“机遇”,人们无能为力,而“勤奋”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意思对即可)
4. “天资”意为人与生俱来的资质,“天才”意为有突出的聪明智慧的人。作者对自命的天才的现象不敢赞同,认为用“天资”比较客观。(意思对即可)
5. 唐朝的韩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6.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7. 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
8.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中国的脊梁。联系实际略。
9. “留德十年,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在这些年里,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三个条件中“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的观点。
10.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求统一。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篇2
内容梳理
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性文章,或驳斥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调,或对某个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提出质疑.或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道理,或鼓励我们永葆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寻根究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吴汉何曾杀妻》也是一篇驳论,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大小猫洞》是一篇立论文章,其中心论点是“故事里面有道理”。《世上没有傻问题》是一篇思想丰富的议论性散文或散文化议论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但文章的逻辑结构却并不简单,文章的题目表明了论点,即“世上没有傻问题”。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一个问题都表明他们渴望理解这个世界”。其反面论据是“孩子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成人造成的”。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颇能启迪智慧。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单元,要领悟作者是如何敏锐地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从形式上说,本单元为议论文单元,是在八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议论文。八年级(上)的议论文都是立论的。在这个单元中,同学们将学习驳论,并学习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议论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相关的知识点在于: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写议论文应当善于将立论和驳论结合运用。议论能力主要表现为:善于从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议论入情入理,有较强的说服力。议论文分析理解的基本思路是先从总体上看文章是立论还是驳论。如果是立论,那么其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哪些理论论据,哪些事实论据)?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如果是驳论,那么被反驳的是什么?作者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作者提出了哪些理由?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议论文的语言学习也应当是一个要点,因为议论文的语言与记叙文、说明文等有着明显的区别。要体会议论文长句子多、表达严密等特点,有的课文语言犀利,有的课文语言平和,我们在阅读中可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思考语言风格与特定的话题、语境、作者和文章立意之间的关系。语文之旅成功档案(语文之旅到了一个驿站啦,该“温故知新”啦!)识字与写字1.下面是本单元每课的词语集成,它们应汇入你的词汇的海洋。(可以自己先归纳,写出字形,再注音,然后根据拼音,再写出字形)(同桌之间一个报,一个写,看是否读准字音,写好字形,明确词义)慨叹 玄虚 渺茫 省悟 依赖 脊梁 摧残 诬蔑 诓骗 为民请命地大物博 怀古伤今 篡位 自刎 典籍 殊不知 记载 贩马 冤家无稽 祠堂 捏造 校订 死心塌地 仆人 徒步 泮宫 无独有偶疏忽 瞥 贬低 脆弱 深奥 呵护 灌输 滔滔不绝 嘲弄 乏味2.用简要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仿写之旅”。 阅读与积累1.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或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或对某个历史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或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道理,或鼓励我们永葆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寻根究底。在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就你印象最深的内容作一下记录吧。(也可以自己设计栏目哟)(1)用一句话概述印象最深的人物。 (2)用一句话概括某个作者的观点,写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论据。 (3)默写体会最深的三句话。(多多益善) 2.在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中,你一定经历并掌握了一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请你依照提示作一下总结。(先作自我小结,然后在小组上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功的喜悦)(1)通过阅读《 》,受到 启发。(2)我学习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说明) 。3.阅读之旅不限于这四篇课文吧,在生活中,你应该在名著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1)课余时间,我背诵的古诗词有 。(2)结合这一单元所学的课文,我阅读的名著有 。(3)我想向同学推荐的篇目有 ,推荐的原因是 。(4)最近一周我摘抄的佳词妙句有 。口语交际一、口语交际内容1.阅读文学评论性文章,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2.积累小故事、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做成知识卡片。3.推荐书目:《鲁迅杂文》、《燕山夜话》、《钱钟书文选〈人•兽•鬼〉》、《钱钟书文选〈写在人生边上〉》。4.推荐网站:逸海书城——现代文学 邓拓专辑 . net/01-author/d/03-deng-tuo/deng_tuo.htm钱钟书文选 . net /novels/qian/qiang. html二、口语交际示例这里是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这里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这里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文人墨客审视人间,思考人生,或醉或醒,或喜或悲……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组织知识竞赛,竞赛分为两个部分:讲述题、辩论题。1.讲述题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篇文章,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限时3分钟。2.辩论题(1)正方:当班干部会吃亏 反方:当班干部不会吃亏(2)正方:勤能补拙 反方:勤不能补拙(3)正方:苦难是财富 反方:苦难不是财富(4)正方:知足者长乐 反方:知足者乐不长指导:让事实说话;有理——观点正确;有据——依据充分典型,有代表性。写作训练一、写作话题1.就一则广告谈谈自己的见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2.人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二、写作准备了解必备的文体常识;认真积累论据,深入思考。三、写作中写出个性,写出文采,写出感情。四、写作反思1.最近,我写了一篇议论文,题目为“ ”,我的观点是 ,运用的论据有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通过反思,我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是 ,不足是 。综合性学习一、内容: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活跃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见解的撞击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在下列三项活动中,选择一项开展。1.上网利弊谈上网正在普及,但对上网的利弊,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上网利大于弊。