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推荐12篇)

2023-03-10 16:48: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推荐12篇)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

(板书课题,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

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吗?看屏幕,谁能读词?

(学生读出生字词。)

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们喜欢怎样读课文呀?(生答:自由地读)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如果你能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那就更好了。

生: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我能回答这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四种小动物,有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子和小熊。

生:小动物们在爱护树木的过程当中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生: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当书签;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一片树叶做纪念;小熊捋下一片树叶尝尝滋味。

师:接着请同学们到小组中读课文,你们组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表现,并在组内互相检查。

师:你们组是怎么读的?

生:我们组是分角色读的。

生:我们组是齐读的。

生:我们组是一个人读一段。

……

师:哪一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完后,其它同学评议。)

三、细读课文,理清情节。

师:这几只小动物都这么可爱,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把它说的话和它的做法读给大家听吗?

生:我最喜欢小兔子,因为它蹦蹦跳跳的真可爱。(接着读小兔子说的话和做法。)同学们,我读的怎么样?

生:不好。你读的不流利。

生:你读的没有感情。

……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比一比,请同学们也给老师评一评,好不好?

生:(兴奋)好。

师:(读课文)

生:(给予掌声)

师:谁能比老师读的还好?你们先练练兵。(学生先练习朗读,再指生读课文。)

师:你比老师读的还好,老师甘拜下风。

( 学生依次汇报喜欢的小动物)

四、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师:几只小动物知道同学们这么喜欢它们,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中间。

(多媒体放映书中小黄牛栽树彩图及动画片)

师:这幅图写的是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看到了爱护树木,小黄牛是个爱护树木的小动物,我也要向小黄牛学习,做个爱护树木的好孩子。

……

(多媒体放映书中五只小动物摘叶子的彩图及动画片)

生:这是文中2至8自然段的内容。我想,这几只小动物不应该因为自己喜欢就去采树叶,应爱护树木。

……

(多媒体放映书中小黄牛目瞪口呆一幅图)

生:这是文中第9自然段的内容,小黄牛一看小椿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惊得目瞪口呆。

生:小椿树对小黄牛说:“快救救我吧!”

……

五、自编自演,形象生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怎样演。

师: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评出最佳演员。

(生惟妙惟肖的表演)

六、总结全文,回到整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今后你会怎样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一片树叶》一课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班上有个叫王杰的同学下课说: “这样上课真有趣!”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 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表演、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

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时,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师:上节课后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了第22课,并且请同学们去查找了有关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一片树叶》。先请同学们看投影,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东山魅夷。

(投影幻灯片1,东山魁夷照片)

师:东山魁夷,出生于1908年,死于1998年,是日本当代著名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东山的美文成就很高,因此,他与川端康成并称为"双壁",代表作有《一片树叶》《听泉》等。

师:东山魁夷亦文亦画,在日本文坛和画坛都独树一帜,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东山魁夷的风景画。

(投影幻灯片2:风景画《红叶》;

幻灯片3:风景画《绿谷》

幻灯片4:风景画《枫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幻灯片5:风景画《仲夏》

幻灯片6:以上四幅风景画组画)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最欣赏的或者说你最喜欢的一幅风景画,用一句话来描绘一下。

生1:我最欣赏《枫叶》,枫叶如丹,凝聚着火一般炽热的生命力。

师:好的。《枫叶如丹》,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

生2:我最欣赏《绿谷》这幅画,路是人类开辟的,而森林是大自然的孩子,林中小径与广密的森林完美整合,这似乎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师笑,学生掌声起)

师:诉说着第一次亲密接触,好的,再请××说说看。

生3:我选的是《仲夏》这幅画,清风戏白云,碧波映绿堤,好一派仲夏之景,沁人心脾。

师:好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一种古典的味道,再清××说说看。

生4:我也较喜欢《仲夏》这幅画,我觉得茂密的树和清澈的水,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深遂大自然的心灵世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仿佛把我们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其实东山的文章如同他的画一样。他的主题始终围绕着自然、生命。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作画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所以刘白羽先生说:"东山魁夷的作品别有一种喜欢的情致。"其实,在文章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感悟,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请你圈划出本文的主旨,并简单地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生翻书查找圈划)

师:请××说说看。

生5:文章主旨在这篇课文倒数21第二段"我们……同时……"

师:能否简单地说明一下理由。

生5: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一片树叶》,通观整篇文章,作者是从一片树叶的冒芽到凋落,从中折射出人类生命的轮回,也就是作者从中所得到的感悟。这个感悟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师:好,同学们都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齐声):同意!

师:但是刚才××所说的主旨里,有一个错字,同学们能否把它找出来?请说说看。

生6:是"赋"下的"于"。

师:应该怎么写?

生6:应该是"预习"的"预",去掉右边一半。

师:这个字在古文中解释为--

师生一起说:"我"的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的基本上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在你们预习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把它们归了归类,大致上有这样几个问题。

(投影三个问题,幻灯片7)

请同学看投影.

师:第一问题是:课题是《一片树叶》,而文章前半部分运用大量笔墨描绘"圆山夜樱花"的美景,它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同学们提的非常集中,很多同学都提了这个问题。我们有些同学甚至还提出了更大胆的,否定的意见。

请××说说看

生7:我觉得文章的前半部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与后文有脱节,削弱了文章的整体性。

师:她认为是削弱了文章的整体性,请××说说看。

生8: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圆山夜樱花,但是课题是《一片树叶》,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认为这里是一处败笔。

师:(强调)败笔!请××说说看。

生9:我觉得课题是《一片树叶》,那么如果让我写的话,是围绕着一片树叶展开的。由此看来,前文的圆山夜樱花看来就过于冗长了,应该可以适当地删减一下。

师:过于冗长了,应当可以删减一下,请××说说看。

师10:我同意前面几个同学的看法,我觉得如果让我写一篇这样的作文,前面也写那么长的一段,我想我的作文也就会失败了,会被说为"败?

师:要否定的,枪毙的。那么你是如何来看待的?

第2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文中要穿插进"战争"?这似乎与美景是格格不入的。

第3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风景画的主张?

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再认真地去研读课文。我们请两位同学把课文的前半部分朗读一下,先请××,读到"我正好赶在花月相会的时刻"。然后请××读到"领悟出生命的根本意义"。在2位同学读的时候,我们大家还可以再看看投影。其中涉及到了"圆山夜樱花",那么东山魁夷也有一幅画,就是描绘圆山夜樱花的,"花月相会图"。

(投影幻灯片8;《花月》图)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好,先请××朗读。

师:朗读

生11、生12:(读课文)

师:很好,朗读得声情并茂。好像天地间只有月和花了。

接下来,还是要请同学们思考刚才的三个问题。

(投影幻灯片7)

师:结合你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查找的一些资料,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请四人一组开始讨论。

(学生热烈讨论,师巡视,分钟)

师:好,我们集中,先针对第一个问题,我的来集体交流一下,先请××说说看。

生13:我觉得,它还是为主旨服务的,虽然前半部分写圆山夜樱花,但它并没有游离到主旨之外,而是紧扣主旨的。圆月与樱花的偶然相遇,使作者在不经意间被叩开了心扉,让他去感受到一种动人魂魄的绝美,作者在他自己的另一篇散文《旅程》中曾说过?quot;我把美看成是生命的感动。"所以他才可以感知到:世界上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人类在心灵深处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自然的生命。随后他写到一片树叶,将一片树叶作为一个例子,由特殊写到一般,来揭示全文的主旨,也就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

师:好。××的意思是:一片树叶只不过是个例子,在前面大量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所以前面是很有作用的。

生14:我认为作者前半部分描绘了圆山盛开的樱花和一轮明亮的月亮以及我这三个毫不相干又随时变幻着的个性,将他们在这同一个瞬间进行了融合,创造出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曾经说过,活着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着的人们在瞬间感觉到的同时,存在于地球上的时候,自然和生命才会相通,作者抓住了自然和生命的相通,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师:好,这幅花月相对图,课文是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的。(追问)这幅画,这幅画,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者捕捉到的。

生15:是"不期而遇"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不期而遇"的。

生15:(迟疑)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除了"不期而遇"。

生15:?quot;两相邂逅"。

师:好,是"两相邂逅",再请××说说看。

生16:是"偶遇"。

师;那为什么说是"偶遇"呢?

