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推荐15篇)

2023-03-13 13:20: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推荐15篇)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

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描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她生病的妈妈的事,赞扬了小女孩体贴母亲、爱惜花草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从她身上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3﹑理解课文中的新词,识记生字。

教学重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训练,积淀语感。

教学难点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亲情。

设计理念

全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朗读,在读中感悟,并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月季花,学生闻一闻,说说味道怎样:摸一摸,说说感觉怎样。

就是这娇艳、清香的月季花瓣,还引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析: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上课,教师手持娇艳欲滴、芳香醉人的月季花走进教室,让孩子们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此情此景,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自然引发了学生由实物月季花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今天的语文学习。)

二、媒体渲染,营造氛围

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评析: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娓娓的范读,使学生全方位地直接接触学习材料,营造了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为本堂课学生自主地朗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自读感悟

1、当作者了解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后,第二天早晨,就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到了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让我们道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交流朗读。

(1)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边听边在书上做一些记号,读得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在课文中打个“*”,不足之处,打个“?”,评价的时候就提醒他们,让他们有所改进。

(评析:评价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和表达意见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

(2)(学生评到哪儿就学到哪儿,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次深化感情朗读,在读中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指导:“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指名一学生上台摘花瓣,老师叫住她。

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样的?

a、小女孩非常害怕。出示词卡:惶恐,谁来读?

b、小女孩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出示词卡:不知所措,谁来读?

练读这一自然段。

(评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中理解词语。)

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评析:朗读是完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能外显出你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此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

5、读到这儿,同学们的心中一定和作者一样,都在默默地称赞小女孩,那就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花盆底下的那张纸条上。

6、交流

(评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代作者在送给小女孩的花盆下写张纸条,学生带着这一目标,充分、自主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倒小女孩美好的品质。)

四、范例引路,情感流淌

1、教师讲述母亲把鸡蛋省给自己吃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

3、交流

4、(多媒体演示花瓣飘落的动画)伴着月季花的清香,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一片大花瓣定格,上面出示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给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5、学生在花瓣形纸上写对妈妈问候的话或小诗。

6、交流

(评析:母子间的爱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感情呀!教师以自己的事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说自己与母亲的小故事,自己选择写的内容,使他们的思维既不脱离教材诱导与课堂教学,又有超越创新的一面,使学生我心想我感,我笔抒我心,让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相互沟通,把说和写的训练与情感的熏陶有机融合,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点击数:6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上节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花瓣飘香》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一位小女孩,你们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孩呢?板书:懂事

过渡:那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二、精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课文录音

生:边听边把能反映小女孩懂事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师:画好了吗?

生:同桌交流,再来说说你们找到了些什么?

a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妈妈生病了,想尽办法要把最美的东西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2、指导朗读:师: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

“妈妈生病了”轻慢“妈妈会高兴的”重快

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女生齐读

b

1、“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南沙在我们祖国的最南面,离我们这儿很远很远,小女孩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呀,她知道只有听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才能爸爸放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2、指导朗读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

生:“闪着泪花”

师:可见小女孩心情激动,说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能读出小女孩当时的心情吗?

生:练读、

师:指名读哪些同学愿意读的一起来试一下

c

1、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提问:不摘整朵花是为了什么呢?

生:舍不得

师:是呀,小女孩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这说明小女孩很懂事

提问: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摘了一片花瓣呢?

生:为了让妈妈高兴,让生病的妈妈快点好起来

师:不摘整朵花说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小花瓣更说明小女孩懂事。

2、指导朗读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呢?

生:不好意思

师:小女孩知道摘了别人的花不好,所以很不好意思,你能把“不好意思”读出来吗?

生:练读

师:指名读指小组读

师:其它小组愿意跟他们比一比吗?

生:小组读

师:评价

小结: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然而她又多么想让爸爸放心,让生病的妈妈高兴,于是她选择了摘花瓣,正是这一细小的举动,让人觉得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这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你会责怪她吗?作者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课文4~9自然段,写了“我”和“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师:同桌练读,参赛的同学,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哦!

