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推荐14篇)

2023-04-18 23:15: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推荐14篇)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学生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XX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2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3

课文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回到英国。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进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

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

(1)同桌交流感受

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

(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孙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

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活了下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小结: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孙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作业处理、板书设计

作业:

如果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课外阅读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课内外结合,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也就是使深入探究不断延续。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夏令营的较量》有关资料

四、 教学课时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

2、 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

3、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4、 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

5、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 思考并交流: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

3、 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播放连环画并解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 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 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 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想不想夸夸他?请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5、 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6、 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学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深有感触,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5

a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XX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案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泡泡中提到“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内蒙古教研室 丛智芳)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6

一、教材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二、学情介绍:

班里全体学生都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复述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

会生存。

五、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课前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3、预习课文: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词语“生存”,父母为大家创

造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大家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看到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会想起我们上学期读过的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

出示课题,读课题,说说什么是“漂流”,作者是谁,复述一些情节。(课件出示插图) 5 谈话引入课文。

上学期推荐学生读过这本书,所以让他们复述一些情节。

二、预习汇报,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预习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课件出示描述荒岛环境的句子,

提问: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荒岛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板书:食物、住所、安全、同伴)。

2、 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鲁滨

孙怎样克服那些困难?指名回答,

3、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二十几年,真是一个奇迹,再读课文,看哪些内容最打动你,你体会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这些内容旁做些批注。

4、指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句。

5、小结:鲁滨孙正是靠了自己的勤劳、聪明、勇敢、善良,才得以生存下来。(板书四个词语) 13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三、进行采访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鲁滨孙回到英国,大街小巷都在传诵他的故事,各大媒体争相采访他。

1、 同桌扮演角色,从不同角度进行采访。

2、 找几个扮演鲁滨孙的学生上来,

下面的学生扮演记者提问。(问题可以是:野人来了,你怎么办?在荒岛上,一个人很孤单,你怎么办?等等。) 12 通过采访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1、鲁宾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使我们懂得要学会生存。

2、假如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如何面对?(课件出示)

3、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些情境,想想该怎么面对。

4、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业:把自己如何面对困难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 食物

生存

安全 同伴

(勤劳、聪明、勇敢、善良)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

(三)解决办法

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学习他惊人的毅力和奋斗不息的精神。懂得在困难、挫折等不幸面前,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读中感知、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领悟鲁滨孙离奇遭遇给人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教学难点】在严酷的生活面前,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大胆想象

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2、大胆想象:

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活下来的?

3、播放课件,展现鲁滨孙的离奇遭遇(有条件)。

二、读中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

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汇报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读中有所感悟

1、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经历是课文的重点。默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讨论感悟:

针对自己读懂或不懂的内容交流,明确自我感悟是否准确。

3、自探感悟:

让学生回顾感悟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形成解决的策略。

4、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读中受到熏陶

1、文中对鲁滨孙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不多,可我们不难想象,当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鲁滨孙会怎么想、怎么说。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扩写、叙写、续写、创造性地想象,以表现他的勇敢、顽强和聪明才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习本课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鲁滨孙,你还了解些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

2、如果你是一名记者,当鲁滨孙“漂流”到你身边时,你准备采访他哪些问题?只限问一个问题呢?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百折不挠

奋斗不止

被冲到海岛边

打猎、捕鱼、畜养、种田

鲁滨孙定居下来

救下“星期五”

救出船长回到英国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途、篷、蛮、叛”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材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组织交流一下。(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3、小组讲故事。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

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

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要有生存的勇气,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

五、推荐原作,拓展阅读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的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向来拥有众多可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原作读一读,情节将比克文协的更具体、更有意思。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不畏艰险

险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及作品,了解鲁滨逊在严酷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及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体会并学习作品抓具体事例描写的方法,养成预习,边读边动笔的读书习惯。

情感与态度: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重点:初步运用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鲁滨逊”这一形象,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名著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贴近文本

1、与大家探讨个问题:

(1)在你的想象中,“荒岛”是怎样一个岛呢?

(2)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立地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荒岛上吗?

2、是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给我们的答案是“能”。18世纪,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在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水手亚历山大.塞尔科克。1704年,塞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智利附近的一个荒岛上。四年后,才被航海家发现带回了伦敦,后来他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创作了以塞尔科克的故事为原形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3、下面请欣赏小说中的一个电影片段

导入:接下来,他将怎样生存下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独立阅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

板书课题

4、通过预习,你对这篇课文都了解那些呢?

二、结合课文,感悟作品

1、那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应主要探究哪个问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下面就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你从中体会到鲁滨孙是怎样一个人呢?

3、组织汇报,适时板书,指导朗读。

4、作者是怎样写出鲁滨孙的勇敢顽强,聪明能干的呢?

5、这些事例只是鲁滨孙克服的一小部分困难,实际上他还要克服许多许多的困难。你能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点:从阅读内容想开去,想想鲁滨孙在荒岛上还要解决哪些困难呢?你有什么方法吗?

三、品读原著,体会写法

1、下面让我们来品读原著中的一段,这段内容与课文中的第六自然段内容相仿,请同学们细细品度,然后谈谈有何感受?

