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推荐6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1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藻zo: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
褐h:像栗子米那样的颜色。
鹧zh鸪g: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吃昆虫、蚯蚓、植物的种子等。
莼chn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者形势极端危急。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二、相关背景:
“重返海洋”人类能做些什么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特别是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以外,利用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还是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液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在21世纪中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大海结于我们人类而言,蕴含着无心的宝藏。本文作者选取了一个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视角,平实而深刻地向人们说明了大海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文章篇幅不长,但是事理说明很透彻。在阅读中注意把握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三、写作方法
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⑵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⑶说明和议论结合阐明事理。
四、重难点导析
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都采用了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一部分议论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铺垫。最后一段议论的作用是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类文品读】
到海中去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探索海洋的奥秘,(a)海中的宝藏,(b)海中的珍肴美味。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c)到海中去的办法。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让人脚上系石头、头上戴面罩潜入水中,通过一根露出水面的短管呼吸。这种设想颇有趣,但并不理想。通过短管呼吸,在浅水中还可以,在深水中就困难了。
153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次有趣的表演:两名潜水员进入一口又大又重的钟,钟内点着蜡烛;人们把钟放进河里;10分钟后把钟拉出水面,潜水员不仅还活着,而且所有的衣物都是干的,蜡烛还燃烧着。这个奇迹轰动一时,使那些迷恋潜入海底的人倍受鼓舞。1590年,英国人制造了一个潜水钟,并下潜到水下20米深处,停留了半小时。这只钟高3米,有几个窗口,钟内有潜水员的座位,潜水员们呼吸的是预先装在钟内的两口桶中的空气。为了能使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又制造了一些小钟,潜水工作时,潜水员可用管子呼吸小钟里的空气。后来,有人觉得钟过于笨重,为此做了一个大空气袋,,试图让潜水员在水下呼吸袋内空气。但空气袋浮力太大,潜水员会被它带着浮上水面。1819年,英国制造了一套潜水装置,但潜水员万万没想到,在水下稍有不慎,空气就会从头盔中冒出来跑掉,有的潜水员因此被淹死。经过重新设计,一根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潜水员的头盔,空气再不会从头盔逸出了,潜水员也能较自由地工作。1844年,法国一位科学家戴着这种头盔去海底探险,带回许多有趣的动植物,大开了人们的眼界。人能否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呢?
1943年法国潜水家利用自己发明的水中呼吸器,穿着脚蹼,在地中海进行了潜游。
1962年,这位法国人又在马赛港附近10米深处建立了一座水下住宅“大陆架i”号,两名潜水员在里面生活了一星期,呼吸的气体和用电是由水面船供给的。]963年他又在11米深处建立了“大陆架ⅱ”号水下住宅,曾有5人在里面生活了1个月。
有了水下住宅,人们就可以下海底度假了。人们能否生活在海底城市呢?完全可以。更为大胆的设想是,假如人肺能带上一根特殊的管子,那么人们就可以到水下住宅外面去游动,像鱼儿一样“呼吸”水。当然这还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到实际应用还差得远呢1
1.“寻找”“猎获”“探索”这三个词语应分别填在第1段中的、、处。
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开始尝试潜水时,让潜水员在钟里,呼吸的是预先装在桶中的空气。
b.为了让潜水员能在钟外活动,还曾尝试着用小钟和大空气袋解决呼吸问题。
c、法国潜水家发明了水中呼吸器后,潜水员穿着脚蹼就可以在水中自由游泳了。
d.现在,有人在肺上通了一根特殊的管子,在水下住宅生活了一个月。
3.划横线句是针对以前发生的什么情况来说的?“较”字能否省去?为什么?
4.划浪线句在文中属句,它有什么作用?
5、本文是按说明顺序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参考答案:1.b、c、a处2.d3.针对“在水下稍有不慎……因此被淹死”说的。“较”不能去掉,因为“供气软管从船上直通潜水员的头盔”限制了潜水员活动的范围。4.设问句起引出进一步说明的作用。5.时间顺序,介绍人类不断探索到海中去的办法,表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说明更具有条理性。)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妥善()海藻()石莼()公顷()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
⑵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危言耸听:
⑶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一倍以上。()
⑵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类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4、请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世界上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5、文章中有许多过渡句,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过渡句:
作用:
6、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二、同步解读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主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口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7.“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最严重的”?
8.第二段中加点的“这样”指什么?
9.“一些乐观的人士”的观点是什么?
10.“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粮食指什么?
11.第四段第一句话“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第四段举海带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13.除了举例子,第四段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4.藻类可为人类提供哪些营养?
15.同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相比,藻类有哪些优点?
三、美文赏读
低温世界的奇迹
①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194.5℃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在-l00℃~-200℃,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了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能变成“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新技术。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有些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种低温粉碎方法还可用于家禽家畜,尤其是粉碎肉,可做到骨、肉,皮一次性干净利索的分离。
②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气体,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地扩大700至800倍,同时,气化后的气体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③低温世界能快速打捞沉船。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人,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人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人英吉利海峡9.1米深的水中,然后用20升液氮压人沉船舱内,仅花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农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龟()裂②气体泵()
17.概括第1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18.为什么“钢铁也能变成‘豆腐’”?
19.“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一句中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20.利用化学农药灭鼠和低温农药灭鼠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第3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说明作用是什么?
22.本文依次说明了低温世界的哪些奇迹?
