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推荐15篇)

2023-04-05 20:40: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推荐15篇)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

晏子使楚、讽谏小议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提防( ) 谏诤( ) 觊觎( ) 杀戮( )骨鲠( ) 佞臣( ) 仕途( ) 诽谤(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尸陈宫wéi___ 奴颜mèi___骨 风骨lǐn___然 从shàn___如流 三jiān___其口 阿yú___逢迎 虎视dān dān___ ___ zhū___连九族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提防他们对自己的宝座有觊觎之心。

觊觎:

②谏诤制度就这样进入了古代的王权体制。

谏净:

③唐太宗纳谏,从善如流,堪称千古一帝。

从善如流:

语言表达训练

5.晏子是怎么样回击楚王的侮辱的?

6.楚王想羞辱晏子,最终反被晏子羞辱,表现楚王的什么性格?

7.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8.你能用其他的历史事实反驳《讽谏小议》的观点吗?

9.下面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有语病,请你修改过来。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10.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发表看法。

2006年4月30日晚,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北京如期进行,青年歌手们在演唱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多为中学课本内容的文化素质测验题面前,他们却过不了关。例如,歌手在被问及“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时,选择了“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的答案;“一日不见”接下一句,竟然说出“好想你”;还有选手分不清中国书法的行书和草书……让现场评委和观众瞠目结舌,也遭到众多网民的非议。

看了这则材料,如果让你在cctv网站论坛上针对这种现象发表看法,你最想说什么?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6题。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仕:旧称做官为仕。②事夫子:侍奉晏子。③仄陋:狭窄浅薄。④维:维系。引申为辅助。⑤弼:纠正。

1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12.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14.[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15.[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16.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1题。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 。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7.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18.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19.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0.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

21.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dī zhèng yú lù gěng nìng shì bàng

3.闱 媚 凛 善 缄 谀 眈眈 株

4.①觊觎: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②谏净: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③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象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语言表达训练

5.晏子用类比推理进行回击。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地区它的果实味道甜美,而长生在淮河南以北地区就变成了又酸又苦的枳。审水土不一样。同样,人生长在齐加不偷窃,生长在楚国就会偷窃,这也是楚斩水土(风气)不好使百姓善于偷窃。暗讽楚国政事不清明。

6.目中无人,愚蠢,自以为聪明。

7.略

点拨: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8.略

点拨:答案不统一,注意所举的历史事实对课文中作者的观点要起到反驳作作用。

9.⑴将“发扬”改为“发挥”或“展示”、“展现”。⑵删掉“通过”或者“使”。

10.可以有两种说法:⑴一个真正优秀的歌手,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⑵歌手,顾名思义就是唱歌的人,只要歌唱得好就行,不必过于强调文化素质。

课内同步阅读

11.b

12.c

点拨:第11题和第12题都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解释文言实词,必须考虑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联系上下句来理解。这两题都是选择题,要学会先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13.(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2)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

点拨: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忠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通要明确、语言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14.[甲]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15.[甲]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乙]文:意在指责高缭未好好扶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点拨:第14、15题考查对文段中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文段中某个词或某句话究竟为何意,一定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说话者说话的语境和的目。如第14题[甲]楚王说话的语境是:楚王想让晏子从小门入从而羞辱晏子的计谋失败后,对眼前的身材矮小的晏子说的。再联系当时楚国强齐国弱的背景,答题的准确率就高。能用原文原句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原句回答,如第14题的[乙]题。

16.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

点拨:本题是读评价题,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评价人物必须结合人物的言行,筛选文段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显然,甲乙两文的作者对晏子的言行都持肯定态度,表达赞美之情。甲文重于晏子“对外”的说话艺术,乙文重于晏子“对内”的用人艺术。

课外拓展阅读

17.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点拨:回答“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可以。

18.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或: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或:世俗经验替代了单纯的心灵。)

19.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20.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

点拨:有人,有事,所叙事实典型,符合语境要求。

21.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2

《晏子使楚》剧本

六一班 李文健

(晏子来前,楚王宫中)

楚王:我派在齐王身边的卧底打电话告诉我,晏子将于今天下午乘航班访问问我过。他这个人呀,据说iq这个东西还真不低。我们楚国真不是吹的,科技工业飞速发展,可称得上发达国家,这次我想羞辱他,可怎么才能羞辱到这个high

iq,高智商的家伙呢?

左右:大王,我有一计,可为大王排忧解难。

楚王:快说来听听。

(附楚王耳边)

楚王:去准备吧。(露出一丝奸笑),等一等,你的手机号码?

