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冬眠(推荐13篇)
7冬眠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 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 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 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 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7冬眠 篇2
【想一想】
1、什么是冬眠?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2)在漫长的冬季中,不容易找到食物,为了减少精力消耗,有的动物要冬眠。
(3)动物冬眠一般发生在冬季,但只是一般情况,其实与日月没有关系。
(4)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刺猬怎样冬眠?作者对刺猬冬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
(1)“直到有一天早晨,气温降到7摄氏度。……才听不到刺猬摆动身体发出的嘶嘶声了。他终于进入梦乡。”“半个月来,刺猬缩成一团,睡得真甜……我移走细刨花,她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这个冬季,地窖的气温一直很稳定,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
(2)“第三周开始……电筒的光突然照见地上有一小滩水……我断定这是它撒的袅。我立刻端来牛奶和牛肉,放在竹篮附近。第二天早上,发现牛奶和牛肉都不见了。”“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它会吃些牛奶和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做一做】
1、探索冬眠
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
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像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如果你有兴趣像作者一样自己观察一只小动物的冬眠,那么,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读一读】
阅读提示:
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蝉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注:作者[法]j·h·法布尔,本文选自他的著作《昆虫记》,e书时空
1、作者是怎样发现“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的?
2、你能想象出蝉为什么要歌唱吗?
阅读提示:
【写一写】
7冬眠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7冬眠 篇4
《谁在冬眠》中班教案
周 静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那些动物要冬眠。
3、培养幼儿清楚、大胆表达意思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将已经冬眠的小乌龟带到班里,激发兴趣,请幼儿帮助查找小乌龟不吃不喝的原因。
2、几幅冬景的图片资料。
3、自录磁带。自制雪花及足够数量的白纸。
4、玩具熊、青蛙、蛇、刺猬,也可教师自制教具。一个大箱子做山洞。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和幼儿握手,表示友好。“哟,小朋友们的手都这么热乎,来来来,谁愿意给我暖和暖和?谢谢!”“周老师一到这个季节,手就冰凉。你们谁知道,现在 是什么季节呀?”
2、出示几幅冬景的图片。“昨天,老师特意拜访了冬爷爷,他还要我带回几张照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
看过照片后请幼儿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冬天吗?(注意指导幼儿说话要完整。)
3、“下雪不仅好玩,还有很多好处呢,你知道吗?”引导幼儿了解下雪的好处:大雪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带下来,把有害的细菌、昆虫冻死,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小麦有了这场雪当被子,就能安全地过冬,第二年冰雪一化,庄稼就不怕春旱了。
二、玩“雪”,体验冬天的快乐。
1、过渡:可惜的是,咱们济南今年冬天还没下一场雪呢。不过,冬爷爷送给我一场雪,你们看——
教师事先将“雪花”放在筐子里 ,举起筐子晃动,“雪花”就会飘落下来。
2、你想不想也来下雪?那我们先来做雪花。
教师教如何做雪花:两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张白纸的一角,一只手使劲往下撕,一片雪花就做好了。
请幼儿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撕雪花,将撕好的雪花放在一起,师幼共同玩下雪的游戏。
三、导入“冬眠”主题,了解有关冬眠的知识。
1、过渡:嘘——我们得小声点,可不要吵醒了“宽宽”(小乌龟的名字)。来,我们坐下来安静一下,休息休息。
我们的宽宽正在干什么,谁愿意大声地告诉来听课的老师。
2、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冬眠的知识。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些天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冬眠的知识?幼儿畅所欲言,对于不准确的知识,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的肯定、表扬,即时颁发小 博士奖章。(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大声地说话。)
3、游戏:谁在冬眠。
游戏玩法:(1)去“山洞”寻找谁在冬眠,将它抱出来并告诉大家:(我发现在冬眠。)
(2)听听小动物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3)结合动物们的话提问,了解、考察幼儿听懂了多少。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4)将小动物送回家,让它们继续冬眠。
小熊: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当你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做
着一个美梦呢。我梦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小河,
鲜艳的花朵,还有唧唧喳喳的小鸟,他们都在向我招手,要
和我一起去爬山。嘘——千万别叫醒我,我要睡上整整一个
冬天。再见了,小朋友。
青蛙: 哎呀,是谁把我吵醒了,我还没睡够呢!什么?下雪了?我才不愿意玩雪呢,那多冷呀!我呀就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躲在洞里睡大觉,一直睡到春天。 对了,我的好朋友蜗牛妹妹、蝙蝠姐姐也要冬眠,你们就别去吵醒他们了,好吗?好了,我要继续睡觉去了,再见。
刺猬: 哎呀,小朋友,我没把你弄疼吧?真对不起,我正在睡觉,没看见你过来。你不知道吧,一到冬天,我就会躲在洞里睡觉,一直睡到冰雪融化,春暖花 开。到那时候,麻烦你们再来叫醒我,好吗?你们瞧,我都睁不开眼了,啊——我又困了,再见了,孩子们。
蛇: 怎么啦,是春姐姐来了吗?不对呀,树上还是光秃秃的,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呢。哦,原来是你们这些调皮鬼把我吵醒了,我正在冬眠呢。有的小朋 友会问:“你一冬天不吃东西会不会饿死?”呵呵,不会的。因为从夏天开始,我就在自己的身体里积累了许多营养,足够满足整个冬天的需要。谢谢小朋友对我 的关心。好了,我要回家睡觉了,祝你们冬天玩得愉快。beybey——
4、听了它们的话,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你们好好冬眠吧,我们不再吵醒你们了;春天到来时,我会
