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推荐4篇)

2023-03-23 00:38: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推荐4篇)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2、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3、带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沉淀,确定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在有些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地恐惧着一种东西,那就是?你认为鬼真的存在吗?可是,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信神信鬼却是很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

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朝的冯梦龙。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同学们从小学点文言文对更好地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家有兴趣吗?

2、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归纳。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学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学过的文言文吗?我们是采用了什么读书方法的?

学生发言后。老师结合大家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大家总结了学习文言文六字法,不知大家喜欢不喜欢?(打出课件)大家齐读——

(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

(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

①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

②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

(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

(6)诵:熟读成诵。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那就让聪明的我们运用刚才总结的“读、明、讲、思、联、诵”的学习方法,对照刚才制定的学习目标,先独立学习。在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再不懂的,等一下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

任务已经明确,那就行动吧!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刚才,同学们经过了专心的自学,有付出就有收获!谁能带读一下这些生字。出示“趋”、“炊”、“沾”、“踉”、“跄”、“愕”。

学生带读。

分组抽读。

这六个生字,除了“趋”以外,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左窄右宽。特别是“愕”字,右边要比占到左边的位置来。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美观、大方。“趋”字要注意里边的写法。

(2)抽读。生字会读了,课文是否会读呢?指名一位学生读,读完评价。(打出课件)

(3)范读。(打出课件)画停顿。

(4)个别读。

(5)全班读。

2、指导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

(1)理解句子的意思。

会读还不够,还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谁来说说,自己你懂得哪句的意思?采用哪种方法?

(2)用自己的话把全文的意思讲一讲。

①看课文讲。一句一句会讲了,谁能边看文言文边合起来讲一讲?(学生讲)

②复述。谁能不看课文来讲一讲了?(学生讲)

③与译文比较。齐读译文。把自己的译文与课本中的译文比一比,谁的比较好。

3、指导学生探究明理

课文的内容会讲了,但老师还是有一个疑问,不知谁能帮助老师?(打出课件)

(1)为什么“疑为鬼也”?

①原因:夜黑、偶遇、久之不语。

②指导朗读:“有赴饮夜归者……疑为鬼也”。

(2)为什么“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①原因:以足撩之,偶不相遇,便肯定遇上鬼了。

②指导朗读:“以足撩之……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3)为什么“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①原因:赴宴夜归,投伞通行——互疑为鬼,挤之下水——再次见面,恍然大悟:疑心太重,闹出笑话。

②这笑声里含有什么意思?(笑自己疑心太重,疑神疑鬼,这世界里哪有鬼啊;笑自己闹出笑话;笑声中含有对迷信的讥讽。)

③指导朗读:“值炊糕者早起……不觉大笑”。

四、拓展延伸,扎实训练

谢谢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疑难问题。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要经常提些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习的收获才会大!这篇课文你们学懂了吗?老师也有几道题目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一)你能行吗?(打出课件)

练习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可以从内容和文体两方面简单谈一谈。(打出课件)

练习2、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

练习3、熟读成诵。

(二)课外作业

练习4、拓展阅读——文言文《鹬蚌相争》《矛与盾》

练习5、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后的体会。

附:板书设计

活见鬼 (文言文)

疑为鬼也——夜黑、偶遇、不语

挤之桥下——撩之不遇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愕然、大笑——恍然大悟

附:《活见鬼》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之处

1、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定标——自学——导学——训练”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教学。在第一个环节“激活沉淀,定标导向”,通过回顾学过的文言文、总结学习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在理解课题后,师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导向。第二个环节“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运用已经总结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有问题先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实在不懂的,等一下提出来,全班讨论。第三个环节“汇报交流,导学释疑”,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检查指导学生的读通读顺、理解文句、探究明理等方面的问题,抓住重点进行点拨、指导,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扎实训练”,安排了总结体会,说话训练等内容,深化了寓意,扎实了学生的基础。

2、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 ”,我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按照总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导学释疑,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把重视生字教学,让学生带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书写时的注意点。到位地指导朗读:先自读,画节奏、确定重音,然后范读,学生对照,再个别读、齐读;指导时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抓住重点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还安排了复述课文活动,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训练富有层次性,复述故事时,第一个学生可以看书,参照注释,第二、三个学生就要求其复述,要求逐步提高,富有挑战性。

4、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引导学生读懂“笑”字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这笑声中有笑自己傻,为什么没有多加考究就断定对方是鬼;笑自己闹出笑话,疑心太重,疑神疑鬼,这世界哪有鬼啊;这笑声中有对封建迷信的讥讽。再如,对“活见鬼”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活见鬼”说一句话等。

5、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疑为鬼也”、为什么要“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等三个问题的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二、努力方向