左右:7424994

楚王:我知道你为什么只能当个随处,而当不了宰相了。问题出在你的手机号码上,看我的手机号码8888168,怎么样够酷吧!哈哈哈哈

(晏子的飞机降落在楚王宫中)

楚王赐晏子酒,酒过三寻,之间手机上来了条短信,显示“ok”。

(二个官吏,拷着一个齐国人拜见楚王)

楚王:什么人?

二吏: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哎呀!这是齐国人,原来齐国人天生就是“八级钳工”(小偷)。

(晏子离开座位,对随行的乐师一个手势,music , go。只听响起了一阵摇滚音乐。)

晏子边唱边跳,说道:我听说:这橘子长在淮南才是橘子,长在淮北就是枳,别看他们一家人,只是叶子相同,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现在人们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本来就是培养“八级钳工”的地方?

(音乐停)

楚王面色大变,心想:这个家伙,我的计划又泡汤了。但只能硬着头皮说:看来你这个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咬牙切齿),是本王自讨没趣。

(故事完)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3

教学目标:

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教学难点: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阅读。

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思考。

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4

教学片断:

师: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第一次是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让晏子从五尺来高的洞进去,楚王抓住晏子矮小的缺点加以取笑,这是对晏子人格的侮辱。晏子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的意思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用这样的逻辑驳倒楚王。

师:你们能感受到这是一种侮辱吗?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境况吗?

生:我遇到过,我长得较胖,有时有人叫我肥崽,每次听了总不是滋味。

生: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情景,我也有过……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我们难受,我们气愤,我们有时因为这些,与人吵架甚至和他们大打出手,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说不出一句话来,是这样吗?

(学生点头认可)

师:课文中的“五尺来高的洞”有多高?

生:1米=3尺,那么5尺≈1.67米

生:晏子不可能有1.67米,今天我们如果有1.67米,也不算矮,而文中提到晏子很矮小,那肯定比常人要矮,那5尺到底有多高呢?

师:古代称呼男子身高是几尺?你知道吗?

生:我记得有“七尺男儿”之称,那比较正常的身高是七尺吧!

生:如果我们认为比较标准的身高是1.70米,那么,古代的一尺是:1.70÷7≈0.24米,5×0.24=1.20米,5尺来高的洞就是1.20米左右。

老师比划5尺多高后问:看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晏子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他。

生:楚王太阴险,这样侮辱人的方法都能想到。

生:我很佩服晏子的机智。

生:我很佩服晏子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话还能机智应变。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师:楚王还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用什么方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二次楚王想讽刺晏子无能,达到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的目的。而晏子采用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楚王。

生说: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而晏子将计就计,用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来说明原因,这样不但驳倒对方而且使对方反受其辱。

评析:

教师适时的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入情入境的学习,充分感受语文学习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语文是“生活的影像”。

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晏子身高到底是多少”这一问题的探讨,使同学们对晏子的机智有了足够而且非常形象直观的认识,探索的过程了解了解题思路、方法以及手段,学习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策略,从而感受课文的精髓,这也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一类问题地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能疑并逐步学会善疑奠定基础。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阅读正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不一样,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问题来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学生每一点知识的获得都是自己的发现,都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了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为以后自主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问题解决本身又让学生体味了成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由同学提出问题,改变了原来的接受模式,使每位同学在学习中都成了主角,在共同求解中成了“同事”,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一起努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5

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生成──《晏子使楚》教学有感

在执教《晏子使楚》一文“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一句时,有同学问:“这上大夫也算是一个上等官,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我思考片刻说:“对呀,既然出使到楚国,那肯定是有头有脸的人,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

生1:晏子是为了顾全大局,为大家舍小家嘛!

生2:如果按这个规矩的话,晏子最不中用,就派到楚国来,所以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晏子贬低自己的目的是贬低整个楚国,这也合算呀。

生3:我知道了,晏子是退一步说话。

我接住第三个学生的回答说:“对呀。如果你要伸出拳头去打的话,你必须先缩回拳头,再狠狠地打出去,这样才有力。晏子退一步说自己是最没用的,那楚国就是最下等的国家。这一击叫‘以进为退’”,而且这种还击是很有力的,你看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时生4发言了:秦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连忙肯定说:“对,侮辱别人就是──”,马上有同学接嘴说“侮辱自己”。我又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许多同学接上了 。

【分析与反思】

“这上大夫也算是一个上等官,晏子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这是我课前没预料到的一个生成性资源。这时我马上思考: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可以趁机进行一点交往时应对方法的渗透,于是就生成了“渗透巧妙的说话技巧”这个教学目标。当最后一个学生说到“秦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时,我又及时生成了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地增补了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由此可见,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的学情发生变化时,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并不是看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上课时的精彩生成和教师在具体情况下的即时处理能力。

