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推荐5篇)

2023-04-08 09:13: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推荐5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的意识;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体:vcd影片,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vcd影片:1998年特大洪灾。学生感觉场面。

提问:造成洪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生态破坏严重。

在生态中,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导入课文阅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课文知识块)

要求:

1、掌握下列词语:雨林;濒临。

2、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林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②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雨林?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减少?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损失?

③谈谈你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以上用灯片放映或用小黑板显示。

学生用5分钟读完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之中讨论。

(要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根据讨论明确答案。

本块注重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思想认识(感受)。

课外题:课后练习一。

三、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知识块)

知识显示:

1、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

3、逻辑顺序: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事物的事理。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课文理解:

1、结构思路:(体现逻辑顺序)

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2、分析课后练习二。(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写笔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 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3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3、 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 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篇目,用具体的数据和祥细的事例说明了雨林的毁灭将给人类带来连锁的灾难,而且这灾难是世界性的,警醒人类要注意生态的保护。本单元节编了一组事理说明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通过学习,让学生注意把握作者所说明的事理,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第二篇,八年级的学生七年级下已经有了事物性说明文的知识与阅读经历,对事理性说明文比较容易入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理性说明文的特点,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新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结构。

2.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

3.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本文的逻辑顺序

二、说教法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说学法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一个课时完成。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生态环境遭破坏引起的灾难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活动迁移——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环节

1.导入:

课件播放世界上最大的亚马逊雨林的风光片,在轻音乐中,教师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引领学生走进曾经美丽的热带雨林,从而导出课题。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学习本课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解读加以启发诱导。

2.诵读品悟:通过“感知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性地读”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探究讨论法等,突破重难点。

(1)探究性地读——学生快速朗读:1找出文中难读的字词,师生一起正音、释义。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掌握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3圈出文章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

这一环节突破难点。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思路把握说明顺序和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读。1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2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一般都能画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张永远画不完的图。第二小题学生通过圈点勾画,一般都能概括出来。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筛选信息的能力。

(3)赏析性地读——分析说明文方法与作用。:

1.画出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2.精读使列数字与作比较相结合的段落3.分析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未必能讲得清楚,教师要从能把事物和事理说得清楚明白、具体形象等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作用。潘新和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以“表现(说、写)为本位”。这个环节旨在突破重点,让学生融入文本,领悟说明方法妙用,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

3.活动迁移——“小讨论”会

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播放1998年我国特大洪灾的画面,让学生各抒己见论如何看待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书本到现实,引导学生明白探讨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学会思考与判断。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4.小结

本文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抓住情节引导学生领略雨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会说明事理的方法,品味独特的语言,在讨论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六、布置作业(依据大语文教学观和学生水平的不平衡性,使课堂上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 读附文,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2. 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七、说板书

本着简洁明朗,体现作者与教学的思路,反映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把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结构思路———减少→损失→原因→灾难。

说明语言———准确 平实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希望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雨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还能提高说明文写作能力。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篇4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生活中以木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 白垩纪

(四)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 篇5

【同步达纲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bīn lín( ) kuí( )宁 cuī( )毁 土rǎng( )ái( )症 效lǜ( ) 白è( )纪 fén( )烧二、给加粗的字注音混合( ) 丧失( ) 毁灭( ) 潜在( )驯化( ) 禽类( ) 牲畜( ) 摄取( )三、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语句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2.刘易斯·科斯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五、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1.概括本段的说明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段的说明顺序非常清晰,文中的“□□”和“□□”起到了提示说明顺序的作用。3.①文中加粗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加粗的“这”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在文中划分出层次,并简要说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有人对我国人口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2亿中国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30圈;12亿中国人一个挨一个从同一个门通过,需要96年才能过完。□□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手拉手绕地球有多少圈?从同一个门通过,又需要多少年呢?□□这是一种趣味数学。可是我们回到现实之中,面对这样的数字,却只有忧虑和不安,仿佛感到这养育我们的地球老人在艰难地跋涉中发出沉重的呻吟。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从100万年到1000年,又到200年,再缩至80年。而1957年至1987年30年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可根据目前人口发展预测,公元206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超过了地球资源的承受力;大约900年后,地球上人口将达6亿亿,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100人,那时,人类怎样生存?□□人口急剧增长表明人类生存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人口没有节制地增加,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威胁,使卫生状况、居住条件、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恶化,加剧贫困和资源枯竭。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非洲55个国家中,属于粮食不足,严重缺粮和极端缺粮的国家多达45个。人口的飞速增长使地球难以忍受,正如美国世界人口研究负责人福诺斯在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婴儿呱呱落地之前预计的那样:“这个婴儿今后处境艰难,很可能在饥饿、疾病、贫困、文盲和失业之中长大。”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如何面对人口激增的挑战?1.在文中四处方格内依次填上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诚然 那么 无疑 曾经 b.曾经 那么 无疑 诚然c.曾经 无疑 诚然 那么 d.那么 诚然 曾经 无疑2.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下面两组加粗的数字,其中____________是确数,____________是约数。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b.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4.文中加粗的“没有节制”一词是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濒临 奎宁 摧毁 土壤 癌症 效率 白垩纪 焚烧二、hùn sàng huǐ miè qián xùn qín chù shè三、1.不能。“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最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实际数量会比2500种多。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2.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说明的准确性。3.不能。“永远”,说明这一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暗含了作者对物种灭绝的惋惜和无奈。四、1.列数字 2.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五、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牧场的双重后果。2.首先、其次3.①“这样”指砍伐树木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放火毁林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②“这”具体指“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4.①‖②③‖④⑤关系见结构分析“第10段,……”六、1.b2.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3.80亿;8500多万;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4.若删去了,语意就变成了对人口增加的全面否定,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删掉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5.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