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杂谈(推荐16篇)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四川省宜宾市南岸小学成家宏】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展现个性〗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创设丰富的生命课堂,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钓鱼竿:有的是钓浅水的小鱼,有的是钓深海的大鱼;有的是一竿一钓,有的是一竿多钓。并授以不同的钓鱼法,从不同方法中培育出不同个性,各有收获:有的能超越群体,有的能超越自我。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完《七颗钻石》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你怎样理解爱?学生的答案是异彩纷呈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四方”、“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的心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就展现在我眼前,我能不为之动容和欣喜吗?
又如在写作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比较,从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去捕捉写作的灵感,去培养鲜明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活动中磨练出良好的学习能力。
阳光是灿烂的,孩子是可爱的,课堂是美丽的,让孩子在课堂这块异彩的天地里放出绚丽的光芒吧!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戴慧萍
4月12日周三
今天开始上《七颗钻石》。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而课文重点是在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 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今天只上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孩子初步理解课文,也可以说是整体把握,还有主要学习生字。
我从前两课开始导入的,从亲情到友情,都是人间关于爱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也是关于爱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自由读课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主要就是要让孩子一遍遍熟悉课文。完成这一切后,让他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同学讲得不是很清楚,好几个同学相互帮着说,搞清楚了课文讲了那些人物,小姑娘,妈妈,小狗,过路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孩子说完了,我便顺着颜说的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让孩子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孩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再读,可以从中发现什么吗?孩子们答出了,“体会到那场干旱的可怕。”“感受到到处缺水。”“感受到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孩子发现“干涸,干枯,焦渴”一组近义词,积累词语。
接着学习生字,学习前面九个生字,音先过关。接着重点是形,字形方面让孩子自己看了自己说,同学交流,说说哪些比较难记。很多孩子不约而同说是 “罐”,分解开记忆就不难了,组词更不难,因为已经学过《陶罐和铁罐》一文了。还有“舔,哀”的字形。其余就让孩子们读过去。
最后书写生字。
4月13日周四
继续上《七颗钻石》。
从复习第一段开始,让孩子说说在那种情况下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
接着还是读课文,让孩子们找文中"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默读课文,画出来。
全班交流,从第二段开始,孩子们找出来,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让他们感受“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感受小姑娘对妈妈的关心对妈妈的爱,感受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心,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心,感受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孩子从划一划,交流,朗读。聆听中,感受课文主题,爱心是神奇的,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
而在开始小姑娘累得在沙地上睡着了,引导孩子想象,她可能做了个梦,梦见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梦见天下雨了,她的罐子装满水了。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股清泉,治好了妈妈的病。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条小溪,她赶紧装满罐子的水……
最后“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七颗星星……”孩子们有的说一定是变成北斗七星了,那北斗七星经常帮助别人指路,就和小姑娘一样乐于助人。有的说变成星星,更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了。
那么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孩子们结合课文第一段来想象,说说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
再让孩子说说小姑娘是怎么样一个孩子?孩子七嘴八舌,说出了她是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
最后让孩子们再读课文,完成配套用书。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2
学习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重难点: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1、直接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学提示: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b) 边读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干涸( ) 水( )guàn 舔( )净 一瞬( )间
咽( )喉 咽( )唾沫 呜咽( )
2、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3、指导"股"和"澈"的书写,学生练习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缺水
经过:变化
结果:星星
六、当堂训练
目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颗钻石》
2、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指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记忆。
默读课文,想一想,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画出关键词语,并做简单标注。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一)感受“缺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关键词: “干涸、干枯、焦渴”。
(二)体会“变化”。
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
五、当堂训练: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缺水 变化 星星
爱心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竟然舔水 哀哀地忍不住凑上去咽唾沫喜出望外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 满 银金
孝 善 慈
爱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3
爱的境界——《七颗钻石》主题探源
淮阴区开明中学王修忠(223300)
《七颗钻石》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
故事写的是在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女孩拿着水罐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帝,得到了救命的水,后来她和母亲并没有享用这水,而是把水让给了路人,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帝,救了所有的人。水罐中也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入天空,形成了大熊星座。
对于这则童话,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把它当成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认为本文只是表现了爱心的力量巨大,甚至连教参上也把这定位为教学重点,我认为,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它不仅告诉孩子们要有爱心,更告诉了他们要有怎样的爱心,下面是我上课时的一段实录,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学会了怎样去爱。
师: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师:对!那么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出小姑娘的爱心呢?请大家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生1: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对母亲有爱心。
生2:小姑娘让小狗喝水,对小狗也有爱心。
生3:小姑娘还将水让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对他们也有爱心。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她爱母亲、爱小狗、爱路人。在这几方面中你最看重哪一点呢?