自主参与创造学习──《晏子使楚》教学有感

【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只有这样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基础较好,学习较主动,表演欲很强。他们具有一定语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很好地读懂课文,因此我不必把时间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大多数时候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课堂上重在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语言,对语言进行迁移。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人物语言精妙无比,晏子通过逻辑推理,巧妙运用语言,使气势嚣张的楚王不得不低头赔不是,不必对学生说一些逻辑术语,但课文语言的精髓要让学生掌握。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对课文语言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讲故事,挑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小组里讲,这样势必学生要认认真真地读好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神情、动作。最后选一组上台表演。

【过程】

在读了第一个故事后,我让学生读读晏子说的话,然后激趣设问:“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他会怎么说?”有的说:“他会把晏子的话原原本本的说给楚王听。”有的说:“不会,他没有那么大的胆,楚王会暴跳如雷的,他应该委婉一些。”我又问:“那么他该怎么说呢?”想了想,有几个同学说了:“接待的人报告说:‘大王,那个晏子真是胆大包天,目中无人,竟敢说……’楚王问:‘说什么?!’接待的人哆哆嗦嗦地说:‘那个晏子说,我们开的那个洞是个狗洞,他要是访问狗国,就钻狗洞,叫我来问问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的创造真是令人惊叹。我又因势利导:“楚王听了,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他是怎么想的?”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一样,热烈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说:“楚王听了心想,这个晏子倒不能小瞧了。我要是非要他从洞里钻,不就承认我们是狗国了吗?不行!唉!算了,这次就便宜了他,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瞧瞧我们楚国的威风。想到这里,楚王挥挥手说:‘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学生说得是那么精彩,我不失时机地说:“那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这些人的神态动作吗?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小组排练,讨论一下动作、台词基本以课文内容为主,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加以创编。”

教室里热闹起来,小组正兴致勃勃地排练着,我看到他们模仿着电影里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台词记得很熟,看来课文的语言已经掌握了。我不由得笑了。

【反思】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摸透学生的心理,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活动中没有批评和否定有的是赞赏和表扬,师生间平等、互动。学生之间是团结协作的关系,因为表演不能仅仅靠一个或几个同学,而需要人人参与,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互为参谋,达到合作的目的,既培养了合作精神,有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么奇妙,机智巧妙的语言,会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晏子使楚》,共同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板书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2、对于这种名家名篇,对人物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我读,你听,听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看看你都记住了什么信息?晏子原名叫晏婴,字平仲,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其中。

生:交流听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4、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下面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交流刚才读书的情况。几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板书:

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

师:好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出示)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再来读书,这回专读人物对话,因为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变个阅读方式改为默读,请你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书的空白简单的写一写。好开始。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段。

师: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段话好在哪里?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用推理的方式进行了有力地回击。晏子可真会回答。

师: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出示。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

生:是“看了看”。

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不行)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而结果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板书:

只好打开城门

那么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

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

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还能换个词──

生:叫有勇气。

师:还理直气壮。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第二部分──,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2、第二次交锋: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大屏幕: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比肩继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就让楚王感到什么?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继续谈,谁来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

出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你想想,晏子的笑会是种怎样的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国……,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敝国……。”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嘿嘿嘿”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笑)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只好陪着笑。(板书)

3、第三次交锋:

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学生看书,教师出示内容)交流练习,(板书:强盗国)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示)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出示)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完成板书)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生:(读)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楚王。

师: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7

1、本单元主题:《尊严》

2、学习的课文:《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

二. 学习目标:

《囚歌》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 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

《晏子使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隐含义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跟老师一起学]

《囚歌》

1、同学们,今天的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你们可曾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说说你了解到的英雄的名字。

2、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3、提示学法: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我们刚才理解了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使人失去了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诗歌中出现几处自由?想想每处的含义一样吗?

4、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可是他为什么不要?

“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5、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6、“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7、思考: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两种选择中叶挺选择了什么?

“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联系《就义诗》)

8、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晏子使楚》

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 得意洋洋 囚犯

二、理解课文

1、揭示课题: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2、晏婴(?-前500)即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以其父晏弱去世,继任矚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朝俱在任。曾劝说景公减轻剥削与刑罚,听取臣下之言。又主张以“礼”维护统治,群臣都应为“社稷”(国家)效力。传世《晏子春秋》,出于后人依托。

3、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5、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6、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7、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应读重音,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8、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

9、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10、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11、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

12、积累词语、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13、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三句话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14、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用聪明和智慧维护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4、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5、“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6、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7、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感激)为什么感激?

