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推荐14篇)

2023-03-17 09:49: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推荐14篇)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重庆市万州区长岭中心小学牟联发】

〖人文感染、陶冶情操、和谐心灵·勤劳节俭感染〗

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它就在我们身边。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等。作为学生人文体现在哪里人文体现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性的内涵中,心灵深处。人文是学生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和他们的整体气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很多,其中语文学科渗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所节选的篇目大多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课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契机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和谐他们的人性,使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奉公以勤,律身以俭”的美德,贬斥懒惰,奢侈,安逸享受的恶习。在提倡勤劳的同时,也注重节俭。勤劳节俭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是人们必须具有的美德。《父亲的菜园》经过"父亲"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扰地付出,才拥有了"翡翠般的菜园",挖掘人文内涵学习"父亲"执著,顽强和勤劳的品质。又如《赵州桥》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让学生感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劳动快乐等人文内涵,从而使他们受到“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等感染。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李振宇】

〖顺应时代要求,突现“两性”统一·提高课堂效益,培养效益意识〗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事倍功半的努力是一种浪费。经济工作更要以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前途。追求效益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得以立足、生存、发展。工作讲求效益才能低耗高效、事半功倍。所以,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精讲多练”,以学法指导为亮点,增强课堂教学的密度,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努力做到“少时高效”,使学生自觉地建立效益观念。如《父亲的菜园》一课,通过感悟父亲的话语“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次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领会父亲长远的效益意识:不能光顾眼前,要让这块地长久地产瓜产菜。再联系生活实际,为什么有的企业宁可销毁不合格产品,也不当作次品销售。这关乎的不仅是企业形象,而是更深层次的质量和效益意识。如果学生能理解到这一层,效益意识就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以上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只是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来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素养的涵盖范围的广泛的,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人的智力、德行、情感、体格等方面都还有待深入探讨。

【四川省成都市美视国际学校孟静】

〖高效师生对话的点拨艺术·反推点拨〗

“关系”教学的实质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强调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主体与其所依存的系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习活动不可能在自我封闭的一元主体的背景下发生,它的实现形式乃是主体与外部优势信息系统间的沟通和理解的过程。基于对平等与合作学习的深刻认识,现代学者将这种状态下的教学过程称为“对话”是不无道理的。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居于主导性的地位,教师在师生间的对话过程中所起的引导点拨和情感激励作用不容忽视。丁培忠认为,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对话特别应该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即他在《说“对话”》中所说“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我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的对话,就必须教师引导点拨得法。唯有这样,师生间的沟通才是有意义、高效绩的,而不是教师打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幌子,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明显错误概不追究,听之任之,或实行 “师道尊严”一统天下,将“平等互动”的旗帜束之高阁。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点拨把握得好、适时得当,则能达到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潜在学习能力的实际效果。这样的点拨不同于教学中偶然出现的启发法,而是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探讨的问题感到迷惑不解或是产生片面错误的认识时,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自己去排除阻碍,解决疑难,达到开启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在于启发过程本身,而在于注重“启”在困惑时,“发”在迷惑处。点拨得法,必须要掌握一些点拨的策略,本文试以语文阅读教学为情境,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点拨策略。

所谓反推点拨,即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错误的或片面的答案,推出相应的条件或情况,同原有的条件、情况相比较,在正确与谬误的对比中,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反推点拨强调从反方向(逆向)进行点拨。例如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荒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抓住了“新修公路占据了原有的菜园”,忽略了“周围没有可开垦的土地”这一客观现实,而这一点对于表现父亲坚毅顽强的性格特点起着侧面衬托的作用。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全面的答案反推:“如果只是因为新修公路占据了菜园,父亲在旁边随意找一块土地,再开辟一个菜园不就行了吗?”反推的结果明确显示出答案的片面性,学生闻言顿时醒悟,就很容易得出正确全面的答案。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2

今天,我上了公开课,课题是《父亲的菜园》。让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教研室的袁主任也走进了我的课堂,课后并作了指导性的评价,让我获益匪浅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决定开一块新菜地。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 ,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因此,通过勾画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且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成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学生懂得了:在父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

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同时,没有捕捉住学生精彩发言进而展开有效生成。虽然我的预设实现了,实现教学的第一步,但没有抓住学生这个资源,进行生成教学,而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的制高点。 这将成为以后我的努力方向。

更重要的收获是大家的评课,特别是袁主任的评价提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改变了许多习以为常的习惯用语,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

一、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要规范,表达要准确。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

四、感性和理性融合。

这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真是“上了一节课,胜读一年书”。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3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 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扫清了感悟体验的障碍。

四、交流感悟,解决问题

1.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师生共同交流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3.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4. 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5.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6.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7. 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8.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出示蔬菜图片)