生16:因为花开是短促的。月圆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两样美景在同一时间相会是偶然的。

师:正因为花,月是这样,还有呢?

生16:人。

师:对,是人在这刹那间与花,月相会,这是非常的偶然。如果跨过了这个时空,它会发生新的变化,因为生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

好,请同学的找找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生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的"?请××说说看。

生17:"生命本身是富于变化的,我们与大自然同根相连,永无休止地描绘着新生和消亡。"

师:很好,我们把它圈划下来。

其实,在袁鹰的《枫叶如丹》中也有相应的表述:"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孕育,长大,挫折,成熟、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一共同的过程"。自然与人世是处处相通的。"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圆山夜樱花以后,首先提出来的是--(板书)生命的变化。

好,继续,再请同学说说看。

生18:前面第一部分并没有游离在主旨之外,而是为后文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铺垫作用,我认为作者除了提到生命富于变化外,还提到了生命是短暂的,花开是短暂的,月圆也是短暂的,花月人三者有机地结合是更为短暂的。短暂的东西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短暂东西的珍惜之情,这与后面的主旨相吻合。

师:因为它是短暂的,好,再请××。

生19:前后两半部分的主旨是一脉相承的,层层递进的。

师:怎么样"层层递进"的?

生19:因为第一个例子是说两相邂逅的动人情怀,这一点让他感到了樱花的短暂和生命的短暂以及月圆三者融合在一起。

师:允许老师打断一下,你刚才说了一个词语"动人情怀",还有哪个词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19:欣喜。

师:对,是"欣喜"。好,继续吧!

生19:然后,作者在后半部分举了一片树叶的例子,由树叶的生长,成熟,消亡为止,也提出了生命的短暂,两者是有机地方结合在一起的。由此作者得出最后结论:我们应该珍惜赋予自己的生命,也应该珍惜别人的生命。因为人和大自然一样,都是造物主的恩赐,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彼此的生命。

师:好,××,说说看。

生20:我认为樱花的花期是短暂的,月圆也是短暂的,人相对于宇宙万物来说,他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三样短暂的东西遭遇在一起,那里非常难得的,所以说,作者通过这三样不期而遇,为我们揭示出后文的主题,只有彼此的珍惜,我们才有幸于这两相邂逅的动人情怀。

师:这三个都表达出同一个意思,我看是这样的:生命是短暂的,是瞬间即逝的。那为什么瞬间即逝,就能够产生美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日本这一个民族,它是个很奇特的民族。有人说;他是一个菊花和刀相融合的民族。日本的文化和审美观同我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有差距的,日本人认为什么是美的?他们认为有限的美是美的。它不是追求一种无限美,它认为瞬间即逝就是美。在日本,樱花是他的国花,樱花的花期特别短,所以日本有一个传统,在日本的北方欣赏樱花的盛开,后一路南下,一直追随着樱花的开放,直至日本的南方,这我们需要注意。所以东山魁夷认为瞬间即逝,这样短暂的东西,才能够是美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请注意看,那就是:"花用自己的凋落,显现出生的光辉,花是美的。"正因为它的短暂,生命的短暂,所以它是美的。我们需要珍惜我们的生命。

(板书:生命的短暂)

师:我们接下去继续讨论,东山描绘了圆山夜樱花的美景,整个给我们的感觉是清新的,宁静的,详和的。但是,在作品中穿插进战争。战争给人的感受是什么?血腥的,残酷的,残忍的,痛苦的,悲伤的。这样穿插进"战争",是否同整篇文章,或者说同全文前半部分描绘的美景是格格不入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21: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写到"战?quot;,并不是与美景格格不入的在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自话然风景会敲开心灵的门扉,这是我在战争中的体验,当生命之火渐熄将尽的时候,才觉得映入眼帘的景色是那样充实的生命,我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可是在这以前,那对我只不过是不屑一顾而已。"而在课前,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我也发现在东山魁夷其他一些散文中也有类似的表白,比如说,在《旅程》中,他这样写道:作为二等兵的我,在战争终结之时,所感受的对于美的深深恩慕,正是来源于这种样一种心态。时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从那时候起,映现在我眼里的风景便照上了光辉。从这些材料都能够让我们看到。是战争的经历使作者形成了如此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在战争中作者亲眼目睹了死亡,自己也亲身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这让他比别人更懂得生命的真谛,也更热爱生命。

师:战争让他懂得了很多的东西,他懂得了珍惜生命。

好,请××回答。

生22:刚才××分析了战争对东山魁夷人生观的影响,我想补充的是,战争对东山魁夷的艺术主张同样有影响力。在残酷血腥战争后,东山对任何人都抱有一种无法忍受的不信任感,唯有无声胜有声的自然,能给他心灵的慰籍,哪怕是残冬荒漠,他都能与大自然相互依偎,感到有充实感,所以他会文章中提到"战争"。

师:因为"战争"能够给他带来一种思索,并且通过战争,让他感受到与自然是那样的充实,生命的充实。再请××说说看。

生23:东山魁夷在文中三处提到战争,都集中在文章的中心部分。我认为,他这样写,并且安排这三处是有他的用意的。一处是刚才××提到的,在战争中的体验。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感到了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他不禁发出了要珍惜生命的感叹。二、三处都是写战争结束后的事情,他写道:战后,在激变的时代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正走着脱离时代的道路。但是,东山先生马上就说,我要坚持到底。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半个世纪的时间,日本已经从二战的战败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样快的物质发展速度,但是人类却与自然日益疏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山先生显然感到了一种生存的危机。发出了这种感叹,他呼唤朴素的人性,呼唤清澄的自然,呼唤回归自然,所以这三处"战争"正是体现他的主旨。

师:说得很深刻,其实×××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整个社会随着工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必然将远离自然,那么人类的精神与大自然的碰撞就会那么激烈,我们的文学艺术世界也就没有了那种史诗和悲壮,所以东山魁夷呼唤我们要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其实,这种主张在我们的很多作品中,很多的人物都有表述。庄子,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他就说过,天地有大美。卢梭,法国启蒙的哲学家。他也提出,让我们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让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充实。

(板书:生命的充实)

师;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有关风景画的主张呢?