8、“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这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它得到了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9、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10、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11、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12、你们想说点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比较形近字。

敞( ) 躯( ) 赔( ) 臂( ) 慨( )

蔽( ) 躲( ) 陪( ) 壁( ) 既( )

2. 读一读。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3. 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田园 尊严

苏武牧羊:一柄汉节不离手拒绝匈奴的诱惑这是尊严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知识分子的尊严

4. 你能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吗?

红得(象火一样) 白得(象雪一样)

黑得(象炭一样) 慢得(象蜗牛一样)

凶得(象豺狼一样) 苦得(象吃黄莲一样)

笨拙得(象狗熊一样) 疼痛得(象刀绞一样)

狡猾得(象狐狸一样) 高兴得(象吃了蜜一样)

冷得(象掉进了冰窟窿)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浪费(一掷千斤)

穷得(揭不开锅) 亮得(灯火通明)

危急(千钧一发) 艰难(水深火热)

干净得(一尘不染)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困难小得(芝麻大)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水量大得(一泻千里) 容易得(不费吹灰之力)

力量大得(九牛二虎之力) 瘦得(皮包骨头,芦苇杆)

绿得(翠色欲流,碧千里) 天气冷得(刺骨,滴水成冰)

困难大得(天大,大海捞针) 心眼小得(针别大,针尖大)

少得如(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地方小得(巴掌大,豆腐干大)

建筑高得(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文章好得(一字千斤,洛阳纸贵)

时间短得(一眨眼功夫,弹指之间)

人多得(人山人海,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静得(听到心跳,连针掉到地上都听到声音)

声音大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声闻数里,惊天动地)

【试题答案】

1. 比较形近字。

敞(宽敞) 躯(身躯) 赔(赔钱) 臂(手臂) 慨(慨叹)

蔽(隐蔽) 躲(躲藏) 陪(陪伴) 壁(墙壁) 既(既然)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8

(师念:“严肃”“柑橘”“笑嘻嘻”“赔不是”“罪过”,生听写。)

师:同学们写完了,请大家对照课本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

(一位同学举手。)

师(到学生身边):什么字写错了?

生1:“柑橘”。

师:陈老师要向你学习,因为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很需要勇气。没有关系,认真看一看,下一次不要写错了就行了。

陈老师想问一下:“使”是什么意思?

板书:

“使”

生2:出使。

生3: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4:访问。

师:三个同学大致的意思是:“出使”,“访问”。了解它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组一些词来思考,比如:“出使”、“使者”“使节”。“使”是“出使”、“访问”,这里是谁出使?

生:晏子。

师:晏子使楚,用今天的话讲,晏子充当了什么角色?

生:大夫。

师:大夫是他的官职,当他出使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什么样的官员?

生5:外交官。

师:他说是外交官,你们是否同意?

生:同意。

师:晏子出使楚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了一次外交官。

板书:

“外交官”

师:想一想,当外交官应该怎么当?他代表了什么?

生:国家的形象。

师:对,代表了国家的形象。那他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呢?

生:国家的尊严。

师:把话说完整,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国家的利益。那晏子使楚他需要维护那一个国家的尊严呢?

生:齐国。

师:大家再想一想,当外交官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板书:“外交语言”)他们会不会想我们平常吵架一样?

生:不会?

师:那它会有什么特点呢?在这一课中我们看出了什么特点呢?

生6:婉转。

生7:客气。

生8:非常直接。

师:他看到了有些外交官说话直接,干脆。我们看一看,晏子在使楚过程中说话有什么特点?

生9:委婉。

师:陈老师觉得有一个特点,是话中──

生:有话。

师:对,话中有话,话里藏话。另外一方如何聪明的话,就可以从中听出说话者想说的意思,听出对方没有明说的东西是什么。

生9(插嘴):有弦外之音。

师:哦,对!他说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9:弦外之音。

师:听出弦外之音。什么人才能听出弦外之音啊?

生9:聪明人。

师:聪明人。你们聪明还是不聪明?

生:聪明。

生10(小声):不聪明!

师:你说自己不聪明。我找一个地方,我想看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请大家找到,老师读一读:“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我想请你说一说,晏子没有明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在说楚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生10: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大家说,他聪明还是不聪明?

生(大声):聪明。

师:对啊,很聪明呀,怎么不聪明呢?

