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推荐12篇)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多媒体显示:
2.学生讨论,互助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
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的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时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所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演讲,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
1.教师提示:这篇演说词言辞恳切、韵律和谐、文笔优美,在刚才的郎读中,我们己充分感受到作者语言的非凡魅力。请大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圈点勾画,并作简要点评,小组成员交流。
师生选出最精彩的句、段共同赏析。
如:以“我梦想”。我今天有一个梦想”为开头的层递式的排比句、段,使演说的感情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如: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赏析: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如: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庸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赏析: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们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如: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赏析:所谓“美国的梦想“即指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而马丁•路德•金及广大黑人兄弟所追求的种族平等,也是美国梦想的一部分,每一个真正的美国人都有理由期待它成为现实。
如: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赏析: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具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刭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2.仿照课文第18段写一组排比段,表达你的梦想。
学生思考、交流。
示例1: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自己是春天里怄意的小草,
用弱小的根紧抓大地,
春风吹束就能吐出醉人的绿。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自己是天空里无忧无虑的白云,
用轻柔的身体去勇敢撞击,
在闪电与雷鸣中化作一阵阵雨。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自己是快乐的小溪,
以细弱的躯体始终向前奋力,
溶入大海去除掉干涸的忧虑。
啊!梦想,
蕴含着青春的秘密,
努力,进取,
为了明天的希冀!
示例2: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一个没有喧嚣的地方,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有一群可爱的知心朋友,
拼搏奋斗,
追求理想。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地球不再为人类这个孩子而烦恼,
和平相处,
人间天堂。
四、归纳文体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众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之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篇演讲词。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这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最近经常在电视上作的一则公益广告。
3.在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了吗?
4.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他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请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材料。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字数800左右;文体不限。
二、利用课前5分钟训练学生即兴演讲
三、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收集有关环保的图片、文字等有关资料,举办一次以“净化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地球”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形式:根据学生特长、形式可以多样:板报、讲演、小品、话剧等等。
宗旨:学知识、长学问;爱祖国、看未来,各扬其长,品味成功。
四、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这篇演讲词,谈谈你的认识。
在美国过圣诞节时的即席演讲
(1944年圣诞节)
丘吉尔
各位为自由而奋斗的劳动者和将士:
我的朋友,伟大而卓越的罗斯福总统刚才已经发表过圣诞前夕的演说,已经向全美国的家庭致了友爱的献词。我现在能在他之后讲几句话,内心感到无限的荣幸。
我今天虽然远离家庭争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系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在此地所得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伙伴感觉,押或是由于增述三种关系的综合。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地——华盛顿——过节,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我和各位之间。本来就有手足之情,再加上各们的盛情欢迎,我觉得很应该和各位共坐炉边,同享这圣诞之乐。
但今年的圣诞前夕,却是一个奇异的圣诞前夕。因为整个世界都卷入了一场生死的搏斗中,正在使用科学所能设计的恐怖武器来互相屠杀。假若我们不是深信自己对于别国领土主财富没有贪图的恶念,没有攫取物资的野心。没有卑鄙的念头,那么我们在今年的圣诞节中一定很难过。
战争的狂潮虽然在各地奔腾,使我们心惊胆战。但在今天,每一个家庭都在宁静的肃穆的空气里过节。今天晚上,我们可以暂时把恐惧和忧虑的心情抛开、忘记,而为那些可爱的孩了们布置一个快乐的晚会。全世界说英语的家庭,今晚都应该变成光明的和平的小天地,使孩子们尽情享受这个良宵,使他们因为得到父母的礼物而高兴,同时使我们自己也能享受这种无牵无挂的乐趣,然后我们担起明年艰苦的任务,以各种的代价。使我们的孩子所应继承的产业,不致被人剥夺;使他们在文明世界中所应有的自由生活,不致被人破坏。因此,在上帝庇佑之下,我谨詋各位圣诞快乐。
提示:演讲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所以演讲特别讲究情感的相互沟通。丘吉尔面对的是异国他乡的人。不过,这些人与丘吉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大致相同的信仰、文字和理想。丘吉尔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感情的沟通,取得了好的效果。同时,将圣诞的欢乐与战争的痛苦相比较,又巧妙地突出了这次演讲的主题:认清战争的苦难,共同一心,取得战争的胜利。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2.积累字词。
3.结合演讲词的特点,4.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5.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6.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united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2.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
二、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①许诺提出②要求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③策略表明④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2)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1、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林肯(abrahamlincoln.1862~~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3、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7)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11)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7、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8、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7)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28)到来,(29)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30)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醋暑”分别指(31)什么?)
