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同步练习(推荐12篇)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1
完成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
1、按拼音填汉字:
wǔ()辱 托 cí() 星 chéng() 抑扬dùn cuò() 落 dì() 不 xùn() jī()形 yē sū()() nì()名 qī()然 油光可 jiàn()
2、给加粗字注音:
绯红()诘责()扒手()深恶痛疾()
茁壮()挟着()教诲()解剖()
3、解词:
①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选自______的作品集_______________。作者本名 ,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文填空: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_______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____几____。实在标致极了。
②我______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________好意难却,______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③我当时______觉到圈得可笑,______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______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④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______,不倦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____________,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6、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④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7、选择正确的一组标点: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①!──。,
②,──;。
③,,;,
④──,,。
二、课内阅读
(一)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从“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瘦的先生”说明先生的外貌特征。“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明先生什么特点?“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说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从选文看,先生还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大大小小的书,……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拿回讲义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藤野先生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在文中找出答题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为何日本学生的一声“万岁”在“我”却特别听得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无法可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内容指什么?由此也导致了“我”行为上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扩展阅读
矩子老师的金钱课
我第一次到日本留学的时候才20岁,那时候我几乎身无分文,靠打工一分一分地赚来学费和生活费,住房是最狭小破旧的,很少买一件新衣,为了省钱我将头发一直留至腰际而不去理发店,我所有的生活用品要么来自几十日元的旧货市场,要么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我去日本语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是早上8:30开始的,因为大家都刚到这个国家心绪不定,与其关心上课莫不如更关心打工。当大家都乱哄哄地挤在狭小的走廊过道里大声议论的时候,从走廊的另一端飘然走过来一位女士,40多岁的年纪,身材中等,稍稍有一些丰满,白纱裙,一双白色的高跟鞋,头发刚刚吹过,涂了桔红色的唇膏,描了淡青的眼线,还有一点点腮红轻轻地抹入了鬓角……当她带着淡淡的丁香花香气从我的面前走过,我顿时觉得某一根神经被她调动起来,我们都安静下来了。
“我叫渡边矩子,noriko。”她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自己的名字,一面重复着她名字的日语发音。我悄悄地重复着,心中有一种幸福的甜蜜。
我们班的同学年龄国籍参差不齐,显然给她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特别当对象是非汉语圈的学生时,光彼此沟通就需要很多时间,为了照顾这些“后进生”自然引起一些来自中国、韩国这些汉字国学生的不满,这是一般日本老师首先遇到的难题。
而矩子老师身上仿佛有一种超然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服从她。她的语言非常优雅,总是用敬语,敬语在她那里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甚至于像长在身体上的一部分那样。
最让我们暗自不解的是,矩子老师总是自己掏腰包为我们买来许许多多与日本文化有关的东西。如果课堂上有人提起“和纸纸人”,那么第二天她就会买了样品送给我们,并且给我们细细地讲述;她请我们去看日本传统的歌舞,去喝最好的玄麦茶;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她总不忘带给我们每一位华人留学生一张漂亮的日本名信片让我们在课堂上写好,由她出钱寄到国外我们的家中。
每逢同学生日,她总会自己出钱请我们20几位学生去高级酒店吃自助餐,临行还不忘生日礼物及生日蛋糕。我们从传闻中听说她家里非常有钱,她的丈夫是日本有名的商业巨头,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感到她的举动只是出于一个字——爱,尽管这种“爱”并非总能被理解。
果然,不到半年,我们陆续听到了关于她的非议和讥笑,同行们说她“过分”、“用钱买来友情与快乐”。这些话通过校长传到了矩子老师的耳朵里,她淡然地笑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解释。
然而最终还是有人深深地伤害了她的心,那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叫李雄一的男生,当时21岁,他傲慢地拒绝了矩子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张日本著名女钢琴家中村宏子的音乐票,在课堂上大声质问她:“你以为花钱就可以买来好感和情谊么?”当时矩子老师脸上那优雅的微笑愣住了,她一下子涨红了脸,几乎快掉下眼泪了。她默默地退回到讲台收起自己的讲义,一个人先回到了教员休息室。
后来有的学生说看到矩子老师在教员休息室呆坐了一上午,连午饭也没有吃。矩子老师走后有来自大陆的学生对那个中国台湾男生发起了攻击,说他伤害了老师的感情,然而那位男生大声地回击着,意思说别以为你们贫穷的大陆人看得起她的这种小恩小惠,这反倒是一种侮辱。那以后的几天我们一直都没有见到矩子老师,听说她生病了。
一个星期后,正好是矩子老师的生日。为了答谢矩子老师平日对我们的爱,同学们策划着如何给她庆贺生日。大家想租一个便宜的店,然而一谈价都吓得噤若寒蝉;想找一个学生寓所,可是我们这帮穷学生的居所都过于狭小,最多只能装四五个人,再多就要撑破了。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斗胆打电话给矩子老师,向她提出一个建议,可不可以借她贵舍一用给她庆贺生日,谁知电话中的她像少女般一下子欣喜若狂,立即同意了。
她生日是在8月15日,正是日本“御盆节日”的第三天,炎热无比。我到百货店转了许多回,想给她挑选一件生日礼物,然而因价格太贵实在无法出手,最后还是从房东的花园里偷剪了一捧鲜花用报纸包好上了路。我们20几个学生走到她家门口时,我们所有学生都惊呆了——她家是占地有几百平方米的豪宅,外型是纯欧式风范,庭院是日式+欧式风格的,既有小桥流水、红伞青石,也有天使塑像、镂花长椅。门厅、客厅和书房异常宽敞明亮,家居点缀雅而不俗,恰到好处。我们这些穷学生有些被震住了,望着身着浅兰色夏装和服的矩子老师,谁也不能言语。
她在充满阳光的入口处微笑着招呼我们,那种微笑比起课堂上的庄重更多了一些母性。当我把报纸包着的花束“惭愧”地献给她的时候,她高兴地“哇”了一声,然后马上除去了报纸,把它们插进了一个纯白色的玻璃瓶中。我们带来的“简陋”礼物被一一打开,每一次她都是一声赞叹,一声惊喜。那种感叹是由衷的。
保姆问她怎样准备午餐,她说不用你准备,我们大家一起包饺子好不好?大家欣然同意。她不十分灵巧地向我们学着擀皮,忙出了一身面粉。一锅饺子出来,大家早已打破了拘束,笑成了一片。席间她频频举杯,最后当每个人都有些微微醉意时,她站了起来,停顿了一下,用一种温柔谦卑的声音说:
“我以往的行为如有不检点、伤害过大家的地方,我要为此抱歉。我实在是本意并非如此。”
气氛突然停顿了下来,她那种受到伤害却依旧温婉大度的声音令我们心碎,大家彼此望着,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并非像谣传中那么有钱或那么势利,希望用钱收买快乐。钱是我先生事业的回报,不是我的。我一个人身兼三份职,我一面教日语也兼职教钢琴,还到大学里任教,每日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我赚的钱不是自己花,因为我觉得钱不光是赚来自己享受就完了,应该把它用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我热爱教留学生日语这份工作,因为它可以传播日本文化,也可以交流学习他国的文化。每当我听到来自异国的学生介绍他乡的民俗文化时,我高兴得直想交学费,也许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
还没等她说完,大家七嘴八舌地将她的话打断。在大家热情洋溢的话语里,最后她终于化解了心头最后一块阴云,和大家一一碰杯,和李雄一目光相遇时,她的眼神清澈,略带一些忧伤,仿佛是她伤害了他似的。
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钜子老师关于金钱的恩惠:班中一位来自广东的男同学因为要举行一次个人画展资金短缺,矩子老师闻讯资助300万日元使这次画展能够成功举行。因为这次画展,那位同学后来被武藏野大学艺术系大学院破格录取,现在是旅日画家兼日本×大学艺术系讲师。
我结婚时收到矩子老师从东京寄来的一套意大利磁器,我一直珍惜地保存它多年,直到后来我决定回国定居把它暂寄存在朋友家里,至今仍未索回,它已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遗憾。
从日本语学校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然而这期间谁都没有同矩子老师断了联系。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矩子老师的丈夫在一次又一次经济衰退中失去了所有的产业,最后负债累累,只好出售豪宅。