生1:我最看重她对小狗的爱心,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小姑娘竟然把水给狗喝,说明了它的善良。
师:好像有道理。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把水给这条小狗喝?
生2:我才不会呢!我会踢上一脚,把它赶得远远的。
师:为什么?
生2:书上不是说吗,正是这条狗把小姑娘绊倒了,要不是水罐的神奇,水就全洒掉了。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生1:不同意,小狗不是故意的。再说姑姑娘也有责任。
生2:我认为,我们人类不能只爱同类,要爱世上的万物,要有博爱之心。小姑娘这样做正是说明她有博爱之心。所以水罐才会由木头的变成了银的。
师:说得好!杜杨同学不仅有自己的认识,而且还很善于联系。下面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3:我也最欣赏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小姑娘并没有对犯有过失的小狗进行惩罚,而是给它水喝,更能说明小姑娘的心胸是宽广的,这是一种博爱。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了。下面我想请最欣赏其它方面的同学再来说说。
生1:我最看重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因为这说明小姑娘有一颗爱别人的心。
师:对!这就是仁爱之心,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确实是一种极高的境界。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看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水让给路人的,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生2:我看出来了,这是母亲留给她的救命之水,同时又是在她很想喝的情况下让给了路人,这是一种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师:给点水不算什么,但要看什么时候。还有哪些同学最看重对母亲的爱的。
师:怎么没有?请你们谈谈看法。
生1:我并不是不看重这一点,而是不最看重这一点。因为我觉得爱自己的亲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看来文中所有的这种爱还是有层次的,是不同境界的爱。作者既倡导大家要有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又要大家有能以德报怨的博爱之心,还要有舍己救人的仁爱之心啊!正是因为文中爱的境界不同,所以才感动了上帝,水罐才会变银变金变钻石……
从上面师生共同的探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不难发现作者不仅仅在倡导孩子们要有爱心,更是在教会他们怎样去爱。那种爱自己亲人的人伦之爱,说实在的更是出于一种天性,一种本能。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情,说的可能也就是这个意思。有点文学史知识的人也会知道“托尔斯泰主义”这个说法,他倡导人类要去爱自己的敌人,文中爱小狗的事情正是表达了这层意思。当然他还要大家要有一种仁爱之心,要爱所有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泛爱主义者。另外,作者在文末让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意图也很明显,那是他在启示人们爱的方向,要大家怎样走出一条正确的爱之路。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69
《七颗钻石》评课
常熟市实验小学顾云芳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这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这样两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装满水(2)水没有洒(3)变成银罐。(4)变成金罐。(5)跳出七颗钻石(6)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体会逐渐升华的爱心)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阅读文本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这是由文字表层的故事进入文字丰富内涵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课也体现了以上思想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1、 抓想象促感悟
这篇课文在文字表达上,比较含蓄,学生只是在一次一次的水罐变化中去感受、体会,并从中得到感情的升华。但是这较之传统教材就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试上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难深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出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设计了想象的练习来作为引导的切入点,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就加深了对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的体会。又如,让学生转换角色,你就是小姑娘,望着清亮清亮的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这时学生便超越了文字,体会到女儿对母亲的爱。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更加升华,如母亲如果喝了这水会怎么样,可是她怎么样做的。又如小姑娘渴到了什么程度?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小姑娘比你渴千万倍。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我们想想,小姑娘递给的是一位——过路人。这又使你感动些什么?你能代这个过路人来赞美一下小姑娘吗?通过这些想象使学生渐渐体会到爱的伟大。在学习完第五节后,教师也出示了这样的练习:水罐里涌出了新鲜而清澈的水流,此时此刻,小姑娘还会将这水带到哪些地方?大地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学生很自然地联系上文,展开了想象,他们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而此时,再加上教师亲切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加以提炼、升华,在打动人心的总结语中,学生自然可以体会出“爱”这一主题。教师挖掘出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2、 抓情境促感悟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文章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课上,教师充分利用文中两幅插图的作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第一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狗喝了水后变得欢喜起来。从而认识到水对小狗的重要性。水就是小狗生存的希望,有了水,小狗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小狗的只有死亡。第二幅插图则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a看图说说小姑娘递水罐时的表情。b想象小姑娘当时想喝水吗?哪里看出来c过路人又会怎么来赞美小姑娘?抓住这两个情境,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3、 抓比较促感悟
教师扣住重点词“抱”,引导学生与“拎”、“提”、“拿”等字进行比较,通过仔细推敲使学生体会到:简单一个“抱”字,却精确地反映了小姑娘对这罐水的重视与珍惜,从而体会她急切想给母亲送水的孝顺之心。又如小狗喝水前后不同的表现:“哀哀地尖叫”与“欢喜起来”的对比,感悟水对小狗的重要,体会小姑娘善良的美好心灵。在比较中,学生不仅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精确的语言,在谴词造句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可进一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4、抓学法促感悟