注意,我们学习这一课,不仅要看晏子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楚王是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学着更聪明。

刚才我们讨论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外交场合的行为。同学们今后想不想当外交官?

生(有的):想。

生(有的):不想。

师:有些想,有些不想。不想当外交官当然可以。但想不想走出中国呀?想不想使自己的语言委婉、客气、有礼貌?想不想使自己聪明呀?

生:想。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好好琢磨这一课。

晏子使楚是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什么?在课文中,哪些段落交代了背景?

生:第一、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是一个什么背景?

(生读。)

师:背景交代的时间是──

生:春秋末期。

师:主要人物是──

生:楚王和晏子。

师板书:

“楚王”“晏子”

师:晏子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不知道?

生:晏婴。

师:背景中还介绍了哪些情况?

生11: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生12:楚王想侮辱晏子。

板书:

“想侮辱”

师:他想侮辱晏子,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生13:反而被晏子取笑了。

师:对,最后反而被晏子取笑了。被取笑以后,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1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不敢不尊重”

师:从“想侮辱”到“不敢不尊重”,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几件事情?

生:三件。

师:三件事情,可以说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哪三件?是怎么写的?

生:事情发生的顺序。

师:第一件是什么时候的故事?进──

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不同观点出现了。有的同学说是“钻狗洞”的故事,有的同学说的“进城门”故事。到底是什么?

生(有的):钻狗洞。

生(有的):进城门。

师:就事件来说,应该是进城。现在的问题是把楚王开的五尺来高的“洞”看成“城门”还是“狗洞”?

师板书:

“城门?”“狗洞?”

生(有的):城门!

生(有的):狗洞!

师:现在我们请说是城门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4:因为他是要去谈判,开的是小城门。

师:你的意见是,是小城门,不是“狗洞”。为什么开小城门呀?

生14:因为楚王想侮辱他个子小,想让他爬进去。

师:好,说是狗洞的请举手,说一说理由。

生15:晏子说:“这是狗洞。”

师:晏子说是狗洞就是狗洞吗?

其他同学:不一定。

(生15疑惑。)

师:请坐下,请你(生16)来说。

生16:我认为是狗洞,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可以进去,其他人进不去。所以专门为了他开的狗洞。

师:专门为他开的──

生16:是为了侮辱他。

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我们刚才说,外交场合的交流有什么特点?

生:委婉,含蓄。

师:楚王能不能直接就准备一个狗洞,是否适合楚王的身份?

生:不适合!

师:狗洞是谁说的?

生:晏子。

师:陈老师的意见是它不是一个狗洞,就是一个小城门。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楚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现在的问题是,晏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城门叫做“狗洞”呢?

生17:因为晏子代表齐国,齐国是一个大国,他不能走这个小城门。

师:他不愿意走这个小城门,他怎么才能不走这个小城门呢?

(生疑惑。)

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他把这个洞说成“狗洞”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读晏子的话。)

师:想一想,说成狗洞,才能带出什么来?

生:狗国。

师:如果你让我从这里进去,你就是一个──

生:狗国。

师:我能不能从这里进去?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7:这样,楚国就成了狗国。

师:想一想,如果说这是一个小城门,或者说是小洞,有没有理由不进去?

生:没有。

师:现在说成狗洞了。但最后他还是没有问“我是不是到了狗国”,而是问“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想一想,为什么?

生18:他直接说楚国是狗国,楚王可能要惩罚他。

师:哦,要惩罚他。我们刚才说,外交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引起楚王生气,除了可能受到楚王惩罚,还可能导致什么结果?

生18:两国的战争。

师:对,可能导致两个国家冲突和战争。好,进城门时是的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19: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子进去。

师:为什么他只好打开城门?

生19:他不想让晏子把他的国家说狗国。

师:他自己愿意不愿意晏子从城门进来?

生19:不愿意。

师: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19:“只好打开”

师: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多聪明呀。别人开一个洞,他说成狗洞,然后引出狗国,楚王不愿意被说成狗国,只好打开城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洞说成了狗洞。

现在进来,见面了,又发生了什么?请大家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最后一句“楚王只好陪着笑”,刚才是“只好打开城门”,现在只好“陪着笑”。为什么只好“陪着笑”?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刚才是进城的故事,现在是见面了,有了见面的故事(板书“进城”、“见面”),见面的结果是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他只好“陪着笑”?

生20: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没有想到晏子却把他的问题驳了回来?

师:在这里,晏子最后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

生20:就是说楚国是最不好的国家。

师:他明说没有?