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教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地在网上交流。另一种意见是,上网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一坐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有人因此而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全班或者分组讨论:怎样看待上网?2.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甲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1+1=2,难道还有其他答案吗?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难道还会改变吗?一本书的好坏,可以见仁见智,但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有什么疑问吗?乙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而实际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对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3.关于克隆的争议《奇妙的克隆》一文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最近,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的研究就引起了激烈争议。反对者说:这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从人和动物杂交克隆的“人类胚胎”所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植出来的各种人类组织器官,如果移植到人体上,将会把动物的某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人体。万一被居心叵测者搞出一个人兔杂交种,更是亵渎人类尊严。支持者说:克隆器官,造福人类。研究者已经采取防止措施来避免人兔杂交可能带来的异种的疾病(如兔子的“艾滋病”),而“人头兔身"的怪物则根本不可能产生,因为这种胚胎99.999%的dna来自人类。目前,所有的异体器官移植除了同卵双胞之外,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严重的可致死,而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克隆出的器官就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克隆器官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全班或分组讨论:我看克隆。以上活动,都为你提供了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的机会,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启发的机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二、辩论赛评分表序号 项 目 权重 得分 合计1 论据真实充分,分布较广 15 2 论据能支持论点 15 3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 10 4 语言畅达,精彩 10 5 善于发现对方论点的弱点,并进行有效反驳 15 6 善于发现对方论据的虚假或论据不能支持论点,并进行有效反驳 15 7 相互配合好 10 8 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10 素养养成型评价试卷评价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一、语言运用(共10分)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kǎi tàn( ) xǐng wù( ) yī lài( )cuī cán( ) wū miè( ) kuāng piàn( )cuàn wèi( ) diǎn jí( ) shū hū( )cuì ruò(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记载( ) 无稽( ) 捏( )造校( )订 一瞥( ) 倾( )向愚( )蠢 玄( )虚 乘( )车真假难辨(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字。(1)他的字写得工 极了。 (2)学习必 刻苦钻研。(3)歹徒终于真相 露。 (4)他反 的情况很重要。4.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粱。( )(2)既使是一次不完全的赏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 )(3)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 )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于是有人 (慨叹、赞叹、哀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 (别出心裁、无中生有、别有用意)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6.解释下列句中粗体词语的意义。(1)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2)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b.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c.“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d.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8.修改病句。(1)“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3)他那种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学效尤。 9.“因此,帮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从下文抽出来的一句话,它应该放在( )。自信心是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的第一步。学生如果自卑,将会失去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时就会忐忑不安,心乱如麻,不能专心,本来能想出来的东西也提不出来。如果自悲年深日久,形成一种顽固的条件反射,那么,他做什么都会有一种消极自我暗示:我是不行的。a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怎么会搞好?b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上自信的种子。c让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生根,开花,结果。d10.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宋代有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博学之士。(1)根据这段话,请提炼出两个观点。 (2)对这一事例,你如何理解?(限用50字作答) 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优点零毕淑敏①一位作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②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③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④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激励重大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⑤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敢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迷蒙;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⑥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教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他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⑦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自已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⑧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毒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⑨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关闭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卫星;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因特网……⑩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11.给第④段中两个加点的“没”字注音。沉没 没有 12.作者写道:在没有愿望的孩子眼中,师长的嘉奖“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观点。字数在30左右。 13.第⑥段中那个男孩在受到老师嘲讽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请你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他的心情。 14.读第⑨段,根据“因为有……的愿望,人们有了……”的句式与文章的内容,再仿写一句。 