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情》(推荐7篇)
《高粱情》 篇1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
《高粱情》 篇2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
《高粱情》 篇3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做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对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而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我们才能真正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努力和尝试。
案例1、教材与生活相联系听说读写相结合
《高粱情》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由于是农村的孩子,而且本地也种高,学生对高粱十分熟悉。于是我没有布置预习而直接上课。
师:你们对高粱熟悉吗?
生:熟悉。
师:谁愿意说说你对高粱的了解?
生1:高粱比较高大。
生2:高粱的穗大,而且颜色是红的。
生3:高粱很牢固,不容易拔出来。
生4:高粱的用途很多。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高粱的特点,以及用途,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能不能把说的和听的写下来呢?
(学生开始写)
师:写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写高粱的,比较一下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通过比较,发现了自己所写的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与生活联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渗透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无论是对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建议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议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含的语文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在上述片断中,我主要是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体现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高粱的了解,学生说的过程,既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又是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同时叙述了课文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将说的听到的写下来,然后再认真读课文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将听、说、写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语文教材内容的本身都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开放语文教学,使学生联系自己熟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语文,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
案例2: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学生要自主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尽量做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比大小的游戏,老师手里有3组扑克牌,分别是4和5、6和7、8和9,你们上来一位选3张,和老师出牌比大小,看谁能赢。
(一生上来选牌,他从4和5中选5,6和7中选7,8和9中选9)。
师:下面同学不但要当裁判,而且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输赢的原因。
(游戏开始,学生先出牌,不管怎样出,学生都以1比2输了)
生:老师,我们发现谁先出牌谁就输,后出牌的根据前面的来出牌!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而且善于思考、分析,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也有一位和我们一样聪明的人,我们学了课文就会认识她。
(学生读课文)
师:谁读得最认真,最能读出人物的神态,等会儿我们就让谁表演。
学生读得更认真了,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语文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借助灵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如果一成不变,程式化,教学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灵性,学生也就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上述片断中,我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针对学习者先前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这一原理。首先利用做游戏导入课文,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兴趣,又将教材内容溶入到了游戏中,降低了理解难度。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角色表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反思,我认识到,我们教学时,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的特点,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要在工作中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习惯化的反思行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已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使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高粱情》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高粱根的特点。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根据题目、插图,激发兴趣。
出示高粱的图片,以题目为切入点:“你们见过高粱吗?高粱是北方最常见最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结合初读课文,说一说。
①把图中的“根”放大,可据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着从“情”字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个‘情’字?作者对于这种北方最普通的农作物又怀着怎样的感情?”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
(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
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在书上批注)②课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让学生讨论)
板书:神圣 敬佩
2.重点阅读要求: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总结学生交流的结果:高粱根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长着很多气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高粱生存的环境,结合整体形象来理解:提问: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读重点句,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
②“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学生体会出:这句形象写出了高粱根的特点,它不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秆的下端还长着气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气根和“榕树的根”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的坚韧;说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说明气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能把高粱根的特点读出语气来。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与“我”和故乡人们的关系来看)
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自己读、指名读。
(五)总结:(鼓励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板书,总结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它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附:板书设计:
《高粱情》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
《高粱情》 篇6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
《高粱情》 篇7
一、教学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坚韧、像鹰爪)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5、再朗读,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6、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读中激情。
同学们,由于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因而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敬佩、赞美)
请大家带着敬佩、赞美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最喜欢的部分。
▲教学小结: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作者顽强地生活。我想从今以后也会激励着我们大家奔向21世纪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