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雷雨》学案(推荐15篇)

2023-04-15 11:01: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雷雨》学案(推荐15篇)

《雷雨》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欣赏戏剧冲突

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知识链接】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自主探究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重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b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c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d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燥的了。

b如果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是可以的。

c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距,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d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三、文本研究:合作探究

(一)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这对于剧情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读剧中有关周朴园、侍萍、鲁大海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他们性格的句子,感悟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

(四)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分析。)

2、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

四、拓展提高——我思,我进步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a 重音字应是“旧”

2、b(a“燥”应为“躁”;c“ 距”应为“矩”;d “检”应为“捡”)

二、整体感知

明确: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三、文本研究

(一)明确:“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明确: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的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的。

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三)明确

1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 劳动妇女 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 、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 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 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四)明确

1、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2、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四、拓展提高

明确:应该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我们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应看到其悲剧的一面,应看到其性格的复杂性。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对他的看法,要从人性悲剧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雷雨》学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学习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二、了解《雷雨》的有关情况

曹禺(1910-1996),原名 ,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

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 、 、 、 、 ;

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 、 ;

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 、 ;

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 、 、 ;

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1) 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是什么?

(2)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3) 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

四、 找出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周朴园: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

鲁侍萍:下层劳动人民代表

第 二 学时

一.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语言(主要指人物语言)的一般特点:

1、普遍了解个性化语言

2、进一步了解潜台词

3、再进一步掌握动作语言和前两种语言的运用

二、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

2、人物语言:

三、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

四、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例:

葛朗台---

周朴园---

守财奴的语言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 … ”

(什么性格?)

周朴园的语言 梅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忽然投水死了。

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五、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 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

“我不想去,我婆婆非要叫我去看看不可,有什么看头啊”

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潜台词分析(三)

鲁大海(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一、潜台词练习 下面对鲁侍萍的话外之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1)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 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 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 在就立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c 、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 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 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 ④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 、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 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 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课后练习】

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汗涔涔(cén)伺(sì)候虐(nuè)待

b.怜悯(lián)弥(mí)补谛(dì)听

c.沉吟(yíng)惊愕(è) 固执(zhí)

d.仆(pú)人 烦躁(zhào) 雪茄(ji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剧本巧于安排戏剧冲突,结构慎密,语言具有个性。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

c.侍萍,你不要太固直,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3.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4.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b.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血缘纠葛。

c.周鲁两家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纠葛。

d.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5.对鲁侍萍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项是(不限一项)[ ]

a.鲁侍萍相信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只能用哀叹来表达对凄苦不幸命运的无可奈何。

b.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鲁侍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命运,她这样说完全是对这种不公平世道的极度愤慨与谴责之辞,表现出她的觉醒与反抗精神。

d.这是鲁侍萍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彻底觉醒的标志,是她向封建势力与不幸命运的大胆的挑战。

6.下面的各项是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试选出正确的项(不限一项)。[ ]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这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的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7.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情和神态,下面所缺的四个舞台说明选哪一项最恰当?[ ]

周朴园:(①)你来干什么?

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侍萍:(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萍:(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a.①忽然严厉地 ②怨愤 ③冷冷地 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 ②悲愤 ③冷冷地 ④怨愤

c.①冷冷地 ②悲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怨愤

d.①冷冷地 ②怨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悲愤

8.选出加粗词在文中的意义[ ]

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a.归根结底 b.结果

c.毕竟 d.到底

9.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接连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雷雨》中的一段对话,回答10~13题。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还不上楼去睡?

繁 漪 (骄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侍萍、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 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周朴园,向四凤)叫爸爸!(指着侍萍,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繁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 漪 (惊)什么?她是侍萍?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冷冷地)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疯狂地)不是她!爸,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不许胡说!她没有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郑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向侍萍)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既然你又来了……

鲁侍萍 不,不!四凤,我们走!

周朴园 (暴怒地,对周萍)跪下,认她!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侍萍不语。

10.下面句子重音标错的一项是[ ]

a.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b.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c.什么,她是侍萍? d.你还不上楼去睡?