(32)有了这个信念,(33)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34)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35)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36)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37)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用了排比的手法,3.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4.对它进行简评,,5.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6.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7.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8.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已对演讲词的认识。
板书计回顾::肯定《宣》的重大意义(斗争的蓝本)
揭露现状
我讽刺当局正义的呐喊
有提醒政府时代的呼唤
一现实:讲究策略
个(斗争的必要)表明决心
梦
想未来:斗争必胜末来光明(斗争的展望)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一、 反复朗读以感受排比的表达效果 
二、 体会演讲思路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 
一、 文章的整体思路发展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语 
1、请同学说说当你在学习烦闷时是什么支持你继续学习? 
2、请同学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的前途尚存荆棘坎坷。可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我已达至顶峰。我不会在乎。和任何人一样,我愿意生命长久。长寿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现在不执著于此。我只是要行上帝的意愿。他让我攀登险峰。我极目远眺。前方就是乐土。或许我不能陪你同行。但今夜我要让你们知晓,我们就是将要抵达乐土的子民。我不怕任何人。我的双目已看到上帝莅临的光芒。 
这段话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一次演讲中表达出的对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说“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二、 简介作家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三、 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时代背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 
四、 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请找出含有面对这个题目,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 
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我们现在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看看有哪些段落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的。 
五、 默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齐读一遍。教师范读,再请学生自读。 
六、 请根据这些句子,在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 
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 
拥有正义和自由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小节: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逻辑严密。 
无论一国家、一民族、一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现在,请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 
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告诉学生,在进行概括时,应注意一些议论句和总结句,因为它们能显露作者的观点) 
七、 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哪些段落写到?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60字内)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注:学生可能不能回答出来,先能找出几段就是几段。尤其是第一段和第五段可能包括不进,教师加以点拨,五段是说明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 
八、 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40字内)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引申:墨子曾经说过: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爱得万民-------爱人者必见爱,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逻辑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 
      要分析文章的层次,主要是抓议论和评论性的句子 
小节:要让文章写得层次分明,需要注意逻辑关系 
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不但体现在段落之间,而且在某些段落内部也同样严谨举例: 
课文一、二段,齐读一遍。 
第一段作者告诉了什么?和第二段怎样联系起来的?废奴是灯塔 
(然而,连词来连接,联系紧密,当然也方便听众理解) 
请画出第二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结构图(并列、递进、总分) 
(1) 总(2)(3)分(4)总为什么? 
小节:第一句:综述现状悲惨(2)(3):物质上贫困,精神上遭受歧视。(4)想把现状公诸于众。在总结时学生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提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注意本体和喻体 
穷困的孤岛:黑人穷困而孤立无援 
故国家园:美国    流亡者:没有归宿感(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海外游子) 
十一、在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
[1]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4
教者: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刘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2、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3、 积累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1、 自主学习的能力。2、 提高朗读能力。3、 培养演讲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2、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1、 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高的献身精神2、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1、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或 课 件1.诵读法。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语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堂课。希望在这节课里,能让我领略到大家的风采。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出我们的高素质。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首先,我要给同学们出一道问题,请你根据我说的前三个词语,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乔丹、华盛顿、好莱坞、911”---看来同学们对美国非常熟悉。(展示美国的地图),美国被很多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纽约曼哈顿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也成了美国的像征(出示自由女神像)。但真正的情形如何,美国真的是所有人的天堂吗?我们用一组图片来说话。出示图片:平均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黑人,那么黑人是从哪里来的。图片1说明: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图片2说明:黑人作为商品来买卖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图片3说明: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个年轻的美国黑人小伙子。图片4说明:这是一个饭馆,白人请进,黑人请出。(shou out !滚!)师小语:通过这组图片,你还能说明美国是绝对的自由吗?那么,如果我们都是美国黑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大部分的美国黑人会怎么去做呢?美国的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也投入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并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图片展示) 环节1:介绍作者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环节2;写作背景介绍1963年8月28日, 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再现演讲的视频资料)环节3:检查预习
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环节4: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感情和气势。下面我给同学们范读一段,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并且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把相关段落标识出来)[出示幻灯片]找出相关段落后,指读一遍。再提要求;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2)马丁路德金当时向所有的黑人喊出了“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是因为当时黑人享受这些权利吗?(再问)黑人的境遇如何?(提要求;请同学跳读文,找出介绍黑人遭遇的段落,大声朗读,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通过朗读第二段,我们知道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作为黑人当然应当讨回自己的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和白人友爱相处”的梦想。那么,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呢?(出示大屏幕:怎么实现梦想?)