你们谁见过菜园?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今天我们就学习《父亲的菜园》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回答)

这些字你们会读了吗?(出示生字词: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个别读,齐读

三、严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读懂了生字词,就是扫清了我们阅读上是绊脚石,我们再来按照要求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

2、汇报交流

分享总是快乐,你们小组内进行了交流,现在也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感悟。

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个别读,再齐读感受)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生: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那你们能在文中找出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词句。

四、延伸感悟,课外扩展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望着荒凉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绿的翡翠”,你此时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回家收集更多的有关故事,说给同学听

五、小结

是啊,从父亲的菜园里,作者得到的不仅仅四季的蔬菜,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勤劳朴实,执著自信。从他那里我们懂得的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六、布置作业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5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浸透了对儿女深沉的爱,许地山笔下的父亲谆谆教诲儿女做人的道理,王树槐笔下的父亲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父亲的菜园》。

师:根据自读要求,认真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找出劳动工具和蔬菜名称的生词,划一划,读正确。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父亲开垦菜园经过的部分。

三、体会变化,自主质疑

1、师:我们来读读这四个生词。

2、课文讲了父亲开垦菜园的事:

写父亲开垦菜园的是2~10节。

3、这部分中有两句话,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课件出示两句话:

⑴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点贫瘠,出现:

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出现图片1我们认识一下这一块贫瘠的土地。读句子。

⑵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嵌字的理解。

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

贫瘠──“碧绿的翡翠”

(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

四、小组合作,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2~10节,根据“开地”“填石”“肥土”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层次。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去了解这位不寻常的父亲。

开地:

1、全家人都投去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

2、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3、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板书:

开地:从早到晚

师读困难的句子,你们读父亲的决心。

填石:

1、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个了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

2、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风雨中……

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板书:

填石:肩红肿,脚起泡 重点读第三句,多么坚毅的父亲。

肥土:

1、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2、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炸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父亲是把刚萌生的希望揉进了土地。拼了命这里紧紧指的是这片荒地吗?朗读指导。

3、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

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现在你知道父亲身上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么?

看板书总结:

因为父亲的勤劳,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坚毅,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执着,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片碧绿的翡翠一般的菜园,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劳动成果,这更是我和我们全家人的精神家园。齐读最后一节,下课。

【板书设计】

(问号改成叹号坚毅红笔写)

勤劳:

贫瘠──坚毅──“碧绿”的翡翠

执着:

开地──从早到晚

填石──肩红肿,脚起泡

肥土──精心伺候

【小组学习任务】

父亲的菜园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描写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描写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

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小组推选()代表小组发言。

【教学后记】

一、预测到的困难

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离我们江南一带的孩子生活十分遥远,学生对于“贫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等词语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父亲开垦菜园的相关内容“开地──填石──肥土”也不是很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容易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无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时的一些成功做法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文本理解:

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可以充分提供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制作有效的课件,向学生出示 “贫瘠的土地”,“可怖的岩石”,“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和“箢箕,铁锨”的图片,让学生一下子理解这些平时生活中没有任何接触的事物,图文结合进行新词教学的方法从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学得兴趣昂然,对于突破难点词语的教学十分有效。

2、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精心组织小组学习,能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对小组学习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小组学习有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小组学习的成果能一一得到检测。经过认真的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加深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参与,体会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语文的一定方法。

3、以读促思,边思边读,促进学生的感悟:

课堂上我们呼唤琅琅书声,然而有效的教学要求读思结合,读出问题来,在读中解决问题。本堂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中质疑:“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这一块荒地上嵌上一块碧绿的翡翠”再读课文,读中解疑,学生通过自读,交流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过程,感悟父亲勤劳和执着的精神。选读经典,感悟精神。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配以优美的画面,对于文本内涵的体悟水到渠成。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7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 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扫清了感悟体验的障碍。

四、交流感悟,解决问题

1.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师生共同交流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3.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4. 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5.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6.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7. 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8.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业

1. 积累语言:选择你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2. 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8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 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9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黑板出示词语)这是《父亲的菜园》中容易读错的词语,谁来尝试一下。

仍然 茂盛 贫瘠 翠绿 侍候 惹眼 似信非信 疑惑不解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父亲的菜园》这一课。指名读课题,提问: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园?再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问题制定学习提纲:1、父亲为什么要重开菜园?2、父亲是怎么样对待菜园?3、结果有什么收获?