11.“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一句中“怎么——”的正确含义是[ ]

a.询问周萍是怎么回事。

b.根据舞台提示“明白地”可知,周朴园自以为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想责备周萍又考虑到场合不对而没有将话说出。

c.打断周萍的话,显示家长威严。

d.周朴园急于想知道侍萍为什么回来,故急忙改口。

12.鲁侍萍为什么打断周朴园的话,说了一句“不,不!四凤,我们走!”[ ]

a.对周萍不认她这个生母的失望。

b.对这个家庭的憎恨。

c.感到自己与四凤受了繁漪的愚弄和利用。

d.保护四凤,不想让四凤重蹈自己的覆辙。

13.在“周萍认母”一出戏中,周朴园的态度由沉痛到严厉,由严厉转郑重,由郑重变暴怒,这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

a.冷酷自私,残忍虚伪。表现了封建家长的作风。

b.周朴园虽冷酷自私,但此处却表现出了他对侍萍的真情实意,是真情的流露。

c.周朴园将他对侍萍的忏悔表现在了他的行动中,他对周萍所说的话,实际上是说给侍萍听的。

d.周朴园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是这个家庭里的暴君。

下面是从课文中摘录的周朴园的部分台词。试按剧情的发展调整顺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谁指使你来的?

②无锡是个好地方。

③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④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⑤你来干什么?

⑥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14.调整后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15.周朴园以上的六句话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____________。(只填序号,下同),第二层次包括________。

16.上面两个层次有着明显的不同语气,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周朴园丑恶的品质与性格特征。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写下列表格。

①自私残忍 ②极力称赞 ③惶恐不安

④威逼埋怨 ⑤世故老练 ⑥始乱终弃

⑦虚伪狡诈 ⑧假仁假义 ⑨忆念旧情 ⑩随便自如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 和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和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和灵魂的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的信条,撕出了侍萍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的精神。

17.“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b.拟人

c.夸张 d.移就

18.选文第一段两个方框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血缘关系,性爱纠葛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d.劳资冲突,性爱凌辱

19.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40字内)

20.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1.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雷雨》学案 篇3

【学习目标】:

1、欣赏戏剧冲突

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3、欣赏人物语言

【学习重点】

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欣赏人物语言

【知识链接】作家与作品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自主探究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重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b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c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d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燥的了

b如果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是可以的

c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距,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d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二、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三、文本研究:合作探究

(一)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这对于剧情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读剧中有关周朴园、侍萍、鲁大海的对话部分,找出能体现他们性格的句子,感悟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

(四)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分析)

2、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

四、拓展提高——我思,我进步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a 重音字应是“旧”

2、b(a“燥”应为“躁”;c“ 距”应为“矩”;d “检”应为“捡”)

二、整体感知

明确: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三、文本研究

(一)明确:“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明确: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的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的

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三)明确

1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 劳动妇女 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 、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 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 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四)明确

1、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2、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四、拓展提高

明确:应该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我们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应看到其悲剧的一面,应看到其性格的复杂性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对他的看法,要从人性悲剧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雷雨》学案 篇4

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利用卡片、录音、等手段,通过“组词语——听录音——加题目——说特点”等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眼、耳、口、脑”并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去,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雷雨》学案 篇5

教案

郑州幼师金扬眉

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剧情:

曹禺,原名万家宝,19xx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

(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

(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

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2)周朴园对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态度变化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你认为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概括:自私、虚伪、阴险、狡诈。他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当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的时候,他凶相毕露,残酷、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正如繁漪所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四、分析主题:

《雷雨》在纠缠着血缘关系和命运巧合的剧情中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内容,鲁侍萍、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本质上是阶级冲突,冲突的残酷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鲁侍萍、四凤等人的悲剧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旧家庭的罪恶。

五、欣赏人物语言:(1)试分析下面一段对话: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有感情朗读下面几句话,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六、布置作业:

(1)全剧的标题“雷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2)鲁侍萍到底有没有出路?请发挥你的想象力,以“走出周公馆的侍萍”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雷雨

鲁侍萍——————————私生活角度

自私、虚伪

周朴园大资本家的罪行

阴险、狡诈

鲁大海——————————社会斗争角度

《雷雨》学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 ),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难点:

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2、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知道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出示:wū yún)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 板书:云) "云"字有几笔?这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 dià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 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 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么样呢?(满天)电光怎么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么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 hū 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 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7、风字怎么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8、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9、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20、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马上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 huā 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1、现在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2、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3、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4、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么样呢?雨怎么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5、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6、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7、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么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应该怎么读?(又快又急)个别读,集体读。

28、小鸭子非常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集体读。

29、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

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五、师总结,下课。(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雷雨》学案 篇7

一、 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 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三、 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 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 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 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五、 结束词

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雷雨》学案 篇8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8、雷雨

教材简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和朗读去感受雷雨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雨的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那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场雷雨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这场雷雨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再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学生读文)

2、看小黑板,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词语宝宝吧!(学生读词)

蜘蛛 蝉 黑沉沉

压下来 垂下来 乱摆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彩虹 渐渐 清新

3、识记生字。

4、指名轮读课文,并相机正音。

5、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这场雨的?也就是写了这场雨的哪几个场景?