我们毕业6年后再去看望矩子老师的时候,她已搬进了在东京目里区的一套普通二室一厅的公寓里,没有了仆人,没有了昔日的荣华,虽然她的脸上有了一些岁月的沧桑,然而依旧可爱可亲,魅力不减。岁月流逝,她从前的学生们都增加了一份自信与成熟,再次相见彼此更加亲切更加了解。当时我们几乎都在自己的事业中小有所成,大家畅谈起过去的种种轶事,倍感温馨。
当时有一位同学忽然想起问她为何一直没有去过中国,她笑着答道:“以前是因为没有时间,现在是因为没有钱。”大家听了,谁也没有言语,在那相当微妙的沉默一瞬间,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后来,她一直在工作着,勤奋地工作着,谁也看不出她生活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直到在她50岁的那一天,她收到了一张去中国八日豪华游的礼券。那礼券后面附着一封短信,上面写着我们所有20几位在世界各地的她从前学生们的名字。信上这样写着:
“亲爱的矩子老师,祝您生日快乐。我们这20几位学生8年前曾经为您庆祝过生日,8年后我们很高兴还能在世界各地为您祝贺生日,您是我们的师长,是母亲,是我们昏暗贫苦留学生活中的亮点与光泽。是您使我们在日本冰冷的物质社会里感受真正的温暖,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私的爱以及金钱的真正意义。你是我们的日文老师,也是我们人生的老师,是您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金钱,也可以充满爱与温暖,关键在于拥有它时该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失去了又该如何坦然地面对生活。”
1、给加粗字注音:
参差()()噤若寒蝉()轶事()悄然()
2、面对课堂上中国台湾学生的质问,矩子老师并没有解释。她为什么这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名质问矩子老师的中国台湾同学是否对课堂上的行为做出了补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矩子老师被同行们误解,这与上文的哪一句所交代的情况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矩子老师家中,矩子老师真诚地向学生们道歉。哪些词语刻画出这种真诚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送礼物给别人吗?是什么原因送礼物给别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此文,你将怎样解说“金钱”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2
●作业导航
1、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
2、仔细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掌握一定量的字音、词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 不逊(xùn)
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 诲(huǐ)
d、驿站(yì) 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⑴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
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 启示?
9、概括文段大意。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节选)
季羡林
我认识老舍先生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有一年暑假,我的同学李长之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中国人民苦斗了一百多年,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我在当时所谓故都又会见了老舍先生,上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圣陶老先生、吕叔湘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巍如山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鼎尝一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12、从全文看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3、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
14、比较本文和《藤野先生》的异同。
★试一试
15、看下面一段演讲词,邹韬奋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1936年10月19日,邹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只发表了一句话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部分
1、d
2、c
3、⑴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⑵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4、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时间先后
5、: !
6、某些日本人例略
7、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8、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启示略。
9、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二、提高部分
10、略
11、①三十年代初,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②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请大家吃地道的北京饭。
12、是一个和蔼可亲、谈吐自然,说话京味十足,广交各界朋友的大学教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
13、赞扬老舍先生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的道德文章。
14、学生只要能积极思维,说到几点即可。
15、赞扬鲁迅先生在恶劣环境下战斗不屈的精神。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3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fēi()红 芦huì() 不xùn() nì()名信
诘责() 畸形() 深恶痛疾() 发人深省()
2、解释下列词语,加粗的字另作解释:
⑴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凄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 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3、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兴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5、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这两件事。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6个字)
【课外语段练习】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怒──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 !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②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来就是兔唇要好受些。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名糍着渚盘的耳朵,然后教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不愿意把这件事说出来,因为____。
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我每次很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测验,每一个孩子都是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很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些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⑥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有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8个字,这8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8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 8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⑧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地说道:
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本文第②段写的“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是什么原因呢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自尊心越来越强。
b、“我”越来越孤僻,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
c、因为跨进校门后嘲笑“我”的人越来越多。
d、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生来就是兔唇。
2、下列四句填写在第④段末尾横线上最合适的一项是():
a、“我不说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b、说出来伦纳德夫人会不喜欢我的。
c、我知道自己有办法过关的。
