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16篇)

2023-03-20 12:45: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推荐16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交待目标

1、引入。

2、交待学习目标。

二、细读感悟,体验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分组,讲清合作要求。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4、探究原因。

小结:我的心情变化是由于这诱人的大鲈鱼引起的,我放弃不了它对我的诱惑。

三、明辨原因,受到教育

1、快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2、爸爸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

小结:父亲让我放掉这诱人的大鲈鱼,是因为这鱼是违反规定钓到的,这鱼又大又美又珍贵,儿子那么喜欢,父亲在做放鱼的决定时,内心也经历了激烈地斗争,可见,要实践道德多难啊!

四、理解启示,熏陶心灵

1、这件事究竟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呢?

2、理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作者不止一次地遇到种种诱惑,在做出道德抉择时,会想起谁的话呢?

4、作者在人生旅途中,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呢?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父亲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对不对?为什么?

2、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3、品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请大家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觉遵纪的故事,在下一次语文实践课上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钓──得意急切乞求不舍──

鱼↓

的难忘

启↑

示──说易做难严格教育──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⑴讨论:

这“鱼”指的是什么?

⑵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急切道德:是与非

哭出声

乞求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依依不舍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5

启初小学 王清媚

教学片段:

师: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想让詹姆斯从小遵守规则。

生:爸爸想还没到钓鲈鱼的时间,现在留下这条鱼,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用到“贪小便宜”这个词,非常恰当,生活中你碰到过这种例子吗?

生:有一次,我陪一位同学到小卖部买笔,店主多找给他五毛钱,他没有说出来,而是自己留下了。

师:大家来试想一下,当时那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不要白不要。

生:只是五毛钱而已,对于店主来说损失不大。

生:今天真走运,赚了五毛钱。

师:这些想法对吗?你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生:不对,因为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应该自觉。

生:不对,因为小时侯如果贪小便宜,长大就有可能贪污受贿,铸成大错。

生:他的行为不对,而且会良心不安,因为这些钱是不应当得的,他多得了五毛钱也不会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当一名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不贪小便宜的人,正像詹姆斯的爸爸教导詹姆斯的一样!现在我们一起来读第15段,把这段话记在脑子里吧!

师生齐读:“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一个生成点——“贪小便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由“舍身处地地想”和“怎样评价他人的行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而学生的回答更让我惊喜不已!所谓抛砖引玉不外如是。只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长出翅膀来。

语文教学处处皆学问。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应当将语文学习与培养人格适时地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必将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wenmibang.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6

一、形近字组词

钩()绣()沮()

钓()诱()组()

辨()拍()

辫()啪()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银光()筋()力()

小心()()不舍

三、阅读理解

一条金项链

“不!”她对服务小姐抱歉地摇摇头。连两元钱的门票她都觉得奢侈,何况令人咋舌的洋酒。

舞厅里,乐曲如山泉,从高不可测的山颠流淌下来忽明忽暗的彩灯勾勒出绰约的身影和飞旋的脚步。

她有些后悔,考试刚完只不过想放松一下,怎么鬼使神差地来到这里。她目光无意识地四处游移,忽然被桌脚一丝晶莹的光牵引住了。捡起来一看,“啊!”一条金项链!她的心突突直跳,手也有些发抖,不由环顾四周,人们舞兴正浓。静思片刻,她来到服务台前。

“要点什么?”“广播找一下失主。”她托起项链。

服务小姐杏眼圆瞪,惊讶地看看项链,又加倍惊讶地看看她。

广播。一阵骚动哗然之后,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

“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推过一杯饮料,目光和善地望着她。她想不到他的第一句话竟然如此。

“对于别人,今天什么日子也不是。今天──是我母亲的忌日。”

“你母亲?”

“二十年前,那时可能还没有你,这里还是一家药店。我母亲生命垂危,急需一种价格昂贵的药,母亲就把一条项链──她结婚时的嫁妆交给我,用它作抵押来换药。我带着项链来到这里,却没有那种药,便急匆匆去别处买。出门一摸,项链不见了,我的脑子‘轰’的一声,冲向药店寻找,穿过过往纷杂的脚步,我看见了项链,赶忙挤过人群去捡。可当我挤到跟前,项链不见了。我哭呀,喊呀,问谁捡了项链,求他还给我。可没人理我,我哭着奔回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等我再想办法弄来钱买药,母亲却悄然去世了。”

“二十年了,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天,这个地方和那条项链。”他出神地捻着手中的项链。“后来,我长大了出去闯世界,挣了不少钱。十年前的今天,我又来到这里,把一条金项链扔在地上。躲在一旁看着金光闪闪的项链,我多么希望没有人捡它,有多么期望有人捡它,喊声‘谁丢的’,可是,没有。”

“没有人捡?”她问。

“不!”她摇了摇头,“一位女士捡到了,装进了自己的皮包。”

“你应该告诉她项链是你的。”

“我寻找的不再是项链了。”沉默片刻,他望着大惑不解的她说,“十年来,每年的今天,我都要来这里,扔下一条项链。每次有人来捡,可没有人寻找失主。直到今天,我等到了,你捡了它,而且还给了我。”他眼里闪烁着湿润的光,“二十年前,如果捡项链的是你,我母亲也许就……”

说着他从西装口袋里摸出一条金项链,递到她面前:“作个纪念!”他笑着解释,“你刚才捡的和以前被人捡走的全部是假的,只有这条才是真的!”

