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推荐17篇)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
词语解释
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缀行:短语。紧跟着走。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并驱如故:短语。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苫蔽成丘:用草席遮盖成小山形状。苫:草席。蔽:遮蔽。
眈眈相向:短语。瞪眼注视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对着他(屠户)。
径去:短语。径直走开。径:径直。去:离开。
犬坐:像狗似的蹲坐。犬:狗,这里是名词作状语。
意暇甚:短语,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态。暇:空闲,这里是悠闲的意思。
狼
蒲松龄
一屠[屠:动词作名词,“屠夫”、“屠户”]晚归,担中肉尽,止[止:同“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缀:本义为连结,文中是“紧跟”的意思。]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之:代词“它”(指骨头)。],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受其敌:受到它们(指两狼)的攻击。]。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积薪:堆积柴禾。薪,柴。]其中,苫蔽成丘[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盖、遮蔽。丘,小土山。]。屠乃[乃:于是,就。]奔倚其下,驰[驰(chí):放下、卸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眈眈(dān):注视的样子。]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瞑(míng):闭眼。],意暇[暇:空闲,悠闲。]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此处省略介词“于”,即“洞(于)其中”,意为“在那(指柴堆)中间洞”。]其中,意将隧[隧(suì):名词用为洞词,“钻洞”的意思。]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kāo):屁股]尾。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盖:副词,意为“原来”。]以诱敌。
狼亦黠[黠(xiá):狡猾。]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哉?止增笑[笑:名词,“笑料”。]耳。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2
授课人:刘磊(新华中学)
地点:初一.一班
时间: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
生1:引狼入室
生2:狼子野心
生3:狼烟四起
生4:狼吞虎咽
生5:狼子野心
生6:狼狈为奸
生7:狼狈不堪
师: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
生1:狡猾
生2:残忍
生3:凶暴
师:对,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有时如何做的呢?大家把书翻到210页,看看蒲松龄时何许人也?
生: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本篇文章节选自《聊斋志异》,它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艺术成就很高。
师:好,同学们用笔把这段文学常识画出来。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学好它吗?(学生思考)我们先从古人那里看看有什么启示,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要读,就要读的“响亮”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一步:认读。(教师板书)要求是:“字正腔圆”,(教师板书)吐字清楚,速度放慢,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为了能够到我们的要求,首先大家把课文默读一遍,结合课下注释,并拿起笔圈画出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者其他同学容易读错的字。
生:(开始默读,拿起笔来圈画……)
师: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那些字是我们应该注意把握的?
生1:我认为有:缀、窘、薪、苫、这几个字。
生2:还应该有:眈、瞑、暇、隧。
生3:还应该有:寐、黠、尻。
师:(打出投影)大家看看,这是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加上增添的一些字词。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读字词……)
师:好,完全正确,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气读一遍文章。
生:(齐读文章……)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能够大家我们第一步的要求了。“字正腔圆”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初步要求,要读的再好一些呢?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义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译读。通(其)解(其)惑(教师板书),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释来翻译文章,同时用笔勾画出不懂得生字词或者句子。
生:(开始默读翻译文章……)
师: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刚才大家在自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生:(开始大声地讨论,教师巡回察看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好,现在大家在讨论后仍旧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古人说“学则须疑,疑源于思,思然后能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1:“屠自后断起股”的“股”字是屁股的意思吗?(学生笑)
师:先前有一个字是屁股的意思,是什么?
生:尻
师:对,那么这个“股”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2:老师,我知道,是大腿的意思!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里面没有注释的呀?
生:我查的字典,字典里面说“股”是大腿的意思!
师:好,这位同学对知识是求甚解的。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以后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可以借助于文中的注释,并且要注意象这位同叙一样能够借助基本的工具书解决。
生3:“前狼止而后狼又止”如何翻译?
生4:就是前边的狼停止了,而后边的狼又跟上了的意思。
师:文言文的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的准确,合乎原文,“达”翻译的要通畅,“雅”就是翻译的要美,要有文采,刚才那名同学是按照“信”和“达”的标准翻译的,而翻译的方法有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谁再试一下?
生5: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师:对!还有问题吗?
生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怎么翻译?
生7:就是想要从隧道中钻过去从身后攻击屠户。
师:正确!
生8:“意暇甚”的意思应该是说明狼的神情很悠闲,为什么“甚”字要放在最后呢?
师:那我想问一下,“甚”是什么意思?
生8:是“很”的意思。
师:那你想一想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生8:有的,比如说:我高兴得很。
师:对,那么这个“很”字在这里为什么要放到最后呢?
生9:是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
师:是的,古文有些语法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旧遗留了下来,所以我们有时可以用现代汉语的知识来解决古文里的理解问题。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就叫作“互动法”吧!