d、说出来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3、本文第⑦段写道:“这8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那么,“我”先前对人生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听了伦纳德夫人的“这 8个字”以后“我”对人生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③段已经写了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第⑧段又写她“很胖,很美、温馨可爱”,这除了与上文照应以外,在表达上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伦纳德夫人是怎样一位老师。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绯荟逊匿jiéjīwùxǐng
2、⑴厌恶痛恨到了极点,也作“深恶痛绝”。疾,痛恨。
⑵光亮得可以当镜子照。鉴,照。
⑶尽力。竭,用尽。
⑷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4、标致:形容十分丑陋。
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
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
〖课内语段练习〗
1、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2、d
3、深深的自责精神,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精神。
4、d
5、“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课外语段练习〗
1、b
2、d
3、认为没有人会喜欢“我”“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
4、含蓄地表现她的品德高尚。
5、她是一位富有爱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老师。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4
一、说教材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xx年夏末至19xx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教学需要2个课时。而且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的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导入新课
学必求良师。一位好的老师有时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远赴他国求学,在苦苦追求而屡遭侮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爱和真诚的帮助给了鲁迅莫大的斗争勇气。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
(三)整体感知,探讨研读:
第一: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一般会说写一些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用写事来反映这个人。这时候老师表扬学生,因为他的写作思路和大文豪鲁迅是一样的。然而,老师此时也要点到课文是从开头就开始写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吗?引起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的思考及鲁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
第二: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明确本文的段落层次,重点研读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研读赏析
在这一环节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个学习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评价鲁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说说理由。
结合第一题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完成板书。)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在第二题中通过“伟大”这个词,连通课文的前后,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鲁迅的医学专业成绩“及格”。这“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日本的“爱国青年”对此却无端猜疑,“借”了鲁迅的笔记查看,他们的言行充满对弱国国民的歧视。藤野先生和“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遇到了一个如此好的老师,可鲁迅又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呢?是什么触动了他?(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比较赏析——情感迁移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引入鲁迅的《自题小像》,介绍参读材料,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赏读品析
1. 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能表现作者爱国情怀的字词、句。
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油光可鉴”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
2. 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回答问题时,要朗读课文中能表现鲁迅情感的句子)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就不会对日本所谓“爱国青年”义愤填膺,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分析中,学生可以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从而也明白课文开头部分所起的作用。)
3. 探究补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可以是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质疑)
(三) 情感迁移
鲁迅来日本学医,是想医学救国,当他发现体格健全的国民,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思索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同学明白人生的选择要有意义。
(四) 布置作业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5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
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思考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学习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教学
二、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内容
三、学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四、讨论交流: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内容分析如下:
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五、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酗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七、课文学习总结
有关内容请参照“教学设计(A)”。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6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张国生
教学目的:(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
教学难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
教学时数:3课时。
预习质疑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2,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藤野先生》的主题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用书》,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借此,还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预习课文。1,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2,给生字注音:驿站教诲瞥见畸形不逊诘责匿名杳无消息油光可鉴烂熳芦荟挟着芋梗宛若绯红深恶痛疾系住菜根3,整体理解课文,填空:《藤野先生》选自《》,体裁是。4,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5,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阅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东京。1.指名朗读,正音。欣赏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及富士山的图片。2,“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3.理解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的艺术匠心:提问: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教师介绍当时关于辫子的知识: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投影以上文字),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投影以上文字)之说。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 为此,鲁迅还写过一篇《头发的故事》(后附)。“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教师评: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实际上是在画他们的灵魂。他以极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真是大师,大手笔!4.理解作者语言修辞的艺术:“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有嘲讽意味。