本节课教学,虽然取得较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应该加强。虽然教师动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对缺乏,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的问题。

2、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进行检测。可以在课堂的结尾进行回顾,对照开始确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2

《活见鬼》教学反思

《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讲了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个贵的年代,发生了一个故事: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檐下避雨的人钻到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是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个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与到了鬼.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是淋淋的也跑了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个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感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教这篇文言文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意思.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把全文读通顺,接着,让学生借助有关的工具书,初步了解每一句话中难理解的词的意思,理解了重点词语后,我让学生试着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个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2、原文与译文对比,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在学生初步了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试着翻译一下这篇短文的意思.翻译完后,再对照着下面的译文,看看自己的翻译有哪些好的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语言的不同及古代语言的凝练和优美.

3、领悟中心.当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后,我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活见鬼》教学反思

双流县东升迎春小学 彭林娟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活见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写在明代人们信神信鬼,就在这个信鬼的年代,发生的一个故事。以猜的方式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谈话兴趣。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注意关注学情,让学生教会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如多音字教学和难字教学。通过师生合作,努力挖掘文言文的精髓,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注重对文言文的诵读,感受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读出古文的味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在情景创设方面做的不到位,可以放一些音乐,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读一句古文读一句对应的译文的形式放到前面部分更好。

薄弱环节再预设:

让学生在学习是能够入情如景,体会课文意思。在老师示范朗读是可同时放一段合适的音乐。之后学生再次朗读是也放一放这段音乐。同时,从语言方面进行创设。让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从而,让学生想像,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街道上空无一人,突然有人跑进你的伞下,而且跟你不说话。最后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来营造一个怕鬼的夜晚。

周三课堂教学反思《活见鬼》

今天上午的五六节课学习了《活见鬼》。两节课感觉比昨天的那两节还要好,教师和学生的状态都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两节课精彩连连,掌声不断。孩子们上得很高兴,老师讲得也很轻松。一直到下课,孩子们的小眼睛还瞪得大大的,满脸洋溢着热情。具体说,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迷信“权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现有资源进行了重新的结构与整合,课堂设计中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许多创新之处,而且实践证明了是成功的。

(二)教具。增添了新鲜的元素。不再是一味使用课件,而是采用了写毛笔字张贴在黑板上的方法。不仅孩子们能看得清楚,同时还觉得很新鲜,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三)导入。导入新颖。开头与收尾能够做到前后呼应。

(四)教学环节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各环节衔接自然,环环相扣,能够根据孩子们的思路灵活调整而又能做到不着痕迹。

(五)教师引导性语言较为到位,能够让孩子明白问题的指向,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注重方法的引导。这两节课实际上是潜伏着两条线。一条是对课文本身内容的学习理解,另一条则四种学习方法贯穿其中。而且在设计时,无论是教学语言上,还是具体环节设置上都有意识地做到让这两条线“齐头并进”,以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后果。所以学完之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故事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而是感觉两条线紧紧缠绕在一起,萦于心间。(小想法:论语文课堂上的方法讲授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存在问题:

第一课时前面花的时间略多了,到后面让孩子们抓重点词理解古文意思时,显得有点仓促。以后还是要多注意一下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所占比重问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逗大家一乐吗?当孩子们谈论完,老师总结之后,应该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板书,但当时遗漏了.

一点进步:

老师心里一定要有底,这样说话才会有底气。一旦老师说话匆忙慌乱,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课堂感觉。所以一定要让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势场,将孩子的注意力吸纳到这个场中来。(小想法:论优秀课堂势场的形成:衣着、语言、动作、环节设置、互励机制、教具;)在语言与动作这两方面,在昨天的课上我就有意识地注意了,今天在自己讲话的时候,我有意识地会自己倾听,甚至有点自我欣赏的味道了。这或许是进步的一个体现吧。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3

短暂的四十分钟似乎让孩子们意犹未尽,就在这四十分钟的生命历程中,我带领孩子们尽情徜徉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我们共同品味古汉语之美,共同探寻阅读古汉语之法,我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着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就这样读着、品着、演着、议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古汉语文字是那么富有魅力,而我们也更加热爱和亲近我们的母语。

一、专题研讨背景:

1、新课程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变革在赋予它时代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古诗文的文化含量,旨在让学生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对母语的热爱。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在中高段都增加了文言文的学习,北师大版的更多,涉入时间更早一些(四年级就开始接触)这是在新课程改革前教材中所没有的。探索小学段文言文的教法对于教者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尝试。

2、本学期初,我们在五年级学生开展的书香伴我行活动中,号召全年级师生共读一本书——《三国演义》之原著,我们还在早读课中带学生读、背《论语》,应该说我们已经在给学生营造着阅读古汉语文学和文字的氛围,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对离我们的现代生活遥远的古汉语的兴趣以及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增强阅读古汉语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是需要老师通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去引导和渗透的。