全班交流。(雨前—-雨中—雨后)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8课雷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谁来跟词语宝宝打个招乎?(指名四人读词)

蜘蛛 蝉 黑沉沉

压下来 垂下来 乱摆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彩虹 渐渐 清新

(读着不同的词语,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画面,不同的画面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去读,让我们再读读看,看谁读得最有滋味。)

再指名多人读。

2、同学们,学课文也要学会联想,把文章变成一幅幅的图画,这样才能把文章学活了。就像一场雷雨,它有好几个场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雨的吗?(雨前、雨中、雨后)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雷雨前

1、让我们跟随作者先走进雷雨前看看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2、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与平时(也就是没有雷雨时)有什么不一样?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雨的使者,你来读读,其它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看看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重点指导“压”:作者在这儿面对满天的乌云,他用了一个压字,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哦,我发现了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现在我们书中说的是黑沉沉的乌云布满天空中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如果学生没读好,看,同学们,满天的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天色暗下来了,越来越暗,越来越暗,再读)

“一动不动和也不叫”说明了当时一丝风也没有,很闷。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这阵风怎么样?你从哪儿可以看出这阵风很大呢?

同学们见过小树乱摆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准备好:微风来了,……

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

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读)

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

从你们急促的声音,我感觉到一场大风吹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读)

你知道蜘蛛是怎样从网上下来的吗?(吐一根丝从网上挂下来。)那老师给它换一个说法:你觉得怎么样?

比较: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小结:小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自己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雷雨前最让人害怕的就是电闪雷鸣,更何况这时候闪电……雷声……

3、总结: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里,天气的变化实在太快,瞧!天空中先是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我们课文中的1-3自然段,请大家闭上眼睛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雷雨前的变化吧!师范读(带上哗哗哗读),生感受。

(二)学习雷雨中

1、听,什么声音?雨下起来了,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吗?

2、生1:这是一场大雨(你呢?你呢)

3、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觉得这是一场很大的雨,从哪儿可以看出雨大呢?自读课文4-6自然段,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练习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下得很大。

4、自由读。

5、指名读。咱们按顺序交流,你找到是哪个句子感受到雨大了?让老师来听听,你体会到的雨有多大?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你再读给大家听听看,雨下得真大!

你会怎么读这三个字呢?师评:(……)雨下得真急!

再指名读。你呢?师评:(……)这雨下得又急又猛!

看来,每位同学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雨声,但不管你用什么速度去读,我们都必须能告诉大家,这一场大雨下起来了。来,我们换个顺序,老师读后半句,同学们来来读雨声,(雨下起来了,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同学们,我们躲在房子里,往窗外望去,树…………房子…………小山…………路上的行人车辆…………一切的景物…………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齐读)

好大的雨呀,下起来了!(两段连读)

(3)过渡:渐渐的,渐渐的,(……)

指名多人读。

(三)学习雷雨后

雨停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默读课文7、8自然段,一边读还要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看谁在雨后部分的收获最多?

1、生默读。

2、学生交流:

(1)空气,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什么感觉?

(2)彩虹,像什么呢?相机体会挂。

(3)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

(4)蜘蛛,坐在网上干什么呢?相机体会坐。

(5)青蛙,又会叫什么呢?

3、感觉雨后的景象怎么样?好美!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吧!(齐读)

4、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彩虹美,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歌了,雨后的景色真美呀!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看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什么样的画面了?那一定是你心中觉得最美的景色!

5、 睁开眼睛,你也来当回小作者,写一写雨后的景色吧!