如果有学生认为是夸张,则作如下说明:用此比喻,既表现了它的高,又表现出它的形状。若说是夸张,则夸张过分,夸张不当。因为夸张的修辞方法要求,既要明显地说大话,又不能夸大得不着边际。鲁迅先生就举过一个例子: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好的夸张;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则夸张不当。“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答案:“油光可鉴”是说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是什么意思?什么词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小知识《“鉴”和“监”》(用电脑投影,也可作为“语文环境”写在黑板报上): “监”,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像一个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镜子”,引申为“镜子”。后来有了铜镜,“监”又写成了“鉴”。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将“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指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提供参读材料《自题小像》(见课本26页),印证以上观点: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将此诗译成白话诗(投影):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6.理解与题目和中心的关系: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答案:不离题。这一段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个,学了后文才会知道。
二,阅读“过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记得的”。(以下三个文段阅读题既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以布置为课后作业):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8,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认真负责。9,“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又反映了他对科学问题的。10,投影图片: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三,独立阅读“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解释词语: 正值不逊
匿名诘责 2,“爱国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号表示。 3,“爱国青年”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 4,“干事却又竭力运动”的“运动”在这里是的意思。 5,对“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确理解是。6,“影几片时事的片子”的“影”是词,意思是。
7,“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的中国人和的中国人。8,“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9,“呜呼,无法可想”是对无可奈何的慨叹。“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10,“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概括地说,“变化”的原因是。11,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精神。四,独立阅读课文结尾两个自然段(可布置为作业): 1,第一段中,热情赞颂和高度评价藤野先生的语句是和。2,“小而言之”意思是。3,结尾一段,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三:
[1][2][3]下一页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7
【教学目的】
1、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 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 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 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二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干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 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⑴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⑵“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来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⑶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以下文“爱国主义”对照)。
⑷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卖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⑴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⑵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件事来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⑶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⑷事:回忆的几件事。第一节课;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⑸思想、性格、作风:
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⑹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⑴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
(不是低能儿, 关键在“弱”)
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山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文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③)“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⑵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 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
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
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8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
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背诵《赠从弟》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
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
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
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
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
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
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
我的激励与鼓舞。
第二课时(第一周星期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
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
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
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
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
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
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
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第三课时(第一周星期四)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
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
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
5.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第6—-23段:
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品质的特
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
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6.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明确: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7.指名学生分别复述这两件事的基本内容。
思考: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
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
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
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
