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大自然的启示(推荐17篇)

2023-03-17 17:49: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大自然的启示(推荐17篇)

大自然的启示 篇1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的思考: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思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 篇2

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大自然的启示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增 增 增

枯枝败叶 强 土壤肥力 多 森林、灌木、野草 多 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捕食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

鸟儿飞了

害虫逞凶

树林毁灭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课后反思: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先练习概括一个自然段吧,让学生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如第二而段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大自然的启示 篇4

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的思考: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思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 篇5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以下两种教学思路供参考选用。

其一:(1)读读拼拼。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抽查读等方式达到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2)读读说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的大意。《“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3)读读画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4)读读议议。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如,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将《“打扫”森林》中最后一段“吃、咬、钻、毁”四字调换位置后与原文对照来培养语感;拓展、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造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还可议议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感悟写法上的特点。(5)读读写写。可以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可以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启示,产生的创意,培养创造性思维。

其二:如果有条件,可采用网络条件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专题性网络课件,可包括相关新闻、学习提示、飞机与轮船的设计、仿生学小资料、动物特性、探讨平台(讨论疑问、抒写感想)等,借助教师创设的网络资源,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超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可以安排为:听播新闻,带入情境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依托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畅叙感受开放网络(包括bbs论坛),延伸拓展。

2.本课有8个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大多数字形较为复杂,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殃、腐、翼、键、鲸”等是形声字;“殃、壤、鲸”的韵母要读后鼻音;“翼”可与“冀”比较,在读音、字形以及字意上注意区别开。根据字不离词的特点,可让学生读读记记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自主积累其他喜欢或感兴趣的词语。

四、相关链接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向植物取经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大自然的启示 篇6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改观、遭殃、关键、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究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示,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1. 出示精读与略读的连接语:

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写下来。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怎么样来学这篇课文了吗?

二、按提示自己学习,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1.从文本结构上去发现:(两个小标题,写了两篇短文.)

2.谈谈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发现是(从一反一正两个方面谈人类破坏自然与利用自然的不同事例。)

3.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学习“打扫”森林

1.出示课题,齐读,有什么想说的?围绕双引号讨论

打扫的本意——美化森林,找到有关的段落读,体会林务官的初衷

打扫的后果——使森林遭殃,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交流感受

明白为什么加引号,好心办了坏事。

2.阅读课文,明白为什么好心办坏事

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画联系图,解说原因

枯枝败叶——增强土壤肥力——生长得好——昆虫、鸟类、兽类多了——捕食害虫

灌木丛砍了——鸟儿飞走了——害虫逞凶了——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森林毁了

谈谈“吃、咬、钻”这几个动词的顺序能不能换。

3.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我们不能破坏这种生态平衡。

四、学习人类的老师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人类的老师指什么。

2.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飞机与蜻蜓之间的联系,自己说说

3.默读第二段,找出轮船与鲸的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4.人类还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和创造,学生谈自己课外搜集的信息

出示教师补充的信息: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云杉与电视塔

5.齐读——“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五、作业

阅读课外科普小短文,丰富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除尽杂草

“打扫”森林—————————树木干枯 光秃秃

砍光灌木

遵循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

鸟类————飞机

鲸—————轮船

发明创造 改善生活

大自然的启示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组前几篇学过的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渡到本文的学习。)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

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

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子:

①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②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 篇8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文章内容都很简单,教学中不应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应重视语言的积累,而后文应更多关注文章表达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适度拓展。根据文本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一)教学总目标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2. 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二)分层性目标上限:1. 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2. 能仿写文章。下限:1. 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 词语的意思。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理念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三、教法学法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一)导入(二)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浏览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五)作业这五大版块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第二、三大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第三版块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说说具体的设计内容:(一)导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然后出示课题。导入的文字选自课前提示语。(二)自学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老规矩,以同学们自学为主。赶快看看课文的导语部分,划出关键词。课前提示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2、学生交流后,输理出本篇文章的学习任务:⑴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⑵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受到哪些启发。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回忆一下,概括文章有哪几种方法?⑴课题扩充法⑵段意合并法⑶要素串连法⑷句子摘录法⑸重点突出法4、认真默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 主要内容 运用的概括方法 “打扫”森林 段意合并法 人类的老师 句子摘录法