生20:没有。

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说的话。

(生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话(边板书边引导学生:“上等国家”,“上等人”;“下等国家”,“下等人”;“我最不中用”,“这里是?”)“问号”处的结论是什么?

生:最下等的国家。

师:想一想,楚王听明白没有?

生:听明白了。

师:所以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只好──

生:“陪着笑”。

师:除了他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上面还有一处文字告诉我们他只好“陪着笑”。在什么地方呢?

生21:被逼无奈了。

师:为什么被逼无奈了?

生21:因为他本来想侮辱晏子,后来他被晏子侮辱了。

师:对,反被晏子侮辱了。你再注意看一看,楚王还说了一句话,使他只能“陪着笑”。

生2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师:他自己说的:“你实话实说,我不生气。”开始他以为晏子找不到话来说了,所以这样承诺。没有想到晏子这样反驳他,他就不好生气了,于是“只好陪着笑”。只好陪着笑,只好吃哑巴亏。

这一段的对话有三次,表演一下对话,有没有同学愿意表演一下见面的情形?注意,能不能不看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

一个小个子的同学:我演晏子。

师:这是矮个子的光荣啊!你来很好!

(生笑。)

(在选定另外一位同学扮演楚王后,其余同学失望地“哎呀”。)

师:其余同学也有任务,在看他们表演时,你要想一想,他们演得怎么样?如果你来演,你会怎么演?

(生扮演。)

(师生共同鼓掌。)

师:好,两位同学都非常好地把内容记下来了,特别是晏子的扮演者,那么多的文字,记得那么熟悉。而且在表演时加进了自己的表情,真不错!

(有的同学还举着手。)

师:还想表演吗?

生:是。

师:我再找一组同学。

生:“我来”!“我来”!

师:这一次,要调整一下。现在不是一见面就说:“你怎么来了。”见面之前要寒暄,还需要一个接待的人介绍,需要一个引见的人。所以我们要增加一个介绍的人。另外,不能只有语言和表情,需要表演的同学加进去一些动作。比如,楚王是大王,可以坐着。

(生表演。)

师:这次,扮演楚王的加进了动作,很好,但太紧张,两次把齐国说成了楚国。扮演晏子的女同学,说得很流畅,很清楚,但晏子不卑不亢的表现还需要好好体会,比如可以走到面前去,不胆怯,要看着楚王,这才是真正的晏子。还有,“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故意”怎么表现,“只好陪着笑”有怎么演?大家下来可以找几位同学把整个故事都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的语言和心情。

好了,进城了,见面了,该吃饭了。楚王该设宴招待晏子了(板书:“宴会”),在宴会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对生24)请到讲台上,面向全体同学讲。

刚才同学们听到自己不同意的意见能马上纠正,比如刚才那一位同学把齐国说成楚国的时候,这是很好的,说明大家听得很认真。听得非常认真,这是陈老师要表扬的。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的时候,等他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不要急着纠正,行不行?

生:行。

(生24结结巴巴地讲这个故事,大家都耐心地等待。)

师:好,你已经很不错了!(生鼓掌)这个同学已经记住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课文记住了。大家可以学着讲一讲这个故事,比如回去给爸爸妈妈怎么讲这个故事,我们就不要老重复书上的话,要在记住故事的基础上,在头脑中装着人物和任务的活动,然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我们来看一看晏子说的话,晏子的话有一段古文,请大家读一读。“婴闻之”,“婴”是谁?

生:晏子。

师:对,是晏子。这是晏子说的话。“婴闻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听说”。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读:“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师:上课前,陈老师检查了一下,大家对这段古文的意思已经大概知道了。现在,陈老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课文中,晏子最后一句话是“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而古文“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用的是问号。

(板书:“!”“?”)大家想一想:哪一个更好呢?用问号好,还是用感叹号好?

生:问号。

师:为什么?

生25:因为用问号就没有明说。师:用感叹号呢?

生25:感叹号表示肯定了。

师:对,感叹号可以说表示强烈的肯定。你把你想说的意思再说一说。

生25:晏子是使者,如果他用肯定的方式说出来,就要得罪楚王。

师:注意,她说得很好,她说,这是外交语言。外交语言会不会说“你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出盗贼的国家”?

生:不会!

师:对,如果这样说,就可能得罪这个国家,引起战争。我现在说:“难道楚国的水土是一个容易出盗贼的国家吗?”我用问号,用问的语气,表示我不明白,我听你说,要楚王承认,想一想,楚王能不能承认?

生:不能承认。

师:于是,楚王怎么样?

生:“只好赔不是”。

师:注意,进城时,“只好开城门”;见面时,“只好陪着笑”;这里是“只好赔不是”。“赔不是”是什么意思?