去叫醒你们的;冬天多么好玩呀,你们光睡觉,真可惜……)
四、活动延伸
小熊、青蛙、蛇、蜗牛、蝙蝠、刺猬都回家冬眠了,没有欣赏到冬爷爷带给我们的礼物,真可惜。那其他小动物呢?小羊、小兔、小燕子,它们是怎样过 冬的呢?谁愿意帮我找到答案?(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
五、扫“雪”,结束活动。
下雪虽然好玩,但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我们小朋友,走在雪地上最容易摔倒,那该怎么办呢?(大家一齐来扫雪,结束活动。) 【教后反思】
说实话,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幼儿园的课程整合难住了我。刚开始备课时,我就想着这节课可以整合些什么,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怎 么想怎么觉着牵强,干脆不想了,于是把思路放在了该如何设计能淡化上课痕迹,能吸引孩子,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上。
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认为这几个地方设计得不错。
1、和幼儿握手、谈话导入,自然、亲切。孩子都喜欢和老师握手,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小手是热乎乎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过来,通过谈话,很自然地进入 了“冬”的话题。
2、制造雪景,创设情境。没想到课前我用碎纸机制造的雪花也营造出了童话一般的情境。当“雪花”飘落下来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冬的喜爱与向往,连我也 想随雪花飞舞。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激发幼儿对冬季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游戏“谁在冬眠”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通过找动物,听小动物的话,回答问题,初步了解了有关冬眠的知识。通过小动 物的话来告诉幼儿冬眠的知识,孩子很感兴趣,因此在听的时候就格外用心,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通过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听到的内容,又训练了幼 儿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说话要完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以“扫雪”结束活动,渗透劳动及公德教育。
这堂课虽然很吸引孩子,但感觉让幼儿动动手、动动身的地方
太少,也有设计欠妥之处。
1、教幼儿撕雪花这一环节,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动起来。于鸿雁老师说得好,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究,想想老师的雪花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是怎样 做出来的?这样孩子会更感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由此我想到,新课程理念不是光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努力体现 ,这是我今后需要加强的。
2、“谁在冬眠”的游戏设计时考虑得不够周全。游戏中的山洞过于简陋,几位冬眠的小动物一次次被打扰,有背初衷。山洞可以用大纸箱多做几个,小动物们 可以分别睡在里面,幼儿可以都去钻钻山洞,去寻找冬眠的小动物,然后向其他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一来,幼儿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气氛会更活跃一些。
3、玩雪、游戏和自录磁带中如能有背景音乐,效果会更理想。
7冬眠 篇5
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下面由文秘帮小编为你带来冬眠的奥秘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冬眠的奥秘阅读材料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xx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冬眠的奥秘阅读题目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6.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7.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冬眠的奥秘阅读答案5.(3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6.(2分)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7.(3分)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8. (5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分)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7冬眠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掌握本课7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8个词语。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读。
?(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2)自学生字词。
?(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阅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课后第1题:“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4.分段。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5.作业。
?(1)作业本上第1题。
?(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
好处。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1)默读第二大段。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有关知识,制作提纲式的说明卡片。
(2)交流卡片内容。
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②齐读“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4)快速读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1)作业本第2、3题。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二)教学过程
?1.阅读第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刺猬怎样冬眠)
“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
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3)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
新年爱护动物杂谈
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猎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