15.只要充满理想,就不会“丧失愿望”。古人曾留下许多展示远大理想与抱负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令你深受鼓舞的一句。 (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后一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正书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丰满遒劲,柳体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柳体创始者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早年从师于颜鲁公。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择颜体雄健的优点,改其臃肿肥大之病,掺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这一新体的诞生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倘若柳公权一味效法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那该是多么可惜啊!及古思今,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头脑。可就是有一些“失其本性”的人,沉湎于西方物质“文明”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腐朽糟粕所吸引而锒铛入狱。他们就是不善“择善”而咎由自取的典型。由此可见,对待一切事物,我们要开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脑筋,放出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吸取,有所突破;反之会身陷泥潭,一误再误。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的意思是 。17.末段粗体的“这样”指代 。18.引文的论点是 。19.“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20.不改变原意,将“这一新体的诞生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一句改为陈述句。 21.引文所举的事实论据有 ,它们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着重证明了 的重要性,后者则着重证明了 的危害性。22.引文从论证方式看属 论。(三)守住信念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战场上群雄逐鹿,铁血纷飞。儿子血气方刚,被征入伍。父子生离死别,泪湿衣襟。临别时,父亲拿出一把刀交给儿子,说:“这是一把宝刀,见血封喉,是我家代代相传的宝物。佩之可避邪,免遭杀身之祸。只是千万不能将刀拔出,否则灵气便会逃走,宝刀便会成为一块废铁。”儿子身佩宝刀四处征战,果然英勇非凡,连打胜仗,敌军视之如虎。又一场大战临近,已当将军的儿子立在阵头,稳操胜券,英姿勃发。他突然好奇心起,取下身上所佩的宝刀,拔出一看,大吃一惊:这只不过是一把十分普通的刀!英勇的将军竟然面如土色,大战一开始,就被敌军斩于马下。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而经验丰富的老队长又不幸被蛇咬伤。弥留之际,老队长取出一块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石头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矿石拿回去作最后的鉴定。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尽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相拥而泣。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恐惧和诱惑,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人的意志,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那张可怕的网轻易捕获,一切靠信念建立的自信和光辉就会訇然倒塌。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但不能缺少生存和成功的信念,它可以使你在生命的困厄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机会。23.读第四段,说说“稳操胜券”一同的含义和作用。 24.第七段中说“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老队长的“良苦用心”是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他的心里话。 25.第八段“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那张可怕的网轻易捕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张可怕的网”是指什么? 26.从文章中心的角度看,文章所叙述的两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7.作者所言“守住信念”,他认为最应该守住什么信念?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作文(共40分)28.某班举行辩论会,主持人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落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向着原来的目标,一步步地往上爬……(1)注视着这只蚂蚁,得到的启示是:挫折面前要百折不挠。(2)注视着这只蚂蚁,得到的启示是:一再受挫要重新选择目标。于是,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辩论,正方赞同(1)的观点,反方赞同(2)的观点。假设你参加这次辩论,请写一份400字左右的发言稿。不管你赞同哪一方,都要围绕你赞同的观点发表见解,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论”得有理,“辩”得有力。参考答案1.慨叹 省悟 依赖 摧残 诬蔑 诓骗 篡位 典籍 疏忽 脆弱2.zǎi jī niē jiào piē qīng yú xuán chéng biàn3.整 须 毕 映 4.(1)梁 (2)即 尝 (3)辑5.(1)慨叹 (2)无中生有6.(1)毫无根据。 (2)禁不起挫折,不坚强。7.c8.(1)“减负”后,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是否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3)他那种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学学习。9.b10.(1)勤能补拙;勤奋是成功的阶梯。(2)即使有些人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是可以变笨为巧,变拙为灵的。11.mò méi12.围绕话题,有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即可。13.痛苦、沮丧、羞惭、委屈、反感、郁闷等。14.表述通顺,符合文段思路即可。15:所写句子为古人谈理想或表达个人理想抱负的均可得分。16.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17.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开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脑筋,放出眼光去学习。18.择善而从,不善而改19.比喻 形象说明对外开放后资本主义腐朽东西也传进我国20.这一新体的诞生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21.柳公权批判地继承颜体而创立了柳体、一些人不善“择善”而犯罪 择善而从不善“择善”22.立23.“稳操胜券”是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它形象地写出了已成为将军的“儿子”满怀必胜信念的心理。24.我不能带你们走出原始森林了,这时你们不能沉湎在悲痛之中,万万不可丧失走出去的信念啊。那么,就让我手中的普通石英石做一回“价值非凡的矿石”,用来激发你们的使命感、坚定你们的信念吧。(大意对,合乎情理即可)25.比喻,是指生活中的“恐惧和诱惑”。26.这两个故事的相同处是都表现出“信念”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不同之处:前者侧重从反面写失去信念带来的不良后果,后者侧重从正面写守住信念带来的良好结局。27.作者认为最应该守住的是“生存和成功的信念”。第二问是开放题,可结合实际谈启示。28.略。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篇3
字词听写题:
戳chuō穿 臆yì断 惊愕è 门枢shū 嗣sì后 笃dǔ信 臆度duó
充沛pèi 分泌mì 并蒂dì 花卉huì 灼伤zhuó 褪tuì色 飞甍méng
啁zhōu啾jiū 翌yì日 宽宥yòu 彗huì星 窒zhì息 器皿mǐn