二、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五下《语文教师教学建议》中对全套教材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提出始终坚持的观念是:

(1)重在积累。

(2)注重朗读、诵读、吟咏,而不是传授文学史知识,也不是分析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3)注重整体感受,不搞一对一的直译(教材没有注解)。

因此,我确立的阅读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现故事情境,诵读体验。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 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由此确立三步教学环节,即一、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二、古今对照、读懂文意;三、情境再现、诵读体验。

三、落实过程及效果

1、在第一环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中,我让学生在读准字音做到落实有效、扎实,尤其是多音字,怎样选择正确的读音,以具体的例子教会了学生“据义定音”法,在带领学生观察“撩、踉跄、愕”的字形、感知字义的时候,采用对比、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古汉语的造字艺术之讲究、语言之凝练美。在教师的范读中,更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古汉语的抑扬顿挫之韵味美,这造字美、语言美、语感美就这样慢慢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这美还体现在课件的幻灯片背景中,选用古典图案做背景,有意识地将文字选用华文新魏字体用竖排排列,甚至连教师的服饰都与今天授课的内容基调相吻合。包括在课前“教师找书”这一有意识情境创设后,用半文言与学生交际:“真是蹊跷,吾今早入室,分明记得将其置于讲台,现却不翼而飞,猜猜我现在最想脱口而出的是一句什么话?”引出课题《活见鬼》。这一切的一切都旨在营造一种学习古文的氛围。古汉语之美就这样朦朦胧胧笼罩在孩子们的脑海。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就足够了

2、在第二环节“古今对照、读懂文意”中,我本着只要学生能在译文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代文的语言习惯,说出句子的大体意思,不曲解、不错解就可以了。即不强调字字相对地直译文言文,也不讲解古文中的语法现象。采用同桌合作互动学习,一人读古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着读,通过提问“见到鬼了吗?鬼究竟是谁?说了两个‘鬼’的什么事?这几个饶有兴趣的问题,便知学生已初步读懂了文意。

3、“情境再现、诵读体验”是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重点教学环节。会读和读好、读出韵味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怎样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抑扬顿挫呢?显然,只停留在初读懂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带着学生好好体验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说出个性化的感受后才能把古汉语读得更美。这是一则文言文笑话,因此在教师有目的地情境创设下,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收效甚佳。而活动的形式一是场景表演,一则是言语交际。精彩回放如下两个片断:

①情景表演:生读“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读到“挤之桥下而趋”,边读边想,如果把这几句表演出来,你会怎么演?读完后,请两名学生即兴表演,其他学生对照古文的意思观察表演者表演的是否符合文意,最后师生、生生相互评价后再带着体会诵读。以读促演,以演促悟,以悟促读的“四动”学习方式达成了其有效性。

②言语交际:在学生表演、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夜归者,与学生进行对话,如在读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一句后指一对同桌问:“持伞者,你为何以为你旁边的同行者是鬼?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待学生根据文意谈出个性化理解后,再带着情感去读,学生读出了当事者害怕、恐惧的心情,读出了韵味。

4、需要探讨之处:

①在亲进古典文学的阅读活动中,我原想孩子们有了诵读《论语》,阅读《三国》基础,语感应该多少有了一些,所以在深入范读后,并没有把现成的停顿和重音等符号标识在文中以帮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原因有二:一是我认为在学生没有弄懂文意的基础上硬塞给学生,学生只知要如此读,而不知为何要如此读,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想通过学生在读懂古文之意后,他们自然能做出恰当的停顿。这点在三班学生身上体现较明显。可能本班孩子还是差异较大,所以学生朗读的抑扬顿挫之感不觉明显。

②在指导学生诵读“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一句时,学生能在表演后体会出当事者的心情,但在朗读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缺少了从文字中体会心情再指导朗读的环节,因此读得效果就没有出来。

曾记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那么它就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老师们,我们教育孩子要爱国,但爱国不是简单的一个爱国主义口号,我倡议: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带着我们的孩子从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开始,从学会欣赏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灿烂的经典文化开始吧。今天的小学文言文教法也只是初探和尝试,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来探索和研究这个专题。

附教学设计:

《活见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现故事情境,诵读体验。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 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课: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3、这句常见的甚至让我们感到不太高雅的口头禅最早来源于何处呢?

