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推荐12篇)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1
总体设想:
我上这课的设想是想通过对中外两篇《最后一课》的比较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并尝试把课本教学与读本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既给同学自主思维的空间,也给他们实际动手写作的空间。所以我的这课应该重点在探究学习与写作上。是通过课堂上自主的探究与写作训练,让学生把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即使的转化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
具体实施:
首先,我平时就要求同学养成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所谓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我针对同学第一学期查资料时不懂分类归纳的情况,本学期要求学生自己对查询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我想这样的能力学习应该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也应该能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一课时虽然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可是学生的笔记本都已经完成了。
其次,《最后一课》是篇老课文,知识重点主要在主题把握以及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上。主题的把握非常容易,不必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的分析与训练上。我选择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学习,是因为这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且我想读本的文章大多文学性很强,有的家长反映以前读本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是大有用途的。我从本学期开学起就要求同学按我的要求每天坚持读读本,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写单篇的,也可以和读本上的其他文章或者课文比较起来写,我也坚持收上来批阅,所以学生们对比较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再进行比较阅读式的探究分析也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次,初一同学刚从小学上来不久,还不是很会写记事写人的文章,我想借助这两篇文章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初步学习写人记事的一些最基本的技巧。之所以采用当堂口头片段作文的形式,是因为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可以让学生当即看到训练的效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在语文学习中是比较难体会到的。最后的作文作业是当堂训练的加强,是努力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充分而有成效的训练。
最后,谈一下我给学生记的是加分。我们学期结束都会给同学们一个总评分数,其中相当的分值是平时成绩。除了规定的练习作业等情况记载以外,我还留了些分值,作为平时同学自主学习的奖励。在查资料、质疑、以及课堂最后的一些拓展训练时给他们加分,以资奖励。这很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应该是同学身上最宝贵的,我们老师也是最应该保护的。
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既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同学的写作能力在课文探究的同时得以提高。基本做到了让同学自主学习并真正有所收获。请各位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2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3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课标描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说出其改变原因。
2.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至少说出一两点对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3.通过辨析文中关键句、警策句,结合这些句子说说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确了“最后一课”的意义时,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找到含义,理解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的改写将是在对其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写作训练,既能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进行改写。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助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追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首先有意设置严肃安静的教室气氛,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适时引入大连地区在二战时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之后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和线索。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讲具体陈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中,老师缓缓朗诵: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上节课,我们整体感受了小说浓浓的爱国基调,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品读《最后一课》,看看阿尔萨斯的这对师生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改变原因。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视角展开的,以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1、 过渡语:本篇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此环节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会很容易的找到“怕”“诧异”“懊悔”这三词语,“明白”会稍微难一些。教师可提示学生在16段中寻找。教师板书: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诧异 懊悔 明白)
2、 过渡语:请你抓住“怕”等四个词语,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
以“‘我’怕……”为格式说话。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
(此环节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话,要通观全文,整体把握。教师可给出范例,学生模仿,按句式说话。说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通过四个句式的说话训练,即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变的原因。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先浏览、再勾画、书边空白处做批注。在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发言。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鼓励学生多说,经过上课实践,学生按句式说话说得相当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着说,效果极好。对于最后一个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学生说得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揣摩理解。)
3、 过渡语:通过按句式说话,我们对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已经有所把握,请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学习态度呢?
(通过上个环节的说话练习,这个问题会容易许多。只是第二问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勾划,找到小弗朗士改变的所有外因: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法语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以及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角声。以及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通过理解,学生会明确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应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个。)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对小弗朗的转变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写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所以他也是体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描写,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1、过渡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所有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正面描写,概括出描写的作用,并在书边做好批注。……通过你自己的阅读,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哪些举动让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学生主要采用阅读勾画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正是我想让学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设计。)
2、过渡语:大家都认为这个特写镜头让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表演一下,请各位同学做导演,认真观察,对照树上的描写,看看我的表演怎样?
(此环节请同学们挑毛病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写的过程,学生找到毛病,纠正错误,再说明书上为何这样描写,作用何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且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因为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正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是最能体现小说爱国主题的一个大特写,一定要细细体会。)
3、过渡语:通过分析,请你指出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此环节做一个人物描写知识的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总结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教师板书。
4、 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概括韩麦尔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也是最能体现小说主体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说的主人公。)
(四)写作训练。韩麦尔先生从课上到课下的心理描写
过渡语: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主要用了前四种描写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写。这是因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透过他的眼睛,他只能透过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摩别人的心理,而无法将韩麦尔先生最真实的心理写下。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请你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设计意图: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但有时我们容易把课后题当作作业来处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所以此环节教师可 提示学生:根据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1) 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迟到会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会想到什么?