二、内容研讨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或答案把它画下来。

2、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第几自然段,画的重点词、句是什么?板书决定开垦。

3、于是,父亲在哪开垦菜园?他是怎么样做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父亲做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出示“每天天色未明,~~回家来。”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想象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具体做些什么?板书细心翻土。带着你的体会再次读这句话。

4、父亲不仅是一个勤劳的人,还总结出许多种地的道理,给我许多人生感悟,想知道吗?指名读三、四自然段。再读父子的第一次对话,我为什么对土地表示怀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借助书中图来思考这块黄土地你想到哪个词?(贫瘠)反义词?。要读出儿子什么样的语气?(怀疑)父亲却?(信心十足)指名再读对话,从父亲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什么?(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一分耕耘,一人获。)

5、虽然如此,面对贫瘠的土地我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父亲的话,从父子二人的第二次对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呢?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不信?(似信非信)意思?换词?(半信半疑)什么时候我才真正相信父亲的话呢?然而父亲又做了什么让我不解的事呢?疑惑不解可以换成哪个词?想象我会问父亲什么?读父亲的回答,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再次强调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为难、拼了命)再读父子的第二次对话,你什么体会?(爱惜土地,保护资源)板书豌豆施肥。

6、但是光用豌豆来施肥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又付出了哪些劳动呢?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板书)

是啊,付出就会有收获,你从哪里看出了土地的改变?出示“在父亲的精心侍候下~~蚯蚓来呢”指名读回答“贫瘠死黄土地”?“黑得发亮”?“翻出蚯蚓”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句子。说你的体会?(劳动)改变了这块土地。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是怎么样对待土地?板书精心侍候。结果收获了什么?

7、不写最后一段行不行?(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对(父亲)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我们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拓展延伸

1、做为农民的父母你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吗?都做些什么?

2、今后你想帮父母做些什么?

四、总结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

德国恩格斯曾经说过: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美国爱迪生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辛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0

激励,一个时尚的字眼;激励,会激发学生火一样的热情;激励,会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令人难忘的是上《父亲的菜园》一课,激励擦出的火花至今仍在我脑海闪现。

那是我在上完调研课后,孩子们的表现令我较为满意。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堂课前,我对孩子们给予了热情地表扬与激励:“孩子们,我从你们上一课中看到了你们的活泼,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在闪光。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会像钻石一样大放光彩。”孩子们听着,动情了,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更高的兴致。

在接下来的学习《父亲的茶园》中,其中有一个学习任务是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前面四个自然段,同学们反应较好。在给第5自然段加小标题时,火花不时飞溅。

师:孩子们,你认为第5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

生a:我认为小标题可加为“父亲砌墙”。

生b:老师,我认为“砌上石墙”更合适。

这时,我的心里很高兴,这不就是标准答案吗?正准备表扬,学生c举起手来,我纳闷他还有比这更好的吗?于是我一个“请”字。

学生c:老师,我认为不妥,“砌墙添土”更恰当。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远远脱离了教案。但一阵惊喜袭上心头,多棒!于是,我马上追问:为什么?

学生c:因为“砌上石墙”只是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内容,后面还写了父亲挑土来添在荒地上。所以,“砌墙添土”更恰当。

师:理由多棒!比标准答案更完整。(但一念之下,我又觉得“添”恰当吗?)于是又问道:“孩子们,你们联系一下上文,再读一读,你们思考思考添字是否恰当?换成哪个词更合适?

这一下,学生像蜂窝炸了,兴奋了,认真地读起来。一分钟后:

学生d:我认为“砌墙填土”好些。

学生e:“添”字不恰当。“添”是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文中荒地的泥土已被洪水冲个一干二净,露出光秃秃的岩石。怎么是“添”呢?把以“砌墙填土”更恰当。

学生f:父亲重新挑土上去,应是“砌墙挑土”。

……

好热烈的气氛,多么灿烂的思维火花。这聪明的、活跃的学生就是许多老师眼中死气沉沉的差班吗?这就是平时那胆怯的孩子吗?我激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然后,在没有另外的意见时,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认为哪一个小标题最恰当?

孩子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一个个争相发言,都认为“砌墙填土”更恰当一些。

接下来的课堂更活了,孩子们很好的、自主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下课了,我还未从激动中沉静下来,还沉浸在激励所擦出的绚丽的火花中。

点评:

从这一堂课中,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一句话:“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而赞扬,激励是一种满足于人的愿望,强化人的动机的有效方法。

课前对学生的激励,赞赏,结果打开了孩子们禁锢的心灵,给了他们勇气,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之窗。灿烂的思维火花不时飞溅,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极了,是我始料不及的、惊喜的。

从中,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激励、赏识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我相信灿烂的火花将燃成熊熊的大火,炼出最好的钢材。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A、案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四、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文字幻灯片。

2.补充阅读材料。

A 案

第 一 课 时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研读,体会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a.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b.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c.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探究写法

1.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拓展阅读《两根指头的声音》。

附录

两根指头的声音

包利民

黎枫是一个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打着响指,声音清脆悦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荡荡,更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右手仅有两根指头,他竟用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响指!