老师明确;金博士是不是鼓动黑人去用暴力解决问题,实现梦想?用非暴力解决问题,争取权利是金博士一贯的主张。(4)小结;美国的黑人虽然还在受歧视,虽然仍生活在贫困中,但在金博士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它告诉了我们只要采取和平的、不用暴力的手段,就能实现所有黑人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环节5:这是一篇富有文采,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请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大声地朗读。(出示朗读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达的轻重缓急)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在课下多练习,你会读得更棒!环节6:拓展训练 即兴演讲如果把黑人的遭遇比作根,我们都知道根是苦的,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苦根上就一定会结出甜美的梦想之花。这个梦想不但是金博士一个人的,也是千千万万个美国黑人的梦想,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能告诉我吗?出示大屏幕: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说一段话,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环节7: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我想起了我国诗人国风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世界不在动荡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人类不在忧伤没有恐惧、歧视和眼泪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自由的鸟儿展翅飞翔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蓝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用我们的爱实现梦想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我有一个梦想》歌声中结束)
响应老师的号召
同学回答出美国
同学们可能有各种答案
同学们看图片
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大声朗读这些词语听范读后,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第一个问题生找出相关段落(11—17)生概括;自由、平等、友爱生答没有跳读课文,思考问题同桌讨论交流,回答问题跳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可能会找出“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不要敌对和仇恨”、“纪律严明”、“坚持下去,忍受痛苦”等答案,都是合理的生答不是。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畅谈梦想生例: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进行交流
激
起
学
生
的
热
情
了解
黑人
的历
史和
现在
,熟悉
马丁
路德
金的
经历
和思
想
我读我积累
我读我思考
分析梦想是什么
分析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分析怎样实现梦想我读我提高拓展训练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二)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导
语
设
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united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预习
检查
1.重点字词积累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
2.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前印发预习资料;教师作相应补充)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
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整
体
感
知
1.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梦想是什么?(17-25节)
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
怎样实现梦想?(6-16节)
2.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17-25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2)指名朗读1-5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指名朗读6-16节,概括怎样实现梦想?(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不退缩)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问
题
探
究
1.为什么直到17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结合预习资料中的背景材料和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谈谈你的理解。
(注:以上两个问题均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交流思考结果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点几个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小结)
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讲话的深远意义。
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说说演讲词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很容易说出演讲目的明确、逻辑性强,内容具有针对性、思想性等,教师在此作如下补充,过渡到下一课时:演讲词通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兼具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意 图
导语设计
演讲词一般具有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号召力,本文除了具备这一特点外还充满了激情。其中语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你能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备怎样的特点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引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比
较
阅
读
1.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读4):“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读5):“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学生齐读第二段
让学生体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反复诵读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采用个别朗读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教师范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拓展训练
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不少于四句)。几分钟后指定两生读自己的作业,师读自己写的,师生互评。
学以至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试着把它演讲给家人听。(如条件允许,可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学写演讲词,切实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学会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公开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导入语:
在2003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大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说。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三、原音重现:金博士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讲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我们先欣赏原音重现,对照课后练习英文片段听演讲录音,体会演讲的语调、激情。(播放录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概括。(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
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7段)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
演讲词的特点:
板书: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
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
艺术: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五、重点句段赏析:(结合课后练习)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4)10—14自然段: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六、学生即兴演讲: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补充:
1、国风的诗《我有一个梦想》;
2、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七、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探究,从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两方面领会文章激动人心的力量。
(板书课题)
一、导入(5分)
1.学生齐声轻读演讲背景
(ppt)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四百余年;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
2.教师朗读1-3段
设置自读情境:
(映出画面)面对广场上25万和自己有一样肤色的同胞,面对这由不幸和苦难汇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们迷惘、疲惫的神情,也看到他们满怀憧憬和热情的眼神,马丁•路德•金知道他们正是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而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马丁•路德•金感慨万千,满怀深情,他那坚毅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隆隆的春雷激荡在广场上空。他说……
3.自读1-3段
二、探究演讲激动人心的力量(35分)
(一)探究2-3段(8分)
教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激起了广场上25万黑人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提问:大家认为,就第2、3段而言,马丁•路德•金用什么深深地打动了黑人的心?