(4)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本题学生当课进行,动笔写作。写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朗读。找同学评价,再修改。)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二
(五)揣摩语言,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质疑问难
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你对自己的母语是如何认识的?)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针对人物描写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探究。)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三
(六)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既是对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把握授课情况;又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归纳提炼能力。)
引导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吗?
(七)布置作业
1、摘抄一段人物描写,并结合课文所学自己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断,要求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2、文中还有那些细节描写你认为比较精彩,请在文中勾画出,并做好批注。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讨论题:课后第四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后第三题。)
七、说板书设计(略)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5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6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7
总体设想:
我上这课的设想是想通过对中外两篇《最后一课》的比较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并尝试把课本教学与读本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既给同学自主思维的空间,也给他们实际动手写作的空间。所以我的这课应该重点在探究学习与写作上。是通过课堂上自主的探究与写作训练,让学生把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即使的转化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
具体实施:
首先,我平时就要求同学养成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所谓自主学习就要求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我针对同学第一学期查资料时不懂分类归纳的情况,本学期要求学生自己对查询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我想这样的能力学习应该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也应该能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一课时虽然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可是学生的笔记本都已经完成了。
其次,《最后一课》是篇老课文,知识重点主要在主题把握以及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上。主题的把握非常容易,不必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选材和人物描写技巧的分析与训练上。我选择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学习,是因为这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且我想读本的文章大多文学性很强,有的家长反映以前读本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是大有用途的。我从本学期开学起就要求同学按我的要求每天坚持读读本,一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写单篇的,也可以和读本上的其他文章或者课文比较起来写,我也坚持收上来批阅,所以学生们对比较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再进行比较阅读式的探究分析也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次,初一同学刚从小学上来不久,还不是很会写记事写人的文章,我想借助这两篇文章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初步学习写人记事的一些最基本的技巧。之所以采用当堂口头片段作文的形式,是因为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可以让学生当即看到训练的效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在语文学习中是比较难体会到的。最后的作文作业是当堂训练的加强,是努力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充分而有成效的训练。
最后,谈一下我给学生记的是加分。我们学期结束都会给同学们一个总评分数,其中相当的分值是平时成绩。除了规定的练习作业等情况记载以外,我还留了些分值,作为平时同学自主学习的奖励。在查资料、质疑、以及课堂最后的一些拓展训练时给他们加分,以资奖励。这很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应该是同学身上最宝贵的,我们老师也是最应该保护的。
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既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同学的写作能力在课文探究的同时得以提高。基本做到了让同学自主学习并真正有所收获。请各位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8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9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课标描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说出其改变原因。
2.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至少说出一两点对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3.通过辨析文中关键句、警策句,结合这些句子说说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确了“最后一课”的意义时,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找到含义,理解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的改写将是在对其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写作训练,既能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进行改写。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助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追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首先有意设置严肃安静的教室气氛,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适时引入大连地区在二战时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之后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和线索。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讲具体陈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中,老师缓缓朗诵: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上节课,我们整体感受了小说浓浓的爱国基调,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品读《最后一课》,看看阿尔萨斯的这对师生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改变原因。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视角展开的,以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1、 过渡语:本篇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此环节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会很容易的找到“怕”“诧异”“懊悔”这三词语,“明白”会稍微难一些。教师可提示学生在16段中寻找。教师板书: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诧异 懊悔 明白)
2、 过渡语:请你抓住“怕”等四个词语,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
以“‘我’怕……”为格式说话。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
(此环节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话,要通观全文,整体把握。教师可给出范例,学生模仿,按句式说话。说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通过四个句式的说话训练,即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变的原因。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先浏览、再勾画、书边空白处做批注。在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发言。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鼓励学生多说,经过上课实践,学生按句式说话说得相当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着说,效果极好。对于最后一个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学生说得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揣摩理解。)
3、 过渡语:通过按句式说话,我们对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已经有所把握,请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学习态度呢?
(通过上个环节的说话练习,这个问题会容易许多。只是第二问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勾划,找到小弗朗士改变的所有外因: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法语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以及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角声。以及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通过理解,学生会明确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应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个。)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对小弗朗的转变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写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所以他也是体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描写,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1、过渡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所有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正面描写,概括出描写的作用,并在书边做好批注。……通过你自己的阅读,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哪些举动让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学生主要采用阅读勾画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正是我想让学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设计。)
些?
(此环节做一个人物描写知识的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总结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教师板书。
4、 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概括韩麦尔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也是最能体现小说主体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说的主人公。)
(四)写作训练。韩麦尔先生从课上到课下的心理描写
过渡语: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主要用了前四种描写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写。这是因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透过他的眼睛,他只能透过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摩别人的心理,而无法将韩麦尔先生最真实的心理写下。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请你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设计意图: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但有时我们容易把课后题当作作业来处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所以此环节教师可 提示学生:根据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1) 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迟到会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会想到什么?