生:练读

师:选组参赛评价

男生当“我”女生当“小女孩”

师: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亲情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1、引读最后一小节

2、提问:知道我为什么要买两盆花了吗?

生:自由发表意见

3、总结点题

是呀,正是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它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我们每个八的心田。(指课题)

4、延伸

除了摘花瓣让母亲高兴以外,我们正可以怎么做也能做个懂事的孩子,让母亲高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语:

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的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作业:让学生在花瓣形纸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1

《花瓣飘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 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 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 ),()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 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4

6花瓣飘香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穿过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额头。)

板书:

小女孩摘花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我”买花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5

一、目标点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课文中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感受小女孩真诚的爱心和美好的心灵。想一想:我是否也是父母心中听话懂事又孝顺的孩子呢?

二、读拼音写词语:

fǔ shì zhāi xià dǒng shì huáng kǒng pěng zhe

( ) ( ) ( ) ( ) ( )

三、写出下列近义词语:

惶恐--( )飞快--( ) 红艳艳--( ) 不知所措--( )

四.写出下列反义词:

惶恐--( ) 飞快--( ) 不知所措 --( )

五.多音字组词:

露lù ( ) 舍shě( ) 给 jǐ( ) 着zháo( )

露lòu( ) 舍 shè( ) 给gěi( ) 着zhe ( )

六、照样子,在括号内写上abb式词

( )的太阳 ( )的麦苗 ( )的米饭

( )的星星 ( )的稻田 ( )的葡萄

七、词语连线。

飞快地 望着 懂事的 集市

惶恐地 穿过 热闹的 孩子

轻轻的 问道 淡淡的 泪花

疑惑地 摘下 晶莹的 清香

八、读句子谈感受

1.小女孩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2.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子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我母亲的阳台上。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6

今天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我特意买了几朵玫瑰花,带到学校里。(本来是希望买到月季花,这样更符合课文内容,但花店里没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当我手捧玫瑰花,刚走到三(1)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孩子就惊叫起来:“啊,好美的花!”一阵喧哗!我的心开始欢唱:哦,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惊喜的!

笑意刚刚在脸上绽开,一阵风似的,我们般的几个孩子就朝我卷了过来:

“啊,钱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呀!”前呼后拥的,我随着他们走进教室,说:“你们猜呢?”

“是要写作文吧,让我们观察静物,进行描写。”(天哪,竟然用了“静物”这个词。丁林恒语就喜欢用这些很老练的词语。)

“是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吗?”(是平时很难得到奖励的赵宇立说的,老师奖励表现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定论了吧?)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吧?”(聪明,真会揣摩老师的心思,这除了潘子一没有别人了。)

“我们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有了这花,我们能更加投入,能够沉浸在其中。”(惊叹!陈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

……

他们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说:“你们猜对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来,还是不完全对。的确,这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上好课。但,即使没有花,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啊,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虽然我家里有好几个花瓶,但我还是特意去买了一个新的花瓶,这是因为……”

我顿了顿,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等着听我的下文。

“因为这是我特意要送给你们的礼物!”

“礼物?!”

“是的,送给你们的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学期来,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你们都更加认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来奖励你们!”

他们愣了。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们喜欢吗?”

“喜欢!”是非常确定的回答。

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奖励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时摘下来的花瓣,孩子们都将花瓣轻轻捧起,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他们,笑得好甜。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有这样一些感慨: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诗意。我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花儿改变了心情,花儿催开了课堂上张张灿烂的笑脸,花儿的芳香中,浓浓的师生情谊,也正在飘散,飘散……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几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吸得牢牢的,而且,我还把孩子们的心哄得热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们快乐,我更快乐啊!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着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红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红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灵正靠近那神圣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云端,所以,即使脚上磨出了泡,即使双腿已经肿胀,脚步却依然能够轻盈而执著。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7

阅读理解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花瓣飘香》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理解。