金项链在灯光下熠熠发光。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鬼使神差(chāi chà)奄奄一息(yān àn)

神色黯然(yīn àn)熠熠发光(yì yù)

2、本文中出现了个人物,其中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3、“服务小姐杏眼圆瞪,惊讶地看看项链,又加倍惊讶地看看她。”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认为第一自然段和下文捡项链一事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可以不写。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7

【课前谈话】

1、学生介绍自己。

2、了解学生学情:

你读了几篇课文?

(大部分学生说6~8遍)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了解学习需求:

(师导:有位人曾说过:有大问题有大的进步,小问题有小的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你提了什么问题?

4、研读品味,聚焦核心问题:

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

⑴学生默读思考,播放音乐。

⑵反馈。

研读重点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⑴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⑵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⑶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样?

板书:

遇到鲈鱼,得意洋洋。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⑴父亲让我把大鲈鱼放掉,我愿意吗?从哪里看出我不愿意?

⑵朗读指导,抓住“大声争辩”。

⑶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跟父亲说,来留住这条鱼?

⑷在作者的大声争辩下,在作者的苦苦乞求下,父亲同意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父亲肯定不同意?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⑵反馈交流,板书:

放回鲈鱼,得到诚实。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中。

⑴朗读指导,读出作者的依依不舍。

⑵你就是作者,你得到了什么?

⑶作者的选择题有没有做完?

学生板书:

面对选择,进退两难。

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5、写读结合,内化学生行为:

⑴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做?

⑵出示父亲曾告诫我的话,学生朗读。

6、课堂延伸:

⑴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⑵什么叫启示呢?

【点评】

精湛的艺术作品讲究“泼墨大写意,留白小题诗”,此语今天正写照于王老师精彩的课堂。

1、泼墨大写意,浓墨重彩“求一而舍全、笔简而意宽”:

课堂要大写意,就要能删繁就简,腾出时空于核心问题。王老师紧抓“今晚的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这一问题组织课堂,此问题涵盖面广,串起了点,改变了课堂的单一程序,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多元解读,张扬了学生个性。正如老前辈周一贯先生提倡的弹性设计。

2、留白小题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体现了精彩。留份空白给学生,画出精彩一刻。

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曾说过:如果课堂没有预设,老师不够负责;如果课堂没有生成,老师不够机智。从这种角度来说,王绿明老师成功的预设,丰富的机智,不愧为一位出色的的语文教师。(盛政)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按事情发展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质疑: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除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你还想学会什么?

二、答疑:

导:就从某的问题入手学课文。这个问题学懂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1、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自己读书,划出有关词句,读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作者钓到鲈鱼后惊喜、得意。(板书)时说出来的吗?作者直接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导:还有哪些描写也衬托出了作者钓到鲈鱼的高兴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2、捕捞鲈鱼是有时间的,在什么时间?是放?是留?父亲和我对待这条*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合作读书。(板书)

①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你理解父亲的做法吗?(讨论)

尽管作者“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的财富。”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②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谁跟他的意见一样?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样呢?

语言:

①小组合作读对话。②引读。③表演

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再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行动:

①“乞求的目光”的扩展。

②放鱼动作的朗读指导。

小结:通过人物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人的“鱼”

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1、“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2、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总结: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3、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父亲我

钓鱼得意

放鱼不容争辩依依不舍

启示严格教育道德实践有道德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9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阅读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一、我能仿照例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

例:争辩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清楚地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近义词

1、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去钓鱼。()

2、我小心谨慎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3、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三、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等到那条鲈鱼挣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用加粗的词造句

1、当我一次次地面临着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时刻。羊吃草,要算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幅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来;嫩芽一根接着一根被扯断了送到了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末)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地方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长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查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文中有四个地方加了括号,请你将括号中不合适的字划去。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早括号里打“√”:

比喻()拟人()夸张()

3、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加粗的成语造句: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记叙羊吃草的样子,目的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0

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状况至今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面面俱到的理性分析,围绕课文内容的繁琐提问等,使阅读教学平添并非必要的教学环节,使原来宝贵的听说读写训练的时间再受挤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力求“精要”。一篇课文的教学到底该抓些什么?主要抓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探究点,着眼整体进行词句段教学,并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下面我试以《钓鱼的启示》一文为例,浅谈一下怎样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