课堂上,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授人以渔。由于2——5自然段结构及表述方式基本相似,因此老师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自己感动的地方通过朗读、品词、析句体会小姑娘的一片孝心,这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为下面学生的自学打下基础。有了刚才学法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水罐变金”与“跳出钻石”时就得心应手。走进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从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师则整合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形成本课的板书,“孝心感天、善心如银、母爱似金、爱如钻石”,突出文章的重点,升华了课文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在课堂的结尾,老师有感情地诵读爱的名言:爱是雨露,――――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接着总结:爱不仅在童话的世界里,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全班同学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这一环节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四人小组,演一演这一课本剧。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6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4、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那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6、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三、想象力训练:
出示下列两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体现自主性、差异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个梦她会做一个怎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如何续写下去呢?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四、课堂小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在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学生回答)
五、课后探究:
1、收集关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话传说,出一期小报,一个礼拜后交。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7
教学目标
一、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二、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
教学构想
“奇思妙想”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应该由教师去讲解,而应由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自己去品味、感悟。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在发挥能力。《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没有文字障碍,一定在学生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讨论童话的主题。
课时:一节
教学流程
讨论----朗读----想象----感悟
朗读设计
一、学生朗读
目的:初步感知、感受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可以提的问题:感悟、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可以考虑,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三、学生朗读
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喜欢的句子、文段。)
可以提的问题:认识小姑娘爱心的宝贵,争取做一个具有爱心的人。
朗读层次
1、浅显了解2、深入知道3、品味含义
目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高尚的心灵和纯洁可爱的形象。
教学环节
导入:每个同学都热爱自己的父亲、母亲,热爱自己的家人。比如关心爸爸妈妈下班累不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讨论的内容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作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作品都是学生心目中最美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按作品顺序依次说出喜欢的理由。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一个与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板书:童话七颗钻石
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目的: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散朗读,四人一组,每人一节,一生读,其余三人听,再推选代表在全班朗读。
问题: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朗读前要求学生注意:1、在课本上注音。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读准加“·”字的音: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讨论,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教师范读
目的: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问题:为了认识小姑娘的爱心,学生考虑,自己认为这篇童话哪些地方写得好。
讨论,出示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课文导读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想象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
板书:夸张、想象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引导学生阅读这篇作品时,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小姑娘纯洁可爱的形象;透过“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语,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同时,可以从题目上去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全班齐读第四节,启发学生来参与片段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作者为何要这样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板书: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
当堂作文训练
1、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
2、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幸喜之景。
3、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成怎样的世界?