5、展示学生的练习,通过评议、比较,帮助下限的学生学习运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自学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1、解决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再看第二个任务。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到什么?(1)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一起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 内容 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语 我们的体会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

(2)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可补充。(参考句式: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是我们的体会是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是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是 ) , , ,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用学习单的形式来突破。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词语、句子、体会、受到的启发,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而这份学习单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下限的学生在上限学生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一个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预设的重点句一:“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关键词语是“一切”、“生态平衡”,感受让学生自己谈,不注重答案对与否,能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一切事物”具体指哪些?(枯枝烂叶、杂草、灌木、橡树、菩提树、昆虫、鸟类、兽类)这些事物原本都在森林里自由生长,可是自从灌木被——(砍了),杂草被(锄了),枯枝烂叶被——(学生自由说,只要恰当就行。),橡树、菩提树变得——,害虫变得——益虫、鸟类、兽类变得——预设的重点句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关键词语“异想天开”、“灾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异想天开”的意思,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异想天开的命令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命令是异想天开的?(了解初衷:为了让森林更加漂亮。 结果:毁坏了森林)预设的重点句三:“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关键词是“吃”“咬”“钻”三个动词,引导理解这些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害虫“逞凶”的意思。预设的重点句四:“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预设的重点句五:“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不强求学生一定按照我预设的句子来说,只要是言之有理都可以。到这里为止,课前提示语中要求的学习任务已完成。但我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想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还要注重语言形式。下面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二个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篇课文我们是不是学完了呢?请快速跳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仔细阅读第二段,探究课文第二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二段写法,你可以改写自己课外搜集到的“生物老师”,也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资料,改写课文第一段:最早的的飞机,( )。而长着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却能平稳地飞行在空中。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后来,工程师( ),有效避免了飞机因机翼颤动而机毁人亡的悲剧。 二选一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一种来写。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我想精神素养其他学科也培养,而语言素养才是语文课上所特有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明白了怎么写,也就知道写的文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了,这体现出的正是由重内容到重形式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五)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可以是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写法上的提升感悟,主要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学习收获。(六)作业向同学推荐一本仿生学的读物

读物的题目: 作者: 读物的主要内容: 推荐的理由;

作业是课外学习的延伸,这份作业设计考虑到本单元有一个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作了铺垫。板书:12* 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板书简洁明了,上面是课题,下面是两篇短文的课题,后面是两篇短文受到的启发。

大自然的启示 篇9

课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型 略读 内容特征 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思考 任课 教师 李振华 时间 3、31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主要 措施 前文迁移——自读自悟——质疑交流 导入或 展示 方法及

要点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大自然都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大自然的启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选用 理由 前文迁移,让学生熟悉大自然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交流略读的学习方法,教师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明白启示。 教 学 过 程 一、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二、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 教 学 过 程 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学习 小结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拓展与 延伸 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大自然带给人类启示的资料,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一篇告诉了人类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另一篇则告诉了人类,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我们可以从动物(或植物)身上获得启示,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 我采用学生读,交流课文内容及感受的方式,课堂很活跃。 作业 课下搜集一些大自然带给人类启示的资料。

大自然的启示 篇10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大自然的启示 篇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警示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组前几篇学过的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渡到本文的学习。)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

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下感受。

重点感受下面两个句子:

①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②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举例谈谈这些“优良性能”和前面几种昆虫飞行的联系。

第二句让学生打开思路: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2)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 篇1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物象特点,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2.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3.培养学生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人与自然》,有多少同学看过?看过的举手示意一下。没看过的可惜了,有时间一定要看一看,精彩不容错过哟。(指名看过的同学)请问,你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二。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全文描绘了哪些物象?各有什么特点?从何看出?

三。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1.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2.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六。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大自然的启示 篇13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以导促学,让学习成为学生事”,因此,首先课前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进行自学和资料的收集,然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学生活动方面主要是:读、找、议、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导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品读、朗诵等。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导学卡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我能自主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会给生字标音。

遭殃( ) 扫帚( ) 腐( )烂 土壤( )

机翼( ) 大略( ) 关键( ) 鲸( )

2. 我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可行。(异想天开)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轻而易举)

(3)在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生态平衡)

3. 我能说出两篇短文的大意。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 ),一上任就命令( )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 ),结果此举( ),好心办了( ),把森林渐渐给( )了。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 )、( )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课堂探究】

《“打扫”森林》

1. 仔细读文,找出林务官的命令:

2. 划出森林变化后的句子。

3.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小提示:重点阅读第5自然段)。

4.学了《“打扫”森林》这篇课文,我获得的启示:

5.从题目中我发现 ,我明白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 。

《人类的老师》

1.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启示?