师:好,还有问题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文言文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从名称上看大家知道“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不是词可以灵活的用?
生2:应该是词性可以灵活的用。
师:对,(教师打出投影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和认识词类活用的现象)
师:大家看看文章一共有几段话?
生:5段。
师:我们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呢?
生:我看可以分别概括成: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和评狼。
师:非常好。(教师顺势板书)准备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下面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美读,入韵入境(板书)这就要求我们读出感情,像讲一个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之中去,用你的心跳感受作者的心跳,用你的感情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举例来说,同样的一句话,我们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停顿会有不同的意思。文中的“屠大窘”应该如何读?
生:屠大窘(大字重读)
师:你为什么要把“大”字重读呢?
生:因为这个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屠夫一个人是斗不过两只狼的,把“大”字重读时强调情况的危急。
师:看来这名同学对文章的悟性很高呀,同学们再看看第一段如何读?
(生读了几遍,不理想)
师:大家想象一下:日已西沉,山路蜿蜒崎岖,西周寂寥无人,寒意彻骨,忽有两狼影紧随,屠心中惧意犹升,形势突变,我们用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再读,读出了味道)
师: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还要会品。(教师板书:品读,解意体蕴)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文中那些地方反映了狼的性格特点,那些地方反映了屠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察看)
师:好,我们来说说看。
生1:我找的反映狼狡猾的。在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狼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他们在柴草堆前表现的两人吃惊的默契。同时这只狼是是在迷惑屠户,使他失去警觉,而另外一只狼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生2:我找的是“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我觉得这个也说明了狼的狡猾,因为他们没有贸然的上前把屠夫吃掉,而是跟着他做了很远,等待时机。
生3:我找的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我觉得这里也能反映狼的狡猾。当他们看到屠夫有武器之后,也是不敢贸然上前,而是在想办法,这才出现了后面的他们狡猾的行动。
生4:我找的是反映狼贪婪的。对屠夫扔下的骨头,他们一方面不客气:吃;一方面“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
生5:我找得是反映屠夫勇敢、果断的。如“屠暴起,以刀辟狼首”如果这时屠夫是犹豫不决,那我想狼一定会把它吃掉的
生6∶我觉得文章之中首先反映的是屠夫的恐惧、担心。从文章中的“屠惧,投以骨”,但是后来,他发现狼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才被迫御敌。同时这也更加符合正常的情况。人在一开始遇到狼是会害怕的。
师∶噢,这位同学分析的有道理,也就是说蒲松龄这样写更加让人觉得真实。
生7∶还有这句也是反映屠夫的机智的∶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因为要使让我的话,我想我早就跑了,不会再看看柴草堆后面,或者想到另外一只狼。[众生笑]
师∶同学们看书很仔细,那么作者主要是写狼还是屠夫呢?
(学生思考……)
生1:我觉得主要是写的狼,因为文章题目是《狼》,同时文章中也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
生2:我也认为是写狼的,我补充一点的是,因为老师以前也讲过,文章的题目是题眼,而作者也花了很多的篇幅来写狼。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文章是用很多的篇幅写了狼,但是从文章的结尾来看,虽然狼很狡猾,但是最终还是被屠夫打败了,所以我觉得主要是来写屠夫的。写出了他的勇敢,果断。
师: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我们看,文章越写狼的狡猾,也就越能表现出屠夫的勇敢,也就是我们人的勇敢。那么狼又代表了什么呢?
生1:狼代表了坏人
生2:狼代表了恶势力
生3:狼代表了困难。
师:好,那位同学能够来总结一下?
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这也是历世发展的规律。
师:噢,这位同学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的却,特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学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退缩,因该像文章的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想你一定的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休息!