6、小练笔。

出示:雨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通过他细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雨后的景色美,早晨、傍晚的景色也很迷人,一场雪、一场春雨都很有韵味,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奇妙之处,而把这些观察到的写下来,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雨前: 乌云 闪电 大风

雨中: 看不清

雨后: 天晴 美

(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课三议”活动,由我和同年级的覃老师同上一节课。经过商量,我们选定了《雷雨》这篇课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学习本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在读书时能边读边想象。

选好课文后,我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朗读,并与覃老师进行了商讨,初步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然后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在第二课时的学习时引导学生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深入学习,通过挖掘句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了解每一阶段时的特点,然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画面。通过课堂教学后,有这样一些感受:

1、朗读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此从第一个环节检查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开始,我就告诉学生每个词所讲述的就是一幅画面,要把词读出自己的味道。在后来课文的学习中,我也特别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通过让学生读,师适当的范读,学生参与评,老师再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整个教学中,学生朗读展示的欲望较强,朗读参与面广,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停留在语言文字表面,没有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在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中的“垂”用的巧妙之处时,因为自己对蜘蛛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只体会到速度之快,而没有让学生弄明白“垂”说明了蜘蛛的特点是跟随着自己吐的丝行动的,是顺着自己的丝快速的滑下来等诸多问题。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一课三议”的教研活动中也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豁然开朗,课上至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有这样的一些原因:学习写景的文章情境的创设很重要,如果在教学中能配上雷雨时的录相片段或关于雷雨时的声音,就能很快地带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再学习课文,学生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教师对教材钻研得不够,对于文中所介绍到的蜘蛛没能引起重视,忽略了蜘蛛本身的特点,导致在引导学生感悟“垂”这个动词时不够深入。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使我再次感受到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要上好一节课,课前一定要做到深钻教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三)评课记录

范小燕老师:

情境未创设起来,可通过课件中的图片或声音一些辅导性手段来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想象得不够。在引导学生体会雨大时可用画的形式帮助理解。

李玉萍老师:

“垂”的理解可用学生常玩儿的跳跳球来演示。

邓玉华老师:

“垂”和“坐”可结合到一起来学习。朗读的指导上可适当点明。

王节玉、赵建国老师:

防雷的资料无需介绍。

朱秀萍、肖会玲老师:

关于资料的介绍可选重点,简单介绍一二句即可。

张志刚老师:

过渡语可再修饰一下更加自然。

《雷雨》学案 篇9

(课前由于我上了一节防御雷电 注意安全的班训课。因此雷雨的导入时,便是一个对班训的过渡和承接。)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雷电的知识,其实,只要我们注意了安安全,雷电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在雷雨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象呢。今天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18《雷雨》。哪位孩子来读读课题。

生:雷雨(声音很小)

师:雷雨一般的都特别的大,谁再来读读?

生:雷雨(这一回声音很大。)

师:大家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能认识识他们吗?谁能认识它,还能给他组个词语,这个生字小苹果就送给你了。

生:认生字,组词。

师:同学们的识字能力可真强,我相信大家的书也一定读得特别好!这篇课文写得得非常的美,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谁来说说?

生: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师:你看真棒!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雨后呢?

生:(先思考后,再举手回答)课文1、2、3自然段写雨前,4、5、6自然段写雨中,中,7、8自然段写雨后。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第六自然写的是雨后,

师:好,我们来看看第六自然段,“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了。”想想这时还在下雨吗?

生:课文中只是写雨小了,并不是说雨停了,所以应该说是雨中的。

师:非常棒,现在,教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这场美丽的雷雨。

二、再读课文,感受变化。

(一)雷雨前。

师:(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天上有很多的乌云。

生:我看见了树叶一动也不动。

师:说明这时有风吗?

生:没有风。

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谁来读读?

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看见了天上的乌云很多,课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乌云的多呢?

生:满天的"满"字

师:大家想想,这么多的乌云向你压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很闷。

师;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但没有读出压下的感觉.)

师:我感觉你的乌云还在天上飘呢?来我们大家一起做做压的动作。

师:大家看,我这样做是在"压"吗?

生:不是的,你没有用劲,往下压的时候要用劲。

师:那你来用劲地往下压。(生做动作)好,那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课文,把压字读得很重。)

师:呵,这次乌云压到老师的头顶了。我们全班一起读。

师:这次,老师感觉到满天的乌云都压下来了。同学们,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不舒服,很难受。

师:是呀,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天气变了。

生:我看见了闪电。

生:我看见风把树叶吹得飘起来了。

生:我看见蜘蛛从网上逃走了

师:这时的蜘蛛为什么要从网上逃走呀?

生:因为蜘蛛心里很害怕。

生:我还听到雷声。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找到了?

生: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天气变化得特别快。

生;忽然。

师:(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动画)同学们看这就是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了,大家想想蜘蛛会爬呀,它为什么不爬呢?

生:爬下来太慢了。垂下来快一些。

师:那蜘蛛为什么不掉下来呢?掉也很快呀,大家看(老师粉笔从手上掉下来.0

生;掉下来会摔死的。

师:垂为什么不会摔死呢?