(4)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本题学生当课进行,动笔写作。写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朗读。找同学评价,再修改。)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二
(五)揣摩语言,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质疑问难
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你对自己的母语是如何认识的?)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针对人物描写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探究。)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三
(六)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既是对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把握授课情况;又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归纳提炼能力。)
引导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吗?
(七)布置作业
1、摘抄一段人物描写,并结合课文所学自己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断,要求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2、文中还有那些细节描写你认为比较精彩,请在文中勾画出,并做好批注。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讨论题:课后第四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后第三题。)
七、说板书设计(略)
2、过渡语:大家都认为这个特写镜头让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表演一下,请各位同学做导演,认真观察,对照树上的描写,看看我的表演怎样?
(此环节请同学们挑毛病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写的过程,学生找到毛病,纠正错误,再说明书上为何这样描写,作用何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且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因为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正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是最能体现小说爱国主题的一个大特写,一定要细细体会。)
3、过渡语:通过分析,请你指出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都有哪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10
一、说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课标描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说出其改变原因。
2.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至少说出一两点对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3.通过辨析文中关键句、警策句,结合这些句子说说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确了“最后一课”的意义时,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找到含义,理解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的改写将是在对其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写作训练,既能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进行改写。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助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追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首先有意设置严肃安静的教室气氛,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适时引入大连地区在二战时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之后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和线索。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讲具体陈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中,老师缓缓朗诵: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上节课,我们整体感受了小说浓浓的爱国基调,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品读《最后一课》,看看阿尔萨斯的这对师生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改变原因。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视角展开的,以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1、 过渡语:本篇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此环节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会很容易的找到“怕”“诧异”“懊悔”这三词语,“明白”会稍微难一些。教师可提示学生在16段中寻找。教师板书: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诧异 懊悔 明白)
2、 过渡语:请你抓住“怕”等四个词语,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
以“‘我’怕……”为格式说话。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
(此环节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话,要通观全文,整体把握。教师可给出范例,学生模仿,按句式说话。说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通过四个句式的说话训练,即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变的原因。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先浏览、再勾画、书边空白处做批注。在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发言。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鼓励学生多说,经过上课实践,学生按句式说话说得相当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着说,效果极好。对于最后一个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学生说得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揣摩理解。)
3、 过渡语:通过按句式说话,我们对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已经有所把握,请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学习态度呢?
(通过上个环节的说话练习,这个问题会容易许多。只是第二问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勾划,找到小弗朗士改变的所有外因: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法语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以及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角声。以及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通过理解,学生会明确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应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个。)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对小弗朗的转变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写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所以他也是体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描写,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1、过渡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所有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正面描写,概括出描写的作用,并在书边做好批注。……通过你自己的阅读,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哪些举动让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学生主要采用阅读勾画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正是我想让学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设计。)
2、过渡语:大家都认为这个特写镜头让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表演一下,请各位同学做导演,认真观察,对照树上的描写,看看我的表演怎样?
(此环节请同学们挑毛病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写的过程,学生找到毛病,纠正错误,再说明书上为何这样描写,作用何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且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因为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正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是最能体现小说爱国主题的一个大特写,一定要细细体会。)
3、过渡语:通过分析,请你指出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此环节做一个人物描写知识的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总结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教师板书。
4、 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概括韩麦尔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也是最能体现小说主体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说的主人公。)
(四)写作训练。韩麦尔先生从课上到课下的心理描写
过渡语: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主要用了前四种描写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写。这是因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透过他的眼睛,他只能透过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摩别人的心理,而无法将韩麦尔先生最真实的心理写下。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请你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设计意图: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但有时我们容易把课后题当作作业来处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所以此环节教师可 提示学生:根据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1) 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迟到会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会想到什么?
(4)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本题学生当课进行,动笔写作。写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朗读。找同学评价,再修改。)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二
(五)揣摩语言,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质疑问难
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你对自己的母语是如何认识的?)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针对人物描写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探究。)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三
(六)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既是对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把握授课情况;又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归纳提炼能力。)
引导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吗?