学生回答,师生探讨。
如果学生没有提及语言,教师就可用变换语言的方法来提示:如果把2-3段换成了两句话会如何——“一百年前,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还没有得到实现”?(就没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动人心)
明确:
对黑人苦难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听众的心;
比喻中生动的形象,对比中激昂的义愤,排比中磅礴的气势,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齐读一次。(如果学生领会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讨之前)
(二)探究其他段落(25分)
1.教师过渡引入
当然,这只是演讲的开始,激情的铺垫。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寻找你认为具有“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用心读两次,读出其情感和气势。——“激动人心力量”的语段不仅只在“一个梦想”那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语段(5分)
3.叫学生起来朗读,然后师生问答、探讨
教师评价学生的读(主要从朗读的语气、气势、情感把握来评说),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一处,哪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呢?教师纠偏、点拨、明确,慢慢形成板书。
教师自备内容:
①备受鼓舞——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铿锵有力,坚强坚决)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中流泪。
②深受感动——爱国的深情和胸怀的广博(深情,赞美)
他用崇敬的语气叙说:“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他对斗争对象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相信所有白人……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他满怀深情地说道:“将会有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天,神的儿女将会带着新含义歌唱:‘我的祖国,一片自由温馨的土壤,我要为您歌唱……’”
因为他明白而且愿意相信“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他广博的胸怀容纳的不仅是美国,还有人类,他说:“所有神的儿女,黑人白人,犹太人外邦人,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
博爱者都具有悲悯情怀和自我牺牲精神,正如他的其他名言:
“无论那些白人对我们怎样,我们要爱他们,如同兄弟。”
“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压者与受压者双方苦毒怨恨的悲剧结局。”
“要争取正义和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爱国深情和博爱胸怀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人类。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不仅感动了黑人,还感动了其他美国人,还感动了其他任何听过读过他的演讲的人们!
③满怀憧憬——家园的渴望和自由的梦想(深情,憧憬,激昂,响亮)
“我有一个梦想,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称。”
“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们让自由响彻千村万户、每州每城……”
在“我有一个梦想”这部分,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演讲者即兴发挥的“痕迹”,——它或者并不完全符合逻辑,但完全合乎情感的抒发,——是的,“梦想”无疑首先深深地打动了他自己!
在这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提到最多的实际上是“平等”,奴隶的身份已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才是实现自由的最大阻碍。
世上没有什么比家园更牵动人心,更让人渴望拥有,世界上有多少战争、有多少诗歌就是因它而发生!世上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加美好,比对自由的梦想更让人心生向往,世上有多少奋斗、有多少苦难就是因它而产生!
——就是这里的渴望和梦想,让这篇政治演讲稿闪现出美丽的人情光辉,变得温柔而抒情,从而有了慷慨激昂所不能替代的情感力量!
诗意的语言、激情的表达,就穿插在朗读、讲评中完成。
(可选择适当的语段齐读、教师再读)
三、结束(5分)
1.阐释板书
教师: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使演讲有了强烈的鼓舞力量,这是刚性的理性的力量;对家园的渴望和对自由的梦想,则极大地激励了人们去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前行!这是柔性的情感的力量。这二者的核心则是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博爱的胸怀,正是它使演讲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它们在诗意的语言和激昂的表达中焕发出了惊人的激动人心的伟大力量。成就了不朽的演讲名篇!
2.播放视频
1968年,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斯人已逝,激动人心的声音却仍在热爱自由的人们心头回荡。
放视频。
3.结语
学生齐读: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在获奖感言中深情地说:总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宇宙间的哀号将会变成友爱的诗篇。
教师:——50年过去了,他的梦想在世界上实现了吗?他的梦想会实现吗?他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所以,(指课题)我有一个梦想;所以,(指我们)我们有一个梦想;所以,人类有一个梦想!