生26:道歉。

师:为什么要“赔不是”?要道歉?

生27:事不过三。师: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连番几次侮辱别人的结果都是什么?

生:被晏子侮辱了。他不敢了。

师: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如果不反驳,那就是“楚国是一个出盗贼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十分严重,他不能听之任之。所以赶紧干什么?

生:赔不是。

师:怎么赔不是的?

生:“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取笑是什么意思?

生:开玩笑。

师:明明想侮辱晏子,这儿却说成了“想取笑”,为什么不说“想侮辱”?

生28:不能明说“想侮辱”。

师:对,不能明说“想侮辱”,这里只说“我想和你开开玩笑。”想一想,说成“想取笑”有什么作用?

生:使晏子不生气。

师:对呀,可以大事化小──

生:小事化了。

师:所以,楚王也是一个聪明人。从此以后,结果是什么?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还有一个问题,在宴会上,是不是有一个盗贼?是不是齐国人?

生:不是。

师:对,应该不是,但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说不清楚。楚王把他说成齐国人,目的是什么?

生:侮辱齐国。

师:现在回到我们今天,假设我们出国旅游,假设我们在国外不文明,不礼貌。别人会不会说我们某一个人,他们会说我们是什么──

生:中国人。

师:所以到国外要──

生:文明礼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代表中国人。

师: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你们尊不尊重晏子?佩不佩服晏子?

生:尊重。

师:从哪些地方尊重呢?陈老师注意到一个地方:我们把进城的故事与见面的故事比较一下,大家看一看:进城时,当晏子看到城门关闭,只留下一个洞的时候,晏子的动作是什么?

生:“看了看”。

师:见面时,当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在回答楚王的问题时用了一个什么形容词?

生:“严肃”。

师:大家想想:“看了看”和“严肃”有什么区别?

(生疑惑。)

师: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哪一个程度更深?

生22:严肃。

师:为什么在这里要“严肃”呢?

(生疑惑。)

师:默读两个地方,看一看,进城门时侮辱的是谁?见面时楚王第一句话又说的是谁?

(生默读。)

生23:进城时,侮辱的是晏子。见面时,楚王说的是齐国。

师:想一想,为什么晏子在听到楚王的话要“严肃”了。

生23:他要维护国家的尊严。

师:大家接着我的话读一读,晏子严肃地说:

生:“这是什么话?”

师:大家要读出严肃来。我们说,外交官代表国家形象,要维护国家尊严。进城门,没有明确针对齐国,所以晏子只是“看了看”。这里,楚王直接说“齐国没有人”,所以晏子要“严肃”。两处针对的对象不同,晏子的态度也不同,我看出,在晏子眼里,国家的尊严高于个人的荣誉。就这一点,陈老师很尊重也很佩服晏子。

你们佩服晏子什么?

生(七嘴八舌):勇敢,机智,聪明,很会说话……

师:很好。大家可以在文章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你尊重的理由。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还知道古代的哪些外交故事?

生30: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师:对,这也是一个外交故事,除了完璧归赵,蔺相如还有渑池相会的故事。陈老师还知道一个唐且不辱使命的故事,大家下来一个可以找这些故事读一读。

好,下课!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⑸、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

㈢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⑸、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⑷、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

⒊课堂小结: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让学生自由发言。)

⒋作业本上3、4题。

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⒉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

(“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⒉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

⒋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三第5、6题。

㈢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0

【教例】五年级《晏子使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生:课文说楚王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那5尽有多高?

生:我查过字典,1尺等于1/3米,那5尺约为1.67米。

生:不可能有这么高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古代的尺要现代的尺短得多。但马老师也不清楚古代的1尺究竟是多长。不过,我们可以估算一下。我先考考大家,通常古代说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是几尺?

生:我听说过“七尺男儿”这个词,可能古代说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就是7尺吧!

师:说得很好!现在你能估算5尺有多高了吗?

生:估计古代人长得不如现代人高,算他个1.70米吧!那1尺就是1.70÷7≈0.24米,5尺也就1.20米左右。

师:很捧!你们能比划一下5尺有多高吗?(生比划)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生:这么低,太侮辱人了!楚王真是欺人太甚!

生:换成我是晏子的话,早就调头回国了!

师:是被气走的吧!(生笑)。

生:晏子不但没被楚王所气走,反而使楚王气得有话无处说。晏子真是民了不起。!