生24:我们已经知道东山先生既是个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个优秀的风景画家,那么我认为,风景画就是表达他思想情感的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既然如此的话,我认为作者提到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的时候,就不可避免要谈到他对风景画的见解。

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提到有关他风景画的主张。因为他是个画家,又是个文学家。再请××说说看。

生25:东山先生风景画的主张体现在是他的画中很少有人物,画的风景是心灵的象征,永远诉说着人类的心语。我想人类的心语也就是人类心底想要诉说的语言,想要表达的情感。像东山魁夷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艺术家,他有着敏锐的触觉。他不能无视于生活的种种变故,磨难和领悟,所以他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抒发这种感情,他选择了作画,选择了自然作为画的主体,是因为他在与自然长期相处中,他看到了自然中所孕含着的生命的变化--短暂和充实。我在他的散文《风景巡礼》中看到这样一句话?quot;自然对于我来说,是充裕的生命感觉的对象,是我内心的表象。"所以我觉得,正因为作者爱自然,所以他画自然,也希望通过他自己的画来感染他周围的人。

师:好的!再请××说说看。

生26:我知道东山先生《与风景的对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看到风景的闪光,是因为我的心变得无比澄净了。"所以我想,东山先生在与大自然交流的时候,必然怀着一颗十分圣洁、十分虔诚、十分由衷的心灵。在作者的眼中,只有大自然才能听懂人类的心语,那么作者所画出的自然风景,也就是成为作者感到他内心世界的载体。

所以我觉得作者的内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已被熏陶得十分纯洁和十分虔诚了。

师:载体!大自然作为作者表达他自己心声的载体。其实我们都学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这样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心语"。东山的画中虽然没有人,但是,在画中,却处处能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处处能够流露出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好的,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所以综合同学的意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山魁夷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请同学们注意看看课文注解①。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生27:(朗读注解①)

师:(追问)那么你看东山魁夷的散文有哪些特点?

生27:文中有画。

师:好,文中有画。

生27:画中有性。

师:画中是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很好!

生27:情中有理。

师:为什么说是"情中有理"呢?

生27:因为在注解①中写道:它融入对人生哲理的议论。

师:对,又融入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所以我们看看--

(投影幻灯片9: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理)

师:这构成东山魁夷散文的基本特色,而文中的情、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中,它都能得到体现。但是,为了使文章能够体现得更为明确,更为集中,所以在这样层层铺垫之下,它通过一片叶子,来作为一个例子,理智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旨,那就是生命的真谛。

(板书:生命的真谛)

师: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我们要珍惜赋予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能够理解吗?这样我们把这篇文章的主旨,既要把它找到,更应该去很好地把握。接下去,老师总结一下。

师:总结:对一篇课文的主旨把握是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注意一条,对主旨把握时,我看有这样三个方法,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角度来把握。第一,我们需要有一点背景资料,同学们在回答的过程中,都谈到了东山魁夷的其他作品,或者涉及到了东山魁夷的个人的人生经历。如果我们没有这些背景资料,如果我们在评论的过程中,不能够知人论事,那么我想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欣赏和把握就有所欠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人文主义,我们没有办法走近莎士比亚;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欧o 亨利的手法,我们对欧o亨利短篇小说的理解肯定也不会很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去了解一些背景资料。第二个角度是应该对课文的行文思路和脉络,做一个清晰地把握。派什么用处,干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很好地去揭示文章的主旨。第三,如果我们能从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关键字词加以认真品味,仔细品味,抓住"不期而遇","偶遇""两相邂逅""动人情怀""欣喜"等词语去认真品味一下。那么我想应当从文章的主旨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整篇课文,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我们刚才反讨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的文章,做在作文本上。

师:最后,老师想用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对东山魁夷的评论来作为我们这一节课的小结。"读着它,仿佛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启示,人间的净福,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一片树叶》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体验朗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他们努力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得精彩些,这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他们就读得生动、投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特别浓。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上学生一起学习新知,学习热情高涨,不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本课教学中,我讲求趣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把游戏、比赛、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表演、体验,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他们积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但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说,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只有那几个优等生在发言,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在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时,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生字,会写“表演”两个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并学着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应该怎样保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内容:

《一片树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4、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5、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6、课外小练笔

教学方法:

课文语句优美,用词丰富。描写小兔子、小猴、小熊的三个段落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很相似,所以教学上我对这三段采取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小山羊和小猪也走过”这一段落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想象它们看到小椿树后会怎么说,又会怎么摘树叶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说话练习时,我鼓励学生尽量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同一意思。

教学设计理念:

1. 以“读”为本,教学本文,我采用多种方式(有做动作读、同桌合作读、齐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充分读文,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2. 立足学生发展。无论是课堂内的几次说话练习(第一次说话练习: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会怎么说,又会怎么摘树叶呢?第二次:小动物们看到光秃秃的小椿树会说什么?)还是课外练笔(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中感悟,做一个保护树木的孩子。

教学准备:cai课件 、纸剪的椿树、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随机出示课题)。

过渡语: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吗?

2、用生字卡开火车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字认得这么好,肯定能把课文读好,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听听看看就知道了。打开cai课件

1、学生欣赏课文动画并听课文录音朗读。

2、交流。

师: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 :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这些小动物都都非常可爱,它们都做了什么?让我们先看看小黄牛吧!

小黄牛

1.请一名学生。其他学生思考:小黄牛做了什么?

2.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自己剪的椿树图。

3.课件介绍椿树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并欣赏椿树图片。(通过介绍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熟悉椿树,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4.师:书上是怎样描写小椿树的,请小朋友拿出笔用“----”画出来?

5.指导读描写小椿树的语句,读出小椿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椿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

过渡语:看着这棵漂亮的小椿树,小兔子,小猴、小熊他们会说些什么?我们先看看小兔的。

小兔子(教方法)

1.指名学生读小兔子段。

2.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说缺点时可说:向你提点小建议。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一点做人的道理。)

3.相机学习感叹句,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师:哪个词告诉你小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叹

(2)师: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连连称攒、赞叹不已… …)

(3) 师:从“赞叹”这个词可以知道赞美小椿树并喜爱它。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小椿树,并赞美它,好吗?

(4) 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可以这样导言:其实,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个小兔子在读:“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①指名2、3名学生读。 ②全班齐读。 ③边做动作边读。

小猴(采用扶的方法)

1.老师导言:刚才学小兔时,我们是先找“赞叹”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告诉了我们小兔是怎么说的,然后从这个词中来体会小兔说这句话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心情。那小猴的话我们也可以这样学。

(1) 小组内自由练读。找找哪个词告诉了你小猴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2)学生反馈,理解“欢呼”这个词。孩子们,你们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会欢呼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欢呼”,让学生从切身体会到理解“欢呼”是因为心中喜悦而抑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读: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么秀丽的… … 我要做攀登技巧表演。”板书:“表演”(这是本课的两个生字)

(4)学习 “表演”这俩字,并写一写。

①仔细看看这两个字哪里容易写错呢?通过分析提醒学生“表”字最后是先撇后捺,“演”字右边的中间是“由”而不是“田”。

②和学生一起回忆写字时候的正确姿势。

③指导学生观察俩个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位置。老师范写,边范写边讲解写这个字须注意的地方。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

④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要一丝不苟。

⑤师生共评。

小熊(采用放的方法)

1.老师导言:小熊的话就照刚才的方法,你们和同桌合作学一学。记住先找“怎么”说的词,再用读表现出小熊的心情。

2.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1) 指名一对同桌来汇报。找到了哪些词?怎么用读来表现?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学小熊“砸嘴”的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小熊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做动作合作读。

四、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1.师:三只小动物都喜爱小树,但都取了一片树叶,书上是用哪些词来写他们取树叶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摘 掐 捋

2.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演员, 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怎么摘树叶的。我们全班来帮他们读句子。(简单评议,强调出三个动词:摘、掐、捋,)

3.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看到黑板上来,看看“摘、掐、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它们都跟手有关,那我们一起用手来做做它们。(通过观察带提手旁的字,并做字的动作,渗透字理教学,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4.发现他们的动作都很轻,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他们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还有哪些动词可以表示“摘树叶”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动词,相机板书:扯、掰、采… …(为后面练习说话搭好阶梯。)

5.孩子们你们说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椿树下,那他们又会怎样说,还会怎么取叶子呢?请你们学当小作家来学着编一编。(此过程尽量鼓励学生模仿书上写小兔、小猴、小熊的语言模式,但是尽量用上不一样的词来表达同一意思。如:怎么说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兴奋不已等等。)

6.除了小羊和小猪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学它们是怎么摘树叶的。

7.老师指着被学生摘光了树叶的小椿树说:就这样,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可怜的小椿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黄牛来了会怎样?