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
的决心。
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第31段,进一步体会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8.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精神。
具体解释请参看课文有关注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
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
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9.阅读第32—35段。引导学生想像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情景。
第四课时(第一周星期五)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
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
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
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3.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
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综合评价
1.学生迅速默读全文,思考: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2.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再次结合课文第6—23段进行分析概括。总体性格请参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
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
间,有什么作用?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③冒号后并举
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
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
案是否合理。
五、课文学习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
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
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布置作业
课后记:学生对课文的独立理解还不够透彻,主要是对历史和背景的不了解,人物的刻划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自主力好!要发扬。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9
海南省海口市义龙中学 王绥辉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初读课文,思考完成:1、划出文中生字词。2、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3、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4、本文写了作者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三、阅读完毕,检查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教师进行归纳,提示要点。1、(1)绯(fēi)红:鲜红。(2)宛如:好像。(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6)陌(mò)生:不熟悉。(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14)喝(hè)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2、(正直无私,真挚诚恳)(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具有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3、(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4)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4、事 例思想品质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四、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内存联系。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1、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3、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板书):清国留学生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有联系 日本“爱国青年” 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社会背景)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五、齐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1、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认为哪一是他最为敬佩的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从第37自然段中)2、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1、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六、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谁能说说都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哪些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板书:去仙台学医 寻求强国强民道路,强壮民族体质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七、总结全文,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由上内容均可由学生根据研习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八、揣摩语句含义,讨论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二题: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是日本“爱国青年”带有民族偏见的逻辑,表达日本军国主义歧视弱国弱民的傲慢思想,这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2、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正是发现中国民众精神麻木,使鲁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这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3、瞥见了藤野先生的照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了触动;决心把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10
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fēi mànjiànwǎnjì
樱 绯 烂熳鉴宛髻
yìyànlúhuìyùgěngyìyangdùncuò
驿咽芦荟芋梗 抑扬顿挫
pōujīxùnnìlòu jié
剖畸逊匿漏 诘
qīyǎohuìpiēwùtòngjí
凄杳诲 瞥深恶痛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掌故模胡
落第不逊匿名诘责
托辞凄然杳
正人君子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第四层: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
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
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
明线(时间顺序)暗线(爱国思想)
清国留学生白天漫步花下痛恨现状
认识先生前 的生活 晚上学跳舞爱国爱民
经过“日暮里”“水户”
受到特殊优待(一层)
先生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学
相识相处 先生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
与先生相处(二层) 先生询问中国女人的裹脚
先生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医
受先生教育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枪毙中国人的幻灯片
思想转变
(三层)
告别(四层)
离开仙台收藏讲义及寻找讲义从
离开先生后从未联系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
时时想起文
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
主 题——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深切的怀念,追述了自己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全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感情。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第四课时
分析总结课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学习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3、分析练习,进一步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
1、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写他“黑瘦”;“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
2、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的?
