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最苦与最乐 教案(推荐5篇)

2023-04-07 10:21: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最苦与最乐 教案(推荐5篇)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篇1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6

下一篇:小小说两篇《界碑》教案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指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亲切自然。

1、学生朗读课文

2、注音 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

3、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二课时(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

五、研读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六、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七、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四题。2:做好课外资料书相关练习。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2)

下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7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能力目标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情感目标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2、注音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3、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4、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合作探究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段阅读(一)讨论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讨论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三)讨论第3自然段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四)讨论第4、5自然段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拓展延伸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名人名言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四、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五、课后作业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六、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 有苦才有乐

最苦:未尽责任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七、课后反思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篇4

【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精神。【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来负责,同时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粱启超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全集》。 (三)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掌握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读准下列字音。 契(qi)约 揽(16n) 悲天悯(mvn)人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悲天悯人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而不能 。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分析课文。 (1)讨论第一部分。 .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一知足;失意一安分;老死一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的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的责任。 b、学生讨论并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2)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要点: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人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要点: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区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意思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3.小结: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旬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旬、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具体句子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具体句子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使得文章流畅而有气势。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虽——。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莫若 2.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学生说出的内容,予以适当的评价,也可引导学生互评。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a、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b、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c、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d、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e、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得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和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a、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c、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六)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自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七)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i00字以上。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粱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tk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速避责任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3?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教学探讨

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议论的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写来气势雄浑。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在

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关于文本与延伸的关系的处理上,尤其值得注意。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篇章结构仍作了常规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并讨论了苦乐观和责任的问题,从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设计亮点

1、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具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片、报道、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什么是责任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 教案 篇5

课题:最苦与最乐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11课 第1课时 课型:座谈、讨论

编写日期:2004年10月10日 执行日期:10月12日 总序号: 23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作业:

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