8.生:老黄牛伤心、难过。它的表情怎样?(目瞪口呆)谁来做一做目瞪口呆的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9.指名学生读后评价。

五、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1、讨论:孩子们,如果这时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

(1)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看法。

过渡语:孩子们,你们都说出了动物们的心里话,他们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是小椿树面临死亡的威胁。那么,以后你遇到花草树木要怎样做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做法,并上台帮小椿树贴树叶。

结束语:看,小椿树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它多漂亮呀!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

六、课外小练笔:

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植树的季节》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是啊,春天是万物生长,树木吐翠的季节,小树们都铆足了劲想在春天里长得更高更壮,说到树木的成长,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功臣——树叶.你知道树叶对于树木生长有什么作用吗

生:树在小的时候树叶很小也很少,长大后树叶就变多了,也变大了.

生:树叶中的叶绿素可以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看电视)你在看电视时都能学到知识真了不起.

师:在阳光的照射下,树叶中的叶绿素跟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供树木吸收,才使树木一天天的长大.可以说树叶是树木生长中的功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树叶的照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

师: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边看边描述一下是什么样的树叶 (播放课件)

生:好看的树叶

生:手掌形的树叶

生:可爱的树叶

生:碧绿的树叶

生:像太阳一样火红的树叶

生:茂密的树叶

……

师:看,在绿叶的帮助下,大树长得多茂盛啊!可是有这样一棵小树,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一片叶子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枯死了.它的叶子都到哪去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片树叶》.(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它们.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刚读一会就有同学举手问到书中的几个字 "咂,耸,掐,捋" 的读音,这些字学生不认识,书中也没有标出拼音.)

师:巡视.(把"咂,耸,掐,捋"板书到黑板上)刚才有些同学问老师着几个字的读音,有谁认识吗

生:第一个字读zāzā嘴的咂,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生:第二个字是高sǒng 入云的耸,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生:第二个字读qiā,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第四个字不常见,老师告诉大家读luō 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

生:读完两遍之后,声音渐渐停下来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书中找到了很多词语,读得很认真.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词语卡片

生:指名读"抖动",齐读"抖动"

师:谁能做做动作

生:做抖动的动作

师:出示:"树叶在春风中欢快地抖动."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你只读出了抖动,可并不欢快.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生:带着微笑读"树叶在春风中欢快地抖动."

师:老师发现他在读的时候是笑着读的,我感到了他是欢快的抖动.我们也一起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来读一遍这句话好嘛

生:带着微笑边读边做动作"树叶在春风中欢快地抖动."

生:指名读"秀丽" 齐读"秀丽"

生:指名读"书签" 齐读"书签"

生:指名读"攀登" 齐读

师:做一做攀登高山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看来同学们攀登的山很高,你们要继续努力啊!

生:指名读"嫩叶" 齐读"嫩叶"

生:指名读"尝尝" 齐读"尝尝"

生:指名读"醉人",我提醒大家"醉人"的醉是平舌音. 齐读"醉人"

师:(课件出示句子"这棵小树不仅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读"这棵小树不仅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

师:深吸一口气,老师好像真地闻到一股香味儿,谁想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读"这棵小树不仅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

师:香味儿越来越醉人了.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棵小树不仅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

师:老师都快被这香味儿醉倒了!

生:指名读"滋味" 齐读"滋味"

生:指名读"仅仅" 齐读"仅仅"

师:课文中说"仅仅是一天"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时间很短.

生:指名读"剩了" 齐读"剩了"

生:指名读"目瞪口呆" 齐读"目瞪口呆"做动作

师:你还有那些词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赞叹"的赞是平舌音,下面是"贝"不是"见".

生:我提醒大家"小椿树"的椿有木字旁.

生:我提醒大家"掐"字的横是分开的不是连上的.

师:你们看这个"攀"字是什么结构 (上中下结构)虽然它的字形很复杂,笔画也很多,可是它每个部分都很谦让,都写得稍微扁一点这个字就好看了.

……

师:这么多的字大家都认识了,真棒!现在,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更流利吗 生:有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的同学注意做到看清字形

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边听边想:小树的叶子都到哪去了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的问题

师:谁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小树的叶子都被小动物们摘走了.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摘走了小树的叶子

生:小兔子,小猴子

生:还有小熊,小山羊,小猪

师:还有吗

生:思考

生:还有其他小动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8自然段"小猪走过"后面有省略号,说明还有其他小动物走过.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师:每一个路过的小动物,都取下了一片树叶,最后小椿树连一片叶子都没有了,看来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小椿树,才把小椿树的叶子都摘光的.是吗

生:不是,他们喜欢小椿树.

师:同学们都说小动物们喜欢小椿树,那就请你们边读课文边画出你是从哪里看出小动物喜欢小椿树的,好嘛

师:请同学们课下和你的好朋友或者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我们下节课在汇报.下课!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一片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树叶》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先设置疑问:这小椿树为什么变成光秃秃的,它那一片片的树叶哪儿去了呢?然后让学生自读,并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是怎样对待小椿树的?这个环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很快就找到相关的语言。如小兔子说:“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小树太可爱了,把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作书签,那多美丽啊!”“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叶子”。引导学生抓住“多么漂亮、小心”等关键词语,让学生明白小兔子知道应该爱护小树,但是它认为自己摘一片树叶没有关系,也正因为这样,大家都原谅自己的行为,导致后果糟糕,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学其他自然段。最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此时它会对动物会说什么?动物们又会说什么?