生:因为垂有丝呀!

师:你们说得真好,大家看小作者观察多仔细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学学雷公公的声音

生:轰隆隆

师:现在大家都是雷公公啦,一起随着教师的手势,我们把雷公公的大鼓越敲越响。老师手低的时候,声音就要小,手高的时候,声音就要大一些。

生:随着教师的手势读。

师;非常对,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

生:越来越好。

生;越长越高。

生:越来越黑

师:同学们说得真多,老师也想说几个了,同学们现在坐得越来越端正,举手越来越积极,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表现越来越棒。

(二)雷雨中

师:(出示雷雨中的课件)谁来学学雨的声音。

生:沙、沙、沙

师:这是小雨的声音。

生:哗、哗 、哗

师:这真是一场大雨。刚才那么热,现在下雨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4、5、6自然段。

师:课文中哪儿写了雨很大呢?

生:雨越下越大

生: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大雨吗/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大雨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地下的水像小河。

生:我看见地上冒出了很大的水泡。

师:这么大的雷雨,下了一会儿,就变小了,是一下子变小的吗?

生:不是的,是慢慢变小的。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是讲慢慢的呢

生:渐渐的。渐渐的

师:课文连用了两个渐渐的,说明雨是慢慢慢变小的。谁来读读,读之前,我想问大大家,读这一段要注意什么?

生:读这一段要读音慢一些。

生:读这一段还要注意,要把声音读轻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三)雷雨后。

师;一场雷雨就这样结束了,推开窗户,不仅有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还有许多美丽的的景象呢!下面请大家读读7、8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雷雨后的哪些景象?

师:请大家拿出笔,把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画出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雷雨后,天亮了。

师;是呀,雷雨前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生:太阳出来了。

师:是呀,天晴了。

生;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师;在这句话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挂

师:为什么说挂字用得特别好呢?

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彩虹,看一看彩虹是什么样子?

生:彩虹是五颜六色的。

师:这是彩虹的颜色,那彩虹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是弯弯的。

生:哦,我知道了,就像天空中钉了一颗钉子,彩虹被挂上去了。

师:对呀,彩虹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被高高地挂在天空。美吗?

生:美。

师: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继续来说,还发现了雨后的什么?

生: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师;刚才蜘蛛不是逃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生;因为雨停了。没有风了。

师:那蜘蛛还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网是蜘蛛的家呀,刚才在外面跑累了的蜘蛛回到家里,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课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蜘蛛的舒服呢?

生:(恍然大悟)坐字。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蜘蛛,一起来舒服地读这句话。

生:雨后,蝉叫了。

师:雨前,蝉是一声也不叫,现在却快乐地唱起了歌,还有一种小动物也快乐地唱着歌,是谁呀?

生:青蛙也叫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这么多的美景,教师也把雨后的美景带来了。(出示课件件)一场雷雨洗去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清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聆听着阵阵蝉鸣蛙叫,你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生:很舒坦。

生:很快乐。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舒服、一起来读雨后的美景吧!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师: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听了。你们看小作者认真观察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物,写出了它们的变化,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留心地观察我们的生活,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能写下生动的日记,你们就是小作家了。

《雷雨》学案 篇10

《雷雨》片断赏析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林志怡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雨”的资料: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有关“雨”的资料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写雨的古诗《春晓》。

生:我一年级时学了《春雨的色彩》。……

生:我还会唱春雨的歌呢!

师:那好,你把它唱出来吧!

生:我来给你伴舞。

生唱《春雨沙沙》,二名学生伴舞,在他们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意学科的整合。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美,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更加丰富,学生通过音乐、舞蹈、语言等,向人们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了雨的形、声、色,既使人感知学科的知识美,感受学科的文化美,体验学科的个性美,又表达了学科的内在美,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语文走向综合的改革趋势,展望了课程改革的未来。

2、课的收尾:

师播放多媒件课件,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写得美吗?

生:美。

师: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呢?

生:我用画画的办法。

生:我用收集优美词句的办法。

生:我用朗读课文的方法,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我想把课文背下来。

师:那好,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吧!

课堂上,同学们选择各种不同方式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有几位同学合作,在黑板上画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画得相当不错。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将教科书视作固定的、不容变更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成了忠实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课文内容教完了,课也就结束了。新课程的重要变革,就是强调教师必须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课的结束部分,老师说“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美丽的景色留住吧!”这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丰满了课文的主题。此时教师的唤醒,点拨,使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作的激qing,蓄积着表现的欲望,课堂成为学生彼此交流合作、抒发诗意,享受成功的乐园!