从蜻蜓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

1. 资料阅读: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你知道吗?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鹰的滑翔技巧,发明了滑翔机。

鸟类的留线造型,改变了飞机的外型,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鸟类的骨头,改进了飞行器的骨架结构,更轻,强度更高。

蝙蝠和海豚的声波探测,发明了超声波雷达。

3.通过阅读课文和上面的资料,我们不由地赞叹:“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当堂检测】

《大自然的启示》告诉我们,研究( )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 ),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为( )服务。

大自然的启示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

《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3、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蝙蝠与雷达》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在自然的启示》中的两个故事中蕴含了什么道理,读后我们将受到哪些启发呢?

(二)按问题自学讨论,整体认识课文(问题用ppt显示)

1、按学习小组分组,自读并讨论;

①《“打扫” 森林》的故事内容。林务官“好心”办成了坏事,为什么这样说?

②《人类的老师》的故事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2、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三)重点探讨,认识一些自然规律(问题用ppt显示)

1、朗读课文,并以读书回答。

2、探讨:

①林务官“异想天开”给森林带来哪些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难?

②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请举例说明。

③我们国家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其中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相互补充、修正,以形成正确认识。

(四)整合课文,深化认识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2、指名一至二生朗读本文。

3、读人与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①“林务官”的例子从反面讲……

“蜻蜓、鲸”的例子从正面讲……

综合看是:认识自然规律,懂得生态利用……

②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仿生学”“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故事”(三至五生简单说)

(五)把自己听到或从书中看到认识和利用自然的例子写下来(课后完成)。

大自然的启示 篇1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提示读通全文。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其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3.学会运用自主探究讨论的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释题解读。

1.板书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2.释题“启示”是什么意思?能否联系蝙蝠与雷达一文的内容,用启示说一句话?

3.导入:在本文中,大自然又会给人类那些启示呢?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不折不扣、异想天开、生态平衡等。)

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研讨,质疑交流

1.学习第一篇文章《“打扫”森林》。

(1)默读《“打扫”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并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流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① 结合上下文,用画“生物链示意图”的方式理解这句话。

② 联系科学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文本。)

2.学习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

①中心句:生物真是人类的老师啊!

②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昂,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事例。

③启示:揭示了生物界蕴藏的无尽奥秘。

3.比较异同:

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在于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不同点在于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是森林受到毁灭;而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里许多东西,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进里人类的生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

2.搜集资料了解自然奥秘。

六、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无知违背 受惩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 受益

反思:本课教学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让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子进行品读感悟。让学生在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人与自然的课外知识中增长见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 篇16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 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 ("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 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大自然的启示 篇17

四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启示》练习题

一、我能准确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遭殃 ( ) 菩提树( ) 腐烂( ) 土壤( )扫帚 ( ) 逞凶( ) 关键( ) 鲸鱼( )机翼 ( ) 略微( ) 破碎( ) 灌木(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央( ) 腐( ) 键( ) 鲸( )殃( ) 府( ) 健( ) 惊( )壤( ) 帝( ) 冀( ) 逞( )嚷( ) 帚( ) 翼( ) 程( )三、我能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反义词宽敞( ) 洁净( )增强( )剧烈( )保护( ) 大量( )提高( )近义词灾难( ) 剧烈( )改观( )启示( )美滋滋( ) 枯枝烂叶( )四、我能理解句子,完成下列表格。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生物 作用 效果 相反 枯枝败叶 腐烂后增强土壤肥力 灌木野草生长茂盛 灌木野草生长不好 灌木和野草 鸟儿 森林

参考答案一、yāng pú fǔ rāngsào zhǒu chěng jiàn jìngyì luè suì guàn二、中央 腐败 键盘 鲸鱼遭殃 政府 健康 惊吓土壤 帝王 冀中 逞凶嚷嚷 扫帚 机翼 程度三、狭窄 肮脏 减弱 和缓破坏 少数 降低灾害 猛烈 改变 启发乐滋滋 枯枝败叶四、略