整节课下来,还是发现学生的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在分角色表演课文时, 学生的表演还是没有办法把动物们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一片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树叶》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在进行拓展练习时,我用教学光盘中所提供的课件进行教学.我问: 同学们想让小椿树长出茂盛的叶子吗 那就请读词语吧,如果都读对了,小椿树就会长出茂盛的叶子来.学生们好奇的瞪大了眼睛,认真地读起来.电脑里的小椿树随着学生们的拼读,逐渐地长出了茂盛的叶子.学生们欢呼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重点词.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比如:在本节课中,加入了表演,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还对课文本身有了更深入的探讨.比如:有的学生说:"它们都是很爱护小椿树的, 只是它们爱护的方式不一样."在这次的课本剧表演中,还评出了"最佳演员","最佳导演"等奖项.在表演的最后,我发出由衷的感叹:"看!每个人只犯一点点小错误,后果就是这样的严重."学生由此,可以引出很多的遐想……

在本课中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表演,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一片树叶》教后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片树叶》。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课后,我进行了如下梳理:

亮点:

1、小椿树的昨天和今天对比朗读设计巧妙。图文配合朗读,小椿树不同的形象,赞美叹息小椿树的话交替出现,让孩子们在喜悲两种强烈反差的感情和视觉冲击下,审视小动物们的言行,认识到它们行为上的错误。

2、创设情境感受小椿树的心情。在前面对比朗读的基础上,让它们倾听小椿树的哭泣,当哀伤的醉弦乐音缓缓流淌出来时,学生们马上进入了情境,接着,小椿树(老师)声情并茂地诉说更是让他们入情入境。然后,提出“听了小椿树的哭泣,小动物们,你们想说些什么?”的问题,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小手就举了起来,回答也非常贴切和真诚。

思考:

1、备课充分方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在今天的课堂上,当一个学生把他找到的小兔子说的两句话找出来时,另一个同学马上质疑,说只有小兔子“感叹地说”后面的才是它说的话,前面那句“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不是它说的。我追问了一句:“那是谁说的?”“小黄牛说的。”听到这个回答,我有点措手不及,压根就没有想到学生会在这地方出现问题,备课时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才出现这种状况。是啊!这种“说”在中间的情况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他们提起过,他们出现这种问题是很正常的。我马上想到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不是“人未到,声先到”吗?于是,我当时就对提出质疑的学生说:“这也是小兔子说的话,小兔子太喜欢小椿树了,所以人还没到,声音就到了。”这个孩子满脸疑惑地坐下去了,事后一想,听了我那句话,也许所有的孩子都一头雾水。

2、发散性的问题要给够学生思考的时间才有价值。在领略了小动物们对小椿树的喜爱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演的环节,意图通过小动物们摘树叶时,小椿树能表现出难受、痛苦或者哭喊,让学生们转换角色体验小椿树的心情。表演之前,我抛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小动物都来摘树叶,我们来看看小椿树是什么反应?会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孩子们也很踊跃,我顺势找了几个学生,他们一站上讲台,我就知道要出问题,小椿树笑嘻嘻的,一点也进入不了情境。还是硬着头皮“演”了下去,结果可想而知,小椿树又哭又笑,我知道这个环节失效了。如果当时抛出问题后,给够时间让他们准备效果就不一样了。或者当他们站在讲台上出现问题时,我马上再把刚才的提问再说一遍,让下面的同学思考回答,体会小椿树会是什么心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语言,上面的小椿树也许就不会是那样的了。

反观自己设计教案和上课的过程,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的随机性,哪怕总是感觉自己设计已经很周密,教学过程也在心里反复演练直至熟悉,可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很多生成的问题,自己该如何才能做到应对自如?还是龙校长说得好:“充分的备课就是教育机智。”只有备课充分了,才能自如。另外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积淀课堂经验也是必须的。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教学内容分析:《一片树叶.》写的是一群小动物采用了不同方式爱护一棵小树的故事,小兔子、小熊、小猴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搞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能不能自律上。他们懂得大道理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不统一。这篇课文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教育意义都很大。它还采用拟人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了孩子们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懂得“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并在生活中知道爱护树木。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小黄牛最爱植树了。你看它在山坡上栽了一棵小椿树,小树长的多好啊,为了保护这棵树,小黄牛特意设置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树木”,可是仅仅过了一天,当小黄牛来浇水时却发现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树叶哪去了?你们想不想帮帮小黄牛?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片树叶》,你就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读读课题。

二、 生字、生词

1、 请同学们翻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记一记。(学生读文)

2、 春姑娘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叶子朋友,如果你能准确地念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交上朋友,就能让小树长出叶子,让小树更漂亮。你们愿意帮助小树吗?(原意)

(课件出示生词,前四个带背景解释图片,所有词均出现在树叶上)

椿树嫩叶画册书签抖动一阵秀丽攀登醉人香味

尝尝滋味仅仅目瞪口呆剩下欣赏(这个词最后出现,另开一片在田字格中)

3、 带背景的词语结合一下图片简要的理解:椿树嫩叶画册书签(直观演示)

4、 (出现“欣赏”)这是本课的两个生字,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记住它(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你真有办法,生字记得准,但能不能写好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完整的把这个词写在田字格里(学生书写“欣赏”,但必须观察全后,一起写)“赏”字是个常用字,想一想还能组哪些词?(随着学生说,在屏幕上打出相应的词语)你们知道得真多,那就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完整的写一写。看谁写得准。

三、 课文

1、 孩子们,你们真是一群春天的使者,在你们的呵护下小树长满了叶子,嫩绿的树叶在春风中欢快的抖动着,你们瞧,小树高兴极了(课件出示录音加小树抖动树叶的图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把春天带到了我的身边,让我也能长得这样茁壮,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小黄牛,是它把我栽到了这里,你们瞧,为了保护我,它还为我立了一块木牌呢?(课件出示木牌及内容:请爱护小树)(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2、 看,小黄牛对小树多好哇,它一定很喜欢小树,那你们呢?你们喜欢它吗?(喜欢)

老师告诉你,不知你们喜欢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2——7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椿树呢?(学生自己读文)

3、(汇报:小兔、小猴、小熊。)(板贴:三个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谁呢?(学生随意回答)就请你选择它的话多读几遍,读出赞叹、夸奖的语气来(学生练读)

4、小兔:互相评读,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全班齐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进步的快乐。

小猴:自评,开展朗读比赛,同桌之间比一比,如果他读得好,请你用赞叹的语气夸夸他。

找一人读,然全班夸他,以此来感受赞叹的含义。

小熊:(表演读)女生读小熊,男生做动作,老师读旁白。

5、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真棒!看来大家都非常喜爱这棵小椿树(板书:喜爱)

这三个小动物这么喜爱小椿树,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的在文章中找一找

(汇报:小兔: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小猴: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树叶,并将上面三个句子板贴在相应的动物头像后面)

6、 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找一名同学来扮演小椿树,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小椿树又有什么反应?它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全班来帮他们读句子。(简单评议,强调出三个动词:摘、掐、捋,以及小椿树的痛苦)。

7、 (发现他们的动作都很轻,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他们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

8、 孩子们你们表演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椿树下,那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板贴小羊和小猪的头像,练习换动词说句子)除了小羊和小猪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戴上老师给你准备的头饰,在小组内练习练习,其他的同学可以帮他们出主意)

9、 (上台表演,进行评议,发奖)

10、 小结:就这样,许多小动物们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小椿树的伤痛,各自取走了一片树叶,这种行为真的是喜爱小椿树吗?(在板书喜爱中间画?)可怜的小椿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板贴枯树)小熊也像同学们一样目瞪口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最后一段)你是小黄牛,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表达出惋惜,悲伤,愤怒的感情)你们真理解他,小黄牛心里百感交集,你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自己处理,但教师评价要有所不同,比如说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悲伤;看来你很生气;听了你的朗读,我也为小椿树惋惜等等)

11、 小结:这些小动物们认为摘一片树叶是一个很小的错误,没想到小错误累积酿成了大祸,使这棵小椿树面临死亡的威胁。

12、 看了这样可怜的小椿树,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会怎么想吗?(很后悔,很震惊,很伤心)那就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营救计划来帮助他们,让小椿树重新长出叶子,还给小椿树一个崭新的生命。(学生谈)

13、 全班上台上来给小椿树沾树叶)

14、 孩子们,谢谢你们,尽管你们刚才只是出了一个主意,想了一个办法,但这是个善意的举动,每一个善意的举动累积起来,凝聚成爱的力量,它让小椿树又拥有了新的生命。(课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希望同学们把这个道理牢牢的记在头脑里,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常常地用在行动里。

四、思维训练

1、小椿树被摘光了叶子,心情会怎么样?他会说些什么?如果这时候小猴、小兔、小熊回来,看到光秃秃的、难过的小春树,会怎么想,怎么说?演一演。

2、 看来小动物们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能为小树做些什么?(相机板书)

3、 小结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教学设计:张海晶教学点评:赵丽荣

在暖风醉人,绿树吐新芽的春天,我听了一节富有童趣又充满教育意义的语文课。这是江南中心小学张海晶老师执教的《一片树叶》一课。 40分钟的时间,学生,连同我们这些听课者,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话的世界,同时进一步意识到,知行要统一是做人的根本,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片翠绿的树叶)师: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它?