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给文中第7自然段加上标点。

2.我能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填在下面。

( )的花朵 ( )的花瓣 ( )的清香

3.为什么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4.读了这篇短文,我感觉到月季花 。

花瓣飘香 阅读答案

1.:“ , 。 , , 。”

2.红艳艳 带露水 淡淡

3.小女孩的爸爸在南沙当兵,小女孩能牢记着爸爸的嘱咐,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在妈妈生病时想到把几瓣月季花的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所以说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意思对即可)

4.“略”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8

第6课《花瓣飘香》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会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诵读《花瓣飘香》,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联系生活,用下面的词语在花瓣形的纸上写上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送给母亲。花瓣 清香 惶恐 懂事 祝福 心愿帮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建议第二课时使用)☆☆☆由古至今,母慈子孝的故事还有许多,古人孟郊就写过《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你还知道哪些“母慈子孝”的诗歌和故事呢?找到后读一读,再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增强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第二课时使用)☆☆☆☆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其实是一颗孝心,妈妈闻到的不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其实是一份真情、一片浓浓的爱。如果给你一片花瓣,你打算将花瓣送给谁呢?想一想,写一段话。 帮助学生在体会感悟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9

师: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生1:小女孩非常思念自己的爸爸。

生2:小女孩担心妈妈的病情。

生3:爸爸在南沙,小女孩一人照顾妈妈,显得孤单。

生4:小女孩牢记爸爸的嘱托,没有惹妈妈生气而激动。

生5:小女孩偷花,可能会受到花主人的责备,感到害怕。

生6:小女孩随便摘了人家的花,惹妈妈生气了,感到难过。

生7:小女孩没有受到花主人批评,反而得到了关心,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师:大家体会得非常好,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大家也能读好。

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师:听了小女孩和“我”的对话,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1: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我祝愿小女孩的妈妈能早日康复。

生3:我想送一盆花给小女孩。

生4:我还想送一盆鲜花给小女孩的妈妈。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像小女孩一样关心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享受这份亲情,享受读书的快乐。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0

[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读懂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

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谁愿意再为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花瓣飘香。

师:读得真好听。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真美。

生:这么多的花,开得真热闹。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一束花,你会特别想读课文的哪一节呢?

生:我想读读第一节。

师:那就读读吧!

生:(读第一节)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师:你眼中的花红得真鲜艳,是红艳艳的。还有谁想读?

生:(另一位学生读)

师:你看到的花真多,都开满了。今天老师带来是一束花,而我家门前可是一丛花,比这更多更美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丛美丽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在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了。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浓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简短的情节折射出的亲情、友情使人掩卷难忘。这堂课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开门即见景。教师精心地创设故事的氛围,通过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联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正因为有这直观的一束月季花带来的美,让学生的学习显得更积极、更主动。而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对“红艳艳”、“一丛”

“开满”等词的理解、朗读也显得更到位。]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再带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生:(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师:在上节课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学生处于这种“愤”与“悱”的阶段对其进行启发与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朦朦胧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爱,但对于她摘花瓣的行为始终有些耿耿于怀,因为依照平常行为习惯的标准,摘花是不文明。在他们看来,一个有这一不良行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课时一个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问题,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就顺水推舟以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辩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魅力,得到心灵的陶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课文。

生: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觉得是应该先自己读书、思考还是应该先讨论。

生:应该先读书、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对,这样的讨论会更有效果。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9节,你觉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从课文中画出关键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生:(认真地阅读、勾画。)

师:(巡视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我们就分小组讨论讨论。讨论时,先把你勾画地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试着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好听。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号同学主说,其他同学再他说完后帮他补充、纠正。

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教师时时地引导与培养。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非常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要先静下心来读书亲近语言文字,静下心来思考,然后再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导致讨论的肤浅,达不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再如: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仅进一步明确讨论内容,还就讨论步骤、人员安排等细节进行了具体要求,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组讨论有序、高效的进行。]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小女孩很懂事。我们是从这句话中读懂的: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选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闻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我刚才闻了闻这朵月季花,觉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凑近了才能闻到。

生:月季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月季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你读的这“香味”似乎太浓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试试看好吗?