1) 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 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 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 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三、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2、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3、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4、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四、分析并完成“研讨与练习”(参P.70)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11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4、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3、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作品:
⑴学生介绍。
⑵教师补充介绍:
《朝花夕拾》,“朝”是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里的。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学生展示字词: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油光可鉴jiàn 诘责jié 教诲huì 美其名曰 杳无消息yǎo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三、速读课文,捕捉信息
1、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些主要事情?请你速度课文,捕捉相关信息。
2、交流评价:
⑴地点: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后。
⑵学生自由发布捕捉到的信息,复述相关情节,教师作出适当评价。
四、作业布置
1、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字词
五、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相识前相识、相处、相别相别后
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后
第二课时
一、简要回顾文章内容导入
二、精读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了解藤野其人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如下)
⑴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⑵动作
⑶说话声调体现人物特点
⑷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⑸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
⑴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⑵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明确: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叙事应该有详略。
⑶小结: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
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⑴珍藏讲义。
⑵悬挂照片。
⑶多写文章。
三、小结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从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四、作业布置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五、板书设计
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交流作文片段,师生共评
2、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教学
二、精读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内容:
明确:还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在课堂上看电影,等等。
2、讨论交流:
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这道题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分析时,可以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准相关的课文内容,准确筛选信息)
明确:文章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3、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作者是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来统摄全篇的。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一个表现;
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可能是“日暮里”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
写对初到仙台受“优待”不以为然的理解,对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
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留学生;
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
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
可见,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内容时,教师切不可满堂灌,而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终把握问题的实质。可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体会文章的感情
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读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种辛辣的嘲讽,第5段应该是一种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出一种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则是充满着作者的愤激之情,最后第36~38段充满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五、课文学习总结
1、学生交流学后收获。
2、教师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会议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文章还倾诉了鲁迅先生的爱国心声,在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
六、作业布置
选诵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篇12
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的几件事情的分析,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原因的分析和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了解时代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汉字
绯()红油光可jiàn()芦荟()畸()形不逊()诘()责杳()无消息yi()扬顿挫深wù()痛疾瞥()发髻()驿()站
樱()花解剖()颇()冷芦荟()
3、本文选自《》,是一篇________性质的________(文体),我们还学过《》,也出自这部作品集。
4、文章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哪几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仙台,“我”还遇到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描写,都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变换了几次地点?根据以上两点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的线索是怎样安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作者是抓住了怎样的主要特征,又是怎样来描写清国的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非”对表达句子有什么作用?文章这一部分并没有写到藤野先生,离题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不逊(xùn)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诲(huǐ)d.驿站(yì)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选出词语或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
a油光可鉴:镜子客死:死在异国他乡介意:放在心上
b不逊:谦逊匿名:隐藏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c深恶痛疾:痛恨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适值:正好遇到
d斗乱:飞腾杂乱诘责:质问顿挫: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1、请细心体会以下两个句子所蕴涵的情感:
(1)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谁安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的6—23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首先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通过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自己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这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例思想品质
1
2
3
4
3、学习24—31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怎样的刺激并最终促使了作者作了怎样的极为重要的人生选择?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副词的表达作用。
1)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然睡安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回答文后问题:
(1)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改为“同时也感到一种感激和不安”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去加了着重号的词语,语句不是更简洁吗?你的意见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部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实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起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①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②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段记叙了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两个重要事件,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中表述的因果推论是什么人的逻辑?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见变化”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①②处有两个冒号,前一个冒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后一个冒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加点的“偏”“也”去掉后也能读通,你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课堂助学
1、学习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与藤野先生告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这些话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一面说自己并没有与藤野先生联系,似乎忘记了藤野先生,一面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体现他的怀念之情?
2、这篇回忆录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作者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课堂上看电影,这些事实和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思想统摄全篇的?
二、巩固练习: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副词的表达作用。
1)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2)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读“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改正。”回答文后问题:
(1)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改为“同时也感到一种感激和不安”可以吗?
(2)删去加了着重号的词语,语句不是更简洁吗?你的意见如何?
3、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作者怀念藤野先生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心发现”是指:________;“增加勇气”是指______________;“正人君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效果。
3.结尾划横线句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选段中划波浪线的“小”和“大”,为什么这句话能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句话能否改成“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姓名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你知道作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的理由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