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
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7冬眠 篇7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了解冬天有的动物冬眠,有的动物仍在户外活动。2、鼓励幼儿积极猜想,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的兴趣。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冬天有的动物要冬眠,有的动物仍然在户外活动。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引导幼儿观察冬季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好,请大家看看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在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冬的呢?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幼儿回答)
老师:冬天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家里睡觉,也就是“冬眠”,但是有些动物整个冬天仍然在户外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类。
老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哪些小动物到了冬天仍然在户外活动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一些动物的图片,你们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吧。
(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分类,老师进行讲解。)
老师: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哪些动物到了冬天还在户外活动的呢?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老师:好了,刚刚我们简单了解了冬眠的动物,那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进行观察比较。)
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巩固对一些常见的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3、老师针对图片上常见的动物过冬方式逐一进行提问。
老师:在冬天是冬眠还是仍然在户外活动?哦,原来熊是会冬眠的,它会躲在岩洞里过冬。
我们一起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吧。
(通过一两个集体的表述让幼儿自己说一说。)
老师:到了冬天,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仍然在户外活动,还有的动物用其它方式过冬,我们回去之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7冬眠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旋律的上下行,初步学唱歌曲。
2、了解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3、培养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的坚强意志。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的意境,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的下行部分旋律。
活动过程:
一、 幼儿模仿“小雪花”律动进入活动室后,围坐成一圈。
师:秋天已经过去了,冬天来临了,一片片小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让我们像小雪花一样轻轻地飘舞吧。
小雪花飘落到大地上,好像给大地披上了洁白的绒毯,真美!现在就让我们飘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下吧。
二、 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做“冬眠”
1、 师:秋天已经过去,冬天来临了,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很冷)
这么冷的冬天里,小动物们会怎样过冬呢?
2、 幼儿回答后教师解释“冬眠”的意思。
冬眠就是冬天天气很冷、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有的动物要躲起来睡觉,好避开冬天的寒冷,它们就这样睡着,整个冬天都睡着,到明年春天天气暖和的时候才出来。比如蛇、青蛙、刺猬、蜗牛等都要冬眠。
过渡语:我们来看看这儿有谁在冬眠。
三、观察画面,理解歌词
1、谁在冬眠?小熊在哪里冬眠?
2、秋天已过,冬天来临,一只小熊,躲进树洞,它就这样睡着,整个冬天睡着。
三、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师:这首歌曲听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和老师一起轻轻地唱唱吧。
四、幼儿跟唱歌曲一遍。
五、幼儿学唱“呼噜噜噜噜”旋律部分
1、小熊睡着的时候发出怎么样的声音?
2、我们来学学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过渡语:我们再来唱一遍,别忘了小熊打呼噜的声音是从高到低的哦。
六、幼儿完整唱一遍
七、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参与性歌唱
1、教师和幼儿
2、幼儿和幼儿
八、律动《健康歌》
师:冬天天气这么冷,小熊要冬眠才能过冬。我们小朋友会不会怕冷?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不怕冷,每天坚持按时上幼儿园,多运动、多锻炼,这样身体才会健健康康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7冬眠 篇9
设计思路
在《冬天到》的主题活动中,一节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冬眠是指什么?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幼儿不太明白,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蛙、刺猬等小动物冬眠的现象。
2.尝试使用礼貌用语“请……”。
3.乐于主动探索和表达。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若干“小动物的家”挂图。
3.若干冬眠的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场景导入:下雪了。
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我们是怎样过冬的?让我们去森林里看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好吗?
幼儿在《雪绒花》优美的音画场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很自然地引出小动物的过冬方法。
2.拜访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剌猬)家。
尝试使用礼貌用语“x x x你好,请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观察小刺猬睡觉,引出“小刺猬在睡觉,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原来它在冬眠”。
(2)小动物(青蛙)家。
运用礼貌用语“请……”
猜猜小青蛙为什么不理睬我们?它在做什么呢?引出“冬眠”。
(3)结合图片,观察还有谁在冬眠?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冬眠?