生:(再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生:也许我会紧紧搂着她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太感动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创设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跳出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饱满高昂的情绪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想象妈妈看到花瓣的情景,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更让学生体会到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到小女孩的“爱”给妈妈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站在普通读者——与学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动,入情入境的与学生真诚的对话。而实际的课堂效果也再次验证: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qing四射时,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南沙在祖国的最南面离家很远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当解放军的爸爸在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你感到怎样?

生:我会感到很光荣。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生:在小组内小声地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咦,这种想法挺特别。

生:刚才杨若甜同学说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觉得小女孩还是尽力的去照顾她的妈妈了。你看,妈妈生病了,她还为妈妈送花瓣,想方设法让妈妈高兴呢。

生:一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的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说明她很懂事呀。

师:你们两位说得真好。所以,作者才会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谁来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即调控,抛出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开辩论了。而在这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小女孩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纯洁的心灵。]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小女孩说的这两段话中读懂她关心父母、懂事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无人举手,很多同学在犹豫。)

师:似乎没有了。但我们在看看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个问题,(再次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吗?

生:不是,是花瓣。

师:从课文的第几节知道的?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的过程,读一读这一节,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非常小心。

师: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样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齐声答)想。

师:要想演得像,必须要读懂剧本,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节,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

生(指名读后质疑)“俯“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犹豫,不能确定。)

师:其实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字,在课外书中,我们经常看见它和“视“在一起合成一个词——俯视。俯视的反义词是——

生:(齐答)仰视。

师:仰视就是——

生:(齐答)抬头向上看。

师:那么俯视就是——

生:(齐答)低下头向下看。

师:俯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头。

[对于“俯”字的理解,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巧妙点拨,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字义。]

师:对。“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时的一个动作,这节中还有哪些词也是描写摘花瓣的动作的?

生:(读书、勾画、汇报)还有“摘了、捧着、穿过、跑远了。”

师:表演时,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能漏掉。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演得逼真。请一位同学读读,看谁读得像,等一会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试着有感情的读)。

师:你们评评看她读得像吗?

生:我觉得她读得像。特别是“小心地摘”和“双手捧着”这些地方读得让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师:你听的真仔细,请你也来读一读,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生:她刚才“跑远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飞快,跑远了让人看不到一样。

师:你真用心,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现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师:读得这样好,相信一定会演得很好。请你演一演,老师来帮你配音。

(师生合作表演,结束时赢得同学的掌声)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以演代讲,符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盲目的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表演前积极地内化语言:先引导学生质疑,理解难懂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找出摘花瓣的动作以及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最后引导学生评读这一段文字。正因为语言内化得到位,所以当学生将语言再外化为动作表演出来时才显得准确自然。学生点评的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是训练有素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渗透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匠心独具。]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会,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把它献给生病的妈妈。

师:为什么一定是要带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为这样的花瓣是最美的。

师:谢谢你的表演,也谢谢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问题想问她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花瓣很美,由花瓣组成的花应该更美,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

生:我同意这种说法。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让远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于是,她选择了只摘花瓣。

师:哦!原来如此!正是摘花瓣这一细小的举动,更让人觉得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动了,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生:(深情地读课题)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通过过渡语巧妙地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渗透了渗透其中。]

师: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祝你的妈妈早日康复。”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谢谢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我爱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师:这句诗用在这里太恰当了。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诗的呢?