【评析】

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经教者点拨引导后,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借此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1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 只好

无人 只好

囚犯 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2

《晏子使楚》导学案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重点) 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难点) 导 学 案 我 会 预 习 一、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二、我会给“子”字组成词: 我认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 )类。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 三、查字典,写意思: 敝 : 大 夫: 仗 着: 枳: 淮: 四、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 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一、引导自学,组内检查(20分钟) (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说说查找到了哪些资料? 2、把课文读一遍,读通顺,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把字音读正确。 3、积累生字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 敝国 淮南 枳 晏子仗着侮辱乘机 规矩 囚犯 柑橘撒谎笑嘻嘻 面不改色 大臣盗贼 赔不是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空部分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1、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时期,齐国大夫 和楚国 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2、思考: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 第一次是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想让他 ,而晏子却说: ,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为了侮辱晏子说: ,意思是: ,晏子反唇相讥说: ,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 ,意思是: 晏子却说: ,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 3、读了课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 5、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 二、组内合作,交流收获 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 请( )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三、资料链接学习提示 1、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2、“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四、全班展示共享收获

1、导学流程:

导入脍有人

预习检查 课内自学 展示汇报 检测反馈 课外拓展 2、教师点拨: 在朗读时注意楚王的三次笑和晏子的表情变化,从中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机时更好地读好课文。 3、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记事文,学习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课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要朗读好人物对话并抓住人物的表情描写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检 测 反 馈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二、阅读:(4分)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 板书 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重点) 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难点)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导 学 案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一、自主学习,组内交流(20分钟) (一)课前检测,回顾旧知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了晏子 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那他就钻 ,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 ,那就应该 ,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 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 国,不是 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国,所以他一定会 。 2、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 (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 ,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 ,讽刺了楚国 。 4、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二、组内合作,交流收获 1、我们小组交流的问题是: , 请( )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三、全班展示,共享收获 1、流程:

导入脍有人

课内自学 展示汇报 表演课本剧 检测反馈 2、教师点拨: 课文感悟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特点。 检 测 反 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6分) 敞()淮()赔()矩()尊()撒( ) 敝()准()陪()臣()遵()撤( ) 二、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2分) 三、提高选做题:仿照“提示二”说说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和楚王斗智所说话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是怎样的?(4分,) 课 外 拓 展 一、读一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 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 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想一想:晏子的话妙在哪里?又运用了怎样的逻辑推理? 二、演一演 1、看视频资料,分析这篇课文中人物的特点是: 楚王: 晏子: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组内表演课本剧。 3、学法指导:回忆一下看过的古装戏,表演时演出古人的味道,要配上动作、表情,故事开始可用上一些旁白,注意演出人物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弄巧成拙) (能言善辩)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3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解释文中"坐","诣","熙","病"等重要实词.

2,能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说出自己对晏子入物形象的认识.

3,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并能在特定的情景中流畅,简洁地说出一段巧妙的应答话语.

[教学重点]

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

[教学难点]

晏子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晏子使楚》的文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到楚国寻找珍宝.当然,我们寻得宝不是金银古董,而是比之更珍贵的知识,能力和情感.

二,温故知新

这是一份同年级同学的作业,你能帮他批改一下吗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王曰,何坐:坐下 (2) 吏二缚一人诣王:禀报

(3)圣人非所与熙也:玩笑 (4)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答:只是叶子相像,其实味道是不同的.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答:大王问:"为什么要绑人 "

三,走近晏子

1,分角色朗读,之后组织学生点评.

2,晏子在楚国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能够成功反击依靠的是什么

3,晏子成功使楚,齐王决定重赏他,于是需要拟一份诏书,对晏子作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你能帮助齐王完成这一工作吗

4,假如你是晏子,你能否结合刚才的事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巧妙地反击楚王的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发言.组织学生点评.)

四,展我辩才

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五,教师寄语

说话和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别人的同情,合作和帮助.

——富兰克林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4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板书:

1.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楚王

城旁开洞城门关钻洞访问狗国当然钻洞只好没有人了打发你来访上派上访下派下

不中用派这来赔着笑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柑橘淮南又大又甜在齐安居乐业积淮北又小又苦在楚做强盗赔不是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北师大版《晏子使楚》《讽谏小议》同步练习 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

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三)结合阅读提示学习全文。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想依仗国势显威风。)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晏子刚到楚国后,当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来侮辱他,不让他从城门进去,而要他从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进去。

晏子进了城后,见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对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鳖入瓮,诱使楚国让自己说出“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晏子赴酒席时,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戏来羞辱晏子,晏子却从容不迫地以“橘”变“枳”来说明齐国人进入楚国才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治国无能造成的,以此反击了楚王的污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