最后板书
斗志
诗意
博爱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激情
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 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____《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班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_____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 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2) 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3) 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 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 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 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一、回顾;肯定《宣言》的重要意义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讽刺           ①         许诺提出           ②         要求二、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讲究           ③         策略表明            ④        决心三、展望:斗争必胜 
    
学生明确:(1)当局空头许诺 
(2)得出自由。平等要求 
(3)讲究斗争策略 
(4)表明斗争决心 
六.布置作业 
1, 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 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麾重蹼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 多媒体显示: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 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谒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 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 诵读课文热爱.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 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 
(1)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期。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 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 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 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晚安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亿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 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 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在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学请同学龄前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 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 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醋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醋暑”分别指什么?)(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2. 用了排比的手法,选取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3. 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醒暑”,一个“醒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公平而战的追赶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2.阅读下课文,作出简单评价。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nbs
[1][2]下一页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8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能力。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丁•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40多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美国25万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集会,浩浩荡荡地从华盛顿纪念碑出发,分两路游行到林肯纪念堂。在林肯纪念堂前,一位30多岁的黑人汉子被众多黑人簇拥着,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演讲,这次演讲就是举世闻名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业后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计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 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佘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当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1、问题探究
(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3、林肯(abrahamlincoln.1862~~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的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56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二、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1、诵读课文,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3、学生试读第5、7、8段。
(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以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说黑人之末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讲演,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上一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别的演讲词。现在,我们对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先请同学们来做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尝试:总结与归纳一般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和实质。
1、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明确:通过我们对演讲词的横向比较、回顾、体悟,我们可以这样说,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2、书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选择一处自已喜欢的,对它进行简评,,并仿照此处的排比格式写一段话。
3、课文第26段到课文结尾,谈一谈自已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吸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公平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第2、3小题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计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末来而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17段到结尾。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
3、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培养说服听众接受自己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时代背景,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关于“非暴力反抗”的研讨。
[教学设计]
导语→背景、作者简介→思路分析→课文诵读→语言赏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展示《独立宣言中》的句子: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句话出自举世闻名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美国人的建国指南,美国人最自豪的,就是这一点:人人生而平等,权利均等,机会均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和美国的平等主张一样闻名于世的,还有美国的种族歧视。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仍未消除。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期盼种族歧视彻底消失,为此有人发出了强烈的呼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 作者介绍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金一生致力于黑人民权运动,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刺客被判处99年徒刑。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2. 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让学生自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 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哪些段落写到?(17段至结束)
答: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
具体内容:
18段: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19段: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20段:美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21段:美国成为不以肤色来定优劣的国家。
23段: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25段:以后的美国能成为真正的人间乐园。
(注:可引导学生先分说,后概括。)
2.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哪些段落写到?(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答: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 怎样实现梦想?哪些段落写到?( 6——16段)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4.为什么要采用非暴力手段?
答: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暴力只能加剧敌对和仇恨,而无法消除敌对和仇恨。
5.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答: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
6.金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论述原因和实现的方式?现在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优点?
答:前面写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会引起黑人的伤感和愤怒;这时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摆脱现状,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并抑制过于激愤的情绪;最后在希望中推出梦想,让所有人为之振奋,把现场气氛带到高潮。
四、播放录音,学生模仿朗诵
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段落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一.诵读训练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何况这还是一篇演讲辞,我们更要把它转化成声音来体会文中的深义.现在我们就来赏读其中的部分选段。
1.指名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教师提示:第2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3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学生体会)
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⒉学生试读第5、7、8段。
教师提示: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⒊同学试读10-14段。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是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的义正词严的回答。——“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如此无礼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足;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足;政治上不平等,我们不满足。愤怒的情绪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这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读时一定要把汹涌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读出来。
⒋学生齐读第18-25段.