2、小姐;这也正是原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典型事例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希望你们在读原著时能适当地学习借鉴作者的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文只是原著的一个缩写,要想了解更精彩的内容,还要到原著中去细细地品读,相信鲁滨孙身上那种似乎永远都无法静止下来的活力,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你一定会被这部经典之作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的。

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从阅读内容想开去建房定居

具体事例养物种植勇敢顽强

救“星期五”聪明能干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1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材的前四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革命传统、杰出人物、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本册教材中的两则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都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

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说教法】

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3、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的情况。而文中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说过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鲁滨孙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涯,一同走进《鲁滨孙漂流记》。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

鲁滨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品读,去感悟鲁滨孙的精神。下面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获

(1)同桌交流感受

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把自己的成果与大伙分享是最大的快乐,下面谁先来谈谈,注意汇报时,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重点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独问题及解决 板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5、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孙能活下来?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

抛出中心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活了下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小结: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鲁滨孙在孤岛上活了下来?”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孙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6、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法

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学生学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5.质疑、解疑。(随机解决,教师穿插背景知识及简介相关细节)

(四)总结、扩展

1.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孙吗?可读一读原著。

(五)布置作业

找到《鲁滨孙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3

【字词荟萃】

读拼音写词语。

ɡěnɡ ɡài wèi jù jiǎn lòu

( ) ( ) ( )

jiù yuán yě mán pàn luàn

( ) ( ) ( )

【句段集锦】

摘录课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课文链接】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篇14

永不放弃!──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六年级⑴班徐倩颖

《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故事发生在1651年,出生于英国约克城的鲁滨孙由于着迷于航海,便不顾父母的劝说,踏上了生平第一艘船。他却不知这次的冒险将会给他带来多少风风雨雨。首先是船沉了,不幸成了他人的奴隶,后来侥幸逃脱成功,与一同逃跑的莱克来到了巴西种甘蔗,在这度过了八年的光阴。可是当他再度踏上冒险旅程时,狂风巨浪夺去了同船伙伴的生命,却又鬼使神差地把鲁滨孙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在这人际不至,野兽遍布的荒岛上,他经历了千千万万的磨难,终于回到了家乡。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他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我非常欣赏他的一句话:“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或许是他的个性,使他在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创造了自己的王国。他做的许多事情常常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可他从不灰心冷,在荒岛上做的许多事中,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

在鲁滨孙的经历中,我明白了:只要靠自己的劳动、智慧、勤勉,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生活中,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只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一定能成功。

在鲁滨孙的身上,我明白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肯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生活中,遇上挫折,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让坚强与我们为伴──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六年级⑹班史鑫宇

产自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漂流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主人公鲁滨孙更加使我感动。

酷爱冒险的鲁滨孙一次漂流到一个孤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回到了英国。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它使我看到了一个人在面临大自然设置的一道道关卡时,那坚强、机智与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一个人与世隔绝、独自生活过不了几年就会精神崩溃,而鲁滨孙独自在孤岛上却生活了二十多年,这个不得不令人惊讶。在惊讶之余,让我们想想:是什么东西与他相伴?的确,还是坚强!

坚强,这个词有多少人曾说过?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不,都不是。要数是数不过来的,而在这个词的背后,又只有几个人完成了自己的诺言呢?其实,坚强很少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中出现,而是常常“穿梭”在平平淡淡的小事里。摔倒了,爬起来;受了伤,不哭泣;没考好,不气馁。这些事小嘛?小,但它却能体现出一个人那坚强的品质。

居里夫人是位典型的坚强人物,为了提炼出一克镭,顽强的探索研究了许多年。她的最高原则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绝对不会放弃”。是呀,想必大家都听过“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这句话吧。困难又像一棵外强中干的大树,只要你和坚强为伴,就一定能打倒它!

困难,有多少人倒在了它的面前,那就让我们和坚强为伴,一起击垮它吧!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六年级⑹班贾孟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至今还被书中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打动。主人公鲁滨孙正是以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敢,正义的心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邪恶。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的太多。

他本身是一个富家子弟,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毅然地放弃了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踏上了航海之旅。意志坚强的他遇到灾难时勇于与大自然顽强斗争。在长达二十八年的艰难生活中,他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个人技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震撼人心。鲁滨孙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困境被放大了,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而对抗的能力正是在困境下被激发了。

如果我是他,当航船在暴风中失事的时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冷静沉着,然后乘风破浪,因为我没有咬牙的信念。

如果我是他,当我孤身一人要在荒岛上苦苦摸索求生的时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然后化悲愤为力量,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

曾经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是如何生存。”当读完鲁滨孙的生命历程,我想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六年级⑶班施杨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世界名著,这本书介绍了一位叫鲁滨孙的青年离家出走去航海,在途中突然起了大风浪,船翻了,鲁滨孙侥幸地活了下来,但被还水冲到了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读完以后,对我有很大的震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很佩服鲁滨孙,他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得了痢疾,在没有医生,没有药材,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竟还战胜了痢疾这个病魔,那是需要多大的耐力啊!别看鲁滨孙是富家子弟出生,但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会修建篱笆和房屋,耕田种地。能制作陶器和农具,设制捕捉赡养的陷阱。鲁滨孙虽然是个大男子汉,但是他会补衣服,认真做细活。

鲁滨孙能在没有人烟的小岛上还过得那么充足,是因为他学会了独立,我们要向他学习,现在的家庭都富裕了,有些父母爱惯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要是从小就一直依赖父母,长大以后还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不要再做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从小做些家务,把劳动变成快乐,那时侯,就会觉得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件事,会得到心底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