(七)布置作业
1、摘抄一段人物描写,并结合课文所学自己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断,要求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2、文中还有那些细节描写你认为比较精彩,请在文中勾画出,并做好批注。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讨论题:课后第四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后第三题。)
七、说板书设计(略)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1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课标描述: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文本核心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说出其改变原因。
2.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至少说出一两点对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3.通过辨析文中关键句、警策句,结合这些句子说说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本文中有大段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弗朗士明确了“最后一课”的意义时,他明白了很多。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找到含义,理解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的改写将是在对其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揣摩分析之上的写作训练,既能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仿照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进行改写。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助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我主要以情感铺垫为主,追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首先有意设置严肃安静的教室气氛,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文,读后自由交流内心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并适时引入大连地区在二战时曾有与阿尔萨斯相类似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明确“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母语是最美丽的语言”。之后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概括,并找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和线索。第一课时我主要运用了设置情境法、朗读感受法、交流体验法和整体感知法,这些都是为了第二课时的深层次阅读服务。
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精彩语段和关键词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下面我讲具体陈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中,老师缓缓朗诵: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保持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上节课,我们整体感受了小说浓浓的爱国基调,认识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我们了解了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深情却全然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品读《最后一课》,看看阿尔萨斯的这对师生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的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 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分析其改变原因。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视角展开的,以他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所以分析清楚小弗朗士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把握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1、 过渡语:本篇小说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
(此环节学生通过跳读课文会很容易的找到“怕”“诧异”“懊悔”这三词语,“明白”会稍微难一些。教师可提示学生在16段中寻找。教师板书:小弗郎士 心理 怕 诧异 懊悔 明白)
2、 过渡语:请你抓住“怕”等四个词语,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按句式说话。
以“‘我’怕……”为格式说话。如:“我”怕迟到了韩麦尔先生骂我,用戒尺打我。
(此环节教师应提示学生不要局限于文中的某一句话,要通观全文,整体把握。教师可给出范例,学生模仿,按句式说话。说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深入,紧扣文章主题,关键性的句子应细细品味。通过四个句式的说话训练,即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文中细节之处的描写,又理解了小弗朗士改变的原因。这部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先浏览、再勾画、书边空白处做批注。在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发言。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鼓励学生多说,经过上课实践,学生按句式说话说得相当精彩,而且能依照原文背着说,效果极好。对于最后一个句式“‘我’明白……之所以……是因为……”学生说得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进行揣摩理解。)
3、 过渡语:通过按句式说话,我们对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已经有所把握,请你概括一下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学习态度呢?
(通过上个环节的说话练习,这个问题会容易许多。只是第二问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勾划,找到小弗朗士改变的所有外因: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法语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以及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角声。以及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通过理解,学生会明确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应是小说的主人公,小弗朗士算一个。)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一
(三)分析文中另一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对小弗朗的转变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文中大量的描写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所以他也是体现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的描写,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1、过渡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所有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正面描写,概括出描写的作用,并在书边做好批注。……通过你自己的阅读,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哪些举动让你印象深刻?
(此环节学生主要采用阅读勾画法,分析概括法,做批注法。找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人物性格的概括。通过阅读,很多同学选择了课文第24段到29段的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幕写字的动作。这正是我想让学生找到的部分,有利于我下一步的设计。)
些?
(此环节做一个人物描写知识的总结。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总结出:神态、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教师板书。
4、 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概括韩麦尔的形象,明确韩麦尔先生也是最能体现小说主体的人物,也可算作小说的主人公。)
(四)写作训练。韩麦尔先生从课上到课下的心理描写
过渡语: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主要用了前四种描写方法,而缺少心理描写。这是因为本文是以小弗朗士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透过他的眼睛,他只能透过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揣摩别人的心理,而无法将韩麦尔先生最真实的心理写下。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视角,请你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设计意图:这本是课后一道练习题。但有时我们容易把课后题当作作业来处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应把课后题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指导,课后只是巩固强化。所以此环节教师可 提示学生:根据文中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写。
(1) 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
(2)看到小弗朗士迟到会想些什么?
(3)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会想到什么?
(4)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本题学生当课进行,动笔写作。写后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朗读。找同学评价,再修改。)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二
(五)揣摩语言,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学生质疑问难
对有价值,富有创造力的问题,除了支持提问与大力表扬外,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或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开展。所以质疑环节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环节的延伸,又对它有所超越,它已经走出了语文的范本,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的境界迈进。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你对自己的母语是如何认识的?)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句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设计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针对人物描写提问,带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探究。)
检测学生达成度,落实目标三
(六)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既是对课堂老师授课内容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把握授课情况;又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再次感知理解,便于锻炼学生的口头归纳提炼能力。)
引导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吗?
(七)布置作业
1、摘抄一段人物描写,并结合课文所学自己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断,要求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变化。
2、文中还有那些细节描写你认为比较精彩,请在文中勾画出,并做好批注。
六、说教学评价
根据课标的“评价建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本课的评价任务与设计如下:
1、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任务。
2、评价设计: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并以学生(集体和个体)的达成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讨论题:课后第四题。片段写作训练:课后第三题。)
七、说板书设计(略)
2、过渡语:大家都认为这个特写镜头让你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表演一下,请各位同学做导演,认真观察,对照树上的描写,看看我的表演怎样?
(此环节请同学们挑毛病的过程就是分析人物描写的过程,学生找到毛病,纠正错误,再说明书上为何这样描写,作用何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且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因为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正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是最能体现小说爱国主题的一个大特写,一定要细细体会。)
3、过渡语:通过分析,请你指出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都有哪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篇12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