教师提示: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象。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中排比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品味语言之美
刚才我们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作者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因为演讲是一门艺术,精于此道的人都可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语言艺术大师。现在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
学生思考:你能说出文中用得频率最高的修辞格吗?请找出相应的例句。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⒈气势如虹的排比
例句:
①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②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小隔离区转移到大隔离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只要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 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没有他可投票的对象,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③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佐治亚的红色山丘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幼儿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如今我有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拒绝执行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如今我有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教师点拨:
这篇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2.重章复沓的反复
例句:
①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与一百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反复强调,《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权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每况愈下)
②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这一排比反复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警告,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③只要……我们就……。只要……我们就……。只要……我们就……。只要……我们就……。(这一反复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也反映了民权运动的目标及斗争的坚定性)
④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由抽象到具体,又上具体到抽象,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民权运动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会)
3.巧妙自然的比喻(偏正式比喻)
的确,同学们看到了本文的排比,被它的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吸引。其实,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在辞格上,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据统计,共使用了30处左右的比喻,其中绝大多数是偏正式暗喻。
例句:
①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桎梏黑人的漫漫长夜。
教师点拨: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我们能够很轻易地指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而对于接下来一句“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中的比喻“不义之火”,他们则不能正确指出本体和喻体。其实“不义之火”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暗喻。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可以摧残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对人的生命(抽象地说,也包括人的尊严)的摧残。
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结构非常紧凑,作者的思想表达得非常鲜明。通过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个比喻句的内容,化为一个短语,而后把它作为一个“词语”,重组一个新的句子。这样,句子的内涵丰富了,结构复杂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
②种族隔离的镣铐/种族歧视的枷锁/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资金不足”的戳子/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深谷/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叛乱的旋风/敌对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风/绝望之岭/希望之石……
(学生指出一些偏正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我们发现,作者使用这些比喻时,还十分注意它们的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如“欢乐的黎明”与“漫漫长夜”,“物质充裕的海洋”与“穷困的孤岛”,“空头支票”与“‘资金不足’的戳子”,“流沙”与“磐石”,“爽朗的秋天”与“酷暑”,“绝望之岭”与“希望之石”,等等。这些比喻两两组合,前呼后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不仅在内容上升华了其中每一个比喻,而且在形式上构成了对偶或对比,语言也更加优美、整饬,达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
当然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比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量使用偏正式暗喻以外,也还有其他格式的比喻,如明喻、借喻、主谓式暗喻等。特别是“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个主谓式暗喻,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当时(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处境: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美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流浪者。
4.反差强烈的对比
本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可以列表比较。如: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10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鉴赏课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2、共同鉴赏,讨论交流,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演讲的要求。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写出每段大意;
2、查找有关马丁•路德•金的生平资料及本次演讲的背景;
3、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500左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两千两百多年前亚圣孟子曾经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敬他,而在此两千年后的1963年在美国也有一个人高喊出“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他就是人类良知的代表,黑人世界的明星——马丁•路德•金。
请同学介绍马丁•路德•金。(多媒体同时展示相关图片)
二、基础——我们今天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作为一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下你对他的梦想的理解?
明确:1、梦想是什么: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概括:用非暴力手段争取自由、民主、平等)
2、为什么要实现: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社会将出现动荡。
3、怎样实现:采用非暴力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三、赏读——演讲一定要煽情,一定要让听众与自己产生共鸣,作为一位黑人政治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定是充满激情而又极富感召力的(多媒体播放一段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原声录音),虽然他讲的是英文,我们也听不大清楚,但仍能受到他的激情的感染,请大家散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文中哪些地方最有感染力,为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多媒体显示问题)
散读、讨论、交流、朗读(个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相结合)。
第2、3自然段——明确: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 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第5、7、8段——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10到14自然段——明确: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 ;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18段到第25段——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声,从内容上讲是对末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深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末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就是马丁•路德•金,一个杰出的黑人政治领袖,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是用心在演讲,他是用生命在呼唤。
四、拓展——从他的演讲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深情,他的憧憬,其实作为学生,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课前我请大家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过一篇作文,下面请几位同学也以演讲的形式来跟大家分享他的梦想。
五、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写的《我有一个梦想》修改成演讲稿,整理在随笔本上。
六、教案说明——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就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从对教材的理解方面