小结: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很冷,小动物们可吃的东西变少了。它们找不到吃的,怎样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呢?它们就想出了躲在家里睡觉,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来的好办法!这个不吃不喝、躲起来睡觉过冬的办法就叫——冬眠。
ppt 动画场景带给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简单地将“冬眠”这个知识化解了。并贯穿社会教育:怎样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3.送小动物回家冬眠。
(1)根据特征找小动物的家。
(2)乐意说说自己送哪个小动物回家了。
幼儿在为小动物找家的操作活动中,再次加深对小动物冬眠的印象!
延伸活动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吗?
小班礼仪教案:小牛去做客
小班礼仪活动教案《小牛去做客》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做客礼仪,乐意帮助别人,并与人友善的交往。
2、在游戏中感知3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3. 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主人请吃东西时别忘说谢谢。
活动准备:
1、课件:小猫的家;书信一封。
2、操作材料:衣服人手一份,纽扣、青草若干,浆糊每桌一瓶。
3、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牛胸饰每人一个,1—3的数字卡片一份,写有1—3的箱子各一只,1—3的数字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做客礼仪。
1、谈话:妈妈今天带你们去小狗家做客,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2、小牛入场。
(二)在游戏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1、去小猫家。
(敲门)请问小狗在家吗?小狗不在家,哦。它给我们留了一封信,(出示课件):小狗请我们帮助她钉纽扣,小牛们你们愿意帮忙吗?
2、给衣服钉上相应数量的纽扣。
(1)示范讲解钉纽扣
(2)学习3以内的数数
(3)幼儿自由分散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相互交流衣服纽扣的颗数。
3、按纽扣的数量进行分类摆放。
(6)将衣服分别按数量摆放到相应数字的箱子里
(7 进行包装,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点评。
4、数数自己衣服上有几颗纽扣。
5、根据数字采蘑菇
今天,小牛们真能干,小狗还给我们准备了每人一份心,是什么呢?原来是青草,这一下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看哪只小牛最厉害,没有拿错自己的点心,自己是数字几,你就采几株青草。采到青草后要对小狗说声谢谢。
(8) 按自己的数字采青草。
(9) 教师幼儿一起检查。
6、活动结束(带着自己采的青草一起回家吃吧)。
小班文明礼仪: 两只小青蛙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同伴之间要有礼貌,体验好朋友的美好情感。。
2、帮助幼儿发展朋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1、课件:两只青蛙
2、小青蛙的头饰每人一个,录音机。
3场地:创设环境:一个池塘,里面飘着几片荷叶,荷花开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幼儿欣赏课件
——夏天的荷花池里,谁来了呀?引导幼儿说出是小青蛙来了。(教师在背景图上出示一只青蛙。)
——呱、呱、呱,两只青蛙在说些什么?
——它们是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是朋友呢?朋友见面要怎么样?
——我们一起学学小青蛙的见面说的话和动作。
——一只小青蛙跳到了荷叶上,而另一只却没有跳上来,荷叶上的青蛙是怎么帮助荷叶下的青蛙的?
——最后他们玩得开心吗?