讨论,承第三个题目转入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板书设计童话七颗钻石
(想象)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主题爱心永恒普照人间
在组织学生谈体会时,可以先小组再全班。不管是就文说文还是联系生活说文,都要加以肯定。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
【预习达标】
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
1.通过预习,我能认识这些字词:
旱灾干涸竟然罐子匆匆忙忙绊倒端端正正舔净瞬间凑唾沫
“钻”有两个读音:
2.通过预习,我能理清故事的经过: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给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时,;小姑娘把水,结果木头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口渴极了,却先把水罐递给了,结果。
【合作探究】
提示: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
想一想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拓展延伸】读一读《《七颗钻石》续写》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9
一、导入,激发兴趣
(看课件,闪闪发光的钻石)钻石,象征着纯洁、永恒,是珍贵的,又是难得的。忽然有一天,从一个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上了空中化作永恒的星辰。你想知道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七颗钻石》的故事。
二、初读,铺垫情感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齐读课文。互相正音。
3、交流朗读情况:指名同桌一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
4、默读课文,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正确而又简单的概括故事内容)
三、细读,领悟情感
1、出示课件:河流、水井都干涸了,花草树木都干枯了,许多人、许多动物焦渴而死。
说说你看到这些场面后的感受。
故事就发生在这儿。在这时候,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设计意图:通过看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此时此刻水的珍贵,为感悟课文做情感铺垫]
2、认真读课文,思考: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罐出门找水。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找水、分水、让水、水罐一次次变化)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小组内合作: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习: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先明确水罐的几次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钻石,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在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四、品读,渲染情感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五、唤起共鸣,升华情感
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水罐的变化”而叫“七颗钻石”呢?
爱心像钻石一样美好、纯洁,但愿爱心像钻石一样永恒。最后,(引读最后一段)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愿爱像满天的群星永远升起在每一片天空。
在一首《爱的奉献》让我们去体味像钻石一样美好的爱心,让爱的星空因为你我而更灿烂!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0
佚名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从故事中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方法】
1、自主阅读。
2、小组讨论。
3、教师讲授。
【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扫除文字障碍。
⑴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⑵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活动: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⑴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旱灾?
⑵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水的重要?
(干涸干枯焦渴)
⑶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3、读第二、三自然段:(小组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
⑴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⑵思考: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汇报结果:
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板书爱并收集爱的格言,积累格言。
6、朗读课文:(音乐的伴奏)
正确、流利、有感情。
7、作业超市:
必做:
⑴朗读课文。
⑵抄写生字、词语。
选做: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2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最后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永远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主线,把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作为教学重点来把握,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为教学难点来突破,而认知目标的实现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说教法学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侧重与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是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运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揭示课题时,利用多媒体良好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时,以课件为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小姑娘美好爱心的片断中,课件把形、情、意融为一体,世界生机盎然的美景令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在谈感受时,学生有情可悟、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教学中不仅有以上的功效,还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感知导题。
开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数星星图片及大熊星座图片,让学生谈对星星的了解。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接着学生随课件感知与星星相关的故事——七颗钻石。从而揭题诱发情感。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的策略是——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出示图片)有了这一主线,让学生带着图片中的问题,或是圈画,或是朗读,或是讨论,或是理解,或是感悟。然后幻灯片出示问题: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你喜欢小姑娘吗?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且师点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后,又出示幻灯片,总结五次爱心行动。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引导,适时点拨,再辅之以课件恰到好处的渲染,帮助学生理清了顺序,又诱发了学生情感陶醉,学生的思维之门完全打开。
用幻灯片出示梦想剧场,教师引导学生记住小女孩“找水”的过程,抓住小女孩、小狗、母亲、过路人等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剧场表演,感受水罐最后一次变化——水罐里跳出七颗巨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学生欣赏到了世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美妙的音乐,人间的美景令他们陶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当老师提出你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的问题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主题鲜明,感悟深刻。
3、归纳总结,升华情感。
在总结时,主要把握两条线:一条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旨在回顾童话故事内容。另一条主线是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幻灯片出示“爱心故事大家谈”师引导学生以“爱心”为主题讲故事;又出示“心的领悟,爱的箴言”的幻灯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爱的名言,同时用幻灯片展示名言,深化主题。最后用幻灯片出示小姑娘做了什么梦以及奇思妙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童话故事。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省时省力,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图文并茂,增强了课文的直观性,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很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依托文本,重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也就是教师要深研教材,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我想在这方面我还有努力。其次是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养成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默读,静心会文,圈点勾画,使学生进入享受语文的佳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彼此的对话中,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欣赏与积累是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渗透,这可能也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今后课改之路的追求目标。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3