(点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片翠绿的叶子而激发)

2.师:正是这一片片翠绿的树叶,组成了一株株茂密的大树。(多媒体出示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一株株茂密的大树)这么美丽的树叶你们想不想得到它?(每一片树叶上都写上一个生字)学生喜欢哪片读对字音就摘走它。

(点评: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启到了引起以下教学内容的作用,两全齐美。)

二、认读生字。

1.师:在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检验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生开火车读生字)

2.师: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站,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生:“赏”字,上面是和尚的尚,下面是宝贝的贝,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那个和尚正在欣赏唐僧的宝贝袈裟。

生:我记滋味的“味”有个好办法。我们学校有幅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从中认识了“未”,左边再加上“口”,就是滋味的“味”。

生:“伙”是一个形声字,读半边就认准了。

生:“呆”字,我觉得一个人像木头人一样,张着个大嘴,这就是呆头呆脑的“呆”。

3.师:我国汉字成千上万,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一定会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

(点评:老师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情况,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教学。 点评: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识记生字并恰当的引导,学生发现字的规律及特点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师:最后我们一起把生字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

1.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小声品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等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读完以后,请小组长推荐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注意:同学读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帮助。(指名读课文,生评)

四、再读课文。

1.师:课文读通顺了,下面我们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认为这些词句应该怎么读?)

(点评:这样有益于加强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的效率。)

2.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课文里有7位朋友。(师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小山羊、小猪、小椿树)

生: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特别喜欢课本的插图。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图意吗?(多媒体出示第一幅图)

(点评:为学生全力打造一个美丽的、图画的、想象的、创造的世界。让学生在这个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感悟。)

生:第一幅图是说:小黄牛栽了一棵小椿树,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小兔子、小猴来了,他们都摘了一片树叶。

(多媒体出示第二幅图)生:第二幅图意思是:小熊、小山羊、小猪都来了,他们也摘下了一片叶子,小黄牛来浇水时,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目瞪口呆。

(点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产生了动画的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黄牛很爱护小树。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小黄牛植树、立牌等看出来。

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到你还挺为小黄牛感到骄傲呢!请你读读这段课文,好吗?(生读课文)

师:“欢快”应怎么读?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欢快的感觉?

生:得了100分时。

生:受到老师表扬、嘉奖时。

师:那么你能造个句吗?

生:元旦联欢会上,我们欢快地跳舞。

生: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欢快地踏上火车。

生: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师:此时,小椿树就和你们一样(多媒体出示:春雨淅沥,小椿树欢快跳舞的景象),看啊,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大地,开始了呼吸。小黄牛栽下了小椿树,小椿树多高兴呀!在春风中,她舒展着腰肢,长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你喜欢它吗?来,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点评:通过课件能让那些目前没有掌握这个词的学生 形象理解。)

3.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兔特别喜欢小椿树。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小兔子对小树发出的赞叹。

师: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么读呢?(生读)

师:嗯,你的朗读,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心中暗暗赞叹: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点评:教师技巧属于浩大语言能紧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受到文本美的熏陶。)

4.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兔子非常爱护小树!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小心地”知道。

师:你能读读吗?(生读)

师:你们读书读得越来越好了,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读。

生:我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故事中的画面。

生:书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师: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试着把下面几段读读好吗?

生:我来读读小猴的话。

师:读得真好,为了鼓励大家的精彩表现,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喜报,夹在你的成长记录袋里。(学生欢呼)

师:瞧,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小猴的话。

生:我喜欢憨憨的小熊,我来读读小熊的话。

生:我觉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应该这样读,才能读出小熊反复看、反复闻的样子。

生:当小黄牛来浇水时,他心爱的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应用伤心、难过的语气。(生读)

生:我觉得应用惊奇的语气读。(生读)

师: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你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自读质疑。

1.师:同学们的书读得这么好,都 能当小 老师了。现在你们就来当小老师,你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也可以考考其他小组,还可以考考老师。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用笔画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生默读课文)

(点评“角色互换”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学、考考其他小组、也可以考考老师。这种新颖、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再次读课文时,一个个非常专注;小组讨论时,为了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成员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应考答题时,学生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应对。学生在这种深入的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对课文的体验更深了一层。同时,质疑问难的习惯、探根求源的意识、辨别正误的能力也在这种探究中不断生成。)

2.师:下面小组讨论,请小组长负责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

(生汇报):小组①(问老师):我来考考你,当小兔、小猴、小熊来过之后,还有哪些动物来过?

师:这个问题简单,课本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还有小山羊和小猪呀!

生:不全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小山羊、小猪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呢!

生:对,这说明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来过,比如说:小猫、小狗等。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我要向你们学习。

小组:请问同学们,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椿树会怎么想?

生答: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学步的小宝宝在我的树下和蝴蝶捉迷藏。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白发的老奶奶在树下聊家常。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下棋的老爷爷在树下悠闲度时光。

小组:为什么小黄牛立了“请爱护树木”的牌子,他们还要摘树叶?

生答:他们只管自己摘,没把这块牌子当回事。

他们已养成了随便摘树叶的不良习惯。

他们喜欢树叶,想摘了去留个纪念。

他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树木,但认为自己只摘一片树叶,没关系的,没想到后果。

(点评:老师基本上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学生发言很踊跃,不管是质疑,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很广。课堂上没有出现思维“真空”(即学生不思维)和课堂“盲点”(即学生无事可做)。再次,这种动起来的层次也较深,它是一种思维的动,一种心灵火花的动。 张 老师虽然没有提太多的问题,没有对课文进行剖析、解释,但关键处她的一两句点拨,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懂得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在行动中,其实古人很早很早就告诫我们(课件出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让我们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爱护每一片绿叶,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到那时,我们的小椿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师勾画出一棵大树)

(点评:让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把课知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总评:

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突出 “扎实”。教师毫不放松地进行语言训练。如读课文这一环节,初读课文时,教师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要求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细读课文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读出了课文的情味和主旨,读出了对人物精神风貌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与体会之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神情语调。这种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步步提高感悟、体验的要求和质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体验。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还处于较粗糙、零碎的时期。老师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来理解、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与语文学习相融相通的最短路途。教学过程被还原为生活过程,教学情景被还原为生活情景,教学活动被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学生在亲切、亲近的沟通环境中,不但获得了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比较满意自己设计的导课与结尾布置作业:以小诗开头,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环保的自觉性;以小诗布置作业结尾,既结合课文内容,深化了知识,又前后呼应,体现了本课教学的完整性。还比较满意自己设计的活动教具,美观、实用、有趣、帮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课文:当满树的绿叶被喜欢小椿树的小动物们一片片摘下后,小椿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与树枝了,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便不难了;当“小动物”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将小树叶再“还回”小椿树身上时,树叶上的生字朋友纷纷向小朋友们招手,孩子们既感到新鲜有趣,又积极认读生字,效果较好。但在教学是有两点疏忽了:一、在请学生评、讲之前,如果先整体地轮读一遍课文,效果会更好,小评委也不要太多;二、在第四环节,回味生字时,如果时间不够,不要再找小老师上前讲讲怎样记住的生字,既保证了下课时间,整节课也照样完美。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小树的图片,用树叶做成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树木、花草)是啊,春天是万物生长、树木吐翠的季节,小树们都铆足了劲想在春天里长得更高更壮,可是有这样一棵小树(课件:枯树配乐)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却一片叶子也没有,眼看就要枯死了,那么它的叶子都到哪去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片树叶”(板书课题)