简介“活见鬼”的出处。

这则笑话究竟好笑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拿到这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带领学生回忆初读要求。

2、生按要求自读古文。

3、抽查接力读,正音。重点讲解多音字的读音和“据义定音”法。

4、动作和表情演示“踉跄、愕然”二词,理解词义。

5、观察字形,感受古人造字艺术之美。

6、理解词义,感受古汉语语言之精练美。

7、师范读古文,学生感受古汉语之语感美。

三、古今对照,读懂文意(课件4)

1、同桌合作练习,一句句对应着读。读懂文意后再讨论一下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鬼”究竟是什么?哪两个人?汇报什么事。

四、情境再现、诵读体验

1、两个“鬼”是如何碰到的?

齐读1、2句,用自己的话或译文中的话说说意思。

2、“鬼”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几句中?划出来。

3、指名读第一处——“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谁疑谁为鬼也?师生对话,体会心情,体验诵读。

4、心里头是这样的恐慌,他又做了什么呢?接着读文言文(“以足撩之…挤之桥下而趋”)

①持伞者刚才做了什么? ②表演理解,再现情境、体会心情。相机评价 ③体验诵读。

《活见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篇4

《活见鬼》教学反思

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文言文就如一门外语,这不仅与文言文本身远离现实生活有关,更与教师在教学中将文言文肢解为语言碎片,从考试角度去教文言文有着莫大的关系.笔者以为,教学中教师应当是个激趣者,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拉近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诠释,向来"深受"语文教师的"青睐". 比笔者认为这只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并未登堂入室;而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等,这才是根本之所在.如果教学中我们长期忽略后者,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更谈不上继承.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承当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启蒙者的角色,努力去挖掘古文作品中的文化精髓,把它们传递给下一代.

第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文言文语言的整体感知.如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中的译文,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此一故事,然后结合人物的心理,去体会人物的心情,"赴饮夜归者"因"久之,不语"而"疑为鬼",随后"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奋力挤之桥下而趋",这其中作者虽用几个字便把"赴饮夜归者"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通过师生的分析,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也达到理解整体课文内容的目的.

第二, 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努力挖掘文言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真正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本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和讽刺性和哲理性,是一篇非常难得的"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好教材.所以教师在课末可这样设计问题:1,故事的结果怎样 (用古文回答更好)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 他们会说些什么话 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的问题不落入俗套且更丰富了,当然让学生"不迷信有鬼,不疑神疑鬼"这一教学本文的情感目标水到渠成.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与合作者,是文化的继承与启蒙者,更是文言文学习的激趣者.教师要站在语言,文化的立场上去看待文言文,寻求文言文文本,文化和学生的三重回归,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教文言文,挖掘文言文的魅力,将文言文的距离拉近,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也只有树立这种意识,老师的教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充分预设课堂善于捕捉生成的课堂

教学一定要“充分预设”。贾志敏老师曾经说:“我用一生来预设课堂。”在注重预设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会细心地捕捉生成的资源。

青岛的陈老师在执教文言文《活见鬼》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后,发现学生还是没有读出味道来。于是,在学习后三句时,他果断推出了“演一演”的环节。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用肢体语言表现出了“亟奔入门”、踉跄而至”的含义。课堂气氛由沉郁一下子转为热烈。表演结束后,老师问道:“还有不足吗?”没有学生应答。老师坦然地指出:“刚才这两个同学脸上带着笑表演的,表情对吗?”学生幡然醒悟,应该是“号呼”,而不是“笑呼”。正是因为教师捕捉到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利用了生成的资源,所以课堂教学才焕发了活力。

《活见鬼》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在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突出文言文的朗读和整体感受,启发学生试着了解古今词义的演变,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遵循这个原则,反思文言文《活见鬼》的教学感触颇深。

1、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进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重视生字教学,让学生读准生字的音、写对生字的形、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在词语和句子中理解生字的义。另一方面是有层次性地指导朗读,先听录音画节奏、确定重音;然后自读体会,接着学生互读评议(指导时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抓住重点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最后安排了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活动,第一个学生可以看书,参照注释,第二、三个学生就要求独立复述。

2、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这一篇文言文,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通过回忆以前对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活学生已积淀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理解课题后,我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活动作了导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导学释疑,让学生明白互助交流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整体感受的同时渗透个别词义的古今演变。

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造成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重在整体感受,而不强调逐字逐句的理解。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首先听录音整体感受,然后抓重点的、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理解(如“趋”在文言文中是快跑的意思,而在现代白话文中则是快走的意思),最后文言文与译文对比读后复述课文又回到了整体。

4、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文言文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洁而含义深刻,因此难点的突破依靠对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挖掘与利用。如,对“活见鬼”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活见鬼”说一句话等。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两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得到结论: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5、教学的遗憾是新的起点。

“白玉无瑕”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可那毕竟是寥寥无几。纵观本次教学遗憾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应该加强。虽然教师动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对缺乏,造成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的问题。二是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进行检测。可以在课堂的结尾进行回顾,对照开始确定的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