生:因为,我觉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动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像小女孩那样去关心妈妈,孝顺妈妈,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忽然也想起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我们刚刚在练习4中学过的孟子说的两句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意思是说——

生: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生:(齐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意思是说——

生: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师: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很多,如果你身边有一朵美丽的月季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呢?说得好的,老师就真的花给你一枝月季花,让你送给想送的人。

生:送给亲爱的妈妈,因为生我、养我非常辛苦。

生:送给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我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生:送给敬爱的老师,因为老师很关心我们。

……

师:一会功夫,老师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应求。看来,想表达心意的同学还真不少呢!那么没有拿到花的同学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生:妈妈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生:天越来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帮妈妈捂被子,妈妈会高兴的。]

生:下个礼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我想送给奶奶一个甜甜的吻,并对她说:奶奶,我永远爱你,祝你永远健康。

生:我想为老师泡一杯清香的茶,让老师的声音更动听。

生:我想把我的压岁钱寄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重返课堂。

……

师:同学们这么有创意。老师发现你们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善良、可爱,这些想法真让人感动。其实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当的方式,给人以惊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以及你关心的人表达一份心意,并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这样具体的写下来。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课题。

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人文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猜猜花盆下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这一训练环节让学生将此时内心的感受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实践机会,教师更是在利用这一环节悄悄地拨动孩子们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从关爱亲人到关爱身边所有值得关爱的人,从用“花”来表达心意到用“心”来表达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渐滋生起来、壮大起来、挺立起来。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教师始终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独有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回家实践的过程中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样具体的写下来。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当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时,心中一定满怀美好,此时请他们将这份心灵的感悟诉诸于笔端,会有一吐为快之感,也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本堂课中课题一共读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况下朗读,感悟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在上课伊始,通过教师评价暗示学生课题要读得好听;第二次,在学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二次读课题,加深对花瓣美与香的感性认识;第三次,在学生读懂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基础上,三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小女孩对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发出的芬芳,悄悄飘进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第四次,读在全课结束时,代表着让同学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这四次课题的朗读一咏三叹,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1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摘花瓣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感受她、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1.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画出摘花时的动作。

3.指名汇报。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着 (双手捧着)

穿过 (飞快地穿过

4.自由认真读第二段,体会动词

5.指名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她的朗读看到这位小女孩。

6.指名汇报。

7.学生摘花,注意动作

8. 你为什么这么小心呀,轻轻地摘呀

9. 谁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轻轻地摘。

10. 为什么不拿着这一片花瓣呢

11. 谁再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这样双手捧着

12.联系生活谈什么时候用捧着

13. 小朋友来双手捧一捧。

13.指名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瓣的珍爱。评价:感受到珍爱了

14.指名读,再小心一点。评价:能不能再珍爱一些

15.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飞快地跑?

摘了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这个花瓣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深入的读一读课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可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学习三---五自然段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读,

生汇报

我知道她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呢?(板书:舍不得)

这段有没有告诉我们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们从课文的其他的内容,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读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觉?闻一闻

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花很美的。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指名读,读得美一点

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还有什么地方也有(带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灯片,带露水的月季花

瞧红艳艳的花朵,上面蘸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爱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谁能把小女孩的这句话再读一读呢?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说这话话的时候还有一个什么词呢?指名读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觉得自己怎么样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觉到既爱花,又有点内疚。自己练习读一读好不好

13.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读,指名2人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第三段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细心地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字都跟心有关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为心里边害怕,所以当我叫住她的时候,大家看她会怎样做?

此时此刻她多么的尴尬啊,课文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不知所措)

齐读。

同学们就因为她摘了别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觉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诚实)

是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诚实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读

分角色读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我问的话。师评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扰这位小女孩,引读女生。评你们读得真好。

过渡:小朋友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为什么还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请大家读下面几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2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3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说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开花(概述)

摘花小心飞快

谈花让妈妈高兴别人要观赏(懂事,心灵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教学反思1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在此次教学之前,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逛逛花店,闻闻花香。教学当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玫瑰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摆放在了讲台上,只觉得教室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我早早进教室,站在讲台旁摆弄那几朵花,立刻有许多学生围拢来,“老师,这花真美!”“那我以后经常带花来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师,这花香不香?”“你闻闻看呢?”学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地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闻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觉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此时揭示课题,进入文章中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