2、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故事,认真看课文,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做了什么?(对学生听的情况进行评价)

解决问题,①主要有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贴出动物图片)

②他们做的是小黄牛栽下一棵小椿树,其它小动物都取走一片树叶。

③结果怎样?连起来说一说。

2、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故事,就来读读课文吧。

自由地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从课本中抽出句子指名朗读)

①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树叶在春风中欢快地抖动着。

②小树太可爱了,把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书签,那多美啊!

③多么秀丽的小椿树哇!以后它一定会长得高耸入云。到那时,我要在树干上做攀登技巧表演。噢,让我取片叶子做个纪念吧,对,只要一片。

④这棵小树不只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儿。我要摘一片叶子尝尝,看到底是什么滋味。不错,为了爱护小书,我绝对不采第二片叶子。

5、读词语:

椿树 抖动 欣赏 漂亮 滋味 画册

书签 攀登 醉人 目瞪口呆 仅仅

6、比较生字词语

摘摘下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树叶。

掐掐下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

捋捋下小熊捋下一片小椿树叶。

7、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一棵小椿树,你会说什么?

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自己读2-7自然段,有哪些小动物?分别说了什么?

先看小兔,它是怎样说的?找出赞叹,理解意思,指导朗读。

再看小猴,它是怎样说的?找出欢呼,理解意思,指导朗读。

最后看小熊,它是怎样说的?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呢?现在小椿树会说什么?

③齐读第九自然段,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

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小椿树吗?请你读出生字字音,把它的叶子贴回去吧。

(学生贴回小椿树的叶子,复习本课生字。)

三、趣味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爱护小树的计划。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有效的学习——评王韬老师的《一片树叶》

3月24日,我聆听了人大附小王韬老师的《一片树叶》一课。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感觉,如同本课课件上那片翩翩起舞的绿叶,轻盈流畅,充满了生机。

《一片树叶》通过童话故事,要学生了解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明白应该爱护树木,“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王老师尝试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始终贯彻以读为本,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平等交流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使着提问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创新的权利、体验成功的权利,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 有效的情感体验,自然入情入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王老师在入课后请同学们想象:如果你是一片树叶,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故事结束时又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得学生不由得笑出声来,看来是被老师的真感情打动了。然后,老师问:“小叶子们,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心情?”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本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已经开始在体验着小椿树由“欢快着抖动”到“一片叶子也不剩了”伤心和无奈。

在课中,老师称呼自由选择了课文角色的同学为“小黄牛”“小兔子”“小猴子”等,称他们的组是小动物们的家;问“各家的小动物”你们爱小椿树吗?请同学们用朗读来表现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真是在爱小椿树。通过教师引导:“小黄牛”要对大家说什么话和反问“小椿树爱你们吗?”学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观点思路,发现了对他来说是新的东西。到此时,学生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 有效的合作学习,自主结合小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的培养。

以往的学习小组主要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差异指定的。王老师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自己选择不同的角色,以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当堂重新分组。尽管课上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但是这是有必要的混乱,学生真正行动起来,组建有自己目标的任务完成小组。在自己选择的学习小组里,小组成员都是“志同道合” 的学习伙伴,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老师出示了明确的“学习项目”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随后小组之间的汇报交流,更能吸引其他组同学的注意力。

王老师强调小组目标达成及小组总体成绩评估和奖励,给最快“找到家”的小组、写字姿势最标准的小组奖励花朵。当然在“小动物们”以朗读表现自己爱小椿树时,还可以加大奖励小组的力度。

三、 有效的发散想象,自由议论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般的课件都是老师备课时准备好的,授课时随教案一步步出示。而王老师的课件是开放性的课件。学生在读全文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仅在书上作了标记,而且被王老师当时打字,把同学们的问题展示在课件中。学习接近尾声重新回顾这些问题,看看到底解决了没有。

当小椿树叶子掉光以后,小家伙们又来到这个地方,会对小树说写什么?王老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小组合作把对课文的思考写在树叶上。这样既能强化正面教育,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自由地写,然后再读读,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创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总结全课时老师说到“不要揪树叶,在植树的季节里也去植树”,我感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没有点透。如能在同学们向小椿树道歉时,再引导学生近一步将“不好的事再小也不能做”的意思表达出来会更有深度。此外以电脑课件演示几个小动物摘下树叶,忽略了对“小心地摘”、“仔细地掐”、“捋下一片小椿树叶”等语言文字的品味。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提出来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康罗俊老师执教的《一片树叶》一课,成功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片树叶》是一篇如诗如画,饱含哲理的散文,作者东山魁夷既是日本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又是著名的风景画家。文中描写了圆山夜樱花的美景,从大自然的变化联想到生命的变化,联想到自己在战争中对死亡的体验,进而谈到风景画的创作主张,并通过一片树叶从春到秋的生命历程表现生命的珍贵。文中既描绘了画的意境,渗透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揭示了生死轮回的哲理。对于生活阅历不多的中学生来说,理解作者寄寓在这篇散文中的深刻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往往习惯于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康罗俊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片树叶》,打破常规,并没有拘泥于自己如何去讲,而是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去查找有关资料,通过了解作者的散文和风景画,"走近东山魁夷"。在些基础上,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或表现方法提出疑问,进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品味、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始终是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一片树叶》的教学,正体现了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康罗俊老师从学生查找的资料中选择了东山魁夷的几篇散文,印发给学生阅读,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背景的了解,而且便于学生联系《一片树叶》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解作者风景画的创作主张,感悟作者通过大自然所表现的生命的真谛。经过这样的课前的自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深度,这些问题相对集中于对课文主旨的思考与探究。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识记层次、理解层次和探究层次。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学习策略将学生推到了探究性学习的层面。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学习动机,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如何,是评价教学的另一重要标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的多少和对教师提问的反映度上,同时还表现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感情投入的程度及合作学习的成效等诸多方面。从学生的活动情况看,《一片树叶》的教学,始终以学生的阅读、品味、思考、讨论为主,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师生的合作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查找的有关作者的丰富资料,对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的点拨又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品尝到了感悟鉴赏的愉悦。从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看,教师十分注意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难点与作者的内心情感、画的情趣意境以及文章的主旨相沟通,在体验、探究中把握作品的主旨。

本节课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展现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几幅风景画,将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大自然的色彩和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氛围。作者的风景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与散文相通的内涵,使学生对《一片树叶》一文中作者关于大自然与生命的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片树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读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小兔子、小猴、小熊都喜爱小黄牛栽下的小椿树,但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告诉孩子们应该严于律己,认识和行动要统一,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有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得,但有时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甚至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也就是说有时不能自律。“知行要统一”的道理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小动物的故事也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片翠绿的树叶)师: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它?