本篇课文是我们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三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演说词。旨在培养学生能进行自主鉴赏,善于思考,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要担负起开创未来,繁荣祖国的重任,这一点是他们所应具备的。所以这篇文章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我们有责任把它上好。
2、从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方面
在本堂课中,我采用指导----活动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老师绝不能再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进程也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资料和预习质疑,在课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与做法方面
二期课改告诉我们,我们教师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自然有它的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必须的,但我认为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基础知识与技能,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领悟点什么,对于他们的学习甚至生活上还有哪些实际的好处,这是我们老师应该要教育与培养的。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的绝佳途径,现代的学生,特别是寄宿制高中的学生,相对封闭的生活学习方式已使他们身心俱疲,本文涌动的激情正是唤起他们蓬勃生机的很好媒介。
4、从教学目标方面
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真正的生活、思索则同样可贵。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新念,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得有针对性,有实用性。
七、教学反思——这堂课的亮点在于后两部分的赏读和拓展,可以充分的体现二期课改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理念,但课前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于是我想,是不是每节课都能有这样充分的准备呢当然不能,可是怎样才能解决时间紧,课文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的矛盾,这只有靠我们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努力。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11
从容说课
1863年《解放奴隶宣言》发表100周年,8月28日,20万黑人和白人和平抗议者汇聚在林肯纪念堂前,为争取民权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的举世闻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的逻辑非常严密。作者首先陈述了在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后黑人悲惨的现状,并用三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分别从黑人所受的精神歧视、物质压榨和政治排挤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水到渠成地提出了集会的目标——兑现诺言,并以一系列排比和比喻强调这一目标;接着话锋一转,提醒人们讲究斗争策略,强调斗争的决心;最后,饱含深情地展望前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自由、平等、民主的画面,唤起全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文质兼美是这篇演讲词的特点。
教学本文,在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和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通过美读课文,仿写句子,品味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以诵读法为主,细读课文,理解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美;美读课文,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悟读课文,体会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延读课文,激情表达,畅谈梦想,拥抱未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点
1.领悟深刻的思想,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理解本文的思想性、针对性以及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探究思想性、艺术性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完美地体现出来的。
2.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预习时安排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询有关马丁•路德•金的资料,课堂上利用五分种时间,以“我所了解的马丁•路德•金”为题,口头介绍查找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讨论法。
3.拓展延伸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西•路德•金遗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提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我要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1955年,他率先在蒙哥马利抵制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度。1957年当选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主席。1963年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向华盛顿进军”的示威游行集会,此集会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为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西•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马丁•路德•金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美国的《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让步,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的政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待了三百四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3)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角落。
(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的主旨
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余各组点评。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多媒体显示:
学生明确:①当局空头 ②自由、平等 ③斗争 ④斗争
3.教师提问: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他演讲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和平斗争的主张?请找出这些语句细细品味。
明确: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体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行动。我们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六、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课文,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体会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2.体会本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特色。
一.导语:大家都听过《爱我中华》这首歌吗?那么它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中国是一个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作到人人平等,表现最突出的是人权问题,既一个国家内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上或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某某地群众游行示威,某某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等等。
前不久,就在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一直标榜着自由,民主与平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这里有些材料:
1992年4月30日,洛杉机爆发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暴乱,造成59人死亡,2300人受伤,起因在于4名白人警察殴打一名黑人,但法院宣判他们无罪释放。
1996年10月24日,佛罗里达发生冲突事件,起因是一名白人警察杀死一名黑人驾驶员,15人受伤。
最近,美国辛辛那提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一名叫托马斯的黑人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原因只是托马斯有一些轻微犯罪,包括无证驾驶和开车不系安全带问题,当手无寸铁的托马斯试图逃跑时,警察竟开枪向他射击。
由此看来,美国公民中有一类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人是(黑人),可以说,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现在,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下,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今天,我们将通过另一个窗口来了解一下那时美国黑人的社会状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重要而有激情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族运动的领袖,非暴力主义者。
(1)他1929年出生于亚特兰大市一个黑人家庭,长大后成为一名牧师。他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运动,并成为南方基督教工人运动的领袖。
(2)他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并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捐给了自由组织,这期间,种族极端分子不断地恐吓和威胁他,并炸毁了他的房子。但他并没有放弃斗争。
(3)1963年,他率25万黑人民众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进军,在那里,他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4)但1968年,马丁路德金死于种族极端分子的暗杀,年仅39岁,然而他的遇刺激起全美一百多座城市暴乱,其中也有无数名白人。
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演讲词,感受一下马丁路德金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幻灯片)看一下本文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
四:研习新课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并思考这个梦想究竟是什么?