《雷雨》片断赏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水泥小学李木森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

利用动画巧解难词──《雷雨》教学片断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吴群芳

《雷雨》第二段中有这么一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为了帮助学生领会“垂”字的意思,教师设计了动画,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中:一只蜘蛛从网上顺着丝垂下来。

师:你们知道“垂下来”什么意思吗?

生:明白了。(做动作表示)

师:“垂”字用得好吗?说说你读这句感受到什么?

生:用得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急地溜走。

师:说得好,那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一句。

生:有感情朗读。

“垂”字的意思比较抽象。若以词解词照字典上的注释解释一下,学生仍是似懂非懂。本课执教者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调动了儿童的感官;让学生在观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领会到文中“垂”字的意思,“垂”字用得好。

《雷雨》学案 篇11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

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为之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使潜台词: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

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萍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1、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自己的儿子,但她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的时候的这些语言就不但反映了她的心理,而且恰好起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2、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暗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小资料】

(-)关于(雷雨》的标题。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峙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腊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风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滑的儿子周冲为救四风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瀚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重点内容图示。

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本质冲突)

个性化

动作化

人物语言 精炼性(潜台词)

戏剧语言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雷雨 提示人物动作,表现人物个性

舞台说明 推动剧情的发展

时间集中

地点集中

戏剧结构:集中紧凑

人物集中

矛盾集中

《雷雨》学案 篇12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 “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

《雷雨》学案 篇13

一、教材简介: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学情介绍: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学习运用“越……越……”句式说话。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三、教学准备:课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雷雨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按排 设计意图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约3分钟 复习巩固生字词,谈话引入本节课。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写的好的用铅笔划起来。 2、指名读好句。(出示幻灯好句2) 3、齐读好句,你认为好在哪里?(指导书写垂、逃、) 4、请用“越……越……”说句话? 5、你见过雷雨前的景象又是什么样子?(同位交流 6、齐读(1—3)自然段。 过渡:是呀!雷声越来越响了,(听雷声)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 约10分钟 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指导书写生字“垂、逃”。 落实教学目标3。 三、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 1、闭眼(听雨声)。 2、师范读。 2、(出示图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窗前看到什么景象? 3、课文中的“渐渐地”你能换一个词吗? 4、这一句要怎样读?同位读一读。 约10分钟 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7—8)自然段,并圈出(7—8)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幻灯5) 2、个别说(出示幻灯6)。 3、是啊!雨后的景物多美啊!(出示图7)看蜘蛛雨前、雨后的表现。 4、你觉得哪个景物最美?指导书写(彩、虹)。 4、我们也见过很多雷雨后的美景,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把这些景物画成一幅幅画,现在先四人小组按顺序观察画面,把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再选出一幅出来展示。 5、个别展示,评一评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如运用“越……越……”的句式和优美的词句。) 6、齐读课文。 约15分钟 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指导书写生字“彩、虹”。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夏天雷雨这篇文章,知道了天气真是变化多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约2分钟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六、板书设计 雷雨前越……越…… 18雷雨雷雨中渐渐地 雷雨后彩虹

《雷雨》学案 篇14

一、 说教材地位特点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雷雨》。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说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3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 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约13分钟)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我采用换位思考。由学生主体积极、自主的给自己提出学习任务。也就是假设学生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学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他们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让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就是将学生刚才提出发布于讨论区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总结、提炼出两大问题。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⑵资源搜索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大组。各组负责其中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解答问题的途径。

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交流、汇报、讨论

接着,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整合好的资料发布于他们自己的讨论区。

之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间,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

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 。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三、 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约27分钟)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回归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达到解读戏剧的目的。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能力。我选择课文节选部分的第一场戏,也就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为研读的重点。

2、 插播电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断,并提出思考题。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观看完电影后,学生结合电影和课本解答思考题a。

以此得出,鲁侍萍身份确定使这场戏剧冲突的点。之后,让学生课堂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4、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 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学生在网络讨论区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其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资料的网址)

5、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四、 课外研究拓展(约3分钟)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讨论区发布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3、 要求学生课外以doc格式记录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老师的电子信箱

五、 结束词

我的结束词是这样的。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雷雨》学案 篇15

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

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

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

”字旁。“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

生:(笑)喵——喵——

……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上教学片断,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下,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性情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