生:树叶是春姑娘寄来的信,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春天的手多神奇呀,它把树叶都染成了绿色。

生:看到这片树叶,我想起了一首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这么美丽的一片树叶,对小树有什么作用呢?

生:树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给树木制造养分。

3.师:正是这一片片翠绿的树叶,组成了一株株茂密的大树。(多媒体出示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一株株茂密的大树)看来,我们还不能小瞧这一片树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一片树叶)

二、学生字。

1.师:在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检验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生开火车读生字)

2.师: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站,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生: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了“哟”。

生: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记住了“漂”;漂亮、漂浮。

生:“赏”字,上面是和尚的尚,下面是宝贝的贝,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那个和尚正在欣赏唐僧的宝贝袈裟。

生:我记滋味的“味”有个好办法。我们学校有幅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从中认识了“未”,左边再加上“口”,就是滋味的“味”。

生:“伙”是一个形声字,读半边就认准了。

生:“呆”字,我觉得一个人像木头人一样,张着个大嘴,这就是呆头呆脑的“呆”。

3.师:我国汉字成千上万,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一定会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

4.师:最后我们一起把生字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

1.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小声品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等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读完以后,请小组长推荐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注意:同学读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帮助。(指名读课文,生评)

四、再读课文。

1.师:课文读通顺了,下面我们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认为这些词句应该怎么读?)

2.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课文里有7位朋友。(师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小山羊、小猪、小椿树)

生: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特别喜欢课本的插图。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图意吗?(多媒体出示第一幅图)

生:第一幅图是说:小黄牛栽了一棵小椿树,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小兔子、小猴来了,他们都摘了一片树叶。

(多媒体出示第二幅图)生:第二幅图意思是:小熊、小山羊、小猪都来了,他们也摘下了一片叶子,小黄牛来浇水时,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目瞪口呆。

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黄牛很爱护小树。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小黄牛植树、立牌等看出来。

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到你还挺为小黄牛感到骄傲呢!请你读读这段课文,好吗?(生读课文)

师:“欢快”应怎么读?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欢快的感觉?

生:得了100分时。

生:受到老师表扬、嘉奖时。

师:那么你能造个句吗?

生:元旦联欢会上,我们欢快地跳舞。

生: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欢快地踏上火车。

生: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师:此时,小椿树就和你们一样(多媒体出示:春雨淅沥,小椿树欢快跳舞的景象),看啊,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大地,开始了呼吸。小黄牛栽下了小椿树,小椿树多高兴呀!在春风中,她舒展着腰肢,长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你喜欢它吗?来,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3.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兔特别喜欢小椿树。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小兔子对小树发出的赞叹。

师: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么读呢?(生读)

师:嗯,你的朗读,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心中暗暗赞叹: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4.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兔子非常爱护小树!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从“小心地”知道。

师:你能读读吗?(生读)

师:你们读书读得越来越好了,有什么窍门吗?

生:我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读。

生:我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故事中的画面。

生:书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师: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试着把下面几段读读好吗?

生:我来读读小猴的话。

师:读得真好,为了鼓励大家的精彩表现,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喜报,夹在你的成长记录袋里。(学生欢呼)

师:瞧,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小猴的话。

生:我喜欢憨憨的小熊,我来读读小熊的话。

生:我觉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应该这样读,才能读出小熊反复看、反复闻的样子。

生:当小黄牛来浇水时,他心爱的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应用伤心、难过的语气。(生读)

生:我觉得应用惊奇的语气读。(生读)

师: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你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自读质疑。

1.师:同学们的书读得这么好,都能当小老师了。现在你们就来当小老师,你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也可以考考其他小组,还可以考考老师。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用笔画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生默读课文)

2.师:下面小组讨论,请小组长负责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

(生汇报):小组①(问老师):我来考考你,当小兔、小猴、小熊来过之后,还有哪些动物来过?

师:这个问题简单,课本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还有小山羊和小猪呀!

生:不全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小山羊、小猪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呢!

生:对,这说明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来过,比如说:小猫、小狗等。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我要向你们学习。

小组:请问同学们,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椿树会怎么想?

生答: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学步的小宝宝在我的树下和蝴蝶捉迷藏。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白发的老奶奶在树下聊家常。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下棋的老爷爷在树下悠闲度时光。

小组:为什么小黄牛立了“请爱护树木”的牌子,他们还要摘树叶?

生答:他们只管自己摘,没把这块牌子当回事。

他们已养成了随便摘树叶的不良习惯。

他们喜欢树叶,想摘了去留个纪念。

他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树木,但认为自己只摘一片树叶,没关系的,没想到后果。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懂得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在行动中,其实古人很早很早就告诫我们(课件出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让我们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爱护每一片绿叶,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到那时,我们的小椿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师勾画出一棵大树)

六、品读课文。

大家能提出这样那样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真高兴,老师建议你们再次品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那就更好了。(生配乐自由读课文)

七、作业。

师:你们读书是那么有感情,你们的表演是那么投入,可以做小演员了。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下,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争取在我们的校园艺术节上一展风采!

总评:周老师这堂课是成功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突出 “扎实”。教师毫不放松地进行语言训练。如读课文这一环节,初读课文时,她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要求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细读课文时,她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读出了课文的情味和主旨,读出了对人物精神风貌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与体会之后,她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神情语调。这种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步步提高感悟、体验的要求和质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体验。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还处于较粗糙、零碎的时期。周老师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来理解、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与语文学习相融相通的最短路途。教学过程被还原为生活过程,教学情景被还原为生活情景,教学活动被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学生在亲切、亲近的沟通环境中,不但获得了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

三、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落实自主。首先,每次活动,周老师基本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没有出现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的现象。如“自读质疑”后,教师设置了“角色互换”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学、考考其他小组、也可以考考老师。这种新颖、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再次读课文时,一个个非常专注;小组讨论时,为了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成员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应考答题时,学生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应对。学生在这种深入的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对课文的体验更深了一层。同时,质疑问难的习惯、探根求源的意识、辨别正误的能力也在这种探究中不断生成。其次,学生动起来的时间非常充分。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而读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直通车”。为此,周老师不惜花费时间。读通课文用五分钟,理解课文、自学质疑也都安排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感情,又安排三分钟的时间,课堂上,老师基本上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学生发言很踊跃,不管是质疑,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很广。课堂上没有出现思维“真空”(即学生不思维)和课堂“盲点”(即学生无事可做)。再次,这种动起来的层次也较深,它是一种思维的动,一种心灵火花的动。周老师虽然没有提太多的问题,没有对课文进行剖析、解释,但关键处她的一两句点拨,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

四、以学定教,课堂体现生成。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周老师在教学中,就很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如:检查初读课文的教学中,她悄悄告诉小组长,留意小组内读得不好的同学,待老师请各组读得最好的同学汇报时,推荐他朗读。孩子们是带着激励的动力、成功的信心,在老师和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来读课文的,教师则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豁口,因势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在指导中纠偏,把学生的错误引向正确。质疑时,学生考老师,当学生问教师除了小兔、小猴走过,还有谁走过,老师不加思索的回答和学生得意的发现相映成趣,一个省略号,学生从中挖掘出多少独特的感受!此时,老师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与生共同经历一段生命的体验。这种生成了的动态课堂,犹如一首散文诗,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在教师的随机应变。

评析:刘吉芹(河南南阳市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