1.《七颗钻石》的作者是________国伟大作家________,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阳光照着,蜜蜂儿蝴蝶儿,绕着花枝上下飞舞,一片绚烂的花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赞赏生命的浓艳。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着怎样斜倚在枝头,怎样颤动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更添几分优美。①文段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本段文字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花儿”、“蜜蜂儿”、“蝴蝶儿”这些最能体现春天特征的词为什么都用儿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众花这时的什么思想,就全段而言,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2002年福建宁德市中考试题)七颗钻石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列夫·托尔斯泰)阅读上面文章,按文后要求作答。(1)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_(焦虑、焦躁、焦渴)而死。(2)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100多字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5)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请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俄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2.①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 ②拟人: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排比:她们彼此学习着怎样斜倚在枝头,怎样颤动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更添几分优美。 ③运用儿化音,显得亲切可爱、活泼动人、自然、富有生气,符合春天的特点。 ④竞相比美的思想 增强了语段的美感,表现了春天的美好。3.(1)干涸 干枯 焦渴 (这是对用词准确与否的考查,平时就要注意区别一些近义词的不同点和习惯用法。)(2)地球上旱灾非常严重,水对每个生命的重要意义。对与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在回答时应扣住文章的中心回答。(3)第二次当小姑娘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还满满的。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银的。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变成了金的。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这一题完全是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查。(4)略 (想象虽然是自由的,但是要扣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扣住人物的形象加以想象。)(5)小姑娘有一颗比金子、钻石更宝贵的爱心,这爱心像北斗星一样永远普照人间。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重点分析: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难点分析: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学难点的设计便着重在动手写一写这一环节,让学生写梦中场景,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听——想——议——写——说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教者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者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良好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舒缓情绪。
课前音乐选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适当的课前放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激趣、揭题。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
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投影,展示课题,明确作者。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七颗钻石》。
(2)、你们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学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即通过童话的学习,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能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七颗钻石》。
初一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便设计了听老师讲故事这个环节,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教者可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 、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教者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教者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 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教者对好的习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 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教者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 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教者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九、设计感想: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发挥,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5
黄村六小 于立新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见教参47页)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小姑娘找水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篇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课《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着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空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小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四、教学重点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 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五、教学难点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六、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带着感情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flash动画、音乐给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flash动画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动画片这个环节,在动画片的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在看的过程中会发现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童话故事神奇。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唾沫(mo)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我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我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我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低学段向高学段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我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我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我对好的习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我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我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我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 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2 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十、教学评价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在什么情况下小姑娘去找水?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这样几个问题,虽然简单,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课堂上,无论是朗读、想象、还是语言训练,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最终促进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注重方法,感受文本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文章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课上,我充分利用图片、flash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这场旱灾之大,我利用多媒体将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河流水井、干枯的草木丛林、干渴而死的人和动物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这场旱灾是多么的严重。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