2、欣赏配乐故事
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让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3、幼儿扮演角色
幼儿带上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两只小青蛙之间有趣的语言和动作,从而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故事的内在意义。
4、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设置一个表演区,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并且改编故事把小青蛙改成小金鱼、小兔子等小动物。让幼儿学习进一步学习文明礼仪。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鼓励幼儿学做小青蛙,同伴有困难时要帮助同伴。
小班礼仪:做个礼貌宝宝
让孩子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能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要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奠定团体中互动的基本礼节,体会更丰富的感情分化,建立积极和谐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分组
活动过程:
1、引导者先和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许多的礼节,如早上到幼儿园问候老师,与幼儿打招呼,道早安,拿东西时用双手接,并会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拿东西给别人时,要说请,放学回家时会和老师、幼儿道别说再见等。
2、接下来,引导者可以发问,让幼儿来回答,如踩到别人时要说什么,幼儿就回答“对不起”,以此方式来练习生活中常用的礼节及礼貌用语,同时在这一周内提醒幼儿要注意礼貌
注意事项:
除了课程上的教学外,引导者应和幼儿将这些礼节融入日常生活中。
失败的处理:
幼儿最记得或常用的词汇可能较少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因此讨论时知道,实际上不会使用,因此需加强日常生活练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一起回教室。
活动名称:四个好朋友 (小班)
活动目的:1、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学习使用“对不起、没关系”文明礼貌用语;2、知道不小心碰撞倒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要原谅他,并说“没关系”;3、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1、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公鸡头饰;2、情境表演预先准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的名字“四个好朋友”
二、 基本部分
1、 请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四个好朋友”
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四个好朋友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和小花猫在跳舞,跳着跳着,小白兔不小心踩了小花猫的脚,小白兔连忙说:“对不起”,小花猫说:“没关系”。它们互相笑笑又继续跳舞。小黄狗和小公鸡在玩拍球游戏,小黄狗不小心撞了小公鸡的头,小黄狗连忙说:“对不起”,小公鸡说:“没关系”。它们又在一起高高兴兴游戏,玩的可开心了。
2、提问:(1)故事里都有谁?(2)小白兔为什么对小花猫说“对不起”?(3)小花猫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
我们向故事中的谁来学习?为什么来学它?
4、请小朋友再次表演“四个好朋友”
5、教师小结:当你不小心撞了、碰了或踩了别人时应该赔礼道歉并说“对不起”,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你要原谅他并说“没关系”。
三、 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7冬眠 篇10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3、体会文章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文章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
冬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
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
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
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
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文章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
(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
(1)重点正音:靴xuē窑jiào刨bào拎līn驯xùn
(2)重点字形指导:靴窑
(3)重点字义检查:
状况如故(原来)——样子和原来一样。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了。
野性难驯(使驯服)——野蛮的性情不容易驯服。
(4)质疑:生理机能?(放至深读时解释)
惊蛰时节?(二十四节气之一,3月上旬)
细刨花?洞穴?地窑?
2、再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科学知识,请把要点记在书上。(提示:可以参照看课题时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3、交流,点拔:
(1)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进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要点。并要求找出课文中的依据,并相应地指导读通读熟那些句子或段落。
(2)据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
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导读通第4自然段。
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
冬眠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
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
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
(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
(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2、据此给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
四、设疑结课
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
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文章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C、理解修饰语:
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
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D、熟读成诵。
(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
(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课作3。
(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
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
4、背诵这三句话。
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
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
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
(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自读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
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词准确;(2)观察仔细、认真。
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
A、“恐怕”什么意思?
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
(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
A、“断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
(“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
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
五、朗读全文,质疑。
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
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
(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六、总结全文,小结方法。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
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时要注意两点:,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怎么做?
(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
七、扩展延伸
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
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八、课外作业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新年爱护动物杂谈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射水捕食的猎手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 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 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 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 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教学反思
《冬眠》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课文叙述了作者观察到的刺猬的冬眠的情况,告诉我们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运用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知识,更要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因为语文课的落脚点始终应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上,这便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也只有抓住这一重点,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与生动,才能体现科普说明文的特点,也不失语文味。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便定为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科学知识。为了突破重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抓住“一般地说……但是……因此……”这个句式,让学生体会冬眠这一定义的正确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
冬眠的定义是本课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我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经验谈谈印象中的冬眠,了解到同学们经验世界中的冬眠是指动物们在冬天睡觉。然后出示小黑板,即将书本中的“一般地说”去掉,“所谓冬眠,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请同学们与书中的概念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就发现少了“一般地说”,师接着追问:“一般地说,能不能少?为什么?”学生们纷纷说不能丢,因为课文马上说了一种特殊情况,也就是在三伏天,你把它放进气温七摄氏度的冰箱里,它也会冬眠,作者用“但是”这个连接词指出了这种特殊情况,所以,“一般地说”一定不能去,我郑重地将这四个字加上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是多么的准确。
二,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列数字的方法将科学知识诠释的更生动。
本课的另外一个知识点是动物进入冬眠,其他的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我同样用了比较的方法,出示“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以适应周围的气温,其他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呼吸减弱了,心跳也放缓了。”请同学们与书中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很开放的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书中运用了举例,列数字的方法能让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呼吸,心跳减弱的程度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请同学们用朗读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了前面的感悟,同学们读的非常到位。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节课的设计循规蹈矩,看似扎实,却不够大气,比如课始,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再比如处理“一般地说”,其实作者只说明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完全可以请学生说说还有没有别的特殊情况。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7冬眠 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
2.能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冬眠的主题。
1.小朋友先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吗?