23.文章最后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自己的设想?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2
维度a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b剧增:剧烈的增加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d生态平衡: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2 “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哪些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3 说说下列语句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想想有什么作用。①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②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可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4 下划线的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5 本文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6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①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嬉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园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礁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庭园里种植的花草。这个碧水莹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②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曲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鳍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③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向发生皱褶,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了。④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⑤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洄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难逃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⑥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7 文章第①段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 海马是“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它“奇”在哪里?9 第⑤段举“鳕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的例子,与介绍海马有什么关系?10 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维度c 探究应用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要求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19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维度a 1 b 2 首先说明是因为陆地上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大海才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广义的粮食,如藻类,提炼浮游生物,和鱼虾等食物。 3 ①举例子 分类别 ②列数字 4 不行,这些字是为了说明一种程度或趋势,显得更加准确,一旦去掉的话,会意思不准确。 5 举例子,列数字 6 海洋中的鱼虾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有着巨大的潜力。维度b 7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海马的介绍。 8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 9说明海马的繁殖环境十分复杂而凶险#ɑ蛩得骱b砩?钤谌跞馇渴车摹爸旨涠氛?笔?旨ち业幕肪持校?10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容易保证全部的卵子都发育成小海马。维度c 略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3
【同步达纲练习】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栖息(qī) 鳞虾(líng) b.开辟(bì) 潜力(qián)c.维生素(wēi) 捕捞(bǔ) d.浒苔(hǔ tái) 鹧鸪(zhè gū)二、下列形近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虑:深思熟虑 虚:谦虚 b.资:资本 姿:姿势c.鳞:波光鳞鳞 嶙:嶙峋 d.维:维护 惟:惟一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海洋被污染,森林被砍伐,人类在不断地索取,也在不断地破坏。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失去了我们的生存所需时,我们——至高无上的人类才会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盲目的幻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的迫近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敲响警钟。1.生死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满目疮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课文,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并说明理由a.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海洋的研究开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b.海洋能提供给我们的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物。c.深海和远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我们还会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d.海洋中有大量可待开发的资源,只要人类能无限地开发利用,无限地进行捕捞,就不用担心地球上会缺少人类所需的食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解释说明加粗的词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他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②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文中加粗词具体指代的内容。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的作用。①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生物和环境(一)①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②如果把地球比做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③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二)①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②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③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⑤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⑥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⑦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三)①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②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③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④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四)①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②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水俣(yǔ)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④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地球表面层有能够维持生物生命的空气、水、土壤,所以人类只生活在像果皮相对于果实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b.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c.天然净化作用就是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d.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不间断。2.第二段中加粗的“这样的循环”指代的是____________(请填写句子序号)3.“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氢气,会使地壳被破坏,有害人体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这个例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回到第____________段的第____________句与第____________句之间。4.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中的“次生”的语意。原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分析了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明的文字说说怎样才能保持天然自净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d(a.鳞虾:līn;b.开辟:pì;c.维生素:wéi)二、c(鳞:鱼鳞;粼:波光粼粼)三、1.生死攸关:关系到生死2.满目疮痍:看上去满眼都是创伤3.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害怕4.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四、d;理由:海洋资源是巨大的,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可以是无限制的。相反,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应是有节制的,应“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五、1.去掉加粗的词,句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资源短缺的表现,是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和实际的情况是不符的。资源短缺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只是其中之一;而“土地资源”包括“可耕土地资源”,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加粗的词,使句意的表述更加准确。2.参看“重点语句分析3”六、1.藻类作为食物,种类多,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2.它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这: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3.①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②说明方法:作比较,作用:突出藻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七、1.c,“同生命密韧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只是生物圈中循环的一种,而“天热净化作用”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二者并不能等同。2.第①②③句。3.第三段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4.原生: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次生: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5.对于因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破坏,重点在预防,降低破坏程度;另外要严格约束和控制人类自身的活动,力求不造成破坏。(只要针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个方面谈,有理有据即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4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配乐]其他人勾画文章内容,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图片,第二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1.海藻数量多 2.浮游生物丰富 3.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么?作比较、分类别、举例
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1.语言准确且生动
2.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仪态自然大方
板书设计
海洋
1.海藻量大?
2.浮游生物丰富?
3.鱼虾众多 粮仓?
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5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说课稿科目:语文 姓名:连恩凯 年级:八年级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而是广义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总——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事理性说明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大海对于内地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更是如此,学生们没有过“亲吻”大海,海的体验较少,因而,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说教学设计这篇科普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适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创设场景,导入课文,以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点拨法、个人笔答、两人交流互评法对课文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习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其作用,并运用到事理说明文的写作中。难点是让学生尝试写作事理性说明文。由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突破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学教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了解关于海洋的科学知识。2、把握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学以致用,训练写作事理说明文。教学重、难点1、了解知识,把握方法。2、学习文章结构形式,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妥善 危言耸听 水域 羊栖菜 石莼 鹧鸪2、解释下列词语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生态平衡 妥善 生死存亡 极限(二)导入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今天,人类又把目庾?蚝q螅?岢隽恕爸胤岛q蟆保??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读课文,正音正字,弄清个别词语的意思2、笔答(1) 人类生存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海洋能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粮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食”?(3)分析文章的结构方式。(4)提问: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明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作诠释(5)本文语言严密准确,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3、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各题,并让同桌用红笔交换改。(四)拓展训练海洋曾是生命的起源,那么现在人们应该如何更好合理的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呢?请大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用“海洋是_________”向大家说明,并稍作解释。(五)小结本文以事实说话,用数字明理,用严谨的结构安排,在介绍海洋资源的问题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在吸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这样的说明方式。(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篇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泉州外国语中学刘顺玉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为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 教学难点为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整体感知问题设置探究明确
1 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 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 (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 (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 (7)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 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 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板书)
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 (结合课后二)
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
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课外延伸:
1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 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