师:同学们休息!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3
30.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阅读探究型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 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老师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狼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4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 眈 瞑 薪 隧 (shàn) 蔽(chí) 担假(mèi) (kāo) 尾变(zhà)
二、给下列加黑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其字母填入括号中。
1.一狼径去( )
a.直径 b.径直 c.小路
2.屠暴起( )
a.急躁 b.突然 c.凶狠、残酷
3.顾野有麦场。( )
a.照管 b.看 c.顾客
4.场主积薪其中( )
a.柴 b.薪水
5.缀行甚远( )
a.连接 b.紧跟 c.装饰
6.苫蔽成丘。( )
a.苫布 b.盖上
三、古汉语中,一词多义较多,请正确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四、“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 本文中指代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 )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五、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按正确顺序将下列各句的序号排列起来。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身已半入,止露*尾。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正确顺序:
六、选择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1.屠惧,以骨投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僧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如蜀鄙之僧哉?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妾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黑词的用法。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八、在背诵默写的基础上,按要求在空白处填写原句。
1.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紧追不放的句子:途中
2.写两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少时,
3.写狼阴险、毒辣的句子:方欲行,
4.写作者针对这个故事发表评论的句子: 。
九、填空,回答问题。
屠户从“与狼相遇”到“毙”两狼,思想前后有一个变化过程。开始,屠户, , ,由于狼的狡诈,步步紧逼,使他丢掉幻想,于是他 ,并抓住 。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选择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一)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1.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2.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3.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4.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二)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1.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2.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3.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4.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十一、把下面一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wei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少却(退);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通“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凌晨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吊死)死状,大骇。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同“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
狼
一、tú dān míng xīn suì 苫 弛 寐 * 诈
二、1.b 2.b 3.b 4.a 5.b 6.b
三、1.只 停止 2.攻击 敌人 3.神情、态度 打算4.前面 向前
四、1.a 2.b c 3.e 4.c d
五、2 1 7 5 6 3 4
六、3
七、1.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2.另一只狼在往(柴堆)里打洞打算穿洞而过,从背后攻击屠户。3.屠户感到十分急迫、为难,害怕受到它们的前后夹攻。
八、(略)
九、恐惧、退让 由退让转为斗争 有利时机 出其不意杀死恶狼 面对像狼那样的恶势力,以退让求生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十、(一)1 (二)4
十一、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已到傍晚。忽然来了一只狼,望着(屠户)担子里的肉,馋得好像要流口水似的,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屠户害怕了,把刀拿出来给它看,狼稍稍后退一点,等到屠户要跑时,(狼)又跟着他。屠户想,狼想吃的是肉,不如先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拿。于是用铁钩钩着肉,翘起脚把肉挂在树林间,然后把空担给狼看,狼这才停下来了。屠户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挂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吊死的样子,心里非常害怕。他顾虑重重地试探着走近一看,却是一只死狼,(屠户)抬头仔细一看,看见那狼口里含着肉,铁钩刺进上腭,像鱼吞着钓饵那样。当时狼皮的价钱很贵,(这只狼皮)能值十多金,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遇到了灾难,不是也很可笑吗!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5
《狼》教学设计
麻城市闵集中学 陶建军
教学目的:(一)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二)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三)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一)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三)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四)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读,重读音 :
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 黠矣
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
意义以及用法
举 例
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A、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B、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C、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6
教学内容:狼
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崔爱萍
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
授课模式:模式二
一、关于教材:
(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课件:《狼》朗读。蒲松龄介绍。问题设置。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播放视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次播放动画故事是让学生展开想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更进一步强调深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课文的改写作充分的准备,这是课堂气氛的高潮。第三次播放歌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对课文内容作一个总结。
八、资源的来源及使用目的:
1、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自制
2、使用目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九、具体程序:
(一)导入: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任务:
(1)收集你知道的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
(2)把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
(3) 说一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出示课件)
要求:前两个课下完成,第三个当堂完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我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培养我们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的意识。
(三)狼话题的研讨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听一听课文的节奏,语气,并请同学们用“ 狼”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
(4)小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停顿)
板书 :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一评一
补白式对话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对狼的研讨
(1)辩一辩
先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关爱动物),提示本文是不是和它相矛盾。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说一说你的理解。
(四)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播放一首与狼的关的歌曲。
板书 狼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狡诈、贪婪
屠户:机智、勇敢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7
一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文章写屠户的勇敢聪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语在说狼,实则夸人。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夹击。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回头看。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放下。
4.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指打洞。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睡觉。
三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此题为开放性练习,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又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思考和写作。
《狼》教学建议
一、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分组分角色等),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二、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认识屠户性格的变化过程。正确认识人与狼斗智斗勇的矛盾。明确人的智慧胜于一切的深刻道理。
三、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用法,如“故、前、敌”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辨。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白热化的转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玩味。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8
余映潮教例评析
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增笑
[评析]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些时也酝酿了教学的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
目标3 5
【教学难点】
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2.预习短文两则
B3.默写课文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0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1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2
《狼》阅读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夫jiǒng_______,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míng________,意xiá_________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mèi________,盖以诱敌。
基础测试:
1、在文中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出汉字。
2、解释每组中加点的字:
a、盖以诱敌b、其一犬坐于前
恐前后受其敌满坐寂然
c、骨已尽矣d、恐前后受其敌
食之不能尽其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而|两狼这并驱|如故。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mèi: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能力训练:
5、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
6、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
b、选文第(2)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
c、选文第(3)段写屠户不得已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
d、选文第(4)段写屠户机智勇敢,杀死了两只狼。
7、“乃悟前狼假mèi,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______”一句。
8、选文是《狼》这篇课文的记叙部分,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拓展迁移:
9、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10.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11、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12、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窘瞑暇寐
2、a敌人攻击b坐在(动词)坐着的人(名词)c完充分发挥d害怕担心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b
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d
7、目似暝,意暇甚
8、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9、狼心狗肺狼狈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奔豕突。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
10、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
11、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
12、要点: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3
狼
——蒲松龄(清)
执教人:林肖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出示狼的图片,并开展成语接龙(带狼的成语)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课文《狼》。
(二)朗读并熟悉课文
1、听范读,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仿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关键字词句考察
(三)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逐步引导疏通文意,明确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 讨论赏析
1、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明呢?