明确:
政治:选举权
梦想文化:教育权自由、民主、平等
经济:就业权
五:下面我们通过看一些图片,更深地了解一下这种种族压迫的历史。(放幻灯片)
(一):图片(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掠夺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遭到任意地打骂和侮辱。他们常常像牲口一样被人卖掉,尤其是那些黑人孩子,刚刚懂事,就被迫离开母亲,被带走,被卖掉。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就是被买来的。
18世纪,美国发生了内战,林肯总统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但这只是从法律上条文规定,实际上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
20世纪60、70年代,黑人仍就是处在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如黑人和白人不能通婚,黑人只有5%的人有选举权,而且必须通过一项阅读测验。黑人儿童在专为黑人设置的学校上学,黑人儿童的教育经费不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在一些公共场所都设有黑人隔离区,如在公共汽车上,黑人只能坐在后车厢,中间也可以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让座。
一次,一位黑人妇女坐在了白人专座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被警察带走。这一事件激起全市黑人的强烈抗议,马丁路德金就领导了这次运动,他组织全市黑人拒绝乘坐公共汽车,一直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最终迫使法院宣布公共汽车公司对黑人的隔离属于非法,这次运动黑人取得了巨大胜利。
(二):在历史上,不仅是美国,在其他一些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种族歧视,例如在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受了几乎灭种的灾难。
图片(2)一些犹太人被迫屈辱地爬在地上,周围站满了纳粹军官,一个个发出了阴险地狞笑——这里引入一部影片《钢琴家》,
因为在这部影片里也有同样的镜头,这位钢琴家也是一名犹太人,在战争来临以后,他遭到了同样的迫害,他被关在集中营中,每天要起来跑步,周围站满了纳粹兵,如果有一天哪个军官心血来潮,就会随意从队伍里点出或拉出几名犹太人,让其爬在地上,然后从背部开一枪,一条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所以,这些犹太人每天都在死亡线上挣扎。
(三):在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期间,他们还要研制一些武器,如毒气。那么他们就需要一些实验品,这些可怜的犹太人变成了无辜的牺牲者,这些人当中有大人而更多的则是一些孩子。
图片(3),这些孩子在恐吓和威胁下生活,个个骨瘦如柴,然而此时,生存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种奢望,最终将成为纳粹的实验品。
(四):就是不成为牺牲品也会在饥寒交迫中痛苦的挣扎。
如图片(4),其中的小女孩已在饥寒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此时,你有何感想?有人说想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不要重复这样的历史,不要再继续这样的历史,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五):我们再来看一部影片的图片——《辛德勒名单》
图片(5),这里也有一个孩子,穿着红色小裙子的小女孩,作为一名犹太人,她也在囚禁和监控之内,然而天真活泼的小家伙好象并不懂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犹太人被要求排队前进,她也走在队伍里,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天真。此时的画面,除了她那红色的小裙子,其他任何事物都是黑白颜色。在那灰暗低沉的背景之下,恰似一团火焰在燃烧,显得是那么的鲜艳夺目,迸发着一种活力,一种生命热情。
然而残酷的纳粹分子有没有珍惜、爱护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没有。最终小女孩也倒在了他们的屠刀之下。
(六):图片(6)是辛德勒与朋友收葬了小女孩,她的小裙子依然是那么得鲜红,撩人心目。
以上是犹太民族受歧视,受压迫的图片。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我们中国人的境况,别的不说,就拿中国的留学生到了美国,美国的一些民众打出了“中国鬼滚出去”的旗号。
六:下面,通过以上种种事件,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以下参考:
(1)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肤色,什么样的种族,都没有高低贵*之分。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对方,互助互爱,和睦相处。
(2)人都应有一颗博爱之心,表现为一种人类关怀。这种精神,我们可以追溯到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有一部著作《复活》,它不仅要求在物质上的复活,更强调精神上的复活,宣扬一种爱的哲学,表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这样,人类才不会有压迫和战争,不再流血和牺牲,不再有饥饿和痛苦。
(3)从一个国家角度来讲,国家必须强大,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人民才不会被人瞧不起。那么,国家强大,由谁来担负这个重任呢?(我们青少年)《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少年应趁风华正茂之时,为中华的复兴,崛起而努力奋进。
七:本文演讲词的特点
文章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黑夜”的期待开始,到对“黑人的生活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言辞,再到“我有一个梦想”热烈憧憬。作者想人民之所想,讲人民之所讲,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正义的呐喊,时代的呼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听众,这将永久的成为后人为自由,平等,人权奋斗的里程碑。所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可以说是激情洋溢,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八:再一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最后听一下它的英文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