3.小结:原来你们有各种不同的猜想,那到底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吧。
二、播放视屏,了解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并且理解冬眠的含义。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安静的观看。
2.提问:你发现了吗?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3.小结:对了,像青蛙这样不吃不喝的睡在一个地方,我们叫冬眠。叫什么呀?
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呢?
5.个别幼儿猜想。
6.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
7.小结:原来青蛙是变温的冷血动物,他们通过冬眠来保存自己的体温,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出来。所以冬眠是保护这种变温动物不被冻死的好办法。
三、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知道哪些动物是要冬眠的。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
2.这里有一个大圆圈,你如果觉得是冬眠的动物就请它到大圆圈里哦。还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3.逐一播放小动物,个别幼儿操作和讲述。
四、游戏,我是爱冬眠的小动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洞,有。小青蛙,棕熊,小蛇,蜥蜴、乌龟。
2.游戏规则: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说明春天到了,你可以开心的跳舞,当冬天的北风刮起来,你要找到自己冬眠的地方,当音乐停的时候,你们都要睡着啦!
3.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7冬眠 篇12
佚名
【想一想】
1、什么是冬眠?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2)在漫长的冬季中,不容易找到食物,为了减少精力消耗,有的动物要冬眠。
(3)动物冬眠一般发生在冬季,但只是一般情况,其实与日月没有关系。
(4)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2、刺猬怎样冬眠?作者对刺猬冬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
(1)“直到有一天早晨,气温降到7摄氏度。……才听不到刺猬摆动身体发出的嘶嘶声了。他终于进入梦乡。”“半个月来,刺猬缩成一团,睡得真甜……我移走细刨花,她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这个冬季,地窖的气温一直很稳定,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
(2)“第三周开始……电筒的光突然照见地上有一小滩水……我断定这是它撒的袅。我立刻端来牛奶和牛肉,放在竹篮附近。第二天早上,发现牛奶和牛肉都不见了。”“每隔两三个星期,刺猬会醒过来一次……它会吃些牛奶和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做一做】
1、探索冬眠
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部自然环境(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
常见于温带和寒带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中的许多哺乳动物,不同的动物冬眠的地点、方式、习性都不太一样,课文像我们介绍了刺猬冬眠的情况。
你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冬眠的秘密;如果你有兴趣像作者一样自己观察一只小动物的冬眠,那么,也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读一读】
阅读提示:
观察动物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能够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科学就是在细致的观察中诞生的。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动物学家,他对昆虫特别有兴趣,观察了许多的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的秘密,写成了一本著作《昆虫记》,《蝉和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篇。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于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注:作者[法]j·h·法布尔,本文选自他的著作《昆虫记》,e书时空
1、作者是怎样发现“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的?
2、你能想象出蝉为什么要歌唱吗?
阅读提示:
【写一写】
7冬眠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和蛇冬眠的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练习涂色和搓泥,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蛇、青蛙的立体教具;律动曲子。
2、彩笔、橡皮泥,画好的青蛙轮廓图片。
3、冬天的背景图两幅.
4、冬天动物(青蛙、蛇)过冬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立体教具:蛇、青蛙, 引出课题 。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幼儿说出动物名字)。
师:“下雪了,天冷了,冬天来到了,人们穿上了棉衣服、生上火炉过冬,那么青蛙、蛇,冬天到那去了呢?它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吗 ”?(幼儿自由讨论)
2、看课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青蛙和蛇是怎样过冬的。
①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大屏幕,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青蛙、蛇是冬眠过冬的)
②教师小结:刮风了,下雪了,冬天来到了,青蛙和蛇都躲在洞里,
不吃不喝,一动不动,睡到明年春天暖和了才出来,这样过冬叫冬眠。
3、看挂图,让幼儿说一说还有那些动物是冬眠过冬的。(如:小熊、乌龟等)
4、分组进行美工活动:
①涂色青蛙;
②用橡皮泥搓蛇;
③ 让幼儿把做好的青蛙和蛇放到背景图中。
5、在律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模仿青蛙和蛇的动作。
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其它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