箬篷péng 睥pì睨nì 连亘gèn 毋wú宁 阐chǎn释 泄气 隧道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文言文理解题《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发明】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板(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原文】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原文】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原文】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贵的收藏着。1.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答: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3.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 和逻辑顺序说明.活板的“活”体现在:a制字是活的、b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c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d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e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f收藏活4.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5.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6.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答: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程序。答:刻字、排板、印刷、拆板8.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9.课文采用了(程序)说明方法。10.用文中的词句回答。(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字平如砥(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1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3分)答:列数字: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如平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12.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3.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做法也是活的。14.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答:(1)_更互用之__(2)每一字皆有数印___15.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刻字—制版——排版——印刷16.文章介绍活字的制版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17.文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瞬息可成、殊不沾污等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18.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答: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生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己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核舟记》原文及译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1.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船头(或舟首)__,以__空间顺序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_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比较3.第二段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4.这几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作者是怎样说明的?答:先说船的正面,再说船的背面。作者按从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5.第二段怎样介绍核舟?有何作用?答: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介绍舱旁小窗和所刻的十六字文句。突出“奇巧、灵怪”的特点。6.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答: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7.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答: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8.船头三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哪些描写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答: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显得拘谨,严肃;后者是僧人,不拘礼节,放浪形骸。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9.这一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答:两“舟子”虽神情有异,右边的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和“若啸呼状”的悠闲自在;左边的舟子突出“视端容寂”的平静神态。但两人的神情动作均表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的“泛”。10.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答: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1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依次介绍.作者细致的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了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的技艺。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篇4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笔顺与偏旁:星、在、飞、也 乌——鸟 来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妈妈的慈爱与温暖、小乌鸦的孝心与回报、老师的体贴与关怀、大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背诵《母爱》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篇5
第三单元
一、复习课文: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个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渡过的,所以他们觉得这个日子非常难忘。)
3、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背诵:
1、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景山)、(香山)……北京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长城)、(故宫),还有着名的现代建筑(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国际机场)……
2、优美句子(背写):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复习54页“我的发现”: 照相-照相机 洒水-洒水车 集邮-集邮册
图书-图书馆 电视-电视台 飞机-飞机场 游泳-游泳池 足球-足球场
三、比较组词:
岛(海岛) 建(建议) 沙(泥沙) 绕(环绕) 雀(孔雀) 胜(胜利) 隐(隐约)
鸟(小鸟) 健(健壮) 纱(纱布) 挠(挠头) 省(节省) 性(性格) 稳(稳定)
药(中药) 盛(盛开) 吾(吾国) 季(四季) 留(留心) 杏(杏树) 蜜(蜜蜂)
约(约定) 盏(灯盏) 悟(觉悟) 秀(优秀) 溜(溜冰) 呆(发呆) 密(秘密)
波(波浪) 搭(搭桥) 滴(滴水) 订(订购) 钩(鱼钩) 龙(龙王) 恩(恩人)
坡(山坡) 塔(灯塔) 摘(摘抄) 钉(钉子) 沟(水沟) 笼(灯笼) 思(思念)
四、多音字:
chénɡ(盛饭) dǎo (倒闭) shěnɡ(节省) báo (薄雾)
盛 倒 省 薄
shènɡ(盛开) dào (倒车) xǐnɡ(反省) bó (单薄)
五、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出产)水果 (搭起)凉棚 (摘下)葡萄 (驶过)江面 (勾画)轮廓 (敲)鼓
七、反义词
粗—(细) 加—(减) 直—(弯) 冷—(热) 真—(假) 甜—(苦) 升—(降)哭—(笑) 善—(恶) 穷—(富) 贵—(贱) 内—(外) 宽—(窄) 强-(弱)
胜-(败)
六、造句:
1、犹如――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天上的白云犹如一群可爱的小山羊。)
2、就像――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3、有的……有的……还有的: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捉迷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2)动物园里,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有的在捉虱子,还有的在吃香蕉,它们可真悠闲!十二、拓展:
七、读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 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葡萄沟的葡萄 结得多、颜色多 ,其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
(2) 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绿、红、白、紫、暗红、淡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