请用:我认为 更聪明,是因为 。 的句式来回答。
2、 小组活动:文中有两个形象,请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表演一段情节。(注意行动和心理)
3、根据同学的表演,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4、 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思维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现在阅读我们共同查找的相关资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业布置
1、 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 字词句巩固练习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4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学习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狼的形象。
教学性质:
讲读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设问:课文中狼的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在《狼》一文中,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动作神情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愚蠢的特点。在屠夫与狼周旋的过程中,狼的本性逐步表现了出来。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如:“缀行甚远”----狼贪婪而又小心翼翼;“后狼止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懂得配合作战,又会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一狼洞其中”----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几个回合下来,狼的本性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提问:纵观全文,文章是如何详写屠户的动作神情的?
提示:写屠户的动作极有层次。先写他的“惧”“大窘”“恐”等心态,生动地描述了他与狼周旋时的高度恐惧、紧张、只求逃生的神情。再写他的“顾”“奔倚”“弛担”“持刀”等行动,表明他在险恶的处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最后写他的“暴起”“刀劈”“数刀毙之”“欲行”“转视”“断其股”“亦毙之”等动作,突出表现了他与恶狼搏斗时的情景,既写出了他战胜恶狼时的勇敢,也写出了屠户“转视积薪后”的冷静、细心。这样,屠户由害怕到想方设法,到奋起杀狼自救的神态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四)自读课文,领悟课文叙事生动、语言明快的写作特点。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一、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2.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地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成语。
3.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据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法设想: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 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 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具准备: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四、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禀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讲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索然无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叙事生动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等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局部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就有了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操作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要求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进行积累运用。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朵。“这句写得好,它是文章的议论部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出了狼和人的斗争狼最归是失败了的,表现了人的智慧。
(四)整体朗读,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A 课外阅读蒲松龄另两则狼的故事,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能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铟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豸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遂负之以归。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令不能去
股直不能屈
遂负之以归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 试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B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和联想,将此文改编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白话小说,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声色、心理描写。
六、可视性文字材料:(板书)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地点:回家途中 麦场
形势:屠惧,大窘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地利)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
趁狼目似瞑,洞其中之时 (天时)
妥协——→勇敢 坚决 狡猾凶残
道理:1.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么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2.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6
30《狼》教案
重庆三中 冯菲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品、作者。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之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给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字、号、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年轻时就有文名,但屡次考试都落第,到71岁才成为贡生。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当塾师,生活很清苦。柳斋》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
二、学生试读。
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三、疏通文义。
(一)以教师边读边讲的方式进行,读到该讲的地方就停下来讲;但也不光是教师讲,还要 让学生讲。哪些地方该讲呢?
(l)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
(2)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
(3)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
以下是讲述要点: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
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情急,无计可想。)
5、“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6、 “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7 、“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8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9 、“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隧入”,从隧道入。今语“空运”(由空中运输),也是这种用法。
12、“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做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二)边串讲边归纳内容,熟读成诵。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其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飞层写人,——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
板书: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遇狼
惧狼 投以骨 复投之 骨已尽 并驱如故——大窘 恐
御狼 顾 奔 倚 弛 持——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杀狼 少时 久之(狼)
暴起 劈 毙
转视(一狼) 断 毙
议“狼”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
同步翻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二、正课:
1、朗诵课文。
2、理内容、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怎样概括?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3、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学们发言。如: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
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4、问题探讨:
(1)由此我们可知狼的本性是怎样的?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2)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由此可见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4)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小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结果却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余下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建议作业:
练习: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同学们自找内容,就某一部分说描叙文。
5.教师点拨:为了展开铺叙,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①设置环境 ②添加动静 ③加上声色 ④安排远近 ⑤配上衬景 ⑥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6.同学们思考、准备,有表情地说“描述文”。
附:问题探讨和板书
《狼》词语解释及重点词语 篇17
授课时间:2005.5.13授课人:董金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阅读探究型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老师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
狼:贪婪、凶狠、狡诈。
2、悟读:明主旨,谈感受。
【思考】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谈。学生畅谈之后,教师点评、小结。)
【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狼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