当我们成为朋友后,我渐渐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9岁那年,他因顽皮触碰到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开始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后来在父母及老师的开导下,他才渐渐平复下来。

有一次,一个伤残人报告团来作报告,父母打算带他去听,好让他知道别的伤残人是怎样奋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兴。可第二天他又不快乐了,父亲问他原因,他说:“他们做报告时,我怎样为他们鼓掌呢?”

父亲看着他的眼睛说:“两根指头也可以鼓掌呀!”那几天,他学会了打响指,听报告的时候,他以打响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理想,大家异常激动,有个同学站起来,两手握紧拳头大声说:“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黎枫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可他却不能像那个同学那样用双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闷闷不乐,在母亲的关切下,他讲了白天发生的事。母亲没说什么,默默注视了他一会便转身向门外走。忽然,一枚硬币从母亲手中落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忙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拾起来还给母亲。母亲握着那枚硬币说:“孩子,你看,拾起钱两根手指就足够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他对我说:“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两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见黎枫的时候,他正用两根手指熟练地操作电脑。我们谈了好久,临别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响指和我再见。是啊,即使上天只给你两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运的咽喉!

B案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3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自学提纲中的方法提示,犹如沙漠中的路标,夜航中的罗盘,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减轻了学生阅读时的负担。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 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资助学习和探究。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 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 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②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这块菜地经过父亲的精心伺候后,由原来的贫瘠变得土质肥沃,菜蔬茁壮,与周围荒凉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正是父亲坚持不懈的成果。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扫清了感悟体验的障碍。

四、交流感悟,解决问题

1.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3. 结合学生的句子谈谈哪些话语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动词。

4. 经过父亲的努力结果如何?

5.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6. 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7. 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8.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业

1. 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2. 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板书设计】:

28课 父亲的菜园

山坡开地

起早贪黑

精心侍候

菜蔬茁壮

四季常青

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反思]

语言文字是工具,不练难以深刻理解,不练难以熟练运用。但是,有些教师迷醉于“花样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孩子上起课来“真没劲”。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探究。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本篇为略读课文,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本设计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对课文题目《父亲的菜园》,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父亲的菜园》教学杂谈 篇14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按预习学案预习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来看两组图片。(每组图片各三幅)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两组画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很难想象把一片荒凉、贫瘠的黄土,变成“碧绿的菜园”,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但这位普通的农民却做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父亲。

板书:父亲的菜园

1、齐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谁能根据预习简单推测一下呢?到底谁的推测是正确的呢?

2.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设计意图]

(用动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十分亲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测课题,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 预习检测,引导质疑

1.出示生词,小老师带读: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 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3、自学检测5分钟

附:

父亲的菜园自学检测

班级 姓名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钩

箢(wàn yuān )箕 铁锨(qiāo xiān) 豌(wān wǎn)豆 贫瘠(jí jǐ)

憋(bì biē)急 榨(zhà zà)干 气馁(něi lěi)

二、词语连线

可怖

气馁

荒凉

诧异

疑惑

狰狞

放弃

贫瘠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使“我”家失去了__________,于是父亲决定__________,经过两次_________________和一次_____________,终于 “我”家拥有了新菜园。

四、写下你认为有价值或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超过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导提问,梳理问题

(1)小组汇总问题,写下有价值或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超过3个)

(2)根据呈现的问题,引导发现什么问题提得有价值。

预设问题有: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如何?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 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 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 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 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 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此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来阅读思考和感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四、品读句子 感悟精神

导学: “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程度分别做相应的评价。

a、 你读得很正确、流利。

b、 你已经在试着抓住重点字词来有感情的朗读了。

c、 你读的这么好,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告诉大家。

板书:(出示卡片)贫瘠 碧绿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伟大。

出示自学要求:父亲为了把“贫瘠的死黄土”变成“碧绿的菜园”,他付出了很多,他都做了些什么?请你用波浪线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认真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旁边。

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自学情况给大家交流一下。

品读一:“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的?

品读二: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风雨中……

a、圈出文中的动词。b、对比句子读,体会人物动作感受父亲精神

品读三:“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a、是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父亲摔倒了,可是他没有放弃。齐读

b、烈日炎炎,父亲汗流浃背,可是他没有停歇。再读。

c、狂风肆虐,父亲步履蹒跚,可是他没有叫苦叫累。再读。

师:父亲太让我们佩服了,还有哪些语句……

3、出示练习,让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

师:父亲太伟大了,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四季常青的菜园,他还留下了什么?谁来填一填。

因为父亲的( ),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师:因此,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

望着这片碧绿的菜园,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4 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之情,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引导学生讨论,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所悟,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 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