教学反思2

我的身边没有《花瓣飘香》的参考书,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把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花瓣飘香》太柔了,柔得让刚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让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动。母语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其实就是那种人人都应该有的柔性感动。

《花瓣飘香》这一课如果排成课本剧会更有味道,建议大家一起把这篇文章改写成剧本。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应该说是个主题单元,是通过三篇文章介绍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让自己成为健康有价值的人。《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个人遇到重大困难的心理准备、生存方式;《雪儿》是通过人与动物的一次行动互换,让人们懂得不要好事盯着自己的伤痛,学会用新的方式面对困难,病痛中养着小动物,病痛中读着书,病痛中尽可能的交流,都能让人健康起来;《花瓣飘香》通过孩子对母亲的照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虽然是小孩子,但在这个世界中,用自己的脑袋、双手,也能够奉献出自己小小的爱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孝文化。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4

作者:陆秀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0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中的一些情境设计

陆秀珍

在教研中,我听了一节公开课,就是《花瓣飘香》,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教者看似简单情境设计却十分有效的。尤其是前后《爱的奉献》的播放,令人难忘。

【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一、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阅读需要平和的心情,更需要宽松的氛围。课前以〈爱的奉献〉这首动人心弦的歌曲创设了情境,调准了舒缓、抒情的基调。师生的情感就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这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的情感铺垫了基础,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

五、升华课题。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妈妈闻到的不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而是……

师:是啊,小女孩捧的其实是一颗孝心,一份真情,一片浓浓的爱。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花瓣飘香

(设计意图:“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热情的鼓励和精当的点拨。如绵绵细雨,悄悄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田,留给学生的是一份真诚与感动。教学中教师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让情满课堂,让情与智和谐共生,让课堂闪耀出动人的灵性。)

六、拓展延伸。

过渡语:这份爱正像这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飘进了小女孩的心,飘进了作者的心,还飘进了老师的心,老师更希望她能够飘到我们班每个同学的心田里。

下课时,老师想让每个同学过来摘取一片花瓣,想一想,你打算将花瓣送给谁呢?

结语:是啊,我们要把这份爱献给需要我们关心、帮助和温暖的人们。

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七、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欢迎浏览文秘帮。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wenmibang.com】

(设计意图:在教师动情的描述中,教室中又一次响起了〈爱的奉献〉,学生在体会感悟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心灵再一次受到了爱的洗涤。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洋溢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花瓣飘香》案例分析 篇15

一、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简炼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表明了她是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安排两个课时来教学本课,下面是我要说的第二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精读品味课文人物语言,练习分角色诵读课文。

3、培养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中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通过读书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学生会读才乐读,只有读通、读顺才能被课文描写的人物所打动。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也学过叙事写人的课文,而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己借助工具书扫除疑难字词的能力,能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加上这是一篇写小女孩摘花的文章,学生对小女孩和摘花都比较亲近,都想读好课文,知道小女孩是怎样的一个人。因此,我认为学生会保持良好的情绪去读书、学习,会活跃课堂气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法选择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思路顺利进行。为了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本文语言生动感人,写作朴实无华,用词贴切,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丰富。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和小女孩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进行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加深理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从读中感悟到小女孩爱花,爱妈妈的美好心灵。

2、谈话,议论法。

教学过程我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谈话交流来完成,比如在教学中提出:“小女孩子为什么摘花?为什么只摘花瓣?小女孩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后谈话、议论来完成。

四、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促读理解法: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精读——理解课文——再读——体会情感。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会小女孩子美好心灵时,我通过指导学生读后自主找出相关的语句,合作交流、探究小女孩的心情及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五、教学程序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和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本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复习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前一节课的学习情况,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

<一>细读第一小节——花开

1、指名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花开”)

2、课文是怎样写花开的呢?

3、学生交流、明确:⑴花多:“一丛、开满。”

⑵花美:“红艳艳。”

4、指导感情朗读。

(在教学中我运用朗读法,引导学生细读,抓住关键词,体会花多、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