一、生疑导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还能起到情感传导作用,架起教师、学生思路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新课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因此,我教《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导入的: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从题目中找探究点,问:“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启示!”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请打开书,仔细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读起来,想尽快找到答案。这样,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高涨。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 的原则,注意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第一是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是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加强了教师的示范、指点、激励以及对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点拨。

熟读精思。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入手,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结合《钓鱼的启示》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片断):

师:上节课,大家预习了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请提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举手,敢说敢问,有的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谈了理由,有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有: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父亲告诫“我”的话该如何理解?我以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争议、去讨论、各抒己见。如此下来,大家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纷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挑战权威,培养学生质疑和辩论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权威,指的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甚至是老师、书本。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做到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学生的质疑,甚至是驳问,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爱因斯坦不是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吗?

当学生们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作者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时,一些学习尖子指出,这是因为父亲希望作者成为一个诚实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但也有些学生质疑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在小声地议论。很快,班里便形成了“两派”。面对这情况,我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展开一场“小小辩论赛”。请看看学生们精彩的辩论词:

正方:因为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到,所以我同意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反方:还有两个小时就到12点了,又没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不放也没有多大关系。

正方:父亲叫作者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是希望他当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同意父亲的做法。

反方:人总会犯错误的,错了一次不要紧,下次改正就行了。

正方:如果你认为错了一次不要紧,那你会一错再错的。

反方:作者当时的年龄这么小,只要以后对他严格教育,他不会一错再错。

正方: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父亲从小就对作者严格教育是对的。

反方:作者当时好不容易才钓到这条大鲈鱼,刚刚尝到成功的滋味。父亲却叫他把鱼放回去,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

“两派”学生各执一词,争持不下,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时,我带领他们一起研读第10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到正是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作者才有今天的成就。学生们的意见也得到统一。

“一千个观众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以达到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让学生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在学生学习完课文,懂得文中的道理后,我让他们搜集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或者联系实际,看看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和小伙伴们互相交流,再写下来。通过这样的做法,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带领着学生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立体探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鼓励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便于他们动手实践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条件,以促使学生在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与父亲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操纵、鱼钩、乞求、抉择、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理解其中带点词。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3、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接受严格教育,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重要。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从放鱼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二、指导学生略读、复述钓鱼的过程,体会钓到大鱼的“得意”

三、研读4~9自然段。感悟“放鱼”时的复杂心情及“放鱼”的原因

1、心情变化:

得意→急切→伤心→盼望→无奈。

2、指导感情朗读。

3、讨论父亲一定要我“放鱼”的原因:

(父亲)放鱼(我)不放鱼

对错

(严格的道德教育深深的爱)

四、研读10~11自然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感悟“放鱼”后的启示,明白每个人从小都要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的重要

1、“启示”的含义:

道德实践

是非

(难)(易)

(严格训练,获得勇气和力量)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严格教育对我一生的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或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作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书写难字:溅、皎、沮、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涟渏、皎洁、翕动、乞求、沮丧、诱惑、抉择、告诫、小心翼翼。

2、默读课文,按“钓鱼→放鱼→启示”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主要内容。

3、自读课文1~3自然段。按“景美→钓鱼→心情”复述钓起大鱼的过程。

4、自读课文4~9自然段。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5、讨论:

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一定要“我”这么做。

6、自读课文10~11自然段:

⑴我从钓鱼这件事获得了()启示。“启示”的含义是()。

⑵联系“放鱼”谈谈“我”和父亲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怎样实践道德的“是”与“非”。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选一个词造句。

2、抄写文中人物行动、心理及环境描写的优美语句。

3、作文:

从()想到的(括号是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一种社会现象)。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3

作者:刘延云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 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便宜。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如说,他在给别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己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衬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wenmibang.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翼、纵、啪”等字,能正确认读“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钓鱼 得到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学好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请同学们边读书边学习生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标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⑴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可以组词,加深记忆。

(或者多媒体 出示)

⑵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

3、理解词语。(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

4、指导写字。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钓鱼 放鱼 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讲诚信的文章读一读。

2、抄写生字、词语和有关描写环境的优美句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5

江苏孙建锋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

??“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

??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实验小学

最新文章: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板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6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为教师的所掌握,而且已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校学生在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已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爱提问题,敢于探索的好学风,对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如读中感悟,抓关键词理解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 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 ――抗议。 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②“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总体来说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意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尝试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活用文本,感悟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钓鱼的启示》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学时,我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进入文本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另外,还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作用,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体验内心。文中的当事人经历的事是学生未曾经历的,如何让学生与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我两次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培养能力,激发情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朗读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情感。

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在湖边钓鱼除了遵守时间的规定,还应注意什么?(如保护环境等)这样,学生写的文章会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